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士人经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两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期,从政治体制到经济形态,从社会结构到制度文化,宋与之前均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作为当时复杂社会现象之一的士人经商活动,在宋代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时代的嬗变绝非一种偶然或者巧合,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与社会因素。士人经商更不是一种孤立、单一的社会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社会多样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文选取宋代士人经商作为研究对象,具体考察士人的经商活动、范围、模式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宋代士人经商的缘由及其影响,试图勾勒出宋代士人经商的整体图景。本文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章:宋之前士人经商的历史回溯。士人经商是有历史延续性的,本章通过考察自先秦以来士人经商的起源及发展演变,勾勒出宋之前士人经商的大致脉络,进而把握各阶段士人经商的连续性与差异性,为进一步研究宋代士人经商做好铺垫。
     第二章:宋代士人经商活动之考察。在全面梳理与分析相关史料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对宋代士人经商状况进行考察,根据士人的不同分层加以把握,透视宋代士人在商品经济大潮中的具体表现,并做出一般性的分析。基于此,对两宋期间士人经商的发展趋势作一梳理,认为士人经商的整体趋势为:北宋初期尚处于半遮半掩的状态;北宋中晚期已成为普遍现象;到了南宋时期士人经商迅速蔓延,并成为一种潮流。
     第三章:宋代士人经商的范围。通过考察上层士人(分高级官僚、巾下级官员两种类型)与下层士人的经营情况,来剖析两者在商业经营范围方面的异同,在此基础上指出宋代上层士人的经商范围是极其广泛的,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下层士人的经商范围多局限在传统的民生商品及小型店铺上。两者经商范围的共同点是对民生商品的经营,他们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上层士人能凭借权势进行禁榷商品的经营,而下层士人则难以厕身其间。
     第四章:宋代士人经商的模式与特点。通过对材料的整理和分析,将宋代士人的经商模式分为独资经营、租赁经营、联合经营及委托经营四种,并分析了每种经营模式的具体情况及适用范围。宋代士人的经营模式,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较前代大有拓展和提升。关于士人的经商特点则从上层士人、下层士人分开叙述,基于两者权势的有无,而使双方特点存在着诸多差异,前者大多依靠权力而大行其道,后者则以辛勤经营为特色。
     第五章:士人贫困与士人经商。本章尝试着从士人相对贫困的事实、贫困原因及脱困途径为线索,来揭示士人相对贫困与士人经商之间的关系,认为宋代存在着大量相对贫困的士人,并从俸禄、官员的守选与待阙、科举、奢靡之风及聚族而居等方面探讨了宋代士人相对贫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士人阶层贫困乃至经商的原因。
     第六章:士人经商之制度经济学探因。宋代士人经商的原因有政治、经济、法制、思想等诸多原因,本章引进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把士人营商的诸多因素放在一个有机的理论框架内,从内在制度的促成和外在制度的诱使分析了宋代士人经商的动因。指出宋代士人经商之所以大行其道,是有深层次的制度原因的:是制约士人阶层经商的制度供给不足;二是制度的有效性较低。
     第七章:宋代士人经商行为的影响。历史地看,士人营商行为给宋代社会甚至明清时期都带来了深远影响。从整体上说,士大夫营商对宋代的政府财政、国家吏治、社会风气及商人与商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但从另一方面讲,士人经商又有其积极性,这主要表现在:一些士大夫为公经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重农轻商的观念,商人的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经商活动无疑有助于改善了士人的生活状况。
     结语:总括论文论证的主要思路,在全文的基础上对各章节的重要问题加以总结与阐发。并就士大夫对商人的矛盾心态、高薪能否养廉、从博弈的角度看宋代士大夫经商屡禁不止的原因等三个方面作一些延伸思考。
Song Dynasty was an important transformation period,and it had displayed certain difference in political system,economic structure, social structure, institution system, culture and so on. Scholars in joining business activities,as the complex social phenomenon,also presented the new change in Song Dynasty. The phenomenon was not ne kind accidental or the coincidence,but had the historical roots and social factors. Scholars in business was not an isolated, a single social phenomenon,and it had reflected the diversity of society in a certain extent. This essay aims at the Scholars'doing business activity, the scope and mode and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its political and social influences in the Song Dynasty. Meanwhile the history of that period would be further understood through the study on Scholars the article research mainly launches from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The first chapter:the historical recollection of Scholars' bussiness before Song Dynasty.Doing bussiness had he history continuously,the article draw the outline of the continuity which and the difference various stages through the inspection from pre-Qin.
     The second chapter:the troops in commercial activities of the investigation. The article analysis the Scholars on the basis of the relevant sources on the overall from he philistine fielding in the economy of the concrete manifestations. Based on this,the article draw the overall trend:Scholars' business activities was in hidded circumstances in the early Northern Song Dynasty;then had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the late stage; scholar business spread rapidly and become a trend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third chapter:the type and scope of scholars'business. In this chapter, it mainly discusse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ommercial activities by examining the upper scholars (sub-senior bureaucrats, the two types of lower-level officials) and the lower scholars, on the basis that the upper scholars' activities is extremely widespread, has covered the social life aspects; and the lower range of scholars in the business was limited in the traditional livelihood of many goods and small shops. Both business areas have in common is the business of goods to people's livelihood, their biggest difference is with the top scholars can be Prohibiting power management products, and lower scholars are difficult to be.
     The fourth chapter:the pattern and characteristic of scholars in Song Dynasty.Their commercial activities would be devided into the sole ownership management, to rent the management, the join management and entrusts to manage by the col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material.The article has analyzed each kind of business model special details and the applicable scope, and regarded the scholars'activities had the promotion than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in the breadth or the depth. The business features of scholars had man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pper and the lower, the former mostly relyed on the power and popularity,however, the latter take the industrious management as a characteristic.
     The fifth chapt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verty and the doing business. This chapter attempted to revealed the relationship of scholars'poverty and the business through the relatively impoverished fact, the impoverished reason and the out of poverty. On the basement that,the paper argued that there were the massive relatively impoverished in Song Dynasty, and from the salary, the official'Shouxuan and Daique, the imper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the luxury together as ethnic group in one community and so on,to discussed the reasons of the scholars'poverty.The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 impoverished was the the cause of doing business.
     The sixth chapter:The Probing of scholars doing business from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eir commecial due to a political, economic, legal, ideological, and many other reasons, the chapter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alysised the incentives from internal institutions and external institutions. The paper considerde there would be deep institution reasons:First, restricting of the system is inadequately supplied; Second, system's validity is low.
     The seventh chapter:The influence of scholars'business behavior in Song Dynasty. Historically, scholars'business behavior broader negative impact to contemporary society, such as business finances, the state officialdom, social trends, and business and commerce. On the other hand, the behavior had its positive impact,this mainly displays in:a number of scholar-officials for the public business, to a certain extent, eased the pressure on government finances; attacked the tradition to stress agriculture and the light business idea, further promoted merchant's status; Meanwhile, improved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scholars.
     Conclusion:Sumed up main ideas of the paper,and demonstrated in full text on the basis of the important probloms.then made some extensions thinking on the scholars' ambivalence on the business, whether the high salary to raise clean,looking scholars' commercial behavior from the gambing angle ect.
引文
①载刘俊文主编、黄约瑟译《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一卷《通论》,中华书局1992年,第10-18页。
    ②[美]包弼德著,刘宁译,《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第2章,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③[宋]叶适《明适集·水心别集》卷13《科举》,中华书局,1961年,第799页。
    ①参见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自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9页。
    ②何晓明《百年忧患—知识分子命运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第9页。
    ③[美]包弼德著,刘宁译,《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5页。
    ④何晓明《百年忧患—知识分子命运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东方出版巾心1997年版,第3页。
    ①梁庚尧《南宋官户与士人的城居》,《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下),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7年版,第165页。
    ②梁庚尧《豪横与长者:南宋官户与士人居乡的两种形象》,同上,第474页。
    ③陶晋生《北宋士族:家族·婚姻·生活》,(台北)“巾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1年,第5页。
    ④萧启庆《元代多族士人圈的形成初探》,《元朝史新论》,(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第206页
    ⑤《名公书判清明集》,宋代官蔑研读会:《宋代社会与法律》,(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版,第47-65页。
    ⑥[美]包弼德著,刘宁译,《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6页。
    ⑦邓小南《北宋苏州的士人家族交游圈—以朱长文之交游为核心的考察》,袁行霈主编《国学研究》第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474页。
    ⑧[宋]陈耆卿《筼窗集》卷7《策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赵晓耕《宋代官商及其法律调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②姜锡东《宋代商人和商业资本》,中国书局,2002年。
    ③关履权《宋代的榷茶和官吏的私营茶叶》,见《宋代广州的海外贸易》附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
    ④张金花《宋词和宋代商业》,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
    ⑤李晓《宋代的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
    ⑥程民生《宋代物价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
    ⑦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①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②陈高华,吴泰《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
    ③陈亚平《清代法律视野中的商人社会角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④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巨变中的近代绅商》,华中市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⑤姜朋《官商关系:中国商业法制的一个前置话题》,法律出版社,2008年。
    ⑥黄云鹤《唐宋下层士人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⑦全汉昇《宋代官吏之私营商业》,《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七本第二分,商务印书馆,1936年。
    ⑧宋晞《宋代官府、官吏兼营商业及其影响》(收入宋晞《宋史研究论从》第三辑)。
    ⑨陶晋生《北宋士族:家庭·婚姻·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1年
    ⑩[日]柳田节子《宋代官僚の商业行为》,载《宋元经济史研究》,创文社,1995年,第167-183页
    ⑾[日]斯波义信著、庄景辉译《宋代商业史》,(台北)稻乡出版社,1997年.
    ①[美]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②[美]贾志扬《天潢贵肖:宋代宗室史》(海外中国从书),江苏人民出胃版社,2005年。
    ③梁庚尧《南宋官户与士人的城居》、《南宋城居官户与士人的经济来源》,《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下),允晨文化实业股份公司,1997年。
    ④陈骏程《宋代惩治官员研究》,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⑤吴铮强在《宋代科举与乡村社会》,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
    ⑥芦敏《宋丽海上贸易研究》,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⑦喻学忠《晚宋士风研究》,四川大学博与论文,2002年。
    ⑧京传《北宋商品经济与文人词价值取向关系之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⑨赵喜惠《试论唐代的官员经商与商人入仕》,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⑩赵璨《明代官僚经商初探》,山西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⑾黄云《政治学视野下的中国官商关系研究》,西北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①程民生《论宋代官员、士人经商—兼淡宋代商业观念的变化》,《中州学刊》,1993年第2期。
    ②刘益安《北宋商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官吏经商》,《中州学刊》,1984年第3期。
    ③常大群《宋代商人的构成和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④吴晓亮《试论宋代“全民经商”及经商群体构成变化的历史价值》,《思想战线》,2003年第2期。
    ⑤韩瑞军《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官吏经商》,《江苏商论》,2007年第21期。
    ⑥贺达《宋代官僚经商之风摭淡》,《河北学刊》,1992年第2期。
    ⑦唐克亮《试论北宋时期的官吏经商》,《求索》,1993年第6期。
    ⑧陈秀宏《唐宋时期的”士人经商”现象》,《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⑨黄艳、杨轶群《宋代士人落第后的选择》,《文博》,2005年第6期。
    ①郭学信《试论宋代士大夫本末观的转变》,《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1卷第6期:《宋代士大夫货殖经营之风探源》,《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②郎国华《宋代官吏营商之风的原因及危害》,《江苏商论》,2003年第1期。
    ③郭丽涛《科举制与士商合流》,《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12卷第6期。
    ④唐克亮《试论北宋时期的官吏经商》,《求索》,1993年第6期。
    ⑤郭学信《论宋代士商关系的变化》,《文史哲》2006年第2期。
    ⑥郎国华《祸患无穷的宋代官吏营商》,《领导之友》,2006年第4期。
    ⑦陈书录《士商契合文学思想的演变—以巾唐至明清为考察重点》,《文学评论》,2007年第4期。
    ⑧田欣《父商子士:宋代商人家庭成员身份的代际更替》,《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⑨贺达《宋代官员外贸走私腐败探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⑩涂耀军《试论宋代商业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
    ①陶晋生《宋辽关系史研究》第八章“从宋诗看宋辽关系”,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漆侠《关于南宋 代事史》,《知困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
    ①张金花《宋诗与宋代商业·序》,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
    ①李伯重《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②[日]青木昌言《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第40页.
