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经济外交思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的经济外交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外经济交往思想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是在批判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相关外交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国情、国际形势的变化,总结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确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关于党和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想法、意见和观点的总和。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其经济外交思想决定了国家经济外交的战略、方针和政策,对我国的经济外交实践活动提供着重要的理论指导,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论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科学分析方法,结合党史学、政治学、外交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围绕“经济外交思想”这一核心概念,从六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经济外交思想作了探析。各章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第一章追溯了中国共产党经济外交思想的理论指导与思想渊源。指出,马列主义对外经济交往理论是其指导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理念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是其产生的思想渊源。
     第二章深入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经济外交思想演进的内外背景和主观条件。本章首先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经济外交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国际背景,包括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转换,世界格局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的变动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其次,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经济外交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国情依据,具体分析了中国的自然国情、经济国情和政治国情。最后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经济外交思想形成与发展的主观条件,即党的领导人对于国家利益的判断和对国家角色的定位。
     第三章力求厘清中国共产党经济外交思想的发展脉络。论文以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为起点,以我国在不同时期的经济体制为划分依据,把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的经济外交思想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转型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分别对这三个阶段党的经济外交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实践作了历史的考察,分析了不同阶段党的经济外交思想的主要特点。
     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从理论上并结合实际情况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经济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第四章从目标(作用)、原则和途径三个方面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经济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一,揭示了中国经济外交的三个目标(作用),即实现国家经济利益,维护国家政治利益,促进世界经济的协调发展;第二,归纳了中国经济外交的基本原则,即国家利益至上,独立自主和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第三,总结了经济外交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包括平等协商、对话合作,实行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经济组织。第五章则分别从经济合作、对外援助和经济制裁三个领域分析了经济外交的具体政策、措施与方法,进一步勾勒了中国共产党经济外交思想的基本面貌。
     第六章对中国共产党经济外交思想做出了总结和评价。其历史经验主要有四点:第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经济外交的前提;第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经济外交的基础;第三,正确处理国家利益和国际利益的关系是经济外交的关键;第四,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是成功开展经济外交的保证。其理论价值主要在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交往理论,实践意义在于对中国的经济外交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结语部分,从四个层面提出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经济外交思想的体会。第一,必须正确处理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第二,必须遵循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第三,必须准确判断国际形势和正确认识本国国情;第四,必须统筹兼顾内政与外交两个大局。
The ideas of economic diplomacy sinc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taken the offi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Marx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also the pratice and development of such theory. It is based on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foreign-related diplomatic theory and it is the teamwork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s the governing party, the economic diplomatic idea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determined strategy,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of national economic diplomacy.It provide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direction for our economic and diplomatic practice and it has far-reaching effects on the building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economic and diplomatic idea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rom six aspects based on related theory.
     The first chapter has traced back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diplomacy idea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t points out that its guiding ideology is foreign ideas of Marxism Leninism and its Ideological origin is combination of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foreign economic ideas.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diplomatic idea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is chapter first pointed out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for example, the epochal theme of the whole world has changed from war and revolution to peace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pattern of the world has changed from bipolar pattern to multi-pole pattern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further development. Secondly, the article pointed out the basic situation of economic diplomacy ideas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specially national situation economic siutaion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Finally, it analyzed the subjectiv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diplomacy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namely, leaders of Party has correct decision for national interests and roles of the country.
     The third chapter has cleared the thread of economic diplomacy ideas. Starting from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based on different economic system:planned economy age, economic transform age, market economy age.This part simply review the forming process of our party's economic diplomacy ideas and its practice and analysis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ideas in different stages.
     The fourth and the fifth chapter describe the economic foreign idea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ased 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d the main contents from object, principle and method. The fifth chapter has analyzed specific policies, measures and methods based on ecnomic cooperation, foreign aid and economic sanctions.
     The sixth chapter made a review and appraisal of the economic diplomatic ideas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has four points. First, proceeding from reality is the precondition of economic and diplomatic ideas. Second, the principle of independence and self-reliance is the basis of economic and diplomatic ideas. Third, properly dealing with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interests is the key to economic and diplomatic ideas. Fourth, firmness of principles and flexibility of strategies is the guarantee of success in economic diplomacy.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our economic diplomacy.
     In the last chapter, I share my views on economic and diplomatic ideas. First, we shoul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deology and national interests. Secondly, we should follow international law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 norms. Thirdly, we should judg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natural condition. Fourly, we should make overall plans for foreign affairs and domestic affairs.
