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观点的我国高校内部管理民主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研究力图从多学科视角探讨我国高校内部管理民主化,拓展高校内部管理理论的研究,丰富和发展高校内部管理理论,加深对高校内部管理民主化的认识,同时将多学科研究方法从高等教育研究延伸到高校内部管理民主化的研究。探讨并尝试解决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健全和完善以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学生和研究生代表大会(学生会和研究生会)、教授会等民主参与机构。促进大学师生民主意识的提高,加强高校内部管理中的民主意识,进而提高高等学校的管理效率及高校师生的满意度,提高高校内部管理效益。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引论。提出问题,主要论述有关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思路和框架、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综述。综述研究现状,梳理了多学科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研究现状,教育管理民主化、高校内部管理民主化、教代会民主管理研究现状。
     第三章,高校内部管理民主化的几个概念辨析与界定。辨析和界定高校内部管理民主化的几个概念:管理、高校内部管理、民主管理、管理民主、传统管理、现代管理、高校内部民主管理与传统管理等,厘清高校内部管理民主化的内涵。
     第四章,多学科观点的分析。重点探讨了在历史、高教、管理、科学、民主、政策等六个学科范畴内我国高校内部管理民主化所呈现出来的特征。
     第五章,结论。探讨高校内部管理民主化的实质。
     本文尝试解决高校内部管理民主化的定义,探明其实质。创新之处主要是将多学科方法引入高校内部管理民主化研究中。
The paper attempts to probe the Democratization of Interior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 College in China from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further and develop the Theory of Interior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 College, broaden the sight of the Democratization of Interior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 College. Also, with the multi-disciplinary method, we make progressive research to extend Higher Education to the Democratization of Interior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 College in China.
     The paper states to solve problems rooted in Interior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 College in China , and addresses how to develop and perfect the democracy organizations, e.g. TRC(Teacher's Representatives Committee), Labor Union, Students or Graduate Union and Faculty Union, to promote the awareness of democracy of faculty and students, to strengthen the Democracy of Interior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 College, further more, to improve university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faculty and students, also, the utilization of Interior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 College .
     This paper contains five Chapters.
     Chapter 1, Foreword:
     Introduction: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Research thoughts and framework;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solutions.
     Chapter 2, The Summary of previous and present researches: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The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Democratization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Interior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 College in China and TRC(Teacher's Representatives Committee).
     Chapter 3, The delimition and definition of some concepts related to "the Democratization of Interior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 College":
     To delimite and define "Manngement, Interior M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 College,Democratic Management, Managerial Democracy, Tradictional Management, Modern Management, Interior Tradictional & Modern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 College "; the connotation of "the Democratization of Interior Management ofUniversity & College".
     Chapter 4, Analysis of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In this Chapter, we focus on the features of the Democratization of Interior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 College in the scope of History, Management, Science, Democracy, Policy and Higher Education.
     Chapter 5, Conclusion: The essence of the Democratization of Interior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 Colleg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efine and analyze what is "the Democratization of Interior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 College in China", and innovatively make the research from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引文
①(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5.
    ②(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①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②徐小洲.高等教育论——跨学科的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③刘承波. 多学科的研究与高等教育研究方法问题[J]. 煤炭高等教育,2001,(1).
    ①潘懋元. 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02,(1).
    ②李立峰. 高等教育改革:组织变革的视角——读《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
    ③万建明. 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梯度分层及其意义——读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3).
    ④周川. 致力于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发展——读《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02,(2).
    ⑤柯佑祥. 推进高等教育科学的繁荣和创新——《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评介[J]. 教育研究,2002,(8).
    ⑥ 张艳辉. 全新的视角 全新的理念——评介潘懋元主编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J]. 现代大学教育,2002,(2).
    ①陈厚丰,李莉. 大学理念的哲学审视——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哲学的观点》述评[J] . 中国高教研究,2004,(9).
    ②柯佑祥. 论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J].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1).
    ③武毅英.从经济学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的就业问题——有感于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3).
    ④王建华. 多学科研究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J]. 高等教育研究,2003,(2).
    ⑤ 陈伟.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之评价和超越——关于研究方法论的尝试性反思[J]. 高等教育研究,2003,(4).
    ⑥ 黄维. 论高等教育学的多学科研究[J]. 江苏高教,2003,(6).
    ① 乌尔里希·泰希勒,叶赋桂. 高等教育研究:一个多学科研究的案例[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1).
    ② 李均 ,梁仕新. 论多学科研究方法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J]. 现代大学教育,2003,(6).
    ③ 陈小红.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与高等教育科学建设[J]. 石油教育,2004,(1).
    ④ 吴玫.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中的一些认识问题[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
    ⑤ 徐华平. 应多学科研究创业教育[J]. 中国高等教育,2004,(6).
    ⑥ 刘在洲,张应强. 多学科视野中的高校特色化理论分析[J]. 现代大学教育,2004,(3).
    ⑦ 李海. 多学科研究与高等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J]. 高等教育研究,2004,(6).
    ⑧ 刘水凤,乔连全.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刍议[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①郭丽君. 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思考[J]. 理工高教研究,2004,(5).
    ②周玲. 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反思——多学科研究范式的引入与高等教育立场的坚守[J].高等教育研究,2005,(2).
    ③黄启兵. 什么是高等教育学中的多学科研究──基于代表性文本的解读[J].现代大学教育,2005,(2).
    ④李明忠. 高等教育的学科化研究与多学科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05,(10).
    ⑤张德祥.政治学的观点:高等学校的二元权力结构及其运行[A].潘懋元主编.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90-310
     ①别敦荣.管理学的观点: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权力问题[A].潘懋元主编.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14-344.
