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治理中的条件拒斥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城乡之间发展的幅度是不一样的。自从1985年我国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城市以后,城乡之间的差距就呈现出扩大趋势,农村明显落后于城市,这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向前进一步发展,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国家已经充分认识到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性,鉴于此,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构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就成为当前我国乡村治理的主题。
     当前,国家治理乡村的手段主要是制定和执行一系列乡村治理政策,本文称之为政策介入。但是,国家的政策介入乡村并非一帆风顺,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会遇到来自乡村社会的各种阻力,本文称之为条件拒斥。这些制约因素和阻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条件拒斥极大地阻碍了乡村治理中国家政策的有效介入,不利于乡村治理的良性运行。
     本文从以上角度出发,以治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理论为理论基础,借鉴了国外一些国家乡村治理的经验,从乡村治理中条件拒斥的作用路径和条件拒斥的基本内容两大方面分析了我国乡村治理中的制约因素和障碍所在。首先,主要是从政策制定过程、执行过程和目标群体三个方面来分析条件拒斥的作用路径;其次,主要是从经济层面、政治层面、文化层面、法制层面和其他层面(地理条件、人口结构)来分析来自乡村社会的条件拒斥的基本内容;最后,本文主要从完善乡村治理中的政策过程、整合乡村治理中的利益博弈主体、改善乡村大环境和条件以及其他方面提出了解除乡村治理中条件拒斥的基本对策。
Chinese economy have been great development both in cities and rural areas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but the range of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re different. The focus of Chinese reform shifted to cities in 1985, the gap betwee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presented an obviously widening trend so that the rural areas lag behind the city, which has restricted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ic society, and affected social stability. National ful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rural areas and peasants problem, in view of this, the state proposed a great concept that is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which has become the theme of the current rural governance.
     At present, formulate and implementate a series of rural governance policies as a means of national govern rural areas, the paper called the policy intervention. The national policy intervention was not all smooth sailing to countryside, However, will be subject to various constraints. In particular, the rural community will be confronted with the numerous obstacles, the paper called the conditions for rejection. These constraints and resistance formed jointly rejected and greatly hindered the rural governance in the effective intervention of national policy, which impede the benign operation of rural governance.
     From the above all, it takes governing theory and common policy theory as rationale, and profited from the overseas some national rural governments experiences. Fundamental and content of condition rejectionin in rural governance,which two big aspects have analysed constraints and obstacles in our national rural governance. First of all, mainly from the policy-making process,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the target groups to analyze the role of the condition rejection; Secondly, mainly from the economic level, the political level, the cultural level, the legal level and other levels (geographic conditions, population structure) to analyze the basic elements of the conditional rejection from the village community; Finally, this paper improve rural governance from the policy-making process, integrated rural governance in the interests of Gambling ,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as well as other aspects brought forward the fundamental countermeasure of relieving conditional rejection in the rural governance.
引文
[1]罗西瑙:《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剑桥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页。转引自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版,第2页。
    [2]UNDP(1996),Concepts of Governance and Sustainable Human Development,9-10。
    [1]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版,第23页.转引自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第4页。
    [2][日]星野昭吉:《全球政治学—全球化过程中的变动、冲突、治理与和平》,刘小林、张胜军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版,第279页。
    [3]过勇:《治理:一种新的公共管理思想》,《中国国情分析研究报告》,2003年第18期,第2页。
    [4]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版。
    [1]具体政策分析理论模型参见陶学荣主编《公共政策概论》,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
    [1][美]詹姆斯·P·李斯特,小约瑟人·斯图尔特:《公共政策导论》(英文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转引自陶学荣:《公共政策概论》。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页.
    [1]陶学荣:《公共政策概论》,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1]贺雪峰:《乡村治理与秩序》.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4页。
    [2]刘豪兴:《农村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6-47页。
    [3]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04-609页。
    [4]贺雪峰:《乡村治理与秩序》,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30页。
    [5]张厚安,徐勇:《中国农村村级治理——22个村的调查与比较》,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2005年12月31日。
    [2]裴少名:《借鉴韩国,建设新农村》。《环球》2005年第24期。
    [1]彭玉海:《评析建国初农业合作化运动》,载《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
    [2]蒋达勇:《建国以来农村基层政权的构建与发展——对农村基层政权改革进路的一点思考》.《江汉论坛》2005年第6期。
    [3]张举,邵近东:《一种农村超强控制模式——改革开放前国家与农民关系分析》,《理论学刊》2005年第7期。
    [4]喻国华:《对构建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05年第10期。
    [1]1987年11月,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并自1988年6月1日起施行。
    [1]王永作:《日本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经济问题》,2000年第11期。
    [2]刘健:《日本农协发展对我国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启示》,《农村经济》,2005年第7期。
    [3]资料来源:任晓,《韩国经济发展的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7-153页:韩民,《韩国的"新村运动"及其启示》,《中国农村观察发》,1996年第4期;卢良恕等,《韩国农业发展与新村运动》,《中国农学通报》,1997年第6期;许宝芳,《韩国的新村运动》,《农业经济》,1998年第6期。
    [1]王培刚、庞荣:《国际乡村治理模式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6期.
