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灵魂与实质。从理论上讲,研究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可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理论支撑,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从实践上讲,研究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可以发挥其对中国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对世界其它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从而有利于全世界实现人民主体目标,有利于重建与加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高潮的到来。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基本形成与全面论证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铺垫与萌芽时期,即《莱茵报》及以前时期。这一时期是马克思受特利尔城的历史和社会环境以及三位长辈思想的影响到受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思想影响的过程,是从受唯心主义思想影响到《莱茵报》时期对这一思想反思的过程。二是唯物主义哲学奠基与初步形成时期,即《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至《德法年鉴》时期。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确立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主义原则并提出了人民主权与民主制的主张;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文章中,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政治解放还不是人类解放并赋予了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这一时期,马克思初步完成了向唯物主义的转变,人民主体思想初步形成。三是基本形成与全面论证时期,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至《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这一时期,是马克思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学科对人民主体思想进行多学科论证,也是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全面展开的阶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民为主体得到了初步论证。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主要是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以论证人民为主体。《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内容表明马克思阐述的是主体的根本特性和实现人民主体目标的根本途径。《德意志意识形态》表明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在唯物史观基础上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得到了科学阐明与论证,该著作是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四是深化发展时期,即《共产党宣言》至《哥达纲领批判》时期。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彰显了人民是社会实践主体,昭示了人民是价值主体,表明了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对1848年欧洲革命的反思,马克思撰写了《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在这两部著作中,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法兰西内战》是马克思对1871年巴黎公社人民主体实践的理论总结,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晚年马克思撰写的《哥达纲领批判》重申了人民主体的一贯立场和思想,是马克思对其人民主体思想的总结和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看到人类社会长期以来都是少数人压迫、剥削大多数人的社会,马克思要把这个颠倒的社会再颠倒过来。以人民主体为出发点,马克思在批判中构建了人民主体思想。人民主体的深刻内涵;人民是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价值主体的具体内容;人民为主体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构成人民主体思想的主要逻辑系统。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以实现人民主体目标为旨归,实现人类解放是充分实现人民主体目标的条件。在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中,蕴含着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价值性与真理性的结合。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在继承与批判中实现了少数人主体到多数人主体、从历史唯心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变革。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具有重大影响与意义。列宁第一次把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从理论推向了实践,实现了苏联广大人民当家做主。在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进行了革命、建设与改革运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在人民主体目标还没有充分实现之前,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对当代中国以及全世界的社会主义运动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
Marx's thought that people as masters is the core, the soul and the essence of Marxism. Theoretically, to study the Marx's thought that people as masters can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arrying out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utlook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Marxism in China. As a result, these can consolidate the guiding status of the Marxism in ideology. Practically, to study the Marx's thought that people are masters can provide guidance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and to build socialism in the other countries, which can help realizing the goal that people as masters in the world, help rebuild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people'faith of the Marxism and help promoting the upsurge of the socialist movement in the world.
     The basic formation and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of that Marx's thought of people as masters roughly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the bedding and sprouting period. That is the time of "Rhine daily" and the time before. In this period Marx is affected by from Montreal city's history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three elders' thought to the idealism thought of the Hagel and young Hagel School, and affected by from the idealism thought to reflect it in the time of "Rhine daily". The second stage is the period of Materialism philosophy foundation and initial formation. That is the period from "criticism of Hagel's law philosophy" to the "Yearbook of Germany and France". In the former book, Marx establishes the Materialism principle that the civil society determines the state by criticizing the Hagel law philosophy and puts forward the advocacy of the people's sovereignty and democracy. In the articles of the "Yearbook of Germany and France", Marx points out that the bourgeois political emancipation is not human emancipation and confers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human emancipation to the proletariat. The third stage is the period of the basic formation and comprehensive demonstration. That is the period from the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of1844" to the "German Ideology". During this period, Marx proofs the thought that people as masters by economics, philosophy, political science and other disciplines, and Marx's thought that people as masters spread out. In the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of1844", the idea of people as masters gets a preliminary demonstration. In the "Holy Family", Marx criticizes the philosophy of self awareness of the young Hagel School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idea of people as masters. The content in the "On the outline of Feuerbach" indicates what Marx describes are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sters and the way of becoming the masters. The "German Ideology" indicates tha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born, and the Marx's thought that people as masters is scientifically clarified and argued on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is book is the symbol that Marx's thought that people as masters forms roughly. The forth stage i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period, namely the period from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to the "Critique of the Gotha Program". In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Marx reveals that people are masters in the social practice, and shows people are masters in value, and Indicates that the Communists should adhere to the thought that people as masters. On reflecting the European Revolution in1848, Marx writes the "French Class Struggle from1848to1850" and the "Eighteenth Brumaire of Louis Bonaparte". In the two books, the Marx's thought that people as masters is enriched and developed furtherly. The "civil war in France" is the summary that the Paris Commune of1871about the practicing of people as masters, and Marx's rich thought that people as masters can be seen from it. Later Marx reiterates the consistent position and thought that people as masters in the "Critique of the Gotha Program". It is the summary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Marx's thought that people as masters.
