周作人文学思想及创作的民俗文化视野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新文学发展伊始便与民俗学结合在一起的天然联系,为我们从民俗视野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周作人是中国新文学理论的奠基人,同时又是中国现代民俗学的拓荒者。本文从民俗文化视野观照周作人的文学思想及创作,着重考察周作人的民俗学研究、民俗文化观,及其在周作人文学思想构建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他文学创作的影响,并探讨周作人以民俗学视角观照文学的缘由,确立其作为文学的民俗文化批评开拓者的历史地位。
     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综述周作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从而确定本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及意义;第二章从社会、时代背景、区域文化传统和个人文化选择的角度,阐释周作人选取民俗学视角观照文学的原因,侧重分析周作人自我文化建构的心路历程——浙江越文化传统的浸润给周作人以民俗学的感性认识,而世界民俗学的理念赋予他注重民间文化的理性精神;第三章考察周作人的民俗学研究及先锋意义;第四章进一步探讨周作人的民俗文化观,分析他确立的从民俗文化角度进行文学批评的方法,兼及他从民俗学视角进行的中国文化研究;第五章分析民俗学理论及民俗文化观在周作人文学思想生成中的影响,着重论述周作人关于文学起源和文学发展史的民俗学阐释、文学的民俗人性观,以及从民间立场出发所具有的“平凡的人道”、“有情的滑稽”等文学审美原则;第六章从创作实践方面,探讨周作人文学作品的民俗文化意蕴,进一步论述周作人将文学与民俗结合在一起的实绩,并揭示二者以“人”为核心的内在精神的一致性,从而呈现出周作人较为完整的文学风貌;最后是余论,指出这一研究的启示。
The Chinese new literature's connection with folklore in the embryonic stage has provided a necessary premise for our research of Chinese modem literature from folklore's perspective. Zhou Zuoren is not only the founder of Chinese new literature, but also the pioneer of modem folklore. This paper reviews Zhou's school of literature with an emphasis on his literature theory and work from folklore's perspective. Also, the paper attempts to probe the reason of his examination of literature from folklore's perspective and establish his status as a pioneering critic in folklore.
    The paper has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states in a comprehensive way the research on Zhou Zuoren so as to define the purpose, methodolog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dissertation. 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experience of Zhou's self-culture creation from a personal angle-Yue culture in Zhejiang gave Zhou a perceptual knowledge of folklore, while the idea of world folklore gave him a rational cognition of folk' culture. The combination forms a dual folklore. The third part observes Zhou Zuoren's examination of literarure from folklore's perspective as well as its pioneering significance. The fourth part explores in a further way Zhou's perspective of folk culture, and analyzes the method he has established to conduct literary criticism from the angle of folklore as well as his research on Chinese Culture. The fifth part analyzes the impacts folklore theory and folk culture have on the formation of Zhou' literary ideas, focusing more his folklore interpretation and humanism perspective about the origin and hist
    ory of literature, also his literary aesthetic standards about "ordinary humanism" and "loving amusement" from the position of folklore. The sixth part expounds Zhou's achievement in combining literature and folklore and explores the consistency of their focus on human, thereby presenting a complete picture of Zhou's literature. The last part generalizes the revelation drawing from the research done in this dissertation.