     ①杨颖秀.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研究[M][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①杨元业.论高等教育管理的民主化[J].复旦教育论坛.2003,1,(3):25-28.
    ②吴二持.论高等教育与政治民主化[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增刊): 4-9.
    ③刘根正.高教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特征和方向[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8,(1):27-29.
    ④曾跃霞.群体思维对民主决策的启示[J].郧阳师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1,(1):95-97.
    ①张力.从教育热点问题的成因看教育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J].教育研究,2001,(1):5-9.
    ②钱波,唐瑛,何绍芬.21 世纪我国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4,(5):105-107.
    ③冯增俊.校本管理的国际比较研究——美国、澳大利亚和香港校本管理实践探析[D].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2002.
    ④王生.校长决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2.
    ⑤朱广龙.浅论高等教育管理中对人的管理[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20,(1):40-41.
    ⑥张荣伟.中国教育民主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32-45.
    ⑦聂晓光.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5,(2):111-115.
    ⑧周洪宇.教育咨询:使教育决策民主化、科学化[N].光明日报,1995-11-20.
    ①成云雷.论陶行知教育观念的现代性[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7,(4):94-96.
    ②陈如平.杜威论民主的教育管理[J].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3,(1):60-62.
    ③北京市教育工委普教处.执行民主集中制,实行决策民主化[J]. 中小学管理,1997,(7-8):26-27.
    ④倪振民,殷建华.关于学校管理民主化的几点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101-104.
    ⑤晁黎明.“三公”是学校管理民主化的关键.职教论坛,2002,(21):49-50.
    ⑥汪海清.试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2,20,(1):86-88.
    ①叶裕森. 高等学校实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浅议[J]. 中国电力教育,1987,(1).
    ②陈吉甫,肖克难.高校民主管理[Z]. 北京:学苑出版社,1988.
    ③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高校民主管理理论与实践文辑[C].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
    ④张银富.校园民主与教授治校[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
    ⑤许欢科.试论实现高校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途径[J]. 南宁师专学报,1995,(2):1-6.
    ⑥李正元.实行民主化管理,促进高等教育改革[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4,(2):93-96.
    ⑦金中.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建设[J].江苏高教,1999(5),52-54.
    ⑧李颖川.论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与民主管理[J]. 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1),4-5.
    ⑨朱为志. 《高等教育法》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①戴润丁.高校行政管理再认识[J].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4,(2):72-75.
    ②张荣伟.民主视野中的教育———追问教育民主化的核心理念[J].集美大学学报,2002,3,(3):23-30.
    ③朱景坤、李泽彧. 世界一流大学内部管理科学化与民主化比较研究.辽宁教育研究,2002,(11):60-64.
    ④刘继才. 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促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J]. 丹东师专学报,2003,(3).
    ⑤徐辉. 浅论高校决策的民主化[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⑥侯俊平,齐浚. 浅谈高校内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实现途径[J]. 中国高教研究,2004,(5).
    ⑦倪正华.高校管理层决策的两个维度:科学化、民主化[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0,(3).
    ⑧张宏伟. 深化高校科学与民主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构建和谐校园的探索与实践[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8).
    ①黄建如,李晓. 战后法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J]. 大学教育科学,2006,(3).
    ②武传春.进一步完善高校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J].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4):63-64.
    ③崔新,王争鸣.高校院系级教学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4):81-82.
    ④娄成武.对“行政一元化”、“学术多元化”和“作风民主化”的认识——高校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02,(17):29-30.
    ⑤赵泽虎.民主集中制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J]. 淮阴工学学报,2002,11,(4):48-49,55.
    ⑥张建安.浅谈高校管理体系中各类委员会的作用[J]. 南通工学院学报,1999,(4):51-53.
    ⑦欧小松. 教学管理要走出权力管理的误区[J]. 中国高教研究,2000,(12).
    ⑧李庆明.走向分权的课程决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3):1-5.
    ①赵印岐. 高校课堂教学民主化刍议[J].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
    ②茶世俊,廖才英. 简论高校主体教学管理观[J]. 江苏高教,2004,(2).
    ③李卫萍. 加强教学管理,体现人文关怀[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S1).
    ④杨文斌. 论高校教学管理与人本管理思想的结合[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9).
    ⑤李如海.美国“教师参与决策研究”评述[J].教育改革,1997(5),55-57.
    ⑥赵季春.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队伍管理的特征[J].淮海工学院学报,1999,(8):58-60.
    ⑦曹望成,楼成礼,方益华.论教师职务聘任制实施中的四化——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J].高等农业教育,2001,(8):31-35.
    ⑧王瑛,胡金波. 中美大学内部体制与教师管理机制比较[J]. 中国农业教育,2003,(3).
    ⑨周先华. 浅析新时期高校教师的管理[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①顾建亚.谈系级学生工作的民主化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0,(8):73.
    ②李会元.简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民主化[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2):100-102.
    ③周夏禹 ,徐定仙. 论民主开放型班级管理[J]. 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④赵环秀.高校学生管理的民主化改革[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69-70.
    ⑤吕永高.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民主体现与量化实施研究[J].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⑥刘志翔,熊小红. 论高校班级民主化管理模式[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
    ⑦兰军瑞. 高校班级民主化改革新模式[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3).
    ⑧刘志翔,罗学渭,刘小干. 论高校和谐民主化班级管理的功能和作用[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5).
    ⑨邵一骏. 构建高校学生工作民主化管理体系[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
    ⑩朱代春,杨会来,沈淑芳.发挥高教研究室功能,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服务[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1999,1,(1):10-11.
    ①于龙飞. 浅谈高校民主管理工作中的信息与信息反馈[J]. 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②蔡元满.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保证高校管理民主化[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1):95-96.
    ③罗日新.加强信息工作,促进高校发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行政管理专辑),1999,(3):168-170.
    ④黄乐览,王兰平,常晓苏,张仁俊,童叶翔. 校(院)务公开是加快高校民主化进程的有效途径[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5).
    ⑤张德祥.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与内部运行机制的调适[J].高等教育研究,1998,(5):24-27.
    ⑥李泽彧.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研究[D].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研究所,2000.
    ①张楚廷.高等教育未来 20 年探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2):51-55.
    ②约翰·范德格拉夫等编著,王承绪等译.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③张德祥.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22.
    ④全国高校教代会工会工作研讨会秘书处编.高校教代会工会工作初探[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
    ①庄宪田,项振英. 充分发挥高校教代会的作用[J]. 煤炭高等教育,1991,(1).
    ②杨国良. 谈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5,(S1).
    ③郭长海,谢振安. 高校教代会与党、政、工关系的协调[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④刘万仁,王玉珍,刘桂兰. 充分发挥教代会的积极作用不断推进高校民主办学和依法治校的进程[J].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9,(4).
