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专业武德教育与西点军校德育教育的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我国高校武术专业的学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继承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他们武德教育、武德精神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
     目前我国高校武术专业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已经摸索出一套基本模式,其中大部分的方法是非常可取的。但在道德教育体系、制度的构建上还不是很完整。高校武术专业面临的问题是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仅仅局限在道德知识的传授的层面上。
     通过对我国高校武术专业武德教育与西点军校德育教育的分析、比较,发现两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国家、学院高度重视;道德教育的显性与隐形相结合。不同点:我国高校武术专业重“知”,西点重“知”更重“行”,我国道德教育在“内”,西点在“外”。我国注重整体,西点注重细节等等。
     本文意在通过比较,探究出两者之间的异同,找出共同点,吸取西点军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高校武术专业的特点,为我国高校武术专业武德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is China's traditional sports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ackbone of their Kung Fu spirit education, Kung Fu spirit of the culture should not be overlooked.
     At present, The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martial arts professionals in the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have worked out a set of basic model, most of which method is very desirable. But in moral education system, building on the system is not complete. Professional martial a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ing the problem is the mor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only confined to the moral teaching of the knowledge level.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martial arts professional Kung Fu spirit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By comparison,they have the same point and the different points. The same point:The countries and the Institut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moral education of the dominant combination with stealth. Different points: Our professional martial arts college of "knowning" West Point of "knowing" more weight "action" mor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nside" West Point "outside."The Chinese focus on the whole, West Point attention to detail, and so on.
     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adoption, to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to find common ground and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 The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professionals for Chinese college education Kung Fu spirit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引文
[1]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2]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于志钧.中国传统武术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研究中心.武术文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6]江百龙等.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7]王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8]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9]杜舒书、等.武德研究的现状浅析[J].武术科学,2005 年 5 月.
    [10]山华.传统武德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启示[J].武术科学,2005 年 1 月.
    [11]杨中平.加强高校武术专业学生武德教育的措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 年 12 月.
    [12]刘鹏.析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J].武术科学,2005 年 1 月.
    [13]王楠、马琳.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研究[J].武术科学,2005 年 4 月.
    [14]程啸斌、盛敏.传统武德与人文精神[J].江西社会科学,2005 年 2 月.
    [15]美国西点军校体育发展计划管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 年 3 月.
    [16]李学明.《周易》道德教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的启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 6 月.
    [17]高建.试论传统道德与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J].船山学刊,2004 年 4 月.
    [18]对当前大学生德育的思考[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2 年第 3 期.
    [19]杨云.论传统道德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 4 期.
    [20]叶剑兰.孔子的德育方法对加强现代大学生德育的意义[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1998 年第 2 期.
    [21]张云涯.对习武学生开设武德课程的意义[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 年 12 月.
    [22]高洁伦.从传统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审视构建当代武德的必要性[J].武术科学,2005 年 2 月.
    [23]赵玲,王宏.弘扬“武德”精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年 6 月.
    [24]陈青.中华武德与社会控制[J].武术科学,2005 年 1 月.
    [25]瞿玉生、高增栓.论武德的重要作用和修养方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 年 1 月.
    [26]程大力.“武德”是一个历史范畴——兼论“武德”在现代武术界提倡之不合时宜[J].体育文史,2000 年 3 月.
    [27]谢建平.要不要提倡武德?——兼与程大力同志商榷[J].体育文史,2001 年 3 月.
    [28]王静.中华传统文化对武德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5 年 2 月.
    [29]秦建明、苏肖晴.对中国传统武德涵义几个重要内容的再认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 年4 月.
    [30]唐浩周.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J].甘肃高师学报,2006 年第三期.
    [31]贺麟著.文化与人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年.
    [32]李萍.和谐社会中的常识道德[J].新视野,2005 年 4 月.
    [33]成中英.合内外之道儒家哲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年.
    [34]李萍.现代道德教育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年.
    [35]马振彪.周易学说[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 年.
    [36]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年.
    [37]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年.
    [38]范玉涛.由西点军校成为企业家摇篮所引发的思考[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3 年 3 月.
    [39]王斌.孔子体育思想的现代阐释[J].体育文化导刊,2003 年 6 月.
    [40]成中英.21 世纪中国哲学走向:诠释、整合和创新[J].中国哲学,2002 年 3 月.
    [41]王海明.伦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 月.
    [42]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43]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年.
    [44]杨中建、顾建民.比较教育的理论与方法[J].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年.
    [45]周晓东. 论比较体育的研究方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6 年 3 月.
    [46]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年 9 月.
    [47][美]拉里·R..杜尼嵩.西点领导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 年 2 月.
    [48]威尔·格雷森.执行细节——西点军校的企业精神[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 年 7 月.
    [49]杨立军.西点军校经典法则[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年 1 月.
    [50]毕业,等.道家思想对中国体育文化影响管窥[J].体育文化导刊.2005 年 4 月.
    [51]吕锡琛.《道家与民族》[M].湖南出版社,1989.
    [52]《中国哲学史研究》[M].1985,4.
    [53]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M].中华书局,1984.
    [54]张耀忠.《太极拳古典经论集注》[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55]崔景明.《云南社会科学》[J].2004 年,第 6 期.
    [56]杨建华.天人合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的轴结构[J].浙江学刊,1998(5).
    [57]姚维.道家和合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社会科学家,1998(5).
    [58]吕锡琛.论道家思想对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启示[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 年(第Ⅱ卷)第 2 期.
    [59]中日德育途径方法的异同比较[J].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下半月.行动,2006.1.
    [60]于越.西点之路[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61]郝志明.我的教育观[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62][美]赖瑞·杜尼嵩,西点军校领导魂[M].广州:广东花城出版社,1998.
    [63]尹建强.西点军校管理全书[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1.
    [64]桑克勇.21 世纪中国教育向何处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