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的时空框架与谱系格局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论文的前4章主要是中国东北南部地区诸区域新石器文化的编年序列研究。首先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传统,将中国东北南部地区区分为辽东南部地区、辽西地区、辽东北部地区、松辽分水岭南麓地区等4个区域;其次对各区域新石器文化的分期与年代进行讨论,进而建立了各区域诸考古学文化遗存的编年序列。
     第5章是中国东北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的时空框架的构建。通过4个地区考古学文化遗存年代序列的横向比较,根据诸区域考古学文化在时间上的对应关系,将中国东北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存划分为十个时段。之字纹是中国东北南部地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纹饰之一,而且以之字纹为代表的遗存对中国东北南部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曾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之字纹为着眼点,并结合中国东北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存的阶段性特征,最终将十个时段整合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前之字纹时代、之字纹时代、后之字纹时代,并在这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内进一步区分出不同的发展时期。在以上诸区域考古学文化纵向编年和横向比较两方面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起中国东北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的时空框架体系。
     第6章是对中国东北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谱系格局的研究。以考古学文化的年代早晚关系和分布区域为线索,以陶器主体纹饰所反映出的亲缘关系为着眼点,将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诸考古学文化划分为四个不同的文化系统——之字纹系统、堆纹系统、刻划纹系统、绳纹系统;进而依据诸文化系统的形成方式,将其区分为原生型文化系统和次生型文化系统;接着根据不同文化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进趋势讨论了诸文化系统所存在的两种发展模式——“一地连续性发展模式”和“异地移动性发展模式”,可分别简称为“一地式”和“异地式”;最后结合自然环境和周边文化背景的分析,探讨了中国东北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诸文化系统的交流、融合、扩张、迁徙等相互作用关系,考察了在不同发展阶段文化系统之间的互动所造成的格局变迁。
The first four chapters mainly discusses on the chronological sequence of theNeolithic culture in southern areas of Northeast China. First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 the southern area of Northeast China will bedistinguished into4groups which are Southeastern Liaoning area, Western Liaoning,Northern Liaodong area, South of Songliao Watershed. Secondly, the stage and age ofthe Neolithic culture are discussed in the thesis, and the chronological sequence ofarchaeological cultural relics of these areas is established.
     In the fifth chapter, based on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 of the archaeologicalculture, the Neolithic cultural relics in the southern area of Northeast China iseventually divided into ten periods through the crosswise comparison of age sequenceamong them. The ‘Zhi’ Pattern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patterns of the southernarea of Northeast China and the remains with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Zhi’ Pattern hasever played a vital role in the prehistoric culture development of southern northeastChina and even in the Northeast Asia. In this thesis, the ‘Zhi’ Pattern is the startingpoint, combining the features of Neolithic cultural remains of Southern northeastChina, the ten periods are grouped into three stages which are Pre-‘Zhi’ Pattern Age,‘Zhi’ Pattern Age, Post-‘Zhi’ pattern Age, and much further, different developmentperiods are divided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se three age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the longitudinal and horizontal comparison of archaeological culture, the temporalframework of Neolithic culture of southern area of Northeast China is established.
     The sixth chapter discusses on the research of the pedigree framework ofNeolithic culture of southern area of Northeast China. With the clue of thearchaeological cultural relations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s and with the focus ofevolution kinship reflected by the pottery decorations, the northeast area ofarchaeological culture is divided into four different cultural systems, and based on the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of cultural systems, two patterns of original cultural systemand secondary cultural system are distinguished. Then, two models of consecutivedevelopment of one area and mobile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areas arediscussed.Thereafter, analyzing on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se areas, the thesisdiscusses further on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different cultural systems’ communication, integration, expansion, migration in these areas. Eventually, from the view of adynamic way, the structure vicissitudes caused by the interactions among differentcultural systems at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are explored.
引文
①安特生:《奉天锦西沙锅屯洞穴层》,《古生物志》丁种第一号第一册,农商部地址调查所印行,1923年。
    ②J.G.Andersson,Prehistoric Site in Honan. Bulletin of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no.19,1949.
    ③赵宾福:《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④郭大顺:《论东北文化区及其前言》,《文物》1999年第8期;郭大顺:《东北文化区的提出及其意义》,《边疆考古研究》第1辑,科学出版社,2002年;许永杰:《东北境内新石器时代筒形罐的谱系研究》,《北方文物》1989年第2期;冯恩学:《东北平底筒形罐区系研究》,《北方文物》1991年第4期。
    ①童恩正:《试论我国从东北至西南的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文物与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987年。
    ①鸟居龙藏:《南满洲调查报告》,1910年。
    ②三宅俊成:《长山列岛先史时代の小调查》,《满洲学报》第四,1936年。
    ③澄田正一:《辽东半岛の先史遗迹(调查抄报)——大长山岛上马石贝冢(1)、(2)、(3)》,分别载于《人间文化》第2、3、4号,1986年~1988年。
    ④澄田正一:《辽东半岛の先史遗迹——老铁山と四平山》《橿原考古学研究所论集》,1979年;澄田正一、秋山进午、冈村秀典:《1941年四平山积石墓的調查》,《考古学文化论集4》,文物出版社,1997年;澄田正一、小野山节、宫本一夫:《辽东半岛四平山积石冢の研究》,柳原出版株式社,2008年。
    ⑤三宅俊成:《满洲考古学概说》,1944年。
    ⑥许明纲:《旅大市金县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0年第2期;旅顺博物馆:《旅大市长海县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调查》,《考古》1961年第12期;旅顺博物馆:《旅大市长海县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调查》,《考古》1962年第7期。
    ⑦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大连市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4年第3期。
    ⑧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①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许玉林:《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文化初探》,《考古学文化论集(2)》,文物出版社,1989年;许玉林:《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述》,《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第1期。
    ②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
    ③赵辉:《辽东地区小珠山下、中层文化的再检讨》,《考古与文物》1995年第5期;朱延平:《东北地区南部公元前三千纪初以远的新石器考古学文化编年、谱系及相关问题》,《考古学文化论集(4)》,文物出版社,1997年。
    ④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旅顺博物馆:《辽宁省瓦房店长兴岛三堂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2年第2期。
    ⑤陈全家、陈国庆:《三堂新石器时代遗址分期及相关问题》,《考古》1992年第3期。
    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长海县小珠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5期。
    ①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长海县小珠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5期。
    ③许明纲:《长海县贝丘遗址发掘收获》,《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5期。
    ①赵辉:《辽东地区小珠山下、中层文化的再检讨》,《考古与文物》1995年第5期;朱延平:《东北地区南部公元前三千纪初以远的新石器考古学文化编年、谱系及相关问题》,《考古学文化论集(4)》,文物出版社,1997年;赵宾福:《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②栾丰实:《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原始文化》,《海岱地区考古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75~407页;郭大顺、张星德:《东北文化与幽燕文明》,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26~227页;王嗣洲:《中国东北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渊源关系》,《边疆考古研究》第4辑,科学出版社,2006年;张翠敏、王宇:《辽东半岛小珠山下层文化陶器比较研究》,《东方考古》第6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①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
    ②赵辉:《辽东地区小珠山下、中层文化的再检讨》,《考古与文物》1995年第5期;朱延平:《东北地区南部公元前三千纪初以远的新石器考古学文化编年、谱系及相关问题》,《考古学文化论集(4)》,文物出版社,1997年;赵宾福:《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许玉林:《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文化初探》,《考古学文化论集(2)》,文物出版社,1989年。
    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孙祖初:《论小珠山中层文化的分期及各地比较》,《辽海文物学刊》1991年第1期;王嗣洲:《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史前研究》,三秦出版社,2000年。
    ①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许明纲:《试论大连地区新石器和青铜文化》,《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1987》,文物出版社,1990年。
    ②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
    ①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②安志敏:《辽东史前遗存的文化谱系》,《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齐鲁出版社,1993年;栾丰实:《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原始文化》,《海岱地区考古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75~407页;王建华:《试论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史前文化》,《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刘俊勇:《辽东半岛南端新石器至早期青铜时代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东北史地》2008年第3期。
    ③东北博物馆管文物工作队:《辽宁新民县偏堡沙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记》,《考古通讯》1958年第1期。
    ④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新民东高台山第二次发掘》,《辽海文物学刊》1986年第1期。
    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东北考古队:《沈阳肇工街和郑家洼子遗址的发掘》,《考古》1989年第10期。
    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旅顺博物馆:《辽宁省瓦房店长兴岛三堂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2年第2期。
    ⑦曲瑞琪:《沈阳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成立大会会刊》,1981年。
    ⑧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旅顺博物馆:《辽宁省瓦房店长兴岛三堂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2年第2期。
    ①李恭笃、高美璇:《试论偏堡文化》,《北方文物》1998年第2期;张星德:《下辽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年代及谱系问题初探》,《边疆考古研究》第8辑,科学出版社,2009年;张树范:《偏堡子文化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沈阳考古文集》第2集,科学出版社,1993年;张星德:《偏堡文化陶器分期及相关问题》,《边疆考古研究》第13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
    ②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③安志敏:《辽东史前遗存的文化谱系》,《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齐鲁出版社,1993年;栾丰实:《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原始文化》,《海岱地区考古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75~407页;王建华:《试论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史前文化》,《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刘俊勇:《辽东半岛南端新石器至早期青铜时代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东北史地》2008年第3期。
    ①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②三宅俊成:《长山列岛先史时代の小调查》,《满洲学报》第四册,1936年。
    ③澄田正一:《辽东半岛の先史遗迹(调查抄报)——大长山岛上马石贝冢(1)、(2)、(3)》,分别载于《人间文化》第2、3、4号,1986年~1988年。
    ④许明纲:《旅大市金县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0年第2期;旅顺博物馆:《旅大市长海县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调查》,《考古》1961年第12期;旅顺博物馆:《旅大市长海县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调查》,《考古》1962年第7期。
    ⑤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⑥丹东市文化局文物普查队:《丹东市东沟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与试掘》,《考古》1984年第1期。
    ⑦许玉林:《后洼遗址考古新发现与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1987》,文物出版社,1987年;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
    ⑧辽宁省博物馆:《辽宁东沟大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86年第4期。
    ①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庄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大连市北吴屯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94年第3期。
    ②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许玉林:《后洼遗址考古新发现与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1987》,文物出版社,1987年;朱延平:《小珠山下层文化试析》,《考古求知集——96考古研究所中青年学术讨论会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③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
    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许玉林:《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文化初探》,《考古学文化论集(2)》,文物出版社,1989年;王月前:《鸭绿江右岸地区新石器遗存研究》,《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2000年。
    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长海县小珠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5期。
    ①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②郭大顺、马沙:《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的新石器文化》,《考古学报》1985年第4期;许永杰:《东北境内新石器时代筒形罐的谱系研究》,《北方文物》1989年第2期;许玉林:《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文化初探》,《考古学文化论集(2)》,文物出版社,1989年;宫本一夫著,贺伟译:《中国东北地区史前陶器的编年与地域性》,《辽海文物学刊》1995年第2期;许明纲:《试论大连地区新石器文化和青铜文化》,《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1987》,文物出版社,1990年。
    ③赵辉:《辽东地区小珠山下、中层文化的再检讨》,《考古与文物》1995年第5期;朱延平:《东北地区南部公元前三千纪初以远的新石器考古学文化编年、谱系及相关问题》,《考古学文化论集(4)》,文物出版社,1997年;赵宾福:《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④栾丰实:《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原始文化》,《海岱地区考古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
    375~407页;郭大顺、张星德:《东北文化与幽燕文明》,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26~227页;王嗣洲:《中国东北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渊源关系》,《边疆考古研究》第4辑,科学出版社,2006年;张翠敏、王宇:《辽东半岛小珠山下层文化陶器比较研究》,《东方考古》第6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长海县小珠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5期。
