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收入分配作为人类社会一个最基本的经济范畴,它不仅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分配状况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收入分配制度的公平公正与否,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总是把制度视为己知的、既定的“外生经济变量”,把它排斥在经济模型之外。笔者认为制度创新和变迁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分析方法,并借助经济学的制度分析方法和实证的方法,分别对新中国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即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变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完成了由“混合收入分配制度”向“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转化。这种转化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创新的过程,其中经历了许多曲折。中国共产党在收入分配制度变迁中所取得成就的集中体现,就是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经济结构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人们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就业规模稳步扩大。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城乡居民之间、不同地区居民之间、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之间以及不同行业或部门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分悬殊,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影响个人收入差距扩大诸因素中,既有对此产生影响的制度性原因,也有劳动者个人原因,更有市场体制本身的因素。纵观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过程的基本轨迹,它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伴而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变迁的落脚点是增进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入、不断完善的过程,具有渐进性的特点。本文通过考察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及其引起的社会变化,以期为我国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提供一些借鉴。
Income distribution,as the most basic economic category of human society,it not only holds the extremely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Marxism theory,moreover the assignment condition's quality directly lies on that the income division system is fair or not,and in quite great degree,it influences and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theory always regards the system as the known fixed xogenous economic variable,and repels it out of the economic model. The writer think that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and the vicissitude are the determining factors to the economic growth.This thesis utilizes the basic analysis method of the Marxism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and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and uses the economic system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fact analyse method to analyze the individual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s historical vicissitude of three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respectively,that is,the transition period,the comprehensive socialism building time and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time.Th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our country's individual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has completed the transition that from the mixed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to the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labor income as the main part,and many kinds of distribution mode coexisting.This kind of transformation is an unceasingly,innovating process,and it has encountered setbacks.In the division of income system vicissitude,the success that the CCP achieved mainly embodies in that it leads the Chinese people to emancipate and to develop the productive forces,the economic structure gross is in the world's top level,the people's income grow rapidly,the living standard has improved greatly,and the social employment scale has expanded steadily.While we achieved the great achievements,we also had some unneglect problems,and the marked problem was the big gap between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side resident,the different area's resident,the different enterprise's staff,the different industry or department's staff income.This problem has already aroused the entire society's widespread interest and the intense disaffection.In our present stage,the various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personal income disparity includes that the institutional reason,the worker's individual reason,and moreover the market system's factor.Looks over the vicissitude process of our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it shows some bright characteristics:our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s vicissitude is accompanying with the economic restruction;and the vicissitude's foothold is to promote the most broad masses' benefit;the vicissitude is an unceasingly developing,unceasingly penetrating,and unceasingly perfecting process,it has the gradual characteristic.This thesis's purpose is that to provide some advises for reference in the future economy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inspection on the social change of the individual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s vicissitude and it's causes.
