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焕《胡氏粹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是关于明代文选类总集《胡氏粹编》的专门性研究。《胡氏粹编》含《稗家粹编》、《游览粹编》、《寸札粹编》、《寓文粹编》、《谐史粹编》五种,有小说、诗词、诙谐文、书信等诸体1100多篇(首),资料性很强。学界对此却几乎没有研究。
     针对研究对象是新资料的特点,本文不求理论性的突破和体系的完整,强调问题意识,注重论题的探讨性和论点的创新性。
     本文从《胡氏粹编》的自身研究和相关研究两个方面展开。第一章主要厘清《胡氏粹编》编者胡文焕的生平相关问题,重点梳理了胡文焕的著述和文学创作目录。第二章主要探讨了《胡氏粹编》的编辑思想和编辑体例以及成书来源等问题。第三章从文献学的角度重点辑考了《胡氏粹编》与《剪灯新话》、《玄怪录》、《鸳渚志余雪窗谈异》等小说的异文。第四、五、六章重点研究《胡氏粹编》在古代小说研究方面的价值,重点在小说的本事、作者、成书研究等方面。第七章探讨《胡氏粹编》所收古代诙谐文及其艺术特色。第八章研究《胡氏粹编》与通俗类书的关系问题。认为《胡氏粹编》应归类《国色天香》、《绣谷春容》、《万锦情林》、《燕居笔记》等通俗类书阵营。附录胪列《胡氏粹编》全部目录等资料,以利同好参考。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关于胡文焕生平、著述目录的挖掘整理,关于古代许多短篇小说的重新审视和探讨,关于《胡氏粹编》与古代通俗类书的关系。其中在古代小说研究方面,创新最突出。论证了《稗家粹编》在文言短篇小说选集上的地位。提出重新认识《宝文堂书目》子杂类著录书目。关于《湖海奇闻》、《古今清谈万选》、《稗家粹编》、《幽怪诗谭》等四种诗文小说的版本、篇数、作者以及承继关系;《鸳渚志余雪窗谈异》的作者、收录问题;《孔淑芳双鱼扇坠传》的本事、成书与著录问题;《百家公案》本事和板块式成书方式的关系;《牡丹亭》的蓝本问题;《秋香亭记》的版本和瞿佑的自传心态;玉堂春故事的原型;王娇鸾故事的本事;《游翰稗编》的作者,等等论题,本文均提出了不同程度的新见。
Hushicuibian has a rich content of more than 1100 writings of fictions, poems, humorous prose and letters. But the research on it has been a blank among the academic circle. This dissertation utilizes Hushicuibian the new material to stress consciousness of problems, and mak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in an endeavor to deepen the research of ancient fictions, humorous prose and encyclopedic novels.
     There are eight chapters in the dissertation.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Hu Wenhuan’s life, work and publication, re-marshaling the composition works of Hu and his literature achievements. The second chapter investigates into the composing process of Hushicuibian, mainly probing into the editing thoughts and styles of the book and the sources of content.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philological research of Hushicuibian, making focal verification on different versions of such fictions as Jiandengxinhua, Xuanguailu and Yuanzhuzhi yuxuechuangtanyi, etc. The fourth, fifth and sixth chapters mainly study the value of Hushicuibian in the study of ancient fictions. They primarily demonstrate the status of Baijiacuibian in collections of short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and express creative ideas on the index of novels in Baowentangshumu, the versions, number of pieces, composers of four poetic novels as Huhaiqiwen, Gujinqingtanwanxuan, Baijiacuibian and Youguaishitan; they also investigate the original version of the Peony Pavilion, the versions of Qiuxiangtingji and the autobiographic psychology of Qu You; the origin of the story of Yutangchun, as well as the original story of Wang Jiaoluan’s hundred-year hatred. The seven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shicuibian and ancient humorous prose. Hu Wenhuan’s editing thoughts of collecting both elegance and commonness made his Hushicuibian an important database of ancient humorous prose. The chapter is the study of Hushicuibian and encyclopedic novels. It proposes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Hu Shi Cui Bian should be grouped as encyclopedic novel along with Guosetianxiang, Xiuguchunrong, Wanjinqinglin, Yanjubiji, etc. And that Hushicuibian’s role of a connecting link between the preceding and the following in encyclopedic novel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recognized.
引文
① 王国维:《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载姚淦铭、王燕编《王国维文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第四卷第33页。
    ② 陶湘(1871-1940),字兰泉,号涉园,江苏武进人。清收藏家,藏书多达30万卷。
    ① 《赵定宇书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193页。
    ② 郑振铎:《记一九三三年间的古籍发现》,载其《中国文学研究》(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年,第 454 页。
    ③ 同上。
    ① 杨墨林即杨尚文 (1807-1856)之字,山西灵石人,清代藏书家,刊布有《连筠簃丛书》。伯珍,不详,待考。
    ②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1765页。
    ③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46页。
    ④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文所引,俱从,必要时校以原本,下不再一一标注。
    ⑤ 《胡文焕丛书考辨》,载《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1期(总第65辑)。
    