    ①赵宾福、刘伟、杜战伟:《小珠山下层文化新论——辽东半岛含之字纹陶器遗存的整合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五次年会论文集2012》,文物出版社,2013年。
    ②该遗址1978年的发掘材料见于两篇文章,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张翠敏、王宇:《辽东半岛小珠山下层文化陶器比较研究》,《东方考古》第6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③在该遗址的发掘报告《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中并未介绍出土有压印之字纹、席纹陶器,而在之后的整理中,有学者发现了部分属于小珠山下层文化的陶片,可参见:张翠敏、王宇:《辽东半岛小珠山下层文化陶器比较研究》,《东方考古》第6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④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⑤丹东市文化局文物普查队:《丹东市东沟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和试掘》,《考古》1984年第1期。
    ⑥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
    ⑦辽宁省博物馆:《辽宁东沟大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86年第4期。
    ①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庄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大连市北吴屯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94年第3期。
    ②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海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长海县海洋岛亮子沟遗址发掘简报》,《大连文物》2001年。
    ③张翠敏、王宇:《辽东半岛小珠山下层文化陶器比较研究》,《东方考古》第6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④相关材料见于:旅顺博物馆:《旅大市长海县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调查》,《考古》1961年第12期;旅顺博物馆:《旅大市长海县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调查》,《考古》1962年第7期;张翠敏、王宇:《辽东半岛小珠山下层文化陶器比较研究》,《东方考古》第6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⑤曲枫、孙德源:《辽宁省庄河县古遗址调查》,《北方文物》1992年第3期。
    ⑥王嗣洲、金志伟:《大连北部新石器文化遗址调查简报》,《辽海文物学刊》1997年第1期。
    ⑦材料尚未正式发表,参见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第107页。
    ⑧丹东市文化局文物普查队:《丹东市东沟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和试掘》,《考古》1984年第1期。
    ⑨许玉林、金石柱:《辽宁丹东地区鸭绿江右岸及其支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考古》1986年第10期。
    ⑩赵辉:《辽东地区小珠山下、中层文化的再检讨》,《考古与文物》1995年第5期;朱延平:《小珠山下层文化试析》,《考古求知集——96考古研究所中青年学术讨论会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栾丰实:《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原始文化》,《海岱地区考古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75~407页;王月前:《鸭绿江右岸地区新石器遗存研究》,《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2000年;王嗣洲:《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史前研究》,三秦出版社,2000年;张翠敏、王宇:《辽东半岛小珠山下层文化陶器比较研究》,《东方考古》第6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赵宾福、刘伟、杜战伟:《小珠山下层文化新论——辽东半岛含之字纹陶器遗存的整合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五次年会论文集2012》,文物出版社,2013年。
    ②赵宾福、刘伟、杜战伟:《小珠山下层文化新论——辽东半岛含之字纹陶器遗存的整合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五次年会论文集2012》,文物出版社,2013年。
    ①张翠敏、王宇:《辽东半岛小珠山下层文化陶器比较研究》,《东方考古》第6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②张翠敏、王宇:《辽东半岛小珠山下层文化陶器比较研究》,《东方考古》第6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①张翠敏、王宇:《辽东半岛小珠山下层文化陶器比较研究》,《东方考古》第6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①赵宾福、杜战伟:《新乐下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文物》2011年第3期。
    ①赵宾福、薛振华:《以陶器为视角的红山文化发展阶段研究》,《考古学报》2013年第1期。
    ②赵宾福、刘伟、杜战伟:《小珠山下层文化新论——辽东半岛含之字纹陶器遗存的整合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五次年会论文集2012》,文物出版社,2013年。
    ③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许玉林:《后洼遗址》,《辽宁省丹东、本溪地区考古学术讨论会文集》,1985年;许玉林:《后洼遗址考古新发现与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1987》,文物出版社,1990年。需要指出的是,据发掘者在《辽东半岛新时期时代文化初探》中介绍的后洼遗址上层出土的一件施刻划几何纹的折弧腹壶,特征与北沟文化同类器一致,应该属于北沟文化,在年代上晚于后洼上层文化。
    ④赵宾福、刘伟、杜战伟:《小珠山下层文化新论——辽东半岛含之字纹陶器遗存的整合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五次年会论文集2012》,文物出版社,2013年。
    ⑤许玉林:《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述》,《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第1期;许玉林:《后洼遗址》,《辽宁省丹东、本溪地区考古学术讨论会文集》,1985年;许玉林:《后洼遗址考古新发现与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1987》,文物出版社,1990年;孙祖初:《论小珠山中层文化的分期及与各地比较》,《辽海文物学刊》1991年第1期;赵辉:《辽东地区小珠山下、中层文化的再检讨》,《考古与文物》1995年第5期;朱延平:《东北地区南部公元前三千纪初以远的新石器考古学文化编年、谱系及相关问题》,《考古学文化论集(4)》,文物出版社,1997年;王月前:《鸭绿江右岸地区新石器遗存研究》,《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2000年;王嗣洲:《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史前研究》,三秦出版社,2000年;赵宾福:《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13~321页;王嗣洲:《中国东北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渊源关系》,《边疆考古研究》第4辑,科学出版社,2006年;杨占风:《后洼上层文化研究》,《辽宁省博物馆馆刊》第3辑,辽海出版社,2008年,第342~346页。
    ①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许玉林:《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述》,《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第1期;许玉林:《后洼遗址》,《辽宁省丹东、本溪地区考古学术讨论会文集》,1985年;许玉林:《后洼遗址考古新发现与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1987》,文物出版社,1990年;朱延平:《东北地区南部公元前三千纪初以远的新石器考古学文化编年、谱系及相关问题》,《考古学文化论集(4)》,文物出版社,1997年;王月前:《鸭绿江右岸地区新石器遗存研究》,《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2000年;赵宾福:《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杨占风:《后洼上层文化研究》,《辽宁省博物馆馆刊》第3辑,辽海出版社,2008年,第342~346页。
    ②孙祖初:《论小珠山中层文化的分期及与各地比较》,《辽海文物学刊》1991年第1期;王嗣洲:《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史前研究》,三秦出版社,2000年。
    ③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长海县小珠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5期。
    ①杜战伟、赵宾福、刘伟:《后洼上层文化的渊源与流向——论辽东地区以刻划纹为标识的水洞下层文化系统》,《北方文物》2014年第1期。
    ②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许玉林、许明纲、高美璇:《旅大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和青铜时代文化概述》,《东北考古与历史》第1辑,1982年;许玉林:《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文化初探》,《考古学文化论集(2)》,文物出版社,1989年;许明纲:《试论大连地区新石器和青铜文化》,《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1987》,文物出版社,1990年;许明纲:《大连地区筒形罐谱系研究》,《环渤海考古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石家庄·1992)》,知识出版社,1996年。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长海县小珠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5期。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长海县小珠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5期。
    ③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庄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大连市北吴屯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94年第3期。
    ④许玉林:《试论辽东半岛黄海沿岸新石器文化》,《博物馆研究》1992年第2期。
    ⑤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庄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大连市北吴屯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94年第3期。
    ⑥刘俊勇:《百年来大连地区考古发现与研究》,《大连文物》,1999年;王嗣洲:《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史前研究》,三秦出版社,2000年;王嗣洲:《大连北三市新石器文化研究》,《北方文物》2000年第4期。
    ⑦王月前:《鸭绿江右岸地区新石器遗存研究》,《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2000年。
    ①杜战伟、赵宾福、刘伟:《后洼上层文化的渊源与流向——论辽东地区以刻划纹为标识的水洞下层文化系统》,《北方文物》2014年第1期。
    ②许玉林:《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许玉林:《后洼遗址考古新发现与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1987》,文物出版社,1990年;杨占风:《后洼上层文化研究》,《辽宁省博物馆馆刊》第3辑,辽海出版社,2008年,第342~346页。
    ③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本溪市博物馆:《马城子——太子河上游洞穴遗存》,文物出版社,1994年,第1~39页;李恭笃:《本溪地区三种原始文化的发现及研究》,《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第1期;李恭笃:《本溪地区洞穴文化遗存的发现与研究》,《北方文物》1992年第2期。
    ①赵宾福、杜战伟:《太子河上游三种新石器文化遗存的辨识——论本溪地区水洞下层文化、偏堡子文化和北沟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10期。
    ②杜战伟、赵宾福、刘伟:《后洼上层文化的渊源与流向——论辽东地区以刻划纹为标识的水洞下层文化系统》,《北方文物》2014年第1期。
    ③丹东市文化局文物普查队:《丹东市东沟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和试掘》,《考古》1984年第1期。
    ④许玉林、金石柱:《辽宁丹东地区鸭绿江右岸及其支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考古》1986年第10期。
    ⑤许玉林:《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
    ①张江凯:《论北庄类型》,《考古学研究(三)》,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37~51页。
    ②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③张江凯:《论北庄类型》,《考古学研究(三)》,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37~51页;霍东峰:《环渤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37~47页。
    ④栾丰实:《大汶口文化的分期和类型》,《海岱地区考古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69~113页。
    ①张翠敏、王宇:《辽东半岛小珠山下层文化陶器比较研究》,《东方考古》第6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②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长海县小珠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5期。
    ④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大连市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4年第3期。
    ⑤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大连大潘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4年第10期。
    ⑥刘俊勇、王瑽:《辽宁大连市郊区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94年第4期。
    ⑦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瓦房店交流岛原始文化遗址试掘简报》,《辽海文物学刊》1992年第1期。
    ⑧丹东市文化局文物普查队:《丹东市东沟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与试掘》,《考古》1984年第1期。
    ⑨杨占风、李鹏昊:《郭家村遗址分期再研究》,《内蒙古文物考古》2008年第2期。
    ⑩孙祖初:《论小珠山中层文化的分期及各地比较》,《辽海文物学刊》1991年第1期;赵辉:《辽东地区小珠山下、中层文化的再检讨》,《考古与文物》1995年第5期;栾丰实:《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原始文化》,《海岱地区考古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75~407页;王嗣洲:《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史前研究》,三秦出版社,2000年;杨占风:《鸭绿江、图们江及乌苏里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2013年;霍东峰:《环渤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57~60页。
    ①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大连市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4年第3期。
    ②杨占风、李鹏昊:《郭家村遗址分期再研究》,《内蒙古文物考古》2008年第2期;杨占风:《鸭绿江、图们江及乌苏里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2013年。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长海县小珠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5期。
    ①旅顺博物馆:《旅大市长海县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调查》,《考古》1962年第7期。
    ②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长海县小珠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5期。
    ①刘俊勇、王瑽:《辽宁大连郊区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94年第4期。
    ②宫本一夫:《辽东新石器时代陶器编年的再探讨》,《东北亚考古学研究——中日合作研究报告书》,文物出版社,1997年,第127~133页。
    ①旅顺博物馆:《旅大市长海县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调查》,《考古》1962年第7期。
    ②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大连市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4年第3期。
    ③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④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五)》,《考古》1978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六)》,《考古》1979年第1期。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长海县小珠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5期。
    ③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烟台市博物馆:《烟台自石村遗址发掘报告》,《胶东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第28~95页。
    ④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烟台地区文管会、长岛县博物馆:《山东长岛县史前遗址》,《史前研究》1983年第1期,第114~130页;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烟台地区文管会、长岛县博物馆:《山东长岛北庄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7年第5期,第385~394页;张江凯:《论北庄类型》,《考古学研究(三)》,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37~51页。
    ⑤李游:《山东烟台市郊丘家庄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3年第7期;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胶东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考古》1963年第7期;此外,该遗址1979年的发掘材料尚未正式发表。
    ①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胶东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考古》1963年第7期;山东省博物馆:《山东蓬莱紫荆山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73年第1期,第11~15页。
    ②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山东栖霞杨家圈遗址发掘简报》,《史前研究》1984年第3期;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栖霞杨家圈遗址发掘报告》,《胶东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第151~206页。
    ③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莱阳于家店的小发掘》,《胶东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第207~219页。
    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张江凯:《论北庄类型》,《考古学研究(三)》,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37~51页;栾丰实:《大汶口文化的分期和类型》,《海岱地区考古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69~113页。
    ⑤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王锡平:《试论环渤海地区史前文化的关系与文明》,《考古学文化论集(四)》,文物出版社,1997年,第96~103页;霍东峰:《环渤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37~48页。
    ⑥霍东峰:《环渤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37~48页。
    ①东北博物馆文物工作队:《辽宁新民县偏堡子沙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记》,《考古通讯》1958年第1期。
    ②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新民市文物管理所:《辽宁新民市偏堡子遗址青铜时代遗存》,《考古》2011年第10期。
    ③澄田正一:《辽东半岛の先史遗迹(调查抄报)——文家屯遗迹(1)》,《爱之学院文学部纪要》第16号,1987年;宫本一夫:《辽东新石器时代陶器编年的再探讨》,《东北亚考古学研究——中日合作研究报告书》,文物出版社,1997年。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东北工作队:《沈阳肇工街和郑家洼子遗址的发掘》,《考古》1989年第10期。
    ⑤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沈阳新乐遗址试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第4期。