引文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50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笫25卷,第993、997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5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1页。
    [1]于光远:《论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结合》,《学习》1954年第12期。
    [2]于光远:《对“按劳分配”的一些看法》,《于光远经济学文选》,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3]乌家培:《略论物质利益原则的性质》,《经济研究》1959年第8期。
    [4]《上海社联座谈“按劳分配”等问题综述》,《学术月刊》1958年第12期。
    [1]沈志远:《关于按劳分配的几个问题》,《文汇报》1962年8月30日。
    [2]正珏:《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四十年》第三卷,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第259页。
    [1]张卓元等:《20年经济改革回顾与展望》,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年版,第380-383页。
    [2]《厉以宁九十年代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47页。
    [3]《转轨时代的执着探索—贾康财经文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第280页。
    [4]洪银兴:《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秩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1页。
    [1]参见张敏杰主编:《西方专家为中国诊断》,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第17-19页。
    [2]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编:《变化世界中的中国经济-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经济学系列讲座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9页。
    [3]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建立市场体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4]新加坡联合早报编:《李光耀40年政论选》,现代出版社1994年版,第597页。
    [5]经济学消息报社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录-评说中国经济与经济学发展》,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版,第54页、第52页。
    [1]黄有光:《经济与改革》,改革出版社1994年版,第244页。
    [2]转引自罗长远《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机理及其前景分析:一个理论综述》,《经济学动态》 2003年第10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6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9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2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页。
    [3]同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12页。
    [2]同上,第11页。
    [3]《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2页。
    [1]《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52页。
    [2]《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79-580页。
    [3]《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80-781页。
    [3]《列宁全集》第36卷(俄文第5版),第212页。
    [5]《列宁全集》第25郑,第460页。
    [1]《斯大林选集》(下卷),第335页。
    [2]《斯大林选集》(下卷),第308页。
    [3]《斯大林选集》(下卷),第334-335页。
    [4]《斯大林选集》(下卷),第338页。
    [5]《斯大林选集》(下卷),第338页。
    [1]《斯大林全集》第13卷,第53-54页。
    [1]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
    [1]参见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34页。
    [2]《毛泽东选集》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19页。
    [3]刘少奇:《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辉煌的十年》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8页。
    [1]《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68页。
    [1]赵凌云:《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0-211页。
    [1]赵凌云:《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2页。
    [1]《历史的跨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五”计划至“十一五”规划要览(1953-2010)》,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第138-141页。
    [1]赵凌云,《中国共产党经济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00页。
    [1]国家统计局:《伟大的十年》,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5页。
    [1]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949-1991)》,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8-79页。
    [1]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7年6月26日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1]祝晏君:《工资收入分配》,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1]《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79页。
    [2]《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3页。
    [1]转引自祝晏君:《工资收入分配》,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
    [1]王元月等:《社会保障——理论、工具、制度、操作》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1]《陈云文选(1956-1985)》,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13页。
    [1]祝晏君:《工资收入分配》,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第21-22页。
    [2]《人民时报》社论:《力争高速度》,1958年6月21日。
    [1]辛逸:《简论大公社的分配制度》,《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3期,第23页。
    [1]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第767页。
    [2]《人民日报》1958年11月10日。
    [3]《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485页。
    [4]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第775页。
    [1]辛逸:《简论大公社的分配制度》,《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3期,第24页。
    [2]赵云山、赵本荣:《徐水县共产主义试点始末》,《党史通讯》,1987年第6期。
    [1]赵德馨:《毛泽东的经济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7-427页。
    [2]辛逸:《简论大公社的分配制度》,《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3期,第24-25页。
    [1]《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第572页。
    [2]《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卷,第410页。
    [1]么树本:《三十五年职工工资发展概述》,劳动人事出版社1986年版,第245页。
    [1]祝晏君:《工资收入分配》,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1]《人民日报》,1975年2月22日。
    [1]赵德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67-1984)》,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2页。
    [1]张春桥:《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红旗》,1975年第4期。
    [2]北京大学编写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38页。
    [3]张春桥:《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红旗》,1975年第4期。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5页。
    [2]张道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8-69页。
    [1]武力、温锐:《新中国收分配制度的演变及绩效分析》,《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4期,第6页。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0页。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6页。
