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法律问题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世界经济的区域性特点和全球性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在20世纪术、21世纪初风行世界的大型并购案例中,跨国并购案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全球性经济发展的舞台上。跨国并购也正逐步成为世界企业并购的主流趋势。伴随着我国加入WTO、新公司法的颁布与实施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的各种限制得到明显放松。有鉴于我国对于外资并购的有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现行法律体系存在立法层次过多的情况,加之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规范多为行政规章,法律效力不高,本文于此试从外资并购的有关法律问题出发,对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并购理论及相关实践进行梳理和阐明,从而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外资并购立法体系提出几点拙见。
     由于外资并购是一柄“双刃剑”,其消极作用不容忽视,所以我们应当趋利避害。本文着重从外资并购的国别法律制度和我国外资并购法律制度的完善两个方面来展开分析、探讨,文中全面介绍了发达国家在外资并购中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外资并购立法的体系化建议,以使我国的外资并购法律制度、体系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且具可操作性。遵循这一思路,本文的具体结构设计如下: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研究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问题,有必要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概念进行界定,只有明确了概念,才能明确我们的研究范围。第一部分从外资并购的概念入手,将“并购”、“外资并购”和“国有企业”三部分的含义进行分解阐释,层层深入。在明确全文阐述的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描述了外资参与我国上市、非上市国有企业并购的阶段性特征。经过上述分析明确了外资并购法律关系,是指根据外资并购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核心问题之一。外资并购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是由主体、客体以及权利义务关系三要素组成的。因此,研究外资并购法律关系就是要研究外资并购的主体、客体以及权利义务关系。而本文的第二章就是围绕这个重心进行展开,并在透析核心法律关系后,引出了目前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的主要模式和发展趋向。
     企业并购立法离不开企业并购实践的研究。第三章通过对欧美发达国家、亚洲国家和匈牙利等其他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法律制度的分析,在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外资并购立法的基础上,揭示了特定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对于并购发展起到的重要影响作用。这也为中国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走出特色之路提供了指引和极好的借鉴。全文最终收笔于解决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过程中仍然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新出台的《企业国有资产法》对于并购实务的影响分析进一步引出笔者对于发展和完善中国外资并购立法体系、推动外资并购实践的几点心得体会。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compacting, all of characteristic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globalized economy are taking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More and more transnational merger cases have shown up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and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transnational mergers are becoming the main trend of world's merger economy now. After the China's entrance into WTO and the promulg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hinese Corporation Law, and also with the trend of Split share structure reform, significant relaxation of various restrictions for foreign merge and acquisi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as founded. Since the frame of Chinese law and regulations still does not sound, and there are many unreasonabl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system designed and practice of legislation in China, such as the problems induced by layers of legislation, less effectiveness of legislation, duplicated regulations deficient in practical ways and much good-looking legislation, etc., the author tries to clarify the theories in the aspects of legal issues on foreign M&A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bring up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of legisl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by foreign investors are "double-edge swords", and have some side effects on domestic market, so we should use it properly. The author focuses on the aspects of Legal institutions of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legal system concerned with foreign capital M&A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activity, and also introduces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in order to make Chinese legal system in this field more scientific and more practicable. Abide by this thought, the framework of this dissertation are as follows:
     There are four parts in this dissertation. ChapterⅠintroduces outlines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by foreign investors. A correct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basic conceptions leads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xisting issues in the practice of foreign investor's M&A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ceptions of "M&A", "foreign M&A",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author describes the progress made in the phase sense. Referring to the legal relationship, the core issue among others, it describes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ccurred according to relevant law and regulations of foreign investor's M&A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refore, the study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by foreign investors is to study the subject, objec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at. ChapterⅡrevolves around the analysis of legal relationships, and brings up the main pattern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Legislation can not survive without research of legal practice. Based on the legislation systems and practices of the west developed countries, Asia countries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s, ChapterⅢin this dissertation provides that, specific environment of market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by foreign investors. It also provides a splendid reference for China to establish a suitable pattern.