     Marx sees that the minority people have been oppressed and exploited the most people in the long human society, and Marx wants to give an inversion of the inversed society again. Basing on the starting point of people as masters, Marx constructs the thought that people as masters in the criticism. Three parts constitute the main logic system of the Marx's thought that people as masters, which are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people as master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at people as masters in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and the benefits; the conditions of that people as masters in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 Marx's thought that people as masters points to the goal of people as masters. The human emancipation is the condition of fully realizing the goal of people as master. Marx's thought that people as masters contains critical and constructive unity, value and truth unity. Marx's thought that people as masters achieves the fundamental change from the minority people as masters to the most people as masters and from historical idealism to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y inheriting and criticing.
     Marx's thought that people as masters has great influence and significance. Lenin firstly puts Marx's thought that people as masters into practice, and realizes the people as masters in the Soviet. In the influence of Marx's thought that people as masters, China experiences the sports of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and achieves great success in these sports. In today of increasingly globalizing and before the goal that people as master is not fully realized, Marx's thought that people as masters still has indispensable guidance role to socialist movement in China and the whole world.
引文
①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天津:南开大学,2010:2
    ①高放.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对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研究的呼唤[J].宁夏党校学报,2005(3):7-10
    ②张汝伦.马克思的哲学观和“哲学的总结[J].中国社会科学,2003(4):54
    ③杨适.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51-56
    ④郝敬之.整体马克思[M].东方出版社,2002.221-227
    ⑤李兵.生存与解放——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哲学主题[M].人民出版社,2007
    ⑥魏小萍.追寻马克思——时代境遇下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逻辑的分析和探讨.[M].人民出版社,2005
    ①参见李兵.生存与解放——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哲学主题[M].人民出版社,2007.42
    ②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4
    ①复旦大学哲学系.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79
    ①参见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321
    ①聂锦芳.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82
    ②聂锦芳.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78
    ①德国学者朗兹胡特等人提出与“两个马克思”,即“青年马克思”与“晚年马克思”,前者是以人的学说为核心思想的真正的马克思,后者则是以社会学说为核心思想的创作力衰退的马克思,用“青年马克思”否定“晚年马克思”。
    ①[英]戴维·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第3版)[M].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
    ④[英]戴维·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第3版)[M].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2
    ①蒋红.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2-23
    ②[英]戴维·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第3版)[M].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
    ①蒋红.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7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0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1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4-15
    ①蒋红.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7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89-190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5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14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3
    ②[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商务印书馆,1979.10
    ③[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商务印书馆,1979.11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1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0-11
    ②[法]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第1卷)[M].三联书店,1963.296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58
    ④[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M].商务印书馆,1978.228
    ①吴晓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发展[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141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3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5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6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2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9
    ③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3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8
    ⑤蒋红.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9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9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88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9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8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8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216
    ①[英]戴维·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第3版)[M].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4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82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07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94
    ③[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82.263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1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2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2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52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24、292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01
    ⑥[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79.287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75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81-283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79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79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81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80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81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82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82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83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2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8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72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0-101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10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23-324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8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17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17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⑤刘同舫.人类解放的进程与社会形态的嬗变[J].中国社会科学,2008(3):10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
    ④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Ml.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2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
    ⑥孙伯鍨:探索者道路的探索——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40
    ①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59
    ②列宁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83
    ①转引自郝敬之.整体马克思[M].东方出版社,2002.44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0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9
    ③参见安启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Ⅱ基本内容及全书文本结构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1期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2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2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2-123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0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1.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0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6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7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6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9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1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8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7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4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3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3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4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33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34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7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7
    ④参见周仲秋.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6
    ⑤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2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0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5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5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4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6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6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8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1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6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8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6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6
    ②赵凯荣.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J1.武汉大学学报,2011(3):28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3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3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3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7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
    ⑤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1-342
    ①[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商务印书馆,1979.10
    ②[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商务印书馆,1979.36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7-218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7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2
    ⑥转引自[法]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第1卷)[M].三联书店,1980.327
    ⑦转引自[波]维茨·罗森.布鲁诺·鲍威尔和卡尔·马克思[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77
