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三首歌曲》(OP.83)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贝多芬作为欧洲音乐史上一位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艺术巨匠,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器乐作曲家,而且还创作了大量的声乐作品。其艺术歌曲亦是浪漫主义时期德语艺术歌曲(lied,“利德”)的重要奠基。他为歌德的三首诗谱写的《三首歌曲》(OP.83)正是其艺术歌曲(lied)中的成功之作。《三首歌曲》词曲完美结合,体现出了歌德诗歌独特的抒情性和韵律感;在旋律、钢琴伴奏等方面也不同凡响;在音乐风格上继承了古典主义传统,又显现出“走向浪漫主义”的探索。《三首歌曲》是一部以同一诗人、同一题材的诗歌为歌词的声乐作品,三首歌曲之间在旋律、调性、曲式结构等方面也呈现出一定联系,故可视为后来“声乐套曲”的铺垫。
Beethoven, a great artist and master who has inherited Classicism and initiated Romanticism, is known as a vocal music composer, as well as an instrumental composer. His artistic songs are important for the foundation of lied in Romantic Period.“Three Songs”(OP. 83), composed by him for Goethe’s three poems, are perfect examples of Beethoven’s lied. Lyrics of“Three Songs”are nicely coherent to show the unique feelings and rhythm in Goethe’s poems. More over, the melody and piano accompaniment in“Three Songs”are also original and outstanding, and the musical style inherited traditions of Classicism while explores the“trend toward Romanticism”. In general,“Three Songs”uses the same poet’s same-subject poems as their lyrics, and the three songs are connected to one another in melody, tonality and musical composition. As a result,“Three Songs”could be regarded as the bedding for the following“vocal divertimento”.
引文
①王文俐《利德麦乐迪罗曼斯——欧洲艺术歌曲及其钢琴伴奏研究》,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①J.W.Smeed《German song and its poetry 1740-1900》xi published in the USA by Croom Helm 1987.
    ②克洛普史托克(F.G.Klopstock,1727-1830),德国著名诗人。
    ③(法)罗曼·罗兰著,梁宗岱译:《贝多芬与歌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④同上第11页。
    ①刘思慕译:《歌德自传——诗与真》(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第十一卷第484页。
    ②刘思慕译:《歌德自传——诗与真》(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①近衞秀麿著,李哲洋译:《贝多芬外传》,内部交流,民国六十四年,第267—268页。
    ①黑格尔:《美学》第3卷上册,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32、345页。
    
    ①钱亦平编《钱仁康音乐文选》(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11月第346页
    ②近衞秀麿著,李哲洋译《贝多芬外传》,内部交流,民国六十四年,第270页
    
    ①钱亦平编《钱仁康音乐文选》(下册),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第350页。
    ②引自钱仁康译注《贝多芬艺术歌曲精选》,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1]钱仁康译注《贝多芬艺术歌曲精选》,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2]钱亦平编《钱仁康音乐文选》(下册),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3] (苏)伊·杜波夫斯基等著,陈敏译《和声学教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4]姚恒璐《音乐技法总和分析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5]柴志英《曲式与作品分析》,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版。
    [6]吴世锴《和声艺术发展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7] (法)罗曼·罗兰著,梁宗岱译《贝多芬传》,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3年版。
    [8] (法)罗曼·罗兰著,梁宗岱译《贝多芬与歌德》,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版。
    [9] (美)大卫·温·琼斯著,秦立彦译《贝多芬画传》,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近衞秀麿著,李哲洋译《贝多芬外传》,内部交流,1975年
    [11]刘思慕译《歌德自传——诗与真》(上、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12]王文俐《利德麦乐迪罗曼斯——欧洲艺术歌曲及其钢琴伴奏研究》,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版
    [13] (美)保罗·亨利·朗著,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汤亚汀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4]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15]管谨义编著《西方声乐艺术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
    [16]谢秋菊《浅析贝多芬艺术歌曲中变和弦的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1期。
    [17]赵宁《贝多芬艺术歌曲初探》[J],《世纪桥》,2007年04期。
    [18]帅柳营《试论贝多芬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9]谢秋菊《浅析贝多芬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特色》[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0]赵宁《贝多芬艺术歌曲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21]王振华《论贝多芬爱情题材艺术歌曲及演唱》[D],河南大学,2009年。
    [22]陈进《贝多芬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23]王月娥《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D],山东师范大学, 2006。
    [24]王婷《贝多芬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分析及演唱提示》[D],天津音乐学院, 2010。
    [25]李晶《源自心灵深处的爱情之声——贝多芬的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J],《运城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6]李婉滢《声乐套曲〈冬之旅〉》与〈致远方爱人〉之比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科学版),2008年第7期。
    [27]王周悦《浅谈贝多芬的艺术歌曲》[J],《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7期。
    [28]湛蕾《论歌德入乐诗词的艺术特征》[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29]秦晓燕《德国早期艺术歌曲研究》,硕士论文,2002。
    [30]杜乡《19世纪德法艺术歌曲审美及比较》,同上,2003。
    [31]杨倩:《德奥古典艺术歌曲发展轨迹探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32]李琛《从19世纪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看其艺术风格的形成》,《齐鲁艺苑》,2002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