    [2]陈家刚:《德国地方治理中的公共品供给——以德国莱茵法尔茨州A县为例的分析》,《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第1期。
    [1]刘承礼:《匈牙利乡村治理的模式解读与经验借鉴——基于乡村公共产品提供机制的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第1期。
    [1]有关农村公共政策可以参考刘伯龙、竺乾威、程洁等著:《农村公共政策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2]资料来源:肖唐镖:《转型中的乡村建设:过程、机制与政策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第6期.
    [1]马风光,屠文娟:《公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理论探讨》,2002年第4期。
    [1]陶学荣,陶叡:《公共行政管理学》,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版,第211页.
    [1]在省和市之间还有副省级的计划单列市。
    [1]肖唐镖、邱新有、唐晓腾:《多维视角中的村民直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2页。
    [2]谢明:《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0页。
    [3]例如:2000年8月1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的青海省某县为了该县目前的经济利益而不惜违反国家关于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政策,擅自通过决定允许民众乱挖名贵药材虫草,致使草场退化和沙化,严重破坏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1]《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年版,第1330页。
    [2]谢明:《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4页。
    [3]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1]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10-311页.
    [1]二元经济结构是西方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结构的理论概括,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
    [2]资料来源:赵俊臣主编的《剪刀差新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刘建平的《农业比较利益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谢明:《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6页。
    [2]这里的乡村政治关系,是指乡镇政权、村委会、农民之问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依次是利益关系、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利关系三个层次。
    [1]金太军,施从美:《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0页。
    [1]参见贺雪峰的《论理想村级组织的制度基础》,《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3期。
    [1]刘豪兴主编。《农村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4页。
    [1]刘豪兴,徐珂:《农村与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8页。
    [1]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21-28页。
    [2]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二卷),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67-171页。
    [1]1993年7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
    [1]何清涟,经济学家,其《现代化的陷阱》在海内外引起轰动,成为学术著作中罕见的畅销书.
    [2]樊平:《"恶人治村"的实质足赢利经纪》,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农村村民委员会选举学术研讨会"论义,湖北武汉,2000年10月4-16日.
    [1]江西省的情况是:农民购买5000元农机具,政府补贴3000元左右。
    [2]具体情况参见《江西政报》2006年第10期,《永丰县发展'一村一品'的主要做法》。
    [1]陶学荣,陶叡:《公共行政管理学》,北京:中困人事出版社,2004年版,第211页。
    [1]谢明:《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7页。
    [2]陶学荣:《公共政策概论》,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年版,第178页。
    [3]陶学荣:《公共行政管理学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0页。
    [1]瞿振元,李小云,王秀清:《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68页。
    [1]郭正林:《农村权力结构的制度化调整》,《开放时代》2001年第7期.