    ⑥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新民东高台山第二次发掘》,《辽海文物学刊》1986年创刊号。
    ①赵宾福:《马城子文化新论——辽东北部地区夏商时期遗存的整合研究》,《边疆考古研究》第6辑,科学出版社,2007年。
    ②曲瑞琦:《沈阳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成立大会会刊》,1981年。
    ③朱延平:《辽中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刍议》,《辽海文物学刊》1990年第1期。
    ④齐俊:《本溪地区太子河流域新石器至青铜时期遗址》,《北方文物》1987年第3期;李恭笃:《本溪地区洞穴文化遗存的发现与研究》,《北方文物》1992年第2期;辽宁省考古研究所、本溪市博物馆:《马城子——太子河上游洞穴遗存》,文物出版社,1994年。
    ⑤赵宾福、杜战伟:《太子河上游地区三种新石器文化的辨识——论本溪地区的水洞下层文化、偏堡子文化和北沟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10期。
    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旅顺博物馆:《辽宁省瓦房店市长兴岛三堂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2年第2期。
    ⑦陈全家、陈国庆:《三堂新石器时代遗址分期及相关问题》,《考古》1992年第2期。
    ⑧朱永刚:《辽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含条形堆纹陶器遗存研究》,《青果集——吉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二十周年考古论文集》,知识出版社,1993年;苏小幸:《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再认识》,《考古》1994年第6期;李恭笃、高美璇:《试论偏堡子文化》,《北方文物》1998年。
    ⑨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大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瓦房店交流岛原始文化遗址试掘简报》,《辽海文物学刊》1992年第1期。
    ⑩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大连大潘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4年第10期。
    ①刘俊勇、王瑽:《辽宁大连市郊区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94年第4期。
    ②王嗣洲、金志伟:《大连北部新石器文化遗址调查简报》,《辽海文物学刊》1997年第1期。
    ③许玉林、杨永芳:《辽宁岫岩北沟西山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第5期。
    ④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沈阳炮师千松园遗址2003年发掘报告》,《沈阳考古文集》第2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长海县小珠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5期。
    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科尔沁博物馆、扎鲁特旗文物管理所:《内蒙古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新石器时代墓葬》,《考古》2008年第7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扎鲁特旗文物管理所:《内蒙古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新石器时代墓地C地点发掘简报》,《考古》2011年第11期。
    ⑦张星德:《下辽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年代及谱系问题初探》,《边疆考古研究》第8辑,科学出版社,2009年;张树范:《偏堡子文化若干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沈阳考古文集》第2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杨占风:《鸭绿江、图们江及乌苏里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2013年;霍东峰:《环渤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张星德:《下辽河流域新石器文化陶器分群及相关问题》,《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一次年会论文集2008》,文物出版社,2010年;王闯:《偏堡文化陶器分期与年代》,《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朱永刚、吉平:《关于南宝力皋吐墓地文化性质的几点思考》,《考古》2011年第11期;陈国庆:《辽宁三堂一期文化遗存分期与相关问题探讨》,《庆祝宿白先生九十华诞文集》,科学出版社,2012年;华玉冰:《与“偏堡类型”相关遗存的比较研究》,《庆祝宿白先生九十华诞文集》,科学出版社,2012年;张星德:《偏堡子文化陶器分期及其相关问题》,《边疆考古研究》第13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
    ①赵宾福:《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长海县小珠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5期。
    ③赵宾福:《中朝邻境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比较研究》,《边疆考古研究》第9辑,科学出版社,2010年。
    ④陈全家、陈国庆:《三堂新石器时代遗址分期及相关问题》,《考古》1992年第2期。
    ①朱永刚:《辽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含条形堆纹陶器遗存研究》,《青果集——吉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二十周年考古论文集》,知识出版社,1993年。
    ②霍东峰:《环渤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③王闯:《偏堡文化陶器分期与年代》,《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
    ④张星德:《偏堡子文化陶器分期及其相关问题》,《边疆考古研究》第13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
    ⑤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旅顺博物馆:《辽宁省瓦房店市长兴岛三堂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2年第2期。
    ①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科尔沁博物馆、扎鲁特旗文物管理所:《内蒙古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新石器时代墓葬》,《考古》2008年第7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扎鲁特旗文物管理所:《内蒙古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新石器时代墓地C地点发掘简报》,《考古》2011年第11期。
    ②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庙子沟与大坝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①鸟居龙藏:《南满洲调查报告》,1910年。
    ②澄田正一:《辽东半岛の先史遗迹(调查抄报)——大长山岛上马石贝冢(1)、(2)、(3)》,分别载于《人间文化》第2、3、4号,1986年~1988年。
    ③澄田正一:《辽东半岛の先史遗迹——老铁山と四平山》《橿原考古学研究所论集》,1979年;澄田正一、秋山进午、冈村秀典:《1941年四平山积石墓的調查》,《考古学文化论集4》,文物出版社,1997年。
    ④三宅俊成:《满洲考古学概说》,1944年。
    ⑤许明纲:《旅大市金县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0年第2期;旅顺博物馆:《旅大市长海县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调查》,《考古》1961年第12期;旅顺博物馆:《旅大市长海县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调查》,《考古》1962年第7期。
    ⑥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大连市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4年第3期。
    ⑦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⑧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⑨郭大顺、马沙:《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的新石器文化》,《考古学报》1985年第4期。
    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长海县小珠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5期。澄田正一、小野山节、宫本一夫:《辽东半岛四平山积石冢の研究》,柳原出版株式社,2008年。
    ③郭大顺、马沙:《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的新石器文化》,《考古学报》1985年第4期;王青:《试论山东龙山文化郭家村类型》,《考古》1992年第2期;栾丰实:《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原始文化》,《海岱地区考古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第375~407页;王青:《再论龙山文化郭家村类型》,《北方文物》1998年第3期;王嗣洲:《辽东半岛公元前3000年前后考古学文化现象初探》,《北方文物》2012年第2期;王嗣洲:《辽东半岛公元前3000年前后考古学文化现象初探》,《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五次年会论文集2012》,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129~134页。
    ④李伊萍:《龙山文化——黄河下游文明进程的重要阶段》,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95~97页。
    ①澄田正一、小野山节、宫本一夫:《辽东半岛四平山积石冢の研究》,柳原出版株式社,2008年,第154页。
    ②旅大市文物管理组:《旅顺老铁山积石墓》,《考古》1978年第2期。
    ④赵宾福:《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后于科学出版社出版,2009年,第121~124页。
    ⑤华阳、霍东峰、付珺:《四平山积石墓再认识》,《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高芳、华阳、霍东峰:《老铁山·将军山积石墓浅析》,《内蒙古文物考古》2009年第1期;高芳、华阳、霍东峰:《文家屯积石墓浅析》,《博物馆研究》2009年第3期;霍东峰:《旅大地区史前时期积石墓的考古学观察》,《北方文物》2011年第4期。
    ⑥张翠敏:《小珠山三期文化与双砣子一期文化再认识》,《北方文物》2012年第4期。
    ①张翠敏:《论双砣子一期文化》,《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五次年会论文集2012》,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139页。
    ②四平山积石墓出土的一件红褐陶折沿罐(第318号),在原报告正文中被同时列入了M38E(原图51)和M39(原图55)的出土遗物。经查该墓地红褐陶统计表(原表20),第318号折沿罐应属于M39。
    ③澄田正一、小野山节、宫本一夫:《辽东半岛四平山积石冢の研究》,柳原出版株式社,2008年。
    ①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大连市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4年第3期。
    ②该件陶器在原报告文中描述时编号为ⅠT4②:23,图中误刊为ⅠT4④:23。
    ①旅大市文物管理组:《旅顺老铁山积石墓》,《考古》1978年第2期,原图五-3。
    ②旅大市文物管理组:《旅顺老铁山积石墓》,《考古》1978年第2期,原图四-8。
    ①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长海县小珠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5期。
    ①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旅顺博物馆:《辽宁省瓦房店长兴岛三堂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2年第2期。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双砣子与岗上——辽东史前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20页。
    ①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②旅顺博物馆:《旅大市长海县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调查》,《考古》1962年第7期。
    ③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①旅顺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旅顺于家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学集刊》第1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原图七-24。
    ②旅大市文物管理组:《旅顺老铁山积石墓》,《考古》1978年第2期,原图五-8。
    ③旅大市文物管理组:《旅顺老铁山积石墓》,《考古》1978年第2期,原图四-1。
    ④刘俊勇、王瑽:《辽宁大连郊区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94年第4期。
    ⑤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大连大潘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4年第10期。
    ⑥高芳、华阳、霍东峰:《辽宁大连大潘家村出土遗存再认识》,《博物馆研究》2009年第2期。
    ①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②三宅俊成:《满洲考古学概说》,1944年。
    ③高芳、华阳、霍东峰:《文家屯积石墓浅析》,《博物馆研究》2009年第3期。
    ④旅顺博物馆:《大连新金县乔东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3年第2期。
    ①旅顺博物馆:《旅大地区长海县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调查》,《考古》1962年第7期。
    ②刘俊勇、王瑽:《辽宁大连郊区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94年第4期。
    ③王嗣洲、金志伟:《大连北部新石器文化遗址调查简报》,《辽海文物学刊》1997年第1期。
    ①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黎家芳、高广仁:《典型龙山文化的来源、发展及社会性质初探》,《文物》1979年第11期;伍人:《山东地区史前文化发展序列及相关问题》,《文物》1982年第10期;高蒙河:《龙山文化的时空框架》,《上海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赵辉:《龙山文化的分期与地方类型》,《考古学文化论集》(3),文物出版社,1993年;李权生:《论龙山文化陶器的分期及地域性》,《考古学集刊》第9辑,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200~238页;何德亮:《山东龙山文化的类型与分期》,《考古》1996年第4期;栾丰实:《海岱龙山文化的分期和类型》,《海岱地区考古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29~282页;李伊萍:《龙山文化——黄河下游文明进程的重要阶段》,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9~57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胶县三里河》,文物出版社,1998年。下文中所比较的三里河遗址材料也均出自该发掘报告。
    ③潍坊市艺术馆、潍坊市寒亭区图书馆:《山东潍县狮子行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第8期。下文中所比较的狮子行遗址材料也均出自该发掘简报。
    ④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昌乐图书馆:《山东昌乐县邹家庄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7年第5期。下文中所比较的邹家庄遗址材料也均出自该发掘简报。
    ①昌潍地区文物管理组、诸城县博物馆:《山东诸城呈子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0年第3期。下文中所比较的呈子遗址材料也均出自该发掘报告。
    ②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邹平县文化局:《山东邹平丁公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9年第5期。下文中所比较的丁公遗址材料也均出自该试掘简报。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山东省长岛县砣矶岛大口遗址》,《考古》1985年第12期。下文中所比较的大口遗址材料也均出自该发掘报告。
    ①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栖霞杨家圈遗址发掘报告》,《胶东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
    ②临沂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日照县图书馆:《日照尧王城龙山文化遗址试掘简报》,《史前研究》1985年第4期。
    ③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研室:《泗水尹家城》,文物出版社,1990年。下文中所比较的尹家城遗址材料也均出自该发掘报告。
    ④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兖州西吴寺》,文物出版社,1990年。下文中所比较的西吴寺遗址材料也均出自该发掘报告。
    ①山东省博物馆、聊城地区文化馆、茌平县文化馆:《山东茌平县尚庄遗址第一次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4期。
    ②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茌平尚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5年第4期。
    ①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许玉林、许明纲、高美璇:《旅大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和青铜时代文化概述》,《东北考古与历史》第1辑,1982年;许玉林:《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文化初探》,《考古学文化论集(2)》,文物出版社,1989年;许玉林:《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述》,《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第1期;许玉林:《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述》,《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第1期。
    ②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许明纲:《试论大连地区新石器和青铜文化》,《中国考古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1987》,文物出版社,1990年;安志敏:《辽东史前遗存的文化谱系》,《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齐鲁出版社,1993年。
    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王承礼、张忠培、林沄、方起东:《东北考古的主要收获》,《东北考古与历史》第1辑,文物出版社,1982年。
    ④苏小幸:《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再认识》,《考古》1994年第6期;赵宾福:《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00~301页。
    ⑤王建华:《试论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史前文化》,《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⑥栾丰实:《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原始文化》,《海岱地区考古学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75~407页。栾丰实将龙山文化划分为早、晚两期。
    ⑦霍东峰:《环渤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66页。该论文参考了《龙山文化——黄河下游文明进程的重要阶段》一书中关于龙山文化的分期方案。
    ①张翠敏:《论双砣子一期文化》,《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五次年会论文集2012》,文物出版社,2013年,第139页。
    ②华阳、霍东峰、付珺:《四平山积石墓再认识》,《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霍东峰:《旅大地区史前时期积石墓的考古学观察》,《北方文物》2011年第4期。
    ①《龙山文化——黄河下游文明进程的重要阶段》认为龙山文化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550~公元前1900年间,第51页。
    ①安特生:《奉天锦西沙锅屯洞穴层》,《中国古生物志》丁种第一号第一册,地质调查所,1923年。
    ②滨田耕作、水野清一:《赤峰红山后——热河省赤峰红山后先史遗迹》,《东方考古学丛刊》甲种第六册,东亚考古学会,1938年。
    ③内蒙古考古工作队:《林西县锅撑子山等地的文化遗址》,《内蒙古文物资料选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64年。
    ④吕遵谔:《内蒙赤峰红山考古调查报告》,《考古学报》1958年第3期。
    ⑤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巴林左旗富河沟门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4年第1期。
    ⑥赵宾福、刘伟、杜战伟:《“富河文化”与赵宝沟文化的地方类型》,《考古》2012年第11期。
    ①杨虎、林秀贞:《内蒙古敖汉旗小河西遗址简述》,《北方文物》2009年第2期。
    ②杨虎、林秀贞:《内蒙古敖汉旗榆树山、西梁遗址房址和墓葬综述》,《北方文物》2009年第2期。
    ③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2年。
    ④杨虎:《敖汉旗榆树山、西梁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9年)》,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131~132页。