    ⑤刘圣汉. 高校工会教代会工作与民主政治建设[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⑥徐远火. 高校教代会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发展[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2).
    ⑦陈蓓,张天亮. 高校制度文化建设与教代会制度创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3).
    ⑧张斌,王明俊. 政治文明与高校教代会制度[J].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⑨徐丽. 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的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06,(2).
    ⑩姜世波 ,马荣庆 ,赵希文. 关于高校民主管理和教代会形势的思考[J].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 11裴世贤.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代会民主管理和监督工作的探讨[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S1).
    ①王小正. 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加强高校民主管理[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②江浩. 发挥教代会作用是加强学校民主管理的好形式[J].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2).
    ③朱豪渐. 试论“教代会”在高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J]. 东疆学刊,1997,(1).
    ④张沛英. 加强民主管理 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J]. 中国冶金教育,1997,(2).
    ⑤朱为志.《高等教育法》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2):79-81.
    ⑥董玲. 健全高校教代会制度是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途径[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⑦刘万仁,王玉珍,刘桂兰. 充分发挥教代会的积极作用不断推进高校民主办学和依法治校的进程[J].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9,(4).
    ⑧徐敬浦. 论高校教代会与民主管理[J]. 呼兰师专学报,2000,(2).
    ⑨谢泽君. 健全教代会制度促进高校民主管理[J]. 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⑩单怀浦. 略论高校民主管理与教代会制度建设[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 11许恒. 高校教代会与民主治校[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①贺祖祯. 试论高校教代会的建设机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②曾正秀. 关于加大教代会工作力度的思考[J].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2).
    ③李美荣. 高校教代会制度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8,(4).
    ④李美荣. 对提高教代会实效性的思考[J]. 池州师专学报,1998,(1).
    ⑤周家铮. 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强化教代会制度的建设[J]. 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⑥郑贵胜. 对加强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思考[J]. 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⑦王者祥. 加强和完善高校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思考[J]. 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9,(4).
    ⑧李世钥. 健全和完善教代会制度 加强高校民主管理[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9,(3).
    ⑨王怀梅. 关于推进高校教代会工作的思考[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9,(3).
    ⑩韩永清.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教代会建设的若干思考[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11柯旭辉. 浅析教代会在高校民主管理中的职能[J].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3). 12陶赤连,陈梦寒. 关于正确有效发挥教代会作用的思考[J]. 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4). 13李永金. 试论影响教代会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优化[J]. 中国冶金教育,2001,(1). 14王秀章,夏绪仁. 关于高校教代会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1,(2). 15沈顺水. 浅谈高校教代会的地位和作用[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
    ①张宝利. 浅议加强高校教代会制度建设[J]. 金融理论与教学,2002,(1).
    ②赵蔓平,龙义远. 提高高校教代会工作质量的探讨[J].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
    ③刘昱. 关于完善教代会制度的思考[J]. 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4,(4).
    ④李明. 论现代大学制度中教代会的地位和作用[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⑤张玉林,杨培林. 新时期高校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思考[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⑥王春虎. 高校民主建设的基石:落实教代会四项职权[J].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2).
    ⑦杨延红,曹新元. 关于坚持和创新高校教代会制度的思考[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1).
    ⑧王新波. 实现“五个转变” 完善教代会运行机制[J].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3).
    ⑨张丽君. 关于高等学校正确发挥教代会作用的思考[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
    ⑩李玉. 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高校教代会作用[J]. 当代教育论坛,2005,(21). 11孟吾运.提高高校民主评议干部的实效性初探[J]. 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1998,(9):161-162,172.
    ①谢云章. 做好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②王文生. 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加强高校干部工作的有效形式[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4).
    ③操基栋. 论高校民主监督与教代会制度建设[J]. 池州师专学报,2004,(6).
    ④佘亮. 加强高校民主管理,切实做好教代会提案工作[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4).
    ⑤张树发. 对做好教代会提案工作的认识及实践[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1999,(2).
    ⑥李美荣. 高校教代会提案工作新探[J]. 池州师专学报,2003,(2).
    ⑦杜德鱼,谷爱仙,詹晓航.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 搞好教代会提案工作[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
    ⑧诸葛毅,祝素芳. 做好教代会提案工作 促进高校政治文明建设[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⑨黄月法. 关于提高教代会提案质量的思考[J].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①张同坤. 提高教代会代表素质 发挥主人翁作用[J]. 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1,(4).
    ②李怀印,路青. 高等学校教代会代表应具备的素质[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1).
    ③钟福卿. 谈高校教代会代表的权利义务和作用的发挥[J]. 克山师专学报,2001,(2).
    ④孙梅,肖作义,刘俊锁. 加强和完善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的思考[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5).
    ⑤汤兆武. 高校二级教代会操作程序与运作机制的思考[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4,(2).
    ⑥谢山. 发挥高等院校二级教代会的作用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保证[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⑦傅克. 二级教代会及其执委会的机制与作用探讨[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⑧李浩然,张金林. 院系二级教代会的实践与思考[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4).
    ⑨申圣庆. 关于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⑩郑乃明. 积极推进民主管理 努力发挥教代会的作用[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89,(2). 11萧志明. 发挥教代会作用 促进学校民主管理[J]. 中国高等教育,1994,(9). 12何乐年.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整体素质——何乐年校长在首届教代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报告(摘要)[J]. 金融理论与教学,1996,(4).
    ①廖德立. 教代会工作询问初探[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6,(4).
    ②张建洲. 发挥教代会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作用[J]. 中国高教研究,1999,(3).
    ③郑禹. 加强教代会建设 促进高校民主管理[J]. 中国高教研究,2000,(7).
    ④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育工会.坚持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制度 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进程[J]. 中国冶金教育,2001,(4).
    ⑤张君宽. 陕西电大第三届教代会暨工代会隆重召开[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
    ⑥王民朴. 改革兴校、发展强校、民主办校、从严治校、质量立校,为学院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学院第四届五次教代会总结报告[J].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2,(1).
    ⑦王民朴. 弘扬团结、务实、敬业、创新精神,为学院美好的明天共同奋斗——学院第四届六次教代会总结报告[J].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3,(2).
    ⑧刘希澜,王心全. 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 全面推进学院发展[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
    ⑨卢霞辉,陈烈荣,吴承亮. 从实践看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4).
    ⑩唐福生. 武汉理工大学二级教代会制度“好使”[J]. 工友,2006,(6).
    
