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低效率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相对于人们对教育需求的无限欲望,义务教育资源总是稀缺的。如何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义务教育推动社会发展的价值,便自然而然地涉及到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针对城乡中小学之间在办学条件、教学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巨大差距,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配置效率、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便成为我国多年来的教育工作重点。
     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在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应尽量向农村学校倾斜,尽可能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但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重庆市XX县在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现象。城乡之间、优势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进一步拉大。这表明该县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没有体现均衡发展的原则,存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低效率。从义务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和各级政府与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关系看,县级政府不仅是义务教育资源的投资主体,而且是配置主体。由此可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的低效率现象,县级政府作为资源配置主体理所当然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研究县级政府及其官员在配置义务资源的行为方式乃是研究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低效率问题的价值所在。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政府官员与经济过程中的自然人一样,都是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者。那么,县级政府官员作为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主体,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是否存在自利行为,是否为了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扭曲资源配置方式,围绕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政府官员作为理性经济人,为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既难免会出现以权谋私而扭曲资源配置或为凸显政绩、彰显教育水平而打造“名片学校”以及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也难免出现迫于城市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而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向其倾斜的行为;还难免出现利用自己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管制权进行设租以期进行权权交易、权钱交易的行为。这些自利行为都是导致该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低效率的重要因素。
     “规则不合适,好心人也干坏事;规则合适,坏人也干好事”。由于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规则或制度约束,为政府官员中的机会主义者提供了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空间。可见,要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配置效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则制度对政府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决策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首先,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问责制度,使政府官员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要权衡自己的利弊得失,不敢贸然行事。其次,组建一个由学生家长代表、城乡中小学教师和校长代表、教育管理部门代表、政府相关部门人员代表以及社会媒体共同组成的义务教育资源投资决策委员会,从程序上约束政府官员的投资行为。再次,引入“政府绩效评估”机制,将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政府官员绩效评估、考核重要指标,以此激发他们优化配置的动力。最后,建立教育补偿机制,扶持弱势学校的发展。
Relative to the infinite desire of the educational needs,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resources are always scarce. How to allocation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to promote compulsory education development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related to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Optimize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resource, improve the allocative efficiency and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o filled the huge gap in school conditions, the standard of teaching and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schools has become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education prior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compulsory education resources should be tilted to the rural schools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However, through research XX County, in Chongqing we find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advantage schools and weak schools not only reduced, but also enlarged. This phenomenon indicates that the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the county do not reflect the principle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balanced development there is compulsory education allocation low efficiency. From the public product attribute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compulsory education schools, the county government should investment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allocation the resources, the county government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low efficiency. Therefore study county government and the behavior of officials is valuabl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llocation low efficiency.
     Theory of Public Choice suggested, in the politic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like the economic natural person,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are pursuit their own utility maximization. County government officials really have self-serving behavior and distortions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hrough the research we find:in the proces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government officials, as a rational economic man, they may be abuse the power and distort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or to create a "good schools" as well as adverse selection and moral hazard; there is also have tilt behavior in education policy-making process, there are also have power trading phenomenon, trade power for money phenomenon, these self-interested behavior is the endogenous variables of low inefficiency.
     "Inappropriate rules, good person also do bad things; rules appropriate bad person do good things ". The opportunist in government officials maybe pursue their own utility to maximize because lack of rules or system constraints in the proces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llocation. So we must formulate policy to optimize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resource, improve the allocative efficiency and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o balanced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development. First, establish an effectiv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s for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weigh their behavior. Second, build a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committee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to constraints the government officials behavior, include parent, urban and rural teachers, schoolmasters, education managers, government officials, social medias etc. Third, use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mechanism to supervise the behavior of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order to motivate their internal dynamics Finally, establishment the education compensation mechanisms, and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disadvantaged schools.
引文
①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三个方面。人力资源主要指师资水平,如学历、职称、年龄等;物力资源主要指学校的办学条件,如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财力资源主要指教育经费投入,如生均公用经费投入、仪器设备经费投入、基建维修经费投入等。本研究主要以仪器设备经费投入作为衡量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投入指标。
    ②配置效率是指以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来生产出“最优的”产品数量组合。生产效率是指固定投入情况下,实际产出与最大产出两者间的比率。可见,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配置方式是决定配置效率的核心因素,技术设备是影响生产效率的内生变量。
    ③参见刘桂芳、杨公安.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综述[J].中小学校长,2011(10)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②参见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3-4.