    ①转引自[法]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第1卷)[M].三联书店,1980.328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3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3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8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28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6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2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5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5-286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4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④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507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7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1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2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2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2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2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1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2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2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62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18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
    ③[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三联书店,1962,247
    ①[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商务印书馆,1984.13-14
    ②[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商务印书馆,1984.144
    ③[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商务印书馆,1984.102
    ④[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商务印书馆,1984.177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92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127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52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0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9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9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②安启念,张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
    (1):46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④[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三联书店,1962.90-91;155-156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369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0-51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77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8
    ①转引自吴晓明.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概念[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15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9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④参见赵常林.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203-204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9
    ⑥参见舒远招."nicht"、"die menschliche Wirklichkeit" "die menschliche Gesellscllschaft"——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几个德文词的理解和翻译[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9
    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9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
    ①参见单提平.“改变世界”的两个隐含维度——《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的理解[J].社会科学研究,2010(4):16
    ②参见徐长福.劳动的实践化和实践的生产化——从亚里士多德传统解读马克思的实践概念[J].学术研究,2003(11):48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07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0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2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0
    ①郝敬之.整体马克思[M].东方出版社,2002.155-156
    ②参见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98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3
    ①叶汝贤.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命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6(3)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07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9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2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0-581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1.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1
    ⑤参见候才.马克思的自由观:自主活动——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M].中国图书评论,2010(8):84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5-576
    ①参见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150-151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7
    ①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8-539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2
    ③有学者翻译为“人民大众”,参见魏小萍.探求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原文文本的解读与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97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2-543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9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8-539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1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1
    ④[俄]巴加图利亚.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81.60
    ①[德]麦克斯·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M].商务印书馆,2009.4
    ②[德]麦克斯·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M].商务印书馆,2009.158
    ①[德]麦克斯·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M].商务印书馆,2009.236
    ②[德]麦克斯·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M].商务印书馆,2009.237
    ③[德]麦克斯·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M].商务印书馆,2009.239
    ④[德]麦克斯·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M1.商务印书馆,2009.240
    ⑤[德]麦克斯·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M].商务印书馆,2009.269
    ①转引自孙伯鍨.探索者道路的探索——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249-250
    ②参见刘森林.马克思与虚无主义:从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角度看[J].哲学研究,2007(7):16
    ①转引自刘森林.马克思与虚无主义:从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角度看[J].哲学研究,2007(7):20
    ②转引自[法]汤姆·洛克曼.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M].杨学功、徐素华译,东方出版社,2008.129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58
    ① MARX-ENGELS JAHRBUCH 2003,Akademie Verlag GmbH,Berlin 2004,第76页,转引自魏小萍.探求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原文文本的解读与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50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08
    ③单提平.创造性的无:重新检视施蒂纳对马克思的意义[J].哲学动态,2009(12):18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12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13
    ⑥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412-413
    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600
    ①参见马迅.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学习和探讨[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95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
    ③[法]戈德曼.隐蔽的上帝[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20
    ①参见刘森林.“现实的人”与“惟一者”:马克思与施蒂纳的主体论之别.浙江工商大学学报[J].2008(3):8
    ②参见刘森林.马克思的经验主体观:从批判施蒂纳的角度看[J].学术研究,2008(4):30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36
    ④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2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9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4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3
    ①参见马迅.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学习和探讨[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102-103
    ②魏小萍.探求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原文文本的解读与分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99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1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1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1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
    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58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3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5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9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9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5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21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4、21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1.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03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19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0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1.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18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4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1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9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10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5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14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3-474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6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5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0-101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3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0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0-161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6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6
    ④刘怀玉.祛除历史能指的幽灵,解开历史代表问题之谜[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1):15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30
    ②维克多·雨果曾著《小拿破仓》,蒲鲁东曾著《政变》,然皆未能揭露这次历史事变的本质。参看马克思为《雾月十八日》第二版所作的序言,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1972.598-599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95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2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2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9-100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6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6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l.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7
    ④梅荣政.用唯物史观生动描述和精辟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科学典范——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节选)研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3):16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6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6-167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11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10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8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4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3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3脚注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206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51
    ⑥参见李振海.马克思主义打碎国家机器的原理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J].天津师大学报,1983(1):16-18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6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6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511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0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3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4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8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8
    ⑥梅荣政.用唯物史观生动描述和精辟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科学典范——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节选)研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3):18