     At last, discussing Chinese current laws concerned about state-owned property,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legal obstacles of developing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by foreign investors in China, and going further poses suggestions about legislation improvements.
引文
1 引自(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7页。
    2 语出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
    3 对于并购的主体,各国法律和实践中都有详细的规定。一般来讲,各国法律和实践对并购主体都是从最广泛的角度来定义,可以说是包括任何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或提供服务的组织和自然人,不管其是否以盈利为目的。欧共体有关立法并未对并购主体——企业(undertakings)的定义进行明确规定,其有关并购主体的定义都源自欧洲法院和欧洲初审法院的判例。欧盟的法院采取的是一种扩大解释的方法,将从事经济活动的任何主体都纳入企业(undertakings)的范畴。有关内容可详见Hofner v. Macrotron (Case C-41/90,[1991]E.C.R. I-1979,at para.21; [1993] 4 C..M.L.R.306.)案和Air France v. Sabena (OJ No C-480/931993)案。美国1914年的《克莱顿法》第7条只是将该法的适用范围限定为“公司”(corporations),在1980年的《反托拉斯程序改进法》(the Antitrust Procedural Improvement Act)中将“公司”的概念换成了“人”的概念,而此处的“人”,不仅仅包括公司,而且.还包括非公司法人的合伙、未注册的合营企业和个人等。由十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并购大多都发生在企业间,所以,为了表述方便,除特别规定外,本文均使用企业这一概念。有关并购主体的界定这一内容,可参见卫新东著《欧盟、美国企业合并反垄断规制比较研究》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12页。
    4 叶军、鲍治:《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法律分析》,法律出版社2008年修订增补版,第3页。
    5 王亦平、马强:《公司法理与购并运作》,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第631页。
    6 江平:《新编公司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84页。原文引述美国的Morris v. Investment Life Ins.Co.一案中的兼并收购定义。
    7 薛伯主编:《元照英美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911页。
    8 Bryan A. Garner:Black's Law Dictionary, Eighth Edition,1999 WEST GROUP, P1009. "The absorption of one organization (esp. a corporation) that ceases to exist into another that retains its own name and identity and acquires the assets and liabilities of the former"。
    9 叶军:《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法律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3月版,第4页。
    10 [美]J·弗雷德·威斯通等著:《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唐旭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第179页。
    11 薛伯主编:《元照英美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12 Bryan A. Garner:Black's Law Dictionary, Eighth Edition,1999 WEST GROUP, P25. "The gaining of possession or control over something."
    13 薛伯主编:《元照英美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91页。
    14 例如英国公司合并与收购员会制定的并购规则《伦敦城法典》(又称城市法典)。其英文为The City Code on Mergers and Takeovers Code",香港《公司收购与合并守则》中文本将Take Over译为“收购”。
    15 薛伯主编:《元照英美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326页。
    16 卫新江:《欧盟、美国企业合并反垄断规制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第13页。
    17 1914年《克莱顿法》第7条第一款规定,从事商业或从事影响商业活动的任何人,不能直接间接占有其他从事商业或影响商业活动的人的全部或部分股票或其它资本份额。联邦贸易员会管辖权下的任何人,不能占有其他从事商业或影响商业活动的人的全部或一部分资产,如果该占有实质上减少竞争或旨在形成垄断。引自15 U.S.C.§§1-7。
    18 卫新江:《欧盟、美国企业合并反垄断规制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第13页。
    19 Thomas D. Morsan, Cases and Materials on Modern Antitrust Law and Its Origins, at 441-5-6& 740-766; See also Willard K. Tom and A. Blipsky. Jr., Antitrust Law Develipments (Third), at 279-280.
    20 Council Regulation (EC) No.139/2004 of 20 January 2004 on the Control of Concentrations between Undertakings,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Union L 24,29.1.2004, p.1.
