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多元化社会生活中学校德育问题探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期。经济领域的变革带来了文化、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领域的变革,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征,社会生活以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差异性、丰富性呈现在人们的面前。社会大环境的变迁给学校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以往在一元化条件下确立起来的学校德育观念、目标、方法等均经受着多元化的冲击和挑战,暴露出诸多弊端。然而,学校德育因其固有的特性又不能轻易地放弃传统,无形中陷入困境。学校德育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回应多元化的挑战?这是一个急需关注和解决的课题。笔者从多元化社会生活的视角出发,提出了目前学校德育陷入的三个方面的困境,并对学校德育如何走出困境提出了建设性构想。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多元化——不可回避的社会现实。其中主要阐述了多元化社会生活的涵义、多元化社会生活突显的背景条件以及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本部分旨在描述社会现实。
     第二部分:学校德育的现实困境。笔者选取三个方面的困境作以论述,具体包括学校德育价值观教上的困境、学校德育评价观念上的困境以及学校德育方式方法上的困境,本部分旨在描述教育现实。
     第三部分:现行学校德育走出困境的选择。本部分在对社会现实和教育现实给予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回应策略,即学校德育价值观教育的“守一而望多”、重视道德能力的培养、重视主体性人格的培养以及学校德育方式方法的变革。
China has come to the period of thorough transi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Economic changes have resulted in transformation in such
    field as culture, value tendency and life styles, whose developments have begun to exhibit features of multiplicity. The social life is spreading before us in an unprecedent way of colorfulness, divergency and abundance.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 is faced with great challenges from the changes of society. The concepts, as well as goals and manners,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which were identifi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entralization, are now shaken and challenged by multiplicity, with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hortcomings exposed to the sun. Owing to its own features, however, school education in ethics cannot easily give up the traditional values. Consequently, it has fallen into dive stracts. How can moral education extricate itself form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How will it reflect towards the challenges from multiplicity? This subject is worth urgent focus and solution .1 chose this subject with extreme interest and pass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multiple social life, I will point out 3 difficult aspects existing in contempor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In addition, 1 will put forward constructive ideas about how to help moral education out of difficult situation. This article will mainly adopt such research methods as using documents, investigations and comparisons. Three parts in all :
    First, multiplicity----an inevitable social reality. It is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concept of multiplicity in social life and the background of its prominenc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rt is to depict social reality.
    Second, the actual difficulty in social moral education. I will discuss the difficulty form three directions. Specifically speaking, it includes difficulty
    
    
    
    in value education, evaluation concept and means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This part mainly aims at depicting educational reality.
    Third, solutions to extricate contemporary school moral education from difficulty. In this part, I will make a thorough analysis on the realities of both society and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I will provide tractict, as a
    response, from 4 directions---searching for more while securing one in
    value education, emphasis on forming moral ability, attention to formation of subjective character and reforms on the means and manners of moral education.
引文
1、鲁洁、王逢贤:《德育社会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版
    2、黄向阳: 《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3、檀传宝: 《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
    4、龚爱林: 《变革中的道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版
    5、刁培萼: 《教育文化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6、顾明远: 《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
    7、陈会昌: 《德育忧思》,华文出版社,2000年3月版
    8、荆学民: 《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9、金一鸣: 《教育社会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版
    10、张理海: 《社会评价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11、王坤庆: 《现代教育哲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版
    12、戚万学: 《冲突与整合》,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3月版
    13、何建华: 《道德选择论》,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1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6月版
    15、陈立思: 《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版
    16、朱永康: 《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17、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11月版
    18、赵宏义:《学校德育回应社会多元化现实的思考》,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专业委员会2001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
    
    
    19、韩延明: 《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教育研究》,1995年第6期
    20、王勤: 《道德变迁与道德教育的发展》, 《伦理学》,2000年第11期
    21、王啸、鲁洁: 《德育理论:走向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整合》., 《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第3期
    22、鲁洁:《道德危机:一个现代化的悖论》, 《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4期
    23、刘铁芳: 《个体文化与德育》,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1期
    24、徐国兴: 《碰撞中的困惑与抉择》,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年第4期
    25、刘慧、朱小蔓: 《多元社会中学校道德教育: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世界》, 《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1998年——1999年
    26、冯增俊: 《当代西方学校德育发展与改革的基本走向》,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2年第5期
    27、吴康宁: 《教会选择:面向21世纪的中国学校道德教育必须实现的一种根本转型》,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1999年第3期
    28、周丽华: 《价值观念的变革与学校德育的改造》,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1期
    29、杨克文: 《中小学德育方法的比较研究》,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3期
    30、朱永新、任苏民: 《中国道德教育:发展趋势与体系创新》,《教育研究》,2000年第12期
    31、刘惊铎: 《21世纪中国学校德育改革探索》, 《教育研究》,1999年12期
    32、刘济良: 《回归现实生活的道德教育》, 《教育科学》,2001年第2期
    
    
    33、谢登斌: 《德育新观念:将单向灌输转变为参与式道德实践》,《教育学》,2000年第3期
    34、范中杰: 《学生的德育负担刍议》,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6期
    35、陈章龙: 《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与价值导向》, 《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第3期
    36、潘伟力: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导价值观》, 《伦理学》,2001年第3期
    37、董泽芳: 《社会价值观念变迁与教育的价值导向功能》,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年第4期
    38、王逢贤:《顺境与道德教育的几个问题》, 《教育研究》,1993年第11期
    39、鲁洁: 《试论德育功能观的转变》, 《教育研究》,1993年第5期
    40、鲁洁: 《走向世界历史的人》, 《教育研究》,1999年第11期
    41、鲁洁: 《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 《教育研究》,2000年第7期
    42、夏伟东: 《中国教育界对道德相对主义与个人中心主义的反思》, 《伦理学》,2000年第3期
    43、卢桂平: 《社会转型时期主导价值观的确立及其基本原则》, 《南京师大学报》,1998年第4期
    44、杨小微: 《现代化与主体性》, 《教育研究》,1996年第7期
    45、肖川: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概念与特征》, 《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第3期
    46、肖川: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目标建构的依据》, 《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第6期
    47、王卫: 《市场经济模式与青年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 《教育研究》,1994年第9期
    48、和学新: 《现实生活与学生主体性的建构》, 《现代教育论丛》,2001年第2期
    
    
    49、牟岱: 《论中国多元文化》, 《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第6期
    50、张华: 《西方多元道德教育理论述评》, 《外国教育研究》,1997年第6期
    51、兰久富: 《社会转型与价值冲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52、陆传照: 《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教育问题》, 《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