    ①[美]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新版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年,第2页
    ②冯友兰《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顾颉刚主编《占史辨》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08页。
    ①[汉]司马迁《史记》卷129《货殖列传》,中华书局,1973年,第3257页
    ②[汉]司马迁《史记》卷129《货殖列传》,中华书局,1973年,第3258页。
    ③[汉]司马迁《史记》卷67《仲尼弟子列传》,巾华书局,1973年,第2201页
    ④同上
    ①[汉]司马迁《史记》卷129《货殖列传》集解引孔丛子语,中华书局,1973年,第3259页。
    ②[汉]司马迁《史记》卷129《货殖列传》,中华书局,1973年,第3258页。
    ③《孟子·滕文公下》,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第159页。
    ①[宋]李昉《太平御览》卷534,《礼仪部一三·学校》引,中华书局1960年,第2424页
    ①[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828《资产部·卖买》引《东观汉记》,中华书局,1998年,第3692贝。
    ②[汉]班固《汉书》卷72《页禹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3077贝。
    ③[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26《侯霸传》,中华书局,1965年,第901页。
    ④[汉]班固《汉书》卷68《霍光传》,中华书局,1962年,第2954页。
    ⑤[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41《第五伦传》,中华书局,1965年,第1396页
    ⑥[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52《霍骃传附寔传》,中华书局,1965年,第1731页。
    ①[西晋]陈涛《三国志》卷60《吴书·全琼传》,中华书局,1983年,第1381页
    ②[唐]房玄龄等《晋书》卷81《刘胤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2114页。
    ③[南朝齐]魏收《魏书》卷66《李崇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1473页。
    ④[南朝齐]魏收《魏书》卷24《霍玄伯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625页
    ⑤[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838《百谷部二·麦》,中华书局,1998年,第3744页
    ⑥[唐]房玄龄《晋书》卷56《江统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1537页
    ⑦[唐]房玄龄《晋书》卷114《王猛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2929页
    ①[南朝梁]沈约《宋书》卷94《戴法兴传》,第2302、2303页。
    ②[唐]姚思廉等《梁书》卷38《贺琛传》,中华书局,1973年,第540页。
    ③事见[唐]姚思廉等《梁书》卷53《良吏传》中华书局,1973年,第769页。
    ④[唐]魏征等《隋书》卷48《杨素传》,中华书局,1973年,第1292页。
    ⑤[后晋]刘昫等《旧唐卷65《高士廉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3443页。
    ⑥[宋]李昉《太平广记》卷147《裴仙先》中华书局,1961年,第1059页
    ⑦[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138《赵憬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3776页。
    ①[清]董诰等《全唐文》卷31《元宗一二》,中华书局,1983年,第349页。
    ②l宋]王博《唐会要》卷72《京城诸军》,中华书局,1955年,第1297页。
    ③[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34,德宗贞儿八年七月,中华书局,1956年,第7534-7535页。
    ④[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34,德宗贞元十二年六月,中华书局,1956年,第7572页。
    ⑤[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47,武宗会昌三年四月,中华书局,1956年,第7979页。
    ⑥[宋]王钦若编撰,周勋初点校《册府元龟》(卷159,《帝王部·革弊》,天宝九年十月戊辰,风凰出版社,2006年,第1777页。
    ⑦[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太平兴国二年正月丙寅,中华书局,2004年,第392页。
    ⑧[宋]张唐英《蜀梼机》卷上,王云五主编《从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12页。
    ①[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三一三《赵瑜》,中华书局,1961年,第2476页。此事亦见(宋)徐铉《稽神录》卷六《赵瑜》,中华书局,2006年,第95页
    ①[宋]陶毂《清异录》卷下,《宋元笔记小晚》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04页。
    ②[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70《书石笔仙》,中华书局,1986年,第2232页。
    ③[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四九六《姚合》,中华书局,1996年,5625页.
    ①[美]L.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438页。
    ②[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叙》,中华书局,1977年,第1191-1192页
    ①[宋]陈造《江湖长翁集》卷23《扬州进士题名记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柳诒微《中国文化史》(下卷),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第516页。
    ③[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太平兴国五年八月甲戌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478页。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二四九《范旻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8797页
    ②[元]脱脱等《宋史》卷281《吕端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9513页。
    ③[元]脱脱等《宋史》卷301《边肃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9984页。
    ④[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5,仁宗庆历八年八月丁丑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3962页。
    ⑤[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1,仁宗皇佑三年九月乙卯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4108-4109页。
    ⑥[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5,仁宗庆历八年五月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3950页。
    ①[宋]夏竦《文庄集》卷13《贱商贾》,文渊阁四厍全书本。
    ②[宋]蔡襄《蔡忠惠集》卷18《乞罢晏殊宰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326贝。
    ③[宋]罗从彦《罗豫章先生文集》卷4《尊尧录》四,人象《全宋笔记》第二编九,大象出版社,2006年,第155页。
    ④l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1,熙宁八年十二月壬寅,中华书局,2004年,第6644页。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312《曾公亮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10233-10234页。
    ②[元]脱脱等《宋史》卷248《洪彦昇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11035页。
    ③[宋]李昂英《文溪集》卷8《再论史丞相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佚人《尔南记闻》卷1,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388《陈良佑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11902页
    ②[元]脱脱等《宋史》卷439,《和岘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13014页。
    ③[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太平兴国六年十一月丁酉,中华书局,2004年,第504页。
    ④[元]脱脱等《宋史》卷277《慎从吉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9447页。
    ⑤[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庆历八年六月壬午,中华书局,2004年,第3953页。
    ①[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0,仁宗天圣九年上丁卯,中华书局,2004年,第2564页。
    ②[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1,哲宗元年十一月壬申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9515页。
    ③[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河东奉使奏草卷下》卷116《论不才官吏状》,中华书局,2001年,第1769页。
    ①[宋]蔡襄《蔡忠惠集》卷22《废贪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380页
    ②[元]脱脱等《宋史》卷329《陈绎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10614页。
    ③[宋]佚名《宋大诏令集》卷206《陈绎降官落职知建昌军制》,中华书局,1962年,第7700页。
    ④[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65之31,中华书局,1957年,第3862页。
    ⑤[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67之7,中华书局,1957年,第3891页。
    ⑥[宋]沈括《梦溪笔淡》卷13《权智》岳麓书社,2002年,第99页
    ⑦[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41,中华书局,1957年,第4008页。
    ①同上
    ②[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55,中华书局,1957年,第4015页。
    ③[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73之61,中华书局,1957年,第4047页。
    ④[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74之4,中华书局,1957年,第4052页。
    ⑤[清]采松《宋会要辑稿》职官74之9,中华书局,1957年,第4055页。
    ⑥[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25,中华书局,1957年,第4000页。
    ⑦[宋]吴自牧《梦粱录》卷13《铺席》,三秦出版社,2004年,第193页。
    ⑧[宋]俞文豹撰,樟宗祥校订《吹剑全编·吹剑录》,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25页。
    ①[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74之43,中华书局,1957年,第4072页
    ②[元]脱脱等《宋史》卷407《杜范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12282页。
    ①[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57,中华书局,1957年,第6524页。
    ②[宋]洪迈《夷坚志·支丁》卷4《林子元》,中华书局,2006年,第993页。
    ③[宋]扈仲荣等辑《成都文类》卷43《澄纷阁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王十朋《王十朋集·文集》卷15《东平万府君行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809页。
    ②[宋]洪迈《夷坚志·支丁》卷4《范之纲妻》,中华书局,2006年,第981页
    ①[宋]郑刚巾《北山文集》卷7《族兄宗鲁行状》,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影印《金华从书》本
    ②[宋]晁补之《鸡肋集》卷66《黄君墓志铭》,《四部从刊》本。
    ③[名]《警世通言》卷23《乐小舍拼生觅偶》,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第9页
    ①[宋]王林《燕翼诒谋录》卷1《进士试礼部给公券》,中华书局,1981年,第5页。
    ②[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5之15,中华书局,1957年,第5222页。
    ③[清l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5之21,中华书局,1957年,第5225页。
    ④[宋]章炳文《搜神秘览》卷中《蓬莱》,《全宋笔记》第三编,大象出版社,2008年,第132页。
    ⑤[宋]方勺《泊宅编》卷9,中华书局,1983年,第51页。
    ⑥[宋]葛胜仲《丹阳集》卷14《葛君墓志铭》,《四部从刊》本。
    ⑦[宋]周密《癸华杂识》别集上《李梦庚》,中华书局,1988年,第230页。
    ①[宋](?)梦得《避暑录话》卷下,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出编》,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94-95页。
    ①[宋]胡寅《重建建州学记》载[明]夏玉麟《嘉靖建宁府志》卷17《学校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4年。
    ②[宋]吕南公《灌园集》卷20《临川王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见光绪《余姚县志》卷一六《宋故口府君墓铭》,光绪二十五年刻本。
    ④[宋]释宝昙《橘洲文集》卷7《忠州吴评事墓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宋]吴潜《履斋遗稿》卷3《陶隐君墓志铭》,文渊阁《四厍全书》本。
    ①江西省博物馆藏拓片《大宋国前摄黄州教练使陇西郡殁故李府君墓铭》咸平五年十二月
    ②[宋]刘宰《漫塘集》卷17《谢殷生惠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l宋]文同《丹渊集》卷38《荣州杨处士墓志铭》,《四部从刊》本。
    ④[宋]谢薖《竹友集》卷10,《吴伯俞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宋]王十朋《王十朋集·文集》卷13《代祭宋彦才文二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788页。
    ⑥[宋]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21《承仕郎致仕李君墓志铭》,《从书集成》本。
    ①[宋]陈亮《陈亮集》卷35《孙天诚墓志铭》,中华书局,1987年增订本,第469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卷14《吕君墓志铭》,中华书局,1961年,第266页。
    ③[宋]赵鼎臣《竹隐集》卷18《彭子子发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名公书判清明集》卷3《赋役门·受纳·革受纳弊(?)》中华书局,1987年,第70页。
    ⑤[宋]秦观著,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卷25《魏景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笺注本,第825页
    ①[宋]戴表元《剡源戴先生文集》卷28《赋意未畅复拾前韵之余者作广坐隐辞》,四部从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
    ②[元]脱脱等《宋史》卷255《张永德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8917页。
    ③[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3,真宗咸平五年冬十月癸未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1159页
    ④[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7,太祖乾德五月乙且朔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171页
    ①[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选举3之4,中华书局,1957年,第4262页。
    ②[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6,太祖开宝八年三月壬午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336页
    ③[元]脱脱等《宋史》卷439《和岘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13014页
    ④[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太平兴国六年十一月丁酉,中华书局,2004年,第504页
    ⑤[元]脱脱等《宋史》卷276《滕中正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9387页。
    ⑥[宋]陈傅良《止斋先生文集》卷43《策问五》,《四部从刊》本。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257《李处耘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8972页。
    ②[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太平兴国二年正月丙寅,中华书局,2004年,第392-393页。
    ③[宋]晁说之《嵩山文集》卷17《威德军节度使嘉国公诗集序》,《四部从刊》续编本。
    ①[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3,真宗咸平五年冬十月癸未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159页.