    ① 《记一九三三年间的古籍发现》,第454-455页。
    ② 载《渤海学刊》1991年第1期(增刊)。
    ③ 《林景熙佚文<春声君传>》,载《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
    ④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⑤ 载《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1期,等。
    ① 所见仅于为刚《胡文焕与<格致丛书>》(载《图书馆杂志》1982年第4期)和王宝平的《明代刻书家胡文焕考》(载《中日文化交流史论集——户川芳郎先生古稀纪念》,北京:中华书局,2002;又载日本古典研究会编《汲古》第36号[1999])、《胡文焕丛书考辨》(载《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1期)、《日本胡文焕丛书经眼录》(载《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播与影响》,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中国胡文焕丛书经眼录》(载《中日文化论丛[1991]》,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等。但王文普遍发表在非学术期刊上,似乎影响有限。
    ② 仅知二者的籍贯、名字、《胡氏粹编》收录的几篇文字,参与胡文焕的编书刻书而已。
    ③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四子部艺术类存目“《文会堂琴谱》卷六”条,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978页中。
    ④ 卷中“文会堂”条,光绪庚子(1900)八月嘉会堂刻本,页23B,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⑤ 然所见错讹较多。[康熙]《耒阳县志》卷四职官“县丞”条作“金庵”,应是全庵之讹。《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谭正璧[1901-1991]编,上海:上海书店,1981年,第1207页)、《中国藏书家辞典》(李玉安、陈传艺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46页)作“德文”,乃“德父”形近之误。《历代名人室号别号辞典》(池秀云编,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72页)则杂说并举:字德南(一作德甫或者德文),号全庵(一作金庵),一号抱琴居士。
    ⑥ 见《寸札粹编》序后钤,《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411页。
    ① 《中国人名大辞典(历史人物卷)》(廖盖隆、罗竹风、范源主编,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第430页)作“西湖醉翁”。《历代藏书家辞典》(梁战、郭群一编著,太原: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4页)认为胡文焕有“诚心生”号,误。据《明史》卷六十九《选举志一》:“(国子监)分六堂以馆诸生,曰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凡通《四书》未通经者,居正义、崇志、广业。一年半以上,文理条畅者,升修道、诚心。又一年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乃升率性。”可见诚心堂为国子监班名,诚心生相当于中级生。
    ② 《胡文焕和<群音类选>》,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第3期。
    ③ 参见于为刚《胡文焕与<格致丛书>》和王宝平《明代刻书家胡文焕考》。但于文错作:(胡文焕)“祖父名胡泰字文享,父名经字引文,别松罔居士。”
    ④ 陈邦俊辑《广谐史》,《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5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
    ⑤ 《曲品》卷上,吴书荫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20页。
    ⑥ 卷中“文会堂”条,光绪庚子八月嘉会堂刻本,页23B。
    ⑦ 池秀云编《历代名人室名别号辞典》(增订本),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72页。
    ⑧ 杨立诚、金步瀛合编,俞运之校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41页。
    ⑨ 宋慈抱原著、项士元审订,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著录胡氏著作11种,云钱塘者有第225、982页等多处,云仁和者仅见第1613页一处。
    ⑩ 《试论徽州地区的古代刻书业》,载《出版史料》1993年第1期。又载宋原放主编《中国出版史料(古代部分)》(第二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376页。
    ① 叶树声、余敏辉《明清江南私人刻书史略》,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47页。
    ② 《寸札粹编》卷下,《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454页。
    ③ 1593年编选的《群音类选》收录有【南大石调·催拍】《落第》有:“时不利兮时不利兮,三.战.徒.劳.,.半.世.羁.迟.,.一.事.无.成.,.两.髩.如.丝.。.”套数《自叹》云:“自怜愁病度春秋,倒做了苗而不秀。看看霜点髩,渐渐雾遮眸。蜗.角.蝇.头.,.半.生.来.,.一.无.成.就.。.”.说明胡文焕在1593年之前参加过三次科举。又云“半世”、“半生”,一般在三十多岁之后。若以三十五岁计算,胡文焕的出生约在1558年。聊胜于无,抛砖而已。
    ④ 《试论古代徽州地区的刻书业》。
    ⑤ 陈邦俊辑《广谐史》,《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52册影印万历四十三年沈应魁本,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
    ⑥ 胡文焕《皇舆要览序》。
    ⑦ 胡文焕《救荒本草序》。
    ⑧ 《明史》卷六十九《选举志一》:“同处太学,而举、贡得为府佐贰及州县正官,官、恩生得选部、院、府、卫、司、寺小京职,尚为正途。而援例监生,仅得选州县佐贰及府首领官;其授京职者,乃光禄寺、上林苑之属;其愿就远方者,则以云、贵、广西及各边省军卫有司首领,及卫学、王府教授之缺用,而终身为异途矣。”
    ① 明万历癸巳(1593)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
    ② 《稗家粹编》序,《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2页。
    ③ 《寸札粹编》卷下,《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454页。
    ④ 如胡文焕【催拍】《落第》:“想他每鹿鸣咏诗,也都是当年见遗,努力休违,努力休违。否泰循环,可卜其机,一任仇讐,陷井相欺。”载《全明散曲》,济南:齐鲁书社,1994年,第3册第2928页。
    ⑤ 见[康熙]五十五年(1716)《耒阳县志》卷四记载,后[光绪]十一年(1885)《耒阳县志》卷四注明“沿旧志”。
    ⑥ [光绪]《兴宁县志》卷十一“秩官·知县”,《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6册第250页。
    ⑦ [光绪]《兴宁县志》卷十一“秩官·政绩”:“存心清洁,运政平明,不两月民颂大兴。”见《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6册第269页。
    ⑧ 《游览粹编》卷一,《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221页。
    ⑨ 《游览粹编》卷一,《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234页。
    ① 《寸札粹编》卷下,《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454页。
    ② 《寸札粹编》卷下,《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454页。
    ③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52页。
    ④ 《寸札粹编》卷下,《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454页。
    ⑤ 《游览粹编》卷五,《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10页。
    ⑥ 《游览粹编》卷二,《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235页。
    ⑦ 《寸札粹编》卷下,《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235页。
    ⑧ 《谐史粹编》卷上,《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76页。
    ⑨ 《福建通志》卷二十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⑩ 《山西通志》卷八十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44册第870页)、卷三十六(第543册第253页)。 11 《畿辅通志》卷二十八,《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 504 册第 646 页。 12 《江南通志》卷一三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 510 册第 857 页。 13 《山西通志》卷八,《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 542 册第 311 页。
    ① 康熙二十六年(1687)《仁和县志》卷六十八,页40B。《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上海书店,1993年,第5册第381页。
    ② 《全清词·顺康卷》,中华书局,2002年,第1册第78页。
    ③ 周明初、叶晔编《全明词补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693页。
    ④ 王兆鹏《<全清词·顺康卷>前五册漏收词补目》,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⑤ 《游览粹编》卷三,《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250页。
    ⑥ 《寸札粹编》卷下,《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455页。
    ⑦ 参见王宝平《明代刻书家胡文焕考》,第240页。
    ⑧ 阳海清编撰《中国丛书广录》,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① 《浙江通志》著录《墨娥小录》有吴继四卷本和胡文焕十四卷本。《墨娥小录》有隆庆五年(1571)吴继氏聚好堂刻本。国家图书馆藏胡文焕十四卷本,目录全,存卷一至卷七。《明史·艺文志》载有“吴继《墨娥小录》四卷”。乾隆《杭州府志》卷五十八著录《墨娥小录》于胡文焕名下。吴继在该书引言中说:“余暇日检箧藏书,偶及是集,名《墨娥小录》……不知辑于何许人,并无脱稿行世。晦且湮者,亦既久矣。”胡文焕本不著撰人,胡序亦言不知作者名姓。有学者认为辑录者可能是元末陶宗仪(郭正谊:《<墨娥小录>辑录考略》,载《文物》1979年第8期),可备一说。张增元《<墨娥小录>的编者是明代戏曲家胡文焕》(载《文艺研究》1980年第2期)一文,判断《墨娥小录》隆庆五年的四卷本,为胡文焕编,不确。
    ② 《游览粹编》序,《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187页。
    ③ 文会堂刻本李攀龙选辑《六言诗集》,页12A至页14A。见国家图书馆藏《格致丛书》本37册
    ① 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本文所辑胡文焕散曲主要见于第三册和第四册。
    ② 谢伯阳编《全明散曲》,济南:齐鲁书社,1994年,第3册第2920-3053页。
    ③ 赵尊岳《明词彙刊》,上?荷虾9偶霭嫔纾?992年,第1669-1670页。
    ① 《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上海:上海书店,1993年,第2册第687页。
    ② 饶宗颐初编、张璋总纂《全明词》,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三册第1133-1335页。
    ③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45页。
    ④ 次句“勾有秋江盈水”中“勾”字,《全明词》(第1133页)作“句”,疑误。
    ⑤ 张仲谋《<全明词>补辑》(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和王兆鹏、胡晓燕《<全明词>漏收1000首补目》(载《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都没有进行补辑。只有余意《<全明词>漏收1050首补目》(载《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指出《全明词》失收胡文焕《兰皋明词汇选》所录4首。
    ⑥ 周明初、叶晔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693-694页。
    ⑦ 《全清词·顺康卷》收胡文焕词一首,即《一剪梅·秋怨》,标出自《杭郡词辑》(见中华书局,2002 年,第 1 册第 78 页)。王兆鹏在《<全清词·顺康卷>前五册漏收词补目》(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中认为胡文焕词失收14首:“《全清词》第78页据《杭郡词辑》收胡文焕词1首,而《明词汇刊》本胡氏《全庵诗馀》所录14首失收。”即将明人胡文焕的词误作清人胡文焕辑补而误。
    ⑧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5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第456-460页。
    ⑨ 载《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1期。
    ① 见《胡文焕和<群音类选>》,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第3 期。《完扇记》署名“虞氏王孙泰安子”,《远山堂曲品》署名□□□寄鸣道人。《明代传奇全目》据录为寄鸣道人,《中国曲学大辞典》从之,又谓“亦云泰安子编”。
    ② 吕著和祁著《曲品》俱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分别为第247页和第94页。
    
    
    ① 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244-246页。
    ②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27页。
    ③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20页。
    ①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33页。
    ②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29页。
    ③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24页。
    ④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24页。
    ⑤ 本文所引胡文焕散曲,转引自《全明散曲》胡文焕卷,济南:齐鲁书社,1994年,第3册第2921 页。
    ⑥ 《全明散曲》第3册第2926-2927页。
    ① 《全明散曲》第3册第2924页。
    ②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47页。
    ③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38页。
    ④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38页。
    ⑤ 《全明散曲》第3册第2931页。
    ⑥ 《全明散曲》第3册第29231-2932页。
    
