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前装饰品的造型和分区分期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装饰品的产生与史前先民生存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有关。由于装饰部位和装饰对象的不同,装饰品可分为头颈饰、四肢饰、躯干饰、服装饰物及用品饰物。装饰品的主要材质有骨、角、牙、蚌、贝等源于动物的材质以及木、石、陶、煤精、玉等。从纵向来看,中国史前装饰品在同一区域的不同时期风格有所不同,且有其自身发展演变的规律;从横向来看,中国史前装饰品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区域各具特色,但同时存在各种相互影响的因素。
     中国史前装饰品种类繁多,从造型特点出发,可分为四类:1、以环、筒形为典型特征的装饰品;2、以球形为主要造型特征的装饰品;3、以直线形为造型典型特征的装饰品;4、以弧线、曲线为主要造型特征的装饰品。我们对每一类装饰品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造型特征分析。
     中国史前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不同地区进入文明时代的时间不同。基于此,我们大体上以进入文明的时间为界,主要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全国各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对中国史前装饰品进行了区系划分,在此基础上对各区系的装饰品进行了分期,并对各期特征进行了研究。
     根据社会文化和装饰品的发展情况,中国史前装饰品可分为六大区域:1、东北地区;2、西北地区;3、华北地区;4、华中地区;5、华南地区;6、西南地区。各地区又根据自身的特点,划分为几个亚区域。
     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装饰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因此这一时期是本研究的起点。各地区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史前时期的下限也不尽相同。中国文明的出现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铜石并用时代,我们大体上以这个时期作为研究的时间下限,而对于社会发展较缓慢的地区则延长到早期青铜时代,极个别地区甚至延长至早期铁器时代。为此,我们将中国史前装饰品的发展分为四个基本时期:1、萌芽期:旧石器时代晚期;2、早期:新石器时代早期;3、中期:新石器时代中期;4、晚期:新石器时代晚期、铜石并用时代(部分地区延长至早期青铜时代,个别地区至早期铁器时代)。每个时期具体的时间界限是模糊的,即对于不同地区,每个时期的具体起止时间有所不同。
     在对中国史前装饰品分区分期的基础上,我们又从整体上对各区系、各时期的装饰品进行了特征研究。首先,分析了每个地区的装饰品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及总体发展规律。其次,在全国范围内,从整体的角度探析了不同时期装饰品的重点发展区域。再次,我们对几种典型装饰品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探索,以寻找各区系间的影响。最后,我们还探讨了中国史前装饰品的材料、种类及特殊使用方式等在区系间的交流情况。
     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一、中国史前装饰品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不平衡性和多元性;
     二、中国史前装饰品的造型是丰富多彩的;
     三、中国史前装饰品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但各阶段之间存在某种延续性;
     四、中国史前装饰品在不同阶段的重点发展区域不同;
     五、中国史前装饰品在各区系之间存在交流和相互影响的情况。
The emergence of ornaments related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s where prehistorically ancestors lived,life style and word outlook,etc.Ornaments can divide into head and neck ornaments,limbs ornaments,trunk ornaments,clothes ornaments and articles ornamen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ornamental positions and objects. Major materials of ornaments included born,horn,tooth,clam,shellfish,etc.,most of which came from animals,and wood,stone,pottery,coal amber,jade etc.From the longitude,prehistorically Chinese ornaments showed different styles in the same region which on the different time,and it also had its own law of development;From the transverse,prehistorically Chinese ornaments presented varying characteristics on the same time which in different regions,but it there are also different factors by infected each other at the same time.
     Depend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yles,prehistorically Chinese ornaments could divide into four types:firstly,ornaments hav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like rings and tubes;secondly,ornaments hav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like globes;thirdly,ornaments hav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like straight lines;fourthly,ornaments hav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like arc or curve.We respectively analyzed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styles in detail.
     It was the disequilibrium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ehistorically Chinese society that leaded to different regions went into cultural era in a different time.Based on this,we roughly used the time of going into cultural era as the dividing line,mainly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of society; the whole country wa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regions and departments for the prehistorically Chinese ornaments.Then,we correspondingly divided the ornaments into different periods for the different regions,and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ll periods.
     According to the department state of society culture and ornaments,prehistorically Chinese ornaments can divide into six big regions:1.northeast region;2.northwest region;3.north China region;4.middle China region;5.south China region;6. southwest region.Every region has been divided into several sub-region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t present,the emergency of the earliest ornament in China appeared at the late chronology of the Old Stone Age,so this chronology was the start of our study for this article.The lower limit of Chinese prehistorically stage was different due to the disequilibrium of society development in every area.Because Chinese culture probably appeared at the late of the New Stone Age or the Copper and Stone Age,so our study roughly end at this chronology,while some regions prolonged to the early chronology of the Bronze Age,and one or two regions were prolonged to the early chronology of the Iron Age,because the society there comparatively developed slowly.So we divided it into four based chronology:firstly,it is the chronology of germination,namely the late chronology of the Old Stone Age;secondly,it is the early chronology,namely the early chronology of the New Stone Age;thirdly,it is the middle chronology,namely the middle chronology of the New Stone Age;fourthly,it is the late chronology,namely the late chronology of the New Stone Age,also can be matched to the Copper and Stone Age(Some regions was prolonged to the early chronology of the Bronze Age,and one or two regions even to the early chronology of the Iron Age).The limit lines of the specific time are ambiguously,namely the specific time of beginning and ending is different in the different regions.
     Next,we studi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naments on the whole,based on the regions and chronology we have divided for the prehistorically Chinese ornaments. Firstly,w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naments on different chronology and its wholly development regularities for all regions.Secondly,we explored 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 regions of different chronology on an angle of a whole for the ornaments all over the country.Thirdly,we explored the development tracks of several typical ornaments,and hoped to find out the infections existing in all regions.Lastly,we also discussed the infection among regions and departments about the materials,kinds and the special methods of use of the prehistorically Chinese ornaments.
     Through the study,we get the conclusions as follows:
     Firstly,the development of prehistorically Chinese ornaments possessed disequilibrium and pluralistic characteristics as a whole.
     Secondly,the styles of prehistorically Chinese ornaments are rich and varied.
     Thirdly,the development of prehistorically Chinese ornaments possessed phase characteristics,and meanwhile it also has the continual property.
     Fourthly,the important development regions are different on different chronology of the prehistorically Chinese ornaments.
     Lastly,there were the cases of interflow and infection among regions and departments of prehistorically Chinese ornaments.
引文
3 张镇洪、傅仁义、陈宝峰、刘景玉、祝明也、吴洪宽、黄慰文:《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发掘简报》,《人类学学报》,1985年第1期。实物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4 宁夏博物馆、宁夏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980年水洞沟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7年4期。
    5 参见降大任:《山西史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5页。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宜川县龙王辿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2007年第7期。
    7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4年7月。
    8 黄慰文等:《海城小孤山的骨制品和装饰品》,《人类学学报》5卷3期,1986年。
    9 普列汉诺夫:《论艺术》,第11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3年。
    10 参见邵文臣、王芬:《齐鲁文明初曙——从沂源猿人到北辛文化》,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第25页。
    11 黄慰文等:《海城小孤山的骨制品和装饰品》,《人类学学报》5卷3期,1986年。
    12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芮城县博物馆:《山西芮城清凉寺墓地玉器》,《考古与文物》,2002年第5期。
    13 参见河南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河南省志·文物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第73页。
    14 张之恒:《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王根富等:《金坛三星村遗址考古喜获重大成果》。《中国文物报》1998年9月13日第1版;王根富等:《三星村遗址考古新发现》,《人民画报》1999年第1期。
    15 许玉林:《庄河县北吴屯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2年》,文物出版社。
    1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队:《内蒙古敖汉旗小山遗址》,《考古》1987年第6期。邵国田:《敖汉文物精华》,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年4月。
    17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年12月。
    18 李景冰:《镇赉聚宝山砂场遗址调查》,《博物馆研究》,1993年第1期。
    19 湖北省荆州博物馆:《枣林岗与堆金台——荆江大堤荆州马山段考古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
    20 实物为南京博物院藏,参见张正明、邵学海:《长江流域古代美术(史前至东汉)·玉石器》,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36、37页。
    21 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沈阳故宫博物馆:《沈阳新乐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5年第2期。
    22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4年7月。贾兰坡:《山顶洞人》,龙门联合书局印行,1951年。
    23 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沈阳新乐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5年第2期。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辽宁沈阳新乐遗址抢救清理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第11期。李晓钟:《沈阳新乐遗址1982—1988年发掘报告》,《辽海文物学刊》1990年第1期。周阳生:《沈阳新乐遗址第三次发掘主要收获》,《新乐遗址学术讨论会文集》。
    2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王因: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2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20世纪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
    25 孙守道、郭大顺:《辽宁环渤海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载于苏秉琦:《考古学文化论集(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4月,第6页。
    26 孙长庆、殷德明、干志耿:《黑龙江新石器时代玉器研究——兼论黑龙江古代文明的起源》,载于苏秉琦:《考古学文化论集(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4月。
    27 参见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1月。
    28 资料来源:敖汉史前文化博物馆。
    29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30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局、芮城县文物局:《山西芮城清凉寺新石器时代墓地》,《文物》,2006年3月。
    31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1月。
    32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33 参见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1月。
    34 参见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1月。
    35 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36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1月。
    37 参见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1月。
    38 参见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1月。
    39 参见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1月。
    40 参见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1月。
    41 资料来源:敖汉史前文化博物馆。
    42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1月。
    43 实物现藏于西安半坡博物馆。
    44 图片参见尤仁德:《古代玉器通论》,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2月,第41页。
    45 资料来源:敖汉史前文化博物馆。
    46 资料来源:辽宁省博物馆。
    47 南京博物院:《北阴阳营》,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年。
    48 参见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考古精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10月,第50页。
    49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瑶山遗址1996~1998年发掘的主要收获》,《文物》,2001年第12期。
    50 邵国田:《敖汉文物精华》,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年4月。
    51 王永强等:《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图典第2卷:北方卷(上),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52 参见郭大顺:《龙出辽河源》,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第28页。
    53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54 张之恒:《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王根富等:《金坛三星村遗址考古喜获重大成果》,《中国文物报》1998年9月13日第1版;王根富等:《三星村遗址考古新发现》,《人民画报》1999年第1期。
    55 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
    56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57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1月。
    58 照片由宋文熏、连照美拍摄,载于杨伯达:《中国玉器全集(上)》,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
    59 参见郭大顺:《龙出辽河源》,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第36页。
    60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61 关善明先生收藏,图片参见杨伯达:《关氏所藏中国古玉》,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4年7月,第31页。
    62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63 湖北省荆州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肖家屋脊:天门石家河考古发掘报告之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6月。
    64 江苏省三星村联合考古队:《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2004年第2期。
    65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1月。
    66 周国兴、尤玉柱:《北京东胡林村的新石器时代墓葬》,《考古》,1972年第6期。天戈:《北京出土文物》,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年7月。
    67 杨赤宇:《江西湖口史家桥新石器时代遗址》,《南方文物》,1998年第2期。
    68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临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局、东乡族自治县文化馆:《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发掘报告》,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四集》,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
    69 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柳湾——乐都柳湾原始社会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5月。
    70 资料来源:敖汉史前文化博物馆。
    71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临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局、东乡族自治县文化馆:《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发掘报告》,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四集》,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
    72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临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局、东乡族自治县文化馆:《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发掘报告》,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四集》,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
    73 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柳湾——乐都柳湾原始社会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5月。
    74 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柳湾——乐都柳湾原始社会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5月。
    75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茌平尚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5年第4期。
    76 苗普生、田卫疆:《新疆史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哈密文物志》编篡组:《哈密文物志》,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
    77 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1月。
    78 图片引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考古精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10月,第90-92页。
    79 黄宣佩:《福泉山良渚文化玉器》,《收藏家》,2001年第11期。
    80 万良田、万德强:《江西出土的良渚文化型玉琮》,载于徐湖平:《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9月。
    81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人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年12月。
    82 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上海金山区亭林遗址1988、1990年良渚文化墓葬的发掘》,《考古》,2002年第10期。
    83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年12月。
    84 下靳考古队:《山西临汾下靳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98年第12期。
    85 李恭笃:《昭乌达盟石棚山考古新发现》,《文物》1982年第3期。
    86 资料来源:敖汉史前文化博物馆。
    89 资料来源:敖汉史前文化博物馆。
    9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发现齐家文化祭坛和干栏式建筑》,《考古》,2004年第6期。
    91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局、芮城县文物局:《山西芮城清凉寺新石器时代墓地》,《文物》,2006年3月。
    92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1月。
    93 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第5期。
    94 周南泉:《试论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考古与文物》1985年第5期。
    95 武威克、刘焕新、常志强:《黑龙江省刀背山新石器时代遗存》,《北方文物》,1987年第3期。
    96 夏鼐:《商代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考古》,1983年第5期。
    97 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大连市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4年3期。
    98 周晓晶:《辽东半岛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初步研究》,《北方文物》,1999年第1期。
    99 参见安志敏:《辽东史前遗存的文化谱系》,载于张学海:《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11月第112页。
    100 安志敏:《辽东史前遗存的文化谱系》,载于张学海:《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11月。
    10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胶县三里河》,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3月。
    102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朐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山东临朐县史前遗址普查简报》,载于张学海:《海岱考古》,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
    103 周晓晶:《辽东半岛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初步研究》,《北方文物》,1999年第1期。
    104 郑岩、徐新华:《山东安丘老峒峪遗址再调查》,《考古》,1992年9月。
    105 图片参见杨伯达:《关氏所藏中国古玉》,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4年7月,第70-71页。
    106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局、芮城县文物局:《山西芮城清凉寺新石器时代墓地》,《文物》,2006年3月。
    107 参见陕西省考古学会:《陕西考古重大发现(1949—1984)》,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第24 页。
    108 柳冬青:《红山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6年。
    109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110 孙长庆、殷德明、干志耿:《黑龙江新石器时代玉器研究——兼论黑龙江古代文明的起源》,载于苏秉琦:《考古学文化论集(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4月。
    111 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
    112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113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墓地》,《文物》,1986年第10期。
    114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115 孙长庆、殷德明、干志耿:《黑龙江新石器时代玉器研究——兼论黑龙江古代文明的起源》,载于苏秉琦:《考古学文化论集(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4月。
    116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福泉山良渚文化墓葬》,《文物》,1984年第2期。
    117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8月。
    118 田俊荣文,引自杨伯达:《中国古代玉器概述》,载于杨伯达:《中国玉器全集(上)》,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6月。
    119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1月。
    120 江苏省高城墩联合考古队:《江阴高城墩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1年第5期。
    121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年12月。
    122 苏兆庆:《古莒遗珍》,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3月。
    123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年12月。
    124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年12月。
    125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年12月。
    126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年12月。
    127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年12月。
    128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年12月。
    129 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1月。
    130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民和阳山》,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12月。
    131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
    132 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沈阳新乐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5年第2期。
    133 苗普生、田卫疆:《新疆史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哈密文物志》编篡组:《哈密文物志》,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
    134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伊金霍洛旗文物管理所、鄂尔多斯博物馆:《伊金霍洛旗白敖包墓地发掘简报》,载于魏坚、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
    135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4年7月。
    136 盖培、卫奇:《虎头梁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发现》,原载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第15卷第4期,转载于卫奇、谢飞:《泥河湾研究论文选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12月。
    137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年12月。
    138 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西县博物馆:《甘肃安西潘家庄遗址调查试掘》,《文物》,2003年第1期。
    139 孙长庆、殷德明、干志耿:《黑龙江新石器时代玉器研究——兼论黑龙江古代文明的起源》,载于苏秉琦:《考古学文化论集(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4月。
    140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141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元君庙仰韶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4月。
    142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木垒县伊尔卡巴克细石器遗存调查与探讨》,《新疆文物》1995年第1期。
    143 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柳湾》,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5月。
    144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145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146 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甘肃康乐县边家林新石器时代墓地清理简报》,《文物》,1992年第4期。
    147 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柳湾》,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5月。
    148 王国范:《吉林通榆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第4期。
    149 孙长庆、殷德明、干志耿:《黑龙江新石器时代玉器研究——兼论黑龙江古代文明的起源》,载于苏秉琦:《考古学文化论集(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4月。
    150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7月。
    151 苗普生、田卫疆:《新疆史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
    152 王国范:《吉林通榆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第4期。
    153 刘国祥:《吉林史前玉器试探》,《北方文物》,2001年第4期。
    154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155 丹东市文化局文物普查队:《丹东市东沟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和试掘》,《考古》1981年1期;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12期;
    156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临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局、东乡族自治县文化馆:《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发掘报告》,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四集》,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
    157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密山新开流遗址》,《考古学报》1979年第4期。
    158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赤峰市三座店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遗址》,《考古》,2007年第7期。
