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民主”或“伪民主”:微博的外部图景与内部控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 英文题名:"Micro-Demoracy" or "Pseudo-Democracy":a Research on Micro-Blog's External Democracy and Internal Domination
  • 副题名:以腾讯微博活动运营组为中心的研究
  • 英文副题名:Based on Writer's Working Experience in Tencent Micro-Blog Activity Operatiing Department
  • 作者:刘环环
  • 论文级别:硕士
  • 学科专业名称:传播学
  • 中文关键词:微博 ; 民主 ; 控制
  • 英文关键词:micro-blog ; Demoracy ; Domination
  • 学位年度:2012
  • 导师:姜红
  • 学科代码:050302
  •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 论文提交日期:2012-05-01
摘要
作为一种综合了博客、即时通信、互联网、手机等各方优势的新型传播媒介,微博凭借其和其他网络媒体共同组成的新型信息传播技术的强大优势,让普通民众掌握了更多的话语表达机会,拥有了平等的话语权,提升了公众的公民意识和政治参与热情,为民主的推进奠定了强大的基础动力;随着民众参与公共事件的增多,网络民意的广泛聚集,我国政府部门也不得不改变传统的社会管理参与形式,借力于微博,这无形中又为“微民主”的发展开发了一股来自政治领域的后盾力量。
     媒介组织、政府机构、普通网民在微博端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就政治问题、公共事件开展广泛的互动和讨论,构建了一幅微博民主解放的外部图景。然而,大多数人都忽略了另外一点:任何媒介内容的生产从来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在其生产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社会性。微博也概不例外。
     笔者有幸于2011年6月7日至2011年9月中旬,前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大街38号银科大厦的腾讯微博内容运营组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学习与工作。在此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工作生活以及与微博组其它部门同事的大量交往与聊天,笔者从媒介生产的角度,掌握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微博端内部控制。
     笔者认为,对微博与民主发展的研究,必须更加全面、深刻,本文正是试图通过将微博的外部图景与内部社会控制相比照的方法,对连接微博与民众的各种要隘进行研究,借助于田野调查以及访谈、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手段,从更为微观的层面展现微博与政治民主、自由、公民话语权等各种关系和意义之间的关联,力图对他们有更加清晰理智的考问和思索。
As As a new form of media that composes great advantages of blog,IM,internet as well as cellphone, Weibo has won more opportunities for ordinary people to express themselves better.
     With this new equal right,citizens are more enthsiatstic about politics and public events,which in return become a crucial driving force for the promotionof democrocy.
     Realizsing the fact that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willing and able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events with the help of internet,weibo for instance, our governmentare now searching for new ways to manage citizens'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events, using weibo, it virtually becomes a new power sou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democracy".
     Massive and thorough discussions have been taken place on the opening platform of weibo among media organizations,government and netizens,all in all,it composes an external picture of "weibo democracy",however, most people neglect the crucial point that all the production of media content happens under the social environment, weibo included.
     The writer once worked as an intern in Tencent Weibo Content Operating Team from June to September2011. From daily work during that period, plus thorough communication with co-workers, the writer comprehends many details of internal content management of Weibo, which is unknown to the public.Therefore,the writer believes the research of weibo and democracy must be more comprehensive and deep.
     This article tries to research various blocks that happens i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eibo and citizens, by comparing weibo's external democracy and internal socila management, using field investigation,interview and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methods, this article tries to reveal the inner connections among weibo, political democray, freedom and citizen rights from a micro point of view, in order to gain a more rational and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m, which is also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is article.
