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建设中的政治权力配置方式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时至今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有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毋庸讳言的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状,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和要求仍然存在较大的距离。从理论上讲,在社会主义一党执政条件下,对如何建立人民民主赖以实现的制度化形式的探索还远未完成。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为核心的问题就必然落脚在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统一上,只有寻找到二者统一的制度化形式,才能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解放思想,在理论上突破西方传统理论的范式,对民主问题进行中国化的解读,建立与中国基本政治制度高度相容的民主理论。
     服务于这一任务,本文探讨了如下问题:
     一、从揭示政治、政治制度、民主政治等基本概念和范畴入手,建立分析的逻辑前提。通过分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始终存在的紧张状态所导致的公共困境,揭示出政治即人类共同体摆脱公共困境的方式与途径,从中我们获得了人类注定要从事政治生活,建立公共权力的原因所在。接着通过对政治制度内涵的深入剖析,认为政治制度是在明确权力归属基础上的政治权力的配置模式和运行机制。建立了关于政治制度的分析框架,着重分析了政治权力配置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两个维度,由此可以获得对政治制度进行分析的全新视角。这是本文在政治理论上的最大创新之处。
     二、以上述政治制度分析框架为基础,对当今世界主流民主模式赖以建立的理念基础、权力配置方式和支持系统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民主就是在“主权在民”这一理念指导下就如何实现在政治权力配置过程中的民众参与所作的制度化安排,最根本的是实现了政治权力
Constructing the socialism democracy is the topic of the Chinese politics development from the new china established, especially, from Chinese Reform and Opening Up. Up to now, the socialism democracy had made substantial progress and obtained huge achievement in China. Meanwhile, indubitably,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Chinese democracy development have a long way to go comparing with the property of the national political power and wishes and request of the people being the masters in china. Theoretically, the exploration of the i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democracy has not yet finished. The lessons are hard to draw from the ready-made mode of the mankind's democracy practice, especially at the one-party ruling condition. Therefore, the key ques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m democracy is the unification of the party’s leadership and people democracy in the system environment of the one-party ruling condition of socialism. Furtherly,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unification of both may provide a solid theory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democracy. The only way to do it is to emancipate the mind, to break through the normal formulas of the western tradition theories, to unscramble of the sinicize of the democracy problem, to build up compatible democracy theories with basic and political system height in China.
     In order to accomplish this mission, the paper probed these problems:
     Firstly, an analytical logic premise are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the basic concept and category of the politics, political system, democracy, etc. firstly, the public predicament which caused by analyzing nervous appearance between person and nature, interpersonal, indicates the ways
引文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 1965 年版。
    2 、[英]M.J.C.维尔,《宪政与分权》,苏力译,三联书店 1997 年版。
    3、洛克:《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 1964 年版,
    4、萧蔚云:《宪法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年版。
    5、[英] K.C. 惠尔:《联邦政府》。商务印书馆 1991 年版。
    6、金太军:《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建构与调谐》,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7、《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
    8、[美]亨廷顿《第三波——20 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上海三联书店 1998 年版。
    9、[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 1997 年版。
    10、《毛泽东选集》第 2 卷,第 526 页,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11、[英]奥维尔:《政治与英语》,载《奥维尔文集》,董乐山编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7 年版。
    12、[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
    13、[美]乔 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 1998 年版。
    14、[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毛寿龙译,上海三联书店 1999 年版,第 134 页。
    15、[美]麦迪逊、汉密尔顿、杰伊:《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 1980 年版。
    16、[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 1999 年版。