    ①刘晋祥:《翁牛特旗大新井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9年)》,文物出版社,1990年,第131页。
    ②朱延平:《辽西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纵横》,《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海洋出版社,1991年,第9~14页。
    ③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文物工作组:《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细石器文化遗址》,《考古学报》1957年第1期,第9~10页。
    ④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文物工作组:《昭乌达盟巴林左旗细石器文化遗址》,《考古学报》1959年第2期,第4页,图版陆-5。
    ⑤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8~25页。
    ①索秀芬、郭治中:《白音长汗遗址小河西文化遗存》,《边疆考古研究》第3辑,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01~10页;索秀芬:《小河西文化初论》,《考古与文物》2005年第1期。
    ②辛岩、方殿春:《查海遗址1992年~1994年发掘报告》,《辽宁考古文集》,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12~43页。
    ③辛岩、方殿春:《查海遗址1992年~1994年发掘报告》,《辽宁考古文集》,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12~43页;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2年。
    ④刘国祥、张义成:《内蒙古喀喇沁旗发现大型小河西文化聚落》,《中国文物报》2000年1月16日第1版。
    ⑤徐光冀、朱延平:《辽西区古文化(新石器至青铜时代)综述》,《苏秉琦与当代中国考古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86~96页。
    ⑥邵国田编著:《千斤营子遗址与小河西文化》,《敖汉文物精华》,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2年。
    ⑦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西拉木伦河流域——先秦时期遗址调查与试掘》,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56~57页。
    ⑧朱永刚:《查干木伦河流域古遗址文化类型及相关问题》,《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3期。
    ⑨朱永刚、王立新:《西拉木伦河流域先秦时期文化遗存的序列编年与谱系》,《边疆考古研究》第4辑,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52~69页。
    ①陈国庆:《兴隆洼文化分期及相关问题探讨》,《边疆考古研究》第3辑,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9~22页。
    ②杨虎、林秀贞:《内蒙古敖汉旗小河西遗址简述》,《北方文物》2009年第2期。
    ③安志敏:《考古学文化》,《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第253页。
    ④张忠培:《研究考古学文化需要探索的几个问题》,《文物出版社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文物与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177~185页。
    ①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8~25页。
    ②辛岩、方殿春:《查海遗址1992年~1994年发掘报告》,《辽宁考古文集》,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12~43页;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2年。
    ①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8~25页;辛岩、方殿春:《查海遗址1992~1994年发掘报告》,《辽宁考古文集》,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12~43页。
    ②赵宾福、薛振华、杜战伟:《小河西文化检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4年第1期。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1965——1991年)》,文物出版社,1991年。
    ④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655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5年第10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第1期。
    ②方殿春:《阜新查海遗址的发掘与初步分析》,《辽海文物学刊》1991年第1期;辛岩、方殿春:《查海遗址1992年~1994年发掘报告》,《辽宁考古文集》,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12~43页;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2年。
    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8~25页。
    ④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第87~95页;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53~77页。
    ⑤徐光冀:《富河文化的发现与研究》,《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徐光冀:《乌尔吉木伦河流域的三种史前文化》,《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
    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沟聚落遗址2002~2003年的发掘》,《考古》2004年第7期。相关材料尚未正式发表。
    ⑦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省迁西县东寨遗址发掘简报》,《文物春秋》1992年增刊。
    ⑧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唐山市文物管理处、迁西县文物管理所:《迁西西寨遗址1988年发掘报告》,《文物春秋》1992年增刊。
    ⑨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平谷县文物管理所:《北京平谷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8期。
    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第1期;朱延平:《辽西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纵横》,《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海洋出版社,1991年;陈国庆:《兴隆洼文化分期及相关问题探讨》,《边疆考古研究》第3辑,科学出版社,2004年;赵宾福:《兴隆洼文化的类型、分期与聚落结构研究》,《考古与文物》2006年第1期;索秀芬、李少兵:《兴隆洼文化分期与年代》,《文物》2011年第8期;辛岩、方殿春:《查海遗址1992年~1994年发掘报告》,《辽宁考古文集》,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12~43页;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2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2年。
    ①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第87~95页;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53~77页。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第1期。
    ②陈国庆:《兴隆洼文化分期及相关问题探讨》,《边疆考古研究》第3辑,科学出版社,2004年;索秀芬、李少兵:《兴隆洼文化分期与年代》,《文物》2011年第8期。
    ①该单位目前仅发表此一件筒形罐,不排除该单位出土有之字纹陶器的可能,若是,其年代则不早于92F180。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5年第10期。
    ①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
    ②徐光冀:《乌尔吉木伦河流域的三种史前文化》,《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
    ①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平谷县文物管理所:《北京平谷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8期。
    ②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省迁西县东寨遗址发掘简报》,《文物春秋》1992年增刊。
    ③承德县文物管理所:《河北省承德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92年第6期。
    ④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唐山市文物管理处、迁西县文物管理所:《迁西西寨遗址1988年发掘报告》,《文物春秋》1992年增刊。
    ①赤峰市博物馆、翁牛特旗博物馆:《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内蒙古文物考古》2005年第1期。
    ②朝格巴图:《巴林右旗敖包恩格日遗址调查》,《内蒙古文物考古》1997年第2期。
    ③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文物工作组:《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细石器文化遗址》,《考古学报》1957年第1期。
    ④席永杰、张国强:《内蒙古赤峰市康家湾红山文化及相关遗址调查报告》,《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⑤巴林右旗博物馆:《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调查》,《考古》1987年第6期。
    ⑥巴林右旗博物馆:《巴林右旗古日古勒台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1992年第1、
    2期。
    ⑦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赤峰博物馆、巴林右旗博物馆:《查干诺尔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2000年第2期。
    ⑧巴林右旗博物馆:《哈日巴泽遗址调查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2000年第2期。
    ⑨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西拉木伦河流域——先秦时期遗址调查与试掘》,科学出版社,2010年。
    ⑩朱风瀚:《吉林奈曼旗大沁他拉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79年第3期。刘丹、马海、王立新、石杰:《内蒙古开鲁县小泡子遗址的调查与初步认识》,《边疆考古研究》第14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翁特旗杖房川遗址调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4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
    ①朱永刚、朱秀娟:《扎鲁特旗荷叶花遗址调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4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
    ②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河北唐山地区史前遗址调查》,《考古》1990年第8期。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1965~1991)》,文物出版社,1992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平谷县文物管理所:《北京平谷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8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二十一)》,《考古》1994年第7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实验研究中心:《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二十七)》,《考古》2001年第7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实验研究中心:《放射性碳素测定年代报告(三十)》,《考古》2004年第7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2年。
    ①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北福地——易水流域史前遗址》,文物出版社,2007年。
    ②赵宾福、孙明明、杜战伟:《饶河小南山墓葬出土玉器的年代与性质》,《边疆考古研究》第14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
    ①苏秉琦:《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兼谈当前田野考古工作的重点或大课题》,《文物》1986年第8期。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小山遗址》,《考古》1987年第6期。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赵宝沟一号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7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赵宝沟——新石器时代聚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④朱延平:《辽西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纵横》,《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海洋出版社,1991年。
    ⑤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迁安安新庄新石器遗址调查和试掘》,《考古学集刊》第4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⑥赵宾福:《赵宝沟文化的分期与源流》,《中国考古学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6年。
    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赵宝沟——新石器时代聚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⑧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唐山市文物管理处、迁西县文物管理所:《迁西西寨遗址1988年发掘报告》,《文物春秋》1992年增刊。
    ⑨刘晋祥:《翁牛特旗小善德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8》,文物出版社,1989年。
    ⑩董新林:《赵宝沟文化研究》,《考古求知集——96考古研究所中青年学术讨论会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①陈国庆:《试论赵宝沟文化》,《考古学报》2008年第2期。
    ②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平谷县文物管理所:《北京平谷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8期。
    ③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平谷县文物管理所:《北京平谷北埝头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与发掘》,《文物》1989年第8期。
    ④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廊坊地区文化局:《河北三河县孟各庄遗址》,《考古》1983年第5期。
    ⑤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林西县水泉遗址发掘述要》,《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林西县水泉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5年第11期。
    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第7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
    ⑦承德地区文物保管所、滦平县博物馆:《河北滦平县后台子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94年第3期;刘国祥:《论滦平后台子下层文化遗存及相关问题》,《考古求知集——96考古研究所中青年学术讨论会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⑧敖汉旗博物馆:《敖汉旗南台地赵宝沟文化遗址调查》,《内蒙古文物考古》1991年第1期。
    ⑨索秀芬:《关于赵宝沟文化的几个问题》,《新果集——庆祝林沄先生七十华诞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⑩索秀芬、李少兵:《赵宝沟文化类型》,《华夏考古》2012年第1期。霍东峰:《环渤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①赵宾福、刘伟、杜战伟:《“富河文化”与赵宝沟文化的地方类型》,《考古》2012年第11期。
    ②赵宾福:《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84~190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巴林左旗富河沟门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4年第1期。
    ④徐光冀:《乌尔吉木伦河流域的三种史前文化》,《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
    ⑤赵宾福、刘伟、杜战伟:《“富河文化”与赵宝沟文化的地方类型》,《考古》2012年第11期。
    ⑥克什克腾旗博物馆:《克什克腾旗上店小河沿文化墓地及遗址调查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1992年第1、2期。
    ⑦朱风瀚:《吉林奈曼旗大沁他拉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79年第3期。
    ⑧敖汉旗博物馆:《敖汉旗杜力营子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2009年第2期。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1965~1991)》,文物出版社,1992年。
    ①滨田耕作、水野清一:《赤峰红山后——热河省赤峰红山后先史遗迹》,《东方考古学丛刊》甲种第六册,东亚考古学会,1938年。
    ②尹达:《关于赤峰红山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新石器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5年。
    ③吕遵谔先生在1958年发表的《内蒙赤峰红山考古调查报告》中便开始使用“红山文化”这一名称。
    ④安特生:《奉天锦西沙锅屯洞穴层》,《中国古生物志》丁种第一号第一册,地质调查所,1923年。
    ⑤郭大顺、张克举:《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11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8期。
    ⑥高美漩、李恭笃:《红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红山文化遗存分期探索》,《考古》1986年第6期;吕学明、朱达:《牛河梁红山文化墓葬分期及相关问题》,《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燕山出版社,2002年;索秀芬、郭治中:《白音长汗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探索》,《内蒙古文物考古》2004年第1期;索秀芬、李少兵:《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初探》,《考古》2007年第10期;张星德:《小东山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陶器分期及相关问题》,《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二次年会论文集2009》,文物出版社,2010年;赵宾福、薛振华:《辽宁朝阳小东山红山文化遗存的分期研究》,《东北史地》2011年第6期。
    ⑦高美漩、李恭笃:《红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红山文化遗存分期探索》,《考古》1986年第6期;赵宾福:《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⑧杨虎:《关于红山文化的几个问题》,《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周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张星德:《红山文化分期初探》,《考古》1991年第8期;顾罡:《红山文化陶器分期研究》,《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四十周年暨冯汉骥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赵宾福、薛振华:《以陶器为视角的红山文化发展阶段研究》,《考古学报》2012年第1期。
    ⑨朱延平:《东北地区南部公元前三千纪初以远的新石器考古学文化编年、谱系及相关问题》,《考古学文化论集(四)》,文物出版社,1997年;刘国祥:《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探索》,《红山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2006年;陈国庆:《红山文化研究》,《华夏考古》2008年第3期;索秀芬:《红山文化研究》,《考古学报》2011年第3期。
    ①赵宾福、薛振华:《以陶器为视角的红山文化发展阶段研究》,《考古学报》2012年第1期。
    ②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8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女神庙平台东坡筒形器群遗存发掘简报》,《文物》1994年第5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发掘简报》,《文物》1997年第8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第二地点四号冢筒形器墓的发掘》,《文物》1997年第8期;魏凡:《牛河梁红山文化第三地点积石冢石棺墓》,《辽海文物学刊》1994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凌源市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1998-1999年度的发掘》,《考古》2001年第8期;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第五地点一号冢中心大墓(M1)发掘简报》,《文物》1997年第8期;朝阳市文化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遗址》,学苑出版社,2004年;李恭笃:《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试掘报告》,《考古》1986年第6期;朱达、王来柱:《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发掘获重大成果》,《中国文物报》2003年9月5日。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赤峰西水泉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学报》1982年第2期。