    ①母国光,翁史烈.高等教育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73.
    ②袁俊昌.人的管理科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49.
    
    ①袁俊昌.人的管理科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49.
    ②陈吉甫,肖克难.高校民主管理[Z]. 北京:学苑出版社,1988:33.
    ③甘倩华.试论高校的民主管理[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4,19,(1):90.
    ④陈吉甫,肖克难.高校民主管理[Z].北京:学苑出版社,1988:7.
    
    ①李冀.教育管理辞典[Z].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9:38.
    ②许欢科.试论实现高校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途径[J].南宁师专学报,1995,(2):1.
    
    ①邓晓春.高等教育管理科学化探索[M].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88:4-10.
    ②陈吉甫,肖克难.高校民主管理[Z].北京:学苑出版社,1988:8.
    ③张立荣.论我国高等学校的民主管理[J].社会主义研究,1988,(3):49.
    ④李士贵等.高校民主管理有效途径的探讨[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5):59.
    ①甘倩华.试论高校的民主管理[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4,19,(1):90.
    ②车定祥.新形势下深化高校民主管理之我见[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9,(5):69.
    ③陈吉甫,肖克难.高校民主管理[Z]. 北京:学苑出版社,1988:17.
    ④许欢科.试论实现高校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途径[J].南宁师专学报,1995,(2):1.
    ①杨颖秀.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研究[M][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
    ②邵波.教育管理民主化原则探析[EB/OL]. http://www.wuyfamilyedu.com/lunwen/Article/jylw1/jylwjygl2/200411/319.html.
    ③娄宝海.学校管理中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原则[EB/OL]. http://www.shaogao.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9.
    ①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5.
    ②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72.
    
    ①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09.
    ②刘兆伟等.中外教育管理史略[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13-222.
    
    ①程斯辉.中国近代教育管理史[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348-355.
    ②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09.
    ③刘兆伟等.中外教育管理史略[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16.
    ④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87.
    ⑤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16.
    
    ①冒荣,刘义恒.高等学校管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124-125.
    ②冒荣,刘义恒.高等学校管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128.
    
    ①陈吉甫,肖克难.高校民主管理[Z].北京:学苑出版社,1988:74-75.
    ②冒荣,刘义恒.高等学校管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136-137.
    ①徐远火.高校教代会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发展[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19,(2):30-35.
    ②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教工代表大会试点汇报座谈会纪要[C]. 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高校民主管理理论与实践文辑[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16.
    ③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高校民主管理理论与实践文辑[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15.
    ④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高校民主管理理论与实践文辑[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15.
    ⑤徐远火.高校教代会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发展[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19,(2):30-35.
    ①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教工代表大会试点汇报座谈会纪要[C]. 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高校民主管理理论与实践文辑[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17.
    ②徐远火.高校教代会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发展[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19,(2):30-35.
    
    ①徐远火.高校教代会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发展[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19,(2):30-35.
    ②李浩然,张金林. 院系二级教代会的实践与思考[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4):13-16.
    ①谢山. 发挥高等院校二级教代会的作用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保证[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33-36.
    ② 教育部、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A]. 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高校民主管理理论与实践文辑[C].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34. 第二章第五条:教代会在本校权限范围内行使下列职权: (一)听取校长工作报告,讨论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发展规划、改革方案、教职工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讨论通过岗位责任制方案、教职工奖惩办法,以及其它与教职工有关的基本规章制度,由校长颁布施行。 (三)讨论确定教职工的住房分配、福利费管理使用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其它有关教职工的集体福利事项。 (四)监督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可以进行表扬、批评、评议、推荐,必要时可以建议上级机关予以嘉奖、晋升,或予以处分、免职。
    ③王文生. 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加强高校干部工作的有效形式[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4):12-14.
    ④徐远火.高校教代会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发展[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19,(2):30-35.
     ①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A].校务公开工作文选[C].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①方和荣,叶云,闫永平. 校务公开是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制度[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5.
    ①徐小洲.高等教育论——跨学科的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6-110.
    ②(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1.
    ③赵叶珠.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过程中基本理论的哲学思考——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述评[J].南京:江苏高教,2001,(6).
    ①(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1.
    ②(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1.
    ③(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1.
    ④(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2.
    ⑤(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8.
    ⑥宋惠昌. 不是“学术民主”而是“学术自由”[N].学习时报,2005-7-4.
    
    ①(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42.
    ②(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42.
    
    ①(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②李泽彧.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研究[D].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研究所,2000.
    ③(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① 张德祥.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22.
    ② 约翰·H·范德格拉夫等.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86-198.
    ③(美)伯顿·克拉克,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④别敦荣. 学术管理、学术权力等概念释义[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
    ⑤(美)伯顿·克拉克. 自主创新型大学:共治、自治和成功的新基础[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8.
    
    ①张德祥.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
    ②张银富.校园民主与教授治校[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5.
     ①别敦荣. 学术管理、学术权力等概念释义[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46.
     ①别敦荣. 学术管理、学术权力等概念释义[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46.
    
    ① 汪克夷.管理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51-52.
    ②杨颖秀.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研究[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0-72.
    
    ① (春秋) 左丘明著.春秋左传[EB/OL].http://www.guoxue.com/jinbu/13jing/cqzz/cqzz_010.htm.
    ② http://cache.baidu.com/c?word=y%3B%C0%ED%C2%DB%2C%C3%F1%D6%F7&url=http%3A//zhangxq2005%2Eblogchina%2Ecom/&b=0&a=7&user=baidu
    ③张创新.现代管理学概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300-305.
    ④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0.
     ①万里.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N]. 人民日报,1986-8-15(1)
     ①陆雄文.民主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转引自:张创新.现代管理学概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300-305.
    ①周林东. 科学哲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②托马斯·库恩.再论范式[A].托马斯·库恩.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C].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289.
    ③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④伊·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①中国青年科技,1999,(8),(总 62):23.
    ②李醒民.科学无禁区[N].科学时报,2002-7-19.
    
