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人高教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 英文题名:Innovation on Models of Teaching in China's Higher Adult Education
  • 作者:赵红亚
  • 论文级别:硕士
  • 学科专业名称:教育学原理
  • 学位年度:2001
  • 导师:程凯
  • 学科代码:040101
  •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 论文提交日期:2001-05-01
摘要
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的终身教育理论,目前已成为对各国教育改革决策影响
    最大的教育思潮之一。许多国家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迈人学习化社会作为本国
    未来教育发展的目标。
     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制于许多因素,如师资力量、师生关系、课程设置、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作为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结构的教学
    模式,自然对成人高教教学质量产生巨大影响。然而,我国成人高教教学模式无
    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研究层面上都远远落后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在国内教育
    理论界也是个薄弱环节,成教教学模式的普教化现象相当普遍。基于上述情况,
    本文围绕成人高教教学模式改革这一主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本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成人高教教学模式涵义的总体概述。笔者首先介绍了模式、教
    学模式的基本含义以及国内外学者对教学模式的不同理解;然后对成人高教教学
    模式的概念给以界定,并从教师、学员和教学内容三方面详细分析了成人高教教
    学模式的特殊性。
     第二部分是对我国成人高教教学模式的省视。笔者首先对传递──接受式、
    学导式、示范——模仿式、单元式等我国成人高教常见的教学模式作简要评析,
    指出每个模式的优势与局限性。接着笔者从教学目的、学科性质和知识形态、学
    员的发展水平以及物资条件四方面闸述了成人高校教师选择教学模式的依据,以
    减少失误,提高效率。最后,笔者从整体角度揭示了我国成人高教教学模式存在
    的弊端:(1)成人教学模式的普教化;(2)成人教学模式的僵化单一;(3)缺
    少培养创新能力的成人教学模式;(4)成人教学模式理论研究滞后。
     第三部分讨论我国成人高教教学模式改革。这是本文的重点。笔者认为,知
    识经济的召唤、终身教育理论的传播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共同构成了找国成人高教
    教学模式改革的时代背景;以人为本和以问题解决为主要目标应成为成人高教教
    学模式改革的逻辑起点。笔者提出七点成人高教教学模式改革的对策:(1)更新
    教育观念;(2)提高教师素质;(3)增强决策者的教学质量意识;(4)重视成
    人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5)发展多样化的成人教学模式;(6)加快成人教学
    
    
    
     模式的现代化;门)引进CBE模式,强化能力培养。根据找国成人高教发展的实
     际情况以及国外成人高教发展的趋势,笔者建议我国成人高教教学应积极侣导三
     种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模式和“学会学习”教学模式。
     总之,成人高教教学模式是开放的动态体系,而非永恒的万能良药;它只是
     为某种教学提供一种基本框架,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适时改造,以减
     少其局限性。这需要成教工作者大胆改革,积极配合,为改变我国成人高教教学
    ,模式的落后局面尽心尽力。
The life--long education theory came into being in the 1960抯. Up to now it has been turned into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educational trend spreading all over the world which insert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rategic decisions upon the educational reforms Many countries have regarded the establishment of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final entrance into a learning society as their aims at perfecting their future educations.
    
     Adult highe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life--long education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popularizing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as well as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labour resources. Nowadays adult higher education faces a series of challenges, hence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adult education has already become a central problem each adult educator has to take seriously and think about earnestly. In additi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s the key to all kinds of educations including higher adult education on behalf of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The elev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revolves quite a few elements such as teachers?academic levels, arrangement of curriculum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together with teaching medium etc. The model of teaching ,as a relatively firm structure growing out of various teaching elements organically, is certain to have an effect on the quality of higher adult education.
    
     it is a pity that models of teaching used in higher adult teaching lag behind the ones most foreign counterparts have been exercising in the aspects of either practical utilization or theoretical research. Even in Chinese educational theory circle, the exploration of models of teaching in higher adult education still remain backward in that numerous teachers of adult schools and colleges seem customed to copying models of teaching accepted by middle schools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dults and youngsters. On basis of such a situation mentioned above ,the reform of models of teaching in higher adult education will come up for discussion.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gives general introductions of models of teaching in higher adult education. First the author explains the definition of model plus model of teaching and lists different opinions domestic & foreign scholars expressed about models of teaching . Then the essay defines the concept of the model of teaching for higher adult educations followed by a subtle analysis of its specific characters from teachers ,students and teaching contents.
    
