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需求式”教学的尝试与反思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需求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的建构,适应了时代发展和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要求,其理念基础是“以生为本”、“学生为主体”。“需求式”教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期望及心理需求,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发现、了解、引导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内因性动机及学习兴趣的产生,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由被动转为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及终身的成长和发展。对高中历史课进行“需求式”教学的尝试,便是基于此理念而进行的。
     文章分为三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对高中历史课进行“需求式”教学的原因,一方面,它适应新时代发展及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教育的要求,如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人文教育等;另一方面,它有利于高中历史教学现状的改观,如它能增强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养成学生良好的公民品质,以及促进学生的终身成长和发展等。
     第二部分,主要围绕“抗日战争史”教学个案而开展“需求式”教学的尝试。具体程序是:首先,调查及分析学生在“抗日战争史”教学中的学习需求,具体含选择调查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发放问卷、统计分析数据,总结学生学习现状及学习需求特点等步骤;其次,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方法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步骤;最后,实施教学及反馈效果。通过这个程序的进行,“需求式”教学的尝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第三部分,文章对“需求式”教学的尝试进行了反思。首先,归纳了“需求式”教学的特征,即准备性、平等性、开放性、包容性及发展性;其次,认识到在“需求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及激发;同时,认识到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中,广泛推进“需求式”教学的实施还需克服诸多主观及客观的困难等。总之,尝试的过程就是探索、认识的过程,也是反思、改进的过程。
     本文的旨趣在于以“抗日战争史”的教学作为“需求式”教学尝试的一个典型案例,以冀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为高中历史教育的发展贡献一点绵薄之力,并希望在“需求式”教学的探索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The Needing Teaching Model, as a new teaching model constructed, is appeared in the developing new ages and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s reformation. It is established on the sense of "Student-centered". The Needing Teaching Model pays great attentions on students' expectations and need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Taking some measur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discover, inquire, guide, and meet students' needs, will give birth to students' internal motive and students' interesting in study, will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s to change from passive to initiative, and promote students' abilities and students' whole lives to grow and develop. Using the Needing Teaching Model in high schools' history lessons is based on these concepts.
     This thesis has three main parts:
     In the fist part, the writer expounds the reasons of using the Needing Teaching Model in high schools' history lessons. One side, it adapts the requests of the developing new ages and the new curriculum's reformation. The other side, it will help to change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the high schools' history lessons to go better, such as to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ing,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ies in many aspect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the high schools' history lessons, to rais students' qualities to be good citizens in the future, and to promote students' whole lives to grow and develop.
     In the second part, the author has a try to use the Needing Teaching Model around the "Anti-Japanese War History" as an example of teaching. There are three main steps. First, discovering and analyzing the students' needs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History, including choosing the investigation methods, making and handing out the questionnaires, analyzing the dada of the questionnaires, and summarizing the students' features about present learning situations and learning needs. Second, designing the teaching courses, including designing the teaching purpose, the teaching contents,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teaching tests. At last, practicing the teaching courses, and reconsidering the results of the teaching. Through these steps, we had good results in the Needing Teaching Model around the "Anti-Japanese War History".
     In the third part, the thesis does the reconsideration on the Needing Teaching Model. First, it summarizes the Needing Teaching Model's features. These features are preparation, equality, opening, compatibility and developing. Then, it recognize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teachers should lead students' studying needs, and stimulate students' studying needs. At the same time, it tells us that we should overcome many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difficulti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Needing Teaching Model's promotion. In a word, the process of trying is a process of discovering, recognizing, reconsidering and improving.