引文
3魏艳.微博问政热的冷思考[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张培娇.2010年两会“微博问政”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此实验室为“文化繁荣与新媒体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下设机构,于2011年4月成立。
    6张志安、贾佳.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J].新闻记者.2011年06期
    7曹劲松.政府机构微博与官民交流创新[J1.现代传播.2011年第5期
    8瞿旭晟.政务微博:打造政民沟通新渠道——“政务微博:机遇与挑战”圆桌论坛综述[J].新闻记者.2011.03
    8桂万保.政府机构官方微博的传播特征分析——基于新浪微博的个案调查[J].现代传播.2011年第3期
    10陈晓哲、东鸟.微博问政的力量与风险[J].新闻传播.2011.11
    11周晔.微博的政治功能分析——基于政治参与的视角.唯实[M].2011.05
    12陈力丹、曹文星.微博问政的优势及其有效开展的途径[J].人民论坛.2011年34期
    13岗斌、虞谷民、李怡.微博问政:政社互动的新模式探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月
    14张志安、贾佳.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J].新闻记者.2011年06期
    15龙韬.从公共领域角度看互联网在媒介生态中的作用[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5期
    16转引自刘海中.网络问政:政府与媒介环境和谐的构建[J].政法学刊.2011年6月
    17周根红.微博的话语权分配与媒介技术神话[J].现代视听.2011年第11期
    18马杰.政府微博探析[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9瞿旭晟.政务微博:打造政民沟通新渠道—”政务微博:机遇与挑战”圆桌论坛综述[J].新闻记者.2011.03
    20刘晔、杨蕾.关于建立“官民联动”网络监督新模式的探讨.河南社会科学[J].2011年02期
    21乔文娟.浅析微博时代公众话语权的提升[J].新闻世界.2012年第1期
    22吴涛.微博中话语权马太效应的呈现[J].新闻爱好者.2012.01(上半月)
    23吴炳威.微博视域下公民话语权的变迁[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3月
    24欧亚.众声喧哗的背后:网络议题的形成机制与传播路径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0年10月
    25李垒垒.个人话语权的回归[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4月
    26王兵.从媒介话语权看微博与传统媒体的关系[J1.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2月
    27喻国明.微博:影响力的产生机制与作用空间.中关村[J].2010年第04期
    28丁未.从博客传播看中国话语权的再分配——以新浪博客排行榜为个案[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9刘丽清.微博:草根话语权的假象[D].福州建: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5月
    30王嘉.微博传播中的话语权分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2月
    31施敏.微博对中国舆论生态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12月
    32付桂祯.微博对网络舆论的生成与影响机制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11月
    33该所(英文简称IRI)是国内权威的专于为政府服务的网络舆情研究和咨询机构,成立于2007年底,是中国传媒大学采用新模式、新机制的独立核算的创新型科研机构。
    34 http://www.iricn.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frontpage&Itemid=1
    35徐旻敏.当前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过程研究——以微博客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1年5月
    36《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发布[J].《青年记者》.2011年02期
    37 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09/12-21/2028869.shtml
    38孙忠良、衣永红.“微博问政”与党的民主建设之间的互动[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9转引自陈力丹,曹文星.微博问政的优势及其有效开展的途径[J].人民论坛.2011年34期
    40曹文博.网络问政:民主与和谐媒介生态的构建[J].《今传媒》.2010年01期
    41转引自于燕云.网络媒体微博客与公民社会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6月
    42丹璐.微博对构建网络公民社会的作用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3月
    43吴茹双.微博对公民社会建构的影响探析[J1.《新闻世界》.2012年01期
    44段惠婧、范以锦.“微博打拐”行动“得”大于“失”——公民、媒体与政府良性互动的新尝试[J].记者摇篮.2011.02
    45李琤.论博客公共领域的建构[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6月
    46易慧频.网络公共领域中权利与权力的博弈[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
    47周葆华.作为“动态范式订定事件”的“微博事件”——以2010年三大突发公共事件为例[J].当代传播.2011年第2期
    48郑思.网络环境下的网民议程设置探讨[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6月
    49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1日第1版
    50秦国民、王琼.淡我国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政治沟通[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1盖伊·塔奇曼著.麻争旗、刘笑盈、徐扬译.做新闻[M].华夏出版社.2008年
    52杨立、陆欢.试论名人微博的议程设置功能——以邓飞微博打拐为例[J].传媒观察.2011年第08期
    53金晓春、金永成.微博的“广播”效应探析[J].新闻界.2011年第2期
    54曹茹.新媒介环境中议程设置的变化及其实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5贺小桐.微博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新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新闻传播.2011.5
    5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1日第1版
    57白楠.微博传播的议程设置功效探析.[D]石家庄: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5月
    58朱燕.对微博语境下公共领域建构的思考[J].新闻世界.2010年11期
    59邓新民.议程交互:传媒政治方法和目的的统一[J].探索.2009.01
    63马晓芳,刘佳.腾讯将整合平台:通吃Facebook+Twitter模式[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3月15日.