    ① 《全明散曲》第3册第2926页。
    ②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47页。
    ③ 《全明散曲》第3册第2935页。
    ④ 查《群音类选》无“带太平令”四字。见《群音类选》第4册第2347页。
    ⑤ 《全明散曲》第3册第2939-2941页。
    ① 《寸札粹编》卷下,《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454页。
    ② 《寸札粹编》卷下,《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454页。
    ③ 茅客指茅容,字季伟,《后汉书·郭泰传》、袁宏《后汉纪》、《初学记》卷十七等载其事:“茅容年四十余,耕于野,时与等辈避雨树下,众皆夷踞相对,容独危坐愈恭。林宗行见之而奇其异,遂与共言,因请寓宿。旦日,容杀鸡为馔,林宗谓为己设,既而以供其母,自以草疏与客同饭。林宗起拜之曰:‘卿贤乎哉!’因劝令学,卒以成德。”
     ① 《游览粹编》卷一,《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224页。
    ② 《易》曰:巽为鸡。鸡知时号令之谓。(《毛诗》)又曰:风雨,思君子也,乱世不改其度焉。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左传》曰:季、郈之鸡斗……季氏芥其鸡,捣芥子播其羽。郈氏为之金距,平子怒。怒其不下己。《越绝书》曰:鸡山者,勾践以畜鸡,将伐吴,以食死士。《燕丹子》曰:燕太子丹质于秦,逃归,到关,丹为鸡鸣,遂得逃归。《吕氏春秋》曰: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食其跖数千而后足。《史记》曰:子路性鄙,好勇力,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乃设礼义,稍诱之,子路乃委质,请为弟子。《玄中记》曰: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韩诗外传》曰:田饶事鲁哀公而不见察哀公,曰:“臣将去君,黄鹄举矣。”哀公曰:“何谓也?”饶曰:“君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鸡虽有五德,君犹且瀹而食之者,何也?以其所从来近。夫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黍粱,无此五德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者远也。”范晔《后汉书》曰:河南乐羊子妻,不知何氏女,常有他舍鸡谬入垣内,姑盗杀食之,妻对鸡不食而泣,姑怪问之,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他肉。”姑竟弃之。(《论衡》)又曰:孟尝君叛出秦关,鸡未鸣,关不开,下座贱客,鼓臂为鸡鸣,而群鸡和之,乃得出关,夫牛马以同类相应,而鸡人亦以殊音相和,应和之验,未足以效同类也。《魏志》曰:马韩国出细尾鸡,其尾长五尺馀,《九州春秋》曰:魏王入汉中,讨刘备,不得进,意欲弃之,乃发令曰“鸡肋”,疏属不知何谓,主簿杨修曰:“夫鸡肋,弃之则可惜,啖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王欲去也。”乃白魏王,遂还。《江表传》曰:南郡献长鸣承露鸡。《幽明录》曰: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见欧阳询编《艺文类聚》,汪绍楹校新1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583-1585页。
    ③ 《神异经》:“南有人焉,周行天下,其长七丈,腹围如其长。朱衣缟带,以赤蛇绕其项。不饮不食,朝吞恶鬼三千,暮吞三百。此人以鬼为食,以雾为浆,名曰尺郭,一名食邪,一名黄父。”(《太平广记》卷四八二“尺郭”条 )此条似乎与鸡无关。
     ① 嘉靖年间杭州另有雷氏文会堂,曾刊《济世产宝论方》二卷,撰人不详。关于雷氏,亦不详。
    ② 又作思蒪馆。蒪与莼相通。于为刚文和《历代藏书家辞典》(梁战、郭群一编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4页)作“思蒪馆”。金陵刻书处名“思莼馆”,源自张翰事:“(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事见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晋书·张翰传》。胡氏有异土乡思之感,才取此名(《群音类选》收《张季鹰因风忆故乡》)。《中国藏书家辞典》(李玉安、陈传艺编,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46页)作“思蕙馆”,《中国出版编年史》(李瑞良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92 页)作“思尊馆”,俱误。《中国藏书家辞典》认为“思蕙馆”是“文会堂”的改名,不确。王宝平将思莼馆作室名看待,不确。
    ③ 万历二十四年(1596)《新刊松盛旧编》胡文焕序言有“不肖株守于秣陵之思蒪馆”句,万历二十七年(1599)胡文焕《传真秘要》序落款为“万历壬辰秋季吉旦钱唐胡文焕德甫谨序于白下之思蒪馆”。
    ④ 王宝平《胡文焕丛书考辨》统计,胡文焕所刻书载有年月的序跋49条,俱在1592—1597年六年间,无一例外。其中1592年12种,1593年23种,1594年3种,1595年1种,1596年8种,1597年2种。最后是万历己酉(1609)年撰《格致丛书》序。
    ⑤ 《格致丛书》久不见总目,收书多少,众说纷纭。《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世间所行之本,部部各殊,究不知全书凡几种”;《澹生堂藏书目》列46种;《汇刻书目初编》举346种;徐学林认为“不同子目近350种、900余卷”(《试论徽州地区的古代刻书业》,载《出版史料》1993年第1期)。山东图书馆所藏《格致丛书》卷首有胡文焕万历己酉(1609)序:“合古今凡有一百四十种,皆宛委、石渠、羽陵、大酉之秘,随得随刻,不加铨次,不复品骘,总名之曰《格致丛书》。”序后载有《格致丛书总目》起《尔雅》,终《为政九要》,正好140种。(参见《中国胡文焕丛书经眼录》,第15-16页。)
    
    ① 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67页。
    ② 《试论徽州地区的古代刻书业》,载《出版史料》1993年第1期。
    ③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六子部谱牒类存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997页上。
    ④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八子部类书类存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75页上。
    ①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四子部杂家类存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137页下。
    ② 卷五“明人刻书之精品”条,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127页。
    ③ 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魏隐儒编著《中国古籍印刷史》(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8)、罗宝树编著《中国古代印刷史》(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3)、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肖东发《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等。
    ① 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前言第4页、第198页。
    ② 秦川认为《艳异编》是16部、《续艳异编》22部、《广艳异编》22部(《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总集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63-65页),其中《艳异编》少《幻异部》,《续艳异编》少《昆虫部》,《广艳异编》少《俶诡部》、《昆虫部》、《夜叉部》。本文《艳异编》等俱依《古本小说集成》本。
     ①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125页。
    
    
    ①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学论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页。
    ② 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校注》,卢盛江校考,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450页。
    
    ① 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校注》,卢盛江校考,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458页。
    ② 庄汝敬《游览粹编》序。
    ③ 胡文焕《游览粹编》序。
    ①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35页。
    ② 李涉《逢盗索诗》,《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35页。
    ③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30页。
    ④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36页。
    ⑤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37页。
    
    ①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38页。
    ② 《苏轼诗集》卷四十七,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八册第2535页。
    ③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33页。
    ④ 《游览粹编》卷一,《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35-336页。
    ①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37页。
    ②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37页。
    ③ 《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64、176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① 同时《稗家粹编》对《广艳异编》、《续艳异编》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稗家粹编》与《广艳异编》同22篇,与《续艳异编》同8篇。当然,现在所见《艳异编》,托名汤显祖,应在汤氏去世之后。反过来,今天所见《艳异编》受到《稗家粹编》的影响,也未可知。
    ② 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8册第2831-2832页。
    ③ 天授为武则天年号,在690-692年间;大历为代宗李豫年号,在766-779年间。
    ④ 参见陈友鹤选注《唐宋传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20页)。
    ⑤ 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6册第2159-2161页。
    