    21 Article 3.1 of the Merger Regulation.
    22 卫新江著:《欧盟、美国企业合并反垄断规制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第12页。
    23 The Commission Notice on the Concept of a Concentration [1998] OJ C66/5, [1998] 4 CMLR 586, para.6 and 7.
    24 Directive 78/855/EBC,OJ No L295/36 1978。
    25 王泰铃:《欧洲事业法(二)—欧洲竞争规范》,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245页。
    27 史际春:《国有企业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13页。
    28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http://www.china.com.cn/chinese/Fl-c/511087.htm,2009年3月27日访问。
    31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系指外国投资者购买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称“境内公司”)股东的股权或认购境内公司增资,使该境内公司变更设立为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称“股权并购”);或者,外国投资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并通过该企业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且运营该资产,或,外国投资者协议购买境内企业资产,并以该资产投资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运营该资产(以下称“资产并购”)。
    32 叶军、鲍治:《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法律分析》,法律出版社2008年修订增补版,第11页。
    33 叶军、鲍治:《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法律分析》,法律出版社2008年修订增补版,第12页。
    35 叶军、鲍治:《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法律分析》,法律出版社2008年修订增补版,第19页。
    36 引自《耀皮玻璃调整股改方案》,http://business.sohu.com/s2005/ypblgg.shtml, 2009年3月26日访问。
    37 http://chinese.wsj.com/mobile/ (ydod2k45m4bofb45ivohivqd)/CWSJNewsContent.aspx?code=gb&fz=m&link=20071205/bch072327.asp§io n=forex&back=t,2009年3月26日访问。
    38 引自《北旅案例评析》,http://d.wanfangdata.com.cn/ExternalResource-hbfx200704005^5.aspx,2009年3月26日访问。
    39 引自《韩国人掌控赛格三星三星康宁成为实际控制人》,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31204/1023547692.shtml,2009年3月26日访问。
    40 引自《外资并购上市公司进入实质阶段》,http://capital.icxo.com/htmlnews/2003/12/05/38912.htm,2009年3月26日访问。
    41 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之瓶颈在于根据我国《证券法》的规定,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不开展非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交易等业务。《公司法》则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持有的股份可以依法转让,但必须在依法设立的交易场所进行,问题是在何交易场所未作明确。按照目前的模式,国有股权必须进场交易,但对于非上市公司中的非国有、集体股部分的转让,采取自愿进场交易,产权交易所的好处则在于信息的发布渠道更宽。但目前这类企业到上海联交所进行交易的数量并不很多。根据2004年12月13日上海市发改、市国资和市工商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审批、登记和备案相关事项的通知》,“非上市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进行转让的,经国有资产出资人同意,应当由上海股权托管中心托管。同时,鼓励非上市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性质的股权到上海股权托管中心进行托管”。事实上,无论上述《通知》,还是2005年3月1日起执行的《上海市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试行规则》,都“鼓励”非上市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性质的股份转让在上海联交所进行。由此可见,实际上对于数量众多的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到底在什么场所转让、如何转让、是否可细拆转让、转让行为受何部门监管等,法规政策目前尚无详细规定。
    42 引自《轻骑集团与印尼国际财团进行战略重组》,http://finance.sina.com.cn/s/20011113/128796.html,2009年3月26日访问。
    43 张远忠:《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的法律问题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第100页。
    44 《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包括下列情形:……(三)国有企业的境内债权人将持有的债权转给外国投资者,企业改组为外商投资企业;……。
    45 张远忠:《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的法律问题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第100页。
    46 引自《在当前法律框架内如何设计并购的交易结构(一)》,http://www.malawyer.cn/content.asp?id=207,2009年3月26日访问。
    47 张远忠:《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的法律问题分析》,法律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第102页。
    48 引自《股改后华新水泥将向HOLCHIN B.V.实施定向增发》,http://post.cnfol.com/thread/1127025.html,2009年3月27日访问。
    49 引自《外资借并购推进产业布局》,http://www.lhzq.com/index.jsp?pageAlias=news cont&newsid=426633,2009年3月27日访问。
    50 引自《“公开竞价”催生外资并购新模式》,http://www.cs.com.cn/csnews/20021105/295731.asp,2009年3月27日访问。
    51 引自《老思路制约国企并购模式》,http://www.shgzw.gov.cn/gb/gzw/gzyj/userobiectlai7400.html,2009年3月27日访问。
    55 蒋泽中:《企业兼并与反垄断问题》,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7-59页。
    56 See Committee on Small Busines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 ed. Congress and the Monopoly Problem 56 years of Antitrust Development,1900-1956), (New York,1957), p.459-460.