    159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2003年发掘简报》,《文物》,2007年10月。
    160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民和阳山,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12月。
    161 旅大市文物管理组:《旅顺老铁山积石冢》,《考古》,1978年第2期。
    162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2003年发掘简报》,《文物》,2007年10月。
    163 延边博物馆:《吉林省龙井县金谷新石器时代遗址清理简报》,《北方文物》,1991年第1期。
    164 实物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165 孙长庆、殷德明、干志耿:《黑龙江新石器时代玉器研究——兼论黑龙江古代文明的起源》,载于苏秉琦:《考古学文化论集(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4月。
    166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167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168 实物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169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沈阳新乐遗址1982—1988年发掘报告》,《辽海文物学刊》1990年第1期。
    171 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上海金山区亭林遗址1988、1990年良渚文化墓葬的发掘》,《考古》,2002年第10期。
    172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天门市石家河三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10》,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年12月。
    173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博物馆:《和龙兴城:新石器及青铜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12月。
    174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五堡墓地151、152号墓葬》,《新疆文物》1992年第3期。
    175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黑龙江省杜尔伯特李家岗新石器时代墓葬清理简报》,《北方文物》,1991年第2期。
    176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崧泽——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9月。
    177 江苏省三星村联合考古队:《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2004年第2期。
    178 通榆县文物志编写组:《通榆县文物志》,吉林省文物志编委会1985年6月版。
    179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180 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上海金山区亭林遗址1988、1990年良渚文化墓葬的发掘》,《考古》,2002年第10期。
    181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元君庙仰韶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4月。
    182 参见《扣响贵州历史之门》编辑委员会:《扣响贵州历史之门》,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12月。
    183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庙底沟与三里桥(黄河水库考古报告之二)》,科学出版社,1959年。
    184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185 江苏省三星村联合考古队:《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2004年第2期。
    18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拉萨曲贡》,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12月。
    187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密山新开流遗址》,《考古学报》1979年第4期。
    188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秦安县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早期聚落发掘简报》,《考古》2003年第6期。
    189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临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局、东乡族自治县文化馆:《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发掘报告》,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四集》,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
    190 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邹县野店》,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1月。
    19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192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年12月。
    193 刘红宇:《长春市德惠县原始文化遗址调查述要》,《博物馆研究》,1984年第1期。
    19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拉萨曲贡》,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12月。
    195 河南省安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汤阴白营河南龙山文化村落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3集》,1983年。
    196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黑龙江省杜尔伯特李家岗新石器时代墓葬清理简报》,《北方文物》,1991年第2期。
    197 江苏省三星村联合考古队:《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2004年第2期。
    198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199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200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201 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士,实物现藏于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202 烟台市博物馆:《烟台白石村遗址发掘报告》,载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烟台市博物馆:《胶东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月。
    203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临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局、东乡族自治县文化馆:《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发掘报告》,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四集》,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
    204 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甘肃秦安大地湾第九区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第11期。
    205 张强禄:《白龙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的初步研究》,《考古》,2005年2月。
    206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武都县大李家坪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载于刘庆柱:《考古学集刊·13),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2月。
    207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208 吉林大学考古教研室:《农安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9年2期。
    20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拉萨曲贡》,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12月。
    210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博物馆:《和龙兴城:新石器及青铜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12月。
    211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临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局、东乡族自治县文化馆:《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发掘报告》,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四集》,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
    212 参见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1月。
    213 河南省安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汤阴白营河南龙山文化村落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3集》,1983年。
    214 江苏省三星村联合考古队:《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2004年第2期。
    215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龙泉与大寺》,科学出版社,1991年。张绪球:《屈家岭文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17页。
    216 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甘肃康乐县边家林新石器时代墓地清理简报》,《文物》,1992年第4期。
    217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临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局、东乡族自治县文化馆:《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发掘报告》,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四集》,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
    218 桐乡市博物馆:《桐乡金家浜遗址发掘简报》,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219 南京博物院藏,图片参见张正明、邵学海:《长江流域古代美术(史前至东汉)·玉石器》,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36、37页。
    220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宁市博物馆:《海宁余墩庙遗址》,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22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桐乡姚家山发现良渚文化高等贵族墓葬》,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222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桐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桐乡新地里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5年11月。
    223 柳冬青:《红山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224 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邹县野店》,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1月。
    225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年12月。
    22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拉萨曲贡》,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12月。
    227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庙底沟与三里桥(黄河水库考古报告之二)》,科学出版社,1959年。
    228 广东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考古新发现和重要收获》,载于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搏物馆:《广东文物普查成果图录(出土文物部分)》,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年3月。
    229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那坡县博物馆:《广西那坡县感驮岩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3年第10期。
    230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局:《丹巴县中路乡罕额依遗址发掘简报》,载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考古报告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231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
    23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6年。
    233 席永杰、张国强:《内蒙古赤峰市康家湾红山文化及相关遗址调查报告》,《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7卷第3期。
    234 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
    235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木垒县伊尔卡巴克细石器遗存调查与探讨》,《新疆文物》1995年第1期。
    236 参见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1月。
    237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秦安县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早期聚落发掘简报》,《考古》,2003年第6期。
    238 参见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1月。
    23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6年。
    24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6年。
    24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242 江苏省三星村联合考古队:《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2004年第2期。
    243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7月。
    244 照片由宋文熏、连照美拍摄,载于杨伯达:《中国玉器全集(上)》,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
    245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元君庙仰韶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4月。
    246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2003年发掘简报》,《文物》,2007年10月。
    247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248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249 刘国祥:《吉林史前玉器试探》,《北方文物》,2001年第4期。
    250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251 杨伯达:《中国玉器全集(上)》,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
    252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北京:文物出版杜,2006年8月。
    253 孙长庆、殷德明、干志耿:《黑龙江新石器时代玉器研究——兼论黑龙江古代文明的起源》,载于苏秉琦:《考古学文化论集(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4月。
    254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255 江苏省三星村联合考古队:《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2004年第2期。
    256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8月。
    257 参见尤仁德:《古代玉器通论》,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2月,第41页。
    258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8月。
    259 赵福生:《平谷县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载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北京:文物出版 社,1988年10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平谷县文物管理所上宅考古队:《北京平谷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8期。
    260 参见李世源、邓聪:《珠海文物集萃》,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2000年10月,第196页。
    261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4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第三次发掘简报》,《考古》1999年第11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1月。
    262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8月。
    263 李世源、邓聪:《珠海文物集萃》,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2000年10月。
    264 参见李世源、邓聪:《珠海文物集萃》,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2000年10月,第197页。
    265 参见李世源、邓聪:《珠海文物集萃》,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2000年10月,第197页。
    266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1期。
    267 王书敏:《良渚文化三叉形玉器》,《四川文物》,2005年第2期。
    268 杨伯达:《中国玉器全集》,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
    269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20世纪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
    270 参见栾丰实:《东夷考古》,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第89页。
    271 烟台市博物馆:《烟台白石村遗址发掘报告》,载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烟台市博物馆:《胶东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月。
    272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7月。
    273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年12月。
    274 广东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考古新发现和重要收获》,载于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博物馆:《广东文物普查成果图录(出土文物部分)》,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年3月。
    275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黑龙江省杜尔伯特李家岗新石器时代墓葬清理简报》,《北方文物》,1991年第2期。
    276 杨伯达:《关氏所藏中国古玉》,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4年7月。
    277 武威克、刘焕新、常志强:《黑龙江省刀背山新石器时代遗存》,《北方文物》,1987年第3期。
    278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尚志县亚布力新石器遗址清理简报》,《北方文物》1988年第1期。
    279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1月。
    280 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内蒙古翁牛特旗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内蒙古文物考古》第3期。雪莲:《试析红山文化海金山遗址》,《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2期。
    28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考古队:《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1期。
    282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南京博物院:《良渚文化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283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南京博物院:《良渚文化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284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余杭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与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97年第7期。
    285 江苏省寺墩考古队:《江苏武进寺墩遗址等第四、第五次发掘》,载于徐湖平:《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9月。
    286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墓地》,《文物》,1986年第10期。实物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287 实物为浙江省桐乡县博物馆藏。
    288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南京博物院:《良渚文化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
    289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1期。
    290 浙江省余杭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余杭横山良渚文化墓葬清理简报》,载于徐湖平:《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9月。
    291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察吾呼:大型氏族墓地发掘报告》,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年9月。
    292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293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294 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土,实物现藏于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295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6年。
    296 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
    297 参见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1月。
    298 孙长庆、殷德明、干志耿:《黑龙江新石器时代玉器研究——兼论黑龙江古代文明的起源》,载于苏秉琦:《考古学文化论集(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4月。
    299 龙虬庄遗址考古队:《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9月。
    300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30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302 吴震:《新疆东部的几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4年第7期。
    303 孙长庆、殷德明、干志耿:《黑龙江新石器时代玉器研究——兼论黑龙江古代文明的起源》,载于苏秉琦:《考古学文化论集(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4月。
    30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6年。
    305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6年。
    306 吉林大学考古教研室:《农安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9年2期。
    307 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
    308 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
    309 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
    310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8月。
    311 中国文物报社:《发现中国:2004年100个重要考古新发现》,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4月。邵国田:《敖汉文物精华》,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年4月。
    312 邵国田:《敖汉文物精华》,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年4月。
    313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
    314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7月。
    315 参见候甬坚:《区域历史地理的空间发展过程》,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16 1982年7月,由中澳盐湖和风成沉积考察队在青海的小柴旦湖面8至13米湖滨沙砾层中发现旧石器的原生层位,出土四个类型的旧石器,这些围绕着打猎生活而制作的石器证实了此处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该遗址的遗物经测定距今已有23000年之久。
    317 高广仁、邵望平:《中华文明发样地之一——海岱历史文化区》,《史前研究》1984年第1期。
    318 参照程妮娜:《东北史》,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322 黄万波等:《湖北房县樟脑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载《人类学学报》,1987年第4期。
    323 南京市博物馆等:《南京人化石地点》,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周春林等:《论南京直立人化石的年代》,《人类学学报》1999年第4期。
    324 吴汝康等:《安敲和县猿人化石的初步研究》,《人类学学报》第1卷(1982年)第1期;黄万波等:《安徽和县猿人化石及有关问题的初步研究》,《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第20卷(1982)第3期。
    325 年代参见陈铁梅:《我国旧石器考古年代学的进展与评述》,载《考古学报》1988年第3期。
    326 李文明等:《江苏丹徒莲花洞动物群》,《人类学学报》第1卷(1982)第2期。
    327 王大道:《云南近年来青铜时代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云南省博物馆建馆35周年论文集》。
    328 参见《四川简史》编写组:《四川简史》,成都: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
    329 黄慰文、张镇洪:《黑龙江昂昂溪的旧石器》,《人类学报》第三卷三期。
    331 黄慰文等:《海城小孤山的骨制品和装饰品》,《人类学学报》5卷3期,1986年。
    332 资料来源:辽宁博物馆藏。
    333 张镇洪、傅仁义、陈宝峰、刘景玉、祝明也、吴洪宽、黄慰文:《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发掘简报》,《人类学学报》,1985年第1期。实物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334 黄慰文、张镇洪:《黑龙江昂昂溪的旧石器》,《人类学报》第三卷三期。
    334 周信学等:《大连古龙山遗址研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336 武威克、刘焕新、常志强:《黑龙江省刀背山新石器时代遗存》,《北方文物》,1987年第3期。
    337 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吉林省农安德惠考古调查简报》,《北方文物》1985年1期;吉林大学考古教研室:《农安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9年2期。
    340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伊金霍洛旗文物管理所、鄂尔多斯博物馆:《伊金霍洛旗白敖包墓地发掘简报》,载于魏坚、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
    341 魏坚、崔璇:《内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载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8月。
    342 参见降大任:《山西史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5页。
    343 杨育彬:《河南考古》,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
    34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宜川县龙王迪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2007年第7期。
    345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4年7月。
    346 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学文博学院、吉县文管所,2000~2001年发掘,入选2001年十大考古发现。
    347 盖培、卫奇:《虎头梁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发现》,原载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第15卷第4期,转载于卫奇、谢飞:《泥河湾研究论文选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12月。
    348 谢飞:《阳原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址》,载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349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安康水电站库区考古队:《陕南考古报告集》,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年6月。
    350 北京人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元君庙仰韶墓地(黄河水库考古报告之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4月。
    351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茌平尚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5年第4期。
    35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胶县三里河》,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3月。
    353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20世纪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
    354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西吕庙龙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2年第3期。
    355 何介钧:《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图片参见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考古漫步》,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8月,第14页。
    356 参见霍巍、黄伟:《四川丧葬文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第45页。
    357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1月。
    358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潍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1月。
    359 参见霍魏:《西藏古代墓葬制度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3月。
    360 李昆声、肖秋:《试论云南新石器时代文化》、《云南人类起源与史前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
    362 邵国田:《敖汉文物精华》,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年4月。
    363 邵国田:《敖汉文物精华》,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年4月。
    364 孙守道、郭大顺:《辽宁环渤海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载于苏秉琦:《考古学文化论集(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4月,第6页。
    364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至六次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1期。
    365 杨育彬、袁广阔:《20世纪河南考古发现与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
    366 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邹县野店》,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1月。
    367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年12月。
    368 图片来源:吴诗池:《中国原始艺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8月。
    369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滕县博物馆:《山东滕县古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80年第1期。实物为山东省滕县博物馆藏。
    370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年12月。
    371 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邹县野店》,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1月。
    372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年12月。
    373 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邹县野店》,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1月。
    37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王因: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2月。
    375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年12月。
    376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元君庙仰韶墓地》,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4月。
    377 参见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半坡》215页,文物出版杜,1963年。
    378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宝鸡北首岭》,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12月。
    379 参见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1月。
    380 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381 参见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1月。
    382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龙岗寺——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8月。