    ①参见庄锡福.学习马克思分析农民问题的观点和方法——读《法兰西阶级斗争》、《雾月十八日》,华侨大学论丛,1984(6):89-90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2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3
    ④谭培文.马克思《波拿巴雾月十八日》中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12):50-51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7
    ⑥参见孙乐强.意识形态的魔力与主体的祛魅——哲学视域中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雾月十八日》[J].学海,2011(2):149
    ⑦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55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2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5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73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9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0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0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5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8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8注释①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8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1.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8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0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0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0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3-204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0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1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1
    ⑦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2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2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7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2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2-163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3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9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8-109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8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9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3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0-111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4-155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6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6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7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5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7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9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9-200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4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5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6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7
    ②苏联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编:《一八七一巴黎公社史》(下)[M].重庆出版社,1982.750
    ③苏联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编:《一八七一巴黎公社史》(下)[M].重庆出版社,1982.820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0
    ⑤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
    ①胡锦涛.胡锦涛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时发表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3-19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5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2
    ①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博士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10年5月,第132-13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8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1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6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6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1
    ①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2-433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5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5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5-436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2
    ②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4-445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4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5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7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7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78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9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8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6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7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8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8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5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8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97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562
    ③转引自肖铁肩.领袖心中的上帝——毛泽东的人民观[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40,见列宁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2.621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20
    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73
    ①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12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2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7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①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1卷)[M].北京出版社,1991.91
    ②[法]埃蒂安·巴利巴尔.马克思的哲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7
    ①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天津:南开大学,2010:174
    ①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9-40
    ②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11
    ③[俄]鲍·斯拉文:《被无知侮辱的思想——马克思社会理想的当代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0-141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1031
    ①秦晋芳.人民主体思想的哲学意蕴及其当代价值:[硕士论文],太原:山西大学,2007年6月,第9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1.526
    ③邓小平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3.217
    ④邓小平文选(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3.373
    ①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63
    ②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62
    ③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643
    ④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03.16
    ①曾培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J].求是,2004年第18期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138
    ①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文第2版,第161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2
    ②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03.8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0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4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3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0
    ⑤张登文.求解世界历史进程中后发展国家命运的方程——马克思的研究及其当代价值[J].科学社会主义,2007(2):38-39
    ⑥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9
    ①吴晓明主编.袁贵仁,杨耕总主编.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738
    ②透析“占领华尔街”:99%为什么反对1%[N],中国青年报,2011-10-11
    ③金融危机让马克思在西方再畅销http://www.ynet.com/view.jsp?oid=47619579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3、4、13、25、26、27、33、39、40、42卷)[M].人民出版社,1956-198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人民出版社,1995-200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卷)[M].人民出版社,1972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2、3、4、9、10卷)[M].人民出版社,2009
    6.列宁选集(第1、2卷)[M].人民出版社,1992
    7.列宁全集第2版(第26、31、32、42卷)[M].人民出版社,1984-1987
    8.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人民出版社,2009
    9.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人民出版社,2009
    10.毛泽东选集(第2、3卷)[M].人民出版社,1991
    11.邓小平文选(第1、3、4卷)[M].人民出版社,1993、1994
    12.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13.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4.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03
    1.聂锦芳.清理与超越——重读马克思文本的意旨、基础与方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
    2.郝敬之.整体马克思[M].东方出版社,2002
    3.黄凤炎.反思与超越——马克思的思想轨迹[M].工人出版社,1988
    4.孙伯鍨;张一兵.走进马克思[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5.陈先达.被肢解的马克思[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6.王锐生,黎德化.读懂马克思[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7.张一兵.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8.谭培文,陈新夏.马克思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M].人民出版社,2005
    9.姚礼明.马克思政治学著作选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0.杨适.人的解放——重读马克思[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11.李兵.生存与解放——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哲学主题[M].人民出版社, 2007
    12.魏小萍.追寻马克思——时代境遇下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逻辑的分析和探讨.[M].人民出版社,2005
    13.吴晓明.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概念[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14.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5.刘森林.追寻主体[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16.尚英伟,徐梦秋.主体论——从马克思到毛泽东[M].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
    17.肖铁肩.领袖心中的上帝——毛泽东的人民观[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8.李德顺.邓小平人民主体价值观思想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4
    19.衣芳等.人民群众主体论——群众观、党群关系、群众工作理论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20.赵常林.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21.吴晓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发展[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22.陈先达.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3.孙伯鍨.探索者道路的探索——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4.陶富源.陶富源哲学论著集——青年马克思与费尔巴哈[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25.舒远招.德国古典哲学:及在后世的影响和传播[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6.高光.青年时代的探索和世界观的转变:从《博士论文》到《导言》的学习与研究[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
    27.李鹏程.马克思早期思想探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论[M].人民出版社,2008
    28.汤文曙.马克思走近马克思主义——《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当代研究[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29.阎树森.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释与探讨[M].求实出版社,1987
    30.复旦大学哲学系.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
    31.编译局马恩室编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M].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
    32.杨适.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述评[M].人民出版社,1982
    33.高光.科学世界观形成中的里程碑:《神圣家族》的学习与探讨[M].求实出版社,1987
    34.魏小萍.探求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原文文本的解读与分析[M].人民出版社,2010
    35.马迅.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学习和探讨[M].求实出版社,1989年
    36.何干强.《资本论》的基本思想与理论逻辑[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37.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观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8.向延仲.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39.尹树广.晚年马克思历史观的变革[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40.蒋红.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7.