    57 例如1895年的美国诉奈特公司案、1897年最高法院的美国诉密苏里运货协会案判词、1899年艾迪斯顿管子公司诉美国案最高法院的宣判等。
    58 See George W. Stocking, Workable Competition and Antitrust Policy, On Vanderbilt University Press,1967, p.139.
    59 See Richard B. Morris, ed.,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History, (New York,1976.) p.672-673.
    60 See Carlos D. Ramirez and Christian Eigen-Zucchi, Why Did The Clayton Act Pass?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est Group Hypothesis, http://economics.gmu.edu/working/WPE 98/98 03.pdf,2009年4月2日访问。
    61 http://www4.law.cornell.edu/uscode/html/uscodel5/usc_sec_15_00000012----000-.html,2009年4月2日访问。
    62 张秋生:《企业兼并与收购》,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5-78页。
    63 王晓晔:《竞争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1年版,第381页。
    64 See David Dule Martin, Merqer and Clayton Law, California Univ. Press,1959, p.58, p.232.
    65 See Eylouisb Schwartz, Monopoly, Monopoliziny and Concentration of Market Power a Proposal, Almarin Phillips ed. Perspectives on Antitrust policy, Princeton Univ. Press,1965, p.167-168.
    66 See P.T. Armentano, Antitrust and Monopoly Anatomy of a Policy Failure, John Wiley and Sons, N.Y.1982, p.241.
    67 See Marshall C. Howard, Antitrust and Trade Regulation,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1980,p.121,p.120.
    68 战葆红:《塞勒-凯弗维尔法与美国公司的合并》,http://ias.cass.cn/show/show_mgyj,asp?id=691&table=mgyj,2009年4月2日访问。
    69 http://www.absoluteastronomy.com/topics/Hart-Scott-Rodino Antitrust Improvements Act,2009年4月2日访问。
    70 See Committee on Small Busines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 ed. Congress and the Monopoly Problem 56 years of Antitrust Development,1900-1956), (New York,1957), p.460-473. Also See Aarts,Jack W., H.E. Steenfert Kroese and B.V. Leiden, Antitrust Policy versus Economic Power, H.E. Stcrose, B.V. little Press, 1975.Martin,David Dale, Merger and the Clayton Law, 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1959.Neals, A.D., The Antitrust Law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n a Study of Compet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0.
