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农民环境权的保护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农民这一主体占据了我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可以说我国农民这一主体的环境权的享有状况直接反映了全国环境保护的发展水平。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研究和探讨农民环境权的保护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界定了农民环境权以及分析目前农民环境权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民环境权的保护又进行了构建和完善,希望全社会都能清醒地意识到,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农民环境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为将来对农民环境权保护的有关立法和实践提供些许理论基础,以期有所裨益。
     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理论的概述,包括了环境权的概念和特征的界定以及农民环境权的基本理论。农民环境权应从环境权的深入理解开始,首先通过学界对环境权的各种界定和观点的阐述从而对农民环境权的定义进行明确,同时阐明了农民环境权的特征以及其所涵盖的内容。农民环境权的理论概述是把握农民环境权的导入性理论,进而得以对农民环境权做出准确定位,是后文农民环境权保护的构建和完善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是对农民环境权现状的审视。从我国农民环境权现状不容乐观,而现行法律制度又难以调和矛盾入手,进一步论述我国农民成为环境弱势群体的成因和特征,分析保护农民环境权意义之所在,进而从意识层面到实践领域对农民环境权的现状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
     第三部分是对农民环境权保护中现存困境的分析。本部分从农民环境权保护立法的缺失、环保机构设置的不合理、环保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合理、环境维权存在的困难、农民生态补偿制度的缺失这五个方面对我国农民环境权保护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合的比较分析,并从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以期对我国农民环境权保护的体制设计有所启示。
     第四部分是对我国农民环境权保护的构建和完善。在事前我们首先要充分保障农民对环境的自治权以提高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同时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以培养农民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为了更好的防范于未然,在事前我们还需要构建和完善农民环境权保护的立法以及建立健全农村环保机构的设置和农民参与制度;并在此背景下加强农村环境行政执法以及建立多形式的监督机制;最后从环境被污染破坏后的救济方面来构建和完善对农民环境权的保护,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其二完善农民的生态补偿制度,以期能够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其三完善农村环境法律援助制度,力使全体公民不论贫富都能平等的享有法律服务。本文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界点分别构建和完善保护农民环境权的制度设计,更能多角度、全方位的保护我国农民的环境权。
The farmers have occupied the most of the population, It is said that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enjoying situation directly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erefor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 period, studying and discussing the problem of the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is necessary. This text defines the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analyses the current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Then constructing and perfecting the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hoping the whole society who can be more aware of the urgency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period, at the same time, that opinion can als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legislation and system designing of the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is divided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basic theory, including a summary of the environmental rights, th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environmental rights at the beginning, firstly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various circles on the environmental rights, then illustra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tent of the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The environmental rights ar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heory of the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In order to grasp the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we should accurately posit the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giv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ng and perfecting the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in the next part.
     The second part analyses the status of the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Nowadays, our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are not optimistic, as well as the current legal system and the uncompromising contradictions, so we analyses the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farmers who are vulnerable groups, and we also sca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from the consciousness to practice areas.
     The third part analyses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There are five problems:lack of protection legislations about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protection agencies which set unreasonable, the protection social resource allocated is not reasonable,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our farmers lack of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At last,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 in order to benefit for the system designed for the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in the future.
     The fourth part is about of construction and profect the protection of the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We will fully guarantee the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in order to improve farmers' autonomy, also improve our farmers' consciousness of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t the same time we still need to construct the protection legislation, establish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farmers' participation system. And in this contex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nforcement monitoring system. Finally, after the environment polluted, we should protect the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from those three aspects:firstly, establish Public Interest Litigation; Secondly, establish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Thirdly, establish the legal aid system.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ree Demarcation point to construct the protection system of the farmers' environmental rights, I hope that we can take more multi-angles and more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al rights for our farmers.
引文
①蔡守秋:《论环境权》,载《郑州大学报》2002年第2期,第5页。
    ②陈泉生、张梓太:《宪法与行政法的生态化》,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12—114页。
    ③邹雄:《环境权新论》,载《东南学术》2005年第3期,第133—134页。
    ④蔡守秋:《环境政策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0—83页。
    ①参见李挚萍:《环境法的新发展——管制与民主互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250—253页。
    ①陈泉生:《环境时代与宪法环境权的创设》,载《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第16—18页。
    ②对于当代的自然人作为环境权的主体是毫无争议的,对于后代人而言,由于环境的公共性,环境是全人类 主要是因为分析法人和其他组织所拥有的所谓的“劳动环境权”,不难得出实际上真正享有这些所谓的“劳动环境权”的是法人和其他组织中从事生产、劳动的人,而不是法人和其他组织这些单位,即法人和其他组织中的人需要在适宜的环境中从事生产、劳动,因此所谓的“劳动环境权”的环境权主体仍然是自然人;笔者否认国家作为环境权的主体,是因为其他学者所赞同的国家环境权在笔者看来实际上是国家环境管理职权的反映,环境职权是国家所负有的保护和管理环境的职责,不应该将其纳入环境权的范畴;笔者否认非人类自然体属于环境权主体,是因为这些动物等非人类自然体不具备权利主体所需的必要条件,动物的生活习性、植物的生长特点、自然的变化规律,都是按照其自身自然选择而积淀下来的,不会受到法律的调整和约束,因此非人类自然体不宜作为环境权的主体。
    ①邹雄:《环境权新论》,载《东南学术》2005年第3期,第133—134页。
    ①作为环境权内容的实体环境权利即环境资源的使用权;作为环境权内容的程序环境权利即环境参与权、环境知情权、环境请求权。
    ②周训芳:《环境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50—155页。
    ①参见黄锡生、关慧:《试论对环境弱势群体的生态补偿》,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年第2期。
    ②参见李挚萍:《社会转型中的农民环境权益的保护》,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①新疆政府环境保护网http://www.xjepb.gov.cn/2011年3月1日最后浏览.
