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俄罗斯转型时期的利益分化和重组,利益集团的出现是必然的政治现象。分析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形成及演变,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途径、特征、影响和趋势,得出有益的启示对于转型国家出现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正是基于此,本文以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为研究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等方法对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包括八大部分。
     绪论包括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现状述评,研究方法,论文的重要概念界定,论文框架、创新之处和不足。
     第一章到第六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
     第一章分析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历史演变,首先系统探讨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的原因。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苏联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是历史根源;俄罗斯转型时期政府的强力推动和政治制度的发展是政治根源;俄罗斯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导致利益分化是经济原因;转型时期俄罗斯思想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根源;俄罗斯转型时期阶级阶层的分化是社会根源。其次认为俄罗斯利益集团形成发展演变有三个历史时期:苏联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叶利钦时期的发展壮大和普京梅德韦杰夫时期的转变。指出苏联时期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发展和蜕变既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根源之一,也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利益集团的雏形。
     第二章介绍转型时期俄罗斯的主要利益集团。研究俄罗斯转型时期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应当对于转型时期俄罗斯主要的利益集团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俄罗斯转型时期大体分为叶利钦时期和普京时期两个阶段。首先对于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分类进行了阐述。然后介绍了叶利钦时期的以金融工业集团、石油天然气工业集团、军工利益集团、地方利益集团为主要代表的利益集团概况。最后介绍了普京执政后打击寡头干政,原七大寡头为代表的利益集团现状以及俄罗斯新寡头的兴起和强力部门利益集团的出现。
     第三章分析了俄罗斯转型时期利益集团为了达到和维护自己集团的切身利益,进行政治参与的六个案例。包括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政治参与:1996年俄罗斯总统大选;俄罗斯石油工业集团的政治参与:尤科斯事件的折射;俄罗斯石油工业集团的政治参与:安大输油管线之争的折射;俄罗斯军工利益集团与俄罗斯军火出口;俄罗斯石油工业集团与俄罗斯里海能源政策决策;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政治参与——1997年银行家的战争。
     第四章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剖析。阐述和总结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四个主要途径。在对美国和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比较的过程中提示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特征: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主体发展不平衡、政治参与的游说对象比较集中、制度供给有限、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大、自身成熟度低、对寡头政治的治理可谓初见成效。
     第五章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和转型时期俄罗斯社会的互动。强调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与俄罗斯转型时期的社会环境和制度供给密切相关。俄罗斯转型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为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提供了特殊的社会大环境。而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对于俄罗斯转型时期的社会打上了深深的印记,对于转型时期俄罗斯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均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深远影响。
     第六章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治理与展望。首先提出了对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治理对策:其次分析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与俄罗斯政治民主化的互动效应。认为利益集团政治参与是俄罗斯政治民主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俄罗斯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推动作用是有限的。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转变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俄罗斯政治制度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应当在俄罗斯政治民主化进程中谨慎的推进和扩大俄罗斯利益集团有序政治参与。最后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趋势展望;分析了当前俄罗斯政治民主化存在的问题,指出俄罗斯政治民主化进程任重道远,带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使俄罗斯利益集团从寡头政治参与向有序政治参与转变,重视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及其治理,是一个长期的重大课题。
     结束语部分,总体评价俄罗斯转型时期的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得出基本的结论,并认为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及治理对于广大的转型国家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With the interests' differentiation and re-mix of Russia's transition period, the emergence of interest group politics is an inevitable phenomenon.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of the interest group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o reveal the ways, characters, influences, prospects, to propose a solution in Russia's transition, have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 value. So in this paper, the interest group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Russian transition i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paper consists of eight sections. The introduction presents the paper's train of thought and value. It includ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the summary of relatives study and the ways, the important concepts, innovation and inadequate, frameworkof the research.
     The first chapter to chapter 6 is the main part of this article.
     The first chapter, Analysis of the interests' historical evolution. It include the causes of interest groups' forming in Russia's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formation of interest groups in the evolution of Russia's have three historical periods:Soviet-era bureaucratic elites, the Yeltsin and Putin-Medvedev's development and growth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Chapter two Introduce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the interests in transition period. It includes the Financial industry group. Oil and Gas industry group, Military interest groups and Local interest group in Yeltsin, and the basic conditions about Putin interests.
     Chapter three Analysis of the six cases.of interest group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o achieve and maintain their immediate interest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Chapter four A detailed analysis of Russian interest group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t include the typical ways, characters of Russian interest group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Chapter five Analysis of the interest group'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the social influences.On one side, the interes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re connected with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social environment and system.The economy, politics and culture of social transition period restrain the Russian interes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order. On the other side,the Russian interest group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have a double impact; It includ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Chapter six The governance and prospects of the Russian interest group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interes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ransition period. Analysis of the Russian interest group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Russia's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The trend of prospects on Russian interest groups'political participation; Becaus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Russian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To pay great importance to Russia's interest group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governance, is a long-term major issue.
     Conclusion sum up the full text of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the Russian interest group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draw basic conclusions.