     The second part is the examinations of the models of teaching for higher adult education . First , the author makes comments on present--existing models of adult teaching, pointing out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cluding models of the impartment--acception , the learning--instruction , the demonstration--copy and the unit--teaching etc. Second, the author further exposes several defects of models of adult teaching from the whole point of view (1) blind transplantation of middle--school models of teaching. (2) unitary?arid rigid fornis of models of teaching. (3) lack of models of teaching that cultivate creation abilities. (4) stagnant theory research of models of teaching. At last, the author brings about evidence on which teachers of higher adult college choose the teaching models from four respects:
    
    teaching objective , nature of subjects a well as knowledge form ,students?development level and material conditions in the direction of reducing unnecessary faults and upgrading efficiency.
    
     The thir part deals with the innovaEons of models of higher adult teaching ,which is the key part of this thesis .The author insists that the times background and momentum to reform models of teaching stern f~cm the call for knowledge economy, the propagat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al theory and the demand on qualities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 should logically be directed at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persons and solving problems. Conc
引文
1.黄济 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王道俊 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4.金一鸣著:《教育原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5.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7.靳希斌编著:《教育经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8.钟启泉等主编:《解读中国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9.黄济著:《教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11.李秉德 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2.唐文中主编:《教学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3.尚风祥著:《现代教学价值体系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4.张楚廷著:《教学论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5.施良方主编:《教学原理: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7.施良方著:《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8.李森著:《教学动力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查有梁著:《教育模式》,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0.吴立岗主编:《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1.吴康宁等著:《课程教学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查有粱著:《系统科学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3.鲁洁主编:《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4.王北生著:《教学艺术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5.王北生著:《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与现时代》,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6.郑杭生著:《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7.叶忠海著:《大学后继续教育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8.叶忠海等著:《成人教育学通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9.周嘉方著:《成人教育管理》,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0.高志敏等著:《成人教育心理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1.沈金荣著:《国外成人教育概论》,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2.王北生 姬忠林主编:《成人教育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3.程凯 李如密主编:《成人教育教学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4.夏家夫 焦峰主编:《成人教育管理概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5.毕淑芝 司荫贞主编:《比较成人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6.保罗.朗格朗著:《终身教育导论》 (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37.《学习——内在的财富: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9.S.拉塞克 G.维迪努著:《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40.C.J.泰特缪斯主编:《培格曼国际终身教育百科全书》,职工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41.李申申主编:《人性:存在与超越的省视》,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42.沈继英 李家兴:《面向21世纪的人才素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3.高玉祥著:《健全人格及其塑造》,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4.张斌贤等著:《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5.丁证霖等编译:《当代西方教育模式》,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46.毕淑芝 王义高主编:《当今世界教育思潮》,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7.瞿保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叶忠海:《中国成人教育创新和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武汉),1999年第5期。
    2.叶忠海:《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关系研究》,《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
    3.范国睿:《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教育改革》,《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沪),1998年第1期。
    4.王北生:《我国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中国成人教育》 (济南),
    