    ① 程毅中:《玄怪录》重校本,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② 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9册第3605-3606页。
    ③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65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第547页。
    ④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186页。
    ① 《鸳渚志余雪窗谈异》现有两种整理本:其一是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徐野校点本(以吉林大学图书馆所藏影刻油印本为底本);其二是中华书局1997年于文藻校点本(以大连图书馆藏明刻本为底本)。于本1989年完成校点早于徐本,正式出版晚于徐本。
    ②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5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
    ③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56页。
    ④ 《千顷堂书目》著录四卷,今不存。国家图书馆藏舒其才石泉堂万历七年(1579)刊本《新刊谐史》六卷,分智、仁、圣、义、中、和六集,收唐宋以来俳谐小说73篇。题徐士范辑。徐士范其人不详。前有徐常吉《谐史引》,似为作者口吻。宁稼雨认为当为徐常吉原作四卷,士范广为六卷。(《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谐史”条,第530页)但徐士范可能与常吉为同一人。73篇后被全部收录于《广谐史》。
    ①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36页。
    ② 《游览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48页。
    ③ 1.蒋星煜《康海<中山狼>杂剧并非为讥刺李梦阳而作——兼谈<中山狼传>小说之作者》,《中国戏曲史钩沉》,中州书画社,1982年,第159-172页;2.周国瑞《<中山狼传>作者考辨》,载《殷都学刊》1990年第4期;3. 景宏业《中山狼传的创作时间及本事考》,《文学遗产》1998年第2期;4.薛洪勣《<中山狼传>的作者还须重议》,《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2期;5.王公望《论<中山狼传>和<中山狼>杂剧并非讽刺李梦阳——兼论<中山狼传>之作者及李梦阳同康海、王九思之关系》,载《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6.汪超宏《小说<中山狼传>的作者与版本》,《康海十一题》,收入《明清曲家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24-127页。
    
    ①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5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第140页。
    ②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5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第137页。
    
    
    ① 载《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3期。
    ② 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第1期。
    ③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④ 《联芳楼记》和《牡丹灯记》的后面部分请铁冠道人除祟部分与《句解》本近。《牡丹灯记》
     ① 《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43页。
    
    ① 《元史》卷一九四《列传》第八十一。
    ② 《元史》卷一三八《列传》第二十五。
    
    
    ① 《太平广记》第4册第1136页。
    ② 《太平广记》第4册第1136页。
     ① 《太平广记》卷四八八,第10册第4015页。
    
    
    ① 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②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③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④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⑤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924—927页。
    ① 《太平广记》卷四百四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3606页。
    ② 《玄怪录》卷七,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67页。
    ③ 《太平广记钞》卷七十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425页。
    ① 洪迈:《夷坚志》,何卓点校,《古体小说丛刊》本,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2版,第93页。
     ① 参见赵兴勤《孤本戏文<卢川留题金山记>本事考补遗》(载《文学遗产》2004年第4期)。
     ①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谱》第三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176页。
     ① 孙葆真等整理,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第587页。
    ① 旧时每年夏历二月(仲春)、八月(仲秋)的第一个“丁日”(上丁)祭祀孔子的活动,称为“丁祭”,也叫“祭丁”。始于隋朝。此处《金瓶梅》错。
    ② 《<别头巾文>不能证明<金瓶梅>作者是屠隆》,见《小说考信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271-275页。
     ① 中华书局1985年,第50页。
    ① 明汪云程《逸史搜奇》壬一收录,文字与《文房小说》本同。《虞初志》卷一《集异记》亦收录(上海: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第16-17页),与《稗家粹编》本文字同。
    ②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4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年,第329-330页。
    ③ 《太平广记》第8册第2837-2838页。
    ④ 《稗家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123-124页。
     ① 《晁氏宝文堂书目 徐氏红雨楼书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①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② 详见孙崇涛《风月锦囊考释》(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
    ③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57-158页。
    ⑤ 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亦见作者博士学位论文修改、补充本《话本小说文体研究》附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⑥ 《<宝文堂书目·乐府类>之整理与分析》,《元明清戏曲论集》,中州书画社,1982年,第109页。
    ① 《新见〈六十家小说〉佚文》,载《文献》1998年第1期。
    ② 《反思<宝文堂书目>所录的话本小说与清平山堂<六十家小说>之关系》,载《复旦学报》2005年第6期。
    ① 《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②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94-96页。
    ③ 今总目与正文并无“舛异”,仅卷八目录作《蒋氏传》,正文作《蒋琛传》,似乎袁克文在“乙丑八月”已经按照总目重新装订。
    ④ 光绪十八年(1892)徐友兰刻本,卷十一,页二十B。《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影印第4册,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⑤ 如2004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小说总目》就将《杜丽娘记》和《孔淑芳记》收在“白话卷”(分见第56、189页)。
    ① 参见马廉《隅卿日记选钞》(刘倩编《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283页)和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11页)。
    ② 关于朱鼎煦的具体情况可以参见郑伟章《文献家通考》(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1662-1663页)。
    ③ 北大抄本出版项题为:“1964年中国书店”。据工作人员介绍,此系为1964年中国书店请人抄写本。版式与南大图书馆藏书同,每半页九行二十字,仅有一处相异:卷六《媚戏介胄》篇少抄一“此”字,下文页九A面至页十B面一一上提一字。国图为朱丝襕抄本,书根题“景钞明刊孤本小说幽怪诗谭”,出版项题“扬州古旧书店196?年”,每半页十行二十字。刻本卷三《桃源见梦》一篇后阙,二抄本俱题“以下原阙”。
    ④ 胡从经(《<幽怪诗谭>一瞥》,载其《胡从经书话》,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和金源熙文(《明代文言小说集<幽怪诗谭>浅谈》,载《中国学研究》第八辑,济南出版社,2006年,第 208-209页)就是如此。辜美高、李金生主编《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藏中国明清通俗小说书目提要》著录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续编》影印本,作94则。
    ⑤ 所见如《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王重民编,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2年,第774页)、《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第320 页),《明代小说史》、《明代小说丛稿》(第 24 页)俱误为 67 篇。
    ① 金源熙:《明代文言小说集<幽怪诗谭>浅谈》,载《中国学研究》(第八辑),济南出版社,2006年,第209页。
    ② 参见《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399页左。
    ③ 程毅中:《明代小说丛稿》,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第28页。但是考虑到《稗家粹编》的编辑出版以及篇目来源问题,未为的论,还存在商榷的余地。
    ④ 《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20页。
    ⑤ 第一代林瀚(1434~1519)官南京吏、兵二部尚书,林瀚次子林庭(1472~1541)官工部尚书,第九子林庭机(1506~1581)官工、礼二部尚书;林庭机长子林燫(1524~1580)官南京工、礼二部尚书,次子林烃(1540-1616)官南京工部尚书,他们都是进士出身。林瀚之父林元美、林庭机之族弟林庭堂和林庭之子林炫三个进士,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七科八进士,三代五尚书”的名宦世家。明代“三世为尚书,并得谥文,林氏一家而已”,见《明史》卷一百六十三林瀚本传,第421页。林庭,《明清进士录》第246页作林庭昂。
    ⑥ 《濂江林氏家谱·户部员外郎泰华林公传》,参见《曲品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2版,第113页;《中国地方志·福建府县志辑》中《福州府志》卷七十二《艺文》(第2册第403页)和民国《闽侯县志》卷四七《艺文上》(第2册第612页)著录。
    ⑦ 见陈吉主编《福州市郊区志》第二十四篇第二章《文化艺术》附录《主要书目》(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559页)。
    ⑧ 高儒《百川书志》卷六:“聚人品、脂粉、禽兽、木石、器皿五类灵怪,七十二事。”
    ⑨ 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11页。
    ① 此陈国军误(《周静轩及其<湖海奇闻>考》,载《文学遗产》2005年第6期;《明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202页),应为薛洪勣指认的卷四《伏氏灵验》和卷一《玉簪传信》(《传奇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34页)。
    ② 载《文学遗产》2005年第6期。
    ③ 载《文学遗产》2005年第6期。
    ④ 具体见金源熙《明代文言小说集<幽怪诗谭>浅谈》(载《中国学研究》[第八辑],第210—211页)。
    ⑤ 《沙溪集》卷十三,《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6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21 页。
    ⑥ 卞荣,字华伯,江苏江阴人,正统十年(1445)乙丑进士,官至户部郎中。有《卞郎中诗集》七卷。“荣在景泰间,盛有诗名。居郎署二十年。朝骑甫归,持牍乞诗者拥塞户限,日应百篇”(《四库
     ①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700页。
    ① 《古今清谈万选》解题,见程毅中:《古体小说钞:明代卷》, 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314 页。
    ② 《张侯回生》、《吴生仙访》《贝琼遇旧》10个半页;《灯神夜话》、《会稽妖柳》、《婕妤呈象》8个半页;《玉簪示信》、《曹异龙神》7个半页;《虢州仙女》6个半页;《夜召韩生》缺首页,是3个半页;但是《以诚闻咏》仅2个半页。
     ① 《中华文史论丛》总第75辑(2004年第1期)。
    ①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
    ② 罗炌续修、黄承昊续纂《嘉兴县志》,见《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
    ③ [崇祯]《嘉兴县志》,第726页。
    ④ 如程毅中《明代小说丛稿》等。
    ⑤ 今有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宋文、吴岩、若远点校本。如卷六《西玄青鸟记》,题“防风茅元仪”,茅元仪生于1594年,卒于1640年,文中出现“崇祯癸酉季秋”,是为1633年,而杨循吉(1458-1546)早已去世,应为伪书。八卷,文言小说选集,乱题书名,乱改作者,然多收名篇,亦不乏研究价值。《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84页)在“《鸳渚志余雪窗谈异》”条将“杨循吉辑”本《雪窗谈异》与《鸳渚志余雪窗谈异》二书混为一谈,误。
    ⑥ 陈国军:《明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483-485页。
    ① [崇祯]《嘉兴县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700页。
    ② 赵文华纂修[嘉靖]《嘉兴府图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19册,齐鲁书社,1995年,第540页。
    ③ [崇祯]《嘉兴县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第700页。
    ①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望吴门即嘉兴城北门(嘉靖后又改拱辰门),此诗即嘉兴秀水风光。
    ② 上海:上海藜光社,1911年,第9页。
    ③ 《嘉兴府图记》卷二十:舒州刘观,官平江许浦,其子尧举字唐卿,因就嘉禾,僦舟而行。舟人有女,貌美。尧举调之不得间。既引试,出院甚早,舟人贸易未还,因得谐私约。观夫妇—夕梦黄衣二人驰报“郎君首荐”,前往视榜,一人忽掣去,云:“刘尧举近作欺心事,天符殿一举矣。”果见黜。既归,观以梦诘之,匿不敢言。至次举,果首荐于舒,后亦不第。见 [嘉靖]《嘉兴府图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19册,齐鲁书社,1995年,第534页。
    ① 《稗家粹编》卷八,《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177-178页。
    ② 《古本小说丛刊》本,第1549页。
    ③ 《古本小说丛刊》本,第1550页。
    
