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检察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众所周知,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检察机关行使的是一种法律监督权。这从《民事诉讼法》总则中可以得知,而审判监督程序中规定该权在民事诉讼中主要的行使方式是事后监督(即通常所说的“抗诉”)。两种规定的不一致使得研究民事诉讼中的检察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及时介入能够有助于审判权的公正行使,有助于保证诉讼程序及诉讼结果的公正。而且也不会妨碍审判独立原则的实施,因为“法制现代化要求建立的,不仅是具有独立性的审判机制,还要求建立开放性的审判机制”,检察权的监督作用正适应了这一要求。另一方面,检察机关以适当的方式介入民事诉讼,能够维护国家、集体及个人的利益,保障当事人在诉讼中各项权利的实现。
     在本文中,作者分四章对我国民事诉讼中的检察权进行论述。首先,笔者就检察权的定位作了认真的分析对比,针对目前存在的模糊认识,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检察权既不是审判权,也不是行政权、更不是法律监督权,而是同审判权和行政权位于同一序列的一种权力。其内容是以公诉权为其主要内容,兼具立案权、侦查指挥权、刑事检察处分权、民事检察处分权、监督裁判执行权、司法行政管理权等内容。其次,笔者对检察权在外国及我国民事诉讼中之立法体现进行论述,通过比较研究,从中借鉴对我国民事诉讼中检察权之立法有益的经验,并对我国检察权在民事诉讼中之立法进行反思。再次,笔者从应然的角度对检察权与民事诉讼价值、诉权及审判权等关系上进行分析,得出检察权应当介入民事诉讼的结论。最后,笔者指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中检察权运行之缺陷,并对该权力在民事诉讼中的完善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案,而这些方案也就是文章的“文眼”。
As is known to all, the power exercised by our procuratorial institution in civil proceeding is legal supervision power, which can be seen from the provisions of the law. The major form of this procuratorial power in civil litigation is supervision after a case, therefor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ocuratorial and legal supervision power makes it a significant meaning to study the former power in civil proceeding. On the one hand, the procuratorial power timely entering the proceeding is conducive to the exercising of judicial power, thus ensuring the justice of procedure and its result. It won't meddle the judicial power exercised by the court,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law requires establishing not only an independent judicial mechanism, but also an open judicial mechanism. The supervision function of procuratorial power conforms to the very demand of this;On the other hand, the exercising of this power in civil litigation can better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the nation, the collective and the individual without impeding the disposal power of the party concerned . After al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ystem, it has many forms of ownership systems, so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m are inevitable, though the interests among the state,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are in consistence with one another, which construct the legal basis of realizing state intervening principle exercised by the procuratorial institution.
    The author divided the treatise into four parts. Firstly, the author, after making serious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n the position of procuratorial and the ambiguous sense, presents his own view that this power is neither judicial power nor administrative power and nor legal supervision power, but a power parallel to the above two kinds of power. The contents of this power regard public prosecution as its
    
    
    
    main part and contain docketing power, investigation controlling power, criminal procurator disposal power, civil procurator disposal power, supervising jurisdiction power and judici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power. Secondly, the author outlines the legislation of procurator power in different countries in order to make us get a general idea of this power macroscopically and historically. Thirdly, the author, through study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rocuratorial power and the value of civil proceeding, finds that the power sometimes divorces from the value and conforms to the value sometimes.Finally, the author first illustrates the defects in the civil proceeding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efficacious measures in Chapter Four, which are the eye of the paper.
引文
[1] 蔡彦敏,《民事诉讼主体论》,西南政法大学1997级博士论文,第101页
    [2] (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10页
    [3] The Spirit of the Laws, BK. I,ch.iii,转引自(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55页
    [4] 谢鹏程,《论检察权的性质》,载《法学》,2000年第2期,第15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31页。
    [6] 金明焕主编,《比较检察制度概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
    [7] 谢鹏程,《论检察权的性质》,载《法学》,2000年第2期,第15页。
    [8] 转引自林钰雄,《谈检察官之双重定位》,台湾《刑事法杂志》,第42卷第6期。
    [9] (美)琼·雅各比著,周叶谦等译:《美国检察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年版,第347页。
    [10] 张惠云主编,《检察工作改革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1页。
    [11] 赵扬,孟祥娟,《论检察权的定位》,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2年第1期,第58页。
    [12] 洪浩著,《检察权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9页。
    [13] 王桂五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研究》,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8页。
    [14] (日)西原春夫主编,李海东译《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
    
