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纸特刊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年来,中国报业在改革中有了较大发展,特刊随之有了较大变化。但是,无论是在新闻业务探讨中,还是在新闻学教科书上,特刊一直是一个很少涉足的领域,特刊研究已经严重滞后于特刊的发展实践。鉴于此,作者试图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给特刊做较为系统的梳理。
     本文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特刊的定义、产生、发展及类型。第二部分是特刊的特性(包括特刊与专、副刊的比较、特刊与报纸正刊的比较、特刊与杂志的比较)及其在报纸媒体发展中的作用。第三部分是“特刊现象”的出现及其背景分析。第四部分是特刊的策划(包括特刊策划的基本要点以及基本原则)及其运作(包括特刊的组织实施策略、广告营销策略、品牌战略)。最后一个部分是对办好当前报纸特刊的几点思考。
In recent years, the newspaper in China has developed quickly. The special issue alsochanged greatly. However, the research of the special issue is continuously a field few peopletouched upon in the study of news professional work, but also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 of thenews. The research of special issue has been lagged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ecial issuebadly. For this reason, the author tries to make more systemic arrangement in the base of otherscholars' achievements.
     The article includes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definition, come into being,development and types of the special issue. The second part 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cialissue (including the comparison of the special issue, monograph and the supplement, thecomparison of the special issue and the published newspapers, the comparison of the specialissue and the magazine) and the role of the special issue in newspapers' development. The thirdpart is the phenomenon of the special issue and its' background. The fourth part is the planning(including the basic points 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operation (including the organizestrategy, the advertising marketing strategy and the brand strategy) of the special issue. Thefinal part is several thinking about how to do the special issue of the newspaper better incurrent.
引文
[1] 余家宏、宁树藩、徐培汀、谭启泰.新闻学简明词典[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91)
    [2] 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196)
    [3] 冯健.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M]新华出版社,1996(61)
    [4] 薛国林、侯东阳等.中国报纸专副刊文化[M]2003(87)
    [5] 薛国林.报纸专副刊的改革与管理[J]新闻大学,2003年、春(58)
    [6] 薛国林、侯东阳等.中国报纸专副刊文化[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87)
    [7] 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史[M]华文出版社,2001年(3)
    [8] 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史[M]华文出版社,2001(177)
    [9] 方汉奇、李矗.中国新闻学之最[M]新华出版社,2005年(318)
    [10] 王文彬.中国报纸的副刊[M]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1)
    [11] 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史[M]华文出版社,2001(7)
    [12] 薛国林、侯东阳等.中国报纸专副刊文化[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89-90)
    [13] 方汉奇、李矗.中国新闻学之最[M]新华出版社,2005(552)
    [14] 孙燕君.报业中国[M]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7)
    [15] 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196)
    [16] 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196)
    [17] 薛国林、侯东阳等.中国报纸专副刊文化[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4)
    [18] 薛国林、侯东阳等.中国报纸专副刊文化[M]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4-5)
    [19] 方汉奇、李矗.中国新闻学之最[M]新华出版社,2005(552)
    [20] 欧阳国忠.2005中国传媒影响力[J]今传媒,2006年、1-2(10)
    [21] 贾国飚.媒介营销[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308)
    [22] 贾国飚.媒介营销[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309)
    [23] 刘海贵.中国现当代新闻业务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125)
    [24] 陆小华.激活传媒[M]中信出版社,2004(3)
    [25] 刘海贵.中国现当代新闻业务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54)
    [26] 蒋原伦.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33)