引文
钟叔河编《周作人文类编》10卷本,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周作人文类编1中国气味》
    《周作人文类编2千百年眼》
    《周作人文类编3本色》
    《周作人文类编4人与虫》
    《周作人文类编5上下身》
    《周作人文类编6花煞》
    《周作人文类编7日本管窥》
    《周作人文类编8希腊之余光》
    《周作人文类编9夜读的境界》
    《周作人文类编10八十心情》
    周作人著、止庵校订《周作人自编文集》37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欧洲文学史》
    《艺术与生活》
    《自己的园地》
    《雨天的书》
    《泽泻集》
    《过去的生命》
    《谈龙集》
    《谈虎集》
    《永日集》
    《儿童文学小论》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看云集》
    《知堂文集》
    《周作人书信》
    《苦雨斋序跋文》
    《夜读抄》
    《苦茶随笔》
    《苦竹杂记》
    《风雨谈》
    《瓜豆集》
    《秉烛谈》
    《秉烛后谈》
    《药味集》
    《药堂语录》
    《书房一角》
    《药堂杂文》
    
    
    《苦口甘口》
    《立春以前》
    《过去的工作》
    《知堂乙酉文编》
    《老虎桥杂诗》
    《鲁迅的故家》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
    《鲁迅的青年时代》
    《木片集》
    《知堂回想录》(上、下)
    吴平 邱明一编《周作人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罗兴萍编《知堂夜话》,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张挺 江小蕙《周作人早年佚简笺注》,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王仲三《周作人诗全编笺注》,学林出版社,1996年1月
    陶明志编《周作人论》,1934年12月北新书局版
    陈子善编《闲话周作人》,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张菊香 张铁荣《周作人研究资料》(上、下),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版
    张菊香 张铁荣《周作人年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版
    程光炜《周作人评说80年》,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年1月版
    舒芜 《周作人的是非功过》,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版
    钱理群《周作人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3年7月版
    倪墨炎《中国的叛徒与隐士》,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刘如溪《周作人印象》,学林出版社,1997年1月版
    钱理群《周作人》,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雷启立《苦境故事·周作人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4月版
    萧南编《在家和尚周作人》,四川文艺出版社,1995年5月第1版
    黄开发《人在旅途——周作人的思想和文体》,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王友贵《翻译家周作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新加坡]徐舒虹《五四时期周作人的文学理论》,学林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
    [英]卜立德 著、陈广宏译, 《一个中国人的文学观——周作人的文艺思想》,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日]叶羽睛川《兄弟文豪》,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日]竹内好《鲁迅》,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11月版
    [日]藤井省三《鲁迅比较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3月版
    王富仁《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版
    林非 《鲁迅和中国文化》,学苑出版社,1990年12月版
    哈九增《鲁迅与严复》,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年1月版
    刘柏青《鲁迅与日本文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85年12月版
    郜元宝《鲁迅六讲》,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10月版
    鲁迅《鲁迅杂文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
    鲁迅《鲁迅选集·书信卷》,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年3月版
    [美]阿兰·邓迪斯编《世界民俗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7月版
    [英]查·索·博尔尼 《民俗学手册》,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4月版
    
    
    [日]关敬吾 编著《民俗学》,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6月版
    [英]斯密司《文化的传播》,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5月版
    庄锡昌 顾晓鸣 顾云深编《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版
    王文宝《中国民俗学发展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版
    张紫晨编《民俗学讲演集》,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6月版
    杨成志 《杨成志民俗学译述与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8月版
    [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2月版
    [日]直江广治著、林怀卿译《中国民俗学》,台湾世一书局印行,中华民国六十九年十月初版
    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陈勤建《中国民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年8月版
    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版
    钟敬文《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中华书局,1996年11月版
    吴同瑞、王文宝、段宝林编《中国俗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月第1版
    钱小柏编《顾颉刚民俗学论集》序,1998年10月第1版
    [美]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华夏出版社,1991年3月版
    [德]格罗塞《艺术的起源》,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俄]M·巴赫金《巴赫金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
    [俄]普列汉诺夫《论艺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3年版
    [苏联]莫·卡冈《艺术形态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冯川、苏克《荣格文集》,改革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
    陈勤建《文艺民俗学导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郑元者《艺术之根——艺术起源学引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2月版
    伍蠡甫、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3月1版
    《别林斯基选集》第一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63年版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美国]克利福德·格尔茨 《文化的解释》,译林出版社,1999年11月
    [英]埃德蒙·利奇《文化与交流》,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
