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汉晋都城赋蠡测两汉三国的城市设计理念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汉晋都城赋包含了两汉三国时期城市建设的大量信息,这些信息揭示了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以及在其影响下的选址观念、都城规划思想等理念性问题。为研究这一时期内的城市设计、规划、营建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所以本文从汉晋的都城赋出发,试图在文本中找到城市建设的蓝本。
     两汉三国时期是中国城市变革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内城市的设计思想不断变化,营国制度也在继承中发展。革新成为这一时期内城市发展的主流。将都城赋的描述与城市遗迹进行整理,从中梳理出城市发展的脉络与营国制度变革之间的关系。
     本课题以学科交叉的新视角来解读两汉至三国时期的城市变革。纵线上时间的推移和横线上空间的变化,从一纵一横的两条主线中理清城市设计发展的思路。为两汉三国时期的城市研究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径。
Han and Jin Capital Ode provide massive information about city construction ofWestern Han Dynasty, Eastern Han Dynasty, and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whichproclaims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other related concepts of choosinglocation and designing city influenced by them. Readers can grasp precious information ofcapital design, blueprint planning and city construction during those periods. This paperwill focus on figuring out the blueprint of city construction by the study of the Han and JinCapital Ode.
     Western Han and Eastern Han Dynasties, and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aresignificant in the innovation of city construction of China. During that time, the conceptabout city construction improved gradually, and the constructing system developed as well.Innovation of city development has already become a trend at that time. This paper aims tofigure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novation of city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ngsystem through the study of Han and Jin capital ode and the research on ancient cities.
     This paper will study innovations in city construction from Western Han and EasternHan Dynasties to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from a new perspective of inter-discipline.Figuring out the line of city development through two main references of time passing andspace changing will help to contribute to an entirely new way to study the citydevelopment during Western Han and Eastern Han Dynasties and The Three Kingdomsperiod.
引文
①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3.“四千多年前,当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阶段中,我国大地上就开始出现了具有一定规划格局的城的雏形——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城堡式聚落。
    ②刘庆柱,汉长安城考古与汉代考古学,《汉长安城考古与汉文化——纪念汉长安城考古五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9.
    ①东汉,班固,《两京赋序》
    ③踪凡,《汉赋研究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
    ④何新文,《中国赋论史稿》,开明出版社,1993年版
    ⑤成果详见马积高,《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中华书局,2001年版、许洁,《二十世纪赋学的回顾与展望》,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等著述。
    ⑥许洁,《赋体文学的文化阐释》,中华书局,2005年版
    ⑦许洁,《二十世纪赋学的回顾与展望》,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⑧朱熹,《诗经集传》卷一,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卷二《诠赋》
    ①清,刘熙载,《艺概·赋概》
    ②东汉,班固,《西都赋一首》
    ③东汉,张衡,《西京赋一首》
    ④西晋,左思,《吴都赋》
    ⑤东汉,张衡,《西京赋一首》
    ②《易经·系辞》
    ③叶瑛注,章学诚著,《文史通义校注》内篇二,中华书局,1985年版
    ①俞伟超,《考古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②东汉,张衡,《西京赋一首》
    ③《世本·作篇》
    ①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
    ②马世之,《中国史前古城》,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③许宏,《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燕山出版社,2000年版.
    ④曲英杰,《先秦都城复原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史记都城考》,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⑤宿白,《隋唐城址类型初探(提纲)》,《纪念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三十周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①清,顾炎武,《历代宅京记》卷一、卷二总序.
    ②陈宏天,赵福海,陈复兴主编《昭明文选译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③周健,《<两都>与<两京>》,湘潭大学学报,1983年,一期
    ④汉,扬雄,撰《法言·吾子卷》第二:“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
    ⑤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
    ⑥《太史公自序》
    ⑦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卷八《夸饰》三十七
    ⑧9东汉,班固,《两都赋序》
    ⑨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卷二《诠赋》第八
    ②东汉,班固,《西都赋》
    ③东汉,张衡,《西京赋》
    ②《世本·作篇》
    ③李力,“史前城址与聚落考古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物》1996年11期
    ①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的房基址[J],《考古》,1973年6期
    ②洛阳王湾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61年4期
    ②登封王城岗遗址的发掘[J],《文物》,1983年3期
    ②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74年4期
    ①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版.
