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传统认识论意义上的实践观没有把握住科学实践观的内在本质,消解了实践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的实践观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理论资源,而且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的当代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详尽阐述了马克思实践观形成历程,着重指出了科学实践观的人学意义。第二部分,系统地论述了当代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关联,并且突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对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全面论述了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和现实途径。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s the ultimate objective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practice view in the traditional epistemology significance has not grasped the intrinsic essence of the science practice view so that it dispels the practice vital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Marx's practice view not only is the important theory resources of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but also indicates the correct direction for the present social development which aims for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has explicated how Marx’s practice view forms the course and has emphatically pointed out the human study significance of the science practice view. The second part has elaborated the intrins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an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systematically, moreover has highlighted the vital significance of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to the present social development. The third part has comprehensively explained the practice is the important method and the realistic way to accomplish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引文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1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 G·帕斯卡尔·扎卡里 我是“全球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24]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5] 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 [M].重庆:华夏出版社,1987.
    [2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27] 列宁:哲学笔记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8]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 [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2.
    [2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0]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 马克思:资本论(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01.
    [7] 王永昌:实践活动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8] 黄凤炎等:反思与超越[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9] 陈先达等: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
    [10] 袁贵仁:人的哲学[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1] 韩庆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发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12] 陶富源:实践主导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13] 王锐生等: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14] 汤文曙,房玫:唯物史观与全球化[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15] 吴畏:实践合理性[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16] 郝立新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7] 张传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
    [18]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19] 侯衍社: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0] 李大兴:全球化与人的全面发展[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3 年第 1 期.
    [21] 刘荣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想与现实途径[J].西北师大学报,2004 年第 1 期.
    [22] 杨海英: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J].理论前沿,2001 年第 24 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