    ①依据社会产品的消费形态和使用状况,可以将其分为私人产品、公共产品两种类型。其中,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称为公共产品。
    ②参见张学敏.义务教育的融合产品属性[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
    ③黄幼岩.欠发达地区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研究——以广西南宁市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8(博);郭雅娴.中国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8(博)。
    ①教育部财务司、国家统计局社会和科技统计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2009).
    ②参见许云霄.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9-20.
    ①胡希宁、步艳红.前沿经济学理论要略[M].研究出版社,2009:234.
    ①来自2010年教育经济学年会论文集。
    ①参见2010年教育经济学年会论文集。
    ②参见2010年教育经济学年会论文集。
    ①参见2010年教育经济学年会论文集。
    ①百科,教育资源http://aike.baidu.com/view/846832.htm
    ②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799.
    ③范国睿.教育资源分布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1998(3)
    ④王善迈.教育经济学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2.
    ⑤胡梦鲸.台湾地区城乡国民小学教育资源分配之比较[J].国立中正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分册),1995(6)
    ⑥李祖超.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简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7(6)
    ⑦康宁.中国经济转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8.
    ⑧王嵘.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J].教育研究,2001(9)
    ①[美]C·E·林德布鲁姆著;耿修林译.市场体制的秘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29.
    ①厉以宁.经济学的伦理问题——效率与公平[J].经济学动态,1996(6)
    ②孟繁华.教育管理决策功能模型[J].教育研究,2001(3)
    ③ Richard.GSumuelson,Economics,Hatper&Row Publishers,1987:31、247.
    ④ Paul.A.Sumuelson,Economics,McGRAW-HARPER BOOK Company,1989:971.
    ⑤[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探等译.微观经济学(第16版)[M].华夏出版社,1999:2、10.
    ⑥[美]保罗·A·萨缪尔森;陈迅、白远良译.萨缪尔森辞典[M].京华出版社,2001:121.
    ①参见胡代光、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大辞典[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00.
    ②百科,帕累托最优http://baike.baidu.com/view/846832.htm
    ③胡代光、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大辞典[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07.
    ①[美]布坎南著;吴良健、桑伍、曾获译.自由、市场和国家[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②胡希宁、步艳红.前言经济学理论要略[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9:213.
    ①[美]布坎南著;罗根基译.经济学家应该做什么[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8:161.
    ①[美]布坎南著;陈光金译.同意的计算[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①百科,义务教育http://baike.baidu.com/view/29450.htm
    ②[美]丹尼斯·缪勒著;王诚译.公共选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5.
    ① Downs,.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New York:Harper & Row,1957.
    ①195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http://news.qq.com/a/20090305/0019752.htm
    ②吴德刚.中国全民教育问题研究——兼论教育机会平等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①赵中建选编.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①杜育红.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②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主席令第45号.发文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5-3-18)http://baike.baidu.com/view/20117.htm
    ③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主席令第45号.发文单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95-3-18)http://baike.baidu.com/view/20117.htm
    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财务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统计司.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0、2001、200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02.)
    ①谢安邦,谈松华.全国义务教育学生质量调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47.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编.中国农村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②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①车辉.两会观察:基础教育不能成教育不公“重灾区”[N].工人日报,2008-03-06.
    ①张力.面对贫困——中国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背景、现状、对策[M].北京: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155.
    ②同上。
    ①2010年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XX统计(2011)1号),2011.3.17.
    ①参见2009、2010年重庆市XX县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基础报表。
    ②参见2009、2010年重庆市XX县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装备基础报表。
    ①[法]雷蒙·阿隆;葛智强译.社会学主要思潮[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②[美]安东尼·奥罗姆;张华青、孙嘉明等译.政治社会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①[英]阿尔布罗;阎布克译.官僚制[M].知识出版社,1990.
    ②许云霄.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42.
    ①夏甄陶.关于目的的哲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220.
    ①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66.
    ①刘宇飞.当代西方财政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①逆向选择是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②[美]埃里克·鲁博顿.[德]鲁道夫·芮切特著;姜建强、罗长远译.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的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36.