    ②1984年春偃师尸乡沟商城宫殿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5年4期
    ③张朋川,《黄土上下美术考古文萃》,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
    ①一九八零年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存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1982年第二期
    ②张朋川、周广济,试谈大地湾一期和其他类型文化的关系[J],《文物》,1981年4期
    ③严文明,论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J],《考古与文物》,1980年1期
    ②《周书·诏诰》
    ①《史记·周本纪》
    ②《史记·货殖列传》
    ①《曲阜鲁国故城》,齐鲁书社,1982年版
    ②马世之,关于西周都城遗址的探索[J],《中州学刊》,1987年5期
    ①《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①临淄齐国故城勘探纪要[J],《文物》,1972年5期
    ②《战国策·齐策》《苏秦说齐宣王》
    ③《管子·小匡篇》
    ⑤王阁森、唐致卿主编,《齐国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前言.
    ①汪德华《试评〈管子〉在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中的地位》[J],《城市规划汇刊》1990年第3期
    ①马俊才,郑、韩两都平面布局初论[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2期
    ①河北邯郸市区古遗址调查报告[J],《考古》,1980年2期
    ②侯仁之,邯郸城址的演变和城市兴衰的地理背景,《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①唐,柳宗元,《封建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②王国维,《观堂集林·秦都邑考》,卷12,中华书局,2004年版
    ①《史记·秦始皇本纪》
    ①《史记·秦始皇本纪》
    ②杨宽,西汉长安布局结构的探讨[J],《文博》,1984年创刊号
    ①陈苏镇,《恢弘与古朴-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物质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9.
    ②《汉书·食货志》
    ①《汉书·卷九十九中·王莽传中》
    ①贾谊,《过秦论》
    ②《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上》
    ③《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下》
    ④《三辅黄图校释·卷一》
    ⑤《晋书·天文志》
    ①《史记·天官书》
    ①徐卫民,《秦汉都城研究》,三秦出版社,2012年版,86.
    ①何清谷撰,《三辅黄图校释》,中华书局,2005年版,
    ②《观堂集林》卷十,《王国维遗书》第一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③吕大防,《长安图说》,九十五卷.
    ①《资治通鉴》卷十一.
    ①《史记·高祖本纪》
    ②《汉书·元帝纪》
    ③班固,《西都赋》
    ①《三辅黄图》引《三辅旧事》《宫殿疏》“兴乐宫,秦始皇造,汉修饰之,周回二十里。”
    ②何清谷,《三辅黄图校释》,中华书局,2005年版
    ③刘庆柱、李毓芳,汉长安城,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①东汉,张衡,《西京赋》
    ②刘庆柱,汉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研究[J],《考古》,1996年10期
    ③《汉书·高帝纪》《史记·高祖本纪第八》
    ①《汉书·惠帝纪第二》
    ②《史记·吕太后本纪第九》
    ③马先醒,汉代长安城之营筑及其形制[J],中国古代城市论文集,简牍学会,1980年;[美]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204-205.
    ④王仲殊,西汉都城,《汉代考古学概说》,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⑤汉长安城遗址测绘研究获得的新信息[J],《考古与文物》,2000年5期
    ⑥东汉,班固,《西都赋》
    ①东汉,班固,《西都赋》
    ②东汉,张衡,《西京赋》
    ③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编,《西安市地理志,第三章“地貌”》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④刘庆柱、李毓芳,《汉长安城》,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①《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②东汉,张衡,《东京赋》
    ③《汉书·文帝纪第四》
    ④《三辅旧事》
    ⑤北宫最早是建在高祖时期,规模较小,武帝时期将其扩建使之与桂宫规模相当。
    ①《史记·孝武本纪》
    ①《史记·武帝纪》
    ①《汉书·昭帝纪》
    ②《汉书·王莽传》
    ③《汉书·王莽传》
    ④姜波,《郊坛、明堂与宗庙——西汉长安城的祭祀设施,汉长安城考古与汉文化》,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①《汉书·王莽传》
    ②[日]东京,彰国社,《建筑大辞典》(第2版),1993年版,687.
    ①刘庆柱、李毓芳,《汉长安城》,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②东汉,张衡,《西京赋》
    ①东汉,班固,《东都赋》
    ②《汉书·王莽传》“未央宫烧攻莽三日。”《汉书·刘玄传》“初,王莽败,唯未央宫被焚而已。”
    ①东汉,班固,《东都赋》
    ②东汉,崔骃,《反都赋》
    ③《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①《观堂林集》卷十《王国维遗书》第一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②《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①《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②王仲殊,中国古代都城概论[J],考古,1982年5期.
