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网络文化安全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互联网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迅猛发展,不仅使人类社会进入网络时代,还同时开辟了人类社会的第二生存空间。互联网在开启人类社会生活新时代、新空间的同时,也开辟了网络文化建设的新时代、新空间。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已经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影响。网络文化的独特存在形式,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挑战和要求。当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政治也越来越注重民主,我们国家对网络文化安全问题十分看重,我们要站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的高度开看待这个问题,我们要有全局思维和战略思维,要认识到网络文化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文化领域的问题,要对当前我们国家的网络文化安全现状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和调查,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公共管理视野下保障我国的网络文化安全的对策,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领域。这是一个伟大而艰巨的工程,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把此项工程提上日程,而且非常紧迫,因为这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不容我们忽视。
     论文从分析互联网是人类信息与思想交流的新形式入手,紧密结合各网络主体尤其是广大网民的具体行为,着重分析了当前网络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原因,提出了当前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构建的基本对策。
     本文共分前言与正文三大部分:前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意义,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主要内容与构架,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这些问题为整个文章的展开做了一些概念和背景上的铺垫。
     第一部分,首先对网络文化、文化安全、网络文化安全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指出网络文化的四大主要特征:一是及时迅速、渗透广泛、互动性强;二是放大信息、生成舆论、集聚焦点;三是虚实交融、开放平等、推进民主;多元包容、多样共处、多变发展。本部分还分析了网络文化的价值,在新时期,网络文化主要有以下四大价值:一是网络文化促进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二是网络文化加快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是网络文化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四是网络文化加速了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第二部分,当前我国网络文化安全存在问题及其原因。首先,网络文化对我国传统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内容、传统文化传播方式造成了严重挑战;其次,网络文化对我国道德价值观的冲击导致新时期以享乐主义代替奉献精神、以个人主义代替社会责任、网络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等现象;再次,网络文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形成冲击,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防御能力提出挑战,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并发难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理念。
     第三部分,当前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构建的基本对策。这一部分论证并分析了当前构建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战略的具体建议。主要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建议:一是要强化当前我国网络文化安全构建的战略地位;二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并具体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主要内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主要任务、;三是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阵地建设,我们可以通过做大做强重点新闻网站、发挥知名商业网站的积极作用、加强政府网站建设等一些具体措施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四是要进一步健全网络立法,提高依法管理水平,我们应该通过明确法律适用范围、采取有效的法律策略、正确运用法律手段等具体措施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这一部分是解决问题的部分,所以说这一部分是文章的核心。
     本文运用问题研究法、逆向思维研究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研究法等。其主要创新点有:
     1、以问题为切入点,正视网络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构建网络文化安全的对策,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健康发展提出独立见解。
     2、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旋律,总结构建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安全的基本规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陈述自己的独立见解。
The Internet in since the 1990s, not only mak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entered the network era, also opened a second living space of human society. Internet open the human social life in the new era and new space, but also opened up a new era of Internet culture construction, the new spac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network culture has on people's cultural life ha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fluence. Network culture unique existence form of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a challenge and requirements. The report of the 17th congress pointed out that "strengthen the network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build a good network environment." In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democratic politics that the essences of today, government increasingly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China's network culture safety issues, with global vision and strategic thinking to insight and grasp the network culture safety in China inspected deepl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network culture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ublic management, actively explore the perspective of guaranteeing our country's Internet culture safety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create a new field, it is the inevitable demand of the information age, also in new fields to strengthen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Paper Internet information and ideas is human new form of each network, combined with the Lord Body especially the majority of Internet users to specific behavior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network culture security challenges and its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the current network culture safety construction basic countermeasures of eight.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preface and text, mainly to the related preface concept is defined, the topic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at home and abroad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and frame, this research method and innovations. These problems for the entire post launched made some concepts and background on the action.
     The first part, the network cultural development, features and value evaluation. Including: network culture development, network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network culture value evaluation.