    ①吴光宗、戴桂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199-203.
    ②赵志明.从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变的若干思考[J]. 广西商业经济,1998,(3):16-17.
    ③(美)F.W.泰罗著,胡隆昶等译.科学管理原理[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40.
    ①(美) 弗莱蒙特·E.卡斯特, 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著,傅严等译.组织与管理[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73.
    ②(美)F.W.泰罗著,胡隆昶等译.科学管理原理[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7.
    ③(美)丹尼尔 A.雷恩著;赵睿等译.管理思想的演变[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68.
     ①希罗多德著,王嘉隽译.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397-398.
    ① (法)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Tocqueville,O.de)著,董果良译. 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②周振鹤.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纪念徐继畬诞辰二百周年[A]. 随无涯之旅[C]. 北京:三联书店,1996.
    ③马西尼.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172-173.
    ④刘忠.“五四”前后民主观念的呈现与想象[J].天府新论,2005,(1):122-124.
    ⑤列宁.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讽刺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1916 年 8 月-10 月)[A].列宁全集第 2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70.
    ⑥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 年 3 月 30 日)[A].邓小平文选[C].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54.
    ①科恩.论民主[M].商务印书馆,1988:12-26.
    ② 韩德强.泰勒制与民主[EB/OL].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flag=0&idWriter=0&Key=0&idArticle=13345&strItem=no100.
    ①韩德强.泰勒制与民主[EB/OL].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flag=0&idWriter=0&Key=0&idArticle=13345&strItem=no100.
    ② 刘军宁.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近义,还是反义?[A].刘军宁等. 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37.
    ①刘军宁.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近义,还是反义?[A].刘军宁等. 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37.
    ② 韩强.程序民主论[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2:40.
    ③ 陈家刚.协商民主:民主范式的复兴与超越(代序)[A].陈家刚选编.协商民主[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① 王贵秀.论民主和民主集中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
    ② 王建刚.政治民主与群体心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35-36,117-144.
    ③杜光.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征求意见稿之二十二:2002 年 2-7 月)[EB/OL]. http://www.taosl.net/duguang09.htm,2002-11-13.
    ①黄建钢.政治民主与群体心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31-132.
    ②[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著,黄华光译.欧洲民主史――从孟德斯鸠到凯尔森[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42.
    ③[美] 罗伯特·达尔.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3.
    ④李正元.实行民主化管理促进高等教育改革[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4,(2):93.
    
    ①零和:有人赢就会有人输,赢的为正,输的为负,二者相加则为零,赢的人所赢的正好是输的人所输的。
    ②正和:则是双赢,双方都赢,都是正数,相加还是正数,因此称为正和。
     ①乔·萨托利著,冯克利,阎克文译.民主新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241-283.
    
    ①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1317.
    ②(英)H.K.科尔巴奇著,张毅、韩志明译.政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9-14.
    
    ①陈振明.政策科学:一个全新的跨学科应用性的研究领域[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6,(3):19-21.
    ②王春福.论政策科学的三维建构[J].学术交流,2005,(5):47-50.
    ③陈潭.公共政策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
    