     This thesis has a try to use the Needing Teaching Model around the "Anti-Japanese War History" as an example of teaching, in order to combine the theories and the practices to improve the high schools' history lessons, and popularize the Needing Teaching Method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引文
[1][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4页。
    [1]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1页。
    [2]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著:《历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70页。
    [1]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0-21页。
    [2]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著:《历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73-176页。
    [1]《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第1421页。
    [2]《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增补本,第1421页。
    [3][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胡劲松译:《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9页。
    [4]田海燕:《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学生学习需求分析》,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毕业论文,第11页。
    [1]邵瑞珍主编,皮连生、崔柳舒副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85页。
    [2]邵瑞珍主编,皮连生、崔柳舒副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77页。
    [3]邵瑞珍主编,皮连生、崔柳舒副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85页。
    [4]程方平主编:《中国教育问题报告——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和基本对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5页。
    [1]余卫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8期。
    [2]李洪玉、何一粟:《学习动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6页。
    [1]邵瑞珍主编,皮连生、崔柳舒副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70-271页。
    [2]田海燕:《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学生学习需求分析》,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毕业论文,第9页。
    [3]徐胜三主编:《中学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15页。
    [1]高飞:《高中政治课的需求意识及“需求式”教学的尝试》,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第6页。
    [2][美]乔伊斯、韦尔、卡尔霍恩著,荆建华等译;《教学模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7、15页。
    [3]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1]雷体南主编:《现代教育技术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
    [2]雷体南主编:《现代教育技术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
    [1]齐健、赵亚夫等著:《历史教育价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6页。
    [1]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96页。
    [2]程方平主编:《中国教育问题报告——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和基本对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5页。
    [1]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2]徐胜三主编:《中学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55页。
    [3][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页。
    [4]叶小兵:《论中学历史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7期。
    [1]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2]赵亚夫:《学校历史教育究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5期。
    [1]刘军著:《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7页。
    [2]王斯德主持:《国内中学历史教育现状调研》,载刘军著:《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附1》,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71页。
    [3]王斯德主持:《国内中学历史教育现状调研》,载刘军著:《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附1》,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71页。
    [4]马世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载刘军著:《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附2》,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83页。
    [1]郝瑞庭:《高中历史课程社会需求状况研究报告》,载刘军著:《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附3》,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92页。
    [2]郝瑞庭:《高中历史课程社会需求状况研究报告》,载刘军著:《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附3》,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98页。
    [3]齐健、赵亚夫等著:《历史教育价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54页。
    [1]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页。
    [2]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页。
    [3]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4页。
    [1][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页。
    [2][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
    [3][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
    [4]叶奕乾、祝蓓里主编:《心理学(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1页。
    [1]李洪玉、何一粟:《学习动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0页。
    [2]李洪玉、何一粟:《学习动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3页。
    [1][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8页。
    [1]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2]杨弢、刘乃秀:《学术研究成果给中学历史新课堂带来的困惑与反思——以中国抗日战争史的教学为例》,《教学与管理》,2006年第31期。
    [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168页。
    [2]节选Judith Brown,Training Needs Assessments:A Must For Development an Effective Training Program,from Lobal.umi.com/pqdweb.转载自田海燕:《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学生学习需求分析》,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毕业论文,第28页。
    [1]张静、李晓风、孙楠著:《历史学习方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67页。
    [1]赵恒烈:《史苑传艺录》,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32-238页。
    [1]赵恒烈:《史苑传艺录》,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56页。
    [1]林培英:《课堂决策——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案例透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6页。
    [1]杨志才编:《给历史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页。
    [1][美]帕克·帕默尔著,吴国珍、余巍等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7页。
    [2]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1]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2][苏]凯洛夫著:《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第134页。
    [3][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第130页。
