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机制改革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现行的乡村治理机制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与乡村发展要求,特别是欠发达地区,改革势在必行。
     本文以政府职能定位和政府体制创新为视角,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社会整合理论和当代地方治理理论,分析了欠发达地区乡村社会的发展现状以及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机制的问题和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借鉴国内乡村治理机制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参照台湾、韩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乡村治理成功实践经验以及当今世界公共管理发展方向,结合我国欠发达地区乡村社会现实,本文提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乡村治理机制的改革思路: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治理模式;积极推进“乡镇再造”,建设管理服务型政府;以促进乡村发展为核心职能,积极推进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建构利益表达机制,维护乡村社会安定团结;优化乡村治理机制的配套改革及相关制度安排。
Along with the grea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its present rural fathering mechanism lacks the capability of adjusting itself to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 those less-developed areas, so its reformation is imperative under this situation.
     In an analytic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function positioning and government system innovation, and incorporated with Public Service Theory, Social Integration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District Fathering Theory,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rural fathering mechanism in less developed areas and its necessities of reformation. In the light of the latest research findings in domestic rural fathering mechanism and the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public management, and referring to the successful practices and theories in rural fathering in Taiwan, Thailand and some of European countries, together incorporated with the social reality in less-developed rural areas in China, the thesis advances a reformation route of rural fathering mechanism which accommodates to the need of less-developed rural societies in China. That is, it requires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the public, a redesign of town government functions, a new installation of town organizations and a reinforcement of the supply of public services under the guide of Theory of New Public Service; it also requires an initiative cultivation of civic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a strive to promote villagers to participate in rural management of public affairs; it also requires a construction of interest expressing mechanism to form a three-part beneficial interaction among state-town-villager; and it requires an optimization of matching reformation of rural management of pubic affairs and relevant system arrangement.
引文
① 杨晓光 王传胜 盛科荣.基于自然和人文因素的中国欠发达地区类型划分和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1):98~99
    ① 郑欣.村民上访问题的理论阐释与构建[J],学术论坛,2003(2):130~131
    ① 朱保安.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05(1):133~134
    ① 陈必定.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五项要求[J],江淮,2006(2):14~15
    ① 李晓兵.论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与民主政治的发展[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2):87~88
    ① 徐勇.论乡政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衔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1):19~20
    ① 孙柏英.当代地方治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② 张志强 高丹桂.乡镇债务危机成因的微观分析[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78~80
    ① 许文兴.转型社会的乡村发展与政府效能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① 李靖.韩国的新村运动及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2):66~72
    ① 杨瑞梅.德国乡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对我国的启示[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3):20~24
    ① 徐勇.乡村治理结构改革的走向——强村、精乡、简县[J],战略与管理,2003(4):90~97
    ① 于建嵘.乡镇自治——根据与路径[J],战略与管理,2006(2):117~120
    ① 吴理财.乡镇改革与后税费时代乡村治理体制的构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
    ① 李秀义 鹿晓明 刑晓燕.对建立绩效型乡村治理模式的思考——绩效管理在乡村治理中的应用[J],兰州学刊,2005(1):30~33
    ② 珍妮特·登哈特.新公共服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页
    ① 孙立平.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M],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3页
    ① 银平均.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J],思想战线,2007(1):11~18
    ① 孙柏瑛.当代地方治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3页
    ① 李敬.乡村政治发展与“乡村政治学”的构建[J],学术探讨,1999(2):46~47
    ① 邹静琴.村民自治制度背景下乡村关系的调适与重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5~39
    ① 张秀英.乡镇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4(6):33~34
    ① 李继顺.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J].甘肃农业.2006(1):82~83
    ① 赵立航.社会和谐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J],人口与经济,2006(1):71~74
    ② 陈金泉.乡村规划与建设研究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3):125~126
    ① 郑欣.乡村政治中的博弈生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0页
    ① 郑欣.乡村政治中的博弈生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143页
    ① 李强彬 向生丽.转型社会中乡村精英的变迁与乡村社区治理[J],兰州学刊,2006(4):161~163
    ② 刘强.乡镇长直选:问题及对策[J],中州学刊,2007(3):14~16
    ① 贾康 白景明.县乡财政解困与财政体制创新[J],经济研究,2002(2):3~9
    1.廖晓明.行政管理通论[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
    2.程样国,韩艺.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M],人民出版社,2005年
    3.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学基础[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4.郑欣.乡村政治中的博弈生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5.孙柏英.当代地方治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6.许文兴.转型社会的乡村发展与政府效能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7.邹再进.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8.李军鹏.公共服务型政府[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9.张成福.公共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陶学荣.公共行政管理学[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年