引文
①庞大鹏:《俄罗斯政治学研究概况》,《东北亚论坛》2005年第1期
    ①参见董哓阳:《西方和俄罗斯对俄罗斯政治研究的学科发展特点》,《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3期
    ①李寿祺:《利益集团与美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65-66页
    ②[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和小G·宾厄·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210-227页
    ①参见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
    ①参见陶林:《十年来国内关十俄罗斯利益集团的研究述评》,《兰州学刊》2009年第4期
    ②冯玉军:《俄罗斯利益集团与外交决策》,《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12期
    ③陈小沁:《试析利益剧团对俄罗斯对外政策基本走向的影响》,《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3期
    ①周汝江:《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利益集团及其在中俄关系中的作用》,《东北亚论坛》,2003年第4期
    ②冯下军:《利益得失的权衡——俄罗斯利益集团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影响》,《国际贸易》,2003年第9期
    ③周勤:《基于能源供给安全的国家之间能源政策的博弈——兼评中日俄间的“安大线”与“安纳线”之争》,《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12期
    ④冯春萍:《透视中俄石油管道“路线图”风波》,《世界地理研究》,2004年第1期
    ⑤陈波、杨润华:《俄罗斯军工企业:一个制度变迁史的探讨》,《东北亚论坛》,1999年第2期
    ⑥岳爱武、牛天秀:《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浅析》,《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
    ①张春萍:《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发展的公共选择分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②杨成:《新官僚利益集团的崛起与俄罗斯特色的资本主义》,《当代世界》,2008年第2期
    ③庞大鹏:《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东北亚论坛》,2001年第4期
    ④钱谊:《俄罗斯私有化——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西伯利亚研究》,2003年第6期
    ⑤温俊萍、高子平:《俄罗斯利益集团与经济转轨的制度分析》,《国际论坛》,2005年第5期;温俊萍、高
    子平:《俄罗斯经济转轨与利益分配的制度分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第4期
    ⑥温俊萍、高子平:《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利益分配效应》,《俄罗斯研究》,2004年第4期
    ⑦张兆川:《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政治分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3期
    ①温俊萍:《社会转型期俄罗斯利益集团崛起探析》,《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②杨成:《新官僚利益集团的崛起与俄罗斯特色的资本主义》,《当代世界》,2008年第2期
    ③胡键:《俄罗斯主导利益集团的演变与制度变迁》,《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5期
    ④胡键:《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演变及其对政治决策的影响》,《俄罗斯研究》,2004年第3期
    ⑤景维民、杨晓猛:《制度秩序与可信任的制度再造——俄罗斯可信任制度的匮乏与培育》,《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1期
    ①张慧君:《转型进程中的国家治理模式重构:比较制度分析——以中欧和俄罗斯为例》,《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2期
    ②陈慧颖:《中俄两国治理中的传媒力量比较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7期
    ①《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3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4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33页
    ①《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12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04页
    ③张铭、严强:《政治学方法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27页
    ①冯绍雷、相蓝欣:《转型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上海人民版社2005年,第1页
    ②参见郑杭生:《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9页;郑航生:《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与中国社会学的坚实进展》,《社会学》2004年第12期
    ③孙立平:《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1期
    ④孙立平:《社会转型:发展社会学的新议题》,《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1期
    ⑤郑杭生:《本土特质与世界眼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75页
    ⑥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7页
    ①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3-7页
    ②景天魁:《社会发展的时空结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32-433页
    ③冯绍雷、相蓝欣:《转型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3页
    ④关于中国的社会转型不同于俄罗斯,其根本特征在于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党的领导下进行的社会转型。
    ⑤冯绍雷、相蓝欣:《转型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序言,第3页
    ①参见赵定东:《俄罗斯社会转型模式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74页
    ②冯绍雷、相蓝欣:《转型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上海人民版社2005年,第8页
    ③关十俄罗斯社会转型的阶段的划分,无论是五阶段说,三阶段说,还是一般意义上的两阶段说,都是对于从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向俄罗斯资本主义的社会演变进程的描述,并不矛盾,可以综合起来加以考察。笔者综合上述的观点采用一般意义上的两时期、三阶段说:即一是叶利钦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二是普京及梅德韦杰夫时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82贝
    ②[美]汉密尔顿,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出版社,2004年,第45页
    ③Arthur Bentley:The Process of Government. Cambridg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7.第205页,第222页,第208页
    ①戴维·杜鲁门:《政府的进程》,纽约,阿尔弗雷德出版公司,1951年,第37页
    ②李寿祺:《美国的利益集团与政治》,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第3页
    ③迈克尔·罗斯金:《政治科学》,林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195页
    ④施雪华:《政治科学原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36页
    ⑤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09—210页
    ⑥孙关宏主编:《政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91—293页
    ⑦陈振明《政治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244页
    ⑧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35页
    ①上海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俄罗斯国家安全决策机制》,时事出版社2007年,第201-202页
    ②参见本刊资料室:《俄罗斯六大利益集团》,《上海经济研究》,1994年第8期
    ①陈效卫、王春永:《利益集团——俄罗斯政坛上的新生力量》,《国际政治研究》1998年第4期
    ②温俊萍:《社会转型期俄罗斯利益集团崛起探析》,《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
    ③张树华:《过渡时期的俄罗斯社会》,新华出版社2001年,第71页,张树华:《转型过程中俄罗斯社会的两大难题:灰色经济与集团分利》,《东欧中亚研究》,1996年第5期
    ①赵定东:《俄罗斯社会转型模式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18-219页
    ②胡键:《俄罗斯主导利益集团的演变与制度变迁》,《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5期
    ③潘德礼、许新主编:《俄罗斯十年》,下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482页
    ④潘德礼、许新主编:《俄罗斯十年》,下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482-483页
    ⑤潘德礼、许新主编:《俄罗斯十年》,下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483页
    ①陈小沁:《试析利益集团对俄罗斯对外政策基本走向的影响》,《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3期
    ②注:本文中所指的俄罗斯转型时期的利益集团,如非特别说明,都足指俄罗斯转型时期的强势利益集团。
    ①郭秋永:《政治参与》,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1年,第25-26页
    ②郭秋永:《政治参与》,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1年,第22页
    ③[日]蒲岛耶夫:《政治参与》,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年,第4页
    ④[英]戴维·米勒等:《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政治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563页.