    ②[宋]蔡襄《蔡忠惠集》卷22《废贪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380页。
    ③[宋]赵抃《赵清献公集》附录,国家图书馆藏民成化七年阎铎刻本配清抄附录。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324《张亢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10482-10490页。
    ②[宋]韩维《南阳集》卷23《乞还昌海等职事劄子》,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39《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华书局,1959年,第416页
    ④[宋]秦观著,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卷14《法律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563页。
    ①[宋]游酢《游(?)山集》卷4《论士风奏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清]傅湘编《宋代蜀文辑存》卷34《上虞尚书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第415-416页
    ③[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189《乞重罚赃吏箚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477页。
    ④[宋]韩拙《山水纯全集》卷4《论古今学者》,清函海本。
    ①[宋]佚名《宋大诏令集》卷184《告谕民户投纳不依样钱御笔手诏》,中华书局,1962年,第668页
    ②[宋]佚名《宋大诏令集》卷196《诫士人恪守名节诏》,中华书局,1962年,第723页。
    ③[宋]佚名《宋大诏令集》卷197《申谕公卿大夫砥砺名竹诏》、《训饬士大夫御笔手诏》,中华书局,1962年,第725、726页。
    ④[宋]马光《涑水记闻》卷10《杨忱监蔪州酒税》,中华书局,1989年,第199页
    ⑤[元]脱脱等《宋史》卷182《食货下四》盐中,中华书局,1985年,第4441页
    ⑥[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57,中华书局,1957年,第6524页。
    ①[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49《乾道对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672页。
    ②[宋]熊克《中兴小纪》卷15,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90页
    ③[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51之18,中华书局,1957年,第3545页。
    ④[宋]陆游《陆游集·渭南文集》卷21《灵秘院营造记》,中华书局,1976年,第2177页。
    ⑤[宋]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21《答馆职策一道》,《四部从刊》本。
    ①[宋]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4《刘文简公神道碑》,《四部从刊》本.
    ①[宋]杜范《清献集》卷19《王蔺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4,绍兴七年九月乙丑,中华书局,1956年,第1839页。
    ③[宋]王十朋《王十朋集·文集》卷14《待上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800页。
    ④[元]脱脱等《宋史》卷156《选举二》,中华书局,1985年,第3638页。
    ⑤[宋]度正《性善堂稿》卷14《故太原王夫人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宋]袁燮《絜斋傲》卷21《何夫人宣氏墓志铭》,《丛书集成》初编本。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185《食货下七》香,中华书局,1985年,第4537
    ②[元]脱脱等《宋史》卷181《食货下三》盐上,中华书局,1985年,第4413页
    ①[宋]蔡襄《蔡忠惠集》卷22《废贪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华,第380页。
    ②详见:戴裔煊《宋代抄盐制度研究》第一编第二章第三节“销售区域”,1981年新1版,中华书局,第73-78页。
    ③[元]脱脱等《宋史》卷182《食货下四》盐中,中华书局,1985年,第4457页。
    ①[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51,仁宗庆历四年八月戌申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3687页。
    (②[宋]李觐《李觏集》卷16《富国策第九》,中华书局,1981年,第147-148页
    ③[元]脱脱等《宋史》卷182《食货下四》盐中,中华书局,1985年,第4439页。
    ④[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四月辛卯”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402页
    ①[宋]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卷26《更盐法》,王云五主编《四库全书珍本》七集。
    ②此观点见于:全汉昇《宋代官吏之私营商业》第七部分之“酒业之私营”,第232页;《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七本第二部分,1936年,另,李华瑞《宋代酒代生产河征榷》第十一章第三节“对官吏名营酒业的惩治”中也有同等看法。
    ①[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4,神宗熙宁三年八月辛西,中华书局,2004年,第5199页。
    ②[宋]苏辙《栾城集》卷36《论蜀茶五害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790页。亦见[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6,元祐元年二月癸未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8807-8808页
    ③[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9,建炎元年九月庚戌,引朱胜非《秀水闲居录附》,中华书局,1956年,第223页。
    ④[清]徐松《宋会要(?)》食货50之23,中华书局,1957年,第5665页.
    ①[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79,绍兴四年八月壬辰,中华书局,1956年,第1295页。
    ②[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建炎二年正月壬辰,中华书局,1956年,第266页。
    ③[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下五》茶上,中华书局,1985年,第4479页。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下五》茶上,中华书局,1985年,第4478负。
    ②[宋]苏辙《栾城集》卷36《论蜀茶五害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787页。
    ③[元]脱脱等《宋史》卷285《梁适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9624页
    ①[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44之1,中华书局,1957年,第33(?)页
    ②[宋]蔡襄《蔡忠惠集》卷22《废贪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380页
    ③[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44之3,中华书局,1957年,第3365页
    ④[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27《缴进陈绎刊头状》,中华书局,1986年,第775页
    ⑤[元]脱脱等《宋史》卷329《陈绎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10614页。
    ①[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九之七《尚书余襄公》,《朱子全书》第12册,第29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②[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74之4,中华书局,1957年,第4052页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276《滕中王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9387页。
    ②[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43,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壬申,中华书局,2004年,第8236页
    ③[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7,哲宗元符:年冬十月癸亥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12307页
    ④[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64,哲宗元祐六年八月乙卯条,中华书局,2004年,11095页
    ⑤[宋]吴自牧《梦粱录》卷16《米铺》,三秦出版社,2004年,第244-245页。
    ⑥[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7,绍兴三十年十二月丙午,中华书局,1956年,第3130页
    ⑦[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7,绍兴二十四年八月丙戌,中华书局,1956年,第2726页
    ①[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73之61,中华书局,1957年,第4047页。
    ②[宋j杨万里《诚斋集》卷120《中散大夫广西转运判官赠自秘阁彭公行状》,《四部丛刊》本
    ③[宋]黄震《黄氏日钞》卷75《乞照应本州已监勒饶县尉贷社仓申请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卷127《本朝一·高宗朝》,中华书局,1986年,第3058页
    ⑤[元]脱脱等《宋史》卷256《赵普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8933页。
    ⑥[宋]蔡襄《蔡忠惠集》卷18《乞罢晏殊宰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326页
    ①[宋]董弅《闲燕常淡》载[元]陶宗仪《说郛三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卷37,第1713页。
    ②[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58之11,中华书局,1957年,第3707页。
    ③[宋]韩淲《涧泉集》卷4《祝融吟》,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257《吴廷祚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8948页
    ②[元]脱脱等《宋史》卷276《张平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9405页。
    ③[元]脱脱等《宋史》卷257《上仁赡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89578958页。
    ④[元]脱脱等《宋史》卷249《范旻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8797
    ⑤[元]脱脱等《宋史》卷281《吕端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9513页
    ⑥[元]脱脱等《宋史》卷250《王承衍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8817-8818页。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250《魏咸信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8805-8807页
    ②[宋]晁补之《鸡肋集》卷66《奉议郎高君墓志铭》,《四部从刊》本。
    ③[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47,熙宁六年九月壬戊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6014页
    ①[明]解缙《永乐大典》卷7325《唐若虚降授从事郎制》。
    ②[元]脱脱等《宋史》卷288《孙沔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9686,9690页。
    ③[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1,神宗八年十二月壬寅,中华书局,2004年,第6644负。
    ④[宋]苏辙《栾城集》卷36《论蜀茶五害状》,上海占籍出版社,1987年,第787页
    ⑤[元]脱脱等《宋史》卷288《孙沔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9689页.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305《薛映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10090页。
    ②[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9,中华书局,1989年,第861862页。
    ③《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载陈寅恪《金明馆从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45页。
    ④[宋]范成大《吴郡志》卷6《官宇》,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50-51页
    ⑤[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9《诸县庙》,《宋元方志从刊》第8册,中华书局,1990年,第7873页
    ①[宋]徐度《却(?)编》卷下,《全宋笔记》,大象出版社,2008年,第156157页。
    ②[宋]杨万里《诚斋集》卷第83《杉溪集后序》,《四部从刊》本。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卷8《徐师(?)广行家集定价三百》,第135页,中华书局,1961年,第135页。
    ④[宋]陆游《陆游集·渭南文集》卷26《跋历代陵名》,中华书局,1976年,第2232页
    ①[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别集》卷6《与林择之书》,《朱子全书》第2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第4946页。
    ②[元]脱脱等《宋史》卷277《慎从吉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9447页。
    ③l宋]周密《齐东野语》卷11《吴倜》,中华书局,1983年,第207页
    ④[宋]李光《庄简集》卷2《海外谣》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宋]李心传《建炎以宋系年要录》卷191,绍兴三十一年七月已丑,中华书局,1956年,第3200页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288《孙沔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9689页。
    ②[宋]洪迈《夷坚志·(?)志壬》卷9《和州僧瓶》,中华书局,2006年,第1533页。
    ①[宋]周必大《文忠集》卷33《靖州太守李君发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清]徐松《宋会要辑稿》方域12之3,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二月十日,中华书局,1957年,第7521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名公书判清明集》卷9《户婚门·雇赁·时官贩生口(?)法判》,中华书局,1987年,第357页
    ①[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80,神宗熙宁十年春正月戊寅,中华书局,2004年,第6855页。
    ②[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03,哲宗元祐二年秋七癸丑,中华书局,2004年,第9801-9802负。
    ③[宋]李子仪《姑溪居士全集·后集》卷19《故朝请郎直秘阁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赠徽猷阁待制胡公行状》,王云五主编《从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124125页
    ④[宋]刘斧《青琐高议》后集卷4《陈叔文》,《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112-1113页。
    ①[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26《徐州上皇帝书》,中华书局,1986年,第760页
    ②[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2,绍兴二九年五月辛酉,中华书局,1956年,第3020页。
    ③[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1,绍兴三十一年七月己丑,中华书局,1956年,第3199贝。
    ④[宋]周密《癸辛杂识》,中,华书局,1988年,第273页。
    ⑤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第200页。
    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名公”判清明集》卷11《人品门·公吏·铅山赃吏判》,中华书局,1987年,第418页
    ①[明]解缙《宋乐大典)卷,323《宋晡降授文林郎制》。
    ①[元]俞希鲁·《至顺镇江志》卷10《道观》,南宋刘宰语,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412页。义见刘(?)《漫塘集》卷23《丁桥太宵观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明适《叶适集·水心文集》卷1《上宁宗皇帝札子二》,中华书局,1961年,第2页。
    ①[宋]王明清《挥塵录·三录》卷1《吴处厚与蔡持正不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185页。
    ②[宋]洪迈《灭坚志补》卷16《蔡五十三姐》,中华书局,2006年,第1697-1698页。
    ③[宋]秦观著,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卷25《魏景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笺汁本,第825页
    ④[宋]赵鼎臣《竹隐集》卷18《彭子发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宋]洪迈《夷坚志·丁志》卷11《霍将军》,中华书局,2006年,第633页。
    ①[宋]何薳《春渚记闻》卷6,中华书局,1983,年,第98页
    ②[宋]苏辙《龙川略志》卷2《王江善养生》,中华书局,1982年,第89页.
    ③[宋]范公俩《过庭录》“李子美谓忠宣贵者见之忘贵贱者见之忘贱”条,中华书局,2002年,361页。
    ①[宋]张知甫《张氏可书》“绍兴谚”条,中华书局,2002年,第417页
    ②[宋]袁文《(?)牗闲评》卷4,中华书局,2007年,第69
    ③[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3《朝散黄公墓志铭》,《朱子全书》第2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288页。
    ④[宋]戴复古著,金芝山校点《戴复古诗集》卷2《山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39页。
    ⑤[宋]洪迈《夷坚志·支戊》卷2《阮秀才酒钱》,中华书局,2006年,第1066页。
    ①宋]沈括《梦溪笔淡》卷9《人事一》,岳麓书社,2002年,第68页。
    ②[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卷39《宋故府君陈公景东墓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l宋]宋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7《绩溪先生胡公行状》,《朱子全书》第2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503页。
    ④[宋]佚名《道山清话》,王云五主编《从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6页。
    ⑤[宋]张师正《括异志》卷1《陈靖》,中华书局,2006年.第10页。
    ⑥[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中华书局,19年,第54页。
    ⑦见国家图书馆藏拓片·章专一三三五《李杞墓志铭》。
    ①[宋]杨亿《杨文公淡苑》穆修条,《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556页
    ①[宋]苏舜饮《苏舜钦集》卷15《哀穆先生文》,中华书局,1961年,第234页
    ②[宋]朱弁《曲洧旧闻》卷4《穆伯长白刻韩柳集(?)于相国寺》,中华书局,2002年,第142页
    ③[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卷348《芸居乙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民国]叶德辉《书林清话》卷2《南宋临安陈氏刻书之一》,岳麓书社,1999年,第40 47页.