    中国法律出版社与成文堂日本联合出版,1997年版,第46页。
    [15] (日)法务省刑事局编,杨磊等译:《日本检察讲义》,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年版,第7页。
    [16] (前苏)K.Q,斯克沃尔佐夫等著,梁启明译:《苏联东欧国家检察长监督》,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年版,第178页。
    [17] 列宁:《论“双重领导与法制”》,《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36页。
    [18] (前苏)B.H,巴斯科夫等著,刘家辉等译:《苏联检察院组织法诠释》,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年版,第85页。
    [19] 列宁《论“双重”领导与法制》,《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36页。
    [20] (前苏)B·H·巴斯科夫等著,刘家辉等译:《苏联检察院组织法诠释》,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年版,第85页。
    [21] 《列宁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54页。
    [22] 列宁:《论“双重”领导与法制》,《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26页。
    [23] 洪浩著,《检察权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9页。
    [24] 钟海让著,《法律监督论》,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14页。
    [25] 陈卫东等著,《检察监督职能论》,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31页。
    [26] 江伟,段厚省《论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22卷第6期,第16页
    [27] 任允正,刘兆兴主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页。
    [28] 杨立新,《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与司法公正》,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4期,第45页。
    [29] 罗结珍译:《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122页。
    
    
    [30] 《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纲要》,第29条,《苏俄民事诉讼法典》,第4,41,282,326条。
    [31] 赵宇译:《俄罗斯检察官在法院仲裁过程中的作用》,该文系中国检察理论研究所内部资料。
    [32] 李忠芳主编,《民事检察学》,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33页。
    [33] 王冀然主编,《当代中国检察学》,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34] 陈卫东等著,《检察监督职能论》,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第25页。
    [35] 杨立新,《民事行政诉讼检察监督与司法公正》,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4期,第45页。
    [36] 程荣斌主编,《检察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8页。
    [37] 《列宁文稿》,第4卷,第222至第223页,转引自陈桂明《民事检察监督之系统定位与理念变迁》,《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第90页。
    [38] 杨立新主编,《民商法判解研究:新中国民事行政检察发展前瞻》,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章,第312页。
    [39]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1999年3月10日)
    [40] 《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1999年3月10日)
    [41] 柯汉民主编,《民事行政检察概况》,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年版,第34页。
    [42] 《民事行政诉讼检察参考与资料》(1989年,内部资料,第72页)。
    [43] R.A. Posner, An Economic Approach to Legal Procedure and Judicial Administration, in the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2(1973),P401
    [44] 何文燕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新论》,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5] 《民事诉讼法讲座》,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65页。
    [46] 黄松有,《检察监督与司法独立》,载《法商研究》2000年第4期,第79页。
    [47] 黄松有,《检察监督与司法独立》,载《法商研究》2000年第4期,第79页。
    [48] 黄松有,《检察监督与司法独立》,载《法商研究》2000年第4期,第79页。
    [49] 陈洪玲,魏华,《现行民事检察监督程序与有关学说评价》,载《当代法学》,2002年第2期,第三者158页。
    [50] 张鲁红,郑斌峰,《论民事检察监督权的完善及检察机关民事诉讼权之理论基础》,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第69页。
    [51] 杨芳辉主编,《民事行政检察论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33页。
    [52] 颜运秋著,《公益诉讼理念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205页。
    [53] 杨荣新 主编,《民事行政检察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3页
    [54] 孙谦主编,《检察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第356页
    [55] 莫诺卡佩蒂等著,田平安主编,徐昕译:《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76页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2] 何文燕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新论》,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 金明焕主编,《比较检察制度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版。
    [4] (美)琼·雅各比著,周叶谦等译:《美国检察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年版。
    [5] 张惠云主编,《检察工作改革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 洪浩著,《检察权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 王桂五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制度的研究》,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8] (日)西原春夫主编,李海东译,《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中国法律出版社与日本成文堂联合出版,1977年版。
    [9] (日)法务省刑事局编,杨磊等译:《日本检察讲义》,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年版。
    [10] (苏)K·Q·斯克沃尔佐夫等著,梁启明译:《苏联东欧国家检察长监督》,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年版。
    [11] 列宁:《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2] 颜运秋著,《公益诉讼理念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13] (苏)B·H·马斯科夫等著,刘家耀等译:《苏联检察院组织法诠释》,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
    [14] 钟海让著,《法律监督论》,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15] 陈卫东等著,《检察监督职能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5年版。
    [16] 王冀然主编,《当代中国检察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7] 程荣斌主编,《检察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1990年版。
    [18] 杨立新主编,《民商法判解研究:新中国民事行政检察发展前瞻》,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9] 任允正,刘兆兴主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0] 罗结珍译:《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1990年版。
    [21] 李忠芳主编,《民事检察学》,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
    [22] 柯汉民主编,《民事行政检察概况》,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年版。
    [23] 李龙主编,《良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 理查德·A·波斯纳著,《法理学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5] 沈德咏主编,《审判监督指导与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26] 杨芳辉主编,《民事行政检察论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7] 李龙主编,《良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173页。
    [28] (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法理学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53页。
    [29] 沈德咏主编,《审判监督指导与研究》,2001年第3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284—289页。
    [30] 黄胜春著,《论民事检察监督对诉讼的保护》,人民检察出版社,第43页。
    [31] 陈刚著,《社会主义民事诉讼法简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2] 金友成主编,《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33] 肖建国著,《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34] (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5] 蔡彦敏,《民事诉讼主体论》,西南政法大学1997级博士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