    ⑤帕特里克·J·孔奇:《政治参与概念如何形成定义》,载《国外政治学》,1989年第4期
    ①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②杨小明:《网络化背景下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透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7月,第128页。
    ③李元书、刘昌雄:《政治参与的涵义、特征和功能》,《学术交流》1995年第6期
    ④周平:《论我国改革过程中的政治参与》,《云南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第23页
    ⑤《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第485页
    ⑥《当代世界政治实用百科会书》,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年版,第173页
    ⑦罗志渊:《云五社会科学大辞典·政治学卷》,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1年,第193页
    ⑧文晓明、王立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68页
    ⑨参见孙关宏主编:《政治学概论》,复口.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82页
    ⑩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①文晓明、王立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行机制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68页
    ②塞缪尔·P·亨廷顿、乔治·L·多明格斯:《政治发展》,《政治学手册精选》(下卷),第148页
    ③李元书、刘昌雄:《政治参与的涵义、特征和功能》,《学术交流》1995年第6期。
    ④黄俊尧:《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学术探索》,2005年第5期
    ⑤倪承海:《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①[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16页
    ①梁素贞主编:《政治学原理》,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64-365页
    ②[日]蒲岛郁夫:《政治参与》,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年,第14页
    ①束顺民:《西方政治参与研究述要》,《.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②[日]蒲岛郁夫:《政治参与》,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年,第5-6页
    ①[美]约翰·克莱顿·托马斯:《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公共管理者的新技能与新策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5页
    ①注:对于利益集团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定义和观点。如称谓上不同,有“压力集团”、“政治集团”、“既得利益集团”、“既得利益群体”、“特殊利益群体”、“院外活动集团”“特殊社会阶层”等等。但是本文中的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利益集团作了严格的界定,即特指俄罗斯社会的强势利益集团,凭借自身的各种优势、资源.在俄社会转型中获取的合法但又不合理的利益团体的总称。如俄军工综合体、金融工业集团、石油企业集团等等。而一般的弱势群体,因为利益博弈中的小利地位,不在本文研究的范围内,如俄罗斯广大的劳动者阶层、中产阶层等等。在以后各章中所指的利益集团如不特殊说明,都是在此意义上使用。
    ②冯绍雷:《制度变迁和对外关系—1992年以来的俄罗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92页。
    ③注:关于苏联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的演变将在本章第二节论述,为避免重复,此处不展开赘述。
    ④苏联学者米哈伊尔·瓦斯连斯基在1980年发表了《花名册》一书,该书先后在奥地利、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十几个国家出版,其中一些国家多次再版,土耳其和以色列报纸对书的内容还进行连载。《花名册》问世十年之后,在1991年这本书终于在莫斯科出版。米哈伊尔·瓦斯连斯基认 为:“花名册”干部是苏联社会寄生的统治阶级、剥削阶级和特权阶级,是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
    ①关于苏联权贵阶层的研究是近年来关十俄罗斯和苏联问题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有学者认为苏联解体的主要深层次原因就是苏联权贵阶层。参见赵宏:《苏联官僚特权阶层与苏联剧变》,《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4期
    ②关于苏联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的演变和成因将在本章第二节俄罗斯利益集团的的演变详细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③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第67页
    ④徐坡岭:《俄罗斯经济转型轨迹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27页
    ①徐坡岭:《俄罗斯经济转型轨迹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97页
    ②潘德礼、许新主编:《俄罗斯十年》,下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485页
    ③潘德礼、许新主编:《俄罗斯十年》,下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485-486页
    ④叶利钦作为独立后俄罗斯的第一任民选总统,许诺带领俄罗斯建立“民主”、“文明”的资本主义国家。期间,经历盖达尔的“休克疗法”,炮打白宫,第二次总统大选(叶利钦有惊无险禅连总统),第一次车臣战争(双方达成和解,但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走马灯似地换了五任总理。最后,叶利钦钦定的接班人普京入主克里姆林宫,开始了普京时代。综观叶利钦时期,可谓政局动荡不安。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41页
    ②格·萨塔罗夫,《叶利钦时代》东方出版社2002年,第214页
    ③格·萨塔罗夫,《叶利钦时代》东方出版社2002年,第217页
    ④潘德礼、许新主编:《俄罗斯十年》,下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931页
    ①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第2-3页
    ②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北京,三联书店,1995年,第2页
    ③ 转引自黄立茀:《苏联社会阶层与苏联剧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358页
    ④ 王一程、黄平主编:《中俄政治改革与发展》,新华出版社2006年,第147页
    ⑤乐黛云《文化转型与文化冲突》一文中写道:“所谓文化转型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文化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遮的重组与理更新……文化发展总是通过“认同”和“离异”两种作用来进行。“认同”表现为与主流文化一致的阐释,是在一定范围内向纵深的发展,是对已成模式的进一步开掘,同时表现为对异己力量的排斥与压抑,其作用在于巩固主流文化已经确立的种种界限与规范,使之得以发 达和凝聚。“离异”则表现为批判和扬弃,即在一定时期内,对主流文化否定和怀疑,打乱成规范和界限,对被排斥的加以兼容,把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因而形成对主流文化的批判,乃至颠覆。这种“离异”作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就是文化转型时期。参见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8年第9期,第36-41页
    ①《社会与经济变动:社会舆论调查》,《全俄社会舆论调查通报》,1993年第6期。
    ②徐坡岭:《俄罗斯经济转型轨迹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56-57页
    ③资料来源:引自冯绍雷等主编:《转型中的俄罗斯与文化》,上海人民出版,2005年,第4页
    ①“在苏联领取最高工资者和最低工资者的人数,各占10%,他们之间的收入对比在1956年为1:4,1975年底则为1:3。1977年,在每1000个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中,受过高等和中等(完全和不完全)教育的有700人;而在每1000个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中,受过高等或中等教育者则达970人。共同的劳动,加上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在同一个学校里读书,在同一个诊所里看病,以及使用同类社会生活基础设施一一这一切使得苏联所有社会集团的生活方式日益接近.,.…”。参见陈映芳:《俄罗斯社会分层系统的转变》,冯绍雷、相蓝欣主编:《转型中的俄罗斯社会与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页。
    ②叶·尼·斯塔利科夫:《过渡期社会的社会结构:“横向的切割”》,[俄]《政治学研究》1995年第5期,转引自张树华:《转轨期俄罗斯社会的分层与结构转型》,《东欧中亚研究》,1997年第4期,第61页.