    维克多·埃尔著 康新文、晓文译《文化概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译自法国《我知道》丛书,根据法国大学出版社1981年第1版译出
    [美]宇文所安著 王柏华、陶庆梅译《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乐黛云 勒·比松 主编《独角兽与龙——在寻找中西文化普遍性中的误读》,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4月第2版
    赵世瑜《眼光向下的革命——中国现代民俗学思想史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刘守华《比较故事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9月版
    钱茂伟《浙东学术史话》,宁波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姜彬主编《吴越民间信仰民俗——吴越地区民间信仰与民间文艺关系的考察和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7月第1版
    姜彬主编《稻作文化与江南民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胡朴安《中华风俗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王孝廉《中华民俗文丛 水与水神》,学苑出版社,1994年7月第1版
    谢德铣等编《鲁迅在绍兴》,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版
    裘士雄等编《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4月版
    [美]金介普 《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与文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版
    
    
    钟敬文《钟敬文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刘魁立《刘魁立民俗学论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版
    彭晓丰 舒建华《[S会馆]与五四新文学的起源》,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日]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 出了象牙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7月版
    [法]蒂博代《六说文学批评》,文化生活译丛,1989年3月版
    傅道彬《中国文学的文化批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
    殷国明《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曹顺庆《中西比较诗学》,北京出版社,1988年9月版
    廖世奇 彭小樵《文化类同与文化利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2月版
    夏志清著 刘绍铭译《中国现代小说史》,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王哲甫《中国新文学运动史》,学林出版社,1995年版
    钱理群 吴福辉 温儒敏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
    高瑞泉《中国现代精神传统》,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4月版
    罗成琰《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梁遇春散文全编》,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梁启超《新民说》,《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1989年版
    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岳麓书社,1989年版
    费正清、赖肖尔著,陈仲丹等译《中国:传统与变革》,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Chang-tai Hung Going to the People——Chinese Intellectual and Folk Literature, 1918-1937, Published by the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and distribu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Massachusetts)and London 1985
    Harold Nicolson The English Sense of Humour, First published 1956 Printed in Great Britain by Robert Maclehose and CO. LTD The University Press, Glasgow
    ERNST WOLFF CHOU TSO-JE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Twayne Publishers, Inc. New York 1971
    Ellis. Havelock The New Spirit, New York: Kraus Reprint Co. 1969
    陈勤建《20世纪初中国学界民俗自觉意识的发生》,《民间文化》,2001年第1期
    陈勤建《20世纪中日民俗学学术倾向及前瞻》,《民俗研究》2001年第1期
    钟敬文《从事民俗学研究的反思和体会》,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陈桥驿《吴越文化和中日两国的史前交流》,载《浙江学刊》1990年第4期
    赵京华《周作人与日本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
    彭卫、杨振红《转型与契合——解读秦汉风俗》,《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第3期
    张先飞 《从普遍的人道理想到个人的求胜意志——周作人“人学”观念的一个重要转变》,《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2期
    胡梦华《絮语散文》,见《小说月报》第17卷第3号,1926年3月10日
    王光东《民间意义的发现——五四新文学的另一种传统》,《上海文学》2001年第12期
    
    
    赵世瑜《中国现代民俗学初创时期的多学科参与》,《民间文学论坛》1998年第2期
    朱德发、张光芒《近百年五四文学研究述略》,《东岳论丛》1999年第3期
    陈方竞、刘中树《对五四新文学发生及源流的再认识》,《文艺研究》1999年第2期
    钱谷融、殷国明《关于无边的人道主义》,《粤海风》1998年第3、4期
    陈爱强《国民痼疾与祖先崇拜——鲁迅小说一个文化学的阐释》,《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11期
    段宝林《80年历史回顾与反思——纪念北大征集歌谣八十周年》,《民间文学论坛》1998年第2期
    毛晓平《鲁迅与中国人的鬼神信仰》,《鲁迅研究月刊》1998年第7期
    杜春海《论周作人散文风格的形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6年第5期
    庄锡华《人性、人道主义与二十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学习与探索》1998年第1期
    王文宝《中国俗文学与俗文学运动》,《文艺报》1998年8月6日
    张福贵、刘中树《晚明文学与五四文学的时差与异质》,《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6期
    马永强《文化传播与新文学的萌芽》,《似北师大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5期
    叶舒宪《文化研究文化对话与文学人类学的可能性》,《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3期
    汪言《早期周作人与儒家文化》,《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4期
    王嘉良《“浙江潮”与“五四”新文学运动》,《浙江学刊》2000年第6期
    安文军《周作人散文研究述评》,《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李旭《周作人散文“平淡”风格的文体学分析》,《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第4期
    胡有清《二三十年代周作人文学思想论析》,《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第2期
    黄开发《知堂小品散文的文体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年第4期
    喻大翔《周作人言志散文体系论》,《文学评论》1999年第2期
    罗兴萍《试论周作人研究民俗文化的立场和态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年3期
    赵京华《周作人与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8年第2期