     The second part, the current network culture safety problems and its reasons. Current network culture safety problems: our national Internet culture to culture identification on the Internet, challenge the impact of our national values, the Internet for western ideology in the impact of mainstream ideology of Chinese ideology, on the Internet, the Internet the challenge of building way Chinese cultural interests in China of the impact and Internet teenagers' moral influence; Current network culture safety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of the problems of our ideological publicity, network position still is not perfected, ethnic minorities culture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of excellent insufficient, network security consciousness, long-term dependence on China's Internet core technology abroad, China's Internet registration regulation, and relevant legislation and the defects. Recognize our network culture safety exists many problems, we must formally these problems, think of a way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third part, the current network culture safety of constructing basic countermeasures. This part of the argument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building our network culture security strategy of concrete recommendations.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strengthening the current Chinese network culture safety construction of strategic posi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network culture, strengthen marxist theoretical positions on the Internet using the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the publicity of our national culture, improve the network excellent safety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 the Internet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e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credit construction, actively promot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order"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This part is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parts, so this part is the core of articles.
     This paper used the methods of problem research, reverse thinking macro and micro research method, combining research, etc. In this paper, the major innovation points are:
     The first,in order to problem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o face the network culture existing prominent problem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network culture safety countermeasures for China's network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t opinions.
     The secon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s the main line of the socialist ideology, summarizes the main melody for constructing socialist network culture safety of the basic law,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present their independent opinions.
引文
[1]数据来源: http://research.cnnic.cn。
    [2]陈伊哲:《网络文化安全制度管理》,《管理观察》2009年第3期。
    [3]《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网络文化的安全命题》,《瞭望》2007年Z1期。
    [4]仇晶、廖乐健:《网络舆情与网络文化安全预警技术研究》,《技术探讨》2008年第6期。
    [5]徐龙福、邓永发:《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网络文化安全》,《江汉论坛》2010年第11期。
    [6]邓永发:《网络舆情影响下的网络文化安全问题》,《企业导报》2010年第10期。[美]塞缪尔·亨廷顿、彼得·伯杰:《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当今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7]陈伊哲:《网络文化安全制度管理》,《管理观察》2009年第3期。
    [8]《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网络文化的安全命题》,《瞭望》2007年Z1期。潘一禾:《文化安全》,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页。
    [9]王凯东:《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第4期。
    [10]徐龙福、邓永发:《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网络文化安全》,《江汉论坛》010年第11期。
    [11]匡文波:《论网络文化》,《图书馆》1999年第2期。
    [12]宋元林等:《网络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人民出版社2009版,第35页。
    [13]沈洪波:《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第194——195页。
    [14]王文宏,高维钫主编:《网络文化研究》,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211页。
    [15] [美]塞缪尔·亨廷顿、彼得·伯杰:《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当今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16]李金齐:《文化安全释义》,《思想战线》2007年第3期。
    [17]潘一禾:《文化安全》,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页。
    [18]胡惠林:《在积极的发展中保障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再论国家文化安全》,《文艺报》,2002年10月10日。
    [19]林宁:《关注文化安全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思考》,《理论月刊》2004年第6期。