    383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384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1月。
    385 安徽省义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8月。
    386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8月。
    387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8月。
    388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8月。
    389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8月。
    390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1月。
    391 龙虬庄遗址考古队:《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9月。
    392 龙虬庄遗址考古队:《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9月。
    393 参见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枣庄文物博览》,济南:齐鲁书社,2001年3月,第128页,图片见第46页。
    394 参见王守功:《山东龙山文化》,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第32页。
    395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局、芮城县文物局:《山西芮城清凉寺新石器时代墓地》,《文物》,2006年3月。
    396 参见陕西省考古学会:《陕西考古重大发现(1949—1984)》,西安:陕西人民出版杜,1986年7月,第24页。
    397 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柳湾》,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5月。
    398 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甘肃康乐县边家林新石器时代墓地清理简报》,《文物》,1992年第4期。
    399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民和阳山,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12月。
    400 岳龙山:《黄河文明瑰宝——齐家文化玉器》,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6年10月。
    40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桐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桐乡新地里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5年第11期。
    402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墓地》,《文物》,1986年第10期。
    403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盐县博物馆:《浙江海盐县龙潭港良渚文化墓地》,《考古》2001年第10期。
    404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盐县博物馆:《浙江海盐县龙潭港良渚文化墓地》,《考古》2001年第10期。
    405 许玉林:《岫岩县北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8年》,文物出版社。
    406 李恭笃:《昭乌达盟石棚山考古新发现》,《文物》1982年第3期。
    407 李恭笃:《昭乌达盟石棚山考古新发现》,《文物》1982年第3期。
    408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7月
    409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基地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7月。
    410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澧县孙家岗新石器时代墓群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第12期。
    411 孙守道、郭大顺:《辽宁环渤海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载于苏秉琦:《考古学文化论集(四)》,北京: 文物出版社,1997年4月,第6页。
    412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处、易县文物保管所:《河北易县北福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9月。
    413 巴林右旗博物馆:《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调查》,《考古》1987年第6期。
    414 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
    415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考古精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10月,第50页。
    416 江苏省三星村联合考古队:《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2004年第2期。
    417 湖北省荆州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肖家屋脊:天门石家河考古发掘报告之 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6月。
    418 杨伯达:《中国玉器全集(上)》,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
    419 姜津:《香港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载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420 肖一亭:《岭南史前玉器的初步研究》,《南方文物》,1998年第4期。
    421 李世源:《广东珠海宝镜湾考古的学术意义》,载于邓聪、吴春明:《东南考古研究·第2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422 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1月。
    423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林西县井沟子西梁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2006年第2期。
    424 刘国祥:《吉林史前玉器试探》,《北方文物》,2001年第4期。
    425 刘国祥:《吉林史前玉器试探》,《北方文物》,2001年第4期。
    426 覃彩銮:《广西新石器时代墓葬浅析》,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四辑》,1984年。
    427 赵福生:《平谷县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载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428 吉林大学考古教研室:《农安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9年2期。
    429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博物馆:《跨湖桥》,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
    430 阚绪杭:《定远县候家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研究》第5辑,黄山书社,1989年。
    43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嘉兴南河浜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5年第6期。
    432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8月。
    433(日)滨田耕作等:《赤峰红山后》,东亚考古学会1983年。吕遵谔:《内蒙赤峰红山考古调查报告》,《考古学撤》1985年第3期。
    434 柳冬青:《红山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435 孙长庆、殷德明、干志耿:《黑龙江新石器时代玉器研究——兼论黑龙江古代文明的起源》,载于苏秉琦:《考古学文化论集(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4月。
    436 图片参见尤仁德:《古代玉器通论》,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2月,第41页。
    437 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大学历史系:《昌都卡若》,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1月。
    438 李莲:《吉林安广县永合屯细石器遗址调查简报》,《文物》,1959年第12期。
    439 郝思德、张鹏;《对黑河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几点看法》,《黑河学刊》,1988年第4期。郭惠君等:《黑河历史》,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1月,第7页。
    440 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441 参见赵生琛、谢端琚、赵信:《青海古代文化》,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
    442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文物工作组:《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细石器文化遗址》,《考古学报》1957年1期。
    443 内蒙古地质局第一调查队:《内蒙古布拉格芒和新石器时代遗址》,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二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12月。
    444 延边博物馆:《吉林省龙井县金谷新石器时代遗址清理简报》,《北方文物》,1991年第1期。
    445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博物馆:《和龙兴城:新石器及青铜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12月。
    446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杨志军、郝思德、李陈奇:《平洋墓葬》,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6月。
    447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队:《内蒙古巴林左旗富河沟门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4年第1期。
    448 克什克腾旗博物馆:《克什克腾旗上店小河沿文化墓地及遗址调查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1992年第12期。
    449 孙守道、郭大顺:《辽宁环渤海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载于苏秉琦:《考古学文化论集(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4月。
    450 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柳湾》,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5月。
    451 平凉地区博物馆:《平凉文物》,1982年10月。
    452 参见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1月。
    453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湟中下西河潘家梁卡约文化墓地》,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八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赵生琛、谢端琚、赵信:《青海古代文化》,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
    454 苗普生、田卫疆:《新疆史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
    455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察吾呼:大型氏族墓地发掘报告》,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年9月。
    456 郑德坤:《四川古代文化史》,华西大学博物馆,1947年。《四川理县汶川县考古调查简报》,《考古》1965年第12期。
    457 王懿之:《云南上古文化史》,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9月。
    458 云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云南剑川鳌风山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7期。
    459 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大学历史系:《昌都卡若》,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1月。
    46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胶县三里河》,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3月。
    461 叶茂林、何克洲:《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出土齐家文化玉器》,《考古》2002年第12期。
    462 江苏省三星村联合考古队:《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2004年第2期。
    464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黑龙江省杜尔伯特李家岗新石器时代墓葬清理简报》,《北方文物》,1991年第2期。
    465 《扣响贵州历史之门》编辑委员会:《扣响贵州历史之门》,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12月。
    466 参见王守功:《山东龙山文化》,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第35页。
    467 参见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1月。
    468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新余市博物馆:《江西新余市拾年山遗址》,《考古学报》1991年第3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新余市博物馆:《新余市拾年山遗址第三次发掘》,《东南文化》1991年第5期。
    469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年12月。南京博物院新沂工作组:《新沂花厅新石器时代遗址概况》,《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7期。
    470 图片来源:杨伯达:《中国史前玉文化板块论》,《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第4期。
    471 实物为广东省博物馆藏。
    472 万良田、万德强:《江西出土的良渚文化型玉琮》,载于徐湖平:《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9月。
    473 万良田、万德强:《江西出土的良渚文化型玉琮》,载于徐湖平:《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9月。
    474 万良田、万德强:《江西出土的良渚文化型玉琮》,载于徐湖平:《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9月。
    475 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大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476 参见柳冬青:《红山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477 参见陕西省考古学会:《陕西考古重大发现(1949—1984)》,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第24页。
    (英)詹·乔·弗雷泽著,徐育新等译:金枝,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1月。
    (英)詹·乔·弗雷泽著:金枝精要——巫术与宗教之研究,刘魁立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
    (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著,杨东莼等译:古代社会,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英)爱德华·泰勒著,连树声译:原始文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布留尔:原始思维,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11月。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要览,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12月。
    王仁湘、贾笑兵:中国史前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11月。
    刘锡诚:中国原始艺术,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4月。
    吴诗池:中国原始艺术,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8月。
    谢崇安:中国史前艺术,海口:三环出版社,1990年10月。
    鄂·苏日台:狩猎民族原始艺术,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92年4月。
    向云驹:中国少数民族原始艺术,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
    西安半坡博物馆:史前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2000年9月。
    (苏)A·И·佩尔希茨,A·И·蒙盖特,B·Л·阿列克谢耶夫著,贺国安等译:世界原始社会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3月。
    宋兆麟:巫与巫术,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年5月。
    胡新生:中国古代巫术,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
    杨伯达:巫玉之光:中国史前玉文化论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9月。
    郭文:文明的曙光:中国史前考古大发现,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1月。
    吕振羽: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
    (德)格罗赛著,蔡慕辉译:艺术的起源,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10月。
    程孟辉:格罗塞原始艺术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王幼平:更新世环境与中国南方旧石器文化发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
    郑曦原:华夏文明的曙光,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5年1月。
    张征雁:混沌初开:中国史前时代文化,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
    秦凤书:中国史前文化,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6月.
    宋兆鳞、冯莉:中国远古文化,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年4月。
    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1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考古精华,1993年11月。
    《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编辑组:考古资料选辑,1978年10月。
    刘文英:漫长的历史源头:原始思维与原始文化新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5月
    周大明:破解千古迷团:中华远古文明衍变轨迹探索,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
    吴汝康等:人类发展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年1月.
    扶永发:神州的发现——<山海经>地理考,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1月(2006年1月重印)。
    马昌仪:古本山海经图说,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7月。
    钟雷:山海经,主编,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7月。
    袁珂:山海经校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裴文中:旧石器时代之艺术,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12月。
    安家瑶:世界古代前期科技史,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11月。
    夏鼐:夏鼐文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
    顾丽霞:新编世界艺术史,世界古代前期艺术史,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11月。
    殷玮璋、曹淑琴:新编中国科技史,中国远古暨三代科技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
    宋兆麟:中国风俗通史·原始社会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11月。
    朱狄:原始文化研究:对审美发生问题的思考,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8年2月。
    【美】弗朗兹·博厄斯著,金辉译:原始艺术,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8月。
    陈兆复、邢琏:原始艺术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
    严文明: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年11月。
    马世之:史前文化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
    许顺湛:中原远古文化,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
    王玉哲:中华远古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
    王大有:上古中华文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4月。
    【苏】列·斯托洛维奇著,凌继尧译:审美价值的本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7月。
    吴中杰:中国古代审美文化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
    黎乔立:审美生理学导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
    户晓辉: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发生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
    张道一等:精神的美食——艺术与人生,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张朋川:黄土上下,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7月。
    高春明:中国服饰名物考,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9月。
    江林昌:中国上古文明考论,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12月。
    童恩正:人类与文化,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
    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板。
    杨清凡:藏族服饰史,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0月。
    郭淑云: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透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富育光:萨满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
    张光直:古代中国考古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走向与推进文明的历程,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11月。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迎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4月。
    郭文:文明的曙光:中国史前考古大发现,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1月。
    张之恒: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
    中国考古学年鉴1983,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中国考古学年鉴1984,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中国考古学年鉴1985,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
    中国考古学年鉴1986,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
    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中国考古学年鉴1988,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中国考古学年鉴·1989,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中国考古学年鉴·1991,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8月。
    文物资料丛刊第七辑,1983年。
    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会第四次年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12月。
    《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一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11月。
    《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二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12月。
    《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三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11月。
    《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四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
    《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五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3月。
    《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六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3月。
    《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七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年8月。
    《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八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王仲殊:考古学集刊第九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年12月。
    《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10,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年12月。
    刘庆柱:考古学集刊·13,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2月。
    中国考古学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苏秉琦:考古学文化论集(一),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12月。
    苏秉琦:考古学文化论集(二),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9月。
    苏秉琦:考古学文化论集(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4月。
    石兴邦:考古学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1993年10月。
    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学研究(三),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年6月。
    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学研究(四),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黄石林、朱乃诚: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11月。
    国家文物局:中国重要考古发现·1999,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6月。
    国家文物局:中国重要考古发现·2000,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10月。
    中国文物报社:发现中国:2004年100个重要考古新发现,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4月。
    中国文物报社:发现中国:2005年100个重要考古新发现,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4月。
    蔡凤书:沉睡的文明:探寻古文化与古文化遗址,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8月。
    杜金鹏,杨菊华:中国史前遗宝,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7月。
    韩建业: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9月。
    张忠培:中国北方考古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3月。
    孙进己、冯永谦、苏天钧:中国考古集成·东北卷,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年。
    李治亭:东北通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
    东北考古与历史编辑委员会:东北考古与历史(丛刊)第一辑1982年,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9月。
    佟柱臣:中国东北地区和新石器时代考古论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10月。
    郭大顺:龙出辽河源,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
    程妮娜:东北史,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张博泉、魏存成:东北古代民族·考古与疆域,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
    孙进己,王厚绵主编:东北历史地理,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
    王永强等: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图典第1卷:东北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王永强等: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图典第2卷:北方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王辉,叶启晓,赵哲夫:黑龙江考古文物图鉴,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
    郭惠君等:黑河历史,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1月。
    黑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黑龙江省志·文物志,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11月。
    干志耿、孙秀仁: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杨志军、郝思德、李陈奇:平洋墓葬,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6月。
    盖山林:盖山林文集,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
    吉林省考古研究室等: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年。
    长岭县文物志编写组:长岭县文物志,吉林省文物志编委会,1987年10月。
    通榆县文物志编写组:通榆县文物志,吉林省文物志编委会 1985年6月。
    陈相伟、李殿福主编:洮安县文物志,吉林省文物志编委会 1982年12月。
    镇赉县文物志编写组:镇赉县文物志,吉林省文物志编委会 1984年10月。
    扶余县文物志编写组:扶余县文物志,吉林省文物志编委会 1982年9月。
    德惠县文物志编写组:德惠县文物志,吉林省文物志编委会 1983年。
    农安县文物志编写组:农安县文物志,吉林省文物志编委会 1986年10月。
    延吉市文物志编写组:延吉市文物志,吉林省文物志编委会 1985年11月。
    龙井县文物志编写组:龙井县文物志,吉林省文物志编委会 1984年11月。
    吉林市郊区文物志编写组:吉林市郊区文物志,吉林省文物志编委会 1983年 11月。
    金万锡:延边文物资料汇编,1983年。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博物馆:和龙兴城:新石器及青铜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12月。
    赤峰市文化局、赤峰市博物馆: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文物古迹博览,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7月。
    (日)滨田耕作等:赤峰红山后,东亚考古学会,1983年。
    钱益中、韩连国:红山古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12月。
    刘振峰、金永田:红山古玉藏珍,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5年1月。
    柳冬青:红山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
    张星德:红山文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陈逸民、陈莺:红山玉器收藏与鉴赏,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
    陈逸民、陈莺:红山玉器图鉴,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年2月。
    刘永胜、刘博:中国史前史红山文化古玉器概说,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
    邵国田:敖汉文物精华,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4年4月。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8月。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大南沟——后红山文化墓地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6年。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8月。
    魏坚、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
    周信学等:大连古龙山遗址研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武振凯等:新乐文化论文集,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2000年。
    楼宇栋、谢端琚、赵生琛、赵信:西北五省(区)考古学文献目录(1900-1986),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2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委员会高校历史教材编写组:新疆地方史(内部发行),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2年3月。
    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考古三十年,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察吾呼:大型氏族墓地发掘报告,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年9月。
    管守新、梁俊燕、张文亚:新疆·喀什风物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
    李耕耘:新疆·伊犁风物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纪大椿:新疆地方志简介,长春:吉林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吉林省图书馆学会,1985年3月。
    柳用能:新疆古代文明,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9年1月。
    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新疆简史(第一册),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8月。
    纪大椿:新疆历史百问,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7年10月。
    谷苞:新疆历史丛话,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古代民族文物,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10月。
    哈密地区文物管理所、博物馆:哈密古代文明,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7年7月。
    新疆文物局等主编、贾应逸等撰文、祁小山等摄影:新疆文物古迹大观,乌鲁木齐:新疆美术出版社,1999年7月。
    苗普生、田卫疆:新疆史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新收获(续)1990~1996,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7年8月。