    [1]即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牧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1]徐勇:《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1]目前,江西有4个试点单位开通了"网上信访"工作,人民群众可以根据所反映问题的属地,登陆"网上信访"网站,按提示提交信访事项。其中,江西省信访局的网址是http://wsxf.jx.xinfang.gov.cn/。
    [1]具体情况详见附录:《江西省樟树市经楼镇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1]郑欣.乡村政治中的博弈生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卢福营.冲突与协调——乡村治理中的博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陶学荣.公共政策概论.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12
    [5]徐勇.流动中的乡村治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1
    [6]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2
    [8]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9]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0]黄宗智.中国乡村研究(第一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9
    [11]黄宗智.中国乡村研究(第二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2
    [12]陶学荣,陶叡.公共行政管理学.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13]曲福田.农业政策学.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2
    [14]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5]金太军,施从美.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16]贺雪峰.乡村治理与秩序.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7]杜润生.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
    [18]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19]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0]谢明.公共政策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1]詹成付.乡村政治若干问题研究.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
    [22]瞿振元,李小云,王秀清.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3]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4]肖唐镖.中国乡村报告:政府治理行为与乡村建设.学林出版社,2005
    [25]项继权.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6]陈浙闵.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27]赵俊臣主编.剪刀差新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
    [28]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与乡村比较.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29]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30]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二卷).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31]肖唐镖、邱新有、唐晓腾.多维视角中的村民直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2]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
    [33]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1985
    [34]王禹.我国村民自治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5]曹锦清.黄河边上的中国.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36]吴毅.村民自治在乡土中国的遭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7]彭勃.乡村治理——国家介入与体制选择.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8
    [38]刘伯龙、竺乾威、程洁等著.农村公共政策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9]刘豪兴主编.农村社会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0][日]星野昭吉.全球政治学—全球化过程中的变动、冲突、治理与和平.刘小林、张胜军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41]过勇.治理:一种新的公共管理思想.中国国情分析研究报告,2003.18
    [42]唐正繁.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科学社会主义,2004.05
    [43]史玲,陶学荣.农民减负的深层次思考——兼评农村税费改革.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06
    [44]宋宝安,赵定东.乡村治理宗族组织与国家权力互动关系的历史考察.长白学刊,2003.03
    [45]陶学荣,王峰.公共政策终结的可行性因素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5.05
    [46]曲福田,冯淑,俞红.土地价格及其分配关系与农地非农化经济机制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1.12
    [47]张明琼.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与优化.江西社会科学,2005.01
    [48]张晓山.简析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改革.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06.01
    [49]赵树凯.乡村治理:组织和冲突.战略与管理,2003.06
    [50]徐勇.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江苏社会科学,2002.02
    [51]贺雪峰.乡村治理研究的三大主题.社会科学战线,2005.01
    [52]徐理响.乡村政治文化:历史变迁与时代选择.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05
    [53]王宏飞,王玲.论农村家族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对策.辽宁行政学院学报,1999.08
    [54]贺雪峰.论理想村级组织的制度基础.政治学研究,1998.03
    [55]黄爱军.新公共管理与我国的乡村治理.中国农村经济,2005.02
    [56]贺振华.转型时期的农村治理及宗族:一个合作博弈的框架.中国农村观察,2006.01
    [57]南刚志,季丽新.乡村治理中的能人政治模式.行政论坛,2003.07
    [58]贺雪峰,董磊明.中国乡村治理:结构与类型.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03
    [59]李秀义.对建立绩效型乡村治理模式的思考.兰州学刊,2005.01
    [60]宋圭武.自治公社: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一种选择.甘肃农业,2005.04
    [61]王培刚.国际乡村治理模式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06
    [62]陈双鹏.基层组织与乡村治理.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04
    [63]王培刚,余丹.中国乡村治理反思、困境与对策研究.理论与改革,2005.01
    [64]马风光,屠文娟.公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理论探讨,2002.04
    [65]肖唐镖.转型中的乡村建设:过程、机制与政策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3.06
    [66]贺雪峰.论社会关联与乡村治理.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03
    [67]徐勇.村民自治:中国宪政制度的创新.中共党史研究,2003.01
    [68]徐勇.以村民自治促进人口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11
    [69]徐勇.现代化视野中的"三农问题".理论月刊,2004.09
    [70]郭正林.农村权力结构的制度化调整.开放时代,2001.07
    [71]徐湘林."三农"问题困扰下的中国乡村治理.战略与管理,2003.04
    [72]郭云春.利益博弈下的乡村治理.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01
    [73]宋宝安,赵定东.乡村治理:宗族组织与国家权力互动的历史考察.长白学刊,2003.03
    [74]王永作.日本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经济问题,2000.11
    [75]周运清,王培刚.全球乡村治理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的个案分析.社会,2005.06
    [76]唐正繁.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科学社会主义,2004.05
    [77]彭玉海.评析建国初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国知网,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78]林济.近代乡村财产继承习俗与南北方宗族社会.中国农史,2003.03
    [79]郭亚杰,吴冠男.现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问题及求解.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04
    [80]张博,潘立云.农村传统陋习与政策刍议.学习论坛,1999.02
    [81]郭星华.构建和谐的中国农村社会.探索与争鸣,2005.02
    [82]欧阳爱权.浅析当前乡村治理困境与破解思路.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04
    [83]喻国华.对构建我国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05.10
    [84]张金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简析.农村经济,2005.01
    [85]刘健.日本农协发展对我国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启示.农村经济,2005.07
    [86]卢良恕等.韩国农业发展与新村运动.中国农学通报,1997.06
    [87]许宝芳.韩国的新村运动.农业经济,1998.06
    [88]刘保国,王小岩.试论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的路径选择.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3
    [89]刘承礼.匈牙利乡村治理的模式解读与经验借鉴——基于乡村公共产品提供机制的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01
    [90]王培刚,庞荣:国际乡村治理模式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