    ⑤[民国]叶德辉《书林清话》卷2《宋建安余氏刻书》,岳麓书社,1999年,第36-40页。
    ①[宋]楼钥《玫瑰集》卷110《周伯范墓志铭》,《四部从刊》本。
    ②[清]杨澜《临江汇考》卷4,光绪四年刻本。
    ③[宋]佚名《道山清话》,王云五主编《从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6页。
    ④[宋]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29《登科要览序》,《四部从刊》本。
    ⑤[宋]米芾《书史》,《全宋笔记》第二编四,大象出版社,2006年,第258页。
    ①[宋]王辟之《渑水燕淡录》卷10《淡虐》,中华书局,1981年,第125页。
    ②[宋]郑昂《希元观妙先生祠堂记》,载[明]李濂撰,周宝珠、程民生点校《汴京遗迹志》卷11《祠庙庵院》,中华书局,1999年,第183-184页。
    ③[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60《方景绚判官墓志铭》,《四部从刊》本
    ①[宋]戴复古著,金芝山校点《戴复古诗集》卷1《市舶提举管仲登饮十万贞堂有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9页。
    ⑤[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46《病起五首之二》,《四部从刊》本。
    ⑥[宋]陈造《汀湖长翁集》卷7《寄郑良佐》,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宋]张师正《括异志》卷6《许扁头》,中华书局,1996年,第70页。
    ⑧[宋]晁说之《嵩山文集》卷4《宁江侨人刘生徽宗时以画供奉翰林中近过元汝功见其画甚多皆刘生笔也》,《四部丛刊》续编本。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298《陈希亮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9917页。
    ②见江西省博物馆藏拓片《宋故曾公承事墓铭》。
    ③[清]同治《榆次县志》卷12《王仲芳墓志》,同治二年凤鸣书院刻本。
    ④[宋]蔡絛《铁围山丛淡》卷4,中华书局,1983年,第67-68页
    ①[宋]章炳文《搜神秘览》卷中《蓬莱》,《全宋笔记》第三编三,大象出版社,2008年,第132页
    ②[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57,中华书局,1957年,第6524页。
    ①[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1《吏铨试书判》,中华书局,1981年,第2-3页
    ②[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奏议集》卷111《条约举人怀挟文字箚子》,中华书局,2001年,第1677页
    ③[宋]王之望《汉滨集》卷8《论监类省试朝箚》,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梅尧臣《苑陵集》卷34,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岳珂《程史》卷6《江革谣谶》,中华书局,1981年,第64-68贝
    ③[元]脱脱等《宋史》卷182《食货志下》,中华书局,1985年,第4441页
    ①[宋]黄修复《茅亭客话》卷2《李四郎》,《全宋笔记》第二编一,大象出版社,2006年,第21页。
    ②[宋]黄修复《茅亭客话》卷9《试金石》,《全宋笔记》第二编一,大象出版社,2006年,第68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名公书判清明集》卷6《户婚门·赁屋·不肯还赁退屋》,中华书局,1987年,195页。
    ④[宋]欧阳守进《巽斋文集》卷8《赠周生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关于宋代商人的经营模式,姜锡东先生下《宋代商人和商业资本》(中华书局,2002年)第三章“宋代官私商的经营方式”中有过论述,姜先生将商人的经营方式分为委托经营、联合经营、承包经营、赊买赊卖等,很有借鉴意义。
    ②[宋]彭口辑《墨客挥犀》卷7《无比店有巴楼》,中华书局,2002年,第358页
    ①[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17,哲宗元符二年冬十月癸亥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12307页
    ②[宋]慕容彦逢《(?)文堂集》附录《慕容彦逢墓志铭》
    ③[宋]徐梦莘编《三朝北盟会编》卷236,绍兴三十一年十月二十四日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697页。
    ④[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中华书局,1984年,第54页。
    ⑤[宋]洪迈《夷坚志补》卷16《蔡五十三姐》,中华书局,1981年,第1697-1698页
    ⑥[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28《宋故陆公墓志》,中华书局,1980年,第322页
    ①[宋]袁桷《清容局士集》卷48《书史忠定王贷钱券后》,《四部从刊》本。
    ②姜锡东《宋代商人和商业资本》第三章“宋代官私商业的经营方式”,第59页,中华书局,2002年。
    ③[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7,真宗天禧五年十二月戊子,中华书局,2004年,第2261页
    ④[宋]罗濬《宝庆四名志》卷五《叙赋·洒篇》,中华书局,1990年。
    (⑤[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0,真宗大中祥符六年三月巳未,中华书局,2004年,第1822页。
    ⑥[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0,仁宗天圣九年七月丁卯,中华书局,2004年,第2564页。
    ①[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1之12,中华书局,1957年,第5150页。
    ②[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1之14,中华书局,1957年,第5151页。
    ③[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8,绍兴三十一年二月庚申,中华书局,1956年,3150页。
    ④[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55《官寺四》,《宋元方志从刊》第4册中华书局,1990年,第3847页。
    ①[宋]洪迈《夷坚丁志》卷日《霍将军》,中华书局,1981年,第633-634
    ①[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6,仁宗至和元年秋七月傥辰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4264页。
    ②[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38,神宗元丰六年八月庚辰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8140页。
    ③[宋]孔平仲《淡苑》卷1,《全宋笔记》第二编五,大象出版社,2006年,第299页。
    ④[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7,绍兴二十四年十一月壬申条,中华书局,1956年,第2733页。
    ⑤[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8《奏盐酒课及差役利害状》,《朱了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21-822页。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301《边肃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9984页。
    ②[宋]昌陶《净德集》卷2《奏乞降诏举郡守状》,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22页。
    ③[宋]苏辙《栾城集》卷36《论蜀茶五害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790页
    ④[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2,绍兴二十九年六月戊申条,中华书局,1956年,第3031页
    ⑤[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185《论四都司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438页。
    ⑥[宋]游酢《游廌山集》卷4《书明道先生行状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1,神宗熙宁八年十二月壬寅,,中华书局,2004年,第6644页
    ①[宋]《京口耆旧传》卷2《吴交如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孙应时《烛湖集》卷12《李叔文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孙升《孙公谈圃》卷下,《全宋笔记》第二编一,大象出版社,2006年,第161-162页
    ④[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49,哲宗元祐五年冬十月戊戌,中华书局,2004年,第10788-10789页。
    ①[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4,绍兴二十四年十一月壬申条,中华书局,1956年,第1839页
    ②[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185《论安癸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439页
    ①[宋]苏颂《苏魏公文集》卷17《同两制论祖无择对狱》,中华书局,1984年,第240页
    ②[宋]刘安世《尽言集》卷6《论种世美除信州教授不当奏》,《四部从刊》续编本。
    ③f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69之17.中华书局,1957年,第3938页
    ④[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85,神宗十年冬十月壬午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6973页
    ①[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42之48,中华书局,1957年,第3258页。
    ②[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6,哲宗元祜二年三月庚辰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9657页。
    ①[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第16《杨绘窦卞因王永年事被贬》,中华书局,1989年,第324-325页
    ②l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59,神宗元丰八年八月丁亥,中华书局,2004年,第8588页
    ⑧[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185《弹蒲城县丞不法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400页。
    ④[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185《论安癸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439页。
    ①[宋]王得臣《塵史》“乖谬”条,《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377页。
    ②[明]解缙《永乐大典》卷7322《方瑜降承奉郎制》
    ③程民生《论宋代官员、士人经商—兼淡宋代商业观念的变化》,《中州学刊》1993年第2期,第115页。
    ④[宋]《宋大诏令集》卷67《晏殊罢相工部尚书知颖州制》,中华书局,1962年,第327页。
    ⑤[宋]吕陶《净德集》卷2《奏乞降诏举郡守状》,王云五主编《从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22页。
    ⑥[宋]周必大《文忠集》卷146《与蔡戡咨日 淳熙十一年二月十八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苏辙《龙川略志》卷5《王子渊为转运以贱价收私贩乳香》,中华书局,1982年,第27页。
    ②[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66,哲宗元祐元年二月癸未,中华书局,2004年,第8803页。
    ③[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6之3,中华书局,1957年,第5235页。
    ④[宋]万大琮《铁庵集》卷1《人月分第二劄》贴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36,中华书局,1957年,第6563页。
    ⑥[宋]廖刚《高峰文集》卷5《漳州到任条具民间利病五事奏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60,哲宗元祐六年六月丙辰,中华书局,2004年,第11009页
    ①[宋]宗孝《四明尊者教行录》卷6《乞禁古明州寺院申礼部状》,转引自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卷4431,
    第200册,第35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②[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0《杨忱监蔪州酒税》,中华书局,1989年,第199页。
    ③[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49,哲宗元祐五年十月戊戌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10788页。
    ④[元]脱脱《宋史》卷298《司马池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9905页
    ⑤[元]脱脱《宋史》卷186《食货志》,中华书局,1985年,第4545页
    ①[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25,中华书局1957,第5120页
    ①[清]黄以明《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6,熙宁二年十一月己巳,中华书局,2004年,第256页
    ②[宋]陈东《少阳集》卷1《登闻检院士钦宗皇帝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82,绍兴二十九年六月戊申条,中华书局,1956年,第3031页
    ④[宋]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4《刘文简公神道碑》,《四部丛刊》本。
    ①[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96《右右侍禁周君墓志铭》,中华书局,1959年,第993页
    ②[宋]晁补之《鸡肋集》卷62《朝散郎充集贤殴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社公行状》,《四部从刊》本。
    ③[宋]韩元青《南润甲乙稿》卷21《期政郎秘阁修撰江南西路转运副使苏公墓志铭》,《丛书集成》本。
    ①[宋]苏辙《龙川略志》卷2《王江善养生》,中华书局,1982年,第8-9页。
    ②[宋]范公偁《过庭录》“李子美谓忠宣贵者见之忘贵贱者见之忘贱”条,中华书局,2002年,第361页
    ③[宋]袁桷《清容居士集》卷48《书史忠定王贷钱券后》,《四部从刊》本及洪迈《夷坚甲志》卷6《史丞相梦赐器》,中华书局,2006年,第45页。
    ④[宋]吕祖谦《东莱吕太史文集》卷12《分水徐君墓志铭》,《续金华丛书》本.
    ⑤[宋]《京口耆旧传》卷9《赵善泽传》,文渊阁《四厍全书》本。
    ①[宋]李昌《澹轩集》卷6《孝友亭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文物》一九九○年第三册载拓片
    ③[宋]周孚《蠹斋铅刀编》卷28《杨君行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周紫芝《太仓(?)米集》卷70《百拙翁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王士朋《王士朋集·文集》卷15《张府君行状》,上海古籍出1998年,第811-812页
    ②[宋]黄震《黄氏日钞》卷87《抚州金溪县李氏社仓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程毅中辑注《宋元小说家话本集》(上)之《错斩霍宁》,齐鲁书社,2000年,第251页。
    ②[宋]范浚《香溪集》卷22《张府君基志铭》,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212页。
    ③[宋]张方平《张方平集》卷40《朝请大夫行侍御史知桂州军州事上柱国赠礼部尚书扶风马公墓志铭》,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726页。
    ④[宋]郑刚中《北山文集》卷7《族兄宗鲁行状》,王云五主编《从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110页。
    ①[宋]尹洙《河南先声文集》卷14《故将作监主簿陈君墓志铭》,《四部丛刊》本
    ②《民国重修大足县志》卷1《解瑜墓碑记》,民国三十四年排印本。
    ③[宋]陈亮《陈亮集》卷35《孙天诚墓志铭》,中华书局,1987年增订本,第469页
    ④[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3,中华书局,1981年,第24-25页。
    ①[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卷39《宋故府君陈公景东墓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朱熹《晦庵先生米文公文集》卷97《籍溪先生胡公行状》,《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503页。
    ③田兆元、田亮《商贾史》第五章《贾德》之第二节《商人伦理》,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第159页。
    ④民国《莱阳县志》卷3之3下《宋故处士张公墓志铭》,1935年印本
    ⑤[宋]袁采《袁氏世范》卷下《营运先存心近厚》,黄山书社,2007年,第176页
    ①[宋]岳珂《桯史》卷2《富翁五贼》,中华书局,1981年,第16-17页
    ②[宋]蔡絛《铁围山从淡》卷4,中华书局,1983年,第67 68页。
    ③[宋]祖无择《龙学文集》卷9《宋故赠尚书工部侍郎清河张君神道碑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刘跂《学易集》卷7《朝奉大夫知淄州任公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曾丰《缘督集》卷23《熊文礼墓志铭》,清抄本。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卷14《吕君墓志铭》,中华书局,1961年,第266页。
    ③[宋]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70《处士魏君雄飞墓志铭》,《四部丛刊》本。
    ④转引自王兆祥、刘文智《中国古代的商人》(中国古代生活从书),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59页。
    ①[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94《吴处士墓志铭》,中华书局,1959年,第974页。
    ②[宋]黄震《黄氏日钞》卷78《又晓谕假手代笔榜》,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13《类省试》,中华书局,2000年第262页。
    ①[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卷39《答吕侁》,《朱子全书》第2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728页。
    ②[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别集》卷10《审实粜济约束》,《朱子全书》第2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5049页.