    李青:古楼兰鄯善艺术综论,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2月。
    穆舜英等:中国新疆古代艺术,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年10月。
    薛宗正等:中国新疆古代社会生活史,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
    丛德新:大漠明珠——丝绸古道上的秘宝,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
    王炳华:访古吐鲁番,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
    《哈密文物志》编篡组:哈密文物志,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
    王永强等: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图典第4卷:西北卷(上),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谢端琚:甘青地区史前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11月。
    郭厚安、吴廷祯:悠久的甘肃历史,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
    吴月、王会绍、王明庸、余贤杰:甘肃风物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6月。
    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篡委员会:甘肃省志第一卷,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兰州历史文物》编写组:兰州历史文物,《兰州学刊》增刊。
    李振翼:甘南藏区考古集粹,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11月。
    岳龙山:齐家文化玉器,北京:中国书店,2006年10月。
    彭燕凝、仁厚:齐家古玉,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2005年1月。
    平凉地区博物馆:平凉文物,1982年10月。
    许成、韩小忙:宁夏40年考古发现与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
    夏鼐:考古学论文集:外一种,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赵生琛、谢端琚、赵信:青海古代文化,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
    中国风物志丛书:青海风物志,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
    青海省文物志编辑委员会:湟中县湟源县文物志,1991年5月。
    青海省文物志编辑委员会:乐都县文物志,1992年10月。
    青海省志编撰委员会:青海历史纪要,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12月。
    青海省文物处、青海省考古研究所:青海文物,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4月。
    袁靖:论马厂类型墓葬(1985年研究生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青海省文物管理处考古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柳湾,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5月。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民和阳山,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12月。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北方考古研究室:民乐东灰山考古:四坝 文化墓地的揭示与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2月。
    李晓伟:昆仑山:探寻西王母古国,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4月。
    郝维民、齐木德道尔吉:内蒙古通史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
    林榦、崔瑞堂、马大正、丁学芸、薄音湖:内蒙古历史与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
    梁冰:鄂尔多斯历史管窥,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9年8月。
    卢明辉、李烨:内蒙古·呼伦贝尔风物志,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8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赤峰市委员会:赤峰风情(原昭乌达盟),1987年7月。
    赵萍、续文辉:简明西藏地方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10月。
    郑汕:西藏发展史,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12月。
    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大学历史系:昌都卡若,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1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文物局:拉萨曲贡,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12月。
    (法)石泰安著,耿昇译:西藏的文明,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年1月。
    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拉萨文物志(内部资料),1985年8月。
    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索朗旺堆、张仲立:乃东县文物志(内部资料),1986年12月。
    侯石柱:西藏考古大纲,西藏人民出版社,1991年8月。
    吴祥定、林振耀:西藏的气候,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5月。
    西藏人民出版社、中国风物志丛书:西藏风物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
    霍巍:西藏古代墓葬制度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
    四川联合大学西藏考古与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西藏考古(第1辑·1994年),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意)G·杜齐著,向红笳译:西藏考古(限国内发行),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7年6月。
    王尧、陈庆英:西藏历史文化辞典,西藏人民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
    冯丽霞、阿旺才仁等编选:西藏史研究论文选,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
    索朗旺堆等:阿里地区文物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
    索朗旺堆等:错那、隆子、那查、曲松县文物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
    索朗旺堆等:吉隆县文物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
    索朗旺堆等:萨迦、谢通门县文物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
    陈庆英:西藏历史,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2年1月。
    陈庆英、高淑芬:西藏通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5月。
    恰白·次旦平措、诺章·吴坚、平措次仁:西藏通史简编,北京:五洲传媒出版社,2000年2月。
    石硕: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3月。
    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西藏文物精粹,北京: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1992年8月。
    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西藏岩画艺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8月。
    李永宪:.西藏原始艺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月。
    何许:雪域先民的足迹——西藏访古录,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
    索朗旺堆等:亚东、康马、岗巴、定结县文物志,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
    王永强等: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图典第6卷:西南卷(上),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严兰绅、夏自正、孙继民:河北通史:先秦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4年7月。
    贾兰坡:山顶洞人,龙门联合书局印行,1951年。
    保定地区文物管理所:保定地区文物资料汇编,1981年11月。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省考古文集,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10月。
    苏天均:北京考古集成,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3月。
    天戈:北京出土文物,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年7月。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三辑,1992年。
    承德地区行政公署文化局:承德地区文物普查报告(内部资料),1978年10月。
    河北省考古学会、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邯郸市文物管理处:磁山文化论集,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
    秦人:地下北京,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年3月。
    邯郸地区文化局:邯郸地区文物普查资料汇编(内部资料),1978年11月。
    河北省博物馆、文物管理处:河北省出土文物选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5月。
    廊坊地区行政公署文化局:廊坊地区文物普查资料汇编(内部资料),1979年。
    张兆祥:廊坊文物,北京:开明出版社,2001年8月。
    北京市门头沟区文化文物局:门头沟文物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12月。
    唐山地区行政公署文化局:唐山地区文物普查报告,1981年12月。
    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博物馆文物精品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10月。
    卫奇、谢飞:泥河湾研究论文选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12月。
    石家庄地革委文化局:石家庄地区文物普查报告,1977年。
    河北省文安县文物管理所:文安文物知识1 00问,1996年8月。
    文安县文化局、文安县文物管理所:文安文物资料汇编,1994年8月。
    杜金鹏:幽燕秘史——京都探古记趣,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
    杨国勇:华夏文明研究:山西上古史新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3月。
    降大任:山西史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
    王克林、陈哲英:山西旧石器时代文化·山西新石器时代文化,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10月。
    山西省博物馆:山西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华,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月。
    山西省考古学会:山西省考古学会论文集(三),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年11月。
    山西省考古学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考古学会论文集(一),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
    山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山西文物选粹,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
    贾兰坡、王建:西候度一山西更新世早期古文化遗址,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年12月。
    国家文物局、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晋中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1月。
    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山西历史文物简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3年9月。
    张文彬:简明河南史,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元月。
    杨育彬、袁广阔:20世纪河南考古发现与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
    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编,杨作龙、毛阳光主编:洛阳考古集成·原始社会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12月。
    孙英民、田凯:河南博物院:精品与陈列,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年8月。
    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落成暨河南省博物馆建馆70周年论文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
    许顺湛:五帝时代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2月。
    周军、郭引强:河南旧石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4月。
    杨育彬:河南考古,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
    河南文物考古学会:河南文物考古论集(二),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
    杨育彬、孙广清:河南考古探索,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5月。
    杨育彬:河南考古,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
    盛福尧、周克前:河南历史气候研究,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年7月。
    河南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河南省志·文物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
    焦作市文物局:焦作市文物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10月。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河南文物工作50年,郑州:文心出版社,2000年8月。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新石器时代田野考古文献举要(1923~1996),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11月。
    洛阳文物工作队:洛阳出土文物集粹,北京:朝华出版社,1990年。
    洛阳市文化局:洛阳市文物志(征求意见稿)(内部资料),1985年3月。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洛阳王湾——考古发掘报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中共濮阳县委宣传部:濮阳县文物志,1980年6月。
    赵春青:郑洛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的演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
    郑州历史文化丛书编篡委员会:郑州市文物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中州路(西工段),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1月。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报告(1955~1960年洛阳涧滨考古发掘资料),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12月。
    中原文物特刊(河南省考古学会论文选集),1981年。
    陈显泗:中原文物丛谈,中州书画社,1983年5月。
    洛阳市历史学会、洛阳市海外联谊会:河洛文化论丛(第二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7月。
    洛阳市历史学会、洛阳市海外联谊会:河洛文化论丛(第一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
    开封市文物工作队:开封考古发现与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
    许海星、杨海青:三门峡考古文集,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3月。
    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文物精粹:图册,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7月。
    南阳市博物馆:学术研究文集——纪念南阳市博物馆建馆四十周年(1959-1999),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驻马店市文物保护管理所:驻马店杨庄:中全新世淮河上游的文化遗存与环境信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3月。
    杨东晨:陕西古代史,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
    西安半坡博物馆:半坡博物馆三十年学术论文选集,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9年8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宝鸡北首岭,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12月。
    宝鸡市考古工作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工作站:宝鸡福临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年6月。
    陕西省文物志编篡委员会、淳化县文物志编审委员会、姚生民:淳化县文物志,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
    陕西省文物志编篡委员会、扶风县文物志编篡委员会、周原博物馆:扶风县文物志,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5月。
    《户县文物志》编篡委员会:户县文物志,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龙岗寺——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8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省安康水电站库区考古队:陕南考古报告集,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年6月。
    陕西省考古学会:陕西考古重大发现(1949-1984),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
    陕西省文物事业管理局:陕西省文传考古科研成果汇报会论文选集,1982年11月。
    陕西省文物局:陕西文物古迹大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巡礼之二,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10月。
    陕西省文物局:陕西文物古迹大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巡礼之一,陕西省文物局,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10月。
    王秀娥、阎磊:陕西的远古人类和文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8年11月。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元君庙仰韶墓地(黄河水库考古报告之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4月。
    李炳武:中华国宝:陕西珍贵文物集成:玉器卷,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庙底沟与三里桥(黄河水库考古报告之二),北京: 科学出版社,1959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大荔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大荔一蒲城旧石器——大荔人遗址及其附近旧石器地点群调查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8月。
    西安半坡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潼县博物馆: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安半坡,北京:文物出版社,1963年。
    张廷皓、尹盛平:陕西珍贵文物,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功发掘报告——浒西庄与赵家来遗址,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6月。
    逢振镐:东夷文化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1月。
    栾丰实:海岱地区考古研究,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20世纪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
    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篡委员会:山东省志·文物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
    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邹县野店,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1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胶县三里河,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3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王因: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2月。
    滨州地区文物志编委会:滨州地区文物志,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2年10月。
    栾丰实:大汶口文化——从原始到文明,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
    高广仁、栾丰实:大汶口文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
    逢振镐:东夷古国史论,成都: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1989年3月。
    山东古国史研究会:东夷古国史研究(第一辑),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年10月。
    东夷古国研究会:东夷古国史研究(第二辑),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5月。
    张富祥:东夷古史传说,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
    栾丰实:东夷考古,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
    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市博物馆:大汶口: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74年12月。
    何光岳:东夷源流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8月。
    李白凤:东夷杂考,济南:齐鲁书社,1981年9月。
    张学海:海岱考古,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
    苏兆庆:古莒遗珍,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3月。
    张学海: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11月。
    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纪念山东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二十周年文集,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
    山东省出版总社济南分社:济南文物,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青高级公路章丘工段考古发掘报告集,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11月。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烟台市博物馆:胶东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月。
    烟台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烟台市博物馆:胶东考古研究文集,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11月。
    张学海:考古学反映的山东古史演进,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
    临淄文物志编辑组:临淄文物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0年10月。
    邵文臣、王芬:齐鲁文明初曙——从沂源猿人到北辛文化,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
    马芹桥、周荃:青岛文博论丛,青岛:青岛出版社,1991年6月。
    王守功:山东龙山文化,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
    蔡凤书、栾丰实:山东龙山文化研究文集,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3月。
    孙祚民:山东通史(上、下),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8月。
    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研室:泗水尹家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11月。
    国家文物局考古领队培训班:兖州六里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
    方辉:岳石文化,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10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枣庄市文化局:枣庄建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年6月。
    山东省淄博市文物志编篡组:淄博市文物志(初稿),《淄博市文物志》编篡组,1984年12月。
    枣庄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枣庄文物博览,济南:齐鲁书社,2001年3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12月。
    王承典:淄博文物与考古,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89年12月。
    孟华平: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结构,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8月。
    吴晓松:鄂东考古发现与研究,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2月。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出土文物,湖北人民出版社,1977年3月。
    吴永章:湖北民族史,武昌:华中理工大学,1990年3月。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湖北省博物馆藏品精华展,台北: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中华民国八十六年十一月初版(1975年11月)。
    张正明、刘玉堂:湖北通史·先秦卷,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写小组:湖北文物奇观,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
    孝感地区博物馆:孝感地区文物普查资料汇编(古遗址、古墓葬),(未正式发表),1983年10月。
    湖北省荆州博物馆:枣林岗与堆金台——荆江大堤荆州马山段考古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奋发荆楚探索文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论文集,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9月。
    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宜昌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江汉地区先秦文明,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9年。
    湖北省荆州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石家河考古队:肖家屋脊:天门石家河考古发掘报告之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6月。
    何介钧: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湖北省京九铁路考古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穴鼓山:新石器时代墓 地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2月。
    伍新福、刘泱泱、宋斐夫:湖南通史·古代卷,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年12月。
    湖南省博物馆:湖南博物馆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91年1月。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考古学会:湖南考古2002(上、下),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5月。
    游俊、李汉林:湖南少数民族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年7月。
    湖南省博物馆:中国博物馆丛书第2卷:湖南省博物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年12月。
    何介钧:湖南先秦考古学研究,长沙:岳麓书社,1996年12月。
    湖南省文联、财富地理杂志:天问湖南:历史之旅卷,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2005年8月。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考古漫步,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8月。
    湖南省文物事业管理局、何介钧:考古耕耘录——湖南省中青年考古学者论文选集,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10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龙泉与大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年。
    李科友:江西古代文明探索,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12月。
    彭适凡:江西先秦考古,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2年4月。
    江西省博物馆:江西考古资料汇编(原始社会部分),1977年5月。
    张绪球:屈家岭文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
    张之恒: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李则纲:安徽历史述要(上册),安徽省地方志编篡委员会,1988年5月。
    《安徽概况》编写组:安徽概况,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4月。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田野考古发掘报告之一,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8月。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1月。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凌家滩文化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9月。
    江苏社会科学院《江苏史纲》课题组:江苏史纲(古代卷),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8月。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苏史话,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 7月。
    南京博物院:北阴阳营,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年3月。
    翟厚才:从青墩走来,合肥:黄山书社,2002年10月。
    《鼓楼区文物志》编篡委员会:鼓楼区文物志,南京: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1999年4月。
    王慧芬:江苏博物馆指南,南京:南京出版社,2005年11月。
    唐云俊:江苏文物古迹通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4月。
    江苏省中等师范学校教材编写组:江苏乡土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12月。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马桥1993~1997年发掘报告,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年12月。
    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2月。
    南京博物院:中国博物馆丛书第4卷:南京博物院,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2月。
    南京博物院藏宝录编辑委员会:南京博物院藏宝录,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8月。
    南京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南京文物志编篡委员会:南京文物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年12月。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崧泽——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9月。
    苏州地区文化局、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苏州博物馆:苏州文物资料选编,1980年9月。
    常州市博物馆:常州文物精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9月。
    南京市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汤山考古发掘队:南京人化石地点1993-1994,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10月。
    南京市文化局、南京市文物局:南京文物精华,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2000年9月。
    南京博物院、无锡市博物馆、江阴博物馆:祁头山,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8月。
    钱公麟、徐亦鹏:苏州考古,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
    南京博物院:文物考古资料,1978年。
    龙虬庄遗址考古队:龙虬庄:江淮东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9月。
    倪士毅:浙江古代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2月。
    滕复、卢敦基、徐吉军、叶建华、徐建春、杨建华:浙江文化史,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博物馆:跨湖桥,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
    周新华:稻米部族:河姆渡遗址考古大发现,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3月。
    林华东:河姆渡文化初探,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
    王慕民、管敏义:河姆渡文化新论——海峡两岸河姆渡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年1月。
    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河姆渡文化研究,1998年10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8月。
    徐湖平: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9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文化研究:纪念良渚文化发现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
    林华东:良渚文化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
    南宋钱币博物馆:良渚文化玉璧研究论文集,中国良渚文化玉璧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纪念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建所二十周年论文集(1979~1999),杭州:西泠印社,1999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建所十周年纪念(1980-1990),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绍兴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绍兴县文物志.1,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11月。
