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工程保证担保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风险,信用风险是其中之一,有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保证体系或风险转移制度来规范建设活动主体的行为。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工程保证担保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已成为保障建设工程招投标有序进行及合同履行的一种重要信用工具。
     我国担保制度起步晚且尚不健全,施工企业过多造成的低价恶性竞争,给施工企业日后无法完全履行施工合同及业主拖欠工程款埋下隐患。本文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理论,研究建筑市场上的承包商的履约行为;运用非合作博弈理论分析业主与承包商的困境,针对我国当前建设工程承发包、合同订立与履行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各方当事人和社会所造成的负面后果,论述了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能够解决建设活动主体违约的机理。进一步,论文借鉴斯蒂格里兹和温斯对银行信贷配给的研究,验证了仅提高担保费率无法化解银行担保风险,加强对申请人的审查力度是可行的方法之一,并就审查力度与申请人履约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经济学分析。
     在借鉴国外工程保证担保制度与实践,以及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从事建设银行中间产品业务工作过程的体验,研究我国银行业在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建立和运行过程,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工程保证担保产品的选择、定位、业务管理体制与机制建设,以提高工程保证担保的业务技术水平、降低风险,并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工程承包合同的履行,发挥其重要的保障与支持作用。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工程管理体制的现实条件出发,分析了我国银行业应成为开展工程保证担保业务的主体。应把业主方支付保证担保、承包商履约(工程承包)保证担保、承包商付款保证担保和预付款保证担保作为银行业面向工程建设的中间产品业务的核心产品,加强行业内部运作机制、监管体系建设和现代科学管理手段的开发与应用,整体提升工程保证担保的业务水平。论文在强调有效应用反担保手段防范银行工程保证担保风险的同时,重点研究了工程保证担保业务的前期受理、保函定价、合同审核和后期跟踪管理等方面的机制建设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方法和应对策略。
Credit risk is one of the risks in construction procedure. It is necessary to restrict contractors and developers' conduct by setting practical assurance or risk-transfer system. According to practic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guarantee/bond is proved to be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problems caused by credit risk of participators due to information asymmetry.
     Game theory and credit rationing are the key theory of economics used to analyze the immanent motivation of contractors or developers' breach of faith. As per practic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author's working experience in intermediary business of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it analyses the way for native banks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ir strength to select the types of guarantee products and their routine operation management, which provides frame of reference to put guarantee/bond into practice in our country.
     Currently, it is highly recommended that native banks shall take developer/owner's payment guarantee, contractor's implementation guarantee/bond, contractor's payment guarantee/bond and advance payment guarantee/bond as key products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Problems were analysed in project contracting, contract striking and implementing and the negative consequences brought about by those problems against each party, even our society. According to bidding and implementing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nformation discrepancy and moral risks between sponsors and contractors, implementing and perfect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Guarantee/bond is vital and essential. Furthermore, researches were conducted on preliminary procedures, pricing, contract review and follow-up management of guarantee/bond and suggests solutions and strategies especially for those problems.