    ①大卫·科兹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的经济学教授,(David M. Kotz).他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全新的解释。大卫·科兹认为“‘来自上层的革命’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就是说,在由戈氏改革产生的新的政治条件下,大部分位居国家要职的苏联党一国精英,以及其他重要的官方组织,从拥戴社会主义转向了拥戴资本主义。”参见[美国]大卫·科兹,弗雷德·威尔:《来自上层的革命》,曹荣湘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序方言第4页。
    ②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苏联官僚特权阶层这一问题十分关注,一些成果纷纷发表,关于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的专题文章有:刘克明的《论苏联共产党的官僚特权阶层》:郭春生的《苏联特权阶层的形成及影响》和《苏联特权阶层:内涵界定、形成时间、角色转化》:黄宗良的《官僚特权权阶层问题与社会主义的命运》:李春隆的《关于勃列目涅夫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问题》:戴隆斌的《苏联“罗名制”的形成、特点及其影响》:高明的《苏联官僚特权制度的产生和影响》等:也有一些其他专题文章涉及到了官僚特权阶层问题,如陆南泉的《苏联走进衰亡广的勃列日涅大时期》:季正矩的《腐败与苏共垮台》;胡健的《权力异化与苏共失权》:黄军甫的《精英转换与俄罗斯政治转型》等;参见赵鹤梅:《关于官僚特权阶层问题研究概述》,《东岳论丛》,2007年第3期。关于苏联时期官僚特权阶层问题是近20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热点问题。但大多是对苏联党内腐败、苏联解体作了探讨,而对于其深刻影响往往局限于苏联解体和苏共亡党方面,关于其对于俄罗斯社会利益集团的影响较少关注。实际俄罗斯利益集团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苏联时期的官僚特权阶层。
    ①《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06页
    ②《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0页
    ③郭春生:《苏联特权阶层的形成及影响》,《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第5期
    ④黄立茀:《苏联社会阶层与苏联剧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222页
    ⑤黄立茀:《苏联社会阶层与苏联剧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226页,洋见黄立弗书稿,书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俄文的资料和档案,书稿中第四章《苏联的社会流动》。
    ⑥参见[俄]A.H.波汉诺夫等:《20世纪俄国史》.莫斯科阿斯特出版社1996年俄文版,第244-245页。
    ①参见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主编:《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卷》,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第180页
    ②[俄]格.阿.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新华出版社1998年,第311页
    ③[法]罗曼·罗兰:《莫斯科日记》,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7页
    ④宋镜明、李文珊:《特权腐败与苏共垮台的深层剖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2期
    ①周尚文等:《新编苏联史(1917—1985)》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621页
    ②[俄]格·阿·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新华出版社1998年,第313页
    ③刘克明:《论苏联共产党的官僚特权阶层》,《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第3期
    ④徐葵:《勃列日涅夫年代:苏联走向衰亡的关键性转折时期》,《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第1期
    ①[美大卫.科兹,弗雷德.威尔:《来自上层的革命》,曹荣湘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3页
    ②参见黄立茀:《苏联社会阶层与苏联剧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91-192页
    ③黄立茀:《苏联社会阶层与苏联剧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282-283页
    ④典型的如谢洛科夫大将,他是勃列日涅夫的私人好友,任内务部长达17年,将内务部第一大型国家别墅和曾作为内务部迎宾馆的第八国家别墅据为己有。在其中的一个别墅里光地毯就一张叠一张地堆放了七层,连俄罗斯著名画家的油画都被放在了床底下。他把内务部从国外进的9辆豪华轿车中的5辆分给亲属使用,还把一桩彼一时重大投机倒把案起获的价值25万卢布的赃品占为己有,等等。其鲸吞国家财产已到了无所顾忌的地步。而苏联时期各种腐败行为的集大成者当属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尔巴诺夫。丘尔巴诺夫与勃列日涅夫的女儿加林娜·勃列日涅娃结婚时,就在莫斯科市内得到了一幢装修豪华的公寓和一幢宽敞的郊区别墅。此外,在勃列日涅夫的直接关照下,丘尔巴诺夫步步高升,当上了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后又被推选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央临察委员会委员。他经常以各种名目到苏联各地“视察”,所到之处,不仅大吃大喝,而且.大肆受贿。几年时间,丘尔诺夫总共收受贿赂654200卢布,约合105万美元。宋镜明、李文珊:《特权腐败与苏共垮台的深层剖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2期。
    ⑤参见黄立茀:《苏联社会阶层与苏联剧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91页
    ⑥瓦.博尔金:《戈尔巴乔夫沉浮录》,李永全译,第386,转引自黄立茀:《苏联社会阶层与苏联剧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193-194页
    ⑦陈之骅:《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15页
    ⑧“对这个时期的官僚特权现象,苏联著名学者和政治活动家格·阿·阿尔巴托夫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在停滞年代,就这样使负责干部和担任高级职务的人最终形成一个特殊阶层(共和国、州、区的十部则形成自己的‘小阶层’)。这有点类似某种贵族制度。与荣誉相联系的终身制,享受高生活水平(至少按照苏联标准来看是如此)和各种特权(日用品的供应、住宅的保证、医疗和休假,甚至丧葬……)。这个阶层和社会上其他人的鸿沟不断扩大。这是一个真正的越来越脱离社会的阶层:他们孤立地生活、治疗、休养,在这个阶层中 往往形成自己的家庭、氏族关系——须知这个阶层的子女们在一起度时光,互相认识,往往通婚。不仅如此,正是在停滞年代,迈出了下述合乎逻辑的一步:试图建立交权制度,或者叫做特权继承制度。也就是通过建立专收这些子弟的教育制度,然后通过一套任命和提升职务的制度来达到继承权力的目的。”[俄]格·阿·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第309-310页。
    ①勃氏时期的干部领导职务的终身制,过于“稳定”。这使新生力量难以成长,难以在年富力强时进入重要的领导岗位。在赫鲁晓夫执政年代,中央委员连选连任者占49.6%,到二十二大,中央委员连选连任者上升为79.4%,二十五大时上升为83.4%,二十六大为90%以上。勃列日涅夫时期,中央政治局、书记处的变功更小,18年中只换下12人。参见刘克明、金挥主编:《苏联政治经济体制七十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49页。
    ②[苏]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新华出版社1987年,第52页
    ③李瑞琴:《腐败对原苏共的毁灭性影响》,《红旗文稿》2009年第11期
    ④参见[俄]瓦·博尔金:《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第258页