    高军:绍兴文物精华(下卷),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10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沪杭甬高速公路考古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年9月。
    陈同乐、陈江:良渚玉器,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
    余继明:中国古玉器图鉴·良渚文化玉器,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包伟民:史学文存:1936~2000浙江大学中国古代史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
    陈忠来:太阳神的故乡——河姆渡文化探秘,宁波:宁波出版社,2001年1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文物简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4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考古精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10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北京:长征出版社,1997年12月。
    陈白夜:良渚文化史话,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年12月。
    浙江省博物馆:浙江文物,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
    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周膺:美丽洲:良渚文化与良渚学引论,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9月。
    温州市文物处:温州文物综录,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8年5月。
    温州博物馆:文物考古论集,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8年10月。
    萧山市政协文史工作委员会、萧山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萧山市博物馆:萧山文物,杭州:西泠印社,2000年1月。
    张正明、邵学海:长江流域古代美术(史前至东汉)·玉石器,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蒋祖缘、方志钦:简明广东史,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11月。
    司徒尚纪:广东文化地理,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
    陈历明:潮汕考古文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深圳博物馆:华南考古·1,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4月。
    佛山市博物馆:佛山市文物志,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1年9月。
    广东省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广东出土先秦文物,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84年9月。
    曾定夷等:广东风物志(中国风物志丛书),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年10月。
    叶显恩等:广东航运史(古代部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6月。
    《广东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广东历史地图集,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5年9月。
    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集刊1996,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6月。
    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建馆三十周年论文集(1959-1989),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9年1月。
    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博物馆:广东文物普查成果图录(出土文物部分),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年3月。
    黄淑娉:广东族群与区域文化研究,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
    《广州市文物志》编委会:广州市文物志,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0年2月。
    深圳博物馆:深圳考古发现与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6月。
    珠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珠海市文物志,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
    深圳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环珠江口史前文物图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1年。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文物考古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6月。
    杨式挺:岭南文物考古论集,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8年11月。
    深圳市博物馆:深圳市博物馆文物精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10月。
    李世源、邓聪:珠海文物集萃,香港: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2000年10月。
    钟文典:广西通史(第一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博物馆建馆60周年论文选集,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12月。
    广西博物馆、周敏等:广西博物馆文集(第二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
    莫杰:广西风物志,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7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考古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5月。
    广西历史学会秘书处:广西历史学会第二次代表会暨一九八○年年会会刊,1980年。
    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第一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
    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第二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一辑,1981年9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四辑,1984年。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重建三十周年论文选集(1956~1986),1986年8月。
    黄体荣:广西历史地理,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12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桂林甄皮岩遗址博物馆、桂林市文物工作队:桂林甄皮岩,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11月。
    张子模:甄皮岩遗址研究,桂林:漓江出版社,1990年12月。
    桂林甄皮岩遗址博物馆,漆招进、周海:寻访万年前的桂林人,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5月。
    王永强等: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图典第8卷:东南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杨德春:海南岛古代简史,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5月。
    广东省博物馆:西沙文物——中国南海诸岛之一西沙群岛文物调查,北京:文物出版社,1975年。
    黄荣春:闽越源流考略,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2年7月。
    朱维斡:福建史稿(上册),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年2月。
    宋德众:福建海岛气候,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年5月。
    福建省地质矿产居:福建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年12月。
    曾玲:福建手工业发展史,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3月。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文化研究所:福建文化概览,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1月。
    林国平、邱季端:福建移民史,北京:方志出版社,2005年1月。
    《福建自然地理》编辑室:福建自然地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 10月。
    顾海:厦门港(福建海港史话),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
    尤玉柱:漳州史前文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
    福建省福州市地方志编篡委员会:福州市志第1分册,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年12月。
    厦门博物馆:厦门博物馆建馆十周年成果文集,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
    吴诗池:厦门考古与文物,厦门:鹭江出版社,1996年10月。
    厦门市台湾艺术研究所、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所、厦门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厦门涉台文物古迹调查,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3年9月。
    福建省三明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中国南方“金字塔”,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
    林仁川著: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渊源,上海:文汇出版社,1991年3月。
    陈碧笙:台湾地方史(增订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7月。
    邓聪、吴春明:东南考古研究·第2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陈孔立:简明台湾史,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1月。
    国立故宫博物院编辑委员会:中华民国建国八十年中国艺术文物讨论会论文集/器物(上)(下),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1992年6月。
    (台湾)戚嘉林:台湾真历史,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年1月。
    史式、黄大受:台湾先住民史,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年4月。
    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6年4月。
    谢森展、古野直也:探寻台湾的历史-台湾代誌(上),台北:创意力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年7月。
    夏立芳:卢锡波先生收藏.考古标本图录,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民国93年(2004年)。
    张炎宪:历史、文化与台湾——台湾研究研讨会五十回纪录,台北:台湾风物杂志社,1988年10月。
    张江凯、魏峻:新石器时代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6月。
    霍魏、王挺之:长江上游早期文明的探索,成都:巴蜀书社,2002年10月。
    汪宁生:云南考古,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6月。
    马曜:云南简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1月。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考古文集——庆祝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8年10月。
    王懿之:云南上古文化史,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9月。
    张兴永:保山史前考古,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1月。
    云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南诏大理文物,文物出版社,1992年12月。
    云南省博物馆:云南:人类起源与史前文化,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
    云南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学术论文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
    李昆声:云南艺术史,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
    杨学政、袁跃萍:云南原始艺术,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7月。
    李家瑞、周泳先、杨毓才、李一夫等:大理白族自治州历史文物调查资料,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58年2月。
    杨德鋆、马毅生、黄民初、金小摆:云南民族文物身上饰品,文物出版社,1991年10月。
    李昆声:云南文物古迹,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8月。
    云南省博物馆、张增祺:中国西南民族考古,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
    《扣响贵州历史之门》编委会:扣响贵州历史之门,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12月。
    韦廉舟:贵阳文物志,贵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1983年3月。
    贵州省史学学会:贵州省史学学会首届年会论文集,1983年
    贵州省遵义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遵义地区文化局:遵义地区文物志,1984年4月。
    童恩正:中国西南民族考古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6月。
    佟柱臣:中国新石器研究,成都:巴蜀书社,1998年5月。
    《雅安地区文物志》编委会:雅安地区文物志,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9月。
    段渝:四川通史(第一册),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四川简史》编写组:四川简史,成都:四川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
    徐中舒、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巴蜀考古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8月。
    郑德坤:巴蜀文化史,成都:巴蜀书社,2004年5月。
    重庆市博物馆《巴蜀文化》编辑委员会:巴渝文化,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年11月。
    蒙默、刘琳、唐光沛、胡昭曦、柯建中:四川古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
    郑德坤:四川古代文化史,华西大学博物馆,1947年。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考古报告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考古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12月。
    徐鹏章:四川历史考古文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冉光荣、工藤元男:四川岷江上游地区历史文化研究,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
    霍巍、黄伟:四川丧葬文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
    任乃强:四川上古史新探,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
    四川省文物志编辑部:四川省文物志·征求意见稿第二集,1986年12月。
    萧平:地下成都,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3年7月。
    渡口市文物管理处:渡口文物考古、历史、民族研究资料选辑(第一辑),1985年9月。
    江章华、李明斌:古国寻踪——三星堆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成都:巴蜀书社,2002年4月。
    陈德安、魏学峰、李伟纲:三星堆——长江上游文明中心探索,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刘少匆:三星堆文化探密及《山海经》断想,北京:昆仑出版社,2001年2月。
    樊一:三星堆寻梦,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8年12月。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走进古蜀都邑金沙村:考古工作者手记,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年12月。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系: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四十周年暨冯汉骥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
    罗开玉、罗伟先:华西考古研究(一),成都:成都出版社,1991年10月。
    故宫博物院陈列部:故宫博物院历代艺术馆陈列品图目,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4月。
    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9月。
    尤仁德:古代玉器通论,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2月。
    杨伯达:中国玉器全集,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
    杨伯达:关氏所藏中国古玉,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94年7月。
    杨伯达:古玉史论,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8月。
    白东升:玉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
    廖文伟、喻燕姣:古董拍卖集成·玉器(Ⅰ),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
    张文广:玉器收藏大全,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10月。
    殷志强:中国古代玉器,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3月。
    杨寿川:贝币研究,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
    张光直、李光谟:李济考古学论文选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6月。
    周汛、高春明: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年10月。
    高春明:中国服饰名物考,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年9月。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增订本,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6月。
    缪良云:中国衣经,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4月。
    雷绍锋、杨先艺:中国古代艺术设计史,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夏燕靖:中国艺术设计史,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6月。
    叶立诚:中西服装史,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年1月。
    王霄兵、张铭远:服饰与文化,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2年11月。
    林惠祥:《原始艺术——人体装饰》,《文化人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34年1月。
    牛克诚:《原始人的纹身、服饰、佩饰》,《美术史论》,1991年第2期。
    刘万航:《中国历代的发饰》,台北《故宫文物月刊》2卷3期,1984年6月。
    周厚强:《中国古代梳篦杂谈》,《中国文物报》,1992年1月12日第3版。
    王仁湘:《中国古代梳篦发展简说》,《湖南考古辑刊》第4集,1987年。
    靳桂云:《山东地区先秦时期的梳背装饰》,《管子学刊》,1996年第4期。
    王恩涛、毕宝魁:《古代的冠饰、屦类与佩饰》,《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沈阳:沈阳出版社,1989年1月。
    董作宾:《说笄》,《中国文学》18号,1965年12月。
    王仁湘:《带钩略论》,《考古》,1986年第1期。
    王莉:《带钩及其演变》,《文博》,1996年第1期。
    邓聪:《东亚块饰四题》《文物》,2000年第2期。
    向景安:《中国历代妇女服饰的演变与发展》,《文博》,1995年第5期。
    华梅:《细说耳饰》,《人民日报》(海外版),1994年3月9日第7版。
    陈娟娟:《中国古代的颈部饰物》,《中国文物报》,1999年3月10日第3版。
    刘敏:《说镯》,《四川文物》,1994年第6期。
    黄华节:《戒指的来历》,《东方杂志》30卷5期,1933年3月。
    赵朝洪:《更新世——全新世界限的划分与中国石器时代分期研究综述》,《江汉考古》1996年第1期。
    石硕:《从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存看黄河流域人群向川西高原的迁徙》,《西藏研究》2004年第2期。
    Eric Bo(e|¨)da,侯雪梅译:《旧石器时代东亚、西亚之间的关系》,《第四纪研究》2004年5月。
    布雷特·辛斯基著,蓝勇等译:《气候变迁和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6月。
    安志敏:《关于“玉器时代”说的溯源》,《东南文化》2000年第9期。
    成家徹郎著,李权生译:《大火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西周时代所使用的历法》,《平顶山师专学报》,1995年第2期。
    王永宽:《论河图洛书与远古物象崇拜》,《中州学刊》2006年第1期。
    张劲松:《论中国远古上古时代的方形文化——兼及八卦的起源》,《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2期。
    曾骐:《我国史前时期的墓葬》,《史前研究》,1985年第1期。
    栾丰实:《牙璧研究》,《文物》2005年第7期。
    李永宪、霍巍:《我国史前时期的人体装饰》,《考古》,1990年第3期。
    黄慰文、张镇洪:《黑龙江昂昂溪的旧石器》,《人类学报》第三卷三期。
    刘国祥:《吉林史前玉器试探》,《北方文物》,2001年第4期。
    盖山林:《克鲁伦河下游右岸原始社会遗址》,《北方文物》1986年第1期。
    马利民、项守先、傅维光:《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滕家岗遗址三座新石器时代墓葬的清理》,《北方文物》,2005年第1期。
    孙长庆、殷德明、干志耿:《黑龙江新石器时代玉器研究——兼论黑龙江古代文明的起源》,载于苏秉琦:《考古学文化论集(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4月。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白城地区博物馆、长岭县文化局:《吉林长岭县腰井子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2年8期。
    周晓晶:《吉黑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探究》,《北方文物》,2000年第4期。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白城靶山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8年12期。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博物馆:《黑龙江省杜尔伯特李家岗新石器时代墓葬清理简报》,《北方文物》,1991年第2期。
    李莲:《吉林安广县永合屯细石器遗址调查简报》,《文物》,1959年第12期。
    唐国文:《大庆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探析》,《大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张忠培:《白城地区考古调查述要》,《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4年1期。
    郝思德、张鹏:《对黑河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几点看法》,《黑河学刊》,1988年第4期。
    王国范:《吉林通榆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第4期。
    吴喜才、田广生:《通榆敖包山遗址调查》,《博物馆研究》,1984年第3期。
    黑龙江省博物馆:《哈尔滨市东郊黄山南北城遗址调查》,《考古》,1960年第4期。
    于凤阁:《依安县乌裕尔河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黑龙江文物丛刊》1982年第2期。
    黑龙江省博物馆:《昂昂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考古》,1974年第2期。
    李景冰:《镇赉聚宝山砂场遗址调查》,《博物馆研究》,1993年第1期。
    张太湘、郝思德:《呼伦贝尔草原考古研究的新收获》,《北方论丛》1979年第5期。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黑龙江省肇源县小拉哈遗址 发掘简报》,《北方文物》,1997年第1期。
    王成:《呼伦贝尔盟东鸟珠尔细石器墓清理简报》,《辽海文物学刊》,1988年1期.
    霍永良:《黑龙江省讷河市红马山遗址调查》,《北方文物》,2003年第4期。
    吉林省博物馆:《吉林镇赉县细石器文化遗址》,《考古》1961年第8期。
    丹化沙、谭英杰:《松花江中游和嫩江下游的原始文化遗址》,载于东北考古与历史编辑委员会:《东北考古与历史(丛刊)第一辑1982年》,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9月。
    丹化沙:《黑龙江肇源望海屯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1年第10期。
    王怡:《黑龙江省讷河市东房子墓地调查》,《理论观察》2005年第3期。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黑龙江肇源白金宝遗址第一次发掘》,《考古》1980年第4期。
    郝思德、李砚铁:《黑龙江肇源小拉合、狼坨子青铜时代遗址调查简报》,《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第4期。
    思孝:《望海屯遗址略记》,《北方文物》1987年第1期。
    《肇东青铜时代墓葬》,《中国考古学年鉴1984》,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杨志军:《泰来平洋砖厂一号青铜时代墓地》,《中国考古学年鉴1985》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
    金铸:《黑龙江林甸牛尾巴岗发现青铜时代墓葬》,《北方文物》1985年第4期。
    郝思德:《内蒙新巴尔虎右旗哈乌拉石板墓》,《北方文物》1988年第4期。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小登科墓葬及相关问题》,《北方文物》1986年第2期。
    安路、贾伟明:《黑龙江讷河二克浅墓地及其问题探讨》,《北方文物》1986年第2期。
    张春峰:《黑龙江省配合尼尔基水利工程建设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收获》,《北方文物》2006年第2期。
    刘国祥:《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存的文化性质与年代探讨》,《中国文物报》,1999年3月24日。
    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72年第2期。
    田华、王承海:《倭肯哈达洞穴墓葬和小南山M1出土玉器的比较研究》,《北 方文物》,2004年第2期。
    赵刚:《饶河小南山遗址出土的几件玉器》,《北方文物》,2008年第1期。
    刘红宇:《长春市德惠县原始文化遗址调查述要》,《博物馆研究》,1984年第1期。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密山县新开流遗址》,《考古学报》1979年第4期。
    郝思德:《桦川万里霍通原始社会遗址调查》,《黑龙江文物丛刊》1984年第1期。
    武威克、刘焕新、常志强:《黑龙江省刀背山新石器时代遗存》,《北方文物》,1987年第3期。
    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吉林省农安德惠考古调查简报》,《北方文物》1985年1期;
    吉林大学考古教研室:《农安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9年2期。
    何明:《试论第二松花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载于《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
    庞志国:《吉林农安县元宝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考古》,1989年第12期。
    陈全家、赵宾福:《农安县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6年》,文物出版社。
    董学增:《吉林市郊二道岭子、虎头砬子遗址调查》,《文物》1973年第8期。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东丰县西断梁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考古》1991年第4期。
    王恒杰:《长春市郊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通讯》1957年第1期。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尚志县亚布力新石器遗址清理简报》,《北方文物》1988年第1期。
    金万锡:《延边珲春县凉水泉子石棺墓》,载于《延边文物资料汇编》,1983年。
    延边博物馆:《吉林省龙井县金谷新石器时代遗址清理简报》,《北方文物》,1991年第1期。
    温海滨:《延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考略——兼及与周邻文化的关系》,《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4期。
    集安县文物保管所:《吉安浑江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博物馆研究》,1985年第3期。
    陈全家、赵宾福:《农安县左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载于《中国考古学年鉴1986年》,北京:文物出版社。
    李文信:《依兰倭肯哈达的洞穴》,《考古学报》第7册,1954年。
    吉林省博物馆集安考古队等:《吉林集安大朱仙沟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77年第6期。
    佟柱臣:《吉林新石器文化的三种类型》,《考古学报》,1957年第3期。
    杨公骥:《西团山史前文化遗址初步发掘报告》,载于《杨公骥文集》,最初发表于1949年2月11日《东北日报》。
    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吉林长蛇山遗址的发掘》,《考古》1980年第2期。
    吉林地区考古短训班:《吉林猴石山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0年第2期。
    董学增:《试论吉林地区的西团山文化》,《考古学报》198 3年第4期。
    吉林省考古研究室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见证——吉林省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的主要收获》,载于《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年。
    吉林市博物馆:《吉林永吉杨屯大海猛遗址》,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五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3月。
    刘国祥、张义成:《内蒙古喀喇沁旗发现大型小河西文化聚落》,《中国文物报》,2000年1月16日。
    索秀芬,李少兵:《南台子类型分期初探》,《内蒙古文物考古》,2004年第2期。
    孙守道、郭大顺:《辽宁环渤海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载于苏秉琦:《考古学文化论集(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4月,第6页。
    邓聪、刘国祥:《兴隆洼玉器之世界性意义》,中国玉文化探源暨兴隆洼文化玉器学术研讨会(2007年8月,内蒙古敖汉旗)论文。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林西县井沟子西梁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2006年第2期。
    刘晋祥:《翁牛特旗大新井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9年》,北京:文物出版社。
    苏布德:《洪格力图红山文化墓葬》,《内蒙古文物考古》,2000年第3期。
    袁永明:《巴林右旗洪格力图墓葬出土玉器年代的再认识》,《内蒙古文物考古》,2005年第2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发掘简报》,载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8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载于魏坚、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赵保沟一号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88年第1期。
    刘晋祥:《敖汉旗赵保沟新石器时代遗址》,载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队:《内蒙古敖汉旗小山遗址》,《考古》,1987年第6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林西县水泉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5年第11期。
    刘晋祥:《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小善德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9年》,北京:文物出版社。
    吕遵谔:《内蒙林西考古调查》,《考古学报》,1960年第1期。
    吕遵谔:《内蒙赤峰红山考古调查报告》,《考古学报》,1985年第3期。
    李恭笃、高美璇:《内蒙古敖汉旗四棱山红山文化窑址》,《史前研究》,1987年第4期。
    方殿春等:《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玉器墓的发现》,《文物》,1984年第6期。
    袁伟:《对红山文化玉三孔器的再认识》,《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第1期。
    吕军、栾兆鹏:《关于红山文化勾云形类玉器研究的几个问题》,《文物春秋》,2001年第1期。
    郑红:《红山文化筒形器研究》,《辽海文物学刊》,1997年第1期。
    邹晓枫:《红山文化遗址及出土文物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美术博览》,2004年第12期。
    张国强:《红山文化玉器研究的再思考》,《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第25卷第1期。
    智喜君:《红山文化证明东北是玉文化的发祥地——兼谈岫玉对玉文化的贡 献》,《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李雪梅:《2004年红山诸文化研究述评》,《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7月。
    方殿春、刘晓鸿:《辽宁阜新县胡头沟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再一次调查与发掘》,《北方文物》,2005年第2期。
    高美璇:《试论红山文化墓葬》,《北方文物》,1989年第1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与积石冢群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6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97年第8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第五地点一号冢中心大墓(M1)发掘简报》,《文物》,1997年第8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牛河梁第二地点四号冢筒形器墓的发掘》,《文物》,1997年第8。
    崔岩勒:《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积石冢21号墓及出土玉器探析》,《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4期。
    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内蒙古翁牛特旗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载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第3期。
    雪莲:《试析红山文化海金山遗址》,《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6卷第2期。
    郭大顺等:《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建筑群址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1期。
    刘振华:《内蒙古奈曼旗满德图遗址》,吉林省考古研究室1981年油印本。载于《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增刊。
    贾鸿恩:《内蒙古又发现一件新石器时代玉龙》,《中国文物报》第14期,1988年4月8日。
    朱凤瀚:《吉林奈曼旗大沁他拉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79年第3期。
    李恭笃:《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红山文化遗址试掘报告》,《考古》,1986年第6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队:《赤峰西水泉红山文化遗址》,《考 古学报》,1982年第2期。
    巴林右旗博物馆:《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调查》,《考古》,1987年第6期。
    冀钺:《旅顺博物馆藏红山文化玉猪龙》,《辽海文物学刊》,1992年第1期.