    ① 《古本小说丛刊》本,第1547页。
    ② 参见《<百家公案>研究》(第66-67页)。
    ③ 《稗家粹编》卷六,《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133-134页。
    ① 《古本小说丛刊》本,第1551页。
    ② 《<百家公案>研究》,第67页。
    ③ 参见《<包龙图判百家公案>与明代公案小说》、《<百家公案>研究》(第66-67页)。
    
    ① 《稗家粹编》卷七,《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164-165页。
    ②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4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09页上。
    
    ① 程毅中:《<包龙图判百家公案>与明代公案小说》,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1期。
    ② 《稗家粹编》卷七,《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167-168页。
    ③ 《<百家公案>研究》,第172页。
    ④ 《<百家公案>研究》,第4页。
     ① 从“几乎照抄原文”的编辑方式来看,《百家公案》的第一、二、五回非常有可能直接从对《剪灯新话》和《花影集》改编过的某书选出。
    ② 《<百家公案>研究》第48页。
    ① 参见马幼垣《熊龙峰所刊短篇小说四种考释》(见刘世德编《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台湾香港论文选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42-73页)、孙楷第《小说旁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石昌渝主编《中国古代小说总目》(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以及诸多文学史等。
    ② 《稗家粹编》卷六。本文引俱从《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143-144页。
    ① 《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影印本第85册,台北:台湾天一出版社,1985年。
    ② 《古今清谈万选》解题,见《古体小说钞:明代卷》, 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314页。
    ① 小说中间徐景春与金荣、张克让做生意和结婚的部分没有情节展开,并且了无情趣,味同嚼蜡。另外写金荣与景春关系,也非正常,似有同性恋之嫌疑。如:“金荣与景春,朝暮相爱,旦夕不离。不觉数月有余,景春辞归,金荣款留再四,置酒饯于甘路寺,以诉衷曲。翌日车马仆从登途,金荣不忍分别,又送一程。”
    ②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四“委巷丛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346页。
    