    ①徐湘林.公共政策分析与政治民主[EB OL].http://www.zisi.net/htm/wwzh/2005-04-04-12428.htm.
    ②(英)H.K.科尔巴奇著,张毅、韩志明译.政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31-50.
    ③ (英)H.K.科尔巴奇著,张毅、韩志明译.政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55.
     ① 陈潭等.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基于理论的与实证的视角[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① 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高校民主管理理论与实践文辑[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12-40
    ② 冒荣,刘义恒.高等学校管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138-140.
    ③ http://law.baidu.com/00057024000244983dddf596d66b903e89b999556700.htm
     ① (法)拉迪斯拉夫·塞里奇. 政策的观点[A].(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51.
     ①(法)拉迪斯拉夫·塞里奇.政策的观点[A].(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55.
     ①(法)拉迪斯拉夫·塞里奇.政策的观点[A].(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60-261.
    ①(法)拉迪斯拉夫·塞里奇.政策的观点[A].(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64-265.
    ②(法)拉迪斯拉夫·塞里奇.政策的观点[A]. (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A].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265.
    [1]张德祥.政治学的观点:高等学校的二元权力结构及其运行[A].潘懋元主编.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90-310
    [2]别敦荣.管理学的观点:高等教育管理中的权力问题[A].潘懋元主编.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14-344.
    [3]杨颖秀.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研究[M][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4,50-72.
    [4]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高校民主管理理论与实践文辑[C].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12-40.
    [5]张银富.校园民主与教授治校[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5.
    [6]张德祥.高等学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22,24.
    [7]全国高校教代会工会工作研讨会秘书处编.高校教代会工会工作初探[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
    [8]母国光,翁史烈.高等教育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73.
    [9]袁俊昌.人的管理科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49.
    [10]邓晓春.高等教育管理科学化探索[M].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88:4-10.
    [11]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5.
    [12]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72, 87, 109, 116.
    [13]刘兆伟等.中外教育管理史略[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13-222.
    [14]程斯辉.中国近代教育管理史[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348-355.
    [15]冒荣,刘义恒.高等学校管理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7:124-125,128,136-140.
    [16]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教工代表大会试点汇报座谈会纪要[C].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高校民主管理理论与实践文辑[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16-17.
    [17]教育部、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A].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高校民主管理理论与实践文辑[C].北京:北京出版社,1989:34.
    [18]教育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工作的意见[A].校务公开工作文选[C].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19]徐小洲.高等教育论——跨学科的观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6-110.
    [20]汪克夷.管理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51-52.
    [21]张创新.现代管理学概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300-305.
    [2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0.
    [23]陆雄文.民主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转引自:张创新.现代管理学概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300-305.
    [24]周林东.科学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5]吴光宗、戴桂康.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当代社会[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199-203.
    [26]周振鹤.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纪念徐继畬诞辰二百周年[A].随无涯之旅[C].北京:三联书店,1996.
    [27]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 年 3 月 30 日)[A].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54.
    [28]刘军宁.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近义,还是反义?[A].刘军宁等.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37.
    [29]韩强.程序民主论[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2:40.
    [30]陈家刚.协商民主:民主范式的复兴与超越(代序)[A].陈家刚选编.协商民主[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3.
    [31]王贵秀.论民主和民主集中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
    [32]王建刚.政治民主与群体心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35-36,117-144.
    [33]黄建钢.政治民主与群体心态[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131-132.
    [34]陈潭.公共政策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
    [35]陈潭等.公共政策案例分析:基于理论的与实证的视角[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36]潘懋元.潘懋元论高等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37]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8]李开蕊.高等学校领导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9]梅汝莉.中国教育管理史[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5.
    [40]顾宝炎.美国大学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
    [41]成达如.学校管理的人本意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2]阎德明.现代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3]吉林工业大学编.校长负责制论文选编[M].长春:吉林大学高教研究编辑部,吉林省内部报刊准印证第 202 号,1989.
    [44]光明日报教育部编.中国大学校长访谈录[M].上海:光明日报社,1998.
    [45]程星,周川.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46]李家宝.一流大学的管理与改革[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47]谢明.政策分析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8]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9]赵震江.分权制度和分权理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50]黄文杨.国内外民主理论要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51]赵成根.民主与公共决策[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
    [52]刘军宁.民主与民主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3]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民主的再思考[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4]刘永佶.民主的权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5]陈如平.效率与民主——美国现代教育管理思想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6]中华读书网编.学术权力与民主——“长江《读书》奖”论争备忘[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0.
    [57]周光礼.法律制度与高等教育[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58]李泽彧,姚加惠,朱景坤.我国巨型大学的管理与组织模式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59]林丕等.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民主化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二、译著
    [60](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5.
    [61](美)约翰·H·范德格拉夫等,王承绪等译.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86-198.
    [62](美)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31,32,38,42.
    [63](美)伯顿·克拉克.自主创新型大学:共治、自治和成功的新基础[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8.
    [64](美)托马斯·库恩.再论范式[A].托马斯·库恩.必要的张力:科学的传统和变革论文选[C].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289.
    [65](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6](英)伊·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67](美)F.W.泰罗著,胡隆昶等译.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7,140.
    [68](美)弗莱蒙特·E.卡斯特, 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著,傅严等译.组织与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73.
    [69](美)丹尼尔 A.雷恩著;赵睿等译.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68.
    [70]希罗多德著,王嘉隽译.历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397-398.
    [71](法)夏尔·阿列克西·德·托克维尔(Tocqueville,O.de)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72](意)马西尼.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172-173.
    [73](苏)列宁.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讽刺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1916 年 8 月-10 月)[A].列宁全集第 23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70.
    [74](美)科恩.论民主[M].商务印书馆,1988:12-26.
    [75](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著,黄华光译.欧洲民主史――从孟德斯鸠到凯尔森[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42.
    [76](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3.
    [77] (美)乔·萨托利著,冯克利,阎克文译.民主新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241-283.
    [78](英)H.K.科尔巴奇.张毅,韩志明译.政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9-14,31-50,51.
    [79](法)拉迪斯拉夫·塞里奇.政策的观点[A].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51,255,260-261,264- 265.
    [80](美)德里克·博克著.徐小洲,陈军译.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81](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著,徐辉,陈晓菲译.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82](美)戴维·L·韦默,艾丹·R·维宁著,戴星翼等译.政策分析——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83](美)霍华德·威亚尔达主编,榕远译.民主与民主化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4](日)猪口孝等.变动中的民主[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
    [85](美)罗伯特·伯恩鲍姆著,别敦荣主译.大学运行模式——大学组织与领导的控制系统[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
    [86](英)麦金德著,武原译.民主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87](美)詹姆斯·W·西瑟著,竺乾威译.自由民主与政治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三、期刊论文