    孙衷然:《内蒙科左中旗玻璃山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北方文物》,1998年第4期。
    张少青、许志国:《辽宁康平县赵家店村古遗址及墓地调查》,《考古》,1992年第1期。
    孟庆忠:《康平县的三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遗存》,《辽宁文物》,1980年第1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克什克腾旗南台子遗址发掘简报》,载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8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巴林左旗友好村二道梁红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载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8月。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队:《内蒙古巴林左旗富河沟门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4年第1期。
    克什克腾旗博物馆:《克什克腾旗上店小河沿文化墓地及遗址调查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1992年第12期。
    席永杰、张国强:《内蒙古赤峰市康家湾红山文化及相关遗址调查报告》,《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7卷,第3期。
    李恭笃:《昭乌达盟石棚山考古新发现》,《文物》,1982年第3期。
    内蒙古自治区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内蒙古昭乌达盟石羊石虎山新石器时代墓葬》,《考古》,1963年第10期。
    辽宁省文物干部培训班:《辽宁北票县丰下遗址一九七二年春发掘简报》,《考古》1976年第3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赤峰药王庙、夏家店遗址试掘报告》,《考古学报》,1974年第1期。
    孙守道、郭大顺:《辽宁环渤海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载于苏秉琦:《考古学文化论集(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年4月。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赤峰药王庙、夏家店遗址试掘报告》,《考古学报》1974年第1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赤峰市三座店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遗址》,《考古》,2007年第7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宁城南山根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5年第1期。
    李殿福:《吉林省库伦,奈曼两旗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分布与内涵》,《文物资料丛刊》第七辑,1983年。
    辽宁省博物馆、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赤峰县文化馆:《内蒙古赤峰县四分地东山嘴遗址试掘简报》,《考古学报》,1982年第2期。
    何贤武:《朝阳市热电厂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载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侯莉敏:《通辽市发现一座青铜剑墓》,《哲里木盟文物通讯》创刊号,1982年。
    张镇洪、傅仁义、陈宝峰、刘景玉、祝明也、吴洪宽、黄慰文:《辽宁海城小孤山遗址发掘简报》,《人类学学报》,1985年第1期。
    黄慰文、张镇洪、傅仁义、陈宝峰、刘景玉、祝明也、吴洪宽:《海城小孤山的骨制品和装饰品》,《人类学学报》1986年第3期。
    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沈阳新乐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5年第2期。
    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辽宁沈阳新乐遗址抢救清理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第11期。
    李晓钟:《沈阳新乐遗址1982-1988年发掘报告》,《辽海文物学刊》,1990年第1期。
    周阳生:《沈阳新乐遗址第三次发掘主要收获》,《新乐遗址学术讨论会文集》。
    许玉林、金石柱:《辽宁丹东地区鸭绿江右岸及其支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考古》,1986年第10期。
    李晓钟:《沈阳北陵地区发现新石器时代遗物》,《辽宁文物》,1984年第6期。
    许玉林:《庄河县北吴屯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92年》,北京:文物出版社。
    丹东市文化局文物普查队:《丹东市东沟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和试掘》,《考古》,1981年1期。
    许玉林、傅仁义、王传普:《辽宁东沟县后洼遗址发掘概要》,《文物》,1989年第12期。
    辽宁省博物馆:《辽宁东沟大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86年第4期。
    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长海县文化馆:《长海县广鹿岛长山岛贝丘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1期。
    辽宁省博物馆、旅顺博物馆:《大连市郭家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4年第3期。
    周晓晶:《辽东半岛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初步研究》,《北方文物》,1999年第1期。
    许玉林等:《旅大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和青铜时代文化概述》,《东北考古与历史》第一辑,1982年。
    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沈阳新民县高台山遗址》,《考古》,1982年第2期。
    新民县文化馆、沈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新民高台山新石器时代遗址1976年发掘简报》,《文物资料丛刊》,1983年第7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考古学系、旅顺博物馆:《辽宁省瓦房店市长兴岛三堂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92年第2期。
    孟庆忠:《试述铁岭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和青铜文化遗存》,《辽宁省考古博物馆学会成立大会会刊》,1981年。
    许玉林:《岫岩县北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1988年》,北京:文物出版社。
    安志敏:《辽东史前遗存的文化谱系》,载于张学海:《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11月。
    丹东市文化局文物普查队:《丹东市东沟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和试掘》,《考古》,1981年第1期;
    许玉林、杨永芳:《辽宁岫岩北沟西山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第5期。
    刘俊勇:《大连发掘大潘家村遗址》,《中国文物报》,1992年12月13日,第48期。
    许玉林:《东沟县西泉眼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辽海文物学刊》,1988年第1期。
    旅顺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旅顺于家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学集刊》第 1集。
    许玉林:《辽宁东沟县石佛山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第8期。
    许明纲:《旅大市金县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0年第2期。
    旅大市文物管理组:《旅顺老铁山积石冢》,《考古》,1978年第2期。
    辽宁省博物馆、本溪市博物馆、本溪县文化馆:《辽宁本溪县庙后山洞穴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5年第6期。
    辛占山:《康平顺山屯青铜文化遗址试掘报告》,《辽海文物学刊》,1988年第1期。
    许明纲:《旅大市长海县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调查》,《考古》,1960年第12期。
    高美璇:《本溪县单洞洞穴墓地》,载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辽阳市文物管理所:《辽阳市接官厅石棺墓群》,《考古》,1982年第1期。
    宁夏博物馆、宁夏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980年水洞沟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7年第4期。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秦安县大地湾遗址仰韶文化早期聚落发掘简报》,《考古》,2003年第6期。
    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甘肃秦安大地湾第九区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第11期。
    赵建龙:《礼县高寺头新石器时代遗址》,载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夏鼐:《兰州附近的史前遗存》,载于夏鼐:《考古学论文集:外一种》,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青海省考古队:《民和核桃庄发现距今五千年的原始社会墓葬》,《文物》,1979年第9期。
    夏鼐:《兰州附近的史前遗存》,载于夏鼐:《考古学论文集:外一种》,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
    张强禄:《白龙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的初步研究》,《考古》,2005年2月。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武都县大李家坪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载于刘庆柱:《考古学集刊·13》,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社,2000年12月。
    甘肃省文物工作队、临夏回族自治州文化局、东乡族自治县文化馆:《甘肃东乡林家遗址发掘报告》,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四集》,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
    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甘肃康乐县边家林新石器时代墓地清理简报》,《文物》,1992年第4期。
    甘肃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甘肃兰州青岗岔半山遗址第二次发掘》,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二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12月。
    《兰州历史文物》编写组:《兰州历史文物》,《兰州学刊》增刊。
    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西县博物馆:《甘肃安西潘家庄遗址调查试掘》,《文物》,2003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考古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2000年发掘简报》,《考古》,2002年第1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发现齐家文化祭坛和干栏式建筑》,《考古》,2004年第6期。
    叶茂林、何克洲:《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出土齐家文化玉器》,《考古》,2002年第12期。
    青海省文物管理处:《青海民和核桃庄山家头墓地清理简报》,《文物》,1992年第11期。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湟中下西河潘家梁卡约文化墓地》,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八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准格尔旗鲁家坡遗址》,载于魏坚、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
    崔璇:《内蒙古中南部仰韶时代早、中期遗存述论》,载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8月。
    洲杰:《内蒙古中部考古调查》,《考古》,1962年第2期。
    内蒙古历史研究所:《内蒙古中南部黄河沿岸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65年第10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日本京都中国考古学研究会岱海地区联合考察队: 《凉城县王墓山坡上遗址发掘报告》,载于魏坚、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准格尔旗周家壕遗址仰韶晚期遗存》,载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8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准格尔旗白草塔遗址》,载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8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准格尔旗南壕遗址》,载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8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准格尔旗鲁家坡遗址》,载于魏坚、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丰镇市文物管理所:《丰镇市北黄土沟遗址发掘简报》,载于魏坚、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
    魏坚:《察右前旗庙子沟新石器时代遗址》,载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乌兰察布博物馆、清水河县文物管理所:《清水河县庄窝坪遗址发掘简报》,载于魏坚、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
    魏坚、崔璇:《内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载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8月。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室:《清水河县白泥窑子遗址A点发掘报告》,载于魏坚、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乌兰察布盟博物馆、商都县文物管理所:《商都县章毛勿素遗址》,载于魏坚、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准格尔旗官地遗址》,载于魏坚、内蒙古文物考古 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
    崔璇斯琴:《内蒙古中南部新石器至青铜时代文化初探》,载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会第四次年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12月。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包头市文物管理处:《内蒙古包头市西园遗址1985年的发掘》,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八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年12月。
    西园遗址发掘组:《内蒙古包头市西园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0年第4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察右前旗庙子沟遗址考古纪略》,《文物》,1989年第12期。
    内蒙古地质局第一调查队:《内蒙古布拉格芒和新石器时代遗址》,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二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12月。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局文物工作组:《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细石器文化遗址》,《考古学报》,1957年第1期。
    马新圻:《内蒙古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1985年第6期。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室:《清水河县白泥窑子遗址D点发掘报告》,载于魏坚、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清水河县文物管理所:《清水河县后城嘴遗址》,载于魏坚、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准格尔旗小沙湾及石棺墓地》,载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8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准格尔旗寨子塔遗址》,载于魏坚、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包头市文物管理处:《内蒙古包头市西园遗址1985年的发掘》,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八集》,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4年12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准格尔旗官地遗址》,载于魏坚、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
    乌兰察布博物馆、清水河县文物管理所:《清水河县庄窝坪遗址发掘简报》,载于魏坚、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考古研究室:《清水河县白泥窑子遗址K点发掘报告》,载于魏坚、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
    吉发习:《准格尔旗东部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调查》,载于伊克昭盟文物工作站:《鄂尔多斯文物考古文集》,1981年8月。
    崔璇:《准格尔旗石佛塔等遗址调查》,载于伊克昭盟文物工作站:《鄂尔多斯文物考古文集》,1981年8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准格尔旗二里半遗址第一次发掘简报》,载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8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准格尔旗永兴店遗址》,载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8月。
    崔树华:《内蒙古中南部三处古遗址调查》,《考古》,1992年第7期。
    内蒙古历史研究所:《内蒙古中南部黄河沿岸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65年10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伊金霍洛旗文物管理所、鄂尔多斯博物馆:《伊金霍洛旗白敖包墓地发掘简报》,载于魏坚、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
    吉发习、马耀圻:《内蒙古准格尔旗大口遗址的调查与试掘》,载于伊克昭盟文物工作站:《鄂尔多斯文物考古文集》,1981年8月。
    吉发席:《内蒙古地区原始文化的类型与分布》,《蒙古史文摘》,1978年第2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准格尔旗南壕遗址》,载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8月。
    乌兰察布博物馆、清水河县文物管理所:《清水河县庄窝坪遗址发掘简报》,载于魏坚、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7月。
    魏坚、崔璇:《内蒙古中南部原始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载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8月。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准噶尔寨子塔遗址》,载于魏坚、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 997年7月。
    西藏文管会文物普查队:《西藏贡觉县发现的石板墓》,《文博》,1992年第6期。转引自霍魏:《西藏古代墓葬制度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3月。
    吴震:《新疆东部的几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4年第7期。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张川:《额尔齐斯河畔的石器遗存及其类型学研究》,载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新收获(续)1990~1996》,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7年8月。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木垒县伊尔卡巴克细石器遗存调查与探讨》,《新疆文物》,1995年第1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新疆疏附县阿克塔拉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考古》,1977年第2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新疆木垒县四道沟遗址》,《考古》,1982年第2期。
    王永焱:《西北史前文化遗址概况》,《文物考古资料》第二卷第10期。
    《哈密地区发现三千年前古尸》,《新疆日报》,1979年12月15日。
    伊第利斯、刘国瑞、李文瑛:《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全面发掘获阶段性重要成果》,载于《中国文物报》,2004年9月17日第1版。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2003年发掘简报》,《文物》,2007年第10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研究所考古组:《学术简讯》第1期,1965年11月15日。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五堡墓地151、152号墓葬》,《新疆文物》,1992 年第3期。
    盖培、卫奇:《虎头梁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发现》,原载于《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第15卷第4期,转载于卫奇、谢飞:《泥河湾研究论文选编》,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12月。
    谢飞:《阳原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址》,载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周国兴、尤玉柱:《北京东胡林村的新石器时代墓葬》,《考古》,1972年第6期。
    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博学院、北京大学考古学研究中心、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门头沟区东胡林史前遗址》,《考古》,2006年7月。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处、易县文物保管所:《河北易县北福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第9期。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平谷县文物管理所上宅考古队:《北京平谷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8期。
    赵福生:《平谷县上宅新石器时代遗址》,载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晋中考古队:《山西娄烦、离石、柳林三县考古调查》,《文物》,1989年第4期。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平谷县文物管理所北埝头考古队:《北京平谷北埝头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与发掘》,《文物》,1989年第8期。
    郭瑞海:《永年县石北口新石器时代遗址》,载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佟伟华:《垣曲县古城新石器时代遗址及商代城址》,载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晋中考古队:《山西汾阳孝义两县考古调查和杏花村遗址的发掘》,《文物》,1989年第4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山西垣曲丰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五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3月。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邯郸地区文物管理所:《永年县石北口遗址发掘报告》,载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省考古文集》,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10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山西襄汾陶寺城址2002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5年3月.
