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和谐问题探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从回顾政治文化概念缘起的历程入手,在阐述中外学者对政治文化概念不同理解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为依据,论证了从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维度来界定政治文化内涵的合理性。据此出发,文章分别论述了政治文化与政治及政治文化和谐与政治和谐、政治文化与文化及政治文化和谐与文化和谐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阐明了在社会和谐视域中政治文化和谐应包括的丰富内涵;分析了我国政治文化和谐的现状,指出当今我国政治文化和谐的一面是主流,进而探究了目前我国政治文化不和谐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并针对这些政治文化不和谐的表现及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我国政治文化和谐建设应选择的基本路径,认为应在坚持一元主导下的多元并存原则、继承与创新并重的原则和整合与包容并举的原则的同时,还应注重夯实政治文化和谐的物质基础、巩固政治文化和谐的政治保障、营造政治文化和谐的文化环境。如此,我国政治文化更加和谐乃至社会更加和谐的战略目标,才有望实现。
From review the original course of the politics culture concept in elaborating th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 to the political culture concept foundation, taking the Marxist philosophy's basic principle as the basis, The article has proven the rationality to limit the political culture connotation from the two dimensions of political psychology and the political thinking. According to the above embarks, the article elaborated the intrinsic logical relations which exists between the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s, the political culture harmony and political harmony, the political cultural harmony and the cultural harmony; expounded the political culture harmonious connotation in the harmony scope; analyze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olitics culture harmony in our country; pointed out now our country politics culture harmony at the same time is a mainstream, then inquired into the present main performance and the origin of that the politics culture is not harmonious in our country; to the reason which these political culture not harmonious factor and forms, the article proposed the basic way of our country's politics culture harmonious construction, thinking that while we should persist under mono-mechanism leading and the multi-dimensional coexisting principle, pay equal attention to principle of the inheritance and the innovation and conformity developing simultaneously, we should also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ramming politics culture harmonious material base, safeguarding the consolidated political culture harmonious politics and building politics culture harmonious culture environment. Only then, the strategic target that our country politics culture is more harmonious and even the society more harmonious will be realized hopefully.
引文
[1]G.Almond:comparative political system,The Journal of politics,Vol.18,Aug,1956,P.393
    [1]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science,New York,Macmillan co.and the Free press,1961,Vol.12,P.218
    [2]G.Almond and S.verba:civic cultur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3,P.13
    [3]G.Almond and S.verba:civic cultur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3,P.15
    [4](美)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9页。
    [1](美)罗斯金.政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98页。
    [2]曾繁正.西方政治学[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8年版,第89页。
    [3]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8页。
    [1]朱日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J].政治学研究,1987年第6期。
    [2]公丕祥,李义生.商品经济与政治文化观念[J].政治学研究,1987年第1期。
    [3]孙正甲.政治文化模式分析[J].理论探讨,1990年第4期,第102页.
    [4]万高.简论“政治文化”[J].政治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1995年第2期,第8页.
    [5]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9页。
    [6]戚珩.政治文化结构剖析[J].政治学研究,1988年第4期,第29页。
    [7]刘泽华,葛荃.王权结构的刚柔结构与政治意识[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6页。
    [8]沈大德.论当代政治文化中的两种困扰[J].福建论坛,1989年第6期,第33-37页。
    [9]孙西克.政治文化与政策选择[J].政治学研究,1988年第4期,第24页。
    [1]张浚.政治文化研究兴起的背景及其思想渊源[J].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2期。
    [2]徐大同,高建.试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与特征[J].新华文摘,1988年第1期,第155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2页。
    [1](美)阿尔蒙德.公民文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86页。
    [2]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11页。
    [1]郁建兴.政治学导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4页。
    [2]张小劲,景跃进.比较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82页。
    [1](美)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91页。
    [1](美)阿尔蒙德,维巴.公民文化(中文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6页.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664页。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4页。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510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1页。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7页。
    [1]宁夏自治区委党校课题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城市群众基础问题调查报告[R].
    [1]孔子.论语[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第313页。
    [1]邓乾德主编.诸子百家·现代版(上卷)[M].成都:巴蜀书社,1999年版,第392页。
    [2]邓乾德主编.诸子百家·现代版(上卷)[M].成都:巴蜀书社,1999年版,第392页。
    [3]邓乾德主编.诸子百家·现代版(上卷)[M].成都:巴蜀书社,1999年版,第393页。
    [4]邓乾德主编.诸子百家·现代版(上卷)[M].成都:巴蜀书社,1999年版,第472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72页。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8页。
    [1]孔子.论语[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第251页。
    [2]孔子.论语[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第31页。
    [3]孔子.论语[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第240页。
    [4]孔子.论语[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第244页。
    [1]邓乾德主编.诸子百家·现代版(上卷)[M].成都:巴蜀书社,1999年版,第530页。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9页。
    1、葛荃.中国政治文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曹德本,宋少鹏.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社会稳定[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刘泽华.王权思想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马德普等.中西政治文化论丛(第三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
    6、[美]劳伦斯·迈耶等.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7、张小劲,景跃进.比较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王邦佐等.新政治学概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石永义等.现代政治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1、曹德本等.中国政治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2、许序雅.世界文明简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英]H·G·韦尔斯.世界史纲[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年版
    14、陈少峰.中国伦理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5、高放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金太军.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陈先达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王德宝,朱奎保.邓小平理论概论[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9、本书编写组.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0、刑贲思.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21、刘建飞等政治文化与21世纪中美日关系[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版。
    22、马新等.中国传统文化要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乔耀章,姚尚建.和谐社会的政治逻辑[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3):12-17.