    41.冯景源.马克思异化理论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42.李云峰.马克思学说中人的概念[M].人民出版社,2007
    43.黄克剑.人韵——一种对马克思的解读[M].东方出版社,1997
    44.韩德震.人的哲学论纲[M].人民出版社,2011
    45.康渝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致思理路[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6.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47.吴晓明主编.袁贵仁,杨耕总主编.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8.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1卷)[M].北京出版社,1991
    49.吴晓明.哲学之思与社会现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50.王南湜.追寻哲学的精神——走向实践哲学之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1.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2.旷三平.唯物史观前沿问题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3.罗骞.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意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4.陈先达.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5.顾海良,梅荣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56.谭希培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M].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
    57.陈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意义[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58.赵甲明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9.李昆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报告:2006-2009[M].人民出版社,2011
    60.周仲秋.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1.佘金成.社会主义的东方实践[M].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
    62.杨晓刚.马克思主义:“硬核”及其剥取——当代社会主义的自我意识[M].人民出版社,2006
    63.苏联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编:《一八七一巴黎公社史》(上、下)[M].重庆出版社,1982
    64.张冀星等.读懂列宁[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65.沈宗武.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66.杨焕章等.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M].北京出版社.1983
    67.肖铁肩等.工人阶级政党论[M].湖南出版社,1994
    68.李德顺.价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英]戴维·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第3版)[M].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法]科尔纽.马克思恩格斯传(第1卷)[M].三联书店,1963
    3.[法]汤姆·洛克曼.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M].杨学功、徐素华译,东方出版社,2008
    4.[英]乔纳森·沃尔夫.当今为什么还要研读马克思[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美]悉尼·胡克.对卡尔·马克思的理解[M].徐崇温译,重庆出版社,1989
    6.[法]科尔纽.马克思的思想起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7.[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商务印书馆,1979
    8.[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商务印书馆,1982
    9.[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M].商务印书馆,1978
    10.[波]维茨·罗森.布鲁诺·鲍威尔和卡尔·马克思[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
    11.[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三联书店,1962
    12.[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商务印书馆,1984
    13.[德]麦克斯·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M].商务印书馆,2009
    14.[日]广松涉.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5.[俄]巴加图利亚.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
    16.[法]戈德曼.隐蔽的上帝[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17.[法]埃蒂安·巴利巴尔.马克思的哲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8.[俄]鲍·斯拉文.被无知侮辱的思想——马克思社会理想的当代解读[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19.[美]莫里斯·梅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1.高放.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学——对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研究的呼唤[J].宁夏党校学报,2005(3):7-10
    2.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天津:南开大学,2010
    3.刘同舫.人类解放的进程与社会形态的嬗变[J].中国社会科学,2008(3):10
    4.李淑梅.从哲学与人民的关系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转向——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路径[J].河北学刊,2009(1)
    5.郝贵生.马克思主义——使多数人成为社会主人的学说[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2(6)
    6.刘树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民主义哲学[J].滨州学院学报,2006(4)
    7.张汝伦.马克思的哲学观和“哲学的总结[J].中国社会科学,2003(4):54
    8.俞吾金.马克思主体概念新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6(5)
    9.李丽红.早期马克思著作中的主体思想及其发展[M],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3