    [27] [美]鲍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刚译.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225)
    [28] 胡屹.策划学全书[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21)
    [29] 蒙南生.媒体策划与营销[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302)
    [30] 贾国飚.媒介营销[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311)
    [1] 甘惜分:《新闻学大辞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
    [2] 冯并:《中国文艺副刊史》,华文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3] 薛国林、侯东阳等著:《中国报纸专副刊文化》,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1版
    [4] 薛国林:《报纸专副刊的改革与管理》,《新闻大学》,2003年春季号
    [5] 方汉奇、李矗:《中国新闻学之最》,新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6] 王文彬:《中国报纸的副刊》,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第1版
    [7] 孙燕君:《报业中国》,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8] 欧阳国忠:《2005中国传媒影响力》,《今传媒》,2006年第1-2期
    [9] 贾国飚:《媒介营销》,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
    [10] 刘海贵:《中国现当代新闻业务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11] 陆小华:《激活传媒》,中信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2] 蒋原伦:《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3] [美]鲍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刚译:《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14] 邓一明:《党报新闻宣传报道出新出彩探析》,《新闻导刊》,2004年第6期
    [15] 邱振邦:《晨报十年特刊策划解密》,《新闻导刊》,2005年第2期
    [16] 程颖刚、孙同喜、于天夫:《策划创新突出特色》,《新闻战线》2002年第6期
    [17] 杨兴锋:《找准位置 及时顺变》,《新闻战线》,2004年第4期
    [18] 林如鹏、朱文丰:《“厚报”竞争的支撑点在哪里》,《传媒观察》,2004年第8期
    [19] 忻意:《解放日报“神六”特刊创意出彩》,《新闻记者》,2005年第11期
    [20] 贾华:《时代高度 百姓视角 审美眼光》,《新闻记者》,2006年第4期
    [21] 曾华国:《媒体的扩张》,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第1版
    [22] 李希光、赵心树:《媒体的力量》,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第1版
    [23] 周亦龙:《媒体的做点》,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4] 东方源:《报业风云:南方都市报经营实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1版
    [25] 温治铭:《报业集团经营管理概论》,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第1版
    [26] 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第1版
    [27] 刘勇:《媒体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8] 支庭荣:《媒介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29] 冯健:《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新华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
    [30] 陆采荣:《“神五”<号外>与特刊的运作》,《中国记者》,2003年第11期
    [31] 周凤桥:《海南日报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特刊特色分析》,《中国记者》,2003年第12期
    [32] 王建胜、沈爱国:《现代报纸发展的“四化”倾向》,《今传媒》,2004年第7期
    [33] 冯友君:《报纸“特刊现象”告诉我们什么》,《传媒观察》,2002年第10期
    [34] 甄茜:《超前策划 及时调整》,《中国记者》,2001年第2期
    [35] 刘芬:《从欧洲杯报道看报纸竞争手段的出新》,《新闻知识》,2002年第8期
    [36] 陈子明:《从三报春节特刊刊策划要旨》,《城市党报研究》,2003年第3期
    [37] 张巧玲:《党报如何再重大新闻事件报道中创新出彩》,《新闻知识》,2006年第5期
    [38] 刘文:《给读者献上一份好年货》,《新闻知识》,1999年第5期
    [39] 许礼强:《公信力是特刊的生命》,《当代传播》,2004年第4期
    [40] 林如鹏、朱文丰:《广东报业的厚报时代》,《新闻知识》,2004年第6期
    [41] 王静:《厚报时代的杂志化趋势》,《新闻实践》,2004年第1期
    [42] 周雄:《借势策划 拓展经营》,《新闻前哨》,2006年第9期
    [43] 洪德裕:《特刊要精办》,《新闻实践》,2001年第9期
    [44] 罗维扬:《一次成功的报纸新闻主题策划》,《报刊之友》,2003年第2期
    [45] 邵林:《解读报纸杂志化现象》,《中国编辑》,2006年第1期
    [46] 章宏法、葛晶:《世界杯特刊的困惑与出路》,《新闻战线》,2006年第8期
    [47] 张洪忠:《同质化困惑下的报业发展之路》,《新闻与写作》,2006年第5期
    [48] 蒙南生:《媒体策划与营销》,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49] 中华传媒网http://www.mediachina.net
    [50]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http://www.cjr.com.cn
    [51] 传播研究网http://www.mediaresearch.cn
    [52] 西祠胡同http://www.xici.net/main.asp
    [53] 新华传媒http://www.xinhuanet.com/newmedia
    [54] 人民传媒http://media.people.com.cn
    [55] 媒中媒http://www.softkoo.com
    [56] 慧聪网http://www.media.hc360.com
    [57] 五洲传媒网http://www.cn5c.com/new
    [58] 中国新闻研究中心http://www.cddc.net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