引文
[1]李爱春.建立工程担保制度的思考.兰州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4月
    [2]孟宪海.国际工程担保制度研究借鉴.建筑经济,2000年6月
    [3]宋金灿,黄兴宇.工程担保机制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工程咨询,2005年第2期
    [4]陈靖.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成因及法律对策.经济师,2005年第1期
    [5]程伟,孙玉.美国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发展及借鉴.施工企业管理,2005年05期
    [6]刘巨荣.浅议工程担保问题.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第14卷第3期
    [7]盛春奎,王旭峰,徐伟.中国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的探讨.建筑技术,第35卷(2004年)第8期
    [8]张运惠.中国建筑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开放导报.建筑经济,2002.5 40
    [9]孟宪海.国际工程担保制度研究借鉴.建筑经济,2000年5月
    [10]王金荣.实行工程保证制度规范建设经济活动.建筑经济,2002(6)
    [11]汪光焘.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2007年1月22日
    [12]黄卫.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在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7年1月22日
    [13]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推行工程担保制度构筑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建筑经济,2003年第4期总第246期
    [14]杨雄.上海市副市长杨雄在全国清理拖欠工程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2004年1月2日
    [15]林慧,李立新,刘萍.浅论工程款担保机制.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5年1月
    [16]刘允延,罗光强.灾施建设工程款支付担保的必要性.建筑技术,第35卷(2004年)第9期
    [17]广州拖欠工程款及工人工资行为将记入信用档案.广东建材,2004年第10期
    [18]台双良,刘仁辉,李忠富.对解决我国工程拖欠款问题的思考.建筑经济,2004年2月
    [19]王霁虹.中国内地强制推行工程款业主支付担保的合法性及相关制度设计(1).建筑经济,2004年2月
    [20]蔡作斌.拖欠工程款的成因及依法追索.建设经济,2004.5
    [21]长安保证担保公司.建立我国工程保证担保制度试点工作交流材料.2000年9月
    [22]北京市建委.关于在建设工程发包承包活动中设定保证担保的若干规定.2004年6月
    [23]邓晓梅.中国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2月
    [24]孟宪海.关于建立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建筑经济,1999年第12期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1号
    [26]王卫东.试论建设项目资金支付信用担保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建筑,2000年
    [27]中国入世承诺表.财经,总第48期,2001年11月20日
    [28]外资建筑企业获准登陆中国市场.北京青年报,2002年11月14日
    [29]王进,刘武成.论入世后工程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基建优化,2002(4)
    [30]孟宪海.国际工程担保制度研究借鉴.建筑经济,2000年7月
    [31]李艾.支付担保刻不容缓.基建优化,2004年第6期
    [32]秋泰仓,徐玲珍.工程保证担保制度探讨.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05).
    [33]徐恒峰,崔秀敏.建筑市场工程款拖欠的原因与应对.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0号
    [35]周坚,陈春来,倪炜.业主支付担保推广受阻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企业经济,2005年第2期
    [36]苗会状,董捷.推行工程担保制度防范工程信用风险.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2年3月
    [37]王洪波,刘长滨,张丽.建立和完善我国建设领域风险管理制度的探讨.建筑经济,2006,(09)
    [38]佘立中.中外工程施工合同条件的比较研究——合同条件及应用问题.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39]张东林.市场经济需监管体系 工程保证担保化解开发风险.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3月6日
    [40]王雪青.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北京:中国工业建筑出版社,2000
    [41]何伯森.国际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9
    [42]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编.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应用指南.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1年4月
    [43]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1996年
    [44]建设部.关于一九九八年建设事业体制改革工作要点.1998年5月
    [45]建设部.关于深化建设市场改革的若干意见.1999年
    [46]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1999年
    [47]北京市建委,长安保证担保公司.北京市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00年
    [48]北京市建委,长安保证担保公司.北京市工程保证担保管理办法.2000年6月
    [49]深圳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条例.2001年12月20日
    [50]青岛市建委.关于实行建设工程担保制度的意见.2002年8月
    [51]深圳市建设局.深圳市建设工程担保实施办法.深建市场[2002]36号文件,2003年1月1日
    [52]何官燕.菲迪克(FIDIC)合同条件的比较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02期
    [53]建设部.2003年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工作安排,2003年3月11日
    [54]吴福良,仲伟周.建设工程担保理论及其应用.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4月第 16卷第2期
    [55]《在我国建立工程风险管理制度研究》课题组.《建设领域应大力推行工程担保与工程保险制度——对我国建立工程风险管理制度的研究》.建筑,2003年第9期
    [56]向为民.建立完善工程担保制度探讨.重庆工学院学报,第19卷(2005年)第1期
    [57]印朝富.支付担保——解决工资拖欠的探索与实践.建筑,2003年
    [58]丁士昭.工业发达国家工程合同管理及风险管理.建筑,2001(12)
    [59]雷胜强.国际工程风险管理与保险.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60]沈志军.对建设工程履约、支付信用担保的探索.建筑,2002年第5期
    [61]邓晓梅.中国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2]吕疆红.美国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经验与借鉴.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3).