    ①[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116.
    ①[美]诺曼·奥恩斯坦;潘文同译.利益集团、院外活动和政策制订[M].世界知识出版社,1981:13.
    ②转引自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271.
    ③[美]加里·沃塞曼;陆震纶译.美国政治基础[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82.
    ①[美]阿尔蒙德、小鲍威尔;朱曾汝、林诤译.比较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1993.
    ①道格拉斯.诺斯.历时经济绩效[J].经济译文,1664(6)
    ①[美]道格拉斯.诺斯.历时经济绩效[J].经济译文,1664(6)
    ①[德]尤尔根·哈贝马斯;曹卫东译.交往行为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95.
    ①邓凡茂,郭金波.南京地区基础教育“寻租”现象的社会学透视[M].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5)
    ②陈宪.教育寻租的含义及表现形式[J].探索与争鸣,2004(2)
    ③汪全尧.我国当前教育寻租问题的研究[EB/OL],http://xy.scau.edu.cn/jingguan/peb/show.asp?id=22.2007-01-08.
    ①国彦兵.新制度经济学[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359.
    ①贺卫.寻租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0.3.
    ②百科.寻租.http://baike.soso.com/v265970.htm
    ①[美]道格拉斯·C.诺思;陈郁、罗华平等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0.
    ①[澳]杰佛瑞·布伦南,[美]詹姆斯·M.布坎南;冯克利等译.规则的理由——宪政的政治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
    ①蔡立辉.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5)
    ①胡希宁、步艳红.前沿经济学理论要略[M].研究出版社,2009:234.
    [英]巴克豪斯著;晏智杰译.现代经济分析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1.
    [英]A.爱伦·斯密德著;黄祖辉、蒋文华、郭红东译.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对法和经济学的进一步思考[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6.
    [美]布坎南、塔洛克著;陈光金译.同意的计算[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9.
    [美]丹尼斯C.缪勒著;杨春学译.公共选择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5.
    [美]德勒巴克著;张宇燕译.新制度经济学前沿: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1.
    [美]布伦南、布坎南著;冯克利译.宪政经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
    [英]帕特里克·敦利威著;张庆东译.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政治科学中的经济学阐释[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1.
    [美]阿兰·斯密德著;刘璨、吴水荣译.制度与行为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
    [美]詹姆斯·D·格瓦特尼等著;梁小民译.经济学:私人与公共选择[M].中信出版社,2004.8.
    [美]A.爱伦·斯密德著;黄祖辉译.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对法和经济学的进一步思考[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
    [印]阿马蒂亚·森著;王文玉、王宇译.伦理学与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2.
    [美]保罗·海恩著;马昕、陈宇译.经济学的思维方式[M].世界图书出版社,2008.5.
    [美]图洛克著;王永钦、丁菊红译.特权与寻租的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8.
    [美]卢瑟尔S.索贝尔、詹姆士D.格瓦特尼、理查德L.斯特鲁普著;王茂斌、吴宏、夏冰译.经济学:私人与公共选择(原书第12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9.
    [美]詹姆斯·M.布坎南著;马珺译.公共物品的需求与供给[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4.
    [美]卢瑟尔S.索贝尔等著;王茂斌译.经济学:私人与公共选择[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0.
    [美]特里·L·库珀;音正权、张秀琴译.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
    [美]理查德·R·金、奥斯汀·D·斯旺森、斯科特·R·斯威特兰著;褚宏启译.教育财政:效率、公平与绩效(第3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5.
    [德]维克多·J·范伯格著;史世伟、钟诚译.经济学中的规则和选择[M].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1.1.
    汪翔、钱南.公共选择理论导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9.
    胡汝银.低效率经济学:集权体制理论的重新思考[M].三联书店上海分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
    苌景洲.教育投资经济学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1.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8.
    贺卫.寻租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3.
    丛树海.公共教育支出分析[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8.
    杜育红.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
    陈国良.教育财政国际比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
    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2.
    沈百福.地方教育投资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薛求知.行为经济学:理论与应用[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0.
    曹淑江.教育制度与教育组织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杨心宇.现代国家的宪政理论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04.12.
    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1.
    安秀梅.政府公共支出管理[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3.