    高江涛、何努、王晓毅:《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田野发掘又获新成果》,《中国文物报》,2008年4月25日第二版。
    山西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山西襄汾县丁村曲舌头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2年第4期。
    下靳考古队:《山西临汾下靳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98年第1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局:《陶寺城址发现陶寺文化中期墓葬》,《考古》,2003年第9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容城县午方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五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3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垣曲县博物馆:《1982—1984年山西垣曲古城东关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6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山西垣曲丰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五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3月。
    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河北迁安安新庄新石器遗址调查和试掘》,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四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
    晋中考古队:《山西汾阳孝义两县考古调查和杏花村遗址的发掘》,《文物》,1989年第4期。
    河北省博物馆、文物管理处:《河北省出土文物选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5月。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沧县陈圩遗址发掘简报》,载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省考古文集》,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10月。
    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垣曲县博物馆:《1982—1984年山西垣曲古城东关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6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邢台市文物管理处:《河北邢台市葛家庄遗址1999年发掘简报》,《考古》,2005年2月。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滕县博物馆:《山东滕县北辛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4年第2期。
    惠民地区文物管理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邹平苑城南庄遗址勘探、 试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2年第2期。
    惠民地区文物管理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邹平县苑城早期新石器文化遗址调查》,《考古》,1989年第6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山东汶上县贾柏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3年第6期。
    烟台市博物馆:《烟台白石村遗址发掘报告》,载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烟台市博物馆:《胶东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章丘县董东村遗址试掘简报》,《考古》,2002年第7期。
    南京博物院新沂工作组:《新沂花厅新石器时代遗址概况》,《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7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滕县博物馆:《山东滕县古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80年第1期。
    寿光县博物馆:《寿光县古遗址调查报告》,载于张学海:《海岱考古》,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
    张忠培:《大汶口文化刘林期遗存试析》,原载《吉林大学学报》,1979年第1期,转载于张忠培:《中国北方考古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3月。
    逢振镐:《史前东夷出土玉器分析与玉制业的发展》,《北方文物》,1998年第4期。
    诸城县博物馆:《山东诸城史前文化遗址调查》,载于张学海:《海岱考古》,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饶县博物馆:《广饶县五村遗址发掘报告》,载于张学海:《海岱考古》,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东营市博物馆:《山东广饶县傅家遗址的发掘》,《考古》2002年第9期。
    南京博物院:《1989年江苏新沂花厅遗址的发掘》,载于徐湖平:《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9月。
    王根富:《花厅墓地初探》,《东南文化》,1992年第2期。
    杨立新:《安徽淮河流域的原始文化》,载于张学海:《纪念城子崖遗址发掘六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11月。
    逢振镐:《史前东夷出土玉器分析与玉制业的发展》,《北方文物》,1998年第4期。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茌平尚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5年第4期。
    昌潍地区艺术馆、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山东胶县三里河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7年第4期。
    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栖霞杨家圈遗址发掘报告》,载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烟台市博物馆:《胶东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1月。
    王思礼:《山东安丘县景芝镇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考古学报》,1959年第4期。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鲁中南考古队、沂水县博物馆:《山东沂水县城北郊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考古》,2002年第1期。
    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宁家埠分队:《章丘宁家埠遗址发掘报告》,载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青高级公路章丘工段考古发掘报告集》,济南:齐鲁书社,1993年11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青州市博物馆:《青州市凤凰台遗址发掘》,载于张学海:《海岱考古》,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朐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山东临朐县史前遗址普查简报》,载于张学海:《海岱考古》,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
    烟台市文管会、海阳县博物馆:《山东海阳司马台遗址清理简报》,载于张学海:《海岱考古》,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临朐县文物保管所:《临朐县西朱封龙山文化重椁墓的清理》,载于张学海:《海岱考古》,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9月。
    魏峻:《海岱地区史前墓葬研究》,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4月。
    郑岩、徐新华:《山东安丘老峒峪遗址再调查》,《考古》,1992年9月。
    张国硕、匡瑜、宋豫秦、丘刚、李锋、许俊萍、魏兴涛:《河南杞县鹿台岗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第8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陕西宜川县龙王迪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2007年第7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1979年裴李岗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4年第1期。
    开封地区文管会、新郑县文管会:《河南新郑裴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78年第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河南郏县水泉裴李岗文化遗址》,《考古学报》,1995年第1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至六次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1期。
    佟伟华:《垣曲县古城新石器时代遗址及商代城址》,载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洛阳涧滨古文化遗址及汉墓》,《考古学报》,1956年第1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洛阳涧滨仰韶、殷文化遗址和宋墓清理》,《考古》,1960年第10期。
    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洛阳王湾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1年第4期。
    洛阳博物馆:《洛阳锉李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78年第1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偃师灰嘴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0年第1期。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偃师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洛阳市偃师县高崖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6年第4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工作队:《陕西华阴横阵遗址发掘报告》,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四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
    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河南伊川县伊阙城遗址仰韶文化遗存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第12期。
    郑州市文物工作组(安金槐):《一年来郑州市的文物调查发掘工作》,《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4期。
    巩启明:《姜寨遗址考古发掘的主要收获及其意义》,《人文杂志》,1981年第4期。
    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濮阳市博物馆、文物队:《濮阳西水坡遗址试掘简报》,《中原文物》,1988年第1期。
    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濮阳市博物馆、文物队:《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华夏考古》,1988年第1期。
    濮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濮阳市博物馆、濮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3期。
    临汝县博物馆:《河南临汝中山寨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86第6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河南临汝中山寨遗址试掘》,《考古》,1986年第7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河南一队:《河南汝州中山寨遗址》,《考古学报》,1991年第1期。
    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考古队河南分队:《河南浙川黄楝树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0年第3期。
    北京大学考古系、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的调查与试掘》,《华夏考古》,1994年第2期。
    廖永民:《大河村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中原文物》,1989年第3期。
    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大河村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9年第3期。
    刘春迎:《浅谈开封地区的早期考古学文化》,载于开封市文物工作队:《开封考古发现与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9月。
    史治民、胡焕英:《丰富的仰韶文化遗存灿烂的古代人类文明》,载于许海星、杨海青:《三门峡考古文集》,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3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工作队:《陕西华阴横阵遗址发掘报告》,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四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
    郑州市博物馆:《荥阳点军台遗址1980年发掘报告》,《中原文物》,1982年第4期。
    郑州市文物工作队、荥阳县文物保护管理处:《河南荥阳县楚湾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考古》,1995年第6期。
    巩县文管所、郑州市文物工作队:《巩县米北遗址调查》,《中原文物》,1986年第4期。
    郑州市文物工作队:《河南登封县几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考古》,1995年第6期。
    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洛阳涧滨仰韶、殷文化遗址和宋墓清理》,《考古》, 1960年第10期。
    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一九五四年秋季洛阳西郊发掘简报》,《考古通讯》,1955年第5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安阳洹河流域几个遗址的试掘》,《考古》,1965年第7期。
    原长办考古队河南分队:《浙川下集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中原文物》,1989年第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河南信阳南山嘴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90年第5期。
    郑州市博物馆:《郑州大河村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9年第3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灵宝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荆山黄帝陵管理所:《河南灵宝西坡遗址105号仰韶文化房址》,《文物》,2003年第8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灵宝涧口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89年第4期。
    黄河水库考古队河南分队:《河南陕县七里铺第一、二区发掘概要》,《考古》,1959年第4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河南一队:《河南汝州中山寨遗址》,《考古学报》,1991年第1期。
    郑州市博物馆:《荥阳点军台遗址1980年发掘报告》,《中原文物》,1982年第4期。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南偃师汤泉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试掘》,《考古》,1962年第11期。
    河南省文化局工作队:《河南临汝大张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0年第6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临汝北刘庄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0年第2期。
    新乡地区文管会、新乡县文化馆:《河南新乡县洛丝潭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5年第2期。
    河南省博物馆:《河南禹县谷水河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9年第4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发掘队:《1971年安阳后冈发掘简报》,《考古》, 1972年第3期。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工作队:《1972年春安阳后冈发掘简报》,《考古》,1972年第5期。
    洛阳博物馆:《洛阳西高崖遗址试掘简报》,《文物》,1981年第7期。
    考古研究所河南调查团:《河南戍皋广武区考古纪略》,《科学通报》2卷7期,1951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安阳鲍家堂仰韶文化遗址》,《考古学报》,1988年第2期。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南鲁山邱公城古遗址的发掘》,《考古》,1962年第11期。
    考古研究所河南调查团:《河南成皋广武区考古纪略》,《科学通报》2卷7期,1951年。
    郑州市文物工作队、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郑州大河村遗址1983、1987年仰韶文化遗存发掘报告》,《考古》1995年第6期。
    郑州市文物工作队、巩义市文物保管所:《河南巩义市里沟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5年第6期。
    河南省博物馆:《河南禹县谷水河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9年第4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鹿邑县武庄遗址的发掘》,《考古》,2002年3月。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局、芮城县文物局:《山西芮城清凉寺新石器时代墓地》,《文物》,2006年3月。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新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南新安县太涧遗址发掘简报——黄河小浪底水库淹没区考古发掘简报之一》,《考古与文物》,1998年第1期。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南偃师汤泉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试掘》,《考古》,1962年第11期。
    河南省文化局工作队:《河南临汝大张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60年第6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工作队:《陕西华阴横阵遗址发掘报告》,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四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
    郑州市文物工作队、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郑州大河村遗址1983、1987 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96年第1期。
    郑州市文物工作队、巩义市文物保管所:《河南巩义市里沟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5年第6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龙山文化早期遗存》,《考古》,1982年第5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渑池县文化馆:《渑池仰韶遗址1980~1981年发掘报告》,《史前研究》,1985年第3期。
    北京大学考古系、驻马店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南驻马店市党楼遗址的发掘》,《考古》,1996年第5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文化部文物局郑州培训中心:《郑州市站马屯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87年第2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延安地区文管会、甘泉县文管所:《陕北甘泉县史家湾遗址》,《文物》,1992年第11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河南许昌丁庄遗址试掘》,《考古》,1986年第3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襄城县台王遗址试掘简报》,《中原文物》,1988年第1期。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文管会:《河南上蔡十里铺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集刊第3集》,1983年。
    新乡市博物馆:《河南新乡刘庄营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6年第3期。
    安阳地区文管会:《安阳八里庄龙山遗址发掘简报》,《河南文博通讯》,1980年第2期。
    舞阳县人民文化馆:《河南舞阳的几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65年第5期。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洛阳吉利东杨村遗址》,《考古》,1983年第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安阳后冈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考古》,1982年第6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79年安阳后冈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5年第1期。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西吕庙龙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2年第3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禹县瓦店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第3期。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第一队(杨启成):《郑州第5文物区第1小区发掘简报》,《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5期。
    商丘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河南商丘县坞墙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3年第2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周口地区文化局文物科:《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试掘简报》,《文物》,1983年第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队:《安阳大寒村遗址》,《考古学报》,1990年第1期。
    原长办考古队河南分队:《淅川下集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中原文物》,1989年第1期。
    长江流域规则办公室考古队河南分队:《河南浙川黄楝树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0年第3期。
    新乡地区文管会、新乡县文化馆:《河南新乡县洛丝潭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5年第2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河南商丘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南永城王油坊遗址发掘报告》,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第五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3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商丘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1977年豫东考古纪要》,《考古》,1981年第5期。
    郑州市博物馆(李昌韬、廖永民):《郑州马庄龙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2年第4期。
    郑州市博物馆:《荥阳点军台遗址1980年发掘报告》,《中原文物》,1982年第4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河南省新乡地区文管会、河南省济源县文物保管所:《河南济源苗店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90年第6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文化部文物局郑州培训中心:《郑州市站马屯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87年第2期。
    洛阳博物馆:《孟津小潘沟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78年第4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禹县瓦店遗址发掘简报》,《文 物》,1983年第3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郾城县许慎纪念馆:《郾城郝家台遗址的发掘》,《华夏考古》,1992年第3期。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登封市王城岗遗址2002、2004年发掘简报》,《考古》,2006年第9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驻马店市文物工作队、西平县文物管理所:《河南西平县上坡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4年第4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河南密县新砦遗址的试掘》,《考古》1981年第5期。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河南洛阳吉利东杨村遗址》,《考古》,1983年第2期。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西吕庙龙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2年第3期。
    洛阳博物馆:《孟津小潘沟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78年第4期。
    郑州市博物馆(张松林):《郑州阎庄龙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中原文物》,1983年第4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周口地区文化局:《河南乳香台遗址的发掘》,《华夏考古》,1990年第4期。
    河南省安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汤阴白营河南龙山文化村落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第3集》,198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二队:《河南临汝煤山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2年第4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河南汝州李楼遗址的发掘》,《考古学报》,1994年第1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郾城县许慎纪念馆:《郾城郝家台遗址的发掘》,《华夏考古》,1992年第3期。
    河南省驻马店地区文管会:《河南上蔡十里铺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集刊第3集》,1983年。
    洛阳地区文物保护管理处:《河南伊川马迴营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3年第11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登封王城岗遗址的发掘》,《文物》,1983年第3期。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河南临汝北刘庄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0年第2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南澧县彭头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90年第8期。
    何介钧:《洞庭湖区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探索》,原载《湖南考古辑刊》第5集,转载于何介钧:《湖南先秦考古学研究》,长沙:岳麓书社,1996年12月。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黔阳高庙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第4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洪江市高庙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2006年第7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辰溪县松溪口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1年第6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辰溪县征溪口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文物》,2000年第6期。
    四川省博物馆:《巫山大溪遗址第三次发掘》,《考古学报》,1981年第4期。
    何介钧:《湖南史前玉器》,载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东亚玉器》,1998年。
    潘茂辉:《益阳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现与初步研究》,原栽《湖南考古辑刊》第七集,转载于湖南省文物事业管理局、何介钧:《考古耕耘录——湖南省中青年考古学者论文选集》,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10月。
    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湖北松滋桂花树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76年第3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湘潭县堆子岭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2000年第1期。
    黄冈地区博物馆:《1990年湖北黄冈螺蛳山遗址墓葬清理发掘》,载于吴晓松:《鄂东考古发现与研究》,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2月。
    湖北省黄冈地区博物馆:《湖北黄冈螺蛳山遗址墓葬》,载于吴晓松:《鄂东考古发现与研究》,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2月。
    黄冈地区博物馆:《黄冈地区几处古文化遗址》,载于吴晓松:《鄂东考古发现与研究》,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2月。
    杨赤宇:《江西湖口史家桥新石器时代遗址》,《南方文物》,1998年第2期。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新余市博物馆:《江西新余市拾年山遗址》,《考古学报》,1991年第3期。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厦门大学人类学系、新余市博物馆:《新余市拾年山遗址第三次发掘》,《东南文化》,1991年第5期。
    长江流域规则办公室考古队河南分队:《河南淅川黄楝树遗址发掘报告》,《华夏考古》,1990年第3期。
    信阳地区文管会、淮滨县文化馆:《河南淮滨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考古》,1981年第1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怀化高坎垅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92年第3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冈地区博物馆、罗田县文物管理所:《湖北罗田庙山岗遗址发掘报告》,载于吴晓松:《鄂东考古发现与研究》,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2月。
    徐长青:《赣北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研究》,《南方文物》,1998年第4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工作站:《湖北黄梅陆墩新石器时代墓葬》,《考古》,1991年第6期。
    黄冈地区博物馆:《湖北黄冈巴水流域部分古文化遗址》,载于吴晓松:《鄂东考古发现与研究》,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2月。
    徐长青:《赣北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研究》,《南方文物》,1998年第4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常德市文物处、安乡县文物管理所:《湖南安乡划城岗遗址第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5年第1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澧县孙家岗新石器时代墓群发掘简报》,《文物》,2000年第12期。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天门市石家河三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载于《考古》编辑部:《考古学集刊·10》,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年12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石家河罗家柏岭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94年第2期。
    潘茂辉:《益阳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现与初步研究》,原载《湖南考古辑刊》第七集,转载于湖南省文物事业管理局、何介钧:《考古耕耘录——湖南省中青年考古学者论文选集》,长沙:岳麓书社,1999年10月。
    湖北省荆州博物馆:《枣林岗与堆金台——荆江大堤荆州马山段考古发掘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
    湖南省博物馆:《湘乡岱子坪新石器时代遗址》,《湖南考古辑刊》第2辑,岳麓书社,1984年。
    江西省博物馆、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清江县博物馆:《清江筑卫城遗址发掘简报》,原载《考古》1976年第6期,转载于江西省博物馆:《江西考古资料汇编(原始社会部分)》,1977年5月。