    ① 《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98-299页。
    ② 《古今小说》,《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① 《古今清谈万选》“孔惑景春”篇后“按”语,《古体小说钞:明代卷》第319页。
    ② 参见陈大康《明代小说史》附录“明代小说编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748页)。
    ③ 参见《题材内容的单向吸收与双向交融——中国小说与戏曲比较研究之二》(载《艺术百家》1988 年第 3 期)和《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修订本)中“《杜丽娘慕色还魂》”条目(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71页)。
    ① 如徐锦玲《<牡丹亭>蓝本综论》(载《北方论丛》2004 年第 4 期)和江巨荣《二十世纪<牡丹亭>研究概述》(载《上海戏剧》1999年第10期)等。另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明代文学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汤显祖研究”没有涉及蓝本问题。
    ② 本文所引俱从《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46-48页,不再一一出注。
    ③ 现存三种《燕居笔记》都是增补和删减本,有较大的不同,其出版先后是林近阳本、何大抡本、余公仁本。三种《燕居笔记》俱被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本收录。
    ④ 孙楷第在1932年完成的著作《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三据《宝文堂书目》“子杂类”而著录《杜丽娘记》时,似乎已经发现二书的不同,指出有“以文言演之”的区别。薛洪勣在《传奇小说史》中似乎已经注意到二者文体的不同:“《杜丽娘记》,嘉靖间《宝文堂书目》已著录,今见冯梦龙本《燕居笔记》。后又演化为白话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见何大抡本《燕居笔记》),情节基本相同,细节略有增删,主要是增加了偶笔的描写文字。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汤显祖依据这个故事写成了古典戏曲杰作《牡丹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54页)但是没有具体言明汤显祖依据文言还是话本。
    ① 《话本小说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532页。
    ② 《<牡丹亭>的因袭和创新》,载《剧本》1981年第10期;又见《汤显祖评传》第三章第七节,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54页。
    ③ 《话本小说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532页。
    ④ 文载《光明日报》1958年4月27日。谭氏据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卷六对何本、余本《燕居笔记》的介绍,没有机会看到《燕居笔记》。
    ⑤ 《一个有关牡丹亭传奇的话本》,载《北京大学学报》1963年第6期。
     ① 《万锦情林》卷二上层,《古本小说集成》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26页。
     ① 据许政扬解释,“行乐图”就是“画像”(见校注本《喻世明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1994年印刷,第160页)。
    ① 见余公仁本,但《稗家粹编》无“口内吐出水银数斤”八字,似嫌夸张和荒诞而删略。
    ② 《汤显祖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54页。
    ③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第一》,《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第20页。
    ① 《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刘生觅莲记”条(陈益源撰),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69页。
    ② 《话本小说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533页。
    ③ 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778-779页。另外,陈国军认为《燕居笔记》的出版时间在1602年,但没有提供资料,也没有区分是何种版本,参见《李瓶儿原型探源:以<张于湖传>为中心》,载《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①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44-46页。
     ① 《剪灯新话句解》本附录,《古本小说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① 《归田诗话》卷中“沈园感旧”条,载丁福保编《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下册第1262页。
    ② 《归田诗话》卷上“还珠吟”条,载丁福保编《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下册第1247页。
    ①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54页。
    ②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39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第311页下。
     ① 《游览粹编》卷五,《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14-315页。
    ① 分别见《话本小说概论》第557页、《三言两拍资料》第360页、《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第555 页和陈益源《元明中篇传奇小说研究》(华艺出版社,1992 年)第 208 页等。
    ② 康熙十年(1671)周氏宁静堂刻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济南:齐鲁书社,2001年,第2册第595页下。
    ③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济南:齐鲁书社,2001年,第2册第596页上。
    ④ 台湾福记文化图书有限公司1984年,第216页。此处转引自陈益源《元明中篇传奇小说研究》,第208页。
    ⑤ 参见马美信《论<啖蔗>与“三言两拍”和<今古奇观>的关系》(载《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
    ① 王三善,字尤名,河南永城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授荆州推官,为官公正廉明,曾平反楚宗等人冤案。后任吏部文选、太常少卿、右佥都御史等。后在镇压贵州少数民族起兵时被俘杀害。诏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烈。事见《明史》卷一百三十七本传。
    ② 参见阿英:《玉堂春故事的演变》,载其《小说二谈》第1-31页,《小说闲谈四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③ 《游览粹编》卷五,《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295页。
     ①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第716页。
     ①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23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
    ② 如李剑国、陈国军《瞿佑仕宦经历考》(载《文学遗产》1992年第4期)、《瞿佑续考》(载《南开学报》1997年第3期)俱征引。
    ① 谭家健:《六朝诙谐文述略》,载《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3期。
    ② 刘跃进《走出散文史研究的困境——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人文论丛》2001 年卷(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年)。
    ③ 同上。
    ④ 关于传记文学的论著主要有姜涛、赵华《古代文学传记史稿》(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0)、韩兆琦《中国传记文学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朱文华《传记通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杨正润《传记文学史纲》(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李祥年《汉魏六朝传记文学史稿》(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陈兰村《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等。
    ⑤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第1312页。
    ⑥ 语文出版社,1999年,绪论第5页。
    ① 载《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3期。
    ② 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3。
    ③ 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4。
    ④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⑤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⑥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
    ⑦ 袁法周《庄子寓言与诗性智慧研究略稿》(宁夏大学,2004 ),吴海燕《庄子寓言的形象与表义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6 ),吴小洪《<庄子>寓言研究》(扬州大学,2004),李艳华《<庄子>寓言叙事研究》(河南大学,2004),杨子江《<庄子>寓言刍论》(华南师范大学2003),徐莉莉《<吕氏春秋>中的寓言研究》(延边大学,2006),柳旭《柳宗元寓言刍论》(东北师范大学2006),闫丽红《先秦寓言的特征及其民族文化意蕴》(兰州大学,2006),宋苗《先秦寓言的文化内涵》(西北大学,2003),梁艳芳《寓言发展形态的嬗变研究》(郑州大学,2003)等。
    ⑧ 载《四川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⑨ 载《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3期。
    ⑩ 载《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3期。 11 载《清华大学学报》2004 年第 2 期。
    ② 释祖秀:《德山木上座传》(棒)、《临济金刚王传》(喝),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52册,第498-501页。
    ① 《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67页。
    ② 据《全元散曲》、《全明散曲》、《中国曲学大辞典》(齐森华等主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年)等可知:沽美酒、醉扶归、丑奴儿、步蟾宫、醉翁子、掷[卜]金钱、折桂令、高阳台、忆秦娥、后庭花、上小楼、青玉案、皂罗袍、出队子、花枝频动[花心动]、鹊桥仙、雁儿落、月儿高、一枝花、玉连环、金菊香、蝶恋花、步步娇、浣溪沙、点绛唇、小桃红、[香]罗带、金络索、[红]绣鞋、踏莎行、玉楼春、剪[剔]银灯、忆多娇、鱼游春水、解三酲等。
    ③ 钱锺书:《管锥编》(第2版),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四册第1346页。
    
    
    ①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5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第2-3页。
    ② 分别见《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第362-363、379-380页。
     ① (晋)崔豹《古今注》卷上《舆服第一》,上海:商务印书馆,1956年,第8页。
    ②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安少有盛名,时多爱慕。乡人有罢中宿县者,还诣安。安问其归资,答曰:‘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此文暗用此史实。
    ① 《续晋阳秋》曰:谢安赏袁宏为机对辩速。宏为东郡,安取一扇授之,聊以赠行,宏应声曰:“辄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亦见《晋书》卷九十二《袁宏传》。
    ② 亦有因诙谐文而受宠的。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一“御笔改字”条记载:申文定公为史官时,有《祛倦鬼文》。神庙即位之二年,御笔改魔字。考其文作于丙辰岁,已十九年矣,上方十二岁,何由于见之?间以问文定公。公云:“此内史持入,上览而喜,遂洒笔。”而公亦以此受眷,且大拜矣。(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第20页。)
    ③ 裴度:《寄李翱书》,见董诰《全唐文》卷五三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2418页。
    ④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二集部四十五总集类存目二,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753页。
    ⑤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四子部五十四小说家类存目二,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235 页。
    ⑥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四子部五十四小说家类存目二,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第1235页。
    ①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传奇类著录《效颦集》、《广艳异编》、《删补文苑楂橘》、《痴婆子传》、《钟情丽集》、《风流十传》;子部小说著录《诸司公案》、《廉明奇判公案》、《明镜公案》、《详刑公案》、《佛印禅师语录问答》。其实它们都是文言小说。事实上,后来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已经不再使用这个不成熟的分类方式。如子部小说中的《诸司公案》、《廉明奇判公案》、《明镜公案》、《详刑公案》列入卷三“明清小说部甲”的公案类。
    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97-198页。
    ③ 台北:台湾天一出版社,1985年。
    ①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
    ② 《万锦情林》、《国色天香》等往往在具体的研究中归类不同。陈大康在《明代小说史》中将之视为“合刻小说集”,在四种之外列入《万选清谈》等10多种。秦川在《中国文言小说总集研究》中将《万锦情林》、《国色天香》视为艳情系列的文言小说总集。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则将四种归于传奇类。
    ③ 刘叶秋:《类书简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页。
    ④ 赵含坤:《中国类书》,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⑤ 如刘叶秋《类书简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胡道静《中国古代的类书》(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张涤华《类书流别》(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夏南强《类书通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等。
    ① 济南:齐鲁书社,2006年,第4页。
    ② 胡道静在《元至顺刊本<事林广记>解题》中称呼《事林广记》(宋陈元靓)和《万宝全书》(明徐笔洞辑),见《事林广记》附录(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
     ① 《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见《中国通俗小说书目》附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127页。
    ② 何本《燕居笔记》序,《古本小说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① 即《佞人传》分别见于《稗家粹编》卷八和《游览粹编》卷二;《祭义蜂文》,见《游览粹编》卷一和《寓文粹编》卷上。
    ② 戴不凡:《小说见闻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42页。
    ③ 可以参看刘天振《明代通俗类书研究》第四编。
     ① 此从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778-779页)。
    ① 载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编《东洋文化》1981年第3期。
    ② 刘天振认为《国色天香》、《绣谷春容》、何本《燕居笔记》都在金陵刊刻,便于书坊主之间“就地取材”。见《明代通俗类书研究》,第291页。我认为值得商榷。篇目易得,文字版本难求。三者尚未发现板本拼版现象。从市场角度讲,不同的出版地抄袭出版恰恰更易于销售。
    ③ 《明代通俗类书研究》,第301页。
     ① 葛兆光《放宽文史研究的视野——在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成立典礼上的讲演》,载《文汇报》2007 年 3 月 11 日第 8 版。
    (唐)牛僧儒、李复言:《玄怪录 续玄怪录》,程毅中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宋)洪 迈:《夷坚志》,何卓点校,第2版,北京:中华书局,2006。
    (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北京:中华书局,1961。
    (明)罗 炌、黄承昊:[崇祯]《嘉兴县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明)赵文华:[嘉靖]《嘉兴府图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19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
    (明)安遇时:《百家公案》,《古本小说丛刊》第2辑,北京:中华书局,1990。
    (明)碧山卧樵:《幽怪诗谭》,明刻本,国家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藏;南京大学图书馆油印本,1983;手抄本,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明)陈邦俊:《广谐史》,《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5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
    (明)陈继儒:《游览粹编》,明刻本。
    (明)晁 瑮:《宝文堂书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明)钓鸳湖客:《鸳渚志余雪窗谈异》,徐野点校,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
    (明)———:《鸳渚志余雪窗谈异》,于文藻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7。
    (明)都 穆:《都公谈纂》,《明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明)冯梦龙:《太平广记钞》,《冯梦龙全集》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明)———:《醒世恒言》,《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郎 瑛:《七修类稿》,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明)高 儒:《百川书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明)顾元庆:《顾氏文房小说四十种》,《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4册影印,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明)何大抡:《燕居笔记》,《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北京:中华书局,1959。
    (明)洪 楩:《清平山堂话本》,《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胡文焕:《胡氏粹编》,《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80册影印,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明)———:《胡氏粹编》,明万历文会堂刻本。
    (明)———:《群音类选》,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
    (明)———:《格致丛书》,明文会堂刻本。
    (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47、148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
    (明)瞿 佑:《剪灯新话》,《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归田诗话》,载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3。
    (明)瞿佑等:《剪灯新话》(外二种),周楞伽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明)李 诩:《戒庵老人漫笔》,北京:中华书局,1982。
    (明)林近阳:《燕居笔记》,《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陆 粲、顾起元:《庚巳编·客座赘语》,北京:中华书局,1987。
    (明)陆楫等:《古今说海》,成都:巴蜀书社,1988。
    (明)陆 容:《菽园杂记》,北京:中华书局,1985。
    (明)吕天成:《曲品》,吴书荫校注第2版,北京:中华书局,2006。
    (明)祁彪佳:《远山堂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明)沈 泰:《盛明杂剧》,《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64、176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明)沈 榜:《宛署杂记》,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
    (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北京:中华书局,1959。
    (明)施显卿:《新编古今奇闻类纪》,《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 247 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
    (明)宋 濓:《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
    (明)谈 修:《惠山古今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 233 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
    (明)谈 修(旧题梁溪无名生):《游翰稗编》,《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 65 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明)汤显祖等:《说海》,柯愈春编纂,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7。
    (明)陶 辅:《花影集》,程毅中点校,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
    (明)童 轩:《清风亭稿》,《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4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明)汪盈科:《雪涛小说(外四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0。
    (明)王世贞:《尺牍清裁》六卷本(含补遗),明刻本。
    (明)王世贞:《艳异编》,孙葆真整理,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
    (明)吴 讷:《文章辨体序说》,于北山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明)吴敬所:《国色天香》,《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谢肇淛:《五杂俎》,《四库禁毁书丛刊》子部第37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明)熊龙峰:《熊龙峰小说四种》,《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罗根泽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明)杨循吉(旧题):《雪窗谈异》,宋文等点校,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明)佚 名:《绣谷春容》,《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佚 名:《古今清谈万选》,《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初编》第85册影印,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
    
