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柏漪的中国史诗性叙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华裔美国作家包柏漪的作品呈现了中美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搭起双方沟通的桥梁。本文以《春月》为中心,通过对《春月》楔子的内容归类,分析其对小说的结构、情节、中国文化韵味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虚构色彩所折射出的作者的文化想象;分析其作品中三种主要人物形象,即顺从者、叛逆者与革命者,揭示他们在剧烈的社会变革浪潮中所面临的中西文化冲突与现代人的困境以及作者所寄予的对中国革命的反思;根据作者在小说中设置的时间“密码”,推断出《春月》整部小说的叙事时间框架;探讨小说所呈现的不同的中国城市形象;归纳小说中散落的中国元素,剖析作者的“她者”眼光。在此基础上,结合包柏漪的其他作品,从而更加深入研究其中国史诗性叙事的特色及意义。
The works of Bette Bao Lord.a Chinese-American writer,present vividly the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of American culture and Chinese one.thus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cultures.Centered on Spring Moon.this dissertation,through classifying the content of its prologue,analyzes the important role the prologue plays in the stucture.plot and Chinese cultural appeal of the novel as well as the author's cultural imagination reflected by what's fabricated in the prologue.In addition,by analyzing the three main kinds of characters in Bette Bao Lord's works—those who are submissive,rebellious,and revolutionary respectively.the dissertation reveals the conflict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hat these characters are faced up with in the drastic social change.people's predicaments in the modern times and also the author's reflection on Chinese revolutions.Based on the time "code" the author sets in Spring Moon.this dissertation makes a deduction on the chronological frame of narration in this novel,probes into the different images of the Chinese cities mentioned in the novel,sums up the Chinese elements scattered in the novel and makes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author's viewpoints on "the others'perspectives".Based on all the above and referring to Bette Bao Lord's other works,this dissertation aims at a further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Bette Bao Lord's Chinese epic narration.
引文
[1]蒲若茜:《族裔经验与文化想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7页。
    [2][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463页。
    [3]也译为《猪年和杰克·罗伯逊》。
    [4]也译为《第八个月亮》。
    [5][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464页。
    [1]Bette Bao Lord,The Middle Heart,New York:Fawcett Columbine Books,1996,扉页。
    [2][美]包柏漪:《猪年的棒球王》,赵罗蕤、萧乾、文洁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55页。
    [3]谭爱清,杨恒生:《访<春月>作者,美籍华裔女作家包柏漪》,《今日中国》(中文版),1986年第5期。
    [4]Ken Adelman,"Out of China",The Washintonian(August,1990),P32.参见Mary Virginia Fox,Bette Bao Lord—Novelist and Chinese Voice for Change,Chicago:Childrens Press,1993,P31.
    [1]胡良桂:《史诗艺术与建构模式——长篇小说艺术》,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第67-75页。
    [2][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464页。
    [1]蒲若茜,《“越界”与“回归”——20世纪末华裔美国文学的主题演变》,《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2期。
    [2]石波,《这就是我的<春月>》,《世界博览》,1988年第8期。
    [3]英若诚当时正在主持翻译小说《春月》,并且在根据此书改编的故事影片的摄制工作中担任艺术顾问。
    [1]胡勇,《文化的乡愁——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认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第141页。
    [1][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230页。
    [2]同上,第236页。
    [1][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197页。
    [2]同上,第29-30页。
    [3]同上,第32页。
    [4]同上,第36页。
    [1][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73页。
    [2]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38-240页。
    [3][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73-74页。
    [4]同上,第74页。
    [1][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245页。
    [2]同上,第408页。
    [1][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418页。
    [2]同上,第419页。
    [3]同上,第317页。
    [4]同上,第445页。
    [1][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
    [2]同上,扉页。
    [1]Bette Bao Lord,The Middle Heart,New York:Fawcett Columbine Books,1996,扉页。
    [2]Bette Bao Lord,The Middle Heart,New York:Fawcett Columbine Books,1996,扉页。
    [3][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34页。
    [1][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37页。
    [2]同上,第38页。
    [3]同上,第184页。
    [4]同上,第275页。
    [5]同上,第261页。
    [1][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262页。
    [2]同上,第389-390页。
    [1][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22页。
    [2]同上,第25页。
    [3]Bette Bao Lord,The Middle Heart,New York:Fawcett Columbine Books,1996,P31.
    [1]Bette Bao Lord,The Middle Heart,New York:Fawcett Columbine Books,1996,P274.
    [2]Bette Bao Lord,The Middle Heart,New York:Fawcett Columbine Books,1996,P384.
    [3]Bette Bao Lord,The Middle Heart,New York:Fawcett Columbine Books,1996,P385.
    [4][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303-304页。
    [5]同上,第311页。
    [6]同上,第311页。
    [1][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350页。
    [2]同上,第371页。
    [3]同上,第372页。
    [4]同上,第350页。
    [5]同上,第460页。
    [1][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457页。
    [2]同上,第459页。
    [3]Bette Bao Lord,The Middle Heart,New York:Fawcett Columbine Books.1996,P346.
    [4]Bette Bao Lord,The Middle Heart,New York:Fawcett Columbine Books,1996,P402.
    [5]Bette Bao Lord,The Middle Heart,New York:Fawcett Columbine Books,1996,P400.
    [6][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221页。
    [1][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408页。
    [2]Bette Bao Lord,The Middle Heart,New York:Fawcett Columbine Books,1996,P203.
    [3]Bette Bao Lord,The Middle Heart,New York:Fawcett Columbine Books,1996,P385-386.