    11.周天勇.中国政治体制改革[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年
    12.詹成付.乡村政治若干问题研究[M],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
    13.蓝志勇.行政官僚与现代社会[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
    14.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15.王禹.我国村民自治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6.刘祖云.社会转型解读[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17.卢汉龙.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18.蓝志勇.行政官僚与现代社会[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年
    19.俞可平.政治与政治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20.王伟光.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
    2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2.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3.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4.珍妮特·登哈特.新公共服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5.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学[M],华夏出版社,2002年
    26.肖玉梅.高等教育行政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7.于建嵘.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变迁[M],商务印书馆,2001年
    1.吴理财.农村税费改革与乡镇角色的转化[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1(5)
    2.吴理财.村民自治与国家重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4)
    3.吴理财.乡政新论[J],开放时代,2002(5)
    4.吴理财.乡镇政府:撤销抑或自治[J],决策咨询,2003(5)
    5.吴理财.从税费征收视角审视乡村关系的变迁[J],中州学刊,2005(6)
    6.吴理财.国家整合转型视角下的乡镇改革[J],社会主义研究,2006(5)
    7.吴理财.政府主导还是农民自治[J],学习月刊,2004(6)
    8.徐勇.村民自治:中国宪政制度的创新[J],中共党史研究,2003(1)
    9.徐勇.乡村治理结构的改革走向[J],战略与管理,2003(4)
    10.徐勇.村民自治、政府任务及税费改革——对村民自治外部行政环境的总体性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2001(11)
    11.徐勇.精乡扩镇、乡派镇治:乡级治理体制的结构性改革[J],江西社会科学,2004(1)
    12.徐勇.从村治到乡政:乡村管理的第二次制度创新[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2(3)
    13.徐勇.论乡镇管理与村民自治的有机衔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1)
    14.徐勇.乡村社会变迁与权威、秩序的建构[J],中国农村观察,2002(4)
    15.于建嵘.乡镇不设政府,恢复农民自治[J],江苏农村经济,2004(1)
    16.于建嵘.乡镇自治:根据与路径[J],战略与管理,2002(6)
    17.于建嵘.我理想中的乡村模式[J],乡镇论坛,2004(8)
    18.于建嵘.人民公社的权力结构与乡村秩序[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5)
    19.于建嵘.农会组织与建设新农村[J],中国农村观察,2006(2)
    20.于建嵘.新时期乡村政治的基础和发展方向[J],中国农村观察,2002(1)
    21.贺雪峰.如何进行乡村建设[J],甘肃理论学刊,2004(1)
    22.贺雪峰.中国乡村治理:结构与类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3)
    23.贺雪峰.农村乡镇建制:存废之间的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3(6)
    24.贺雪峰.乡村建设重在文化建设[J],小城镇建设,2005(10)
    25.贺雪峰.当前县乡村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6)
    26.肖唐镖.乡村建设:概念分析与新近研究[J],求实,2004(1)
    27.肖唐镖.中国乡村社会的治理与乡制变迁[J],宁波党校学报,2002(5)
    28.肖唐镖.农村宗族势力与国家权力的互动关系[J],探索与争鸣,1998(7)
    29.肖唐镖.正式体制与血缘亲情[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3)
    30.胡锦涛.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N],人民日报,2005-2-20
    31.杨晓光,王传胜等.基于自然和人文因素的中国欠发达地区类型划分和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1)
    32.郭金喜,杨雪萍.欠发达区域跨越式发展的五个维度[J],商业研究,2005(19)
    33.李卫宁.欠发达地区:培育产业是关键[J],2003(17)
    34.冯健.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发展模式与战略[J],地理研究,2005(5)
    35.罗仲平.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思考[J],天府新论,2006(1)
    36.段红红.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7)
    37.鹿春芳.新形势下村民自治的完善与创新[J],发展研究,2006(6)
    38.张立平.宪政视角下的村民自治[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1)
    39.陈前.现阶段村民自治运行的困境及其解决思路[J],东北师大学报,2005(4)
    40.程雄.我国村民自治工作的回眸与展望[J],领导科学,2005(13)
    41.徐增阳.民工潮背景下的村民自治研究述评[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5(2)
    42.王潇雨,任中平.农村阶层分化对农村政治发展的挑战和应对——以新农村建设为基点的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7(2)
    43.俞可平.中国农村治理的历史与现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3)
    44.李善峰.我国目前的乡村关系与社会控制[J],山东社会科学,2004(1)
    45.银平均.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J],思想战线,2007(1)
    46.詹成付.深化乡镇体制改革的供选方案[J],村镇建设,2004 (1)
    47.吴玉宗.服务型政府:概念、内涵与特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
    48.马保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5)
    49.杨增录.我国的乡镇建制是否应该存在[J],领导之友,2006(2)
    50.杨君.乡镇政府的再造设想[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3(4)
    51.金太军.推进乡镇改革的对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4(10)
    52.石平.当代中国三农问题面临的矛盾及深层原因剖析[J],理论前沿,2003(19)
    53.郑欣.村民上访问题的理论阐释与构建[J],学术论坛,2003(2)
    54.郭正林.乡村治理及其制度绩效评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3)
    55.李锦顺.农村宗族:内涵扩散、特质及其未来[J],农业考古,2006(6)
    56.周巍.当前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对策[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5)
    57.房桂芝,董礼刚.建立完善的农民利益表达与沟通渠道——对农民集体上访的几点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3)
    58.杨善华,苏红.从“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到“谋利型政权经营者”——向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乡镇政权[J],社会学研究,2002(1)
    59.沈新章.县乡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思考[J],唯实,2007(1)
    60.吴凤广.乡镇财政困难的成因分析与解困设想[J],宏观经济管理,2006(2)
    61.梁洁.乡镇债务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西南联合大学学报,2004(6)
    62.刘永梅.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6(1)
    63.程必定.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五项要求[J],江淮,2006(2)
    64.李靖.韩国的新村运动及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2)
    65.吴越.台湾农民合作组织概况[J],台湾农业探索,2005(4) ‘
    66.李金红.英国农村税费与乡村治理研究[J],理论月刊,2004(11)
    67.李辽宁.近年来我国对社会整合问题的研究综述[J],贵州社会科学,2007(2)
    68.李秀义等.对建立绩效型乡村治理模式的思考[J],兰州学刊,2005(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