    [20]王文宏,高维钫主编:《网络文化研究》,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28——29页。
    [21]杨文阳,张屹:《试论网络文化安全的有效途径》,《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年第5期。
    [22]丁烈云,赵刚:《网络文化安全及其监管关键技术研究》,《理论探讨》2007年第10期。
    [23]谷志远,梁俊娟,杨文阳:《信息素养教育的网络文化安全视角》,《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
    [24][美]尼葛洛庞帝著,胡泳等译:《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第278页。
    [25]顾洪英:《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求实》2009年第9期。
    [26]山东省网络文化办公室:《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27]陈伊哲:《网络文化安全制度管理》,《管理观察》2009年第3期。
    [28]仇晶、廖乐健:《网络舆情与网络文化安全预警技术研究》,《技术探讨》2008年第6期。
    [29]邓永发:《网络舆情影响下的网络文化安全问题》,《企业导报》2010年第10期。[美]塞缪尔·亨廷顿、彼得·伯杰:《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当今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30]陈伊哲:《网络文化安全制度管理》,《管理观察》2009年第3期。
    [31]王凯东:《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第4期。
    [32]匡文波:《论网络文化》,《图书馆》1999年第2期。
    [33]沈洪波:《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第194——195页。? ? ? ? [34]?[美]塞缪尔·亨廷顿、彼得·伯杰:《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当今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 ? ? [35]?潘一禾:《文化安全》,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页。
    [36]林宁:《关注文化安全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思考》,《理论月刊》2004年第6期。
    [37]王文宏,高维钫主编:《网络文化研究》,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28——29页。
    [38]胡惠林:《在积极的发展中保障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再论国家文化安全》,《文艺报》,2002年10月10日。
    [39]陈伊哲:《网络文化安全制度管理》,《管理观察》2009年第3期。
    [40]潘一禾:《文化安全》,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页。
    1、王佐书著:《中国文化战略与安全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2、潘一禾著:《文化安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3、于柄贵、郝良华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4、胡惠林著:《中国国家文化安全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5、沈洪波著:《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
    6、王文宏、高潍坊主编:《网络文化研究》,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7、山东省网络文化办公室编著:《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
    8、胡惠林著:《文化产业发展与中国新文化变革(1998—2008)》,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
    9、胡惠林著:《中国文化产业评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10、唐代兴著:《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11、张志君著:《全球化与中国国家电视文化安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年第1版。
    12、陆地、陈学会主编:《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新华出版社2010年1月第1版。
    13、李钢、王旭辉著:《网络文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14、王文宏主编:《网络文化多棱镜——奇异的赛博空间》,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15、莫茜著:《大众文化与网络文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16、田改伟著:《挑战与应对——邓小平意识形态安全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9月第1版。
    17、苏振芳主编:《网络文化研究——互联网与青年社会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18、戴晓东著:《加拿大: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19、胡惠林著:《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20、朱瑛、李运祥著:《毛泽东文化思想探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21、鲍宗豪:《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7月版。
    22、塞缪尔·亨廷顿、彼得·伯杰:《全球化的文化动力:当今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23、[美]尼葛洛庞帝著,胡泳等译:《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
    24、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信息革命与国际关系》,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
    25、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6、[美]玛格丽特·米德著,周晓红、周怡译:《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7、王国荣:《信息化与文化产业》,上海文化出版社2004年版。
    28、张新华:《信息安全:威胁与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9、尹鸿、李彬:《全球化与大众传媒》,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0、陆忠伟:《非传统安全论》,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
    31、蔡翠红:《信息网络与国际政治》,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1、臧学英:《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光明日报》2001年6月5日。
    2、翁寒松:《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络文化》,《科技日报》2001年9月21日。
    3、匡文波:《论网络文化》,《图书馆》1999年第2期。
    4、胡惠林:《在积极的发展中保障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再论国家文化安全》,《文艺报》2002年10月10日。
    5、李金蓉:《全球化条件下的我国文化安全》,《发展论坛》2002年第4期。
    6、林宏宇:《文化安全:国家安全的深层主题》,《国家安全通讯》1999年第8期。
    7、欣荣:《建立文化安全体系捍卫我国文化安全》,《国家安全通讯》2002年第3期。
    8、林宁:《关注文化安全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思考》,《理论月刊》2004年第6期。
    9、吴满意,孙程芳,谢海蓉:《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战略选择》,《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3期。