    ①资料来源:H·B·彼得罗夫:《中央和地方的经济精英》,《俄罗斯监测:当代政治档案》,莫斯科1995年第5期,第55页,转引自张树华:《过渡时期的俄罗斯社会》,新华出版社,2001年,第88页
    ②转移自黄立茀:《苏联社会阶层与苏联剧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420-421页
    ③转引自关海庭:《中俄体制转型模式的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91页
    ④宋锦海、远方:《新权贵——俄罗斯会融工业集团的崛起》,新华出版社1998年,第34页
    ①参见刘克明:《论苏联共产党的官僚特权阶层》,《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第3期
    ②[美]赫德里克·史密斯:《俄国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上册,第47页
    ③黄苇町:《苏共亡党10年祭》,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第67页
    ④江洋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642页
    ①黄苇町:《苏共亡党十年祭》.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版,第257-259页
    ②江流、陈之骅:《苏联演变的历史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313页.
    ③[美]斯蒂芬·F.科恩:《苏联经验重探——1917年以来的政治和历史》东方出版社1987年,第162页
    ④[俄]第·皮霍亚:《1945—1991年苏联政权史》莫斯科第A(?)C出版社1998年俄文版第317页
    ①郭春生:《苏联特权阶层的形成及影响》,《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3年第5期
    ②常欣欣:《苏联的“制度僵化症”与苏联剧变一新制度主义的一个实证分析》,《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年第4期
    ①汪乾:《新俄罗斯的巨富们——浅析俄罗斯寡头兴起之原因》,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②转引自季正矩:《权贵阶层与苏共的腐败及垮台》.《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1年第4期
    ③俄《消息报》,1994年9月7日。
    ①黄永鹏:《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金融工业集团》,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第18页
    ②[俄]罗·弗·雷芙金娜:《俄罗斯将产生什么样的资本主义?》,载俄《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杂志1997年第5期,第75页
    ①潘德礼、许新主编:《俄罗斯十年》,下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406-409页
    ①[俄]《经济与生活》周报1991年第3期
    ②[俄]阿纳托利·丘拜斯主编《俄罗斯的私有化》,乔木森等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第12页
    ③本文中关于叶利钦政府的私有化部分的论述引用了黑龙江大学马蔚云博士的博士论文《俄罗斯经济转轨十年研究》,2001年,第二章的部分内容,第39-46页,在此致谢。
    ①参见2005年05月17日, 《羊城晚报》,转载美《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威廉·普法夫。
    ① 李建民:《私有化和国有企业改造》,载《经济转轨的进程与难题》.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56页
    ② 参见[俄]罗伊·麦德维杰夫:《俄罗斯向何处去》,新华出版社2000年,第210页
    ③ 参见[俄]罗伊·麦德维杰夫:《俄罗斯向何处去》,新华出版社20000年,第214页
    ④[俄]阿纳托利·丘拜斯主编《俄罗斯的私有化》,新华出版社2004年,乔木森等译,第34页
    ①[俄]阿纳托利·丘拜斯主编《俄罗斯的私有化》,新华出版社2004年,乔木森等译,第35页
    ②[俄]阿纳托利·丘拜斯主编《俄罗斯的私有化》,新华出版社2004年,乔木森等译,第40页
    ③[俄]阿纳托利·丘拜斯主编《俄罗斯的私有化》,新华出版社2004年,乔木森等译,第40-41页
    ④[俄]阿纳托利·丘拜斯主编《俄罗斯的私有化》,新华出版社2004年,乔木森等译,第113页
    ①参见[俄]罗伊·麦德维杰夫:《俄罗斯向何处去》,新华版社20000年,第210页
    ②参见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与我国经济改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309页
    ③参见[俄]罗伊·麦德维杰夫:《俄罗斯向何处去》,新华出版社20000年版,第224页
    ④此部分参见马蔚云:《俄罗斯经济转轨十年研究》,黑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第112页
    ①参见刘文革:《强制性制度变迁——“俄罗斯转轨之謎”的经济学解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68页
    ①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第156页
    ①[俄]《生意人报》,1998年8月26日
    ②详见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第159-160页
    ③关雪凌:《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27页
    ④关雪凌:《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129页
    ⑤转引自关雪凌:《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129-130页
    ⑥刑广程:《普京与寡头的关系——影响俄罗斯社会发展进程的问题》,《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第1期
    ①农雪梅:《俄罗斯政权与寡头关系的演变》,《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4期
    ②[俄]切尔尼科夫、切尔尼科娃:《谁主宰了俄罗斯》,李建民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31页
    ③[俄]普京国情咨文:《俄罗斯国家:强国之路》,俄新社2000年7月8日
    ①[俄]米哈伊尔.杰里亚金:《后普京时代——俄罗斯能避免橙绿色革命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金禹表等译,2006年,第8页
    ②[俄]米哈伊尔.杰里亚金:《后普京时代——俄罗斯能避免橙绿色革命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金禹表等译,2006年,第30页
    ①俄罗斯《独立报》,2000年12月26日
    ②徐坡岭:《俄罗斯经济转型轨迹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230-231页
    ③参见郝赫:《俄罗斯寡头现象分析》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第104负
    ④参见谢林:《对垒》,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第142-143页
    ⑤[英]卡瑟琳·丹克斯:《转型中的俄罗斯政治与社会》,欧阳景根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300页
    ①[英]卡瑟琳·丹克斯:《转型中的俄罗斯政治与社会》,欧阳景根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193页
    ②关于尤科斯事件始末,将在第三章个案分析具体探讨,此处从略。
    ③关于俄罗斯民主政治发展的模式和演进,大体经过了叶利钦时期的激进民主到普京时期的可控民主、主权民主。参见邱芝:《俄罗斯政治发展的逻辑路径及其启示性意义》,《唯实》,2008年第12期,邱芝:《民主化视角下的俄罗斯政治发展模式》,《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①参见郝赫:《俄罗斯寡头现象分析》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第119—120页
    ②《每日经济新闻》,2005年9月29日
    ①[俄]罗伊·麦德维杰夫:《普京时代——世纪之交的俄罗斯》,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第285页.
