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完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10年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案例指导制度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虽然该规定只有十条,但是却实实在在地构建起了我国的案例指导制度,也是长久以来对建立中国案例指导制度讨论的一个官方回应。但随着制度的建立,质疑之声也随之而来。《规定》的概括性自不必说,其他一些明显的缺陷也受到了质疑。虽然2011年12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第一批指导性案例后,就该制度现存的一些质疑进行了澄清,例如案例指导制度的效力问题。但是对其他类似于合法性的质疑依然没有给出明确回复。所以目前构建起的案例制动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找出这些问题,并做出一些基础性分析。
     本文的研究是基于我国新构建的案例指导制度展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案例指导制度的梳理,其中包括对该制度在我国发展的历史研究和对现有制度的解析。只有在对该制度有了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优缺点有准确深入的把握。于案例发展的历史来说,由于建国前的案例制度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所以大略介绍。而对于建国后的案例制度,则具体分为四个时期进行论述。此外,该部分还对当下的案例指导制度进行解析,根据《规定》的具体内容,分别从案例指导制度构建的目的、责任主体、指导性案件的来源、制定和发布程序以及案例指导制度的效力五个方面对该制度进行了深层的解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对当前案例指导制度存在的缺陷做出的检索,区分为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这些问题既有由案例固有性质所导致的,也有因我国制案例指导制度构建缺陷所造成的。并且从目前情况来看,因为构成其实质内容的指导性案例数量稀少,所以它更多承载的是该制度从无到有的意义,而实质的调整作用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另外,案例指导制度的模糊性、合法性、机械适用等都是存在的重大问题。从外部来看,案例指导制度的顺利运行即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也需要良好司法环境。但是深思,我国的成文法思维模式已经根深蒂固,这本不利于案例指导制度的运行。所以,改善外部环境,突破传统观念是十分必要的。针对文章第二部分所提出的问题,本文的第三部分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解决的建议。其中既有就程序性事项建议,例如案例指导制度编纂的周期、编纂主体等,也有对制度性问题的探索,例如提出了案例指导制度双层审批体制的概念。这不但是制度的创新,也是对传统理念的大胆突破。
     综上,完善我国案例指导制度,不但需要充实我国指导性案例,还要解放思想,大胆赋予指导性案例于强制效力。
On November26,2010,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promulgated "on the caseguidance system requirements"(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regulations). Althoughthe regulation is consisted of only ten statutes, it did build China’s case guidancesystem, and also, it is an official response to the issue, which has been discussed for along time, of building China’s case guidance system.The regulation includes thesystem construction, purpose, case issued subject, case, specific responsibilities rangeprocedures for institutions, and case guidance system for six aspects of the buildupthe system, but following criticism of also has a lot of. Not mention to the generalityof the regulation, much sharp criticism comes from the validity of the regulation. OnDec.20,2011,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announced the first batch of guiding cases.And in the case after the announcement, some doubts have been clarified, such ascase the validity of the guidance system. But for other questions such as thelegitimacy is still not giving a definite reply. Visible, at present the case guidancesystem still have lots of flaws.The paper tries to find out the flaws, and make somebasic analysi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country's present case guidance system, which can be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summary of the guidance system,including the system's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tructure.The author thinks that only when the system been thorough understood that the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an be grasped fasten. As the pre-founding system isnot the key point, so only roughly introduced. While the guidance case after thefounding of the system is so important, so the discussion comes from four periods.What's more, in this part, the case guidance system was destructed into six aspects such as the purpose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responsible subject, source of the case,formulate and release procedure and the power of the guidance system, which canhelp us understand the system better.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disadvantage of the current case guidance system, which divided into the internalproblems and external problems. Some of the problems derive from nature of the caseitself, while some others because of the country realism.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China, case guidance system still on the meaning of system, for the essence of thecontents of the guiding case, it's difficult to realistic the value of the guidance system.In addition, the case of the guidance system fuzziness, legitimacy, such as mechanicalapplicable problems exists significantly. From the outside term, the smoothly runningof the guidance system needs a certain social environment, also need good judicialenvironment. But the fact is, our country's thinking model already entrenched, so,improve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could improve its soft power. Follow the secondpart of the question raised by, the third part is proposed on solve these problems. Boththe specific system advice, such as case guidance system, and compiling the cycle ofthe compilation, etc., also to the exploration of the institutional problems, such as thedouble authority examination system, it is not only a innovation, but also thebreakthrough of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Therefore, to perfect our case guidancesystem, not only need to enrich our country guiding case, but also to emancipate themind, endow the system with the compulsory effect.