    (明)佚 名:《虞初志》,明刻本三种,藏国家图书馆;另汤显祖序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46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
    (明)余公仁:《燕居笔记》,《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余象斗:《万锦情林》,《古本小说集成》影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詹景凤:《古今寓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52册,济南:齐鲁书社,1995。
    (明)詹詹外史:《情史》,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
    (明)张 岱:《夜航船》,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
    (明)赵 弼:《效颦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明)赵用贤:《赵定宇书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明)钟 惺:《名媛诗归》,《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39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清)[道光]《耒阳县志》,清刻本。
    (清)[光绪]《耒阳县志》,[康熙]《耒阳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南府县志辑》第33 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清)[光绪]《耒阳县志》,清刻本。
    (清)[光绪]《兴宁县志》,清刻本。
    (清)[康熙]《钱塘县志》、[嘉庆]《钱塘县志补》,《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第4册,上海:上海书店,1993。
    (清)[康熙]《仁和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第5册,上海:上海书店,1993。
    (清)[咸丰]《兴宁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广东府县志辑》第 23 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清)严可均:《全梁文》,载《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冯瑞生审订,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
    (清)张廷玉:《明史》,北京:中华书局,1991。
    (清)周 铭:《林下词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2册,济南:齐鲁书社,2001。
    (民国)《杭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影印第 1-3 册,上海:上海书店,1993。
    《古今小说精华》,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中国古代珍稀本小说》,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7。
    《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北京:中华书局,2006。
    蔡 毅:《中国古代戏曲序跋汇编》,济南:齐鲁书社,1998。
    程毅中、薛洪勣:《古体小说钞:明代卷》,北京:中华书局,2001。
    程毅中:《宋元小说家话本集》,济南:齐鲁书社,2000。
    ———:《古体小说钞:宋元卷》,北京:中华书局,1995。
    李剑国:《宋代传奇集》,北京:中华书局,2001。
    李时人:《全唐五代小说》,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鲁 迅:《鲁迅辑录古籍丛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饶宗颐、张璋:《全明词》,北京:中华书局,2004。
    唐圭璋:《全金元词》,北京:中华书局,1992。
    唐圭璋等:《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99。
    王季思:《全元戏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1999。
    谢伯阳:《全明散曲》,济南:齐鲁书社,1994。
    周明初、叶晔:《全明词补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丛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中国历代政区沿革》,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曹 之:《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陈宝良、王熹:《中国风俗通史·明代卷》,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
    陈宝良:《飘摇的传统——明代城市生活长卷》,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
    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通俗小说的历史轨迹》,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
    陈国军:《明代志怪传奇小说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陈茂同:《中国职官制度沿革史》,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陈平原:《陈平原小说史论集》,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陈蒲清:《中国古代寓言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陈蒲清等:《中国古代寓言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陈文新:《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陈益源:《剪灯新话与传奇漫录之比较研究》,台北:学生书局,1990。
    ———:《元明中篇传奇小说研究》,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陈友鹤:《唐宋传奇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程国赋:《唐代小说嬗变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程毅中:《程毅中文存》,北京:中华书局,2006。
    ———:《古小说简目》,北京:中华书局,1981。
    ———:《明代小说丛稿》,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宋元小说研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禇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董乃斌:《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顾志兴:《浙江出版史研究——元明清时期》,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郭英德:《痴情与幻梦──明清文学随想录》,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92。
    ———:《明清传奇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明清传奇戏曲文体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明清传奇综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明清文人传奇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明代卷》,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
    韩结根:《明代徽州文学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韩锡铎、王清原:《小说书坊录》,沈阳:春风文艺出版,1987。
    侯忠义、刘世林:《中国文言小说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胡从经:《胡从经书话》,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80。
    黄永年:《古籍版本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黄镇伟:《坊刻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明清小说研究中心:《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
    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
    ———:《宋代志怪传奇叙录》,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
    李修生等:《古本戏曲剧目提要》,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李致忠:《古籍版本鉴定》,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李忠明:《17世纪中国通俗小说编年史》,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林 辰:《神怪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刘尚恒:《徽州刻书与藏书》,扬州:广陵书社,2003。
    刘世德:《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修订本),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刘扬忠:《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
    鲁 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罗宝树:《中国古代印刷史》,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3。
    罗筠筠:《灵与趣的意境——晚明小品文美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马 廉:《马隅卿小说戏曲论集》,刘倩编,北京:中华书局,2006。
    倪其心:《校勘学大纲》(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济南:齐鲁书社,1996。
    欧阳代发:《话本小说史》,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
    潘荣胜:《明清进士录》,北京:中华书局,2006。
    潘星辉:《明代文官铨选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齐裕焜:《明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0。
    钱锺书:《管锥编》(第2版),北京:中华书局,1986。
    乔光辉:《明代剪灯系列小说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施廷镛:《古籍珍稀版本知见录》,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石 麟:《话本小说通论》,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中国小说源流论》,北京:三联书店,1994。
    宋莉华:《明清时期的小说传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宋伦美:《唐人小说玄怪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古代部分)》,武汉等:湖北教育出版社等,2004。
    孙 逊:《明清小说论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戏曲小说书录解题》,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小说旁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谭 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谭正璧、谭寻:《古本稀见小说汇考》,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
    谭正璧:《话本与古剧》,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谭正璧:《三言两拍资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田建平:《元代出版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汪超宏:《明清曲家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王 河、真理:《宋代佚著辑考》,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王尔敏:《明清时代庶民文化生活》,长沙:岳麓书社,2002。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王建辉:《出版与近代文明》,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王庆华:《话本小说文体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魏隐儒:《中国古籍印刷史》,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8。
    吴承学:《晚明小品研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增订本),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吴海林、李延沛:《中国历史人物生卒年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
    吴志达:《中国文言小说史》,济南:齐鲁书社,1994。
    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向 楷:《世情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萧相恺:《宋元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
    萧欣桥、刘福元:《话本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
    肖东发:《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谢国桢:《江浙访书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徐 艳:《晚明小品文体研究》,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徐朔方:《汤显祖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晚明曲家年谱》,载其《徐朔方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小说考信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薛洪勣:《传奇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
    严敦易:《元明清戏曲论集》,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
    杨 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杨绪容:《<百家公案>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叶德辉:《书林清话》,北京:中华书局,1957。
    叶树声、余敏辉:《明清江南私人刻书史略》,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尹恭弘:《小品高潮与晚明文化——晚明小品七十三家评述》,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
    于天池:《明清小说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袁行霈、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袁行霈:《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张 兵:《宋辽金元小说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宋元话本》,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张 晶:《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辽金元卷》,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
    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2。
    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赵含坤:《中国类书》,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赵尊岳:《明词彙刊》,上?荷虾9偶霭嫔纾?992。
    郑伟章:《文献家通考》,北京:中华书局,1999。
    郑振铎:《中国文学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周绍良:《唐传奇笺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周心慧:《中国版画史丛稿》,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朱一玄等:《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提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美]韩南:《中国白话小说史》,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1989。
    