    刘川鄂《周作人与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3期
    黄开发《90年代的周作人研究》,《鲁迅研究月刊》1998年第7期
    路善全《胡适、周作人早期文学观比较谈》,《淮北煤师院学报》2001年第3-4期
    刘学忠《茶——透视周作人人生观与审美观的符号》,《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王士菁《关于周作人(之二)》,《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2期
    骆玉明《古典与现代之间——明适、周作人对中国新文学源流的回溯及其中的问题》,《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
    黄善明《“五四”时期周作人“人的文学”口号论析》,《镇江高专学报》1998年第3期
    敬隐铭《“黄瓜”与“乌鸦脚爪”——周作人的宽容与不宽容》,《鲁迅研究月刊》1998年第9期
    葛鑫《关于“周作人史料”的争议问题》,《学林纵横》2000年第3期
    赵江滨《“宽容”的踪迹、内涵及启示——周作人思想悖谬面面观》,《鲁迅研究月刊》1998年第1期
    陈国恩《周作人思想蜕变问题的再检讨》,《武汉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孙郁《周作人研究点滴》,《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王福湘《周作人研究中的价值标准问题》,《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谢友祥《周作人林语堂同异片谈》,《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黄善明《论“五四”后周作人文艺思想之转变》,《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傅汝成《谈周作人的“轮回观”》,《河南电大》2000年第4期
    
    
    陈基文《新文学的渊源——论周作人的文学史观》,《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
    张菊香《周作人的一篇伙文》,《鲁迅研究月刊》1999年第1期
    颜浩《冲突与沉沦——周作人的忧患意识》,《中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1期
    陈韶麟《论周作人前期思想的演变》,《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金红《周作人文学观发展变化论析》,《辽宁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
    王向远《周作人文学观念的形成演变及来自日本的影响》,《鲁迅研究月刊》1998年第1期
    黄开发《周作人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4期
    魏捷《自己的园地:周作人与儿童、儿童文学》,《哈尔滨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
    李延江《谈周作人早期思想变迁》,《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第8期
    郝雨《20世纪中国文学观念的发展及演变》,《文史哲》1998年第5期
    江午《简评周作人雨天的书》,《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裘士雄《介绍周作人的三篇伙作》,《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陈基文《周作人论文学与革命》《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曹毓生《周作人“美文”内涵外延辨》,《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钱理群《解读周作人》(上),《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龙舟《苦雨斋中话自由——论周作人小品散文的精神意蕴》,《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李仲凡《诗情与诗艺——鲁迅与周作人诗观合论》,《社科纵横》2001年第4期
    张贺《鲁迅周作人忆人散文的比较》,《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傅德岷《“叛徒”与“隐士”二重人格的显现——周作人早期散文漫议》,《重庆师专学报》2000年第4期
    孙月琴《论周作人对杂文文体建设的贡献》,《苏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赵恒瑾《论周作人后期散文风格》,《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易丽华《周作人前期散文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张晓雄《周作人散文审美批评标准片论》,《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陈邑华《周作人散文小品的语言艺术》,《福州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
    郅庭阁《从“为人生的艺术”到“为艺术的艺术”——周作人文学观念变迁轨迹之描述》,《韶关学院学报》2001年第11期
    郭运恒 连晓霞《论周作人早期散文的艺术特色》,《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孙月琴《周作人早期文化心态及其散文创作》,《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4期
    廖四平《新诗:“别种的散文小品”——论周作人的诗体论》,《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杜春海《对周作人失节的思想文化解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王定南《我对周作人任伪职一事的声明》,《学林纵横》2000年第3期
    赵春秋《周作人与永井荷风——美与趣味的契合》,《日本研究》2001年第1期
    王朝华《关于周作人诗全编笺注》,《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丁汀《鲁迅和周作人思想分歧探微》,《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
    安文军《面对“歧路”与“穷途”——鲁迅周作人五四前后人生道路选择及成因分析》,《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廖四平《新诗:散文化与含蓄蕴藉——论周作人的诗体论与风格论》,《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哈迎飞《茹苦忍辱,斯乃得度——周作人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二》,《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4期
    哈迎飞《非正统的杂家——周作人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三》,《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6期
    
    
    顾琅川《周作人与佛学文化》,《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哈迎飞《从种业论到闭产读书论——周作人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一》,《鲁迅研究月刊》2000年第2期
    黄伟林《凡夫俗子的人生哲学——解读周作人〈闭户读书论〉》,《河池师专学报》1997年第4期
    [日]工藤贵正著 励储译《从本世纪初西欧文学的译介看当时的中日文学交流——关于当时鲁迅和周作人的作品的文学史意义》,《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3期
    张新华《周作人早年的文学观评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
    孙郁《当代文学中的周作人传统》,《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第4期
    胡宗健《“个人的自大”与“个人的解放”——鲁迅、周作人片论》,《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期
    古大勇《鲁迅周作人人道主义思想比较论》,《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古大勇《同源而异流——鲁迅周作人人道主义思想演变轨迹比较》,《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李延江《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谈五四之后周作人的思想心态》,《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2期
    傅汝成《漫谈周作人的“新儒学思想”》,《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赵桂宁《平和冲淡 独树一帜——例谈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日]波多野真矢《周作人与立教大学》,《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