引文
1武树臣:《对十年间大陆法学界关于借鉴判例制度之研讨的回顾与评说》,载于《判例与研究》,1997年第2期2潘华仿、高鸿钧、贺卫方:《当代西方两大法系主要法律渊源比较研究》,载于《比较法研究》,1987年第3期3梁治平:《英国判例法》,载于《法律科学》,1991年第1期4徐蔡燎:《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载于《法律与实践》,1986年第2期5孔小红:《判例与审思:西方两大法系国家和中国在盘里问题上的比较研究》,载于《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2期6关于对中国法律制度的定位有学者做了十分深入的研究,代表人物是武树臣教授。他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为切入点,在采纳了居正的观点基础上,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向学界宣称,中国的法律传统,不可片面地归入成文法传统,但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判例法传统,而是以特有的“以例辅律”面貌构成特有的“混合法”传统。代表著作有《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等。代表文章有《走出“法系”——论世界主要法律样式》,载于《判例与研究》,1995年第2期、《走向东方,走向“混合法”——从中国法律传统的角度看判例法》,载于《判例与研究》,1995年第2期7陈光中、谢正权:《关于我国建立判例制度问题的司考》,《中国法学》,1989.28徐景和编著:《中国判例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9周道銮:《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的几个问题》,载于《中国法律》,2009年第3期10曾宪义、郑定:《中国法制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版,其中讲到作为律法的《法律问答》中多次提到以“廷行事”断狱,表明官方对判例的肯定态度。11赵玉环:《中国古代判例制度及特征》,载于《政法论丛》,2005年第5期12“混合法”的提出始于民国,居正和杨洪烈都肯定有明确提出中国古代法律的“混合法”特征。当代学者武树臣也是坚持“混合法”特征进行学术研究,其观点被很多学者接受。13展恒举:《中国近代法制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18页,转引自董皞主编《中国判例解释构建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14周道鸾:《中国案例制度的历史发展》,载于《法律适用》,2004年第5期15李仕春:《案例指导制度的里一条思路——司法能东主义在中国的有限适用》,载于《法学》,2009年第6期17郑州市中原区人民法院审判“刘政军诉郑州商业大厦销售假冒产品”一案,因为有2011年6月12日“刘政军诉河南泰隆商场销售假冒产品”一案为先例,所以,只用了20分钟该案便宣告结案。这也是中原区人民法院第一起按照“先例判决”原则审判的案件。18谢庆、屈婷:《先例判决制度利弊争锋》,HTTP://WWW.civil law.com.c/ar tical/default.asp?id=221919邓志伟、陈健:《恪守与超越:指导性案例裁判要旨的价值及其实现—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为研究对象》,载于《法律适用》,2009年第6期20董皞:《迈出案例通向判例的困惑之门—我过实现法律统一适用合法有效之路径》,载于《判例与研究》2007年第1期21龚稼立:《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的指导性案件》,(2005年4月北京“中国司法解释与外国判例制度国际研讨会”论文),转引自董皞《中国判例解释构建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1页22高岩:《我国不宜采用判例法制度》,载于《中国法学》,1992年第1期24《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一批指导性案例》,中国广播网,2011年12月21日发布,http://www.cnr.cn/china/gdgg/201112/t20111221508954193.shtml25[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6黄伟东、赵峰:《关于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的思考》,载于《山东审判》,2009年第4期28周溯:《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载于《法制资讯》,2011年第5期29高鸿钧:《现代法治的出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30转引自徐景和:《中国判例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第87页31李仕春:《案例指导制度的里一条思路——司法能东主义在中国的有限适用》,载于《法学》,2009年第6期32张炜达、李瑰华:《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基于盘里概念的启示》,载于《河北法学》,2011年第6期33公丕祥:《完善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之我见》,载于《法制资讯》,2011年第5期34康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自我完善》,载于《法律适用》,2011年第8期35徐景和:《中国判例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第97页
    1、【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2、【德】茨威格特:《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米健、高鸿钧、贺卫方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美】H.W.埃尔曼(著):《比较法律文化》,贺卫方、高鸿钧(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武树臣(编):《判例制度研究文集》,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5、董皞:《中国判例解释构建之路》,中国政法大学出版,2006年版
    6、徐景和:《中国判例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论文类:
    1、徐蔡燎:《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载于《法律与实践》,1986年第2期
    2、潘华仿、高鸿钧、贺卫方:《当代西方两大法系主要法律渊源比较研究》,载于《比较法研究》,1987年第3期
    3、陈大刚、魏群:《判例方法在我国法制建设中的借鉴作用》,载于《比较法研究》,1988年第1期
    4、孔小红:《判例与审思:西方两大法系国家和中国在判例问题上的比较研究》,载于《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2期
    5、梁治平:《英国判例法》,载于《法律科学》,1991年第1期
    6、沈宗灵:《当代中国的判例—一个比较法研究》,载于《中国法学》,1992年第2期
    7、任强:《判例法与制定法的运作与未来》,载于《判例与研究》,1996年第2期
    8、武树臣:《对十年间大陆法学界关于借鉴判例制度之研讨的回顾与评说》,载于《判例与研究》,1997年第2期
    9、王利明:《论中国判例制度的创建》,载于《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第1辑
    10、周道鸾:《中国案例制度的历史发展》,载于《法律适用》,2004年第5期
    11、赵玉环:《中国古代判例制度及特征》,载于《政法论丛》,2005年第5期
    12、刘珊、梁海滨:《两大法系判例制度比较》,载于《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4期
    13、黄伟东、赵峰,《关于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的思考》,载于《山东审判》,2009年第4期
    14、周道銮:《建立和完善案例指导制度的几个问题》,载于《中国法律》,2009年第3期
    15、周溯:《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与完善》,载于《法制资讯》,2011年第5期
    16、康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自我完善》,载于《法律适用》,2011年第8期
    17、公丕祥:《完善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之我见》,载于《法制资讯》,2011年第5期
    18、张炜达、李瑰华:《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基于盘里概念的启示》,载于《河北法学》,2011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