    ④郭大顺、张克举:《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11期。
    ⑤巴林右旗博物馆:《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调查》,《考古》1987年第6期。
    ⑥滨田耕作、水野清一:《赤峰红山后——热河省赤峰红山后先史遗迹》,《东方考古学丛刊》甲种第六册,东亚考古学会,1938年。
    ⑦辽宁省博物馆、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敖汉旗文化馆:《辽宁敖汉旗小河沿三种原始文化的发现》,《文物》1977年第12期。
    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工作队:《赤峰蜘蛛山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979年第2期。
    ⑨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巴林左旗友好村二道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
    ⑩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53~77页。
    朱凤瀚:《吉林奈曼旗大沁他拉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79年第3期。
    辽宁省博物馆、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敖汉旗文化馆:《辽宁敖汉旗小河沿三种原始文化的发现》,《文物》1977年第12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巴林右旗博物馆等:《查干诺尔新时期时代遗址调查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2000年第2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市博物馆、朝阳县文物管理所:《朝阳小东山新石器至汉代遗址发掘报告》,《辽宁省道路建设考古报告集(2003)》,辽宁民族出版社,2004年。
    朝格巴图:《查日斯台遗址调查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2000年第2期。
    方殿春、刘葆华:《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的发现》,《文物》1984年第6期。
    ①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北京,2004年8月。
    ②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文物出版社,2012年。
    ③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凌源市牛河梁遗址第五地点1998-1999年度的发掘》,《考古》2001年第8期。
    ①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第二地点四号冢筒形器墓的发掘》,《文物》1997年第8期。
    ①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139页。
    ①赵宾福、薛振华:《以陶器为视角的红山文化发展阶段研究》,《考古学报》2012年第1期,第14页。
    ①李恭笃:《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试掘报告》,《考古》1986年第6期。
    ①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元宝山哈拉海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内蒙古文物考古》2008年第1期。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工作队:《赤峰西水泉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学报》1982年第2期。
    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赤峰上机房营子与西梁》,科学出版社,2012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赤峰市上机房营子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8年第1期。
    ①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巴林左旗友好村二道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
    ②杨虎、林秀贞:《内蒙古敖汉旗红山文化西台类型遗址简述》,《北方文物》2010年第3期。
    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
    ①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翁牛特旗老牛槽沟红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四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
    ②辽宁省博物馆、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敖汉旗文化馆:《辽宁敖汉旗小河沿三种原始文化的发现》,《文物》1977年第12期。
    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①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翁牛特旗博物馆:《翁牛特旗二道窝铺遗址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四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
    ②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陈家营遗址发掘报告》,《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四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
    ①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市博物馆、朝阳县文物管理所:《朝阳小东山新石器至汉代遗址发掘报告》,《辽宁省道路建设考古报告集(2003)》,辽宁民族出版社,2004年。
    ②敖汉旗博物馆:《敖汉旗杜力营子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2009年第2期。
    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翁牛特旗杖房川遗址调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四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
    ①赵宾福、薛振华:《以陶器为视角的红山文化发展阶段研究》,《考古学报》2012年第1期。
    ②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479页。
    ①辽宁省博物馆、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敖汉旗文化馆:《辽宁敖汉旗小河沿三种原始文化的发现》,《文物》1977年第12期。
    ②赵宾福、任瑞波、杜战伟:《小河沿文化界说》,《北方文物》2003年第1期。
    ③安特生著、袁复礼译:《奉天锦西县沙锅屯洞穴层》,《古生物志》丁种第1号第1册,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印行,1923年。
    ④东亚考古学会:《赤峰红山后——热河省赤峰红山后先史遗迹》,《东方考古学刊》甲种第六册,1938年。
    ⑤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赤峰市哈拉海沟新石器时代墓地发掘简报》,《考古》2010年第2期。
    ⑥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内蒙古昭乌达盟石羊石虎山新石器时代墓葬》,《考古》1963年第10期。
    ⑦李宇峰:《辽宁建平县红山文化考古调查》,《考古与文物》1984年第2期。
    ⑧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8年。
    ⑨赤峰博物馆、翁牛特旗博物馆:《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内蒙古文物考古》2005年第1期。
    ①朱凤瀚:《吉林奈曼旗大沁他拉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79年第3期。
    ②克什克腾旗博物馆:《克什克腾旗上店小河沿文化墓地及遗址调查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1992年第1、2期。
    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
    ④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8年。
    ⑤赵宾福:《小河沿文化的几个问题》,《文物》2005年第7期。
    ⑥索秀芬、李少兵:《小河沿文化分期初探》,《考古与文物》2006年第1期。
    ①索秀芬、李少兵:《小河沿文化类型》,《边疆考古研究》第7辑,科学出版社,2007年。
    ②陈国庆:《小河沿文化分期与年代探讨》,《新果集——庆祝林沄先生七十华诞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③张星德、马海玉:《小河沿文化的时空框架》,《北方文物》2010年第3期。
    ②郭大顺:《大南沟的一种后红山文化类型》,《考古学文化论集(二)》,文物出版社,2004年。
    ⑤索秀芬、李少兵:《小河沿文化分期初探》,《考古与文物》2006年第1期;张星德:《小河沿文化陶器分群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9期;陈国庆:《小河沿文化分期与年代探讨》,《新果集——庆祝林沄先生七十诞辰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张星德、马海玉:《小河沿文化的时空框架》,《北方文物》2010年第3期。
    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
    ①张忠培:《地层学与类型学的若干问题》,《文物》1983年第5期。
    ②张忠培:《地层学与类型学的若干问题》,《文物》1983年第5期。
    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庙子沟与大坝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以下该遗址的相关材料均出自此发掘报告。
    ④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庙子沟与大坝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以下该遗址的相关材料均出自此发掘报告。
    ①南京博物院:《江苏邳县四户镇大墩子遗址探掘报告》,《考古学报》1964年第2期;南京博物院:《江苏邳县大墩子遗址第二次发掘》,《考古学集刊》第1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②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74年;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大汶口续集——大汶口遗址第二、三次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7年。
    ③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邹县野店》,文物出版社,1985年。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王因》,科学出版社,2001年。
    ⑤栾丰实:《大汶口文化的分期和类型》,《海岱地区考古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
    ①南京博物院:《江苏邳县大墩子遗址第二次发掘》,《考古学集刊》第1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②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大连市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4年第3期。
    ③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文物出版社,2012年。
    ④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庙子沟与大坝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栾丰实:《大汶口文化的分期和类型》,《海岱地区考古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
    ⑤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莒县博物馆:《山东莒县杭头遗址》,《考古》1988年第12期。
    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史研究所、包头市文物管理所:《内蒙古包头市阿善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第2期。
    ⑦崔璿、斯琴:《清水河县白泥窑子遗址D地点发掘报告》,《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⑧国家文物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晋中考古》,文物出版社,1999年。
    ⑨晋中考古队:《山西太谷白燕遗址第二、三、四地点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3期。
    ⑩晋中考古队:《山西太谷白燕遗址第二、三、四地点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3期。
    ①魏坚:《河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世纪回顾——新石器时代卷》,科学出版社,2008年;栾丰实:《大汶口文化的分期和类型》,《海岱地区考古研究》,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
    ②韩建业:《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2003年。
    ③潍坊市艺术馆、潍坊市寒亭区图书馆:《山东潍县狮子行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4年第8期。
    ④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山东济宁程子崖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91年第7期。
    ⑥澄田正一、小野山节、宫本一夫:《辽东半岛四平山积石冢の研究》,柳原出版株式社,2008年。
    ⑦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海岱考古(一)——老虎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集》,科学出版社,2000年。
    ⑧河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北省唐山市大城山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9年第3期。
    ①赵宾福:《辽西山地夏至战国时期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研究的再检讨》,《边疆考古研究》第5辑,科学出版社,2006年。
    ①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1965-1991)》,文物出版社,1992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赤峰市哈啦海沟新石器时代墓地发掘简报》,《考古》2010年第2期。
    ①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沈阳新乐遗址试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第4期。
    ②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沈阳故宫博物馆:《沈阳新乐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5年第2期。
    ①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辽宁沈阳新乐遗址抢救清理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第11期。
    ②李晓钟:《沈阳新乐遗址1982——1988年发掘报告》,《辽海文物学刊》1990年第1期。
    ③83〇六F2ZK1即为83〇六F2的1号柱坑,在其填土内发现部分遗物,发掘者认为这些遗物的年代不晚于83〇六F2居住面上遗物的年代;83〇六F2ZK2类同。
    ①张少青:《康平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辽海文物学刊》1988年第2期。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第1期,图二十三-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5年第10期,图二十三-2。
    ②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85页,图一四三-1。
    ①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556页,图四〇二-4。
    ②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22页,图一〇〇-10。
    ③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85页,图一四三-5。
    ④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84页,图六二-2。
    ⑤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80页,图二二四-10。
    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411页,图二八〇-3。
    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赵宝沟——新石器时代聚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38页,图29-2。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赵宝沟——新石器时代聚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114页,图86-1。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赵宝沟——新石器时代聚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114页,图86-3。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赵宝沟——新石器时代聚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124页,图98-1。
    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赵宝沟——新石器时代聚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108页,图82-1。
    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赵宝沟——新石器时代聚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30页,图22-6。
    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赵宝沟——新石器时代聚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114页,图86-2。
    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赵宝沟——新石器时代聚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102页,图77-4。
    ⑧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赵宝沟——新石器时代聚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170页,图137-1、2。
    ⑨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林西县水泉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5年第11期,图六-12。
    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敖汉赵宝沟——新石器时代聚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110页,图83-6。
    ①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
    ②辽宁省博物馆:《辽宁东沟大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86年第4期,图三-2。
    ③赵宾福、薛振华:《以陶器为视角的红山文化发展阶段研究》,《考古学报》2012年第1期。
    ①T1F2木炭,树轮校正值为BC5034~4782(BK78054);T1F2木炭,树轮校正值为BC5234~4946(WB79-05);T1H2木炭,树轮校正值为BC5048~4770(ZK-0267);T1F2木炭,树轮校正值为BC5490~5240(ZK-0667)。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中碳十四年代数据集1965-1991》,文物出版社,1992年,第73页。
    ②齐俊:《本溪地区太子河流域新石器至青铜时期遗址》,《北方文物》1987年第3期;李恭笃:《本溪地区洞穴文化遗存的发现与研究》,《北方文物》1992年第2期。
    ③李恭笃:《本溪地区三种原始文化的发现及研究》,《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第1期。
    ④李恭笃:《本溪地区洞穴文化遗存的发现与研究》,《北方文物》1992年第2期。
    ⑤辽宁省考古研究所、本溪市博物馆:《马城子——太子河上游洞穴遗存》,文物出版社,1994年。
    ①齐俊:《本溪地区太子河流域新石器至青铜时期遗址》,《北方文物》1987年第3期,该文称北甸A洞为三角洞。
    ②据报告介绍,BAT1③:18表面施泥条附加堆纹,但通过图版观察,实为压印凹沟纹。
    ①辽宁省考古研究所、本溪市博物馆:《马城子——太子河上游洞穴遗存》,文物出版社,1994年;齐俊:《本溪地区太子河流域新石器至青铜时期遗址》,《北方文物》1987年第3期,该文称马城子B洞为马城子老砬背洞二。
    ①辽宁省考古研究所、本溪市博物馆:《马城子——太子河上游洞穴遗存》,文物出版社,1994年。
    ①齐俊、刘兴林:《本溪水洞遗址及附近的遗迹和遗物》,《辽海文物学刊》1988年第1期。
    ②李恭笃:《本溪地区三种原始文化的发现及研究》,《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第1期。
    ③齐俊:《本溪地区太子河流域新石器至青铜时期遗址》,《北方文物》1987年第3期。
    ④李恭笃:《本溪地区洞穴文化遗存的发现与研究》,《北方文物》1992年第2期;李恭笃:《本溪地区三种原始文化的发现及研究》,《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第1期。