    2、乔耀章.和谐社会与公民自觉[J].济南大学学报,2006(2):1-6.
    3、乔耀章.略论政府和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2):86-91.
    4、胡玉兰.和谐社会:文化和谐的社会[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8):69-72.
    5、王忠武.文明和谐与社会和谐[J].理论探讨,2006(4):29-31.
    6、陈世联.文化认同、文化和谐与社会和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3):117-121.
    7、郭国祥,郭曙岩.文化和谐论[J].理论学刊,2006(3):103-106.
    8、刘从德,董莎,方永武.文化和谐与构建和谐社会[J].前沿论坛,2005(23):10-11.
    9、朱根甲,王忠良.和谐社会呼唤文化和谐[J].行政与法,2006(8):3-5.
    10、杨洪贵.多元共存和谐共处[J].新疆社会科学,2006(3):92-96.
    11、蔡宇宏.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文化和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4):110-113.
    12、薛潞燕,杜为.和谐文化的内涵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168-170.
    13、李红亮.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J].前进,2006(1):21-22.
    14、秦文志.试论和谐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J].攀登,2006(1):47-49.
    15、涂碧波.用和谐文化建设引领和谐社会建设[J].党建,2006(9):9-10.
    16、王福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建设和谐文化[J].当代广西,2006(9):26-27.
    17、曾兆红.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1):40-41.
    18、姜晓梅.文化和谐与文化建设[J].道德与文明,2005(6):52-54.
    19、王卓君.政治文化研究与跨文化比较[J].江苏社会科学,1997(6):76-80.
    20、王卓君.政治文化研究的缘起、概念和意义评价[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1997(4):110-116.
    21、冯钢.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发展理论[J].浙江大学学报,1997(1):17-25.
    22、李传柱“政治文化”概念界定及研究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7(2):6-9
    23、陈元中.夯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文化基础[J].理论探索,2006(3):19-22.
    24、杨弘.政治文化的创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科学社会主义,2005(2):41-43.
    25、郭秀萍.全球化浪潮中的我国政治文化[J].山东社会科学,2005(8):141-143.
    26、孔祥宁.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社会主义研究,2005(6):98-100.
    27、彭勃.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发展与政治参与[J].理论学习月刊,1997(2):45-48.
    28、王玉萍.从构建和谐社会视角看政治文化创新[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4):114-116.
    29、陈元中.构建和谐社会与政治文化建设[J].广西社会科学,2005(12):19-21.
    30、林光汉.维护政治文化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5):12-14.
    31、袁敬伟,马晓明.传统政治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增刊):84-86.
    32、尚九宾,胡献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政治文化阐释[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4):49-51.
    33、陈浩天等.政治文化的塑造与和谐社会构建路径探析[J].科学与管理,2006(2):33-34.
    34、马庆钰.近50年来政治文化研究的回顾[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6):25-30.
    35、万生更.和谐社会语境下主体的特性对政治文化构建的理性意义[J].理论导刊,2006(2):16-18.
    36、王舵等.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刍议[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5(4):6-8.
    37、林光汉.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政治文化[J].发展研究,2006(3):90-91.
    38、万生更.论党的先进性与和谐社会政治文化的构建[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6-59.
    39、董焕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主法治建设[J].河南社会科学,2006(4):57-59
    40、郑维东,李晓男.政治文化的两种维度:政治心理与意识形态[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1):50-53.
    41、张浚.政治文化研究兴起的背景及其思想渊源[J].政治学研究,1998(2):42-48.
    42、宋仕平.政治文化:概念、特征与功能[J].民族论坛,2005(4):26-28.
    43、胡献忠.论中国政治文化问题[J].理论界,2002(5):69-70.
    44、王舵,杨晓峰.传统政治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效应分析[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校,2005(4):18-20.
    45、王登龙,冯云琴.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1):122-125.
    46、刘钰,徐锦贤.和谐社会的形上之思[J].江海学刊,2005(4):24-29.
    47、贾建芳.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3):20-27.
    48、东方亮.论社会和谐的基本要素[J].群众,2006(2):26-29.
    49、谭君久.从社会和谐到和谐社会[J].江苏社会科学,2006(1):136-138.
    50、张梅庆.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J].理论学习,2005(9):26-27.
    51、蒋建新.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政治和谐[J].甘肃理论学刊,2006(4):5-10.
    52、李康平,杨桦.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治文化建设[J].政治学研究,2005(3):58-64.
    53、胡献忠.论科学发展观对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整合[J].兰州学刊,2006(11):106-108.
    54、曹德本.冲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社会稳定[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5):56-62.
    55、习裕军,刘昆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治文化因素分析[J].实事求是,2007(1):13-14.
    56、刘玉堂,刘保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综论[J]中州学刊,2007(2):102-108.
    57、于语和,刘志松.“和谐社会”溯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71-77.
    58、夏晓丽.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政治文化创新[J].济南大学学报,2006(3):9-11.
    59、葛荃.中国化的宽容与和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6-44.
    60、胡美.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政治文化的自我构建[J].理论界,2007(2):145-14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