    71 崔林林,美国和德国反垄断法若干问题比较研究,载《河北法学》2002年第5期。
    72 张亚芸:《公司并购法律制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版,第139页。
    73 侯怀霞,钟瑞栋:《企业并购立法研究》,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2期。
    74 赫尔芬达尔指数是指,在一个界定的市场上,所有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与测度市场上4个或者8个最大企业的市场集中率相比,赫尔芬达尔指数有以下优点。第一,它能更精确地反映市场的结构,因为它不仅考虑相关市场上4个或者8个最大企业的市场份额,而且还要考虑其它竞争者的市场份额。由于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对赫尔芬达尔指数没有很大影响,因此人们虽然期望在计算这个指数时要包括市场上所有企业,但是缺乏关于小企业的统计资料对结果也无多大影响。第二,赫尔芬达尔指数使用的是平均计算方法,大企业在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大,赫尔芬达尔指数就越大,由此显示的市场集中度也越高。因此,这种测度市场集中度的方法能够反映大企业对市场竞争有较大影响的实际状况。
    75 See Lawrence White, Staples-Office Depot and UP-SP:An Antitrust Tale of Two Proposed Mergers, http://www.stern.nvu.edu/eco/wkpapers/workingpapers02/02-12White.pdf,2009年4月4日访问。
    76 肖元真:《全球购并重组发展大趋势》,科学出版社2000版,第68-71页。
    77 张新:《美国上市公司立法与监督》,《证券市场导报》,2003年第8期。
    78 美国国会于1975年通过了证券法修正案,1986年通过的《政府证券法》对1933年的《证券法》做了进一步的修订、补充和完善。
    79 1933年的《联邦证券法》对以股换股的收购要约做出了应向证交会注册的规定,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对其进行了补充。
    80 张新:《美国上市公司立法与监督》,《证券市场导报》,2003年第8期。
    81 丁烨敏:《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审查制度分析及其立法完善》,http://www.modernlaw.com.cn,2009年4月4日访问。
    82 张新:《美国上市公司立法与监督》,《证券市场导报》,2003年第8期。
    83 引自《国家经贸:澳大利亚、新西兰反垄断立法考察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2-08/09/content_517662.htm,2009年3月13日访问。
    84 See Julie Brebner, Resale Price Maintenance-The Need for Further Reform, (2001) 9 Trade Practices Law Journal p.19-29.
    85 See Julie Brebner, Resale Price Maintenance-The Need for Further Reform, (2001) 9 Trade Practices Law Journal p.19-29, The Competition Policy Reform Act extended the resale price maintenance provisions of the Trade Practices Act 1974 to include services and provide for authorisation where the conduct can be shown to benefit the public such that it should be allowed.
    86 The Trade Practices Act (TPA) is an act of the Parliament of Australia and so its application is limited by section 51 of the Australian Constitution, which sets out the division of powers between the federal and state parliaments. As a result, most of the TPA is drafted to apply only to corporations, thus relying on Section 51 (xx). Some parts of the TPA have a broader operation, relying for instance o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power (Section 51 (v)) or the territories power. Parts of the Act are mirrored in Fair Trading Acts in each Australian State and Territory, to extend regulation to individuals.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ade_Practices_Act_1974,2009年3月13日访问。
    87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ade Practices_Act_1974#Provisions,2009年3月13日访问。
    88 http://en.wikipedia.org/wiki/Price-Fixing,2009年3月13日访问。
    89 http://en.wikipedia.org/wiki/Market_power,2009年3月13日访问。
    90 http://en.wikipedia.org/wiki/Exclusive dealing,2009年3月13日访问。
    93 段晓娟:《国外企业兼并立法实践探析之一:德国企业兼并法律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http://www.ccarb.org/news detail.php?VID=6891,2009年4月8日访问。
    94 王晓哗:《企业合并中的反垄断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85-86页。
    95 崔林林:《美国和德国反垄断法若干问题比较研究》,载《河北法学》2002年第5期,第19页。
    96 《德国反对限制竞争法》第23条第2款。
    97 王晓哗:《竞争法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190页。
    98 王晓哗:《德国控制企业合并的立法与实践》,http://www.iolaw.org.cn/showArticle.asp?id=1036,2009年4月8日访问。
    99 王晓哗:《德国<反对限制竞争法>的第六次修订》,http://www.competitionlaw.cn/show.aspx?id=450&cid=40,2009年4月8日访问。
    106 聂名华:《日本对企业并购的法律管制》,载《亚太经济》,2003年第6期,第57页。
    107 崔健:《简析日本的对内跨国并购》,载《现代日本经济》,2002年第4期,第39页。
    108 聂名华:《日本对企业并购的法律管制》,载《亚太经济》,2003年第6期,第57页。
    109 王晓哗:《企业合并中的反垄断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78页。
    110 日本《禁止垄断法》第1条阐明了其立法目的:“本法律,通过禁止私的垄断、不正当限制交易以及不公正的交易方法,防止事业支配力量的过度集中,排除利用结合、协定等方法对生产、销售、价格和技术等的不正当的限制以及其他一切对事业活动的不正当约束,以促进公正自由的竞争。”
    111 王晓哗,[日]伊从宽著:《竞争法与经济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47-48页。
    112 许海峰:《外资并购》,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第269页。
    113 聂名华:《日本对企业并购的法律管制》载《亚太经济》,2003年第6期,第57页。
    118 引自《外国规避外资并购风险的举措》,《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01月10日网络版,http://www.dajun.com.cn/waizixz.htm,2009年4月12日访问。
    119 纪军:《十年以来外国投资在匈牙利经济中的作用》,http://www.is.cei.gov.cn/zhjj/text/analysis/ZBG/ZBGB0227.TXT,2009年4月11日访问。