    64腾讯微博“轻装”冲刺社会化营销[N].南方日报,2012年5月8日,SC03版:深圳观察·资讯.
    65徐洁云.新浪微博的狂飙与冷思考[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8月25日.
    66徐洁云.新浪微博的狂飙与冷思考[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8月25日.
    67数据来源于腾讯微博事业部活动运营组.
    68林曦.张朝阳:一年内微博用户要赶上新浪[N].羊城晚报,2010年11月18日,第A19版:财富·热闻.
    69洪文锋Facebook明灯:互联网发展的警示与启示[N].新快报,2012年5月24日.¨.
    73胡泳.参与式新闻.《商务周刊》[J].2006年16期
    74大卫.柯克帕特里克著.沈路、梁军、崔筝译Facebook效应[M].华文出版社.2010年10月
    75喻国明、欧亚、张佰明、王斌.微博:从嵌套性机制到盈利模式——兼谈Twitter最受欢迎的十大应用[J].青年记者.2010年7月下
    76 http://weibo.com/1144332832/xg7t5AmUW
    77杨敏、贺海峰、周江.向上的力量之“微”动力——2010地方公共决策榜[J].《决策》.2011年第01期
    78休·休伊特(Hugh Hewitt)博客:信息革命最前沿的定位[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8月1日
    79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3月1日
    80人民日报社2008年正式组建的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舆情监测、研究的专业机构之一
    81http://yuqing.people.com.cn/
    82左晓娜.微博的传播机制及影响力研f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6月
    83付桂祯.微博对网络舆论的生成与影响机制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11月
    71王世进.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J].新闻爱好者.2011年12期
    85解迎春.自我把关与政府把关——网络传播中把关人角色探析[J].新闻世界.2009年07期
    86喻国明.微博价值:核心功能、延伸功能与附加功能[J].新闻与写作.2010年第3期
    87盖伊·塔奇曼著.麻争旗、刘笑盈、徐扬译译.做新闻[M].华夏出版社.2008年
    88http://t.qq.com/p/t/91009057853623
    95彭兰.从社区到社会网络——一种互联网研究视野与方法的拓展[J].国际新闻界.2009年第05期
    96胡泳.参与式新闻.《商务周刊》[J].2006年16期
    97 http://tech.qq.com/zt2012/CNNIC29/
    98 http://www.sinomonitor.com/
    99陈力丹.论网络传播的自由与控制[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年03期
    100盖伊··塔奇曼著.麻争旗、刘笑盈、徐扬译.做新闻[M].华夏出版社.2008年
    103 http://research.cnnic.cn/html/1295338825d2556.html
    104陈维、王艳.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现状及对策[J].新闻世界.2010年第S2期
    105殷晓蓉.“媒介帝国主义”和“数字鸿沟”——概念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的分析比较.fAl.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1]盖伊·塔奇曼著.麻争旗,刘笑盈,徐扬译译.做新闻.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年
    [2]约书亚·梅罗维茨.肖志军译.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3]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缨译.规训与惩罚.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
    [4]谢尔·以色列.微博力:140字推爆全世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5]大卫·柯克帕特里克著.沈路,梁军,崔筝译Facebook效应[M].华文出版社.2010年10月
    [6]休·休伊特(Hugh Hewitt)博客:信息革命最前沿的定位[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8月1日
    [7]喻国明,欧亚,张佰明著.微博:一种新传播形态的考察影响力模型和社会性应用.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1年
    [8]曹锦清著.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9]欧亚.众声喧哗的背后:网络议题的形成机制与传播路径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0年10月
    [10]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3月1日
    [11]休·休伊特(Hugh Hewitt)博客:信息革命最前沿的定位[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8月1日
    [1]李子路,黄馨茹.对微博时代公民新闻传播的思考[J].今传媒.2011年第4期
    [2]周葆华.作为“动态范式订定事件”的“微博事件”——以2010年三大突发公共事件为例[J].当代传播.2011年第2期
    [3]李帆,刘昕明.微博与公共领域建构的关系思考[J].新闻传播.2011.6