引文
①曾军:《中美经济外交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士学位论文,第1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4-255页。
    ①《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70页。
    ②《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64页。
    ③《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64页。
    ①《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6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92贝。
    ③《列宁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7页。
    ④《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2页。
    ①《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②《列宁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52页
    ③《列宁文稿》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94页。
    ④《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35页。
    ⑤《列宁全集》第43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31页。
    ①《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92页。
    ②《列宁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513页。
    ①《论语·学而》
    ②《十三经·论语·述而第七》
    ③《论语·里仁》
    ④《论语·里仁》
    ⑤《论语·宪问》
    ①《荀子·大略》
    ②《荀子·荣辱》
    ③《荀子子新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56页。
    ④《墨子·兼爱中》
    ⑤《墨子·兼爱中》
    ①《张子正蒙注·诚明篇》
    ②《春秋谷粱传·僖公二十二年》
    ③《论语·为政》
    ④《论语·卫灵公》
    ⑤《荀子·不苟》
    ①倪世雄等著:《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8页。
    ②汉斯·摩根索:《政治学的困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6页。
    ①汉斯·摩根索:《国家间的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3年版,第45页。
    ②王宏强:《论国家利益及其实现途径》,《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① Richard Cooper, The Economics of Interdependence:Economic Policy in the Atlantic Community, New York: McGraw Hill,1968.pp.4-5.
    ②Robert O.Keohane and Joseph S.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p.8.
    ③ Robert O.Keohane and Joseph S.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p.12.
    Robert O.Keohane and Joseph S.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p.13.
    ① Hasenclever, Andreas; Mayer, Peter & Rittberger,Volker,1997,Theories of International Regim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p.65转引自王磊,“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合作——从博弈论角度分析国际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8期。
    ①《夺取新的胜利》,《人民日报》1972年10月1日第1版。
    ②《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1969年4月28日第1版。
    ③《毛泽东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贺电》,《人民日报》1966年11月4日第1版。
    ④《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9-40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5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3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9页。
    ⑤《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6页。
    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4页。
    ①TheNationalSeerurityofheunitedStatesofAmeriean,September,2002,转引自张蕴岭,《未来10-15年中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8页。
    ①李而炳主编:《21世纪前期中国对外战略的选择》,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第60页。
    ②《江泽民在千年首脑会议分组讨论会上发言》,《人民日报》,2000年9月8日第1版。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
    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00-701页。
    ①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八),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52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8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993年版,第248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③[美]汉斯·摩根索:《政治学的困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65页。
    ④张历历:《现代国际关系学》,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4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5页。
    ①《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131-13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50页。
    ①Judith F. Kornberg, John R. Faust. China in World Politics:Policies, Processes, Prospects, UBC Press,2005.17.
    ①《中国向东盟论坛提交新安全观立场文件》,《人民日报》,2002年8月2日第3版。
    ① K·J·Holsti,"National Role Conceptions in the Study of Foreign Policy," inl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vol·14, no·3.1970, p·245-246·.
    ①《毛泽东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贺电》,《人民日报》1966年11月4日第1版。
    ①《胡耀邦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82年9月8日。参见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数据库,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5/65448/4526430.html.
    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
    ② Robert B. Zoellick. Whither China:From Membership to Responsibility? [EB/OL].Remarks to National Comm-ittee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http://www.ncuscr.org/articlesandspeeches/Zoellick.htm.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9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7页。
    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00页。
    ②周尚文等著:《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45页。
    ①林蕴辉:《中国20世纪全史》第7卷,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第188页。
    ②刘小云:《中国对外援助改革与调整二十年》,《国际经济与合作》,1998年10期,第30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9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3页。
    ①张向晨、孙亮:《WTO后的中美关系:与美国学者对话》,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28页。
    ②据1998年北京大学吴日焕博士论文《论中国对非洲政策及其实践》第83页相关数据统计。
    ③李岚清:《中国利用外资基础知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中国对外贸易出版社1995年版,第378页。
    ①胡锦涛:《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人民日报》2005年9月16日第1版。
    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92页。
    ①《江洋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91页。
    ①何中顺:《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理论与实践》,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第322页。
    ②何中顺:《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理论与实践》,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第322页。
    ①傅道鹏:《官方发展援助研究》(博士论文),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03年,第90页。
    ②中国商务部:《2003年生产资料市场发展状况及2004年展望报告》,新华网2004年3月29日。
    ③李隽琼:《严陆光:2050年中国石油进口依赖度将达75%》,《科学新闻》2007年第14期,第3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6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9页。
    ③朱阳,郭永钧:《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论》,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96页。
    ①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1040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1页。
    ④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8年12月19日第1版。
    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9页。
    ⑥《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04年8月30日第1版。
    ①《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22页。
    ②《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44页。
    ③《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481页。
    ④《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96页。
    ①《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人民出版社1996版,第36页。
    ②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7月1日第1版。
    《毛洋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284-285页。
    ①《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330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0页。
    ④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⑤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0年9月7日,第1版。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11页。
    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6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5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文献资料汇编》(1949-1990),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01年版,第50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0、391、392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④《邓小平 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7页。
    ①《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342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9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0页。
    ③《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版,第45页。
    ④《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1997版,第45页。
    ①胡锦涛:《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人民日报》,2005年9月16日第1版。
    ②《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63页。
    ①宫力、刘德喜等:《和平为上》,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第21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9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6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0页.
