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小学寄宿制教育发展状况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关注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状况,寄宿制学校在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是一种行之有效地办学模式。在国家各种政策倾斜与关注下,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规范化,加上近几年我国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两免一补”等政策,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寄宿制教育得到了快速良好的发展。本篇论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隆福乡六山村瑶族村落的小学为调查点,从社会人文的视角,了解当地寄宿制的发展历史以及现实状况,发现寄宿制在当地得到高度认可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现实的问题。通过探究寄宿制管理不规范、校舍设施不健全、寄宿生产生社会化偏差等方面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寄宿制对瑶族地区教育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影响正反两方面的分析,为瑶族地区教育发展提供确实可行的范本。
Sine 1980s,China has showed consistent concern and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oarding school. Boarding school is a kind of effective model in running a school,especially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Under the attentions of all kinds of national policies,the building of boarding school has gradually becomes standardized.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me policies such as“the project of building boarding school”and“two exemptions and compensation”,the education of boarding school has been developing quite well in the western regions, especially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Taking the primary school of Liusan village of Yao ethnic group in Duan Yao Nationality Autonomous as the field site, from the angle of humanities, this article tries to learn about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local boarding school,finding that being highly approved by local peopl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many parctical problems. By studying the reasons for some problems, such as non- standard management system ,imperfect school buildings,students’characteristical problems and so on ,and analyzing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boarding school system on local education,this article can offer a reliable model for the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Yao minority areas.
引文
[1]牟方秀:《民族地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研究—以恩施州为例》,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刁瑜:《广西农村寄宿制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广西师范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6。
    [3]董树梅:《藏族牧区寄宿制小学宿舍管理之行动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丁克贤:《免费政策实施后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其对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唐宗彪:《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探索》,载《广西教育》,2007(25)。
    [6]唐振柱;钟格梅;刘展华;杨虹;黄江平;陈莉;黎勇;李裕利:《广西农村寄宿制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分析》,载《中国学校卫生》,2008(7)。
    [7]同芳娥:《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8]李晓平:《浅谈农村小学寄宿制教育》,载《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1)。
    [9]梁朝辉;杨杰军;吴云娟:《寄宿管理有成效民族教育上台阶——龙胜各族自治县小学寄宿制学校低龄寄宿管理纪实》,载《中国农村教育》,2005(5)。
    [10]刘学仁:《现行的回民小学寄宿制需要探讨完善》,载《宁夏教育》,1988(1)。
    [11]刘辉:《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教育的思考》,载《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7)。
    [12]刘先丽:《低龄寄宿对农村小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3]黄龙卫:《寄宿制与非寄宿制青少年依恋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比较》,青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4]胡延鹏:《农村寄宿制小学情感关怀缺失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5]揭定印,谢冰,冯德成:《农村小学寄宿制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载《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11)。
    [16]陈建平:《农村小学寄宿制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影响的调查和研究》,载《基础教育研究》,2004(11)。
    [17]廖锦:《民族地区应当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建设》,载《贵州教育》,2007(22)。
    [18]谢元龙:《让“留守儿童”成长快乐—重庆市铜梁县农村小学寄宿制调查》,载《公民导刊》,2006(1)。
    [19]肖登银:《农村寄宿制小学:问题及对策》,载《中小学管理》,2008(9)。
    [20]储小庆:《农村寄宿小学生学校适应问题及其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1]苏蔷:《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学校适应状况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2]朱应平,刘斌:《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小学寄宿制的看法》,载《学校管理》,2006(4)。
    [23]张宏伟,张海东:《办好农村寄宿制小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载《内蒙古育》,2008(18)。
    [24]朱霞桃:《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研究》,合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5]翟月:《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6]陈新益:《关注农村小学寄宿制“寄宿制”现象》,载《江苏教育》,2002(23)。
    [27]沙栋:《探索小学寄宿制的管理模式》,载《校长阅刊》,2007(6)。
    [28]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袁振国,吴霓,魏向赤,李晓强,张宁娟:《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研究——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河北省丰宁县的调研》,载《教育研究》,2008(4)。
    [29]叶敬忠,潘璐:《农村小学寄宿制问题及有关政策分析》,载《中国教育学刊》,2008(2)。
    [30]杨清溪:《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1]王丽芳:《从师生交往角度看看寄宿生学业不良的成因及对策》,首都师范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7。
    [32]王莉:《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的人性化探索》,载《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4)。
    [33]闻待,誾金童:《广西贫困地区村级寄宿制完全小学基本建设情况》,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34]白红梅:《论民族学校与社区文化互动关系的构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1]潘春见:《公平与效率——广西边远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2]都安瑶族自治县地方志办公室整理:《都安县志稿》(民国),南宁,南宁市源流印刷厂,2002。
    [3]李政涛:《教育人类学引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4]广西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少数民族教育与贫困山区劳动就业问题之研——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铅印。
    [5]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编:《中国民族年鉴》,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6]葛忠兴,李晓超:《中国民族统计年鉴》,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7]高焕祥:《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8]韩达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第3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9]钱民辉:《多元文化与现代性教育之关系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10]钱理群,刘铁芳:《乡土中国与乡村教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11]周洪宇:《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12]翟博:《教育均衡论: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3]余益中主编: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编:《广西教育年鉴》,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4]杨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15]韦泰昌主编:《都安瑶族自治县教育志》,都安,都安县教育局印刷厂,2001
    [16](意)维柯著;王楠译:《论人文教育》,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17]王嘉毅,吕国光:《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18]翁乃群:《村落视野下的农村教育:以西南四村为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9](德)武尔夫著,张志坤译:《教育人类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0]袁同凯:《走进竹篱教室:土瑶学校教育的民族志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①《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0页。
    ①参见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编委会编;韩达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第三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466—545页。
    ①引自张力《面对贫困—中国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背景、现状、对策》,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第140页。
    ②以上各项法规全文请参见国家教委政策法规司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实用要览(1949~1996)》,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
    ③曾天山《向贫困和愚昧宣战—中国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经验与对策》,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第264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育年鉴。2008》,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759页。
    ②参见《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1页。
    ①数据由都安瑶族自治县教育局提供。
    ①金东海:《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研究》,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转引自王嘉毅、吕国光:《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61页。
    ①参见王嘉毅、吕国光:《西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第160—162页。
    ①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育年鉴。2008》,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91、445、446页。
    ①钱民辉:《多元文化与现代性教育之关系研究——教育人类学的视野与田野工作》,北京,民族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252页。
    ①翁乃群:《村落事业下的农村教育——以西南四村为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26页。
    ②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育年鉴。2008》,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446页。
    ①袁同凯:《走进竹篱教室:土瑶学校教育的民族志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34页。
    ①[英]安东尼.吉登斯著赵旭东等译:《社会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19页。
    ①李书磊:《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第5—7页,转引自翁乃群:《村落视野下的农村教育:以西南四村为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第37—38页。
    ①袁同凯:《走进竹篱教室:土瑶学校教育的民族志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50页。
    ①钱民辉:《多元文化与现代性教育之关系研究—教育人类学的视野与田野工作》,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350、351页。
    ①钱民辉:《多元文化与现代性教育之关系研究—教育人类学的视野与田野工作》,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第356、357页。
    ②白红梅:《论民族学校与社区文化互动关系的构建》,《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