    [4]张羽,侯逸君.公民新闻传播中的微博假新闻现象探析——以新浪微博金庸“被去世”事件为例[J].今传媒.2011年第2期
    [5]谢湖伟.互联网与草根公民的行动策略——从“微博寻子”看流动空间的主体实践[J].新闻记者.2012.02
    [6]钟剑茜.媒介融合时代新闻生产中的受众参与[J].当代传播.2012年第1期
    [7]孟思奇.浅析微博公民新闻生产的新特征——以“村长钱云会之死”事件为例[J].新闻传播.2011.5
    [8]胡瑛.微博语境下公民参与的三重悖论[J].东南传播.2012年第1期
    [9]鲁晓薇.微博时代的信任危机——从微众直播与围观说起[J].今传媒.2011年第2期
    [10]吴茹双.微博对公民社会建构的影响探析[J].新闻世界.2012年第1期
    [11]唐小兵.微博、知识分子与公民社会[J].南风窗·双周刊.2011年第9期
    [12]胡泳.社会性媒体的传播机制及社会影响——“微博元年”传播与社会圆桌论坛综述[J].新闻记者.2011.03
    [21]刘彦伯.浅析微博与公共领域之间的关系——以“微博打拐”为例分析[J].新闻传播.2011.3
    [13]刘运来.契合与威胁:网络交往场景的共享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以微博直播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月第11卷第1期
    [14]陈虹,朱啸天.解构公共事件中的微博能量——以“微博打拐”事件为例[J].新闻记者.2011.05
    [15]范以锦,段惠婧.“微博打拐”行动“得”大于“失”——公民、媒体与政府良性互动的新尝试[J].记者摇篮.2011.02
    [16]陈洁琪,方晴.公共事件的微博传播模式——以“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行动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2.01
    [17]杨鹏,史丹梦.真伪博弈:微博空间的科学传播机制——以“谣言粉碎机”微博为例[J].新闻大学.2011年第4期(总第110期)
    [18]刘华.灾难性事件中微博传播研究——以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为例[J].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总第177期)
    [19]孙燕.谣言风暴:灾难事件后的网络舆论危机现象[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5期
    [20]费爱华.新媒介背景下的政府舆论引导——基于政府再造的视角[J].现代 传播.2012年第1期(总第186期)
    [21]靖鸣,李姗姗.微博舆论监督中的集群行为及其成因探析——以“药家鑫事件”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2.01
    [22]蔡荻.微博空间中的舆论形成及社会影响——以“郭美美事件”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11.12
    [23]蔡军.微博的传播特性与功能——以“温州7.23动车事故”为例[J].新闻界.2011年第9期
    [24]陈权,张红军.微博传播中“揭黑”与“辟谣”的博弈——对“郭美美事件”的传播学思考[J].新闻知识.2012年第01期
    [25]王正,陈宏斌.微博传播视角中的网络负面舆情处置研究[J].公安研究.2012年第1期(总第207期)
    [26]周诗妮.微博辟谣:公共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治理的新模式——以日本“3·11”地震事件为例[J].东南传播.2011年第4期
    [27]郭晶.微博——网络时代舆论的聚集地[J].现代视听.2011年第12期
    [28]赵蒙肠.网络文本的分散抵抗——以“李刚门”事件为例[J].东南传播.2011年第1期(总第77期)
    [29]夏雨禾.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论:基于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年第5期
    [30]芦何秋,胡晓.突发事件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交互影响——以甬温动车事故为例[J].当代传播.2012年第1期
    [31]景秀明,张鸯,唐朱勇.秒时代的微力量:微博对突发性事件的独特传播——以“4·14玉树地震”微博报道为例[J].新闻知识.2011年第03期
    [32]李铁亮.论“微时代”舆论的畸变形态[J].新闻爱好者.2012.1
    [33]李丹.公民社会视角下中国微博舆情的发展与走向[J].东南传播.2011年第5期(总第81期)
    [34]王艺.对微博舆论场的传播学解构——以“温州动车事故”的微博传播为例[J].新闻界.2012年第1期
    [35]谢耘耕,王平.从“金庸去世”看微博假新闻的传播与应对[J].新闻记者.2011.01
    [36]王秋菊,师静.从“7.23动车追尾”看微博舆论波的成因[J].新闻界.2011年 第9期
    [37]季节.从7.23动车追尾事故看媒体反应——微博在行动[J].今传媒.2012年第2期
    [38]袁峰.大力拓展政务微博的民主功能[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年12月上
    [39]陶文昭.互联网与电子民主在中国的发展:2010年回眸[J].电子政务.2011年第5期
    [40]刘林果.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议程互动[J].新闻爱好者.2012.1
    [41]袁峰.大力拓展政务微博的民主功能[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12.上(总第348期)
    [42]王君超,郑恩.“微传播”与表达权试论微博时代的表达自由[J].现代传播.2011年第4期(总第177期)
    [43]王兵.从媒介话语权看微博与传统媒体的关系[J].2011年12月赤峰学院学(科学教育版).2011年12月第3卷第12期