    2000年第1期。
    5.和学新:《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第5期。
    6.祖红玉:《传统教学观、现代教学观及成人教学》,《北京成人教育》,2000年第2期。
    7.唐现杰:《成人教育方法论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哈尔滨),1997年第1期。
    8.卢文华:《“双主教学模式”的形成及其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南宁),2000年第2期。
    9.杜长明:《成人高校教学法改革刍议》,《中国成人教育》(济南),1999年第10期。
    10.扬葵:《打破旧传统束缚 探索新教学模式》,《开放教育研究》(沪),1998年第4期。
    11.瞿兵:《课堂教学实施“主体参与”的探索与研究》,《教育科学》(大连),2000年第2期。
    12.季东亮:《我国成人高校课程改革的探索》,《教育研究》,1997年第7期。
    13.吴德民 周丽萍:《成人教学法新探》,《成人教育》(哈尔滨),2000年第7期。
    14.张向东 宋全政:《走出误区——试论成人教育突破普教模式》,《中国成人教育》,1992年第6期。
    15.冯善斌:《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初探》,《教学研究》(哈尔滨),1993年第3期。
    16.熊川武:《教学模式实质说》,《教育研究》,1993年第6期。
    17.叶学良 查有良:《学习模式探微》,《教育研究》,1996年第5期。
    18.甄德山:《教学模式及其管理》,《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6期。
    19.张武升:《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1988年第7期。
    20.张法昆:《“五步法”与“四段论”简析》,《教育研究》,1982年第1期。
    21.冷余生:《大学教学方法若干基本问题简论》,《高等教育研究》(武汉),1993年第3期。
    22.东北师大高等函授教学研究课题组:《高等函授教学过程的研究》,《教育研究》,1989年第12期。
    23.高志敏:《论成人社会化与成人教学方法》,《上海教育》(成人教育版),1990年第2期。
    
    
    24.王振宇:《“理论——范型——创造”教学模式探析》,《课程.教材.教法》,1999年第5期。
    25.霍力岩:《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26.黄健:《世纪之交发达国家(地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态势》,《教育研究》,1999年第7期。
    27.阵乃林 经贵宝:《终身教育略论》,《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
    28.邓文忠:《美国社区成人教育的特点》,《成人教育》(哈尔滨),2001年第1期。
    29.陈乃林 孙孔懿:《非正规教育与终身教育》,《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30.齐铁峰 扬传谱:《教育全球化与我国高校成人教育发展趋势初探》,《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武汉),2000年第5期。
    31.王一兵:《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过渡中的成人教育》,《开放教育研究》(沪),2000年第5期。
    32.班华:《素质结构.教育结构.素质教育》,《教育研究》,1998年第5期。
    33.田平:《多媒体技术与教育》,《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34.郝建民:《新世纪成人教育的人力资本理论思考》,《北京成人教育》,1999年第11期。
    35.李宾:《远程教育给成人教育带来了什么?》,《北京成人教育》,1999年第5期。
    36.立明生:《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成人教育》,《北京成人教育》,1998年第3期。
    37.马超:《美国成人教育的哲学基础》,《北京成人教育》,1998年第3期。
    38.白希贤:《知识经济时代成人高教改革的思路》,《中国成人教育》,1999年第9期。
    39.钟晓光:《成人学生与普通学生心理的比较分析》,《中国成人教育》,1999年第6期。
    40.扬少鸣等:《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上海成人教育》,1992年第11期。
    43.林崇德:《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第2期。
    42.顾明远:《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几个问题》,《中国教育学刊》,1997年第3期。
    43.王燕珍:《现代教育都有那些新观念?》,《理论与实践》(沈阳),1997年第11期。
    
    
    44.魏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体制”的效益评价浅探》,《教育研究》,1992年第1期。
    45.孙中范:《终生教育理论与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北京成人教育》,1998年第2期。
    46.姚念章:《简论普通高校成人学员的自我调应》,《黑龙江高教研究》(哈尔滨),2000年第期。
    47.黄健:《国际视野中的终身学习和成人教育立法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西安),2000年第3期。
    48.周之良:《世纪之交话人才》,《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第5期。
    49.文辅相:《素质教育:社会发展的必然》,《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6期。
    50.闵维方:《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与大学的使命》,《教育研究》,1998年第9期。
    51.陈学飞:《面向21世纪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辽宁高等教育研究》(沈阳),1998年第6期。
    52.钟启泉:《跨世纪教育课题:教育重心的转移》,《教育研究》,1997年第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