    [6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七号
    [64]《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五号
    [65]胡金刚.商业性担保公司立法规制问题探讨,太仓市司法局
    [66]孟宪海.典型担保方式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及其法律区别.建筑经济,2001(4)
    [67]易军.论法定担保物权体系中的承包人法定抵押权.《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第4辑,2003
    [68]陈瑜,李知谕.在工程建设领域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探讨.国外建材科技,2006,(02)
    [69]长安保证担保公司.关于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情况介绍.2000,1
    [70]李小轶.工程保证担保化解开发风险.经济参考报,2005年4月7日
    [71]靖继鹏.应用信息经济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9月
    [72]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5月
    [73]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编.2006中国担保论坛.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2月
    [74]吴晶妹.信用管理概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5年8月
    [75]孟庆福.信用风险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76]赵晓菊,柳永明.金融机构信用管理.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8月
    [77]工程担保合同示范文本.辽宁:辽宁电子出版社,2005年6月
    [78]于立等.信用、信息与规划.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6月
    [79]潘天群.博弈生存:社会现象的博弈论解读.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10月
    [80]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81]陶长琪.信息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82]徐丹丹.对工程保证担保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法制与社会,2007,(01)
    [83]孙劲峰,黄依柱,朱萍.工程担保制度试点与推进分析.建筑经济,2007,(01)
    [84]孙慧,孙华兵.对工程保证担保有关问题的探讨.港工技术,2006,(04)
    [85]戴维.W.皮尔斯.现代经济学词典(The Dictionary of Modern Economics).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12月
    [86]刘淑莲.期权估价理论与财务策略.会计研究,1997年2月
    [87]张志强.期权理论与公司理财.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88]黄本要,唐登山.企业融资风险的期权控制策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4)
    [89]李秉祥,杨永辉.项目投资中的期权及其决策分析.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0
    [90]周春生,长青,郭良勤.等待的价值.经济研究,2001(8)
    [91]任兰英.国际融资担保中银行保函的效力及其风险防范.金融理论与实践,1998年02期。
    [92]李燕鹏.美国的工程项目保险与保证担保.建筑经济,1998(8):27-32
    [93]美国保证信息办公室,译者刘烨.保证担保所起的作用.美国保证协会,2000,2
    [94]王世豪.大力推进中间业务,拓展收入增长空间.城市银行,2002(3)
    [95]邓世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7
    [96]谢建蓉,朱桂龙,何泽荣.银行对外担保业务.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9年
    [97]冯禄成.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技术与实务.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3月
    [98]蒲夫生,温铁强.我国商业银行小企业的融资担保研究——关于第二顺位担保物权在反担保中的具体运用.金融论坛,2006,(06).
    [99]2003年建筑业企业被拖欠工程款3670亿元.建筑经济,2004年7月
    [100]孙劲峰,黄依柱,朱萍.工程担保制度试点与推进分析.建筑经济,2007,(01)
    [101]巫泽华.中国建筑行业债务链形成原因与对策探讨.广西城镇建设,2006,(06).
    [102]国家统计局.王明亮.拖欠工程款现象为何愈演愈烈.中国经济周刊,2003年第23期
    [103]孙慧,孙华兵.对工程保证担保有关问题的探讨.港工技术,2006,(04).
    [104]罗曙光.对我国工程担保制度实施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04).