    ①李恭笃:《本溪地区洞穴文化遗存的发现与研究》,《北方文物》1992年第2期。
    ①许玉林:《东沟县西泉眼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辽海文物学刊》1988年第1期。
    ②许玉林、杨永芳:《辽宁岫岩北沟西山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第5期。
    ③许玉林、杨永芳:《辽宁岫岩北沟西山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第5期。
    ④赵宾福、杜战伟:《太子河上游三种新石器文化的辨识——论本溪地区的水洞下层文化、偏堡子文化和北沟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10期。
    ⑤辽宁省考古研究所、本溪市博物馆:《马城子——太子河上游洞穴遗存》,文物出版社,1994年。
    ⑥齐俊、刘兴林:《本溪水洞遗址及附近的遗迹和遗物》,《辽海文物学刊》1988年第1期。
    ⑦李恭笃:《本溪地区洞穴文化遗存的发现与研究》,《北方文物》1992年第2期;李恭笃:《本溪地区三种原始文化的发现及研究》,《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第1期。
    ⑧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小孤山——辽宁海城史前洞穴遗址综合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①辽宁省博物馆:《辽宁东沟大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86年第4期。
    ②王嗣洲、金志伟:《大连北部新石器文化遗址调查简报》,《辽海文物学刊》1997年第11期。
    ③辽宁省博物馆:《辽宁东沟大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86年第4期。
    ④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庄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大连市北吴屯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94年第3期。
    ①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②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庄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大连市北吴屯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94年第3期。
    ③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侯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
    ④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⑤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庄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大连市北吴屯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94年第3期。
    ⑥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⑦辽宁省博物馆:《辽宁东沟大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86年第4期。
    ⑧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沈阳新乐遗址试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第4期。
    ⑨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辽宁沈阳新乐遗址抢救清理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第11期。
    ⑩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辽宁沈阳新乐遗址抢救清理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第11期。
    张少青:《康平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辽海文物学刊》1988年第2期。
    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沈阳故宫博物馆:《沈阳新乐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5年第2期。
    ①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沈阳新乐遗址试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第4期。
    ②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沈阳新乐遗址试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第4期。
    ③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吉林长岭县腰井子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2年第8期。
    ④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农安县元宝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考古》1989年第12期。
    ⑤吉林大学考古教研室:《农安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9年第2期。
    ⑥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农安县元宝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考古》1989年第12期。
    ⑦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吉林长岭县腰井子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2年第8期。
    ⑧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东丰县西断梁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考古》1991年第4期。
    ⑨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东丰县西断梁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考古》1991年第4期。
    ⑩吉林大学考古教研室:《农安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9年第2期。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东丰县西断梁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考古》1991年第4期。
    赵宾福、刘伟、杜战伟:《小珠山下层文化新论——辽东半岛含“之字纹”陶器遗存的整合研究》,《中国考古学第十五次年会论文集2012》,文物出版社,2013年。
    于怀石:《左家山下层文化研究》,吉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3年。
    赵宾福、杜战伟:《新乐下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文物》2011年第3期。
    ①许玉林、杨永芳:《辽宁岫岩北沟西山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第5期。
    ②丹东市文化局文物普查队:《丹东市东沟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和试掘》,《考古》1984年第1期。
    ③赵宾福:《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王月前:《鸭绿江右岸地区新石器遗存研究》,《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纪念文集》,科学出版社,2000年;苏小幸、王嗣洲:《对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再认识》,《考古》1994年第6期;赵宾福:《中朝临境地区新石器文化比较研究》,《边疆考古研究》第9辑,科学出版社,2010年;赵宾福、杜战伟:《太子河上游三种新石器文化的辨析——论本溪地区水洞下层文化、偏堡子文化和北沟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6期;陈国庆、张鑫:《北沟文化分期与渊源考》,《边疆考古研究》第13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
    ①许玉林:《东沟县西泉眼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辽海文物学刊》1988年第1期;丹东市文化局文物普查队:《丹东市东沟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和试掘》,《考古》1984年第1期。
    ②许玉林:《辽宁东沟县石佛山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第8期。
    ③丹东市文化局文物普查队:《丹东市东沟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和试掘》,《考古》1984年第1期。
    ④许玉林:《辽东半岛新时期时代文化初探》,《考古学文化论集(2)》,文物出版社,1989年。
    ⑤许玉林、金石柱:《辽宁丹东地区鸭绿江右岸及其支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考古》1986年第10期。
    ⑥辽宁省考古研究所、本溪市博物馆:《马城子——太子河上游洞穴遗存》,文物出版社,1994年;赵宾福、杜战伟:《太子河上游三种新石器文化的辨析——论本溪地区水洞下层文化、偏堡子文化和北沟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6期。
    ⑦王嗣洲、金志伟:《大连北部新石器文化遗址调查简报》,《辽海文物学刊》1997年第1期。
    ⑧许玉林、杨永芳:《辽宁岫岩北沟西山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第5期。
    ⑨赵宾福:《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陈国庆、张鑫:《北沟文化分期与渊源考》,《边疆考古研究》第13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
    ①许玉林:《东沟县西泉眼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辽海文物学刊》1988年第1期。
    ①许玉林:《辽宁东沟县石佛山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8期。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东北工作队:《沈阳肇工街和郑家洼子遗址的发掘》,《考古》1989年第10期。
    ③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①丹东市文化局文物普查队:《丹东市东沟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和试掘》,《考古》1984年第1期。
    ①王嗣洲、金志伟:《大连北部新石器文化遗址调查简报》,《辽海文物学刊》1997年第1期。
    ②王嗣洲、金志伟:《大连北部新石器文化遗址调查简报》,《辽海文物学刊》1997年第1期。
    ③许玉林:《辽东半岛新时期时代文化初探》,《考古学文化论集(2)》,文物出版社,1989年。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长海县小珠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5期。
    ②澄田正一、小野山节、宫本一夫:《辽东半岛四平山积石冢の研究》,柳原出版株式社,2008年。下文中所比较的四平山积石墓的材料也均出自该发掘报告。
    ③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④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①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大连市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4年第3期。
    ②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旅顺博物馆:《辽宁省瓦房店长兴岛三堂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2年第2期。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长海县小珠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5期。
    ④许玉林、杨永芳:《辽宁岫岩北沟西山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5期,三个数据分别为距今4390±150(T1②木炭)、距今4210±110、距今4650±100(T3②木炭)。
    ①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西拉木伦河上游考古调查与试掘》,《内蒙古文物考古》2002年第2期。
    ②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林西县井沟子西梁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2006年第2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西拉木伦河流域先秦时期遗址调查与试掘》,科学出版社,2010年。
    ①朱永刚:《论西梁遗存及其相关问题》,《考古》2006年第2期。
    ②索秀芬、李少兵:《西梁文化初论》,《内蒙古文物考古》2007年第2期。
    ①汪宇平:《西拉木伦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通讯》1955年第5期,图版二-2、3;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考古学报》1957年第1期。
    ②郭治中:《克什克腾旗盆瓦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2》,文物出版社,1994年。
    ③齐晓光:《巴林右旗塔布敖包新石器时代及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2》,文物出版社,1994年。
    ①朱永刚:《查干木伦河流域古遗址文化类型及相关问题》,《考古与文物》2004年第3期。
    ②朱永刚:《论西梁遗存及其相关问题》,《考古》2006年第2期。
    ③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巴林右旗塔布敖包新石器时代遗址2009年发掘简报》,《考古》2011年第5期。
    ④朱永刚:《论西梁遗存及其相关问题》,《考古》2006年第2期。
    ⑤索秀芬、李少兵:《西梁文化初论》,《内蒙古文物考古》2007年第2期;郭治中:《克什克腾旗盆瓦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2》,文物出版社,1994年。
    ⑥齐晓光:《巴林右旗塔布敖包新石器时代及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2》,文物出版社,1994年。
    ①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巴林右旗塔布敖包新石器时代遗址2009年发掘简报》,《考古》2011年第5期。
    ②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科左中旗文物管理所:《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遗址2010年发掘简报》,《考古》2012年第3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2011年的发掘》,《考古》2012年第7期;朱永刚、吉平:《探索内蒙古科尔沁地区史前文明的重大考古新发现——哈民忙哈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与学术意义》,《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第4期。
    ③王立新:《双塔遗址》,《田野考古集粹——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二十五周年纪念》,文物出版社,2008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白城双塔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考古学报》2013年第4期。
    ④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科右中旗哈尔沁新石器时代遗址》,《草原文物》2011年第1期。
    ①朱永刚、王立新:《敖恩套布和西固仁茫哈遗址复查与遗存辨析》,《边疆考古研究》第9辑,科学出版社,2010年。
    ②连吉林、朴春月:《内蒙古科右中旗嘎查营子遗址调查》,《北方文物》2005年第1期;朱永刚、郑钧夫:《内蒙古科右中旗嘎查营子史前遗址复查与初步研究》,《边疆考古研究》第10辑,科学出版社,2011年。
    ③朱永刚、张哈斯、温景山:《科左中旗白菜营子遗址复查与遗存试析》,《内蒙古文物考古》2010年第2期。
    ④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科尔沁左翼后旗阿仁艾勒遗址调查与遗存试析》,《草原文物》2011年第1期。
    ⑤吉林省文物志编修委员会:《通榆县文物志》,1985年;朱永刚、郑钧夫:《通榆县三处史前遗址调查与遗存分类》,《边疆考古研究》第7辑,科学出版社,2008年。
    ⑥吉林省文物志编修委员会:《通榆县文物志》,1985年。
    ⑦朱永刚、郑钧夫:《通榆县三处史前遗址调查与遗存分类》,《边疆考古研究》第7辑,科学出版社,2008年。
    ⑧金旭东、褚金刚、王立新:《吉林通榆长坨子四处遗址的调查》,《北方文物》2011年第3期。
    ⑨吉林省文物志编修委员会:《通榆县文物志》,1985年。
    ⑩王立新、宋德辉、夏宏宇:《吉林洮南四海泡渔场家属区遗址的复查与初步认识》,《边疆考古研究》第8辑,科学出版社,2009年。
    王立新、豆海峰:《吉林洮南四海泡子四处遗址调查与初步认识》,《边疆考古研究》第9辑,科学出版社,2010年。
    聂勇:《吉林省镇赉县史前遗址调查与遗存分类》,《东北史地》2012年第5期。
    ②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
    ①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巴林左旗友好村二道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
    ②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巴林左旗旗友好村二道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
    ③郭大顺、张克举:《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址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11期。
    ④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庙子沟与大坝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
    ⑤赵宾福:《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36~339页;吉林大学考古教研室:《农安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9年第2期。
    ①王立新:《双塔遗址》,《田野考古集粹——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二十五周年纪念》,文物出版社,2008年;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白城双塔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考古学报》2013年第4期。
    ②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科左中旗文物管理所:《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遗址2010年发掘简报》,《考古》2012年第3期。
    ③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2006年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墓地的发掘》,《内蒙古文物考古》2007年第1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科尔沁博物馆、扎鲁特旗文物管理所:《内蒙古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新石器时代墓地》,《考古》2008年第7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扎鲁特旗文物管理所:《内蒙古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新石器时代墓地C地点发掘简报》,《考古》2011年第11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扎鲁特旗人民政府:《科尔沁文明——南宝力皋吐墓地》,文物出版社,2010年。
    ④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扎鲁特旗文物管理所:《内蒙古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新石器时代墓地C地点发掘简报》,《考古》2011年第11期。
    ⑤朱永刚、吉平:《关于南宝力皋吐墓地文化性质的几点思考》,《考古》2011年第11期。
    ①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庙子沟与大坝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以下该遗址的相关材料均出自此发掘报告。
    ②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庙子沟与大坝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以下该遗址的相关材料均出自此发掘报告。
    ③东北博物馆文物工作队:《辽宁新民县偏堡子沙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记》,《考古通讯》1958年第1期。
    ④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旅顺博物馆:《辽宁省瓦房店市长兴岛三堂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2年第2期。
    ⑤河北省文物管理处:《磁县下潘汪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5年第1期。
    ①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新民东高台山第二次发掘》,《辽海文物学刊》1986年创刊号。以下该遗址的相关材料均出自此发掘报告。
    ②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
    ③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74年。
    ④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黑龙江肇源县小拉哈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8年第1期。以下该遗址的相关材料均出自此发掘报告。
    ①赵宾福:《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263页。