    
    
    安秉呙:《中国寓言传记研究》,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论文,1986。
    陈敏惠:《拟人传体寓言析论——以<广谐史>为研究对象》,台湾中兴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
    赖旬美:《古代寓言型笑话研究》,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
    李艳华:《<庄子>寓言叙事研究》,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4。
    梁艳芳:《寓言发展形态的嬗变研究》,郑州大学硕士论文,2003。
    柳 旭:《柳宗元寓言刍论》,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南哲镇:《唐代讽谕文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4。
    任明华:《中国小说选本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
    宋 苗:《先秦寓言的文化内涵》,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3。
    吴海燕:《庄子寓言的形象与表义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吴小洪:《<庄子>寓言研究》,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04。
    徐可超:《汉魏六朝诙谐文学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3。
    徐莉莉:《<吕氏春秋>中的寓言研究》,延边大学硕士论文,2006。
    闫丽红:《先秦寓言的特征及其民族文化意蕴》,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6。
    颜瑞芳:《中唐三家寓言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论文,1994。
    杨子江:《<庄子>寓言刍论》,华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袁法周:《庄子寓言与诗性智慧研究略稿》,宁夏大学硕士论文,2004。
    张影洁:《唐前俳谐文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阿 英:《玉堂春故事的演变》,载其《小说二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白亚仁:《新见〈六十家小说〉佚文》,载《文献》1998年第1期。
    陈国军:《<幽怪诗谭>与明清志怪传奇小说的审美取向》,载《蒲松龄学刊》2005年第3期。
    ———:《论<鸳渚志余雪窗谈异>的作者、创作时间及其它》,载《中华文史论丛》2004年第1期。
    ———:《周静轩及其<湖海奇闻>考》,载《文学遗产》2005年第6期。
    程毅中:《<包龙图判百家公案>与明代公案小说》,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1期。
    杜 磊、朱崇志:《胡文焕和<群音类选>》,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第3 期。
    干天全:《中国古代寓言述论》,载《四川大学学报》1996年第4期。
    葛兆光:《放宽文史研究的视野》,载《文汇报》2007年3月11日。
    郭正谊:《<墨娥小录>辑录考略》,载《文物》1979年第8期。
    江巨荣:《二十世纪<牡丹亭>研究概述》,载《上海戏剧》1999年第10期。
    姜志雄:《一个有关牡丹亭传奇的话本》,载《北京大学学报》1963年第6期。
    景宏业:《中山狼传的创作时间及本事考》,载《文学遗产》1998年第2期。
    刘 辉:《题材内容的单向吸收与双向交融——中国小说与戏曲比较研究之二》,载《艺术百家》1988年第3期。
    刘 宁:《论韩愈<毛颖传>的托讽旨意与俳谐艺术》,载《清华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刘跃进:《走出散文史研究的困境——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人文论丛》2001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刘卓英:《柳宗元、苏轼与唐宋寓言》,载《中国典籍与文化》1997年3期。
    马幼垣:《熊龙峰所刊短篇小说四种考释》,载刘世德编《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台湾香港论文选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乔光辉:《<剪灯新话>的版本流变考述》,载《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年第1期。
    石昌渝:《明代公案小说:类型与源流》,载《文学遗产》2006年第3期。
    谭家健:《六朝诙谐文述略》,载《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3期。
    王宝平:《胡文焕丛书考辨》,载《中华文史论丛》2001年第1期。
    ———:《明代刻书家胡文焕考》,载《中日文化交流史论集——户川芳郎先生古稀纪念》,中华书局,2002。
    ———:《日本胡文焕丛书经眼录》,载《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播与影响》,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
    ———:《中国胡文焕丛书经眼录》,载《中日文化论丛(1991)》,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
    王公望:《论<中山狼传>和<中山狼>杂剧并非讽刺李梦阳——兼论<中山狼传>之作者及李梦阳同康海、王九思之关系》,载《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王兆鹏、胡晓燕:《<全明词>漏收1000首补目》,载《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王兆鹏:《<全清词·顺康卷>前五册漏收词补目》,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徐锦玲:《<牡丹亭>蓝本综论》,载《北方论丛》2004年第4期。
    徐学林:《试论徽州地区的古代刻书业》,载《出版史料》1993年第1期。
    薛洪勣:《<中山狼传>的作者还须重议》,载《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2期。
    于为刚:《胡文焕与<格致丛书>》,载《图书馆杂志》1982年第4期。
    余 意:《<全明词>漏收 1050 首补目》,载《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1期。
    张仲谋:《<全明词>补辑》,载《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赵兴勤:《孤本戏文<卢川留题金山记>本事考补遗》,载《文学遗产》2004年第4期。
    周国瑞:《<中山狼传>作者考辨》,载《殷都学刊》1990年第4期。
    [韩]金源熙:《明代文言小说集<幽怪诗谭>浅谈》,载《中国学研究》(第 8 辑),济南出版社,2006。
    [日]阿部泰记:《明代公案小说的编纂》,载《绥化师专学报》1989 年第 4 期。
    [日] ———:《明代公案小说的编纂(续)》,载《绥化师专学报》1991 年第 1 期。
    [日]市成直子:《关于〈剪灯新话〉的版本》,载《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 年第 3期。
    [日]中里见敬:《反思<宝文堂书目>所录的话本小说与清平山堂<六十家小说>之关系》,载《复旦学报》2005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