    120 引自《外资借并购推进产业布局》,http://www.lhzq.coin/index.jsp?pageAlias=news cont&newsid=426633,2009年3月27日访问。
    121 所有者“缺位”或所有者职能“不到位”,是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企业所有者功能丧失,或没有行使正确合法的职能,造成空位现象。没有哪个部门能真正从所有者利益的角度出发来考核国有企业的成本收益,也没有谁对国有企业的盈亏负责任;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由于缺乏所有者的约束及监管,企业的经营状况与本身利益没有直接关联,经营好坏也无需对所有者负责。
    122 参见《企业国有资产法》第一章第6条。
    123 刘恒:《略论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法律规制途径》,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2期。
    124 汤树梅:《外商投资股份公司法律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3页。
    125 张亚芸:《企业跨国并购与国际法律协调》,载《中外法学》,1998年第6期,第14页。
    127 张乐、裘立华:《娃哈哈并购纠纷的猜想和反思》,载《经济参考报》,2007年4月17日第三版。
    1、刘澄清:《公司并购法律实务》,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姚梅镇:《比较外资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曹建明:《国际经济法专论》〖第四卷〗, 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刘宁元:《国际反垄断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王铁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余劲松:《国际投资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7、吴晓东:《公司并购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卢炯星:《中国外商投资法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9、丁伟:《国际投资的法律管制》,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10、黄辉:《WTO与国际投资法律实务》,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1、刘恒:《外资并购行为与政府规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2、吴国萍、周世中:《企业并购与并购法》,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3、王晓晔:《企业合并中的反垄断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14、卢圣亮:《利用外资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5、余劲松:《国际投资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6、卢圣亮:《利用外资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7、刘李胜、邵东亚、庞锦:《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18、宿景祥:《美国经济中的外国投资》,时事出版社1995年版。
    19、王晓晔:《企业合并中的反垄断问题》,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20、张建清:《战后外国在美国投资发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1、刘澄清:《公司并购法律实务》,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2、曾华群:《国际经济法导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3、朱伟一:《美国公司法判例解析》,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4、王文宇:《新公司与企业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5、[美]保罗·A·萨缪尔森等:《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26、[美]罗伯特·C·克拉克:《公司法则》,工商出版社1999年版。
    27、[美]本杰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28、[美]罗斯科·庞德:《普通法的精神》,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9、[美]小艾尔弗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30、[美]J·弗雷德·威斯通:《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1、[日]河本一郎、大武泰南:《证券交易法概论》(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姚梅镇主编:《比较外资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卞耀武主编:《特拉华州普通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江平、赖源河主编:《两岸公司法研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唐青阳:《外资兼并和收购国有企业的若干法律问题探讨——兼谈对我国外资立法的改革和完善》,载《现代法学》1997年第6期。
    2、宣力:《浅谈外资并购制度的立法完善》,载《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3、孙效敏:《外资并购立法若干问题研究》,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4、李燕:《论外资并购的法律规范及发展前景》,载《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5、熊玉莲:《论我国外资并购立法及其完善》,载《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6、史东明:《外资并购国企的双赢机制》,载《中国外汇管理》2003年第8期。
    7、董有德:《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并购新趋势》,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 理》2000年第5期。
    8、陈志峰:《美国有关外资并购的法规及对我国的借鉴作用》,载《国际经贸探索》2000年第4期。
    9、陈德民:《金大中政府大力吸引外国投资的原因及政策措施论析》,载《当代韩国》1999年第11期。
    10、国家工商总局:《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载《工商行政管理》2004年第5期。
    11、王健:《企业经济力集中与反垄断法》载《经济法论从》第2卷,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12、顾功耘:《论企业并购的法定形式》,载《法学论坛》2000年第3期。
    13、忠东:《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分析与思考》,载《对外开放》2001年第5期。
    14、沈悦志:《合资企业外方增资扩股现象透析》,载《国际贸易问题》1999年第2期。
    1、郭上富:《企业并购的经济法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1998年博士论文。
    2、王玉梅:《外商直接投资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1998年博士论文。
    3、张颖:《企业并购法律监管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1998年硕士论文。
    4、戴福堂:《略论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法律制度》,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硕士论文。