    [2]《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3页。
    [3]《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新局面》,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3页。
    [1]《邓小平文选》(1975-1982),人发出版社1983年版,第142页。
    [1]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1页。
    [1]赵德磬:《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949-1991)》,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28-329页。
    [1]李颖:《从一大到十六大》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697页。
    [2]《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53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69页。
    [2]李颖:《从一大到十六大》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697-698页。
    [1]赵凌云:《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1页。
    [2]《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年版,第239-241页。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1993)》,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版。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8页。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5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室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2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54页。
    [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1页,第200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16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67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97页。
    [1]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摘要(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版,第102页。
    [1]钱世明等:《公平分配——理论和战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第90页。
    [1]赵德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85-1991)》,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16页。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1]《中共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57页。
    [1]《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21,528页。
    [1]《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第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22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第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23页。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第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24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57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会2002年版,第293-294页。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30页。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7-38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42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56页。
    [1]《中国统计摘要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第51页。
    [2]张东生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7]》,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54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32页。
    [1]《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上的报告,2002年11月8日。
    [1]萨缪尔森,德诺期豪:《经济学》(中泽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277页。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
    [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5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1]《中国发展报告2007,在发展中消除贫困》,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152页。
    [2]马凯:《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年版,第166页。
    [1]《中国发展报告2007,在发展中消除贫困》,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152页。
    [2]马凯:《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年版,第166页。
    [3]《中国发展报告2007,在发展中消除贫困》,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152页。
    [4]马凯:《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年版,第166页。
    [5]马凯:《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年版,第55页。
    [6]《中国发展报告2007,在发展中消除贫困》,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152页。
    [7]《中国发展报告2007,在发展中消除贫困》,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第152页。
    [1]马凯:《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年版,第55页。
    [1]《中国民政统计年鉴》2006年;2006年民政事业统计快报数据。
    [2]马凯:《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年版,第166页。
    [3]《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8月20日。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90-491页。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92页。
    [1]张东生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7]》,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228页。
    [2]马凯:《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3]马凯:《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年版,第266页。
    [4]何东霞 何一鸣:《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用制度变迁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各种理论模型综述》,《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第4期。
    [1]以上数据根据2005年,2006年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2]李爽:《实现公平分配的制度与政策选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页。
    [3]以上数据根据2002年2006年统计公报相关数字计算得出。
    [1]张东生等:《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215页。
    [2]《中国统计摘要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第105-106页。
    [1]《中国统计摘要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第105页。
    [2]同上,第111页。
    [3]同上,第105页。
    [1]《中国统计摘要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第111页。
    [2]同上,第105页。
    [3]同上,第111页。
    [4]《中国统计摘要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第100页。
    [1]以上数据均来自2007年1月《中国消费报》和一些零散数据整理而得。
    [1]《中国统计摘要2008》,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第43页。
    [2]同上。
    [1]《中国统计摘要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版,第43页。
    [1]《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7年2月28日。
    [1]《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7年2月28日。相关数据计算而得。