    [44]王亚煦,张育广,苏竞马,陈蕾.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的调查.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2月第31卷第2期
    [45]李晓霞.关于警务微博话语权的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46]陈丽芳.论意见领袖在微博传播中的作用[J].中国报业.2012.1(下)
    [47]熊晓艳,王井怀.论政府微博对公共话语影响的有效性[J].新闻世界.2012年第1期
    [48]陈欢.审视微博:一种技术的话语表达[J].新闻爱好者.2012.1(上)
    [49]刘丽清.微博:草根话语权的假象——对Twitter和新浪微博的审视[D].福清: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3月
    [50]王嘉.微博传播中的话语价值消解因素探析[J].新闻传播.2011.12
    [51]王嘉.微博传播中的话语权分配[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2月第31卷第1期
    [52]王君超.微博的表达权及“理想传播情景”的构建[J].中国出版.2011年3月下
    [53]周根红.微博的话语权分配与媒介技术神话[J].现代视听.2011年第11期
    [54]田野,田飞.微博话语权分配与议程设置的关系[J].新闻爱好者.2011.3(下)
    [55]李晶.微博视角下的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1年3月第12卷第2期
    [56]刘洋.微博讨论话语的民粹化倾向——以新浪微博为例[J].东南传播.2011年第7期(总第83期)
    [57]孙宇心.微博与民众话语权的回归[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6月第24卷第2期口
    [58]孙忠良,衣永红.“微博问政”与党的民主建设之间的互动[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7月第27卷第4期
    [59]周晔.微博的政治功能分析一一基于政治参与的视角[J].唯实·政治文明.2011.5
    [60]韩娜.传播学视角下政务微博的发展路径探析[J].新闻与写作.2012.02
    [61]胡佳渝.从2011年“两会”看微博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J].东南传播.2011年第5期(总第81期)
    [62]魏楠.国内“微博问政”述评[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总第70期)
    [63]官建文.积极推进政务微博打通“两个舆论场”[J].新闻与写作.2012.02
    [64]周雪怡.两会代表委员微博问政的原因分析及困境应对——以新浪微博为[J].今传媒.2011年第5期
    [65]杜仕菊,曹娜.论微博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66]刘海中.网络问政:政府与媒介环境和谐的构建[J].政法学刊.2011年6月第28卷第3期
    [67]贺晓丽,满在龙.网络问政的技术路径、问题与推进策略[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68]陈新伟.微博传播模式下党组织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探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1月第11卷第6期
    [69]卫文新.办好政务微博构建服务型政府[J].新闻传播.2011.12
    [70]胥柳曼.从“微博道歉”看政府传播理念的转变[J].新闻传播.2011.12
    [71]董立.当情绪舆论遭遇政务微博[J].人民论坛.2012.02(下)
    [72]刘哗,杨蕾.关于建立“官民联动”网络监督新模式的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02期
    [73]卢剑峰.网络参与的意义与局限——政府决策的视域[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年1月第24卷第1期
    [74]杨建宇.微博的政治效应与政府的冲突治理[J].新闻爱好者.2012.1(上)
    [75]陈昌凤,虞鑫.微博空间的政治议题:呈现与建构——从自荐参选人大代表的新浪微博客说起[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12上(总第348期)
    [76]陈新.微博论政与政府回应模式变革[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1月第13卷第1期
    [7795]周斌,虞谷民,李怡.微博问政:政社互动的新模式探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月第14卷第1期
    [78]陈晓哲,东鸟.微博问政的力量与风险[J].新闻传播.2011.11
    [79]陈力丹,曹文星.微博问政的优势及其有效开展的途径[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12上(总第348期)
    [80]陈潭,王烂辉.微博问政与公众政治[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1.12上(总第348期)
    [81]桂万保.政府机构官方微博的传播特征分析——基于新浪微博的个案调查[J].现代传播.2011年第3期(总第176期)
    [82]曹劲松.政府机构微博与官民交流创新[J].现代传播.2011年第5期(总第178期)
    [83]瞿旭晟.政务微博:打造政民沟通新渠道——“政务微博:机遇与挑战”圆桌论坛综述[J].新闻记者.2011.06
    [84]相德宝,吴竞祎.政务微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新闻与写作.2012.02
    [85]赵红.政务微博如何做到“不失位、不错位、不越位”[J].新闻与写作.2012.02