    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1页。
    ⑦《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页。
    ⑧《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3页。
    ⑨《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52-553页。
    ①《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6-47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88页。
    ③《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6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3页。
    ②《江洋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57页。
    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7页。
    ①李敏伦:《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合作基础分析》,《中国外交》,2004年第12期,第54页。
    ①《建国以米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3页。
    ①薄一波:《若千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0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2页。
    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0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9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6页。
    ①唐家璇:《努力推进新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7/29/cont-ent 3281849 2.htm,2005-07-29.
    ②《欢迎有利于中国经济建设的中苏经济合作》,《人民日报》,1950年4月5日第1版。
    ①顾龙生:《毛泽东经济评传》,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363-364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8页。
    ③房广顺,吕明军:《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毛泽东的经济观》,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72页。
    ④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611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8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5页。
    ⑦《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30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1-92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51页。
    ③《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64页。
    ①《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234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1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8页。
    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05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56-457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56-457页。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第l版。
    ④同上。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0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版,第339-340页。
    ②《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61页。
    ①谢益显主编:《中国当代外交史1949—1995》,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第173页。
    ②即①中国政府一贯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外提供援助,从来不把这种援助看作是单方面的赐予,而认为援助是相互的。②中国政府在对外提供援助的时候,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③中国政府以无息或者低息贷款的方式提供经济援助,在需要的时候延长还款期限,以尽量减少受援国的负担。④中国政府对外提供援助的目的,不是造成受援国对中国的依赖,而是帮助受援国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⑤中国政府帮助受援国建设的项目,力求投资少,收效快,使受援国政府能够增加收入,积累资金。⑥中国政府提供自己所能生产的、质量最好的设备和物资,并且根据国际市场的价格议价。如果中国政府所提供的设备和物资不合乎商定的规格和质量,中国政府保证退换。⑦中国政府对外提供任何一种技术援助的时候,保证做到使受援国的人员充分掌握这种技术。⑧中国政府派到受援国帮助进行建设的专家,同受援国自己的专家享受同样的物质待遇,容许有任何特殊要求和享受。详见《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388-389页。
    ③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日报》1964年12月31日第1版。
    ④石林:《当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8页。
    ①房维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大事记(1949—-198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86页。
    ②邓小平联大发言,《人民日报》1974年4月11日。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2页。
    ①王泰平主编:《新中国外交50年(上)》,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721-722页。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汇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727页。
    ①邢厚媛:《以援外改革为契机加速实现实业化国际化》,《国际经济合作》1999年第2期,第10页。
    ②即:第一,中国决定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39个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零关税待遇,优惠范围将包括这些国家的多数对华出口商品。第二,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规模,并通过双边渠道,在两年内免除或以其他处理方式消除所有同中国有外交关系的重债穷国2004年底前对华到期未还的全部无息和低息政府贷款。第三,中国将在3年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100亿美元优惠贷款及优惠出口买方信贷,用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双方企业开展合资合作。第四,中国将在3年内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相关援助,为其提供包括防疟特效药在内的药物,帮助他们建立和改善医疗设施、培训医疗人员。具体通过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及双边渠道落实。第五,中国将在3年内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培养3万名各类人才,帮助有关国家加快人才培养。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2005年12月。
    ③《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经济日报》2006年8月24日第1版。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9-320页
    ①《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33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6页。
    ①周恩来:《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157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9页。
    ②《邓小平》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2-33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0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4页。
    ①谢益显主编:《中国当代外交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版,第481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53页。
    ①《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55页。
    ②《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77页。
    ③《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394页。
    ④《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6页。
    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⑥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人民日报》,1992年10月21日。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6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71页。
    ②《列宁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23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0页。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6页。
    ②《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5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6页。
    ④《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16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0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0-41页。
    ③《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4页。
    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5-47页。
    ①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相关数据。
    ②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相关数据。
    ①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9日。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文集》第1-5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6年版。
    5.《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6.《周恩来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7.《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8.《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9.《刘少奇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0.《邓小平文选》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2.《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4.江泽民:《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5.《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6.《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7.《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8.《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人民出版社1996-1999年版。
    19.《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人民出版社2000-2003年版。
    20.《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008年版。
    21.《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2.《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央党史出版社2001年版。