    ③[元]脱脱等《宋史》卷314《范仲淹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10267页。
    ④[宋]阳枋《字溪集》卷20附录《纪年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郭应祥《笑笑词》卷末《笑笑先生传赞》,强村从书本。
    ②[宋]费衮《梁溪漫志》卷8《士人祈闲适》,《宋元笔记小说》第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3423-3424页。
    ③[宋]姚勉《雪坡集》卷50《丰城邹君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曾巩《曾巩集》辑佚《上王转运》,中华书局,1984年,第773页
    ②[宋]姚勉《雪坡集》卷50《丰城邹君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叶适《水心文集》卷25《母杜氏墓志铭》,中华书局,1961年,第509页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名公书判清明集》卷13《惩恶门·诬赖类·假为弟命继为词欲诬赖其堂弟财物》,中华书局,1987年,第512页。
    ⑤[元]脱脱等《宋史》卷319《欧阳修传》,中华书,1985年,第10375页。
    ①[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10,中华书局,1989年,第183页。
    ②[宋]林希逸《竹溪虞斋士一蒿续集》卷29《学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陈长方《唯室集》卷五附录《陈唯室先生行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周密《齐东野语》卷2《真西山》,中华书局,1983年,第12页。
    ⑤[宋]刘宰《漫塘集》卷26《皇考云茅先生大葬祭文》,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宋]刘宰《漫塘集》卷26《外弟大祥祭文》,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宋]范成大《吴郡志》卷27《人物·胡元质传》,第393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①[宋]《夷简志·支癸》卷2《杨教授母》,中华书局,1981年,第1236页
    ②[宋]曾巩《曾巩集》卷46《故太常博士吴君墓志铭》,中华书局,1984年,第627页。
    ③[宋]郑獬《郧溪集》卷21《卫尉少卿刘公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l龚明之《中吴纪闻》卷3《张敏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65页。
    ①[宋]王辟之《渑水燕淡录》卷3《奇节》,中华书局,1981年,第32页
    ②[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卷6《王唐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31-132页
    ③[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7《牧斋记》,《朱子全书》第2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699页。
    ④[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14《与侄孙濬》,中华书局,1980年,第189页
    ⑤[明]解缙《水乐大典》卷1042《叔父成都府墓志铭》。
    ⑥[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6《金华潘公文集序》,《朱了全数》第2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667页。
    ⑦[宋]黄斡《勉斋集》卷38《仲兄知县墓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薇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73《直焕章阁淮西安抚赵君纶墓志明》,《四部从刊》本。
    ②[宋]苏颂《苏魏公文集》卷64《杨子手(?)隅先生祠堂记》,中华书局,1988年,第984页。
    ③[宋]王辟之《渑水燕淡录》卷4《忠孝》,中华书局,1981年,第38页。
    ④[宋]苏辙《栾城集》卷18《杨乐道龙图哀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425页。
    ⑤[宋]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71《宣教郎致仕史君尧辅墓志铭》,《四部从刊》本。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415《袁韶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12452页。
    ②[宋]刘斧《青琐高议》后集卷4《陈叔文》,《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1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112页。
    ③[宋]魏泰《东轩笔录》卷5,中华书局,1983年,第56-57页
    ④[宋]黄震《黄氏日抄》卷97《处士张君孺人林氏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宋]苏辙《栾城集·后集》卷13《颖滨遗老传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313页
    ⑥[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54《胡藤州墓志铭》,《四部丛刊》本。
    ①[宋]刘宰《漫塘集》卷32《章泉赵先生墓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赵蕃《淳熙稿》卷3《留别成父弟以贫贱亲戚离为韵》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61页。
    ③[宋]刘宰《漫塘集》卷32《章泉赵先生墓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黄震《黄氏日钞》卷78《又晓谕假手代笔榜》,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清]赵翼《廿史札记》(?)卷25《宋制禄之厚》,中华书局,1984年,第534页。
    ②[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卷39《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华书局,1959年,第416页。
    ③何忠礼《宋代官吏的俸禄》,《历史研究》1994年,第3期,第102页。
    ④l宋]沈括《梦溪笔淡》卷23《讥虐》,岳麓书社,2002年,第168页
    ①[宋]洪迈《容斋四笔》卷7《小官受俸》,中华书局,2005年,第718-719页。
    ②[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1,淳化元年十月乙丑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706页
    ③[宋]蔡襄《蔡忠惠集》卷39《内殿承制王君墓志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712页。
    ④[宋]晁说之《嵩山文集》卷20《宋故韩公表墓志铭》,《四部丛刊》续编本。
    ⑤(?)汪藻《浮溪集》卷24《夫人陈氏行状》,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286页。
    ⑥[宋]熊克《中兴小纪》卷14,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80页。
    ⑦[日]衣川强《宋代文官俸禄研究》后篇《官吏与俸给》,第83页、90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
    ⑧[宋]洪迈《容斋四笔》卷7《小官受俸》,中华书局,2005年,第719页
    ①何忠礼《宋代官吏的俸禄》,《历史研究》1994年,第3期,第105页。
    ②[日]农川强《宋代文官俸禄研究》后篇《官吏与俸给》,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97页。
    ③梁庚尧先生对此也持相同的观点。见《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下),《南宋的贫士与贫宦》第386-387页。
    ④何忠礼《宋代官吏的傣禄》,载《历史研究》1994年第3期。
    ⑤[日]衣川强《宋代文官俸禄研究》后篇《官吏与俸给》,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98页。
    ①[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39《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华书局,1959年,第416页
    ②[宋]王安石《临川先声文集》卷62《看祥杂议》。中华书局,1959年,第663页。
    ③[明]黄(?)、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189《乞重罚赃吏劄子》,上海古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477页
    ①[宋]卫泾《后乐集》卷18《朝散大夫主管华州云台观曾公基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至道二年四月戊子,中华书局,2004年,第831页
    ③[宋]楼钥《玫瑰集》卷103《赵明道墓志铭》,《四部丛刊》本。
    ④[宋]沈括《梦溪笔淡》卷12《官政二》,岳麓书社,2002年,第92页.
    ①[宋]范仲淹《范文臣公政府奏议》卷上《答手诏条陈十事》,见《范仲淹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531-532页。
    ②[宋]王安石《临川生文集》卷39《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华书局,1959年,第416页
    ③[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8《策别课百官二》中华书局,1986年,第244页。
    ①[宋]林駧《古今源流至论(后集)·省官》,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2之15,中华书局,1957年,第4252页
    ③[宋]刘安世《尽言集》卷1《论差除多执政亲戚奏一》,《四部从刊》续编本。
    ④事迹见黄幹《勉斋集》卷34《朝奉大夫华文阁待制赠宝谟阁直学士通议大夫谥文朱先生行状》:陈荣捷《朱子固穷》,评介见《朱学论集》第214页,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
    ⑤[元]袁桷《延祐四明志》卷14《学校考·本路乡曲义田庄》,《宋元方志从刊》第6册,中华书局,1990年,第6343页。
    ①[宋]《宋文选》卷21《议官策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陈亮《陈亮集》卷13《间贪吏》,中华书局,1987年增订本,第153-154页
    ③[宋]张知甫《可书》米梦说言缙绅取媚权豪条,中华书局,2002年,第413页
    ④[宋]朱彧《萍洲可淡》卷1《京师士人奔党之风》中华书局,2007年,第121页
    ①[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卖阙沈官人》,中华书局,1988年,第174-175页。
    ②[宋]俞文豹撰,张宗祥校订《吹剑全编·吹剑四录》,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118页。
    ③[宋]陈造《江湖长翁集》卷23《扬州进士题名记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1《进上特奏》,中华书局,1981年,第1页
    ②[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0《环溪翁程君墓表》,《朱子全书》第2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173页。
    ③[宋]刘宰《漫塘集》卷28《故吉州王公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陈耆卿《筼窗集》卷7《文林郎乐清县丞吴君行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室编《全宋诗》卷六六,第75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年。
    ⑥[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99《建阳陈夫人墓志第》,中华书局,1959年,第1022页
    ①[宋]吕南公《灌园集》卷19,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见程毅巾辑注《宋元小说家话本集》下册《俞仲举月诗遇上皇》,第746-751页,齐鲁书社2000年。《错斩崔宁》原出自《京本通俗小说》,明代冯梦龙把它编入《醒世恒言》,改题目为《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并注本云:宋本作《错斩崔宁》。又据钱曾《也是园书目》的著录,《错斩崔宁》应是南宋的话本。
    ②[宋]洪迈《夷坚甲志》卷11《何丞祖》,中华书局,2006年,第9798页
    ①见漆伙《宋代经济史》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125页。
    ①[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目知录集释》卷13《名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1030页
    ②[宋]姚勉《雪坡集》卷7《癸丑廷对》,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欧阳守道《异斋文集》卷13《吉州吉水县贡土庄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文彦博《潞公文集》卷13,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宋]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58《与薛子立秀才书》,《四部从刊》本。
    ①关于士大夫阶层的奢靡消费,可参见斯波义信《宋代商业史研究》第七章第473-479页。
    ②[宋]洪迈《臞轩集》卷1《丁且廷对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33,中华书局,1957年,第6562页
    ④[元]脱脱等《宋史》卷153《舆服志》五,中华书局,1985年,第3579页
    ⑤[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31,中华书局,1957年,第6561页。
    ⑥[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53,中华书局,1957年,第6522页。
    ①[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2《无官御史》,中华书局,1983年,第271页。
    ②[宋]周著《武林旧事·序》,中华书局,1962年。
    ③[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96,哲宗元祐二年三月戊辰,中华书局,2004年,第9653页。
    ①[宋]《夷坚丁志》卷6《奢侈报》,中华书局,2006年,第583页。
    ②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6卷,第424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
    ③[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文》卷192《节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522页
    ④[宋]陈襄《州县提纲》卷1《节用养廉》, 王云五主编《从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3页。
    ⑤[宋]王柏《鲁斋集》卷17,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62《节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858页.
