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证据裁判中法官的自由裁量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围绕证据裁判的活动方式和影响证据裁判活动的各种因素分析,试图从理论上探寻司法审判活动的规律,尤其是自由心证的本质内涵。从证据产生的动态过程分析其产生的深层次依据和价值理念,通过对制约证据评价活动的主客观因素分析证据规则本身所具有的包容性以及裁判主体在逻辑思维的认识决断过程所应具有的裁量弹性,论证其中的理性因素所在和理性活动保障。
     作者认为自由心证的本质是裁判者主观认识上的自由,而不是任意决断的自由。自由心证为裁判者提供了能动的认识方法。裁判者的认识能力是经验、法律素养、洞察力、分析判断能力等因素综合积累的结果,它决定裁判者认知理性的高低。裁判者的认知理性在有限的诉讼时空中表现出非理性的认知因素和认知能力的缺陷。证据规则等客观制约因素正是对裁判者认知能力、行为能力的局限进行功能上的补强,通过规则制定防止裁判权过于集中而限制法官任意或滥用权力。从而强化了证据裁判的理性内涵,为公正裁判的实现提供保障。因此主体裁量尺度和客体裁量尺度的结合就成为必然。
By analyzing the manner of adjudication through evidences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judication, this thesis tries to explore the nature of judiciary proceedings, especially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the system of discretional evaluation of evidence. The internal basis and rational value of the production of evidences are discussed as seen from the dynamic production process. Then the inclusiveness of principles of evidences and the flexibility of judrcators' adjudication is analyzed, with regard to the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evalution of evidences stand and how rational activities are guaranteed.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system of discretional evaluation of evidence is the freedom of judicators' subjective cognition, not the freedom of arbitrary adjudication. The degree of the judicators' cognitive rationally relies on Some factors including working experience, legal accomplishments, discernment, and judging capability, so the judicators' cognitive rationality may expose irrational cognition and defective cognitive ability. Principles of evidences, among other objective factor, are functionally remedial for the limitedness of the judicators' ability in cognition and action. They are constituted to avoid the overcentralization of judicial power and to restrict the arbitration and abuse of Power, and they thus enhance the rational connotation of adjudication of through evidences and guarantee the actualization of impartial judgment. Therefore, it will necessarily end in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jurisdictional measures.
引文
一、论文类
    1.杨开湘:《法官自由裁量权论纲》,《法律科学》1997年第2期
    2.王洪祥、欧阳春:《刑事诉讼的价值与冲突》,《法律科学》1997年第1期
    3.李莉:《论刑事证据的证据能力对证明力的影响》,《中外法学》1999年第4期
    4.王亚新:《刑事诉讼中发现案件真相与抑制主观随意性问题——关于自由心证原则历史现状的比较法研究》,《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2期
    5.周光权:《行为评价机制与犯罪成立——对犯罪构成理论的扩展性思考》,《法学研究》2000第3期
    6.季卫东:《程序比较论》,《比较法研究》1993年第1期
    7.孟勤国等:《削弱司法自由裁量权以提高成文法地位》,《法学》2000年10期
    8.曲新久:《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的对立统一以及刑法的优先选择》,《法学研究》2000第2期
    9.于改之:《不作为犯罪中先行行为的本质及其产生作为义务的条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5期
    10.张小虎:《人身危险性与客观社会危害显著轻微的外罪思辩》,《中外法学》2000年第4期
    11.李志平:《法官刑事自由裁量权及其合理控制探析》,《中国法学》1994年第4期
    12.易延友:《对自由心证哲学基础的再思考》,《比较法研究》1998年第2期
    13.武树臣:《法律涵量,法官裁量与裁判自律》,《中外法学》1998年第1期
    14.徐益初:《自由心证的原则与判断证据的标准》,《法学研究》1981年第2期
    15.黄金荣:《法的形式理性论——以法之确定性问题为中心》,《比较法研究》2000年第3期
    16.沈岿:《行政诉讼举证责任个性化研究之初步》,《中外法学》2000年第4期
    17.熊志海:《诉讼证明的客观标准与主观标准》,《现代法学》2000年第5期
    
    
    18.龙宗智:《论刑事证据标准及起诉方针》,《人民警察》1996年第2期
    19.宋世杰:《刑事诉讼的双重证明标准》,《法学研究》2001年第1期
    20.卞建林,郭志嫒:《论诉讼证明的相对性》,《中国法学》2001年第2期
    21.王志强:《南宋司法裁判中的价值取向》,《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22.陈瑞华:《从认识论走向价值论——证据法理论基础的反思与重构》,《法学》2001第1期
    23.彭世忠:《民事诉讼构造的理性认知》,《现代法学》1999年第3期
    24.李桂林:《论法律推理的合法性要求》,《现代法学》1999年第6期
    25.李文健:《转型时期的刑诉法学及其价值论》,《法学研究》1999年第4期
    26.申君贵:《关于诉讼证据能力之探讨》,《政法论坛》1993年第6期
    27.邓贵杰:《刑事证据裁量判断标准新探》,《现代法学》1993年第5期
    28.孙福孝:《从证据运行行为失范性看非法证据的效力》,《法学研究》1997第5期
    29.宋英辉:《关于非法搜查扣押的证据物的排除比较》,《政法论坛》1997年第1期
    二、著作类
    1.江伟主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何家弘主编:《证据调查》,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3.何家弘主编:《新编证据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法律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陈一云编:《证据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6.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7.何家弘主编:《证据学论坛》,第二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
    8.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9.毕玉谦著:《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0.毕玉谦著:《民事证据法判例实务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1.李浩著:《民事举证责任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2.叶自强著:《民事证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3.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新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4.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一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5.陈朴生著:《刑事诉讼实务》,1979年版
    16.陈朴生著:《刑事证据法》,(台)1985年版
    17.李学灯著:《证据法比较研究》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版
    18.丘联恭著:《程序制度机能论》台北三民书局,1996年版
    19.丘联恭著:《司法之现代化与程序法》台北三民书局,19985版
    20.刁荣华主编:《比较刑事证据法各论》,台湾汉林出版社,1984年版
    21.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2.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3.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4.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修订版
    25.高格:《定罪量刑的理论与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6.苗生明著:《定罪机制导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27.陈兴良主编:《刑事司法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
    28.卞建林译:《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9.余叔通等译:《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0.李昌珂译:《德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1.刘善春等著:《诉讼证据规则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32.张卫平著:《诉讼架构与程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3.章武生等著:《司法现代化与民事诉讼制度的建构》,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34.李秀林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5.张保生著:《法律推理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6.陈刚著:《证明责任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7.王利明等主编:《中国民事证据的立法研究与应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38.江礼华主编:《外国刑事诉讼制度探微》,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39.[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0.[美]M·贝勒斯:《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张文显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41.[斯]儒攀基奇著:《刑法理念的批判》,丁后盾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2.[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43.[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4.[英]丹宁勋爵:《法律的正当程序》,李克强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5.[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6.[美]波斯纳著:《法理学问题》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7.[美]昂格尔著:《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8.[德]马克思·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张乃根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49.[日]田口守一著:《刑事诉讼法》刘迪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0 [德]汗斯普维庭:《德国现代证明责任论》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