    [1]李洪玉、何一粟:《学习动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1页。
    [2]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页。
    [3][美]帕克·帕默尔著,吴国珍、余巍等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1页。
    [1]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2页。
    [2]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4页。
    1、[苏]凯洛夫:《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
    5、赵恒烈:《史苑传艺录》,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6、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7、邵瑞珍主编,皮连生、崔柳舒副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8、陆满堂主编:《中学历史教学新论点》,黄山书社,1990年版。
    9、林崇德:《学习与发展——中小学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0、徐胜三:《中学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1、叶奕乾、祝蓓里主编:《心理学(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2、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李洪玉、何一粟:《学习动力》,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4、吴庆麟等编著:《认知教学心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15、蒋成瑜主编:《特级教师教学案例集》,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6、王雄:《历史教学心理学》,北京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7、[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胡劲松译,《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雷体南主编:《现代教育技术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9、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李瑾瑜、柳德玉、牛震乾:《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版。
    22、程方平主编:《中国教育问题报告——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和 基本对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美]乔伊斯、韦尔、卡尔霍恩著,荆建华等译:《教学模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5、聂幼犁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6、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7、张静、李晓风、孙楠著:《历史学习方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8、齐健、赵亚夫等著:《历史教育价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9、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0、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1、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著:《历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2、[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
    33、林培英:《课堂决策——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案例透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4、[美]帕克·帕默尔著,吴国珍、余巍等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5、杨志才主编:《给历史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6、张宪文:《抗日战争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8、何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田海燕:《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学生学习需求分析》,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毕业论文。
    2、高飞:《高中政治课的需求意识及“需求式”教学的尝试》,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1、周发增:《谈谈历史教学中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问题》,《历史教学》,1981年第4期。
    2、黄崇法:《历史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历史教学》,1981年第11期。
    3、陈润生、陆铮:《中学生心目中的历史课、历史教科书和历史教师》,《历史教学》,1986年第5期。
    4、李增瑞、王世华:《浅谈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历史教学》,1986年第7期。
    5、李铁英:《我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点尝试》,《历史教学》1986年第12期。
    6、陈玉蝾:《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历史教学问题》,1986年第1期。
    7、赵恒烈:《如何克服学生学习历史时的心理差距》,《课程·教材·教法》,1986年第1期。
    8、刘能治:《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心理特征初探》,《中学历史教育》,1988年第6期。
    9、陈伟国、石玲:《论探历史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中学历史教育,1988年第6期》。
    10、邓有发、崔婧:《需求理论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作用》,《理论观察》,2000年第5期。
    11、徐惠英:《需要与青少年人格成长》,《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2、黄怡、田瑞玲:《论层次需求理论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启示》,《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3、吴非晓:《论课前进行需求分析的必要性》,《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1年第1期。
    14、余卫华:《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8期。
    15、王斯德主持:《国内中学历史教育现状调研》,载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附1》,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6、马世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载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附2》,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7、郝瑞庭:《高中历史课程社会需求状况研究报告》,载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附3》,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8、叶小兵:《论中学历史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2004年第7期。
    19、吴也显、刁培萼:《课堂文化重建的研究重心:学习力生成的探索》,2005年第1期;
    20、邬向明:《课程改革:问题与对策》,《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2期。
    21、梁励:《论历史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5期。
    22、叶黎明:《论课堂的开放》,《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6期。
    23、钟启泉、安桂清:《怎样理解<历史课程标准>——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访谈》,《历史教学》,2005年第8期。
    24、侯春在、杨启亮:《新教学方式仅仅是新“形式”——一个心理学的疑问》,《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10期。
    25、郭思乐:《以生为本的教学观:教皈依学》,《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12期。
    26、连建平:《探究式教学给课堂带来新气象》,《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第5期。
    27、赵亚夫:《历史教育理论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1)学校历史教育究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5期。
    28、赵亚夫:《历史教育理论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2)历史课程标准究竟该如何把握》,《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6期。
    29、赵亚夫:《历史教育理论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3)我们能为学校的历史教育辩护吗?》《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7期。
    30、赵亚夫:《历史教育理论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4)历史课程体系应考虑那些方面》,《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8期。
    31、杨弢、刘乃秀:《学术研究成果给中学历史新课堂带来的困惑与反思——以中国抗日战争史的教学为例》,《教学与管理》,2006年第31期。
    32、林桂平:《现状与对策:从调查问卷看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