    ①见柯昌基《中国古代农村公社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104页。
    ②[宋]杨亿《武夷新集》卷14《再乞解职表》,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74《上相府书》,中华书局,1959页,第780页。
    ④傅璇琮《全宋诗》卷523《祟年告老旨未俞…》自注,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6344页。
    ⑤[宋]《徂徕石先生文集》卷17《上徐州扈谏议书》,中华书局,1984年,第204页;类似表述又见同书卷14《上王状元书》。
    ⑥[宋]曾巩《曾巩集》辑佚《书·上王转运》,中华书局,1984年,第773页
    ⑦[宋]慕容彦逢《(?)文堂集》卷15《朝奉郎致仕武骑尉赐绯鱼袋葛公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456《孝义·陈兢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13392页。
    ②[元]脱脱等《宋史》卷392《赵汝愚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11989页。
    ③[宋]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42《汤武康墓志铭》,《四部从刊》本。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卷16《庄夫人墓志铭》,中华书局,1961年,第298页。
    ⑤[宋]《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92《笃行赵君彦远墓谒铭》,《朱子全书》第25,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4255页。
    ⑥参见柯昌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家族组织形式》,《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第6期,第9-16页
    ⑦[宋]范祖禹《范太史集》卷38《朝议大夫致仕程公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梁庚尧《南宋的贫士与贫宦》,载《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下),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第377页。
    ①[宋]陆游《陆游集·渭南文集》卷17《复斋记》,中华书局,1976年,第2131页。
    ②[美]余英时《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明清社会史思想史之一面相》,见《上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542页。
    ③事见[宋]《苏轼文集》卷23《乞常州居住表》云“但以禄廪久空,农食不继。祟重道远,不免舟行。自离黄州,风涛惊恐,举家重病,一了丧亡。今虽已至泗州,而赀用罄竭,去汝尚远,难于陆行。无屋可居,无田食,二十余口,不知所归,饥寒之忧,近在朝夕。
    ④[清]黄以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6,熙宁二年十一月己巳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256页。
    ⑤[宋]刘攽《彭城集》卷37《,故将仕郎郡守太子中允致仕赐绯鱼袋蔡君墓志铭》,《从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495页。
    ⑥[宋]晁补之《鸡肋集》卷66《黄君墓志铭》,《四部从刊》本。
    ⑦[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28《宋故陆公墓志》,中华书局,1980年,第322页
    ⑧[宋]陆九渊《陆九渊集》卷34《语录》上,中华书局,1980年,第428页
    ①梁庚尧《南宋城居官户与士人的经济来源》,载《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下),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第219页。
    ②转引自何忠礼:《科举制度与宋代文化》一文,载《历史研究》1990年第5期。
    ③何忠礼《宋代官吏的傣禄》,载《历史研究》1994年第3期。
    ④[日]农川强《宋代文官俸禄研究》后篇《官吏与傣禄》,第98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
    ①[宋]黄裳《演山集》卷23《辞州学教授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39《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华书局,1959年,第416页
    ①[德]柯德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序言,商务印书馆,2000年。
    ②转引自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第34页
    ③下述参见[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年,第35-37页;朱启才《权力、制度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95-102页。
    ①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第39页。
    ①关于义利观,前人研究成果颇丰,可参见朱家桢《义利思想辨正》,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2期:(?)坦《富国富民论——立足于宋代的考察》第四章,北京出版社,1991年,登。
    ①[清]刘宝楠撰、高流水点校《论语正义》卷5《里仁》,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1990年,第142页
    ②[清]刘宝楠撰、高流水点校《论语正义》卷5《里仁》,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1990年,第154页。
    ③[宋]李觏《李觏集》卷29《原文》,中华书局,1981年,第326页。
    ④[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9,神宗熙宁四年春正月壬辰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5321页。
    ⑤[宋]苏洵著,曾枣庄、金成礼笺注《嘉祐集笺注》卷9《利者义之和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278页。
    ⑥[宋]陈亮《陈亮集》卷12《四弊》,中华书局,1987年增订本,第140页。
    ①[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卷56《龙川学案·龙川门人》,中华书局,1986年,第1850页
    ②[宋]陈亮《陈亮集》卷22《义士传序》,中华书局,1987年增订本,第238页。
    ③[宋]陈傅良《止斋文集》卷36《答陈(?)甫》,《四部丛刊》本。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日》卷23《汉书三》,中华书局,1977年,第324页
    ⑤[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27《魏志》,中华书局,1977年,1986年,第386页
    ⑥l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卷52《艮斋学案·袁氏门人》,中华书局,第1696页
    ①[清]丘浚《大学衍义补》卷24《制国用·经制之义下》,京华出版社,1999年,第236负。
    ②[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黄宗羲全集》(第1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页。
    ③[宋]张拭《南轩集》卷23《答朱元晦二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郑虎臣《吴都文粹》续集卷4《吴县重修学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汉]司迁《史记》卷30《平准书》,中华书局,1973年,第1418页
    ①张晋藩《薪火集》,鹭江出版社,2003年版,第336-337页。
    ②[宋]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卷2《四民诗·商》,《范仲淹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5页。
    ③[宋]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卷2《四民诗·商》,《范仲淹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5页。
    ④[宋]李觏《李觏集》卷16《富国策第二》,中华书局,1981年,第136页。
    ⑤[宋]李觏《李觏集》卷16《富国策第十》,中华书局,1981年,第149页。
    ⑥[宋]李觏《李觏集》卷28《寄上孙安抚书》,中华书局,1981年,第312页
    ①[宋]陈亮《陈亮集》卷12《四弊》,中华书局,1974年,第127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日》卷19《史记一·书》,中华书局,1977年,第273-274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卷4《财计上》,中华书局,1961年,第659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卷12《国语·齐语》,中华书局,1977年,第167页。
    ⑤[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48《食货志上》,中华书局,1975年,第2089页
    ⑥[宋]黄震《黄氏日钞》卷78《又晓谕假手代笔榜》,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巾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4页。
    ⑧郑学邑《经世济民:与思想同行》北京大学出版,2005年版,第99页.
    ①[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37《风俗门·重本业》,中华书局影印本《宋元方志丛刊》第七册,第75页
    ②见叶坦《富国富民论—立足于宋代的考察》第四章,北京出版社,1991年,第184页。
    ③周晓琳《重本抑末与批判商贾—中国古代文学商人形象研究之一》,《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①[宋]陈与义《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卷3《书怀示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45页。
    ②[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8《钱如蜜一滴也甜》,《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2210页。
    ③[宋]李之彦《东谷随笔》,学海类编本
    ④[宋]陆游《陆游集·剑南诗稿》卷19《估客乐》,中华书局,1976年,第569页
    ⑤[宋]陆游《陆游集·剑南诗稿》卷50《记梦》,中华书局,1976年,第12361页。
    ①[元]方回《桐江续集》卷9《估客乐》,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邵毅平《中国文学中的商人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8页。
    ③[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53《林龙溪墓志铭》,《四部从刊》本.
    ①[宋]宓:必《复斋集》卷23《朝散大夫直秘阁主管毫州明道宫林公行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李觏《李觏集》卷27《上范待制书》,中华书局,1981年,第293页。
    ①[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杨玉生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第66-69页。
    ②姜朋《官商关系:中国商业法制的一个前置话题》,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125页。
    ①[宋]黄坚选编《诸儒笺解古文真宝前集》卷1,明刻本。
    ①[宋]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103《御策一道》,四部从刊本。
    ②[清]沈(?)《落帆楼文集》卷24《费席山先生七十双寿序》,四部备要本。
    ①刘声木《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卷4《名惴论治生》,中华书局1998年,第309页
    ②[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雍熙三年秋七月甲午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621页
    ①[元]《宋史》卷173《食货士一》农田,中华书局,1985年,第4164页
    ②参见张锦鹏《宋代商品供给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47页。
    ①[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8,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四月节卯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402页
    ②[宋]卫泾《后乐集》卷10《论奸民猾吏劄子》,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王迈《臞轩集》卷7《与史监税启》,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37《林程乡墓志铭》,《四部丛书》本。
    ①[宋]陈亮《陈亮集》卷13《问贪吏》,中华书局,1987年增订木,第153-154页。
    ②[元]脱脱等《宋史》卷183《食货五》,中华书局,1985年,第4478页
    ①[宋]秦观著,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卷14《法律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笺注本,第563页。
    ②[宋]徐经孙《徐文惠公存稿》卷1《幼杨华石珍疏》,《从书集成续编》本。
    ③[宋]苏洵著,曾枣庄、金成礼笺注《嘉祐集笺注》卷5《衡论下·申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16页。
    ①[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3《畏说》,中华书局,1983年,第44页。
    ②[元]脱脱等《宋史》卷199《刑法一》,中华书局,1985年,第4961--4962页。
    ③[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癸议》卷185《论安癸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439页
    ④同上,但此处《论安癸仲疏》与上条非同一奏疏。
    ⑤[宋]佚名《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34《励节论》,曾枣庄《全宋文》卷1737,第79册,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74页。
    ①[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卷4《录用勋戒饬脏吏诏跋》,《宋元方志从刊》,中华书局,1990年,第3389页。
    ②[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213《驭吏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805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名公书判清明集》卷6《户婚门·赎屋·执同分赎屋地(吴恕斋)》,中华书局,1987年,第166页。
    ②中国社会利学院历史研究所宋辽金元史研究室点校《名公书判清明集》卷6《户婚门·婚嫁·诸订婚无故三年不成婚者听(赵惟斋)》,中华书局,1987年,第351页
    ①[宋]岳珂《玉楮集》卷7《过雁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苏洵著,曾枣庄、金成礼笺注《嘉佑集笺注》卷5《衡论下·申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16页。
    ②[宋]苏洵著,曾枣庄、金成礼笺注《嘉祐集笺注》卷10《上文承相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14页。
    ③[宋]魏J’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73《安德军节度使赠少保郡王赵公希錧神道碑》,《四部丛书》本。
    ④[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64之20-21,中华书局,1957年,第3830-3831页
    ⑤[元]脱脱等《宋史》卷186《食货下》,中华书局,1985年,第4545页。
    ⑥[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41之63-64,中华书局,1957年,第3198页。
    ①[宋]黄幹《勉斋集》卷39《沈总属事判》,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陆游《陆游集·渭南文集》卷4《上殿札子》,中华书局,1976年,第2002页。
    ③[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36之70,中华书局,1957年,第3106页。
    ④[清]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18之25,中华书局,1957年,第5120页。
    ⑤[元]脱脱等《宋史》卷182《食货下四》盐中,中华书局,1985年,第4457页。
    ⑥[宋]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卷36《库务门一商税》,淳熙十一年六月二十一日条,《续修四库全书》,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①乌廷玉《中国历代土地制度史纲(上卷)》,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103-125页。
    ②邓宏图《历史上的“官商”:一个经济学分析》,《经济学》2003年4月第2卷第3期,第545页。
    ③[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42之48,中华书局,1957年,第3258页
    ④[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74之45,中华书局,1957年,第4073页
    ⑤[宋l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67,绍兴二十四年八月丙戊,中华书局,1956年,第2726页。
    ⑥[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70,绍兴二十五年十一月辛未,中华书局,1956年,第2781页。
    ⑦[宋]汪藻《浮溪集》卷25《故徽猷阁待制致仕苏公墓志铭》。王云五主编《从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291页。
    ⑧[宋]吕祖谦《东莱吕太史文集》卷14《东莱公家传》,《续金华从书》本。
    ①[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85,绍兴五年二月乙酉,中华书局,1956年,第1395
    ②[宋]包拯著,杨国宜校注《包拯集校注》卷5《请罢天下公用回易等奏》,黄山书社,1999年,第256-257页。
    ③[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8《奏盐酒课及差役利害状》,见《朱子全集》第20册,上海古籍出 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21-822页。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331《沈遘附沈括传》,中华书,1985年,第10654贝
    ②[元]脱脱等《宋史》卷422《梁成大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12621
    ③[元]蔡戡《定斋集》卷1《议治赃吏法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下,《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4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313页。
    ①[宋]洪咨夔《平斋集》卷29《进汉收梁冀家财充王府减租税故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方岳《秋崖集》卷18《代范丞相条(?)事奏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宋]洪迈《睿斋随笔》卷8《治生从宦》,中华书局,2005年,第110页。
    ①[宋]蔡襄《蔡忠惠集》卷34《福州五戒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619页
    ②[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52,神宗熙宁七年四月乙西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6165页。
    ③[宋]孟元老著,伊水文笺注《东京梦华录笺注》卷5《民俗》,中华书局,2006年,第451页
    ④同上,第451-452页。
    ⑤[宋]祝穆《古今事文类聚》后集卷13《人伦部·婚姻·不可论财》,文渊阁《四厍全书》本。
    ⑥[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45,中华书局,1957年,第6600页
    ⑦[宋]朱彧《萍州可淡》卷1,中华书局,2007年,第127页。
    ⑧[元]脱脱等《宋史》卷299《孙祖德传》,中华书局,1985年,第9928页