    ①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志第十九《郡国一》
    ①汉魏洛阳城初步勘查,考古,1973年4期
    ②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③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④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华书局,2006年版
    ⑤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
    ⑥汉魏洛阳城初步勘查[J],《考古》,1973年4期.
    ①李善注《文选》卷十六,中华书局.
    ②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中华书局,1984年版.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汉魏洛阳城南郊的灵台遗址[J],《考古》,1978年1期.
    ④段鹏琦,《汉魏洛阳故城》,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
    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秦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①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
    ①贺业钜,《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
    ①《汉书·儒林传》
    ①《汉书·食货志》
    ②东汉,班固,《东都赋》
    ①《汉书·王莽传》
    ①贺业钜,《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
    ①《吴越春秋·阖庐内传》
    ②《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上》
    ③《三辅黄图校释·卷一》
    ①郭沫若,释支干,《甲骨文字研究》,科学出版,1962年版.
    ①吴庆洲,《建筑哲理、匠意与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368.
    ①曹植,《送应氏试》,《文选》卷二十.
    ②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列传》
    ③李善注,《文选》卷四.
    ①东汉,班固,《东都赋》
    ②何清谷校释,《三辅黄图校释》卷二,中华书局,2005年版.
    ③杨勇校释,《三辅黄图校释》,中华书局,2006年版.
    ④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
    ⑤西晋,左思,《魏都赋》
    ①西晋,左思,《魏都赋》
    ②西晋,左思,《吴都赋》
    ③《三国志·孙权传》
    ①《三国志·孙权传》
    ②西晋,左思,《蜀都赋》
    ③《华阳国志·蜀志》
    ④《华阳国志·蜀志》
    ⑤周长山,《汉代城市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①西晋,左思,《蜀都赋》
    ①姜剑云,《三都赋》撰年疑案新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期;牟世金,《三都赋》的撰年及其它[J],文史哲,1992年5期;张玉书,《三都赋》何时写成[J],《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2期.
    ①汉长安城遗址测绘研究获得的新信息,《考古与文物》,2000年5期.
    ②《后汉书·郡国志·注》引《帝王世纪》、晋《元康地道记》.
    ③汉魏洛阳城初步勘查,考古,1973年4期.
    ④《河北临漳邺北城遗址勘探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7期.
    ⑤武廷海,《六朝建康规画》,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41.
    ⑥《史记·秦本纪》
    ①张蓉,先秦至五代成都古城形态变迁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198.
    ②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447.
    ①武廷海,《六朝建康规划》,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②西晋,左思,《蜀都赋》
    ①郭湖生,邺城制度[J],建筑师,2000年4期.
    ②西晋,左思,《蜀都赋》
    ③张蓉,《先秦至五代成都古城形态变迁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①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
    1.[汉]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59年版.
    2.[汉]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1962年版.
    3.[汉]刘向,战国策[M],中华书局,2006年版.
    4.[晋]陈寿,三国志[M],中华书局,1982年版.
    5.[晋]常璩撰,刘琳校注,华阳国志[M],巴蜀书社,1984年版.
    6.[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M],中华书局,2006年版.
    7.[南朝宋]范晔,后汉书[M],中华书局,1965年版.
    8.[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M],广陵书社,2010年版.
    9.[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M],中华书局,1977年版.
    10.[唐]房玄龄,晋书[M],中华书局,1974年版.
    11.[唐]柳宗元,封建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12.[宋]张敦颐撰,张忱石点校,六朝事迹编类[M],中华书局,2012年版.
    13.[清]顾炎武,历代宅京记[M],中华书局,2004年版.
    14.[清]章学诚著,叶瑛注,文史通义校注[M],中华书局,1985年版.
    15.何清谷校释,三辅黄图校释[M],中华书局,2005年版.
    16.陈宏天,赵福海,陈复兴主编[M],昭明文选译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
    1.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版.
    2.贺业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论丛[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版.
    3.贺业钜,考工记营国制度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
    4.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5.叶骁军,中国都城发展史[M],西安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6.葛剑雄,古都与城市[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7.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8.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版.
    9.王国维,观堂集林[M],中华书局,2004年版.
    10.踪凡,汉赋研究史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何新文,中国赋论史稿[M],开明出版社,1993年版.