    [88]刘承波.多学科的研究与高等教育研究方法问题[J].煤炭高等教育,2001,(1).
    [89]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2,(1).
    [90]李立峰.高等教育改革:组织变革的视角——读《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04,(5).
    [91]万建明.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梯度分层及其意义——读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3).
    [92]周川.致力于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发展——读《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2,(2).
    [93]柯佑祥.推进高等教育科学的繁荣和创新——《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评介[J].教育研究,2002,(8).
    [94]张艳辉.全新的视角 全新的理念——评介潘懋元主编的《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2,(2).
    [95]陈厚丰,李莉.大学理念的哲学审视——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哲学的观点》述评[J].中国高教研究,2004,(9).
    [96]柯佑祥.论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1).
    [97]武毅英.从经济学的视角审视高等教育的就业问题——有感于多学科的高等教育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3).
    [98]王建华.多学科研究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3,(2).
    [99]陈伟.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之评价和超越——关于研究方法论的尝试性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3,(4).
    [100]黄维.论高等教育学的多学科研究[J].江苏高教,2003,(6).
    [101]乌尔里希·泰希勒,叶赋桂.高等教育研究:一个多学科研究的案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1).
    [102]李均,梁仕新.论多学科研究方法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J].现代大学教育,2003,(6).
    [103]陈小红.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与高等教育科学建设[J].石油教育,2004,(1).
    [104]吴玫.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中的一些认识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4,(2).
    [105]徐华平.应多学科研究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4,(6).
    [106]刘在洲,张应强.多学科视野中的高校特色化理论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4,(3).
    [107]李海.多学科研究与高等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4,(6).
    [108]刘水凤,乔连全.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方法刍议[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109]郭丽君.高等教育多学科研究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4,(5).
    [110]周玲.高等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反思——多学科研究范式的引入与高等教育立场的坚守[J].高等教育研究,2005,(2).
    [111]黄启兵.什么是高等教育学中的多学科研究──基于代表性文本的解读[J].现代大学教育,2005,(2).
    [112]李明忠.高等教育的学科化研究与多学科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10).
    [113]杨元业.论高等教育管理的民主化[J].复旦教育论坛.2003,1,(3):25-28.
    [114]吴二持.论高等教育与政治民主化[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增刊), 4-9.
    [115]刘根正.高教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特征和方向[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8, (1):27-29.
    [116]曾跃霞.群体思维对民主决策的启示[J].郧阳师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1,(1):95-97.
    [117]张力.从教育热点问题的成因看教育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J].教育研究,2001,(1):5-9.
    [118]钱波等.21 世纪我国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4,(5):105-107.
    [119]朱广龙.浅论高等教育管理中对人的管理[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3,20,(1):40-41.
    [120]聂晓光.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5,(2):111-115.
    [121]成云雷.论陶行知教育观念的现代性[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7,(4):94-96.
    [122]陈如平.杜威论民主的教育管理[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3,(1):60-62.
    [123]北京市教育工委普教处.执行民主集中制,实行决策民主化[J].中小学管理,1997,(7-8):26-27.
    [124]倪振民,殷建华.关于学校管理民主化的几点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101-104.
    [125]晁黎明.“三公”是学校管理民主化的关键[J].职教论坛,2002,(21):49-50.
    [126]汪海清.试论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2002,20,(1):86-88.
    [127]叶裕森.高等学校实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浅议[J].中国电力教育,1987,(1).
    [128]许欢科.试论实现高校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途径[J].南宁师专学报,1995,(2):1-6.
    [129]李正元.实行民主化管理,促进高等教育改革[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4,(2):93-96.
    [130]金中.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建设[J].江苏高教,1999(5),52-54.
    [131]李颖川.论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与民主管理[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9,11,(1):4-5.
    [132]朱为志.《高等教育法》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2):79-81.
    [133]戴润丁.高校行政管理再认识[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2002,4,(2):72-75.
    [134]张荣伟.民主视野中的教育———追问教育民主化的核心理念[J].集美大学学报,2002,3,(3):23-30.
    [135]朱景坤,李泽彧.世界一流大学内部管理科学化与民主化比较研究.辽宁教育研究,2002,(11):60-64.
    [136]刘继才.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促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J].丹东师专学报,2003,(3).
    [137]徐辉.浅论高校决策的民主化[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138]侯俊平,齐浚.浅谈高校内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实现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4,(5).
    [139]倪正华.高校管理层决策的两个维度:科学化、民主化[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0,(3).
    [140]张宏伟.深化高校科学与民主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构建和谐校园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8).
    [141]黄建如,李晓.战后法国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J].大学教育科学,2006,(3).
    [142]武传春.进一步完善高校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4),63-64.
    [143]崔新,王争鸣.高校院系级教学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4):81-82.
    [144]娄成武.对“行政一元化”、“学术多元化”和“作风民主化”的认识——高校基层学术组织运行机制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02,(17):29-30.
    [145]赵泽虎.民主集中制与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J].淮阴工学学报,2002,11,(4):48-49,55.
    [146]张建安.浅谈高校管理体系中各类委员会的作用[J].南通工学院学报,1999,15,(4):51-53.
    [147]欧小松.教学管理要走出权力管理的误区[J].中国高教研究,2000,(12).
    [148]李庆明.走向分权的课程决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3):1-5.
    [149]赵印岐.高校课堂教学民主化刍议[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
    [150]茶世俊,廖才英.简论高校主体教学管理观[J].江苏高教,2004,(2).
    [151]李卫萍.加强教学管理 体现人文关怀[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S1).
    [152]杨文斌.论高校教学管理与人本管理思想的结合[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9).
    [153]李如海.美国“教师参与决策研究”评述[J].教育改革,1997,(5):55-57.
    [154]赵季春.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教师队伍管理的特征[J].淮海工学院学报,1999,(8):58-60.
    [155]曹望成,楼成礼,方益华.论教师职务聘任制实施中的四化——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J].高等农业教育,2001(8):31-35.
    [156]王瑛,胡金波.中美大学内部体制与教师管理机制比较[J].中国农业教育,2003,(3).
    [157]周先华.浅析新时期高校教师的管理[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158]顾建亚.谈系级学生工作的民主化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0,(8):73.
    [159]李会元.简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民主化[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2):100-102.
    [160]周夏禹, 徐定仙.论民主开放型班级管理[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161]赵环秀.高校学生管理的民主化改革[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69-70.
    [162]吕永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民主体现与量化实施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163]刘志翔,熊小红.论高校班级民主化管理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2).
    [164]兰军瑞.高校班级民主化改革新模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3).
    [165]刘志翔等.论高校和谐民主化班级管理的功能和作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5).
    [166]邵一骏.构建高校学生工作民主化管理体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06,(3).
    [167]朱代春等.发挥高教研究室功能,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服务[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1999,1,(1):10-11.
    [168]于龙飞.浅谈高校民主管理工作中的信息与信息反馈[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169]蔡元满.积极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保证高校管理民主化[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1):95-96.
    [170]罗日新.加强信息工作,促进高校发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行政管理专辑),1999,(3):168-170.
    [171]黄乐览等.校(院)务公开是加快高校民主化进程的有效途径[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5).
    [172]张德祥.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与内部运行机制的调适[J].高等教育研究,1998,(5):24-27.
    [173]张楚廷.高等教育未来 20 年探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2):51-55.
    [174]庄宪田,项振英.充分发挥高校教代会的作用[J].煤炭高等教育,1991,(1).
    [175]杨国良.谈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5,(S1).
    [176]郭长海,谢振安.高校教代会与党、政、工关系的协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177]刘圣汉.高校工会教代会工作与民主政治建设[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178]徐远火.高校教代会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发展[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19,(2):30-35.
    [179]陈蓓,张天亮.高校制度文化建设与教代会制度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3).
    [180]张斌,王明俊.政治文明与高校教代会制度[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181]徐丽.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的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06,(2).
    [182]姜世波,马荣庆,赵希文.关于高校民主管理和教代会形势的思考[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
    [183]裴世贤.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代会民主管理和监督工作的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S1).