    [1]《中国经融年鉴》(2002),第488页。
    [2]张东生等;《中国居民收入配年度报告(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80页。
    [1]转引自钟祥财《20世纪中经济思想述论》,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505页。
    [2]《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
    [3]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年版,第419页。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537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4]《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5]《毛泽东文集 》 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7]刘少奇:《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辉煌的十年》,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8]《邓小平文选》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邓小平文选》(1975-1982),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0]《陈云文选》(1956-1985),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11]《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2]《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3]《建国以来重要文选选编》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14]《建国以来农业合作化史料汇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
    [15]《中共党史参考资料》(七),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6]《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全中央全会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重要文献文件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2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3]《中国共产党重大事件记实》第1-4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4]《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5]《人民日报》社论:《力争高速度》,1958年6月21日
    [26]国家统计局:《伟大的十年》,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27]《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年版。
    [28]《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1986年版。
    [29]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1993)》,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版。
    [30]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版。
    [31]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第30期。
    [32]《中国发展报告2007:在发展中消除贫困》,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版。
    [33]中共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邓小平经济理论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4]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员课题组:《扩大我国中等收入者的比重》,《经济研究参考》2005年第5期。
    [35]2002年世界发展报告:《建立市场体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36]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编:《变化世界中的中国经济-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经济学系列讲座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7]江泽民:《扶贫开发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长期抓下去》,《求是》1994年第10期。
    [38]薄一波:《若干重大决定与事件的回顾》(修订本)下卷,人民出版社l997年版。
    [39]张春桥:《论对资产阶级的全面专政》,《红旗》1975年第4期。
    [40]李铁映:《中国经济改革的双重探索》,《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41]于光远:《谈谈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问题》,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42]马凯:《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年版。
    [43]《厉以宁九十年代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4]董辅礽:《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问题》,《经济研究》1979年第1期。
    [45]景天魁:《收入差距与利益协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6]魏杰:《建立新的收入分配体制》,东方发行出版社l990年版。
    [47]刘伟等著:《经济学教程(中国经济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8]魏杰:《建立新的收入分配体制》,东方发行出版社1990年版。
    [49]薛暮桥:《把计划工作建立在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基础上》,《经济研究》1988年第3期。
    [50]刘国光:《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6期。
    [51]樊纲:《更积极地发展非国有经济》,《改革》1992年第3期。
    [52]刘国光:《向实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分配原则过渡》,《中国经济导刊》2003年 第11期。
    [53]林毅夫:《新农村运动与启动内需》,《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1999年第26期。
    [54]厉以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55]樊纲:《收入增长与“环保政治”》,《环球经济杂志》2004年第10期。
    [56]吴敬琏:《现代企业制度必须由“老板”建立》,《当代经济》2002年第9期。
    [57]张维迎:《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中国未来持续发展的根本》,《中国发展观察》2005年7月号。
    [58]吴敬琏:《论现代企业制度》,《财经研究》1994年第2期。
    [59]刘国光:《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6期。
    [60]吴树青:《两种改革 两种结果》,《求是》2005年第4期。
    [61]刘国光:《探索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格局》,《中国劳动》1987年第10期。
    [62]董辅礽:《对发展私营经济的几点看法》,《经济导刊》2002年第3期。
    [63]谭双泉:《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4]谭双泉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简编》,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65]谭双泉:《中共八大正确路线中断原因浅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1期。
    [66]谭献民:《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历史地位》,《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
    [67]何一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8]彭大成:《列宁的社会主义观》,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9]辛逸:《简论大公社的分配制度》,《中共党史研究》2007年第3期。
    [70]张道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变迁》,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1]陈宗胜:《经济发展中收入分配》,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72]卢嘉瑞等著:《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3]刘诗白:《社会主义经济学原理》,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74]信卫平:《公平与不平》,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
    [75]陈宗胜等著:《再论改革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中国发生两极分化了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76]杨宜勇等著:《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攻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版。