    ②张冰:《透视俄罗斯》,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2页
    ③转引自张冰:《透视俄罗斯》,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3页
    ①张冰:《透视俄罗斯》,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5页
    ②《莫斯科时报》,第15版,2001年3月6日,转引自张冰:《透视俄罗斯》,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5-206页
    ③张冰:《透视俄罗斯》,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8页
    ④冯绍雷:《普京改革的政治空间》,《俄罗斯研究》2003年第1期
    ①《俄罗斯欲整治寡头:让一夜暴富者把钱吐出来》,《华商报》,2009年3月17日
    ①杨帆.欧阳光.张弛:《当代中国利益集团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①参见孟郑:《俄罗斯46家金融工业集团》,《东欧中亚市场研究》1997年第11期
    ①[俄]T·切尔尼科夫、切尔尼科娃著:《谁主宰俄罗斯》,李建民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25页
    ①黄永鹏:《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金融工业集团》,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第89页
    ②关于俄罗斯金融寡头的基本情况国内外学术界已有详细的论述。本文写作时综合参考了切尔尼科夫:《谁主宰俄罗斯》、宋景海:《新权贵——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兴起》,郝赫:《俄罗斯寡头现象解析》、黄永鹏:《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金融工业集团》博士论文第7-12章、戴维·霍夫曼:《寡头》,克里斯蒂娅·弗里兰:《世纪大拍卖》、张树华:《私有化是忧是福》等书的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①[俄]瓦古特·阿列克佩罗夫:《俄罗斯垂直一体化的石油公司》,莫斯科,1996年俄文版,第14页
    ①黄永鹏:《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金融工业集团》,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第P121-122页
    ①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第302页
    ②[俄]T·切尔尼科夫、H·切尔尼科娃著,李建民等译:《谁主宰俄罗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78页
    ①黄永鹏:《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金融工业集团》,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第130-131页
    ①黄永鹏:《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金融工业集团》,2003年华东师范人学博士论文,第171-172页
    ②黄永鹏:《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金融工业集团》,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第173页
    ①[俄]T·切尔尼科夫、H·切尔尼科娃著,李建民等译:《谁主宰罗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71页
    ②俄]《阿尔法集团》,载俄《鉴定人》杂志,1996年18期,第27-28页
    ①黄永鹏:《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金融工业集团》,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第175页
    ①[美]《福布斯》1997年7月15日。
    ②[俄] T·切尔尼科夫、H·切尔尼科娃著,李建民等译:《谁主宰俄罗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74页
    ③[俄]《消息报》1998年4月4日
    ①[法]《世界报》,1996年3月17日,第9页。
    ①[俄]维涅拉夫主编:《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手册》,莫斯科,1996年俄文版,第44页
    ②[俄]《侧影》杂志,1995年第16期,第58-62页
    ③黄永鹏:《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金融工业集团》,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第100-102页
    ④黄永鹏:《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金融工业集团》,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第103页
    ⑤黄永鹏:《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金融工业集团》,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第103-104页
    ①黄永鹏:《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金融工业集团》,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第157页
    ②黄永鹏:《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金融工业集团》,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第160-161页
    ①黄永鹏:《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金融工业集团》,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第140-142页
    ①黄永鹏:《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金融工业集团》,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第142-144页
    ②[美]戴维·霍夫曼:《寡头: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冯乃祥,王维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6-37页
    ①黄永鹏:《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金融工业集团》,2003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第176-179页
    ①毕洪业、李翔:《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探析》,《黑龙江财专学报》1998年第3期
    ①毕洪业、李翔:《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探析》,《黑龙江财专学报》1998年第3期
    ①冯绍雷、相蓝欣主编《俄罗斯经济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12页
    ②关雪凌:《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100页
    ③关雪凌:《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101页
    ①刘忆宁:《俄罗斯军工企业的规模化经营》,《现代军事》1997年6月,第15—16页
    ②王宏伟:《巨人正在苏醒——日渐复兴的俄罗斯军工综合体》,《当代世界》2003年第1期