    ②赵宾福:《东北新石器文化的时空框架及文化系统》,《庆祝宿白先生九十华诞文集》,科学出版社,2012年。
    ①张忠培:《中国北方考古文集》(编后记),文物出版社,1986年。
    ②赵宾福:《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
    ③赵辉:《辽东地区小珠山下、中层文化的再检讨》,《考古与文物》1995年第5期;大贯静夫:《远东史前陶器》,《考古学文化论集(4)》,文物出版社,1997年;宫本一夫:《辽东新石器时代陶器编年的再检讨》,《东北亚考古学研究——中日合作研究报告书》,文物出版社,1997年;大贯静夫:《東北アジアの考古学》,同城社,1998年;王嗣洲:《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史前研究》,三秦出版社,2000年。
    ④赵宾福:《东北新石器文化的时空框架及文化系统》,《庆祝宿白先生九十华诞文集》,科学出版社,2012年。
    ①该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是:朱延平:《辽西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纵横》,《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海洋出版社,1991年;朱延平:《试论东北亚南部四千年前以远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区》,《新世纪的考古学——文化区位生态的多元互动》,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
    ②比较具有代表的论文是:杨虎:《辽西地区新石器——铜石并用时代考古文化序列与分期》,《文物》1994年第5期。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5年第10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第1期。
    ④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唐山市文物管理处、迁西县文物管理所:《迁西西寨遗址1988年发掘报告》,《文物春秋》1992年增刊。
    ⑤敖汉旗博物馆:《敖汉旗杜力营子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2009年第2期。
    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
    ①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许玉林、许明纲、高美璇:《旅大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和青铜时代文化概述》,《东北考古与历史》第1辑,1982年;许明纲:《长海县贝丘遗址发掘收获》,《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5期;刘俊勇:《辽东半岛南端新石器至早期青铜时代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关系》,《东北史地》2008年第3期。
    ②曲石:《略论东北新石器时代文化》,《史前研究》1987年第4期;李恭笃:《辽宁原始文化区系划分与类型研究》,《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安志敏:《辽东史前遗存的文化谱系》,《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齐鲁出版社,1993年;王嗣洲:《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研究》,《史前研究(2000)》,三秦出版社,2000年;王建华:《试论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史前文化》,《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③朱延平:《小珠山下层文化试析》,《考古求知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朱延平:《东北地区南部公元前三千纪初以远的新石器考古学文化编年、谱系及相关问题》,《考古学文化论集(4)》,文物出版社,1997年。
    ④杜战伟、赵宾福、刘伟:《后洼上层文化的渊源与流向——论辽东地区以刻划纹为标识的水洞下层文化系统》,《北方文物》2014年第1期。
    ①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②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旅顺博物馆:《辽宁省瓦房店长兴岛三堂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2年第2期。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长海县小珠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9年第5期。
    ①陈国庆、张鑫:《北沟文化分期与渊源考》,《边疆考古研究》第13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
    ②比较具有代表的文章是:曲瑞琪:《沈阳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成立大会会刊》,1981年;李恭笃、高美璇:《试论偏堡子文化》,《北方文物》1998年。
    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是:朱永刚:《辽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含条形堆纹陶器遗存研究》,《青果集——吉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二十周年考古论文集》,知识出版社,1993年;张星德:《偏堡子文化陶器分期及其相关问题》,《边疆考古研究》第13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
    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⑤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是:赵宾福:《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①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是:陈国庆:《辽宁三堂一期文化遗存分期与相关问题探讨》,《庆祝宿白先生九十华诞文集》,科学出版社,2012年。
    ②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是:华玉冰:《与“偏堡类型”相关遗存的比较研究》,《庆祝宿白先生九十华诞文集》,科学出版社,2012年。
    ①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8年。
    ①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科尔沁博物馆、扎鲁特旗文物管理所:《内蒙古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新石器时代墓地》,《考古》2008年第7期。
    ①类似的表述见于赵宾福:《中国东北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略有差别的是,这里意在强调一种文化系统的动态演进模式。
    ②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龙县兴城遗址发掘》,《博物馆研究》1988年第2期;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博物馆:《和龙兴城——新石器及青铜时代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1年。
    ③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黑龙江宁安县莺歌岭遗址》,《考古》1981年第6期;牡丹江文物管理站:《黑龙江省宁安县石灰场遗址》,《北方文物》1990年第2期。
    ①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巴林右旗塔布敖包新石器时代遗址2009年发掘简报》,《考古》2011年第5期。
    ②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考古(一)》,科学出版社,2013年。
    ①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北福地——易水流域史前遗址》,文物出版社,2007年。
    ②施雅风、孔昭宸、王苏民、唐领余、王富葆、姚檀栋、赵希涛、张丕远、施少华:《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气候与环境的基本特征》,《中国全新世大暖期气候与环境》,海洋出版社,1992年;施雅风、孔昭宸、王苏民、唐领余、王富葆、姚檀栋、赵希涛、张丕远、施少华:《中国全新世大暖期鼎盛阶段的气候与环境》,《中国科学(B辑)》1993年第8期;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第四纪孢粉组、14C组:《辽宁省南部一万年来自然环境的演变》,《中国科学》1977年第6期。
    ①朱延平:《富河文化的若干问题》,《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孙祖初:《东北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谱系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5年;孙祖初:《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向晚期的过渡》,《华夏考古》1997年第4期;闫亚林:《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文化格局的变迁与筒形罐系统的文化趋势》,《中原文物》2010年第3期。
    ①于怀石:《左家山下层文化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②金用玕:《美松里洞穴遗迹发掘中间报告》,《考古学资料集(3)》,1963年。
    ③杨占风:《鸭绿江、图们江及乌苏里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2013年。
    ④赵宾福、杜战伟:《新乐下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文物》2011年第3期;赵宾福、刘伟、杜战伟:《小珠山下层文化新论——辽东半岛含之字纹陶器遗存的整合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五次年会论文集2012》,文物出版社,2013年;于怀石:《左家山下层文化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
    ⑤不排除磁山文化和裴李岗文化的篦点之字纹独立起源的可能。
    ⑥赵宾福:《辽西地区汉以前文化发展序列的建立及文化纵横关系探讨》,《边疆考古研究》第10辑,科学出版社,2011年。
    ⑦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乌兰察布博物馆、商都县文物管理所:《商都县章毛勿素遗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⑧冯恩学:《我国东北与贝加尔湖周围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的三个问题》,《辽海文物学刊》1997年第2期。
    ①朱延平:《东北地区南部公元前三千纪以远的新石器考古学文化编年、谱系及相关问题》,《考古学文化论集》(四),文物出版社,1997年。
    ②闫亚林:《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文化格局的变迁与筒形罐系统的文化趋势》,《中原文物》2010年第3期。
    ③赵宾福、薛振华:《以陶器为视角的红山文化发展阶段研究》,《考古学报》2012年第1期。
    ④赵宾福:《辽西地区汉以前文化发展序列的建立及文化纵横关系探讨》,《边疆考古研究》第10辑,科学出版社,2011年。
    ⑤赵宾福、杜战伟:《太子河上游三种新石器文化的辨识——论本溪地区水洞下层文化、偏堡子文化和北沟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年第10期。
    ⑥杜战伟、赵宾福、刘伟:《后洼上层文化的渊源与流向——论辽东地区以刻划纹为标识的水洞下层文化系统》,《北方文物》2014年第1期。
    ①施雅风、孔昭宸、王苏民、唐领余、王富葆、姚檀栋、赵希涛、张丕远、施少华:《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中国科学(B辑)》1992年第12期。
    ②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第四纪孢粉组、14C组:《辽宁省南部一万年来自然环境的演变》,《中国科学》1977年第6期;王青、李慧竹:《环渤海环境考古探讨》,《辽海文物学刊》1992年第1期。
    ③余西云:《西阴文化:中国文明的滥觞》,科学出版社,2006年。
    ④赵宾福、薛振华:《以陶器为视角的红山文化发展阶段研究》,《考古学报》2012年第1期。
    ①杨占风:《鸭绿江、图们江及乌苏里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2013年。
    ②许永杰:《距今五千年前后文化迁徙现象初探》,《考古学报》2010年第2期。
    ③张忠培:《关于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的几个问题——在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海洋出版社,1991年。
    ①赵宾福:《东北石器时代考古》,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②朱永刚、郑钧夫:《通榆县三处史前遗址调查与遗存分类》,《边疆考古研究》第7辑,科学出版社,2008年。
    ③车达晚著、郑仙华译:《堂山贝丘遗址发掘报告》,《东北亚历史与历史信息》1995年第1期。
    ①施雅风、孔昭宸、王苏民、唐领余、王富葆、姚檀栋、赵希涛、张丕远、施少华:《中国全新世大暖期的气候波动与重要事件》,《中国科学(B辑)》1992年第12期。
    ②中国科学院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第四纪孢粉组、14C组:《辽宁省南部一万年来自然环境的演变》,《中国科学》1977年第6期;王青、李慧竹:《环渤海环境考古探讨》,《辽海文物学刊》1992年第1期。
    ③赵宾福、任瑞波、杜战伟:《小河沿文化界说》,《北方文物》2013年第1期。
    ④车达晚著、郑仙华译:《堂山贝丘遗址发掘报告》,《东北亚历史与历史信息》1995年第1期。
    ⑤李云铎译:《朝鲜考古学概要》,黑龙江文物出版社编辑室,1983年;杨占风:《鸭绿江、图们江及乌苏里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2013年。
    ①T.И.安德烈耶夫著,孟陶译:《在大彼得湾沿岸及其岛屿上发现的公元前第二至第一千年的遗迹》,《考古学报》1958年4期;杨占风:《鸭绿江、图们江及乌苏里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2013年。
    ②赵宾福:《东北石器时代》,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
    ③李秉宪:《中江郡土城里原始和古代遗址发掘中间报告》,《文化遗产》1962年5号;杨占风:《鸭绿江、图们江及乌苏里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2013年。
    ④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黑龙江肇源县小拉哈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8年第1期。
    ⑤陈雍:《关于半山文化和马厂关系的讨论》,《考古学文化论集(三)》,文物出版社,1993年。
    ⑥苏秉琦:《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文物》1981年第5期。
    ⑦童恩正:《试论我国从东北至西南的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文物与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987年。
    ①赵宾福:《中国东北地区夏至战国时期的考古学文化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
    1.安特生.奉天锦西县沙锅屯洞穴层[M].古生物志丁种第1号第1册.1923年.
    2.滨田耕作、水野清一.赤峰红山后——热河省赤峰红山后先史遗迹[M].东亚考古学会.东方考古学丛刊甲种第六册.东京:东亚考古学会,1938年.
    3.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文物工作组.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细石器文化遗址[J].考古学报,1957(1).
    4.东北博物馆文物工作队.辽宁新民县偏堡沙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记[J].考古,1958(1).
    5. T·N·安德列耶夫.在大彼得湾沿岸及岛屿上发现的公元前第二至第一千年纪的遗迹[J].考古学报,1958年4期.
    6.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内蒙古昭乌达盟石羊石虎山新石器时代墓葬[J].考古,1963(10).
    7.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巴林左旗富河沟门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64(1).
    8.辽宁省博物馆.辽宁敖汉旗小河沿三种原始文化的发现[J].文物,1977(12).
    9.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沈阳新乐遗址试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8(4).
    10.中国社会科学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赤峰蜘蛛山遗址的发掘[J].考古学报,1979(2).
    11.许玉林等.旅顺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J].辽宁大学学报,1980(1),第87页.
    12.辽宁省博物馆等.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J].考古学报,1981(1).
    1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赤峰西水泉红山文化遗址[J].考古学报,1982(2).
    14.河北省文物管理处等.河北三河县孟各庄遗址[J].考古,1983(5).
    15.辽宁省博物馆等.大连市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学报,1984(3).
    16.方殿春等.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的发现[J].文物,1984(6).
    17.郭大顺等.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址发掘简报[J].文物,1984(11).
    18.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迁安安新庄新石器遗址调查和试掘[A].考古学集刊(4)[C].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年.
    19.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等.沈阳新乐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85(2).
    2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5(10).
    21.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新民东高台山第二次发掘[J].辽海文物学刊,1986(1).
    22.辽宁省博物馆.辽宁东沟大岗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86(4).
    23.李恭笃.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试掘报告[J].考古,1986(6)期.
    24.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J].文物,1986(8).
    2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小山遗址[J].考古,1987(6).
    2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赵宝沟一号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8(1).
    27.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阜新查海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简报[J].辽海文物学刊,1988(1).
    28.齐俊等.本溪水洞遗址及附近的遗迹和遗物[J].辽海文物学刊,1988(1).
    29.吉林大学考古教研室.农安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学报,1989(2).
    30.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等.北京平谷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1989(8).
    31.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等.北京平谷北埝头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与发掘[J].文物,1989(8).
    3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东北工作队.沈阳肇工街和郑家洼子遗址的发展[J].考古,1989(10).
    33.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农安县元宝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J].考古,1989(12).
    34.许玉林等.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J].文物,1989(12).
    35.李晓钟.沈阳新乐遗址1982—1988年发掘报告[J].辽海文物学刊,1990(1).
    36.许玉林.辽宁东沟县石佛山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90(8).
    37.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等.辽宁沈阳新乐遗址抢救清理发掘简报[J].考古,1990(11).
    38.延边博物馆.吉林省龙井县金谷新石器时代遗址清理简报[J].北方文物,1991(1).
    39.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东丰西断梁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J].考古,1991(4).
    40.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辽宁省瓦房店市长兴岛三堂村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92(2).
    41.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辽宁彰武平安堡遗址[J].考古学报,1992(4).
    42.许玉林等.辽宁岫岩北沟西山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92(5).
    43.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吉林长岭县腰井子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92(8).
    44.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省迁西县东寨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春秋,1992(增刊).
    45.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迁西西寨遗址1988年发掘报告[J].文物春秋,1992(增刊).