    23.《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24.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25.《邓小平思想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1.邓小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编写组:《邓小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
    2.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学习出版社2003年版。
    3.钱其琛:《外交十记》,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4.周永生著:《经济外交》,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5.张学斌著:《经济外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戴德铮等:《当代世界格局与国际关系》,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戴德铮:《国际政治学要论——国际政治态势与战略应对》,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
    8.梁守德、刘文祥著:《邓小平的国际政治理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9.张健:《战后日本的经济外交》,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0.金熙德:《日美基轴与经济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何中顺:《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理论与实践》,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
    12.石志夫主编:《中国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1949.1-1989.10),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3.陈金明:《新中国外援战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4.陈洁华:《21世纪中国外交战略》,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15.丛凤辉主编:《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当代世界出版社1996年版。
    16.陈启悉:《中国对外关系》,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17.金锢:《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国防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8.韩念龙主编:《当代中国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9.王逸舟:《中国外交六十年:1949—200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0.牛军:《后冷战时代的中国外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1.杨洁勉:《对外关系与国际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2.郑启荣:《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
    23.段霞:《中国外交空间的拓展——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秦亚青:《国际体系与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25.王嵎生:《千万莫被“忽悠”了:时代的变迁和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版。
    26.魏兆鹏:《和而不同与中国外交》,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版。
    27.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8.张历历:《当代中国外交简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9.余万里:《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外交》,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年版。
    30.张德广:《变动的世界与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版。
    31.郝雨凡:《中国外交决策:开放与多元的社会因素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32.饶银华:《新中国外交思想概论》,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3.饶银华:《世纪之交中国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34.徐成芳:《和平方略:中国外交策略研究》,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35.傅耀祖:《聚焦中国外交》,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
    36.何茂春:《中国经济外交200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7.杨凡:《中国外交方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8.钱胜:《江泽民经济思想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9.李爱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0.韩景云:《和平方略:后冷战时期党的外交战略思想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41.李妍:《对外开放的酝酿与起步:1976-1978》,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42.叶自成:《新中国外交思想: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外交思想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3.谭乃彰:《经济战略家毛泽东》,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4.王泰平:《邓小平外交思想研究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
    45.刘德喜:《外交方略》,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6.倪健民:《中国国际战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7.王逸舟:《全球政治与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48.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49.顾龙生:《毛泽东经济评传》,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50.李而炳主编:《21世纪前期中国对外战略的选择》,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
    51.李宝俊:《当代中国外交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2.宫力、刘德喜等:《和平为上》,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
    53.亓成章、刘建飞:《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外交》,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年版。
    54.鲁毅等主编:《新时期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时事出版社1999年版。
    55.谢益显等:《中国外交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6.刘杰:《多边合作与中国外交》,时事出版社2010年版。
    57.李众:《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8.胡树祥:《中国外交与国际发展战略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9.周弘:《对外援助与国际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0.王泰平主编:《邓小平外交思想研究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版。
    61.周尚文等著:《苏联兴亡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2.停勺、张植荣:《当代中国外交新论》,励志出版社2004年版。
    63.金应忠、倪世雄:《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4.京湘、姚尧:《第三代领导外交实录》,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版。
    65.房维中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大事记(1949-198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66.齐鹏飞:《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外交:1949-2009》,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版。
    67.阮建平:《战后美国对外经济制裁》,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8.张向晨、孙亮:《WTO后的中美关系:与美国学者对话》,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69.[美]罗伯特·基欧汉、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0.[美]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1.[美]埃兹拉·沃尔格(傅高义)主编田斌译:《与中国共处:21世纪的美中关系》,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72.[美]理查德·波恩斯坦、罗斯·芒罗:《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
    73.[美]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4.[美]詹姆斯·多尔蒂等:《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三版),世界知识出版,2003年版。
    75.[美]吉姆·赫尔姆斯詹姆斯·普里斯特主编,张林宏等译:《外交与威慑:美国对华战略》,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76.[美]罗伯特·吉尔平著,杨宇光译:《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77.[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等泽:《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
    78.[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9.[俄]斯·日兹宁:《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0.[美]迈克尔·T·克莱尔:《资源战争:全球冲突的新场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81.[美]罗伯特·吉尔平:《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3年版。
    1.曾军:《中美经济外交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十论文,2006年。
    2.何中顺:《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研究:理论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2005年。
    3.张郁慧:《中国对外援助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博十论文,2006年。
    4.孔凡河:《江泽民外交思想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十论文,2007年。
    5.陈再生,李震亚,王棣:《试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对外经济交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6.刘保富:《毛泽东的对外经济交往思想与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理论学刊》1993年第6期。
    7.杨宗丽:《毛泽东与中国的对外经济交往》,《党史研究与教学》1994年第2期。
    8.余茂辉、周松平:《毛泽东的对外经济交往思想初探》,《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5期。
    9.周永生、张瑜:《学习邓小平经济外交思想的体会》,《外交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10.周永生:《邓小平经济外交思想初析》,《北方论丛》1996年第1期。
    11.朱燕丽:《毛泽东的对外经济交往思想》,《发展论坛》1998年第6期。
    12.朱燕丽:《毛泽东的对外经济交往思想考察》,《湖南党史》1998年第3期。
    13.朱燕丽,宋彩萍:《邓小平的经济外交思想》,《江汉论坛》1999年第9期。
    14.马占稳:《毛泽东对外经济交往思想探析》,《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15.汪红娟:《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及其成熟标志》,《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16.林子华:《浅论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暨南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6期。
    1. Obadiah Mailafia, Europe and economic reform in Africa: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economic Diplomacy, London;NewYokr:Routledge,1997.