    12.马积高,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述[M],中华书局,2001年版.
    13.许洁,二十世纪赋学的回顾与展望[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4.许洁,赋体文学的文化阐释[M],中华书局,2005年版.
    15.曹胜高,汉赋与汉代制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6.俞伟超,考古是什么[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17.马世之,中国史前古城[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8.许宏,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M],燕山出版社,2000年版.
    19.曲英杰,先秦都城复原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0.曲英杰,史记都城考[M],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21.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版.
    22.张朋川,黄土上下美术考古文萃[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
    23.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曲阜鲁国故城[M],齐鲁书社,1982年版.
    24.苏畅,管子城市思想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25.王阁森、唐致卿主编,齐国史[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6.张道一,考工记注释[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27.闻人军,考工记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28.戴吾三,考工记图说[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
    29.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M],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0.陈苏镇,恢弘与古朴-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物质文明[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1.章启群,经世与玄思-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精神文明[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2.徐卫民,秦汉都城研究[M],三秦出版社,2012年版
    33.刘庆柱、李毓芳,汉长安城[M],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34.刘云勇,西汉长安[M],中华书局,1982年版.
    35.[美]巫鸿,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6.王仲殊,西汉都城,汉代考古学概说[M],中华书局,1984年版
    3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安城工作队,汉长安城遗址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8.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39.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编,西安市地理志[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40.姜波,郊坛、明堂与宗庙——西汉长安城的祭祀设施[M],汉长安城考古与汉文化,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41.[日]东京,彰国社,建筑大辞典(第2版)[M],1993年版.
    42.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M],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43.段鹏琦,汉魏洛阳故城[M],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
    4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秦汉卷)[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5.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M],科学出版,1962年版.
    46.吴庆洲,建筑哲理、匠意与文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47.王爱和,中国古代宇宙观与政治文化[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
    48.周长山,汉代城市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9.武廷海,六朝建康规画[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0.张蓉,先秦至五代成都古城形态变迁研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1.汉长安城考古与汉文化——纪念汉长安城考古五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纪念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三十周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3.中国古代城市论文集,简牍学会,1980年.
    1.俞伟超,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发展阶段性[J],文物,1985年2期.
    2.周健,<两都>与<两京>[J],湘潭大学学报,1983年1期.
    3.李力,“史前城址与聚落考古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物,1996年11期.
    4.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的房基址[J],考古,1973年6期.
    5.洛阳王湾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61年4期.
    6.甘肃永靖大何庄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4年2期.
    7.登封王城岗遗址的发掘[J],文物,1983年3期.
    8.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74年4期.
    9.1984年春偃师尸乡沟商城宫殿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5年4期.
    10.1980年秦安大地湾一期文化遗存发掘简报[J],考古与文物,1982年2期
    11.张朋川、周广济,试谈大地湾一期和其他类型文化的关系[J],文物,1981年4期
    12.严文明,论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J],考古与文物,1980年1期
    13.张玉坤,李贺楠,史前时代居住建筑形式中的原始时空观念[J],建筑师,2004年6期
    14.马世之,关于西周都城遗址的探索[J],中州学刊,1987年5期.
    15.临淄齐国故城勘探纪要[J],文物,1972年5期.
    16.汪德华,试评〈管子〉在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中的地位,[J],城市规划汇刊,1990年3期.
    17.马俊才,郑、韩两都平面布局初论[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2期.
    18.河北邯郸市区古遗址调查报告[J],考古,1980年2期.
    19.杨宽,西汉长安布局结构的探讨[J],文博,1984年创刊号
    20.刘庆柱,汉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研究[J],考古,1996年10期.
    21.汉长安城遗址测绘研究获得的新信息[J],考古与文物,2000年5期.
    22.王仲殊,中国古代都城概论[J],考古,1982年5期.
    23.汉魏洛阳城初步勘查[J],考古,1973年4期
    2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队,汉魏洛阳城南郊的灵台遗址[J],考古,1978年1期.
    25.姜剑云,《三都赋》撰年疑案新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期.
    26.牟世金,《三都赋》的撰年及其它[J],文史哲,1992年5期.
    27.张玉书,《三都赋》何时写成[J],山东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2期.
    28.河北临漳邺北城遗址勘探发掘简报[J],考古,1990年7期.
    29.郭湖生,邺城制度[J],建筑师,2000年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