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琪峰银河时期电影的风格特征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杜琪峰是香港影坛时下最引人注目的导演,以他为领军人物的银河映像自九七年成立至今,创作了一批无论商业上还是艺术上都非常成功的影片,杜琪峰也因此被称为香港影坛的中流砥柱。杜琪峰银河映像时期的影片开始了一种全新风格的影片类型的尝试。其人物形象亦正亦邪边缘化,主题模式从神化走向平凡,充满游戏态度,叙述结构简洁有张力出人意料,视觉色调单一,灰暗,内含隐喻,配乐戏噱怪异,简单的电子配乐弥漫着一种对人生的嘲弄。杜氏电影离普通人很近,可能我们周围就有影片中的人,对角色命运的关注也就是对我们自身命运的关注。杜氏电影的观念和特征,迎合了时下港人的现实态度和生活感受,而被大众认可。同时他的风格也引领了香港影坛新的流行。
Tony Du (Du Qifeng) is a conspicuous director in the film arena in Hong Kong nowadays. The Milky Way (a movie company) has been founded by him more than ten years which has produced many more successful films, no matter how commercial or artistic. Therefore Tony Du is called a firm rock in midstream in Hong Kong' s film arena. Films of the Milk Way Period of him managed to create a new style. The figures were not altogether bad or good, that is, borderline. And the theme was not deified any more but ordinary which had some tension and often went to the contrary to the audience' s expectation. Color of vision was single, gloomy and contained metaphor. The simple electronic music was weird and ludicrous which seemed to mock life. Du' s films were closer to the average person. Maybe some role lives around us. So 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haracters' fate equals to showing solicitude for our fate. Idea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u' s films pandered to the realistic attitude and feelings of Hong Kong' s life, he
    nce his movies led to the new prevalent of film arena in Hong Kong.
引文
1、何建平.试论九十年代中国电影的后现代特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2
    2、钱善行.主编.后现代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
    3、萨特.萨特及其存在主义[M].人民出版社,1982
    4、李·R·波布克.电影的元素[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8
    5、蔡仪.文学概论[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6、B·普多夫金,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
    7、高尔基.论文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8、亚里士多德.诗学[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9、姜敏.影视艺术教育[M].人民出版社,2003.1
    10、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3
    11、塔尔科夫斯基.论电影形缘[M].电影艺术译从,1980.5
    12、伯格曼.夏天的微笑[M].中国电影出版社
    13、普多夫金.论电影编剧,导演及演员[M].中国电影出版社
    14、郑国疆.简论电影的节奏美[J].当代电影,1988.5
    15、约·伊顿.瑞士.色彩术[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16、周登富.电影美术概论.[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1
    
    
    1、《电影美学》(匈)贝拉·巴拉兹.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年版
    2、《电影的本性》(德)克拉考尔 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
    3、《电影语言》(法)马赛尔·马尔丹(同上) 1980年版
    4、《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潮》李幼蒸(同上) 1986年版
    5、《艺术与视知觉》(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香港电影八十年》蔡洪声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0年版
    7、《当代电影美学文选》张卫 (同上)
    8、《当代华语电影论述》李天铎(台湾)时报文华出版 1996年版
    9、《电影的元素》(美)李·R·波布克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6年版
    10、《国外后现代电影》程青松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0年版
    11、萨特论艺术》(美)韦德巴斯金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9年版
    12、《镜像与文化——港态电影研究》
    
    
    1、《90年代香港电影概述》列孚《当代电影》2002 2
    2、《论90年代香港电影导演》孙慰川 (同上)
    3、《当代香港电影中的边缘人》 潭昙 (同上)
    4、《香港新电影回顾》 于中莲 (同上)1992 4
    5、《简论电影的节奏美》 郑国疆 (同上)1988 5
    6、《影像是生存的隐喻》 周月亮 (同上)2002 5
    7、《后现代主义美术初探》 谷中良 《河北大学学报》 1988 2
    8、《迷惘与冷酷的都市寓言》 于丽娜 《电影艺术》2002 1
    9、《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冲突与融合》彭吉象(同上)2001 1
    10、《九十年代香港电影扫描》 陈野 (同上) 2001 2
    11、《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 周宪 (同上)
    12、《悖论与选择》 陈旭光 (同上) 2002 2
    13、《后电影:形态与类别》 虞吉 (同上) 2002 2
    14、《关于电影语言与电影思维的讨论》潘紫径等 (同上) 2002 6
    15、《中国电影的文化和美学分析》 史可扬 (同上) 2002 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