    [105]茅宁.期权分析—理论与应用.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06]张维等.实物期权.不确定性环境下的战略投资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07]高芳敏等.实物期权在风险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财经论丛,2001,(1)
    [108]英国皇家银行学会.信用风险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03月
    [109]陶红燕.银行保函的风险及法律防范措施.上海金融,1999年第10期。
    [110]张石.银行对外保函及其风险防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8年第2期
    [111]江文博.解决工程款拖欠的应对之策.财会通讯·综合,2005年第3期
    [112]李晓斌.突破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瓶颈.建筑经济,2004年4月
    [113]邹小燕,朱桂龙.银行保函及案例分析.北京:中信出版社,1993年版
    [114]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保证业务办法.2003年11月
    [115]周辉斌.银行保函与各用信用证法律实务.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116]唐旭,成家军.现代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7
    [117]周盛世.工程承包中银行出具履约保函的若干问题探讨.建筑经济,2000(6)
    [118]李栋.工程保证担保制度启动阶段的问题和对策.建筑经济,2005,(08)
    [119]黄绍棣,倪炜.我国建立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探讨.建设监理,2001
    [120]邓晓梅,田芋.国际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特征的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8(2)
    [121]刘鹏程.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中的银行保函实务.石油化工设计,2003年第20卷
    [122]刘园.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风险管理.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3]沈达明,冯大同.国际经济贸易中使用的银行担保.北京:法律出版社,1987
    [124]姚念慈.<见索即付保函统一规则>译文和注释.新金融,1994年01期。
    [125]闫文周,刘春江.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民工工资解决机制研究.理论导刊,2004年第7期
    [126]雷俊卿.国际工程承包中的经济担保与风险.北京:中国公路出版社,1992年
    [127]谢建蓉、朱桂龙、何泽荣编著.银行对外担保业务.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28]李宁生,温红.工程担保推广中的难点和症结剖析.建筑经济,2005,(03)
    [129]杜文宏.国际保函惯例及其适用.对外经贸实务,1997年11月
    [130]王春廷.国际承包工程保函的种类及注意事项.安徽建筑,1999年3月
    [131]童佳民.试论推广工程担保制度的动力和阻力.建筑经济,2002,(02).
    [132]李健,张庆云,朱光华.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建筑经济,2005,(02).
    [133]沈启胜(湖北省宜城市建设局).杜绝拖欠工程款,打造诚信政府.小城镇建设,2003年10月
    [134]蔡作斌.拖欠工程款的成因及依法追索.建设经济,2004年5月
    [135]费志强.美国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发展及应用.[EB/OL]
    [136]曾培炎在全国清理拖欠工程款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解决政府工程拖欠是完成清欠任务的关键.城乡发展,2004年第9期卷首语
    [137]周锐,周盛廉.工程担保操作实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
    [138]工程担保:实践的回音.建筑经济,2004,(10)
    [139]罗建,陈红莹.反担保制度研究.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S4)
    [140]草刈耕造(日).公共工程合同新履行保证制度.邓晓梅,顾林生,黄湘露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141]王进,刘武成.论入世后工程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基建优化 2002(4):11-14
    [142]倪炜,季建明,应柏平.关于工程担保方式的探讨.建筑,2002年第8期
    [143]Thelen Reid & Priest LLP.New York Mechanic's Lien Law Bars Recovery for Work for Private Developer When Public Benefit Corporation Owns Underlying Land.January 8,2001
    [144]Gilbert Egle.Colorado Liens and Claims Handbook,Jack Greenwald.2005
    [145]Jones G.W.Performance Guarantees of Construction Contracts:Surety Bonds Compared to Letters of Credit As Vehicles to Guarantee Performance.The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1994
    [146]Russell J.S,Surety Bonds for Construction Contracts,ASCE.2000
    [147]Miller Act,passed in 1935
    [148]The Associated General Contractors of America.Miller Act Changes Guide to Surety Bonding.China D,Legal Spotlight,2000:23-45
    [149] Little Miller Act
    
    [150] Edwards L, Lord G. & Madge P. Civil Engineering Insurance and Bonding. Thomas Telford Publishing. Thomas Telford Services Ltd, London, 1996:3-19
    [151]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The New Engineering Contract. Thomas Telford Services Ltd, 1993
    
    [152] 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tandard Contract
    [153] Akenhead Q. C. Bonds And Guarantees. Proceeding of Insolvency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Jan 31't, 1992
    [154] Xianhai Meng. Guarantees for Contractor's Performance and Owner's Payment in China.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May/June, 2002
    [155] Uniform Rules for Contract Guarantees, URCG325
    [156] Frederic S. Mishkin. The Next Great Globalization——How Disadvantaged Nations Can Harness Their Financial Systems to Get Rich.