    10、张志君:《“入世”与国家电视文化安全》,《中国记者》2001年第3期。
    11、郭东:《略论高校文化安全》,《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第3期。
    12、杨文阳,张屹:《试论网络文化安全的有效途径》,《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年第5期。
    13、丁烈云,赵刚:《网络文化安全及其监管关键技术研究》,《理论探讨》2007年第10期。
    14、谷志远,梁俊娟,杨文阳:《信息素养教育的网络文化安全视角》,《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年5期。
    15、《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网络文化的安全命题》,《瞭望》2007年Z1期。
    16、潘一禾:《“非传统”视野中的当代国家文化安全》,《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2期。
    17、韩健鹏:《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安全的冲击与应对》,《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4期。
    18、韩源:《全球化背景下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战略思考》,《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4年第4期。
    19、宋奇慧:《对中国文化安全的最大威胁是我们自身的“臣服”》,《半月谈》(内部版)2006年第3期。
    20、彭文波:《对国际版权贸易的文化安全思考》,《出版科学》2006年第5期。
    21、林俐达:《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广告传播文化安全问题》,《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22、文小勇:《论文化生态圈与文化安全》,《思想战线》2002年第4期。
    23、陈烁,张爱胜:《全球化与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安全》,《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
    24、韩海燕:《跨文化交际中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25、郑文静:《当代资本主义文化输出战略对中国文化安全的影响》,《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2期。
    26、周亦乔:《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文化安全教育》,《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27、叶建辉:《当代中国高校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高教研究》2006年第10期。
    28、程洪宝:《试论邓小平全球化视野中的文化安全战略》,《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12期。
    29、曹峻:《论新时期我国文化安全战略思想的发展与创新》,《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年第8期。
    30、张云筝:《国家安全的文化与文化安全》,《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31、朱嘉林,王让新:《关于国家文化安全预警机制的思考》,《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32、顾洪英:《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求实》2009年第9期;
    34、朱传荣:《试论面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安全战略》,《江南社会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
    35、潘一禾:《当前国家体系中的文化安全问题》,《浙江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36、孙程芳:《关于国家文化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37、胡惠林:《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文化安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发展问题思考》,《上海社会科学学院学术季刊》2000年第2期。
    39、张冠文:《论信息时代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
    40、金炳亮:《中国出版产业进程与国家文化安全》,《出版科学》2004年第5期。
    41、武志勇:《报刊发行主渠道整合与文化安全》,《中国编辑》2005年第6期。
    42、罗建荣:《我国的文化安全与文化应战》,《延安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43、石中英:《学校教育与国家文化安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期。
    44、胡文涛:《全球化趋势对我国高校文化安全构成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45、朱燕,高宜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应当重视网络文化建设》,《探索》2000年第2期。
    46、王凯东:《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47、李金齐:《文化安全释义》,《思想战线》2007年第3期。
    48、邓永发:《网络舆情影响下的网络文化安全问题》,《企业导报》2010年第10期。
    49、徐龙福、邓永发:《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网络文化安全》,《江汉论坛》2010年第11期。
    50、黄月胜:《论西方网络文化的强势传播与影响》,《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51、曾振铎:《台报文章:美众院想对中国进行“网络颠覆”?》,《参考消息》2006年2月26日。
    52、殷晓蓉:《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及其对策》,《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第1期。
    53、吴玉荣:《互联网上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及引导对策》,《当代思潮》2003年第6期。
    54、俞可平:《当代西方政治思潮概述》,《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6期。
    55、陶文昭:《网络无政府主义及其治理》,《探索》2005年第1期。
    56、吴玉荣:《互联网改变意识形态构建方式》,《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4年第9期。
    57、陈正良:《“文化反哺”现象及社会意义探析》,《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第1期。
    58、王欣:《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国家文化利益及其实现方式》,《江海学刊》2005年第4期。
    59、张明扬:《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盗版影响中国远景发展》,《东方早报》2006年3月28日。
    60、张皎:《对发展中国网络游戏的政策建议》,《中国青年科技》2010年第3期。
    61、韩高、谢仁敏:《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的人文探讨》,《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第9期。
    62、何德全:《Internet时代信息安全要有新思维》,《光明日报》2002年1月9日。
    63、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2009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调查分析报告》,《信息网络安全》2009年第10期。
    64、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互联网状况》,《人民日报》2010年6月9日。
    65、宋元林:《发挥网络文化再发展民主政治中的作用》,《人民日报》2009年4月8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