    ③限于论文篇幅本文主要列举前10家军工企业,俄罗斯军工综合体代表性的详细的86家企业、军校、工厂的详细资料参见资料来源参加俄语娱乐综合论坛,俄罗斯军事科技交流版,网址http://china-lesha.cn/read.php?fid=83&tid=21072&u=29471
    ④俄罗斯的地方利益集团部分详细参见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第13—15章
    ①俄罗斯《独立报》1997年5月5日。
    ②俄罗斯《每日商报》1997年11月22日,《消息报》1996年6月6日
    ①俄罗斯《每日商报》1997年11月22日
    ①俄罗斯《每日商报》1997年8月13日
    ②俄罗斯《消息报》1997年9月4日
    ③俄罗斯《实业与政治》1997年第4期,第29页,《星期报》1997年第19期,第四版, 《消息报》1997年8月5日
    ④俄罗斯《消息报》1997年7月8日,9月日
    ⑤俄罗斯《每日商报》1997年11月22日
    ①本文无意探讨车臣问题的起因、矛盾及冲突,而主要侧重于政治学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认为车臣问题也可以视为地方利益集团。
    ①罗英杰:《老寡头新富豪:俄罗斯的时代》,乌自之乡网站,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1006/160869.html
    ②胡键:《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演变及其对政治决策的影响》《俄罗斯研究》2004年第3期
    ①新加坡联合早报:http://www.zaobao.com./special/newspapers/2003/11
    ②[俄]米哈伊尔·杰里亚金:《后普京时代——俄罗斯能避免橙绿色革命吗?》,金禹表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72页
    ③[俄]米哈伊尔·杰里亚金:《后普京时代——俄罗斯能避免橙绿色革命吗?》,金禹表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73页
    ①《商务周刊》,2006年第21期
    ①海运:《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政治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03页
    ①英国《金融时报》,1996年11月1日
    ②胡键:《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演变及其对政治决策的影响》《俄罗斯研究》2004年第3期
    ③[法]《世界报》1995年12月30日电
    ④参见海运:《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政治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09-113页
    ⑤海运:《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政治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13页
    ①转引自关雪凌:《俄罗斯社会转型期的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129页
    ②《苏维埃俄罗斯报》1997年1月27日
    ③转引自[意]朱利叶托.·基耶萨:《别了,俄罗斯》,徐葵译,新华出版社,2000年,第224页
    ④[美]戴维·霍夫曼:《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寡头》,冯乃祥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341—342页
    ⑤[美]戴维·霍夫曼:《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寡头》,冯乃祥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 343页
    ①叶利钦:《午夜日记》,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89页
    ②叶利钦:《午夜日记》,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105页
    ①田永祥:《俄罗斯政党和金融工业集团的关系》,《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第2期
    ②转引自成键等著:《春眠不觉晓:困境中复苏的俄罗斯经济》,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7年,第111页
    ①谢林:《对垒》,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第154页
    ①李永全:《俄罗斯的政治权力与资本权力关系浅析》,《俄罗斯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4期
    ②[俄]米哈伊尔·杰里亚金:《后普京时代——俄罗斯能避免橙绿色革命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金禹表等译,2006年,第339页
    ①[俄]米哈伊尔·杰里亚金:《后普京时代——俄罗斯能避免橙绿色革命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金禹表等译,2006年,第39页
    ①陈小沁:《试析利益集团对俄罗斯对外政策基本走向的影响》,《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3期
    ②盛世良.:《俄国财阀命运未卜》,《参考消息》,2003年10月30日.
    ③《俄联邦工业和科技部副部长列·萨夫罗诺夫访谈录》,[俄],《时代莫斯科新闻》2001年3月22日
    ④参见王新俊、彭国清:《俄罗斯国防工业十年改革回顾与展望》,《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6期
    ①冯绍雷:《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1992年以来的俄罗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76页
    ②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第377页
    ③俄罗斯《今日报》1996年9月27日,转引自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第378—379页
    ④俄罗斯《今日报》1996年2月20日
    ①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第391页
    ②参见美国卡内基基金会莫斯科中心1997年夏季报告,第25负,转引自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军工利益集团章节部分,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
    ③俄罗斯国防出口公司于2000年11月由俄罗斯总统签署命令成立,是日前俄罗斯唯—的国家军品进出口商和专门对军品及技术出口进行宏规调控和指导的机构。该公司代表了俄罗斯著名的武器品牌和先进的军事科学与技术基础。它与60多个国家开展军事技术合作,主要客户为包括印度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出口各种常规武器、军用和两用硬件以及战略性原材料和炸药:后勤和维护支援,包括提供零配件、工具、附件和辅助设备;建造永久性防务设施,包括武器制造厂、机场、军械库、射击场、训练设施及其他设施。提供许可证武器生产所需的各种材料部件和零配件。对以前提供的武器系统进行改造和维护在俄罗斯或客户所在国进行人员培训。此外,该公司还提供维和、执法和特种作战所需的军用和两用设备以及反恐和反走私装备。
    ①俄罗斯《国际生活》1998年第9期,第8页