    白钢、林广华.宪政通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
    徐涛.中国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一个制度经济学的分析[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6.
    董志勇.行为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曹淑江.教育制度与教育组织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康宁.中国经济转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0.
    王磊.公共教育支出分析一基本框架与我国的实证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
    杨东平.中国教育公平的理想与现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杨德才.新制度经济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1.
    许云霄.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
    王雪梅、张玉霞.法与教育公平[M].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8.
    潘玉君、罗明东.义务教育发展区域均衡系统研究(第1、2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0.
    马健生.公平与效率的抉择:美国教育市场化改革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
    杨东平、柴纯清.教育蓝皮书·深入推进教育公平2008[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
    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6.
    谢维和.中国的教育公平与教育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7.
    杨秀芹.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与教育制度安排:一种新制度经济学分析的视角[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胡西宁、步艳红.前沿经济学理论要略:当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聚焦[M].研究出版社,2009.2.
    高丽.教育公平与教育资源配置[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5.
    范先佐.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合理布局结构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6.
    吴春霞、郑小平.农村义务教育及财政公平性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9.
    瞿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问题研究:教育公平的视角[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6.
    顾佳峰.中国教育资源非均衡配置研究[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8.
    华桦、卢汉龙.教育公平新解·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公平理论和实践探究[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8.
    曾满超、丁小浩.效率、公平与充足: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督导评估研究中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报告(2010)[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2.
    成刚.中国教育财政公平与效率的经验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1.
    范先佐.人口流动背景下的义务教育体制改革[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
    鲍传友.教育公平与政府责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顾清扬.关于我国教育经费分配结构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经济,1990(1)
    王善迈.改革教育财政拨款体制、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J].教育研究,1995(2)
    王善迈.市场经济中的教育资源配置[J].方法杂志,1996(3)
    张素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是缩小基础教育质量城乡差异的根本保证[J].教育与经济,1997(1)
    王善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J].教育与济,1997(3)
    范先佐.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关系[J].教育与经济,1997(3)
    杨平.调整学校网点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关于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经济,1998(4)
    盖国凤.资源配置效率测度与前沿生产函数[J].财经问题研究,1998(11)
    王红.论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基本内涵及决定因素[J].教育与经济,1999(2)
    李雅琴.浅谈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J].学术交流,1999(2)
    吴华.让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J].教育发展研究,1999(11)
    李慧.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关系再探[J].教育与经济,2000(3)
    宁本涛.调整结构、明晰产权——对我国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制度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0(3)
    杨东平.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0(8)
    杨军.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来自美国的经验[J].外国教育研究,2000(11)
    方福前.“经济人”范式在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得失[J].经济学家,2001(1)
    曹文.教育投入与教育资源配置政府教育投入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J].教育与经济,2001(2)
    袁连生.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不公平探讨[J].教育与经济,2001(4)
    谈松华.“短缺教育”条件下的教育资源供给与配置:公平与效率[J].教育研究,2001(8)
    王嵘.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J].教育研究,2001(9)
    文东茅.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政策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
    范先佐.教育的低效率与教育产权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3)
    朱永新、许庆豫.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2(6)
    王善迈、袁连生.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J].教育研究,2002(6)
    郑秉文.公共物品、公共选择理论中的教育[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12)
    曾满超、丁延庆.中国义务教育财政面临的挑战与教育转移支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3(1)
    徐文.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产权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3(2)
    劳凯声.重构公共教育体制:别国的经验和我国的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
    袁蕾,田汉族.从“择校”看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5)
    陈穗红,石英华.公共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考察与现状分析[J].财政研究,2003(7)
    张学敏.论教育供给中的政府失灵[J].高等教育研究,2004(1)
    郭邦俊.对抑制我国教育寻租的对策思路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
    汪丁丁.理性选择与道德判断——第三种文化的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4(4)
    高如峰.中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实症分析[J].教育研究,2004(5)
    刘荣春、张军辉.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及对我国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4(6)
    田爱丽、张晓峰.对现行教育管理制度的反思:“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1)
    尹鹏,赵鹏程.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调适[J].求索,2004(12)
    李莉红.关于教育和义务教育的产品属性以及义务教育的成本负担[J].教育与经济,2005(1)
    劳凯声.公共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伦理问题[J].教育研究,2005(2)
    王善迈、曹夕多.重构我国公共财政体制下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4)
    季金华.宪政理论的分析范式[J].江苏社会科学,2005(5)