    ②国家环保总局网站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9/24/content-6783343.htm.2011年3月1日最后浏览.
    ③安艳玲、陆根法:《解决中国农村环境保护信息非对称的方法探索》,载《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年第2期。
    ④基尼系数是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应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比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⑤国家统计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2月26日。
    ①参见李挚萍、陈春生: 《农村环境管制与农民环境权保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8页。
    ①徐丽媛:《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环境权的保护》,载《农业考古》2006年第3期。
    ①参见姜明安:《行政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172页。
    ②参见梁涤坚、廖建求、刘建新、王丽娜:《中国新农村环境法治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0—202页。
    ①参见邓一峰:《环境诉讼制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86—92页
    ②参见王彬辉:《基本环境法律价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55—160页。
    ①参见邓一峰:《环境诉讼制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第105—110页。
    ①宫晓冰:《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培训教程》,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①曹建民:《中国农村的法治需求与供给——以法律援助为视角》,载《中国司法》2005年第12期。
    ②韩小兵、严奉姬、陈徐奉:《中国农民法律援助机制初探》,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李挚萍:《经济法的生态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蔡守秋:《环境政策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李挚萍:《环境法的新发展——管制与民主互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
    [4]周训芳:《环境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全志辉:《后选举时代的村民自治困境和政策创新》,载叶子主编:《从减负到发展——中国三农问题剖析》,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6]李挚萍、陈春生:《农村环境管制与农民环境权保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姜明安:《行政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8]梁涤坚、廖建求、刘建新、王丽娜:《中国新农村环境法治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王彬辉:《基本环境法律价值》,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10]邓一峰:《环境诉讼制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11]韩小兵、严奉姬、陈徐奉:《中国农民法律援助机制初探》,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12]陈慈阳:《环境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徐祥民、田其云等:《环境权:环境法学的基础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王权典:《现代环境法学概论》,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周训芳:《环境法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版。
    [17]周珂:《环境法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8]陈德敏:《环境法原理专论》,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蔡守秋:《论环境权》,载《郑州大学报》2002年第2期。
    [2]邹雄:《环境权新论》,载《东南学术》2005年第3期。
    [3]陈泉生:《环境时代与宪法环境权的创设》,载《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4]黄锡生、关慧:《试论对环境弱势群体的生态补偿》,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年第2期。
    [5]李挚萍:《社会转型中的农民环境权益的保护》,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6]安艳玲、陆根法:《解决中国农村环境保护信息非对称的方法探索》,载《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年第2期。
    [7]洪大用:《我国城乡二元控制体系与环境问题》,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8]徐丽媛:《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环境权的保护》,载《农业考古》2006年第3期。
    [9]曹建民:《中国农村的法治需求与供给——以法律援助为视角》,载《中国司法》2005年第12期。
    [10]乐小芳、栾胜基、万劲波:《论我国农村环境政策的创新》,载《中国环境管理》2003年第3期。
    [11]谢根成:《加入WTO后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建设的思考》,载《中国环境管理》2003年第2期。
    [12]吕忠梅:《论公民环境权》,载《法学研究》1999年第6期。
    [13]吕欣、李杰赓:《环境权主体研究》,载《当代法学》2005年第6期。
    [14]朱德明、赵海霞:《关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载《现代经济探讨》2005年第6期。
    [15]苏杨、马宙宙:《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对策研究》,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第2期。
    [16]杨灵康、袁桂秋:《保护我国农村环境的经济学分析》,载《浙江统计》2005年第4期。
    [17]张明华:《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刍议》,载《法学论坛》2006年第6期。
    [18]廖加林:《关于我国社会弱势群体的伦理思考》,载《学术交流》2006 年第1期。
    [1]周训芳:《论公民环境权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载《2001年环境资源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李克荣,于彦梅:《环境弱势群体》,载《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
    [3]李克荣:《环境弱势群体:农民环境权保护》,载《2006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1]国家统计局:《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2月26日版。
    [2]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2月25日版。
    [3]潘岳:《环境保护与社会公平》,载《中国环境报》2004年10月29日第4版。
    [4]司法部:《关于司法行政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意见》,载《人民日报》2006年5月17日第14版。
    [1]Kay Milton. Environmentalism and Cultural Theory:Exploring the Role of Anthropology in Environmental Discourse London, Routledge,1996.
    [2]Andrew Dobson. Citizenship and the Environment.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4).
    [3]Hannigan J A. Environmental sociology:a social constructionist perspective.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5.
    [1]百度百科:http://wenku.baidu.com/view/3322020d6c85ec3a87c2c511.html.
    [2]百度百科:http://wenku.baidu.com/view/f584800bf78a6529647d5385.html.
    [3]新疆政府环境保护网:http://www.xjepb.gov.cn/.
    [4]国家环保总局网站: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9/24/content-6783343.htm.
    [5]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9/24/content-6783343.htm.
    [6]2007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http://www.cenews.com.cn/xwzx/zhxw/200809/t20080924-590047.html.
    [7]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http://022net.com/2009/9-30/495417403072889-2.htm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