    [184]王小正.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加强高校民主管理[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185]江浩.发挥教代会作用是加强学校民主管理的好形式[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2).
    [186]朱豪渐.试论“教代会”在高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J].东疆学刊,1997,(1).
    [187]张沛英.加强民主管理 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冶金教育,1997,(2).
    [188]董玲.健全高校教代会制度是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途径[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189]刘万仁等.充分发挥教代会的积极作用不断推进高校民主办学和依法治校的进程[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9,(4).
    [190]徐敬浦.论高校教代会与民主管理[J].呼兰师专学报,2000,(2).
    [191]谢泽君.健全教代会制度促进高校民主管理[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192]单怀浦.略论高校民主管理与教代会制度建设[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4,(2).
    [193]许恒.高校教代会与民主治校[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175]杨国良.谈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5,(S1).
    [176]郭长海,谢振安.高校教代会与党、政、工关系的协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
    [177]刘圣汉.高校工会教代会工作与民主政治建设[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178]徐远火.高校教代会制度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发展[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19,(2):30-35.
    [179]陈蓓,张天亮.高校制度文化建设与教代会制度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3).
    [180]张斌,王明俊.政治文明与高校教代会制度[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6).
    [181]徐丽.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的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06,(2).
    [182]姜世波,马荣庆,赵希文.关于高校民主管理和教代会形势的思考[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1).
    [183]裴世贤.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教代会民主管理和监督工作的探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S1).
    [184]王小正.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加强高校民主管理[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185]江浩.发挥教代会作用是加强学校民主管理的好形式[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2).
    [186]朱豪渐.试论“教代会”在高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J].东疆学刊,1997,(1).
    [187]张沛英.加强民主管理 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冶金教育,1997,(2).
    [188]董玲.健全高校教代会制度是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途径[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189]刘万仁等.充分发挥教代会的积极作用不断推进高校民主办学和依法治校的进程[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99,(4).
    [190]徐敬浦.论高校教代会与民主管理[J].呼兰师专学报,2000,(2).
    [191]谢泽君.健全教代会制度促进高校民主管理[J].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
    [192]单怀浦.略论高校民主管理与教代会制度建设[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4,(2).
    [193]许恒.高校教代会与民主治校[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217]张丽君.关于高等学校正确发挥教代会作用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
    [218]李玉.以人为本 充分发挥高校教代会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5,(21).
    [219]孟吾运.提高高校民主评议干部的实效性初探[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1998,9(增刊),161-162,172.
    [220]谢云章.做好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221]操基栋.论高校民主监督与教代会制度建设[J].池州师专学报,2004,(6).
    [222]佘亮.加强高校民主管理,切实做好教代会提案工作[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4).
    [223]张树发.对做好教代会提案工作的认识及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1999,(2).
    [224]李美荣.高校教代会提案工作新探[J].池州师专学报,2003,(2).
    [225]杜德鱼,谷爱仙,詹晓航.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 搞好教代会提案工作[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
    [226]诸葛毅,祝素芳.做好教代会提案工作 促进高校政治文明建设[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227]黄月法.关于提高教代会提案质量的思考[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228]张同坤.提高教代会代表素质 发挥主人翁作用[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1,(4).
    [229]李怀印,路青.高等学校教代会代表应具备的素质[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科),2001,(1).
    [230]钟福卿.谈高校教代会代表的权利义务和作用的发挥[J].克山师专学报,2001,(2).
    [231]孙梅等.加强和完善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5).
    [232]汤兆武.高校二级教代会操作程序与运作机制的思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4,(2).
    [233]傅克.二级教代会及其执委会的机制与作用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34]申圣庆.关于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35]郑乃明.积极推进民主管理 努力发挥教代会的作用[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89,(2).
    [236]萧志明.发挥教代会作用 促进学校民主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1994,(9).
    [237]何乐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整体素质——何乐年校长在首届教代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报告(摘要)[J].金融理论与教学,1996,(4).
    [238]廖德立.教代会工作询问初探[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6,(4).
    [239]张建洲.发挥教代会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1999,(3).
    [240]郑禹.加强教代会建设 促进高校民主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00,(7).
    [24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育工会.坚持教代会民主评议干部制度 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进程[J].中国冶金教育,2001,(4).
    [242]张君宽.陕西电大第三届教代会暨工代会隆重召开[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
    [243]王民朴.改革兴校、发展强校、民主办校、从严治校、质量立校,为学院美好的明天努力奋斗——学院第四届五次教代会总结报告[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2,(1).
    [244]王民朴.弘扬团结、务实、敬业、创新精神,为学院美好的明天共同奋斗——学院第四届六次教代会总结报告[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3,(2).
    [245]刘希澜,王心全.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 全面推进学院发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S1).
    [246]卢霞辉等.从实践看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工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4).
    [247]唐福生.武汉理工大学二级教代会制度“好使”[J].工友,2006,(6).
    [248]甘倩华.试论高校的民主管理[J].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4,19,(1):90.
    [249]张立荣.论我国高等学校的民主管理[J].社会主义研究,1988,(3):49.
    [250]李士贵等.高校民主管理有效途径的探讨[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0,(5):59.
    [251]车定祥.新形势下深化高校民主管理之我见[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9,(5):69.
    [252]李浩然,张金林.院系二级教代会的实践与思考[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2005,(4):13-16.
    [253]谢山.发挥高等院校二级教代会的作用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保证[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33-36.
    [254]王文生.教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加强高校干部工作的有效形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4):12-14.
    [255]方和荣,叶云,闫永平.校务公开是高校民主管理的重要制度[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5.
    [256]赵叶珠.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过程中基本理论的哲学思考——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述评[J].南京:江苏高教,2001,(6).
    [257]别敦荣.学术管理、学术权力等概念释义[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46.
    [258]中国青年科技,1999,(8):(总 62):23.
    [259]赵志明.从传统经验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变的若干思考[J].广西商业经济,1998,(3):16-17.
    [260]刘忠.“五四”前后民主观念的呈现与想象[J].天府新论,2005,(1):122-124.
    [261]李正元.实行民主化管理促进高等教育改革[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4,(2):93.
    [262]陈振明.政策科学:一个全新的跨学科应用性的研究领域[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6,(3):19-21.
    [263]王春福.论政策科学的三维建构[J].学术交流,2005,(5):47-50.
    [264]冯增俊.校本管理的国际比较研究——美国、澳大利亚和香港校本管理实践探析[D].广州: 华南师范大学,2002.
    [265]王生.校长决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2.
    [266]张荣伟.中国教育民主化[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32-45.
    [267]李泽彧.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研究[D].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研究所,2000.
    [268]邵波.教育管理民主化原则探析[EB/OL].http://www.wuyfamilyedu.com/lunwen/Article/jylw1/jylwjygl2/200411/319.html.
    [269]娄宝海.学校管理中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原则 [EB/OL].http://www.shaogao.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9.
    [270](春秋) 左丘明著,吴兆基编译.春秋左传[EB/OL]. http://www.guoxue.com/jinbu/13jing/cqzz/cqzz_010.htm.
    [271]http://cache.baidu.com/c?word=y%3B%C0%ED%C2%DB%2C%C3%F1%D6%F7&url=http%3A//zhangxq2005%2Eblogchina%2Ecom/&b=0&a=7&user=baidu.
    [272]韩德强.泰勒制与民主[EB/OL]. http://www.tianya.cn/New/PublicForum/Content.asp?flag=0&idWriter=0&Key=0&idArticle=13345&strItem=no100.
    [273]杜光.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征求意见稿之二十二:2002 年 2-7 月)[EB/OL]. http://www.taosl.net/duguang09.htm,2002-11-13.
    [274]徐湘林.公共政策分析与政治民主[EB OL]. http://www.zisi.net/htm/wwzh/2005-04-04-12428.htm.
    [275]http://law.baidu.com/00057024000244983dddf596d66b903e89b999556700.htm.
    [276]周洪宇.教育咨询:使教育决策民主化、科学化[N].光明日报,1995-11-20.
    [277]宋惠昌.不是“学术民主”而是“学术自由”[N].学习时报,2005-7-4.
    [278]万里.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N〕.人民日报,1986-8-15(1) .
    [279]李醒民.科学无禁区[N].科学时报,2002-7-19.
    [280]陈吉甫,肖克难.高校民主管理[Z].北京:学苑出版社,1988:7,8,17,33,74-75.
    [281]李冀.教育管理辞典[Z].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89:38.
    [282]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131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