    曲铁华、马艳芬.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对策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袁振国.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和谐发展[J].教育研究,2005(7)
    贾勇宏.我国公共教育投资短缺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12)
    苏君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5(12)
    李春玲.略论教育行政低效的根源及对策: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1)
    任仕君.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6(1)
    唐忠、崔国胜.北京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实证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2)
    雷万鹏.寻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机制——基于湖北省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2)
    马佳宏、彭慧.偏差与平衡:城乡义务教育财力资源配置问题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6(4)
    王蕾.规避教育寻租行为的对策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
    江文涛改革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相关投入政策回顾与评价[J].农业经济问题,2006(6)
    周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切实促进教育公平[J].求是,2006(23)
    许丽英,袁桂林.教育效率——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概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
    许昆鹏、贾驰.转型期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2007(4)
    张良、戴扬.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观:综述与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7(7)
    金珺.从公共选择理论角度探讨我国教育经费的投资决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8)
    王凤娥,杨克瑞.公共权力与教育寻租[J].当代教育科学,2007(11)
    李婉.论公共选择理论中的两种市场观[J].生产力研究,2007(16)
    胡咏梅,杜育红.中国西部农村小学配置效率评估[J].教育与经济,2008(1)
    刘祖华.从“消极差别化”到“积极差别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政策的创新逻辑[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童宏保.基于“木桶原理”的教育决策与政策设计[J].当代教育科学,2008(3)
    张盛仁.农村人口变化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影响——基于湖北省农村的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8(12)
    史洁.教育寻租的经济学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1)
    吴春霞,宋伟琦.阶层差距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问题研究——基于对北京市几所初中的调查[J].教育科学,2009(1)
    陈宪民,瞿志远.城市化背景下地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J].求实,2009(1)
    杨斌,温涛.中国各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评价[J].农业经济问题,2009(1)
    刘欣.通过“积极差别待遇”缩小教育资源配置差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3)
    史宏协.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J].经济体质改革,2009(4)
    梁文艳,杜育红.基于DEA-Tobit模型的中国西部农村小学效率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4)
    旷乾.窥视均衡——“广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状况的实证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胡咏梅,杜育红.中国西部农村初级中学配置效率评估:基于DEA方法[J].教育学报,2009(5)
    杨海松.关于“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5)
    司晓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西部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发展[J].教育研究,2009(6)
    钟晓敏.论我国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基于资源配置的角度[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6)
    樊继达.公共经济视角下的城乡义务教育:差距及收敛[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9(9)
    阮守武.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与研究框架[J].经济问题探索,2009(11)
    詹元灵,王鉴棋.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与对策[J].学理论,2009(11)
    阮成武.基础教育改革如何在基本制度上突破[J].中国教育学刊,2009(12)
    拱雪,张熙.北京市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性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9(12)
    杨红梅,宋玉芬.帕累托最优在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12)
    何永刚.公共教育资源配置问题与改进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9(19)
    旷乾.实现均衡——广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实证研[J].现代商业,2009(26)
    王伟清.论基于需求的教育资源配置系统观[J].教育与经济,2010(1)
    陈斌开、张鹏飞、杨汝岱.政府教育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10(1)
    刘平秀.教育公平与教育政策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10(2)
    戴军.农村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J].农业考古,2010(3)
    栗玉香.教育财政效率的内涵、测度指标及影响因素[J].教育研究,2010(3)
    王建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及其指标体系构建[J].理论与改革,2010(4)
    李宜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念走向“现实”的法律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0(4)
    董田甜.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综合发展战略——基于综合战略政策分析模式[J].教育导刊,2010(5)
    周波.营利性教育的经济学解释,教育研究,2010(5)
    吴开腾.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情况问卷调查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6)
    雷丽珍.从公平到充足:美国州政府义务教育拨款原则及其实施办法的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10(7)
    闫坤、刘新波.“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测算——基于历年省级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10(4)
    郝文武.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教育公平量化指标和关系状态[J].高等教育研究,2010(8)
    李淼.从我国城乡教育的演变历程看教育不公的危机[J].农村经济,2010(8)
    熊筱燕,沈菊琴,黄永刚.基于DEA的江苏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
    杜晓利.我国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3)
    何玉玲.关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0(14)
    李华.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5)
    叶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政府财政角色冲突:问题与出路[J].2010(2010年教育经济学年会论文)
    王水娟,张萌,周奇杰.贫困山区义务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以贵州某一贫困县为个案分析[J].2010(2010年教育经济学年会论文)
    杨玉琼.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均衡状况研究[J].2010(2010年教育经济学年会论文)
    燕继荣.从“行政主导”到“有限政府”——中国政府改革的方向与路径[J].学海,2001(3)
    尹长海.布坎南宪政经济理论的思想密码[J].社会科学辑刊,2011(5)
    蒋炜、董立山.论从权力制约到制度制约[J].求索,2011(7)
    翟静丽.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政府行为失当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1(7)
    董向芸、沈亚平.问责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功能[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8)
    叶文辉.中国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四川大学,2003.