    2. Diane B.Kunz, Butter and guns:America's Cold War economic diplomacy, New York:Free Press,1997.
    3. Economic diplomacy, trade, and commercial policy:Positive and negative sanctions in a new world order.—Aldershot, Hants:E.Elgar, c1994.
    4. Dinae B.Kunz, The economic diplomacy of the Suez crisis, Chapel Hill: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c1991.
    5. M.S.Daoudi and M.S. Dajani Boulder:Economic diplomacy:embargo leverage and world PoliticsWestview Press,1985—(Westview special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6. Albrecht Rothacher, Economic diplomacy betwee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Japan,1959 — 1981. Aldershot, Hants.,England:Gower, c1983.
    7. William E.Byrna, Japanese Private economic diplomacy:an analysis of business—government linkagest, NewYork:Praeger,1975.(Praeger special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government)
    8. Stanford, China and Japan:new economic diplomacy., Calif:Hoover Institution Pr.,1984.
    9. Korea's economic diplomacy:survival as a trading nation, Seoul:Sejong Institute,1995.
    10. Robert Dallek, The American Style of Foreign Policy:Cultural Politics and Foreign Affairs, New York,1983.
    11. Madelyn Ross, "China's and the U.S.'s Export Controls System " Col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vol.21, spring 1986.
    12. Vogel.Ezra, F, Living With China:U.S.— China Relation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W.W.Norton&Company,1997.
    13. Cal Clark and Robert L.Farlow, Comparative patterns of foreign Policy and trade:the Communist Balkans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Bloomington: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Indiana University,1976.
    14.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he limits of political theory.— Basingstoke, Hampshire: Macmillan,1996.
    15.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Pr.,1987.
    16. Vendulka Kublkov'editor, Foreign Policy in a constructed world, Armonk, N.Y.:M.E.Sharpe, c2001.
    17. Heffernan, Moder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ambridge, Mass.:Basil BlackWell,1990.
    18. Amy Verdun, European Responses to Globalization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New York:St.Martin's Press,2000
    19. Hans J.Mor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 —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6th,Editi-on(Revised by Kenneth W.ThomPson), ALFRED A.KNOPF Inc., New York.
    20. R.N.Gardner, sterling-dollar Diplomacy in Current Perspective,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0.
    21. Bayne, Nicholas, The new economic diplomacy:decision-making and negotiation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edited by Nicholas Bayne and Stephen Woolcock. Aldershot, England; Burlington, VT:Ashgate, c2007.
    22. Lee, Chae-Jin, China and Japan:new economic diplomacy, Hoover Institute Press,1984.
    23. Daoudi, M. S.Economic diplomacy:embargo leverage and world politics, Westview Press, 1985.
    24. Nagesh, Narayana, Japan's economic diplomacy in Southeast Asia, Lancers Books,1996.
    25. Bergeijk, Peter A. G. Van, Economic diplomacy and the geograph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Edward Elgar, c2009.
    26. M.Feldste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8.
    27. Jeffry A.Frede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87.
    28. R.Gilp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7.
    29. Terence P., The GATT Uruguay Round, Boston:Kluwer Law and Taxation Publishers,1993.
    30. Willian H.Becker, Economics and World Power, 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4.
    31. B.Tew,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London:Hutchinson,1988.
    32. B.Balassa, The Theor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London:George Allen & Uniwin Ltd.,198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