    [77]张桂琳等著:《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兼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8]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9]王元月等著:《社会保障理论、工具、制度、操作》,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80]江建平:《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分配思想演进》,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81]杨强:《中国个人收入的公平分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82]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949-1991)》,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83]赵德馨:《毛泽东的经济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4]赵凌方:《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5]孔径源等著:《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4)》,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86]何平等著:《城市贫困群体—社会保障政策与措施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年版。
    [87]青连斌:《分配制度改革与共同富裕》,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8]黄泰岩等著:《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89]么树本:《三十五年职工工资发展概述》,劳动人事出版社1986年版。
    [90]北京大学编写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76年版。
    [91]李颖:《从一大到十六大》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92]张东生等著:《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93]孔径源等著:《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05)》,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94]李颖:《从一大到十六大》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95]《转轨时代的执着探索-贾康财经文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96]洪银兴:《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秩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97]张敏杰主编:《西方专家为中国诊断》,长春出版社1999年版。
    [98]粱柱:《内在的统一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9]房维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大事记》,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4年版。
    [100]文选德:《所有制断想》,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01]肖浩辉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02]张启华:《中国共产党与新中国建设》(上、下卷),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版。
    [103]徐晨光、雷国珍:《执政能力与执政资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4]钟祥财:《20世纪中国经济思想述论》,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105]新加坡联合早报编:《李光耀40年政论选》,现代出版社1994年版。
    [106]经济学消息报社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录-评说中国经济与经济学发展》,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版。
    [107]黄有光:《经济与改革》[M],改革出版社1994年版。
    [108]谭献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特色》,《邵阳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109]罗长远:《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机理及其前景分析》;一个理论论述”,《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10期。
    [110]林子力:《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人民日报》1984年12月14日。
    [111]蒋一苇:《企业本位论》,《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
    [112]彭大成:《邓小平对列宁经济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论坛》1996年第3期。
    [113]陈共:《积极财政政策基本经验和探索》,《财政研究》2003年第8期。
    [114]佐牧:《论地方计划的作用兼及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经济研究》1980年第7期。
    [115]刘诗白:《试论社会主义股份制》,《经济研究》1986年第12期。
    [116]张卓元:《1989年价格理论研究的新进展》,《中国物价》1990年第5期。
    [117]熊俊:《从公平、效率和经济增长看居民收入分配》,《改革》2001年第4期。
    [118]王检贵:《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的进展及评价》,《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3期。
    [119]谷书堂:《对‘按要素贡献分配'及其与收入差距扩大关系的思考》,《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
    [120]蔡继明:《论我国现阶段的公平分配原则》,《南开经济研究》1990年第5期。
    [121]吴忠民:《从平均到公正:中国社会政策的演进》,《新华文摘》2004年第8期。
    [122]江建平:《论消费引导》,《现代经济探计》2002年第8期。
    [123]易宪容:《寻求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极》,《WTO经济导刊》2005年第11期。
    [124]孙祖芳:《现代西方收入分配制度的变迁》,《社会科学》2002年第11期。
    [125]梁尚敏:《国家理财实行宏观控制的几个理论问题》,《财政理论探新》,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26]李建平:《学习“十五大”关于分配方式新论述的思考》,《经济学动态》1998年第6期。
    [127]李建平:《关于扩大消费需求的几点认识》,《当代经济研究》1999年第6期。
    [128]严正:《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再认识》,《东南学术》2001年第6期。
    [129]严正:《也谈如何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福建师大学报》2000年第4期。
    [130]郭铁民:《关于“蛋糕”做大与收入差距扩大的思考》,《当代经济研究》2000年第1期。
    [131]张雅光:《转型进程中我国居民贫富差距的演变》,《中国国情国力》2004年第1期。
    [132]曹滢:《居民收入分配预警系统报警》,《经济参考报》2005年8月19日。
    [133]任晓莉:《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的评析》,《中州学刊》2004年第5期。
    [134]马海涛、姜爱华:《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财政研究》2003年第7期。
    [135]赵人伟:《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若干思考》,《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9期。
    [136]刑成、韩雨娜:《财政税收杠杆对我国基尼系数的主要影响》,《现代财经》2001年第9期。
    [137]马晓河:《宏观政策偏差拉大收入差距》,《经济参考报》2003年12月24日。
    [l38]何莉:《库兹涅茨倒U型假说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国外财经》2001年第4期。
    [139]杨宜勇:《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市场经济研究》2003年第5期。
    [140]曹国安:《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现状评价与调节政策选择》,《经济评论》2002年第5期。
    [141]赵云山等:《徐水县共产主义试点始末》,《党史通讯》1987年第6期。
    [142]武力等:《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及绩效分析》,《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4期。
    [143]易培强:《中国经济学的主旨: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当代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
    [144]冯招容:《把握邓小平收入分配“两论”适度控制收入差距》,《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6年第2期。
    [145]蒋一苇:《企业本位论》,《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
    [146]刘诗白:《试论社会主义股份制》,《经济研究》1986年第12期。
    [147]阿塔纳修斯.阿西马科普洛斯:《收入分配理论》,商务印书局1995年8月。
    [148]Yingyi Qian,Roland G..Federalism and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December 1998,Vol.88,NO.5.
    [149]Jianhua Che and Giovanni Facchini:Dual track liberalization:With and without losers.William Davidson Institute Working Paper Number 669.
    [150]Sean M.Dougherty and Robert H.McGuckin:The Effects of Federalism and Privatization on Productivity in Chinese Firms.Economics Program Working Paver Series.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