    ⑨[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71,元祐七年三月丁酉条,中华书局,2004年,第11247页
    ①[宋]吕祖谦编《宋文鉴》卷61《清禁绝登科进士论财娶妻》,中华书局,1992年,第905页。
    ②[法]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9页。
    ①[宋]张耒《明道杂志》,见王云五主编《从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8
    ②[宋]范成大《骖鸾录》,见《范成大笔记六种》,中华书局,2002年,第45页
    ③[宋]吕午《竹坡类稿》卷2《徽城蠲免税吉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14,绍兴二十四年十一月壬申条,中华书局,1956年,第1839页
    ⑤[宋]陈宓《复斋集》卷23《奉直大夫福建路安抚司参议陈公行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02,绍兴六年六月丁巳,中华书局,1956年,第1671页
    ②[宋]周密《癸辛杂识》后集《方珠》,中华书局,1988年,第108页
    ③[宋]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43《提举吏部赵公墓志铭》,《四部从刊》本。
    ④[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9《按唐仲友第三状》,《朱子全书》第20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833-834页。
    ①[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49,哲宗元祐五年十月庚戌,中华书局,2004年,第10795-10796页。
    ②[宋]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64《跋赵安庆先世诗》,《四部从刊》本
    ①[宋]陆游《陆游集·渭南文集》卷32《曾文清公墓志铭》,中华书局,1976年,第2302-2303
    ②[宋]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集》卷29《与漕司劄子》。《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第1265贝。
    ③[宋]程俱《北由小集》卷24《朝奉大夫直秘阁赵开除直显谟阁制》,《四部从刊》本
    ①[宋]杨万里《诚斋集》卷132《宋故朝请郎贺州斛使君墓铭》,《四部从刊》本
    ①[清]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44之20,中华书局,1957年,第3373页
    ②[宋]杨万里《诚斋集》卷122《右司王侨卿墓表》,《四部从刊》本。
    ③[美]贾志扬《天潢贵胃:宋代宗室史》(海外中国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①程民生、白连仲《论宋代官员、士人经商—兼淡宋代商业观念的变化》,《中州学刊》,1993年第2期,第119页。
    ②参见梁庚尧《南宋城居官户与士人的经济来源》,载《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下),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第239-241页。
    ③参见吴晓亮《试论宋代“全民经商”及及经商群体构成变化的历史价值》,《思想战线》,2003年第2期,第84页。
    ①[宋]洪迈《夷坚甲志》卷16《郑畯妻》,中华书局,1981年,第143-144页。
    ①[宋]刘挚《忠肃集》卷14《陈行先墓志铭》,中华书局,2002年,第299页。
    ②[宋]范浚《香溪集》卷22《张府君墓志铭》,王云五主编《从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第212页。
    ③[宋]扈仲荣等《成都文类》卷43《澄纷阁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王云五主编《从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94-95页。
    ①[清]严复《严复集》第3册,中华书局,1986年,第668页
    ②[宋]苏轼《苏轼文集》卷49《谢范舍人书》,中华书局,1986年,第1425页
    ③[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上《风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11页。
    ④[宋]陈造《江湖长翁集》卷23《扬州进士题名记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宋]刘清之《戒子通录》卷6《范文正公与侄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卷16《赠大理寺丞蔡君墓表》,《范仲淹全集》,四川大学处版社,2002年,第379页。
    ①[明]叶盛《水东日记》卷15《绪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宋]陆游《陆游集·渭南文集》卷21《东阳陈君义庄记》,中华书局,1976年,第2173页。
    ③[宋]袁采《袁氏世范》卷2《子弟当习儒业》,黄山书社,2007年,第117页
    ①[宋]高晦叟《珍席放淡》卷上,《全宋笔记》第三编,大象出版社,2008年,第181页
    ②[宋]《陈亮集》卷13《问贪吏》,中华书局,1987年增订本,第153-154页
    ①参见陈峰《政治选择与宋代文官士大夫的政治角色—以宋朝治国方略及处理文武关系方面探究为中心》,《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②[宋]张方平著,郑涵点校《张方平集》卷19《上疏一道》,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57页
    ③参见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河南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④[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1,神宗熙宁四年三月戊子,文彦博语,第5370页
    ⑤张其凡《“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试析—北宋政治结构架微》,《暨南学报》2001年第6期,第119页。
    [1](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2](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3年。
    [3](西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83年。
    [4](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
    [5](南朝宋)刘义庆撰,张万起、刘尚慈译注《世说新语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
    [6](南朝齐)魏收《魏书》,中华书局,1974年
    [7](南朝梁)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年。
    [8](唐)姚思廉等《梁书》,中华书局,1973年。
    [9](唐)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
    [10](唐)魏征《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
    [11](后晋)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12](宋)王溥《唐会要》,中华书局,1955年
    [13](宋)李昉《太平广记》,中华书局,1961年
    [14](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中华书局,1998年
    [14](宋)黄修复《茅亭客话》,《全宋笔记》二编第一册,大象出版社,2006年
    [16](宋)王钦若编撰,周勋初点校《册府元龟》,凤凰出版社,2006年
    [17](宋)杨亿《武夷新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宋)杨亿《杨文公淡苑》,《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9](宋)夏竦《文庄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宋)范仲淹著,李勇先、王蓉贵点校《范仲淹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年。
    [21](宋)包拯撰,杨国宜校注《包拯集校注》,黄山书社,1999年
    [22](宋)尹洙《河南集》,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年影印本
    [23](宋)梅尧臣《苑陵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4](宋)石介撰,陈植锷点校《徂徕石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84年
    [25](宋)文彦博《潞公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6](宋)祖无择《龙学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7](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李逸安点校。
    [28](宋)张方平著,郑涵点校《张方平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
    [29](宋)苏舜钦著,沈文倬校点《苏舜钦集》,中华书局,1961年。
    [30](宋)赵抹《赵清献公集》附录,国家图书馆藏明成化七年阎铎刻本配清抄附录
    [31](宋)苏洵著,曾枣庄、金成礼笺注《嘉祐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笺注本。
    [32](宋)李觏著,王国轩校点《李觏集》,中华书局,1981年。
    [33](宋)蔡襄著,吴以宁点校《蔡忠惠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34](宋)陈襄《州县提纲》,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9年
    [35](宋)韩维《南阳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6](宋)张师正撰,白化文、许德楠点校《括异志》,中华书局,2006年。
    [37](宋)文同《丹渊集》,四部丛刊本。
    [38](宋)曾巩著,陈杏珍,晁继周点校《曾巩集》,中华书局1984年。
    [39](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6年
    [40](宋)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四部丛刊》本。
    [41](宋)司马光撰,邓广铭、张希清点校《涑水记闻》,中华书局,1989年
    [42](宋)苏颂撰,王同策等点校《苏魏公集》,中华书局,1988年。
    [43](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59年
    [44](宋)郑獬《郧溪集》,《湖北先正遗书本》。
    [45](宋)刘攽《彭城集》,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
    [46](宋)吕陶《净德集》,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
    [47](宋)刘挚著,裴汝诚等点校《忠肃集》中华书局,2002年。
    [48](宋)王辟之撰,吕友仁点校《渑水燕谈录》,中华书局,1981年。
    [49](宋)沈括《梦溪笔谈》,《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三册,大象出版社,2006年
    [50](宋)《宋文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1](宋)程颐、程颢著,王孝鱼点校《二程集》,中华书局,2004年
    [52](宋)刘斧《青琐高议》,《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53](宋)赵鼎臣《竹隐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4](宋)章炳文《搜神秘览》,《全宋笔记》三编第三册,大象出版社,2008年
    [55](宋)王得臣《塵史》,中华书局,1986年。
    [56](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
    [57](宋)孙升《孙公谈圃》,百川学海本。
    [58](宋)李子仪《姑溪居士后集》,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本,1935年。
    [59](宋)苏辙,曾枣庄、马德富点校《栾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60](宋)苏辙撰,俞宗宪点校《龙川略志》,中华书局,1982年。
    [61](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62](宋)孔平仲《谈苑》,《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五册,大象出版社,2006年。
    [63](宋)范祖禹《范太史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4](宋)黄裳《演山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5](宋)黄庭坚撰,刘琳等点校《黄庭坚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
    [66](宋)吕南公《灌园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7](宋)刘安世《尽言集》,《四部丛刊》续编本。
    [68](宋)刘弇《龙云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9](宋)秦观撰,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70](宋)米芾《书史》,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1](宋)晁补之《鸡肋集》,四部丛刊本
    [72](宋)杨时《龟山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3](宋)游酢《游廌山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4](宋)张耒《明道杂志》,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9年。
    [75](宋)刘跂《学易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6](宋)邵伯温撰,李剑雄点校《邵氏闻见录》,中华书局,1983年
    [77](宋)晁说之《嵩山文集》,《四部从刊》续编本。
    [78](宋)文莹撰,郑世刚、杨立扬点校《湘山野录》,中华书局,1984年。
    [79](宋)方勺撰,许沛藻、杨立扬点校《泊宅编》,中华书局,1983年
    [80](宋)慕容彦逢《(?)文堂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1](宋)谢逸《溪堂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2](宋)佚名《道山清话》,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9年。
    [83](宋)张知甫撰,孔凡礼点校《可书》,中华书局,2002年
    [84](宋)廖刚《高峰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5](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年。
    [86](宋)葛胜仲《丹阳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7](宋)罗从彦《罗豫章先生文集》,《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九册,大象出版社,2006年。
    [88](宋)何薳,张明华点校《春渚记闻》中华书局,1983年。
    [89](宋)谢薖《竹友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0](宋)蔡絛撰,冯惠民、沈锡麟点校《铁围山丛谈》,中华书局,1983年。
    [91](宋)庄绰撰,萧鲁阳点校《鸡肋编》中华书局,1983年
    [92](宋)朱弁撰,孔凡礼点校《曲洧旧闻》,中华书局,2002年。
    [93](宋)叶梦得《避暑录话》,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9年。
    [94](宋)程俱《北山小集》,四部丛刊本。
    [95](宋)李光《庄简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6](宋)汪藻《浮溪集》,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
    [97](宋)王庭珪《卢溪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8](宋)朱或撰,李伟国点校《萍州可淡》,中华书局,2007年。
    [99](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0](宋)周紫芝《太仓梯米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1](宋)徐度《却扫编》,《全宋笔记》第三编第十册,大象出版社,2008年。
    [102](宋)陈东《少阳集》,文渊阁四库本。
    [103](宋)孟元老著,伊水文笺注《东京梦华录》,中华书局,2006年
    [104](宋)郑刚中《北山文集》,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
    [105](宋)龚明之撰,孙菊园点校《中吴纪闻》,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106](宋)胡寅撰,容肇祖点校《斐然集》,中华书局,1993年。
    [107](宋)范公偁撰,孔凡礼点校《过庭录》,中华书局,2002年
    [108](宋)范浚《香溪集》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5年。
    [109](宋)胡宏《五峰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0](宋)王之望《汉滨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1](宋)陈长方《唯室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2](宋)彭口辑,孔凡礼点校《墨客挥犀》,中华书局,2002年,第358页。
    [113](宋)熊克著,顾吉辰、郭群一点校《中兴小纪》,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
    [114](宋)王十朋《王十朋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整理本。
    [115](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2004年
    [116](宋)洪适《盤洲文集》,《四部丛刊》本。
    [117](宋)韩元吉《南涧甲乙稿》,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118](宋)袁文《饔牖闲评》,中华书局,2007年。
    [119](宋)李吕《澹轩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0](宋)洪迈撰,孔凡礼点校《容斋随笔》,中华书局,2005年。
    [121](宋)洪迈撰,何卓点校《夷坚志》,中华书局,1981年。
    [122](宋)杨万里《诚斋集》,四部丛刊本。
    [123](宋)陆游撰,孔凡礼点校《陆游集》(原名《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中华书局1976年。
    [124](宋)范成大撰,孔凡,礼点校《范成大笔记六种》,中华书局,2002年。
    [125](宋)范成大《吴郡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126](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中华书局,1987年。
    [127](宋)周必大《文忠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28](宋)王明清《挥座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
    [129](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宋元方志丛刊本,中华书局,1990年
    [130](宋)释宝昙《橘洲文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131](宋)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132](宋)陈造《江湖长翁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3](宋)张拭《南轩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4](宋)沈继祖《道命录》,《丛书集成》本。
    [135](宋)刘清之《戒子通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6](宋)程洵《尊德性斋小集》,知不足斋丛书。
    [137](宋)周孚《蠹斋铅刀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8](宋)陈傅良《止斋文集》,《四部丛刊》本。
    [139](宋)楼钥《攻媿集》四部丛刊本
    [140](宋)吕祖谦《东莱吕太史文集》,续金华丛书本。
    [141](宋)吕祖谦编,齐治平点校《宋文鉴》,中华书局,1992年。
    [142](宋)杨冠卿《客亭类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3](宋)陆九渊著,钟哲点校《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年。