    1. The European Community (EC) Treaty.
    2. Dennis C. Mueller, "Lesson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titrust Histo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4,1996.
    3. Guidelines on the assessment of horizontal mergers under the Council Regulation on the control of concentrations between undertakings, Official Journal C31,05.02.2004.
    4. Commission notice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Relevant Market for the purposes of Community competition law, Official Journal C 372,09.12.1997.
    5. Commission notice on the concept of concentration under Council Regulation (EEC) No 4064/89 on the control of concentrations between undertakings, Official Journal C66,02.03.1998.
    6. Commission Notice on remedies acceptable under Council Regulation (EEC) No.4064/89 and under Commission Regulation (EC) No.447/98, Official Journal C68,02.03.2001.
    7. Edurne Navarro Varona, Andres Font Galarzas, Jaime Folguera Crespo, Juan Briones Alonso:Merger Control in the European Union Law, Economics and Practice, Second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8.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EEC) Treaty,在1993年the Maastricht Treaty通过后,更名为the European Community (EC) Treaty.
    9. 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c. volume 8,15th Edition,1993.
    10. Majone, G. (1997)From the Positive to the Regulatory State: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Changes in the Mode of Governance [J]. Journal of Public Policy, vol.17, no.2.
    11. Jackson, P M. and Price, C. ed. (1994) Privatization and Regulation--A Review of the Issues [M]. Longman:London.
    12. 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c. volume 8, 15th Edition,1993.
    13. Harald Baum. Takeover Law in EU and the USA. A Comparative Analysis, Common Market Law Review. New York:Jun 2004. Vol.41, Iss.3; pg.876,3 pgs.
    14. Simon Bishop, Andrea Lofaro. A legal and economic consensu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ordinated effects in EC merger control, Antitrust Bulletin. New York: Spring 2004.Vol.49, Iss.1/2; pg.195,48 pgs.
    15. Eric R Emch. "Portfolio effects" in merger analysis:differences between EU and U.S. practice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Antitrust Bulletin. New York: Spring 2004.Vol.49, Iss.1/2; pg.55,46 pgs.
    16. Henry Campbell Black, Black Law Dictionary (fifth edition,1979), West Publishing Co.
    17.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he Complete Guide to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18. The Law of Corporation, Robert W. Hamilton, West Publishing Co. (1987).
    19.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Terence E. Cooke.
    20. The Law of Mergers, Acquisitions and Reorganizations, Dale A. Oesterle, West Publishing Co. (1987).
    21. William Baxter. Antitrust:A policy in Search of Itself.L.J,1985.
    22. William E. Kovacic& Carl Shapiro. Antitrust policy:A Century of Economic and legal Thinking.J.Econ.Perspectives,2000.
    23. William W. Bartton. Berle and Means Reconsidered at the Century'Tara. Iowa J.Corp. L Columbia Boniness Law Review,198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