    17、蒋劲松:《议会之母》,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1998 年 7 月出版。
    18、董礼胜《欧盟成员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年 7 月出版。
    18、[美]阿尔蒙德、小鲍威尔编:《当代比较政治学——世界展望》,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第 221 页。
    19、肖扬:《当代司法体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20、肖扬:《当代司法制度的理论与实践》,载《中国司法改革评论》,万鄂湘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1 年版。
    21、王晨光:《统一司法考试与法官素质和法官遴选制度》,载《司法改革论评》,张卫平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1 年版。
    22、周道鸾主编:《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1 年版。
    23、[法]德·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上),商务印书馆 1991 年,第 68 页。
    24、靳尔刚 詹成付主编《国外选举制度精选》,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3 年版。
    25、孟祥馨、楚建义、孟庆云:《权力授予和权力制约》,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6、李凡:《中国选举制度改革》,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47 页。
    27、徐扬杰:《中国近世村落社会结构的构成和特点》,载《家族制度与前期封建社会》,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28、张益民:"现代化变迁中的土地改革",载《中国现代化史》,上海三联书店1995 年版。
    29、[美]乔恩·埃尔斯特:《宪政与民主》,潘勤、谢鹏程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30、江泽民:《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 年版。
    31、蔡定剑:《中国选举状况的报告》,法律出版社,2002 年版。
    32、蔡定剑:《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156 页
    33、《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
    34、邹平学:《中国代表制度改革的实政研究》,重庆出版社 2005 年版。
    3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36、李良栋:《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5 年版。
    37、李良栋:《第三波与 21 世纪中国民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1 年版。
    38、李良栋:《当代中国民主问题研究》,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1 年版。
    39、[德]卡尔·施密特:《政治的概念》,刘宗坤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40、孙哲:《全国人大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41、《制度建设与国家成长》,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年版。
    42、王伟光:《利益论》,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43、莫吉武:《当代中国政治监督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44、王长江、姜跃等:《现代政党执政方式比较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年版。
    45、[美]斯蒂芬·霍尔姆斯:《反自由主义剖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46、[英]伯克:《法国革命论》,商务印书馆 1998 年版。
    47、胡鞍钢、王绍光、周建明主编:《国家制度建设》,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48、[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3 年版。
    49、[法]让·布隆代尔、[意]毛里齐奥·科塔:《政党政府的性质》,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50、格林、沙皮罗:《理性选择理论的病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51、李元书主编:《政治体系中的信息沟通》,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52、李惠斌、薛晓源:《中国现实问题研究前沿报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1、潘维:法治与中国未来政体,《战略与管理》,1999 年第 5.期。
    2、康晓光:论合作主义国家,《战略与管理》,1999 年第 5 期。
    3、王绍光、胡鞍钢、周建明:第二代改革战略:积极推进国家制度建设,《战略与管理》,2003 年第 3 期。
    4、俞可平:积极实行增量政治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动态》,2003 年总第 1595 期。
    5、王贵秀:谈谈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问题,《科学社会主义》,2002 年第 4 期。
    6、何增科:渐进政治改革与民主的转型,《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 年第 4 期。
    7、李君如: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民主法治,《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 年第 11 期。
    8、李良栋:提高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学习月刊》2004年第11期。
    9、马忠庚:论黑死病对中世纪欧洲社会变迁的影响,《聊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 年第 1 期。
    10、缪雅娟:关于中国文明形成的思考,《中原文物》2004 年第 1 期。
    11、强式功、蔡定剑:选举发展中的矛盾与选举制度改革的探索,《战略与管理》,2004 年第 1 期。
    12、甄小英、李清华: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求是》2003 年第 12 期。
    13、李良栋:民主的程序化,《学习时报》2002-09-09
    14、李良栋:21 世纪的社会主义与人类的政治文明,《科学社会主义》,2001 年第 1 期。
    1、潘维:民主迷信与中国政体改革的方向,.http://www.6000year.com/readart ile.asp?t_id = 6 4331&classid =
    2、房宁:论民主政体的政治稳定 http://www.tszz.com/theory/democracy1/wk/
    1、R.Miches,Political Parties:A Sociological Study of the Oligarchical Tendencies of Modern Democracy,Free Press,1966.
    2、Arthur M. Schlesinger, Jr., History of U. S. Political Parties, Vol. I(New York,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1981), p. xxxiv.
    3、Pateman,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tic Theo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