    田芬.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4.
    戴养雄.政府向义务教育学校拨款方式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
    高建民.美国基础教育财政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04.
    刘启君.寻租理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
    王卓.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于发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
    丁金泉.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吕海鸿.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邵争艳.中国区域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评价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贾勇宏.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短缺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
    杨秀芹.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与教育制度安排——一种新制度经济学分析的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06.
    许丽英.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缩小教育差距的政策转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7.
    吴宏超.我国义务教育有效供给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张启强.公共选择与民主立宪[D].厦门大学,2007.
    郭雅娴.中国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8.
    孙攀峰.我国地方政府寻租行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周芬芬.效率与公平: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目标冲突与协调[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庞国斌.我国公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黄幼岩.欠发达地区普通高中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研究——以广西南宁市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8.
    赵银生.我国教育行政部门问责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庞国斌.我国公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
    张盛仁.基于人口流动的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郭清扬.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庞国斌.我国公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
    董少林.公共选择视角下地方政府利益研究[D].复旦大学,2009.
    田侠.行政问责机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
    刘智慧.论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政府职责[D].华中师范大学,2009.
    娄世艳.中国教育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09.
    Rowley·C·K.Democracy and Public Choice:Essay sin Honor of Gordon Turlock[M]. Basil Blackwell,1987.
    Buchanan,James M.The Economics and the Ethics of Constitutional Order[M].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1.
    Robert-D-Tollison, Roger-D-Congleton,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Rent Seeking[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Company,1995.
    Anna Vignoles, Rosalind Levacic, etc. The relationship resources allocation and pupil attainment:A Review.Preprint, September 2000.
    Amy Colbert, Reuven R. Levary, Michael C. Shaner. Theory and methodology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fficiency of MBA programs using DEA. European Journal Research,2000 (125)
    Cooter,Robert D.The Strategic Constitution[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
    Jeffrey A and Sergio-L-Schumukler, Country Founds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0(5)
    Steve Bradley, Geraint Johnes, Jim Millington. The effect of competition on the efficiency of secondary schools in England. European Journal Operational Research,2001 (135)
    Angrist,J.D.Bettinger,E.Bloom,E.King,E.and Kremer,M.Vouchers for Private Schooling in Colombia:Evidence from a Randomized Natural Experiment,NBER Working Paper 8343,june 2001.
    Gemmell, Norman, Tim Lloyd. An extended 'Feder'model of dualistic growth[J]. Economics Bulletin,2002 (15)
    Arrow,K.J.Sen,A,K,Suzumura.K.Handbook of Social Choice and Welfare[M].Elsevier Science B.V.2002.
    American Education Reform Council.Fiscal and Enrollment Trends:Milwaukee Public Schools 1990-2003,June,2003.
    M. Abbott, C. Doucouliagos. The efficiency of Australian university: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2003 (22)
    Wilson J.D.and Gordon R.H.Expenditure Competition[J].Journal of Public Econmic Theory 2003(5)
    Andrew Jenkins, Rosalind Levacic and Anna Viginoles.Estim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hool resources and pupil attainment at GCSE. Research Report No 727, Institute of Eduction 2006, Produced by the Department for Eduction and Skills, UK.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