    10.秦晋芳.人民主体思想的哲学意蕴及其当代价值[M],太原:山西大学,2007
    11.蔡克文.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
    12.卢道坤.论江泽民的人民主体思想[M],武汉:武汉大学,2005
    13.唐正东.马克思人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兼与张奎良先生商榷[J].哲学研究,1994(8)
    14.安启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本Ⅱ基本内容及全书文本结构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1)
    15.赵凯荣.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2011(3):28
    16.安启念,张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1):46
    17.舒远招."nicht"、"die menschliche Wirklichkeit" "die menschliche Gesellscllschaft"——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几个德文词的理解和翻译[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3)
    18.单提平.“改变世界”的两个隐含维度——《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的理解[J].社会科学研究,2010(4):16
    19.徐长福.劳动的实践化和实践的生产化——从亚里士多德传统解读马克思的实践概念[J].学术研究,2003(11):48
    20.单提平.创造性的无:重新检视施蒂纳对马克思的意义[J].哲学动态,2009(12):18
    21.刘森林.马克思与虚无主义:从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角度看[J].哲学研究,2007(7):16-20
    22.刘森林.“现实的人”与“惟一者”:马克思与施蒂纳的主体论之别.浙江工商大学学报[J].2008(3):8
    23.刘森林.马克思的经验主体观:从批判施蒂纳的角度看[J].学术研究,2008(4):30
    24.吴晓明.施蒂纳的“唯一者”与马克思的哲学革命[J].南京大学学报,2007(3):18
    25.候才.马克思的自由观:自主活动——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J].中国图书评论,2010(8):84
    26.叶汝贤.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命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6(3)
    27.李振海.马克思主义打碎国家机器的原理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J].天津师大学报,1983(1):16-18
    28.刘怀玉.祛除历史能指的幽灵,解开历史代表问题之谜[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1):13
    29.庄锡福.学习马克思分析农民问题的观点和方法——读《法兰西阶级斗争》、《雾月十八日》,华侨大学论丛,1984(6):89-90
    30.谭培文.马克思《波拿巴雾月十八日》中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12):50-51
    31.孙乐强.意识形态的魔力与主体的祛魅——哲学视域中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雾月十八日》[J].学海,2011(2):149
    32.梅荣政.用唯物史观生动描述和精辟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科学典范——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节选)研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3):16-18
    33.胡锦涛.胡锦涛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时发表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3-19
    34.曾培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J].求是,2004(18)
    35.透析“占领华尔街”:99%为什么反对1%[N],中国青年报,2011-10-11
    36.张登文.求解世界历史进程中后发展国家命运的方程——马克思的研究及其当代价值[J].科学社会主义,2007(2):38-39
    37.金融危机让马克思在西方再畅销.http://www.ynet.com/view.jsp?oid=47619579
    1. Bob Jessop, Charlie Malcolm-Brown. Karl Marx's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Critical Assessment (Volumel) [M]. London,1990
    2. August H. Nimtz, Jr. Marx and Engels:their contribution to the democratic breakth [M]. SUNY Press,2000
    3. Mgnard Dersay. Marx's reprisals, Macmillan and Co. Ltd [M]. London and Basingstoke,2002
    4. Erich Fromm. Marx's Concept of Man [M]. New York,1965
    5. John Plamenatz. Karl Marx's Philosophy of Man [M]. Oxford:Clarendon Press, 1975
    6. Howard Lee Parsons. Humanism and Marx's Thought [M]. Springfield:Charles C.Thomas,1971
    7. James H. Leuba.60 Years of the Humanism [J]. The Humanist, March/April 2001
    8. George Novack. Humanism and Socialism [M]. New York: Pathfinder Pr,1973
    9. Jan Berting. Human Rights in a Pluralist World: Individuals and Collectivities [M]. Westport. Meckler,1990
    10. Peffer. Marxism, Morality, and society Justice.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
    11. Tom Rockmore. On recovering Marx after Marxism [J]. philosophy & social criticism, vol.26 no.4,2000
    12. Tom Rockmore. Marx after Marxism——The philosophy of Karl Marx [M]. Blackwell Publishing,2002.
    13. Leszek Kolakiwski, Main Currents of Marxism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14. Woff. Why read Marx today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15. H.Marcuse. Reason and Revolution [M]. London,1977
    16. Habermas.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Communication Action [M].Cambridge:MIT Press,199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