    
    [157] Kenneth. J. Arrow.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Basil Blackwell Limited, 1984
    [158] Robert H. Frank, Ben S. Bernanke. Principles of Microeconomics (Second Edition). Don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Press,2006
    
    [159] Heyne, P. The Economic Eay of Thinking.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1994
    [160] Hollis, M. Trust Within Reas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161] Klein, D. Assurance and Trust in a Great Society——The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Education, 2000
    
    [162] Hart. Punishment and Responibility. (惩罚与责任)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9
    [163] Jersey Electrical Supply Co., Inc. v. MJR Electrical Contracting Corporation, Supreme Court, New York County, Judge York, November 2000.
    
    [164] John Black. Oxford Dictionary of Econom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6 May 2002
    [165] Pierce Anthony. Demand Guarante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 London: Sweet & Maxwell, 1992
    [166] Abdou,Ossama A. Managing construction risks.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1996,2(1)
    [167] Dunn J. W., Bonds & Insurance for Contractors. Willis Corroon, Global Construction Industry Division
    [168] Hunt G., Construction Surety and Bonding Hand Book.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ystems, Inc. 1990
    [169] Hunt G, Construction surety and bonding hand book. 1996 Cumulative supplement, Wiley Law Publication, John Wiley&Sons, 1996
    [170] Kangari R. , Bakheet M. Construction surety bonding.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2001,127(3):232-238
    
    [171] Bin Chen, 在中国应用美国保证担保概念, University of Florida, 1997.
    [172] Bizon-Gorecka, J. Risk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production. Archives of Civil Engineering, 1999
    [173]Russell J.S,Construction Contract Bonds.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Vol.7,No.3,Jul.1999
    [174]Ratterman,David B.Managing Risk:Insurance and Indemnity Clauses in Construction Contracts.Modern Steel Construction,2003,43(4)
    [175]《建筑工程许可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71号.1999年12月1日起执行
    [176]Duncan L.Clore.Payment Bond Manual,2nd Edition.Tort Trial & Insurance Practice Section.1995
    [177]Surety Information Office.Why Bid,Performance & Payment Bonds Are Required For Public Construction Projects.The information source on surety bonds in construction,1998
    [178]Perini Bldg.Co.,Insurance company denies payment under performance bond:breach of contract:Bad faith:Settlement.Insurance Co.of the W.,Nev.,Clark County 8th Jud.Dist.Ct.,No.A385586,Mar.29,2000.
    [179]AIA-A312.Performance Bond and Payment Bond Form.AIA,1984
    [180]AIA-G702.Application & Certification for Payment.AIA,1992
    [181]AIA-A201.General Conditions of the Contract for Construction.AIA,1997
    [182]AIA-A101.Standard Form of Agreement Between Owner and Contractor where the Basis of Payment is a Stipulated Sum.AIA,2007
    [183]Robert F.Cushman.Fifty State Construction Lien and Bond Law.Wiley Law Pubns,July 1992
    [184]George J.Ritz.Total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Tort Trial & Insurance Practice Section.Dec.1,1993
    [185]Scott L.hoffman.The Law and Business of International Project Finance:A Resource for Governments,Sponsors,Lawyers,and Project Participants.Tort Trial & Insurance Practice Section.Oct 22,2007
    [186]George J.Bachrach.Fidelity & Surety kawl.Tort Trial & Insurance Practice Section.1998
    [187]Kevin L.Lybeck and H.Bruce Shreves.The Law Of Payment Bonds.Tort Trial &Insurance Practice Section.1998
    [188]Steven J.Strawbridge and Lawrence Lerner.Steven J.Strawbridge and Lawrence Lerner.Tort Trial & Insurance Practice Section.1997
    [189]Duncan L.Clore.Bond Default Manual,2nd Edition.Tort Trial & Insurance Practice Section.199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