    孝感地区博物馆:《孝感地区文物普查资料汇编(古遗址、古墓葬)》(未正式发表),1983年10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秭归大沙坝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5年第3期。
    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西清江营盘里遗址发掘报告》,原载《考古》1962年第4期,转载于江西省博物馆:《江西考古资料汇编(原始社会部分)》,1977年5月。
    饶惠元:《江西清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原载《考古学报》1956年第2期,转载于江西省博物馆:《江西考古资料汇编(原始社会部分)》,1977年5月。
    刘林:《高安县下陈遗址的调查》,原载《文物工作资料》,1976年第6期,转载于江西省博物馆:《江西考古资料汇编(原始社会部分)》,1977年5月。
    彭适凡:《万年仙人洞新石器早期文化的几个问题》,原载《江西历史文物》1981年第2期,转载于彭适凡:《江西先秦考古》,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2年4月,第5页。
    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西万年大源仙人洞洞穴遗址试掘》,原载《考古学报》,1963年第1期,转载于江西省博物馆:《江西考古资料汇编(原始社会部分)》,1977年5月。
    张恒、王海明、杨卫:《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中国文物报》,2005年9月30日。金毅:《嵊州出土九千年前石刻人头——河姆渡文化找到源头》,(杭州)《今日早报》2005年8月6日。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载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北京:长征出版社,1997年12月。
    阚绪杭:《定远县候家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研究》第5辑,黄山书社,1989年。
    河姆渡遗址考古队:《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文物》,1980年第5期。
    南京博物院、无锡市博物馆、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苏无锡锡山彭祖墩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6年第4期。
    梅福根:《浙江吴兴邱城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第9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象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象山县塔山遗址第一、二期发掘》,载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北京:长征出版社,1997年12月。
    蒋乐平:《诸暨市楼家桥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
    祁头山联合考古队:《江苏江阴祁头山遗址2000年度发掘简报》,《文物》,2006年12月。
    南京博物院:《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文物资料丛刊》第3辑,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南京博物院:《江苏越城遗址的发掘》,《考古》,1982年第5期。
    吴苏:《圩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78年第4期。
    江苏省圩墩遗址考古发掘队:《常州圩墩遗址第五次发掘报告》,《东南文化》,1995年第4期。
    南京博物院:《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载于苏州地区文化局、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苏州博物馆:《苏州文物资料选编》,1980年9月。
    张敬国等:《望江黄家堰遗址发掘成果丰硕》,《中国文物报》,1998年5月10日。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潜山县天宁寨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87年第11期。
    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北阴阳营第一、二次发掘》,《考古学报》,1958年第1期。
    江苏省文物工作队太岗寺工作组:《南京西善桥太岗寺遗址的发掘》,《考古》,1962年第3期。
    殷涤非:《芜湖蒋公山遗址调查小记》,《考古》,1959年第9期。
    江苏省三星村联合考古队:《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2004年第2期。
    王根富等:《金坛三星村遗址考古喜获重大成果》,《中国文物报》,1998年9月13日第1版;
    王根富等:《三星村遗址考古新发现》,《人民画报》,1999年第1期。
    南京市文物局等:《江苏高淳县薛城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0年第5期。
    南京博物院:《江苏海安青墩遗址》,《考古学报》,1983年第2期。
    徐治亚:《略谈吉家墩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东南文化》,1990年第5期。
    南京博物院:《江苏海安青墩遗址发掘报告》,载于南京博物院:《文物考古资料》,1978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嘉兴南河浜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5年第6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嘉兴南河浜遗址》,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嘉兴双桥遗址发掘简报》,载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建所十周年纪念(1980-1990)》,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江苏江阴南楼遗址联合考古队:《江苏江阴南楼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7年第7期。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市青浦县崧泽遗址试掘》,《考古学报》,1962年第2期;
    黄宣佩等:《青浦县崧泽遗址第二次发掘》,《考古学报》,1980年第1期。
    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上海青浦区寺前史前遗址的发掘》,《考古》,2002年第10期。
    南京博物院:《江苏海安青墩遗址》,《考古学报》,1983年第2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肥西塘岗遗址发掘》,《东南文化》,2007年第1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4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第三次发掘简报》,《考古》,1999年第11期。
    南京博物院:《江苏吴县张陵山遗址发掘简报》,《文物资料丛刊》第6辑,文 物出版社,1982年。
    殷涤非:《芜湖蒋公山遗址调查小记》,《考古》,1959年第9期。
    南京博物院、丹徒县文物局:《江苏丹徒磨盘墩遗址发掘报告》,《史前研究》,1985年第2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盐县博物馆:《海盐王坟遗址发掘简报》,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孙国平:《海盐窑墩遗址》,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盐县博物馆:《海盐仙坛遗址的发掘》,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安徽省萧县博物馆:《萧县金寨村发现一批新石器时代玉器》,《文物》,1989年第4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吴家埠新石器时代遗址》,载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建所十周年纪念(1980~1990)》,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良渚庙前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载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建所十周年纪念(1980-1990)》,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年10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良渚庙前遗址第五、六次发掘简报》,《文物》,2001年第12期。
    刘斌:《余杭卢村遗址的发掘及其聚落考察》,载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北京:长征出版社,1997年12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宁市博物馆:《海宁东八角漾遗址发掘报告》,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海宁市博物馆:《海宁金石墩遗址发掘报告》,《东南文化》,2003年第5期。
    南京博物院:《苏州草鞋山良渚文化墓葬》,载于徐湖平:《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9月。
    桐乡市博物馆:《桐乡金家浜遗址发掘简报》,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江苏省赵陵山考古队:《江苏昆山赵陵山遗址第一、二次发掘简报》,载于徐湖平:《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 出版中·心,1996年9月。
    苏州博物馆、昆山市文化局、千灯镇人民政府:《江苏昆山市少卿山遗址的发掘》,《考古》,2000年第4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宁市博物馆:《海宁达泽庙遗址的发掘》,载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北京:长征出版社,1997年12月。
    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上海福泉山良渚文化墓葬》,《文物》,1984年第2期。
    黄宣佩:《福泉山良渚文化玉器》,《收藏家》,2001年第11期。
    施时英:《良渚文化博物馆收藏的几件玉器》,载于徐湖平:《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9月。
    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苏常熟良渚文化遗址》,《文物》,1984年第2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宁荷叶地遗址》,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陆耀华:《嘉兴大坟遗址的清理》,原载《文物》,1991年第7期,转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江苏省文物工作队:《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原载《考古》1963年第6期,转载于苏州地区文化局、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苏州博物馆:《苏州文物资料选编》,1980年9月。
    王屹峰、施加农:《萧山浦阳江下游史前遗存》,载于浙江省博物馆:《东方博物·第7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市文管会:《浙江余杭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与墓地发掘报告》,载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北京:长征出版社,1997年12月。
    万良田、万德强:《江西出土的良渚文化型玉琮》,载于徐湖平:《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9月。
    党华:《嘉兴双桥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原载《考古通讯》,1955年第5期,转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嘉兴双桥遗址发掘简报》,原载《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学刊》建所十周年纪念,科学出版社,1993年,转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 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良渚遗址群调查简报》,《文物》,2002年第10期。
    平湖市博物馆:《平湖戴墓墩遗址良渚墓葬发掘简报》,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瑶山遗址1996~1998年发掘的主要收获》,《文物》,2001年第12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北部地区良渚文化墓葬的发掘(1978—1986)》,载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建所十周年纪念(1980-1990)》,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宁杨家角遗址发掘情况简介》,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慈湖遗址发掘简报》,载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建所十周年纪念(1980-1990)》,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宁市博物馆:《海宁郜家岭良渚文化墓地发掘报告》,原载《东南文化》2002年第3期,转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陆耀华:《嘉兴市古遗址调查》,原载《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学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转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芮国耀、杨根文:《平湖图泽良渚文化墓地》,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常州市博物馆、陈丽华:《江苏武进寺墩遗址的新石器时代遗物》,《文物》,1984年第2期。
    廖本春、孟正兴:《嘉兴倭坟墩遗址发掘获成果》,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本上智大学联合考古队:《浙江桐乡普安桥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98年第4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桐乡章家浜、徐家浜良渚文化墓葬发掘》,原载《沪杭甬高速公路考古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9月,转载于嘉兴市文化局: 《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杭莫角山遗址1992~1993年的发掘》,《文物》,2001年第12期。
    南京博物院、昆山县文化馆:《江苏昆山绰墩遗址的调查与发掘》,《文物》,1984年第2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盐县博物馆:《海盐周家浜遗址发掘概况》,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宁市博物馆:《海宁余墩庙遗址》,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盐县博物馆:《浙江海盐县龙潭港良渚文化墓地》,《考古》2001年第10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宁市博物馆:《海宁大坟墩遗址发掘简报》,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盐龙潭港良渚文化墓地》,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浙江省余杭县文管会:《浙江余校横山良渚文化墓葬清理简报》,载于徐湖平:《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9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桐乡姚家山发现良渚文化高等贵族墓葬》,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余杭钵衣山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2年第10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余杭上口山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2年第10期。
    吴荣清:《安徽省定远县德胜村出土良渚文化遗物》,载于徐湖平:《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9月。
    陈丽华:《常州市博物馆收藏的良渚文化玉器》,载于徐湖平:《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9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桐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桐乡新地里遗址考古发掘 概况》,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桐乡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浙江桐乡新地里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5年第11期。
    沈咏嘉、李林:《海盐县石泉高地遗址的初步调查》,载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北京:长征出版社,1997年12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嘉兴市博物馆:《嘉兴凤桥高墩遗址的发掘》,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湖市博物馆:《平湖庄桥坟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湖市博物馆:《浙江平湖市庄桥坟良渚文化遗址及墓地》,《考古》,2005年第7期。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上海奉贤县江海遗址1996年发掘简报》,《考古》,2002年第11期。
    江苏省寺墩考古队:《江苏武进寺墩遗址第四、第五次发掘》,载于徐湖平:《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9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桐乡叭喇浜遗址发掘》,原载《沪杭甬高速公路考古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转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1999~2000年发掘简报》,《考古》2002年第10期。
    周丽娟:《广富林遗址良渚文化墓葬与水井的发掘》,《东南文化》,2003年第11期。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盐城市文管会、盐城市博物馆:《江苏阜宁陆庄遗址》,载于徐湖平:《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9月。
    蒋素华:《江苏阜宁陆庄出土的良渚文化遗物》,载于徐湖平:《东方文明之光——良渚文化发现60周年纪念文集》,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9月。
    辛礼学:《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馆藏文物选介》,《文物》,2002年第1期。
    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上海金山区亭林遗址1988、1990年良渚文化墓葬的发掘》,《考古》,2002年第10期。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张玉兰:《浙江建德市久山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考古》,2006年第5期。
    嘉兴市文化局文物处:《嘉兴雀幕桥遗址》,载于嘉兴市文化局:《崧泽·良渚文化在嘉兴》,浙江摄影出版社,2005年。
    嘉兴县博物馆、展览馆:《嘉兴雀幕桥发现一批黑陶》,《考古》,1974年第4期。
    陆耀华:《嘉兴雀幕桥遗址试掘简报》,《考古》,1986年第9期。
    魏正谨:《宁镇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点和分期》,《考古》,1983年第9期。
    纪仲庆:《宁镇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与相邻地区良渚文化的关系》,载于《中国考古学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秦岭:《环太湖地区史前生活结构的探索》,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5月。
    闻惠芬:《从考古材料看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的特征与古地理的关系》,《史前研究》,1985年第4期。
    黄厚明:《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中的鸟形象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04年5月。
    杨德标:《潜山薛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纪略》,《江淮文史》,1999年第3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潜山薛家岗遗址第六次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02年第2期。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安庆市夫子城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考古》,2002年第2期。
    徐长青:《赣北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研究》,《南方文物》,1998年第4期。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等:《江苏兴化戴家舍南荡遗址》,《文物》,1995年第4期。
    徐定水、金福来:《浙江乐清古文化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第9期。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等:《广西桂林甄皮岩洞穴遗址的试掘》,《考古》1976年3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桂林甄皮岩遗址博物馆、桂林市文物工作队:《桂林甄皮岩》,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11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桂林市革命委员会文物管理委员会:《广西桂林 甄皮岩洞穴遗址的试掘》,载于张子模:《甄皮岩遗址研究》,桂林:漓江出版社,1990年12月。
    覃彩銮(壮族):《南宁地区新石器时代墓葬剖析》,《考古》,1984年11期。
    蒋廷瑜:《广西原始社会考古综述》,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四辑》,1984年。
    覃彩銮:《广西新石器时代墓葬浅析》,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第四辑》,1984年。
    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广东潮安的贝丘遗址》,原载《考古》1961年第11期,转载于陈历明:《潮汕考古文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
    何乃汉:《广西贝丘遗址初探》,《考古》,1984年第11期。
    李松生:《论咸头岭文化》,载于深圳博物馆:《深圳考古发现与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6月。
    彭全民等:《深圳市大鹏咸头岭沙丘遗址发掘简报》,载于深圳博物馆:《深圳考古发现与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6月。
    朱非素:《广东新石器时代考古若干问题的探讨》,载于广东省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广东出土先秦文物》,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84年9月。
    杨式挺:《试论西樵山文化》,原载《考古学报》1985年第1期,转载于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建馆三十周年论文集(1959-1989)》,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9年1月。
    萧一亭:《澳门、珠海史前文化探索》,《文物》,1999年第11期。
    杨式挺、陈志杰:《谈谈佛山河宕遗址的重要发现》,原载《文物集刊》1981年3期,转载于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建馆三十周年论文集(1959-1989)》,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9年1月。
    杨式挺:《广东新石器时代文化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原载《史前研究》1986年1~2期,转载于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建馆三十周年论文集(1959-1989)》,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9年1月。
    肖一亭:《岭南史前玉器的初步研究》,《南方文物》,1998年第4期。
    招绍赞等:《香港涌浪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7年第6期。
    杨式挺:《广东封开县杏花河两岸古遗址调查与试掘》,载于《考古学集刊》第6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广东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考古新发现和重要收获》,载于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广东省博物馆:《广东文物普查成果图录(出土文物部分)》,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0年3月。
    广东省博物馆:《广东东部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原载《考古》1957年第12期,转载于陈历明:《潮汕考古文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
    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广东潮阳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原载《考古通讯》,转载于陈历明:《潮汕考古文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
    黄玉质、杨式梃:《广东大埔县等地考古调查》,原载《考古》1965年第4期,转载于陈历明:《潮汕考古文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
    广东省博物馆、揭阳县博物馆:《揭阳地都蜈蚣山遗址与油柑山墓葬的发掘》,《考古》,1988年第5期。
    覃彩銮:《壮族地区新石器时代墓葬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3期。
    莫稚:《深圳市考古重要发现》,《文物》,1982年第7期。
    吕烈丹:《香港史前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形态》,《考古》,2007年6月。
    姜津:《香港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载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香港近年的考古发现与研究》,《考古》,2007年6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那坡县博物馆:《广西那坡县感驮岩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3年第10期。
    广东省博物馆:《广东海南岛原始文化遗址》,《考古学报》,1960年第2期。
    李岩、李子文:《高要县龙一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载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广东省博物馆等:《广东曲江石峡墓葬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7期。
    李世源:《广东珠海宝镜湾考古的学术意义》,载于邓聪,吴春明:《东南考古研究·第2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卜工:《环珠江口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遗存的编年与谱系》,《文物》,1999年第11期。
    肖一亭:《从宝镜湾遗址看环珠江口史前先民的生产生活》,《南方文物》,1999年第2期。
    珠海市博物馆:《广东珠海荷包岛锁匙湾遗址调查》,载于邓聪、吴春明:《东 南考古研究·第2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广东省博物馆、饶平县文化局:《广东饶平县古墓发掘简报》,原载《文物资料丛刊》第8辑,转载于陈历明:《潮汕考古文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
    吕烈丹:《香港史前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形态》,《考古》,2007年6月。
    广东省博物馆、大埔县博物馆:《广东大埔县古墓葬清理简报》,原载《文物》1991年第11期,转载于陈历明:《潮汕考古文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
    邱立城、刘建安:《大埔县枫朗区青铜时代墓葬群》,载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邱立城、曾骐、张季怀:《广东揭阳先秦遗存考古调查》,《南方文物》,1998年第1期。
    邱立诚:《略述饶平浮滨、联饶发现的古墓葬》,原载《汕头文物》,第8期,转载于陈历明:《潮汕考古丈集》,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12月。
    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香港南丫岛沙埔新村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7年6月。
    (台湾)臧振华:《台湾考古的发现和研究》,载于邓聪、吴春明:《东南考古研究第2辑》,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张之恒:《台湾新石器时代文化综述》,《史前研究》,1985年第4期。
    黄士强:《芝山岩遗址发掘》,载于张炎宪:《历史、文化与台湾——台湾研究研讨会五十回纪录》,台北:台湾风物杂志社,1988年10月。
    游学华:《介绍台湾新发现的芝山岩文化》,《文物》,1986年第2期。
    姜津:《南投县曲冰遗址发现古代文物》,载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宋文薰:《卑南的发掘》,载于张炎宪:《历史、文化与台湾——台湾研究研讨会五十回纪录》,台北:台湾风物杂志社,1988年10月。
    云希正、牟永抗:《中国史前艺术的瑰宝——新石器时代玉器巡礼》,载于杨伯达:《中国玉器全集(上)》,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
    福建省博物馆:《福建闽侯黄土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4期。
    耿德铭、刘晖、罗睿:《龙王塘旧石器遗址》,载于张兴永:《保山史前考古》,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1月。
    张森水:《桐梓县马鞍山旧石器文化遗址》,载于中国考古学会:《中国考古学年鉴1987》,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10月。
    云南省博物馆、保山地区文物管理所、保山市博物馆联合发掘队:《塘子沟旧石器遗址发掘报告》,1989年12月10日,载于张兴永:《保山史前考古》,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1月。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局:《丹巴县中路乡罕额依遗址发掘简报》,载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考古报告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阿坝州文物管理所、汶川县文化体育局:《四川汶川县姜维城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06年第11期。
    耿德铭:《潞江坝的新石器遗址》,载于张兴永:《保山史前考古》,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1月。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雅安市文物管理所、汉源县文物管理所:《四川汉源大地头新石器时代遗址》,《文物》,2006年2月。
    耿德铭、朱文仙、罗睿、李惠兰:《保山坝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载于张兴永:《保山史前考古》,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1月。
    耿德铭、乐琪、杨升义:《施甸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载于张兴永:《保山史前考古》,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1月。
    李枝彩、王锦麟、吕蕴琪:《龙川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载于张兴永:《保山史前考古》,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1月。
    龙陵县文物管理所:《云南龙陵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92年第4期。
    云南省文物工作队:《云南滇池周围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考古》,1961年第1期。
    云南省博物馆:《云南宾川白羊村遗址》,《考古学报》,1981年第3期。
    肖明华:《二台坡新石器遗址》,载于张兴永:《保山史前考古》,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1月。
    云南省博物馆:《元谋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77年第1期。
    《四川西昌礼州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1980年第4期。
    李昆声、肖秋:《试论云南新石器时代文化》,《文物集刊》2集,1980年9月。
    耿德铭、王锦麟、张玉群、唐丽华:《龙陵怒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载于张兴永:《保山史前考古》,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1月。
    龙陵县文物管理所:《云南龙陵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考古》,1992年第4期。
    冯庆豪:《合川沙溪沙梁子新石器遗址调查》,载于重庆市博物馆《巴蜀文化》编辑委员会:《巴渝文化》,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年11月。
    云南博物馆筹备处:《剑川海门口古文化遗址清理简报》,《考古通讯》,1958年6期。
    李家瑞:《剑川县海门口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情况及我的一些看法》,载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历史文物调查资料》,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59年。
    肖明华:《云南剑川海门口青铜时代早期遗址》,《考古》,1995年第9期。
    云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云南剑川鳌凤山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7期。
    李济:《笄形八类及其文饰之演变》,原载于1959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30本,转载于张光直、李光谟:《李济考古学论文选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6月。
    吴诗池:《中国镶嵌艺术的源与流》,《东方博物(第二辑)》,1998年12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