    [4][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408页。
    [5]Bette Bao Lord,The Middle Heart,New York:Fawcett Columbine Books,1996,P232.
    [1]Bette Bao Lord,The Middle Heart,New York:Fawcett Columbine Books,1996,P383.
    [1]启之,《大洋彼岸的回应——读<春月>》,《读书》,1989年第6期。
    [2]方连,《英若诚谈《春月》的再创作》,《世界博览》,1986年第3期。
    [3][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8页。
    [4]同上,第26页。
    [1][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77页。
    [2]同上,第250页。
    [3]同上,第220页。
    [1]刘登翰主编,《双重经验的跨域书写——20世纪美华文学史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第191页。
    [2][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261页。
    [3]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北京:三联出版社,1998年,第305页。
    [4]主要译自Bette Bao Lord,Spring Moon,New York:Harper & Row,1981,扉页,有所改动。
    [1][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5页。
    [2]同上,第11页。
    [3]同上,第37页。
    [1][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38-39页。
    [2]同上,第135-136页.
    [3]同上,第220-221页。
    [4]同上,第221页。
    [5][美]包柏漪:《猪年的棒球王》,赵罗蕤、萧乾、文洁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24页。
    [1][美]包柏漪:《猪年的棒球王》,赵罗蕤、萧乾、文洁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30页。
    [2][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6页。
    [3]同上,第8页。
    [4]同上,第13页。
    [1][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18页。
    [2]同上,第35页。
    [3]同上,扉页。
    [4]同上,第65页。
    [5]同上,第83页。
    [1][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8页。
    [2]同上,第5-6页。
    [1][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62-63页。
    [2]同上,第81页。
    [3]同上,第171-172页。
    [1][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年,第172页。
    [2]同上,第308页。
    [3]同上,第326-327页。
    [1]译自Mary Virginia Fox,Bette Bao Lord Novelist and Chinese Voice for Change,Chicago:Childrens Press,P.100-104.
    [1]《遗产:中国马赛克》1990年由Fawcett Columbine公司出版。
    1[美]包柏漪.春月.林彬、王秋野、李姚军译,张礽荪校.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
    2[美]包柏漪.春月.吴世良译,英若诚校.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8.
    3[美]包柏漪.猪年的棒球王.赵罗蕤,萧乾,文洁若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4[美]哈罗德·伊罗生.美国的中国形象.于殿利,陆日宇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
    5[美]海登·怀特.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6[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美]J·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申丹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美]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北京:三联书店,2000.
    9[美]尹晓煌.美国华裔文学史.徐颖果主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10[英]阿雷恩·鲍尔德温等.文化研究导论.陶东风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1 曹书文.家族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2 单德兴.重建美国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3 高鸿.跨文化的中国叙事——以赛珍珠、林语堂、汤亭亭为中心的讨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14 葛桂录.他者的眼光——中英文学关系论稿.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5 何文敬、单德兴.再现政治与华裔美国文学.台北: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1998.
    16 胡良桂.史诗艺术与建构模式——长篇小说艺术、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17 胡勇.文化的乡愁——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认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18 乐黛云,张辉主编.文化传递与文学形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9 刘登翰主编.双重经验的跨域书写——20世纪美华文学史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20 蒲若茜.族裔经验与文化想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1 苏文菁.华兹华斯诗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2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
    23 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北京:三联出版社,1998.
    24 杨经建.家族文化与20世纪中国家族文学的母题形态.长沙:岳麓书社,2005.
    25 赵毅衡.对岸的诱惑.北京:知识出版社,2003.
    26 包柏漪,吴世良.春月开篇.《世界博览》,1987年第11期.
    27 陈新.《春月》简介.《译林》.1985年第1期.
    28 方连.英若诚谈《春月》的再创作.《世界博览》,1986年第3期.
    29 费小平.美国华裔文学中的家园政治.《当代文坛》,2007年第5期.
    30 胡勇.从历史的真实到小说的真实.《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31 黄万华.视角越界:海外华人文学中的叙事身份.《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6期.
    32 黄万华.故土和本土之间的叙事空间.《南方文坛》,2000年第4期.
    33 建国.她来自这片土地——访美籍华裔作家包柏漪.《文艺报》,1989年2月25日.
    34 蒲若茜.“越界”与“回归”——20世纪末华裔美国文学的主题演变.《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2期.
    35 启之.大洋彼岸的回应——读《春月》.《读书》,1989年第6期.
    36 石波.这就是我的《春月》.《世界博览》,1988年第8期.
    37 谭爱清,杨恒生.访《春月》作者,美籍华裔女作家包柏漪.《今日中国》(中文版),1986年第5期.
    38 赵越.中国的“三寸金莲”和灰姑娘的水晶鞋——对中西方文学偏爱女子小脚形象的分析.《当代经理人》,2006年第10期.
    1 Bette Bao Lord.Eighth Moon:The True Story of a Young Girl's Life in Communist China.New York:Harper & Row,1964.
    2 Bette Bao Lord.Spring Moon.New York:Harper & Row,1981.
    3 Bette Bao Lord.In the Year of the Boar and Jackie Robinson.New York:Harper & Row,1984.
    4 Bette Bao Lord.Legacies:A Chinese Mosaic.New York:Fawcett Columbine Books,1990.
    5 Bette Bao Lord.The Middle Heart.New York:Fawcett Columbine Books,1996.
    6 Bruce Cole.Bridging Two World A Conversation with Bette Bao Lord.Humanities,November/December 2005,Volume 26/Number.
    7 Mary Virginia Fox.Bette Bao Lord—Novelist and Chinese Voice for Change.Chicago:Children Press,199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