    46.辽宁省考古研究所等.大连市北吴屯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学报,1994(3).
    47.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阜新县查海遗址1987~1990年三次发掘[J].文物,1994(11).
    48.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发掘简报[A].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1)[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
    49.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巴林左旗友好村二道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A].内蒙古文物考古论集(1)[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
    50.季亚科夫著,宋玉彬译,林沄校.鲁德纳亚码头多层遗址及滨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A].东北亚考古资料译文集——俄罗斯专号[C].哈尔滨:北方文物杂志社,1996年.
    5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J].考古,1997(1).
    52.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第二地点四号冢筒形器墓的发掘[J].文物,1997(8),第15~19页.
    53.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A].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2)[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54.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林西县水泉遗址发掘述要[A].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2)[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55.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黑龙江肇源县小拉哈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98(1).
    5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等.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J].考古,2000(9).
    57.辛岩等.查海遗址1992~1994年发掘报告[A].辽宁考古文集[C].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3年.
    5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沟聚落遗址2002~2003年的发掘[J].考古,2004(7).
    59.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朝阳小东山新石器至汉代遗址发掘报告[A].辽宁省道路建设考古报告集(2003)[C].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4年.
    60.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内蒙古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新石器时代墓地[J].考古,2008(7).
    61.杨虎、林秀贞.内蒙古敖汉旗榆树山、西梁遗址房址和墓葬综述[J].北方文物,2009(2).
    62.杨虎、林秀贞.内蒙古敖汉旗小河西遗址简述[J].北方文物,2009(2).
    6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辽宁长海县小珠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2009(5).
    64.杨虎、林秀贞.内蒙古敖汉旗红山文化西台类型遗址简述[J].北方文物,2010(3).
    65.金旭东等.吉林通榆县长坨子四处遗址的调查[J].北方文物,2011(3).
    66.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内蒙古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新石器时代墓地C地点发掘简报[J].考古,2011(11).
    67.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2010年发掘简报[J].考古,2012(3).
    68.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2011年的发掘[J].考古,2012(7).
    69.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等.吉林白城双塔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J].考古学报,2013(4).
    1.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马城子——太子河上游洞穴遗存[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
    2.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3.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和龙兴城——新石器及青铜时代遗址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
    4.赤峰考古队.半支箭河中游先秦时期遗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
    5.赤峰中美联合考古研究项目.内蒙古东部(赤峰)区域考古调查阶段性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6.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7.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小孤山——辽宁省海城史前洞穴遗址综合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8.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西拉木伦河流域先秦时期遗址调查与试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9.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赤峰上机房营子与西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10.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报告(1983-2003年度)[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年.
    11.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年.
    1.梁思永.昂昂溪史前遗址[G]//梁思永考古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
    2.奥克拉德尼科夫著,莫润先、田大畏译.滨海遥远的过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3.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李云铎译,顾铭学、方启东校.朝鲜考古学概要[M].哈尔滨:黑龙江省文物出版编辑室,1983年.
    4.克鲁沙诺夫主编,成于众译.苏联远东史——从远古到17世纪[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
    5.冯恩学.俄国东西伯利亚与远东考古[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
    6.赵宾福.东北石器时代考古[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
    7.韩建业.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8.郭大顺等.东北文化与幽燕文明[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9.严文明主编.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世纪回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11.苏秉琦主编,张忠培、严文明撰.中国远古时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12.包艳玲译.朝鲜文化遗迹发掘概报[M].2011年.
    13.杨占风.鸭绿江、图们江及乌苏里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年.
    1.尹达.关于赤峰红山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G]//中国新石器时代.北京:三联出版社,1955年.
    2.佟柱臣.东北原始文化的分布与分期[J].考古,1961(10).
    3.刘观民等.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与认识[A].中国考古学会第一次年会论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4.苏秉琦、殷玮璋.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J].文物,1981(5).
    5.李恭笃等.试论小河沿文化[A].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
    6.徐光冀.富河文化的发现与研究[G]//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7.郭大顺等.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的新石器文化[J].考古学报,1985(4).
    8.高美璇等.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红山文化遗存分期探索[J].考古,1986(6).
    9.苏秉琦.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试论当前考古工作重点和大课题[J].文物,1986(8)
    10.杨虎.试论兴隆洼文化及相关问题[A].中国考古学研究[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
    11.严文明.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J].文物,1987(3).
    12.李恭笃.辽宁原始文化区系划分与类型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1988(2).
    13.刘晋祥.赵宝沟文化初论[A].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14.大贯静夫.东北亚洲中的中国东北地区原始文化[A].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15.许永杰.东北境内新石器时代筒形罐的谱系研究[J].北方文物,1989(2).
    16.郭大顺.辽西古文化的新认识[A].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17.杨虎.关于红山文化的几个问题[A].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C],第216~226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18.童恩正.试论我国从东北到西南的半月型文化传播带[A].中国西南民族考古论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19.张忠培.吉林市郊古代遗址的文化类型[A].中国北方考古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20.朱延平.辽中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诌议[J].辽海文物学刊,1990(1).
    21.陈全家等.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期及相关文化遗存的年代序列[J].考古,1990(3).
    22.张忠培.关于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的几个问题[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年.
    23.张忠培.辽宁古遗存的分区、编年及其他[J].辽海文物学刊,1991(1).
    24.张忠培.辽宁古遗存的分区、编年及其他——“环渤海考古”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J].辽海文物学刊,1991(1).
    25.孙祖初.论小珠山中层文化的分期及与各地比较[J].辽海文物学刊,1991(1).
    26.冯恩学.东北平底筒形罐区系研究[J].北方文物,1991(4).
    27.朱延平.辽西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纵横[A].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C].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年.
    28.张星德.红山文化分期初探[J].考古,1991(8).
    29.金旭东.试论西断梁山新石器时代遗存[J].考古,1992(9).
    30.陈雍.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存分析[J].考古,1992(11).
    31.朱永刚.辽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含条形堆纹陶器遗存研究[A].青果集——吉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二十周年考古论文集[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
    32.韩永熙著、王培新译.朝鲜半岛新石器文化的地域性[J].辽海文物学刊,1993(1).
    33.宫本一夫著,于建华译.中国东北地区史前陶器的编年与分期[J].北方文物,1993(2).
    34.魏坚.试论庙子沟文化[A].青果集――吉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二十周年考古论文集[C].北京:知识出版社,1993年.
    35.魏坚、曹建恩.庙子沟文化筒形罐及相关问题[A].青果集――吉林大学考古专业成立二十周年考古论文集[C].北京:知识出版社,1993年.
    36.朱延平.富河文化的若干问题[A].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1)[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
    37.杨虎.辽西地区新石器——铜石并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与分期[J].文物,1994(5).
    38.赵辉.辽东地区小珠山下、中层文化的再检讨[J].考古与文物,1995(5).
    39.赵宾福.赵宝沟文化的分期与源流[A].中国考古学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1991年[C].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40.索秀芬、李少兵.试论赵宝沟文化[J].内蒙古文物考古,1996(1).
    41.金旭东.西流松花江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存研究[A].中国考古学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1991[C].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42.张忠培.黑龙江考古学的几个问题的讨论[J].北方文物,1997(1).
    43.冯恩学.我国东北与贝加尔湖周围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的三个问题[J].辽海文物学刊,1997(2).
    44.朱延平.东北地区南部公元前三千纪初以远的新石器考古学文化编年、谱系及相关问题[A].考古学文化论集(四)[C].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
    45.栾丰实.海岱地区考古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
    46.朱延平.小珠山下层文化试析[A].考古求知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7年.
    47.董新林.赵宝沟文化研究[A].考古求知集——96考古研究所中青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48.刘国祥.关于赵宝沟文化的几个问题[J].北方文物,2000(2).
    49.王月前.鸭绿江右岸地区新石器遗存研究[A].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纪念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
    50.吕学明、朱达.牛河梁红山文化墓葬分期及相关问题[A].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C].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
    51.赵宾福.嫩江流域三种新石器文化的辨析[A].边疆考古研究(2)[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52.赵宾福.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区域特征[J].社会科学战线,2004(4).
    53.赵宾福.东北新石器文化的分期与特点[J].求是学刊,2004(4).
    54.陈国庆.兴隆洼文化分期及相关问题探讨[A].边疆考古研究(2)[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55.张忠培.西拉木伦河地区考古学文化及其在中国的历史地位[A].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
    56.索秀芬、郭治中.白音长汗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探索[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4(1).
    57.索秀芬.小河西文化初论[J].考古与文物,2005(1).
    58.赵宾福.红山文化研究历程及相关问题再认识[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4).
    59.赵宾福.关于小河沿文化的几点认识[J].文物,2005(7).
    60.朱永刚、王立新.西拉木伦河流域先秦时期文化遗存的编年与谱系研究[A].边疆考古研究(4)[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61.索秀芬、李少兵.小河沿文化分期初探[J].考古与文物,2006(1).
    62.张忠培.论内蒙古地区的考古学文化[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2).
    63.赵宾福.东北新石器文化格局及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2).
    64.朱永刚.论西梁遗存及其相关问题[J].考古,2006(2).
    65.朱永刚.林西井沟子西梁新石器早期遗存初识[A].红山文化研究——2004年红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
    66.王嗣洲.中国东北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渊源关系[A].边疆考古研究[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
    67.朱延平.红山文化彩陶纹样探源[A].边疆考古研究(5)[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
    68.索秀芬、李少兵.西梁文化初论[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7(2).
    69.索秀芬、李少兵.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初探[J].考古,2007(10).
    70.索秀芬、李少兵.小河沿文化年代和源流[A].边疆考古研究(7)[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
    71.陈国庆.红山文化研究[J].华夏考古,2008(3).
    72.陈国庆.试论赵宝沟文化[J].考古学报,2008(4).
    73.陈国庆.浅析小河沿文化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互动关系[A].边疆考古研究(8)[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74.陈国庆.小河沿文化分期与年代探讨[A].新果集——庆祝林沄先生七十华诞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75.张星德.下辽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的年代及谱系问题初探[A].边疆考古研究(8)[C].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76.赵宾福.中朝邻境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比较研究[A].边疆考古研究(9)[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
    77.张忠培.在“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考古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J].北方文物,2011(1).
    78.赵宾福.牡丹江流域新石器文化序列与编年[J].华夏考古,2011(1).
    79.赵宾福、杜战伟.新乐下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J].文物,2011(3).
    80.索秀芬、李少兵.兴隆洼文化分期与年代[J].文物,2011(8).
    81.赵宾福、杜战伟.太子河上游三种新石器文化的辨识——论本溪地区水洞下层文化、偏堡子文化和北沟文化[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1(10).
    82.赵宾福.辽西地区汉以前文化发展序列的建立及文化纵横关系的探讨[A].边疆考古研究(10)[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
    83.陈国庆.浅析兴隆洼文化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关系[A].边疆考古研究(10)[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
    84.索秀芬、李少兵.红山文化研究[J].考古学报,2011(7).
    85.朱永刚、吉平.关于南宝力皋吐墓地文化性质的几点思考[J].考古,2011(11).
    86.杨虎、林秀贞.试论兴隆洼文化小河西类型[A].考古学集刊(18)[C].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
    87.赵宾福.东北新石器文化的时空框架及文化系统[A].庆祝苏秉琦先生九十华诞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88.赵宾福、薛振华.以陶器为视角的红山文化发展阶段研究[J].考古学报,2012(1).
    89.赵宾福、刘伟、杜战伟.“富河文化”与赵宝沟文化的地方类型[J].考古,2012(11).
    90.陈国庆.红山文化渊源再探讨[A].边疆考古研究(11)[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91.陈国庆.辽宁三堂一期文化遗存分期与相关问题探讨[A].庆祝宿白先生九十华诞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92.朱永刚、郑钧夫.科尔沁沙地东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初探[A].边疆考古研究(11)[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93.华玉冰.与“偏堡子类型”相关遗存的比较研究[A].庆祝苏秉琦先生九十华诞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94.朱永刚、吉平.探索内蒙古科尔沁地区史前文化的重大考古新发现——哈民忙哈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与学术意义[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4).
    95.赵宾福、任瑞波、杜战伟.小河沿文化界说[J].北方文物,2013(1).
    96.赵宾福、刘伟、杜战伟.小珠山下层文化新论——辽东半岛含之字纹陶器遗存的整合研究[A].中国考古学会第十五次年会论文集[C].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年.
    97.陈国庆、张鑫.北沟文化分期与渊源考[A].边疆考古研究(13)[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
    98.张星德.偏堡文化陶器分期及相关问题[A].边疆考古研究(13)[C].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年.
    1.孙祖初.东北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谱系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5年.
    2.陈国庆.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3.索秀芬.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4.霍东峰.环渤海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5.郑钧夫.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研究[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