    [144](宋)谢深甫《庆元条法事类》,续修《四库全书》编撰委员会编《续修四 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145](宋)扈仲荣等《成都文类》,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6](宋)袁采《袁氏世范》,黄山书社,2007年。
    [147](宋)蔡戡《定斋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8](宋)曾丰《缘督集》清抄本。
    [149](宋)陈亮著,邓广铭点校《陈亮集》,中华书局,1987年增订本。
    [150](宋)赵蕃《淳熙稿》丛书集成本,商务印书馆,1935年。
    [151](宋)袁燮《絮斋集》,聚珍本。
    [152](宋)宗孝《四明尊者教行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3](宋)陈均《九朝编年备要》,王云五主编《四库全书珍本》七集。
    [154](宋)叶适著,刘公纯等点校《叶适集》,中华书局,1961年。
    [155](宋)黄斡《勉斋集》文渊阁四库本。
    [156](宋)孙应时《烛湖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7](宋)曹彦约《昌谷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8](宋)郭应祥,《笑笑词》,强村丛书本。
    [159](宋)韩滤《涧泉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0](宋)卫泾《后乐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1](宋)王栐撰,诚刚点校《燕翼诒谋录》,中华书局,1981年。
    [162](宋)度正《性善堂》,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3](宋)王偁《东都事略》,齐鲁书社,2000年
    [164](宋)李心传撰,徐规点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华书局,2000年。
    [165](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1988年。
    [166](宋)刘宰《漫塘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7](宋)戴复古《戴复古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168](宋)费衮《梁溪漫志》,《宋元笔记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69](宋)韩拙《山水纯全集》,清函海本。
    [170](宋)陈宓《复斋集》,文渊阁四库本。
    [171](宋)高晦叟《珍席放谈》,《全宋笔记》第三编,大象出版社,2008年。
    [172](宋)洪咨夔《平斋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3](宋)祝穆《古今事文类聚》,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4](宋)李之彦《东谷随笔》,学海类编本。
    [175](宋)魏了翁《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四部丛刊》本
    [176](宋)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四部丛刊》本
    [177](宋)吕午《竹坡类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8](宋)张端义《贵耳集》,《宋元笔记小说大观》第四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79](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
    [180](宋)陈耆卿《筼窗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1](宋)林表民《赤城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2](宋)罗溶《宝庆四明志》,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
    [183](宋)杜范《清献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4](宋)方大琮《铁庵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5](宋)王迈《臞轩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6](宋)岳珂著,吴企明点校《程史》,中华书局,1981年。
    [187](宋)岳珂《玉楮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8](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本。
    [189](宋)阳枋《字溪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0](宋)徐经孙《徐文惠公存稿》,丛书集成续编本。
    [191](宋)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蒿续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2](宋)吴潛《履斋遗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3](宋)张世南撰,张茂鹏点校《游宦纪闻》,中华书局,1981年
    [194](宋)罗大经撰,王瑞来点校《鹤林玉露》,中华书局,1983年
    [195](宋)王柏《鲁斋集》,续金华从书本。
    [196](宋)方岳《秋崖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7](宋)李昂英《文溪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8](宋)林駧《古今源流至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9](宋)佚名《京口耆旧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0](宋)欧阳守道《巽斋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1](宋)张唐英《蜀梼杌》,王云五主编《从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9年。
    [202](宋)黄震《黄氏日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3](宋)潜说友《咸淳临安志》,《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
    [204](宋)姚勉《雪坡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5](宋)郑虎臣《吴都文粹》,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6](宋)黄坚选编《诸儒笺解古文真宝前集》,明刻本
    [207](宋)佚名《宋大诏令集》,中华书局,1997年重印本。
    [208](宋)佚人:《东南记闻》,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9](宋)方逢辰《蛟峰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10](宋)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
    [211](宋)梅应发《开庆四明续志》,《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
    [212](宋)周密撰,吴企明点校《癸辛杂识》,中华书局,1988年。
    [213](宋)周密撰,张茂鹏点校《齐东野语》,中华书局,1983年。
    [214](宋)周密著,李小龙、赵锐评注《武林旧事》,中华书局,1962年。
    [215](宋)吴自牧《梦粱录》,三秦出版社,2004年。
    [216](元)方回《桐江续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17](元)戴表元《剡源戴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9年。
    [218](元)袁桷《延祐四明志》,《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
    [219](元)袁桷《清容居士集》,四部丛刊初编本。
    [220](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
    [221](元)陶宗仪《说郛三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22](元)俞希鲁《至顺镇江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223](明)黄淮、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本。
    [224](明)丘浚著,林冠群、周济夫校点《大学衍义补》,京华出版社,1999年
    [225](明)叶盛《水东日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26](明)夏玉麟《嘉靖建宁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4年
    [227](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年。
    [228](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229](清)黄宗羲原注、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1986年,中华书局。
    [230](清)黄宗羲撰,沈善洪主编《黄宗羲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
    [231](清)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232](清)彭定求等《全唐诗》,中华书局,1996年。
    [233](清)吴任臣《十国春秋》,中华书局,1983年。
    [234](清)赵翼,王树民校正《廿二史札记校正》,中华书局,1984年
    [235](清)董诰等《全唐文》,中华书局,1983年。
    [236](清)阮元辑《增广笺注简斋诗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
    [237](清)徐松《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年
    [238](清)刘宝楠撰、高流水校《论语正义》,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1986年。
    [239](清)沈垚《落帆楼文集》,四部备要本。
    [240](清)黄以周辑注,顾吉辰点校《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中华书局,2004年。
    [241](清)严复著,王拭主编《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
    [242](清)同治《榆次县志》,同治二年凤鸣书院刻本。
    [243](清)光绪《余姚县志》,光绪二十五年刻本。
    [244](清)傅增湘《宋代蜀文辑存》,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
    [245]刘声木《苌楚斋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中华书局,1998年。
    [246]民国《莱阳县志》,民国二十四年印本。
    [247]《民国重修大足县志》,民国三十四年排印本
    [248]傅璇琮主编《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249]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室编《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1998年。
    [250]程毅中辑注《宋元小说家话本集》,齐鲁书社,2000年。
    [251]曾枣庄、刘琳《全宋文》,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1]戴裔煊《宋代钞盐制度研究》,1981年新1版,中华书局。
    [2]陈荣捷《朱学论集》,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
    [3]冯友兰《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顾颉刚主编《古史辨》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4]张岱年《巾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5]陶晋生《宋辽关系史研究》,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
    [6]漆侠《宋代经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7]乌廷玉《中国历代土地制度史纲(上卷)》,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
    [8]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下卷),东方出版中心,1988年
    [9]柯昌基《巾国古代农村公社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
    [10]叶坦《富国富民论—立足于宋代的考察》,北京出版社,1991年
    [11]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
    [12]黄纯艳《宋代广州的海外贸易》,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
    [13]李华瑞《宋代酒的生产和征榷》,河北大学,1995年
    [14]王兆祥、刘文智《中国古代的商人》(中国古代生活从书),商务印书馆,1995
    [15]何晓明《百年忧患—知识分子命运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
    [16]梁庚尧《宋代社会经济史论集》(下),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7年。
    [17]叶德辉《书林清话》,岳麓书社,1999年。
    [18]萧启庆《元朝史新论》,(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19]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
    [20]陈寅恪著,陈美延编《金明馆丛稿二编》,三联书店,2001年。
    [21]陶晋生《北宋士族:家庭·婚姻·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1年
    [22]赵晓耕《宋代官商及其法律调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3]姜锡东:《宋代商人和商业资本》,中华书局,2002年
    [24]张晋藩《薪火集》,鹭江出版社2003年。
    [25]黄纯艳《宋代海外贸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26]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
    [27]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巨变中的近代绅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8]张锦鹏《宋代商品供给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
    [29](美)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30]陈亚平《清代法律视野中的商人社会角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1]朱启才《权力、制度与经济增长》,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32]邵毅平:《中国文学中的商人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33]郑学邑《经世济民:与思想同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4]何忠礼《科举与宋代社会》,商务印书馆,2006年
    [35]黄云鹤《唐宋下层士人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36]张金花《宋诗与宋代商业》,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
    [37]田兆元、田亮《商贾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
    [38]程民生《宋代物价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
    [39]姜朋《官商关系:中国商业法制的一个前置话题》,法律出版社,2008年。
    [1](日)衣川强《宋代文官’俸禄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
    [2](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李盛平、杨玉生等译,华夏出版社1988年。
    [3]刘俊文主编、黄约瑟译《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中华书局,1992年。
    [4]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
    [5](日)斯波义信著、庄景辉译《宋代商业史》,(台北)稻乡出版社,1997年。
    [6](美)L.斯塔夫里阿诺斯,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7](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2000年。
    [8](日)青木昌言《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
    [9](美)包弼德著,刘宁译,《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10](美)贾志扬著,赵东梅译《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海外中国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1]全汉昇《宋代官吏之私营商业》,《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7本第2分,1936年
    [2]宋晞《宋代官府、官吏兼营商业及其影响》(收入宋晞《宋史研究论丛》第三辑,1966年)。
    [3]柯昌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家族组织形式》,《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第6期。
    [4]刘益安《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官吏经商》,《中州学刊》,1984年第3期。
    [5]《文物》1990年第3期载拓片
    [6]朱家桢《义利思想辨正》,载《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2期
    [7]何忠礼《科举制度与宋代文化》一文,载《历史研究》1990年第5期
    [8]贺达《宋代官僚经商之风摭谈》,《河北学刊》,1992年第2期。
    [9]程民生、白连仲《论宋代官员、士人经商—兼谈宋代商业观念的变化》,《中州学刊》,1993年第2期。
    [10]唐克亮《试论北宋时期的官吏经商》,《求索》,1993年第6期。
    [11]何忠礼《宋代官吏的俸禄》,载《历史研究》1994年第3期。
    [12](日)柳田节子《宋代官僚の商业行为》,载《宋元经济史研究》,创文社,1995年。
    [13]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黄权的限制》,《河南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14]周晓琳《重本抑末与批判商贾—中国古代文学商人形象研究之一》,《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15]陈秀宏《唐宋时期的“士人经商”现象》,《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16]常大群《宋代商人的构成和来源》,《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7]李伯重《历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18]张其凡《“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试析—北宋政治结构架微》,《暨南学报》2001年第6期。
    [19]郎国华《宋代官吏营商之风的原因及危害》,《江苏商论》,2003年第1期。
    [20]吴晓亮《试论宋代“全民经商”及经商群体构成变化的历史价值》,《思想战线》,2003年第2期。
    [21]邓宏图《历史上的“官商”:一个经济学分析》,《经济学》2003年4月第2卷第3期。
    [22]涂耀军《试论宋代商业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
    [23]黄艳、杨轶群《宋代士人落第后的选择》,《文博》,2005年第6期。
    [24]郭学信《论宋代士商关系的变化》,《文史哲》2006年第2期。
    [25]郭学信《试论宋代士大夫本末观的转变》,《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1卷第6期。
    [26]陈峰《政治选择与宋代文官士大夫的政治角色—以宋朝治国方略及处理文武关系方面探究为中心》,《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27]韩瑞军《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官吏经商》,《江苏商论》,2007年第2期。
    [28]陈书录《士商契合与文学思想的演变—以中唐至明清为考察重点》,《文学评论》,2007年第4期。
    [29]郭学信《宋代士大夫货殖经营之风探源》,《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
    [30]田欣《父商子士:宋代商人家庭成员身份的代际更替》,《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