    [86]程曼丽.中国政府新闻发布的专业化转型[J].现代传播.2012年第1期(总第186期)
    [87]张志安,贾佳.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J].新闻记者.2011.06
    [88]赵红艳.微博在“两会”中的影响力及社会效应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年第2期(总第251期)
    [89]喻国明.新传播格局与构建政府公众形象[J].国际公关.2012年第1期
    [90]屈涛.新媒体在公共行政实践中的运用:以公安微博为例[J].东南传播.2011年第5期(总第81期)
    [1]杨涵.“围脖”·围观·围堵——微博空间中的民意表达与政府监管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5月
    [2]高雅娜.公民新闻-一个新的传播范式[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3月
    [3]汤培亮.中国手机媒体与公共话语空间的建构[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6月
    [4]丹璐.微博对构建网络办民社会的作用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3月
    [5]昌晓娟.微博客传播视野下的公民新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5月
    [6]刘雁翎.网络时代科学传播在公共事件中的传播特点及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4月
    [7]于燕云.网络媒体微博客与公民社会互动关系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6月
    [8]易慧频.网络公共领域中权利与权力的博弈[D].武昌: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5月
    [9]贾佳.试论公共知识分子博客的影响力[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3月
    [10]李埩.论微博客公共领域的建构[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6月
    [11]张树诚.公共领域视野下的微博传播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5月
    [12]王小燕.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应对与引导[D].吉林: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10月
    [13]梁玲玲.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11年3月
    [14]秦春荣.新浪微博的网络舆情分析研究-模型、设计与实验[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4月
    [15]施敏.微博对中国舆论生态的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12月
    [16]付桂祯.微博对网络舆论的生成与影响机制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11月
    [17]苏日娜.WEB2.0 背景下政府对微博客舆论的应对与应用策略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6月
    [18]李景.大众传媒参与商议民主:可能性及现实——基于一个个案的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
    [19]姜亚岚.微博对新闻的影响及媒体应对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11月
    [20]贺小桐.微博环境下议程设置理论的新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新闻传播.2011.5
    [21]白楠.微博传播的议程设置功效探析[D].石家庄: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5月
    [22]孙华艳.危机传播中媒体间的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4月
    [23]戚妍妍.网络媒介议程设置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4月
    [24]李垒垒.个人话语的回归——基于话语理论的微博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4月
    [25]黄惟勤.论网络表达自由[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4月
    [26]张玲婧.网络信息传播对政府科学决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北京: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3月
    [27]张楠.微博对政治传播的影响与价值[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5月
    [28]魏艳.微博问政热的冷思考[D].兰州: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5月
    [29]马杰.政府微博探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5月
    [30]陈路.场域视角下的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6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