    ②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998年12月21日电③这是因为:一是中国军事高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武器自主研制能力不断增强,对俄罗斯的依赖逐步下降。二是俄罗斯军工企业军转民尚未成功转型,出口的武器技术相对老化,缺乏竞争力。三是面临国际军火市场上美国、以色列、欧洲国家等有力竞争。而俄罗斯既不愿意失去中国巨大的市场份额,又不愿意把最先进的军火出口给中国,培养中国为竞争对手,因此双方有时存在一定的军火贸易纠纷。例如近年来的俄罗斯拒绝向中国授权,在FC-1型“枭龙”战斗机上安装俄制的引擎,就是一个证明。俄评论家利多人金认为,在对华军售决策时,俄军方和负责对华武器销售的决策者对中国吸收俄军事技术的速度感到担忧,他们害怕继续向中国出售更先进的武器系统将会危害到俄罗斯的国际军火市场份额。
    ①俄罗斯政策分析中心专家弗拉基米尔·奥尔洛夫的谈话。转引自克里斯琴·卡里尔:《究竟是谁在左右俄罗斯的对外政策——那就是俄罗斯的银行以及大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8年2月16日。
    ②本案例采用了冯玉军:《俄罗斯利益集团与外交决策》,《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12期的内容,在此致谢。
    ①参见张树华:《私有化是祸?是福?》,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249页
    ①参见张树华:《私有化是祸?是福?》,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252页
    ②赵龙庚:《俄罗斯一九九七年政坛斗争》,《国际资料信息》1998年第2期
    ①俄罗斯《今日报》1997年11月13日
    ②俄罗斯《俄罗斯报》1997年11月26日
    ③参见张树华:《私有化是祸?是福?》,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245页
    ①参见郝赫:《俄罗斯寡头现象分析》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第80页
    ①谢林,王新东:《对垒》,新华出版社2003年,第129-130页
    ①[美]戴维·雀夫曼:《寡头:新俄罗斯的财富与权力》,冯乃祥,王维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71-172页
    ②上海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冯玉军:《俄罗斯国家安全决策机制》,时事出版社2007年,第188页
    ③上海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冯玉军:《俄罗斯国家安全决策机制》,时事出版社2007年,第188-189页
    ④俄罗斯地方利益集团的崛起足社会制度转型期的政治现象。其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1)多元政治和多党政治是地方利益集团的政治根源;(2)分权体制是地方集团的体制根源:(3)地方精英阶层是地方利益集团的社会基础;(4)无序的市场经济是地方利益集团得以发展的经济环境;参见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第181-185页
    ①参见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第222-228页
    ②俄罗斯《消息报》1997年9月4日
    ③参见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第13章卢日科夫集团第三节和第四节的部分的论述,第299-313页
    ④[俄]《国际文传电讯》,1997年11月22日,《独立报》1997年11月第2期,转引自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第223页
    ①[俄]安德兰尼克·米格拉尼扬:《俄罗斯现代化公民社会》,徐葵译,新华出版社2003年,第263页
    ②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第91页
    ③[俄]安德兰尼克·米格拉尼扬:《俄罗斯现代化与公民社会》,徐葵译,新华出版社2003年,第280页
    ④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版社1999年,第91-92页
    ①参见《舆论自由与舆论控制》,《中俄信息报》,1997年5月7日
    ②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第94页
    ③成键等著:《春眠不觉晓:困境中复苏的俄罗斯经济》,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7年,第113页
    ④[俄]安德兰尼克·米格拉尼扬:《俄罗斯现代化与公民社会》,徐葵译,新华出版社2003年,第207页
    ①[俄]普京答俄公共电视台节目记者问,(2000年2月7、8 日),http://www/ru/interv/07-08-2000
    ②[俄]安德兰尼克·米格拉尼扬:《俄罗斯现代化与公民社会》,徐葵译,新华出版社2003年,第291页
    ①[英]卡瑟琳·丹科斯:《转型中的俄罗斯政治与社会》,欧阳景根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213页
    ②[俄]B·舍弗琴科:《平稳飞行的两翼——民族思想订货背后隐蔽的是什么?》,《独立报》1997年1月28日
    ③[俄]罗伊·麦德维杰夫:《普京时代——世纪之交的俄罗斯》,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第149—150页
    ①如俄罗斯金融寡头之一的别列佐夫斯基1994年与叶利钦的女儿迪亚琴科交上朋友后,别列佐夫斯基便一发不可收拾。到1995年,别列佐夫斯基已有效地成为第一家庭的金融顾问。他帮助叶利钦家人购买了法国里昂布角风景区的一幢别墅。参见成键等著:《春眠不觉晓:困境中复苏的俄罗斯经济》,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7年,第112页。
    ②[俄]《每日商报》1996年8月16日
    ③[俄]《每日商报》1996年8月16日
    ④[俄]《公共周报》1996年11月14日
    ⑤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第121页
    ⑥黄誌:《权力漂移》,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第13页
    ①赵龙庚:《俄罗斯议会下院选举透视》,《和平与发展》2000年第1期
    ①梅春才:《俄罗斯转型时期的商界精英》,2004年吉林大学硕士论文,第33-34页
    ②梅春才:《俄罗斯转型时期的商界精英》,2004年吉林大学硕士论文,第35页
    ①资料来源:《1995—1997年俄罗斯联邦主体国家政府立法机关选举:电子统计结果》,莫斯科:俄罗斯中央执行委员会,1998年
    ①梅春才:《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的商界精英》,吉林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第30-31页
    ②关雪凌:《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的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第127页
    ①[俄]《共青团真理报》,1994年6月7日
    ②田永祥:《俄罗斯政党与金融企业集团的关系》,《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第2期
    ③[俄]《共同报》1995年第18期
    ④[俄]《独立报》1995年10月31日
    ⑤支持俄共的企业家可分为以下两类:一是在原苏共中经商的官员、而现在成为金融企业家的人。二是被称为“红色经理”的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负责人。这些人仍然主张或倾向社会主义,因此自然地支持俄共。俄共把这些企业家看成是自己在金融企业界的重要社会基础,因此特别注意与他们的合作。参见田永祥:《俄罗斯政党与金融企业集团的关系》,《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第2期
    ⑥自由民主党与联系密切的金融工业集的关系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与未逃入中央和地方权力机构的金融企业界人士联系密切。第二,“权钱交易”色彩浓厚。在自由民主党的建立与活动中,得到了一些金融企业家的财政支持。该党意识形态部主任普京说.俄军工综合体和某些金融工业集团的经理都为该党活动提供过经费:日里诺夫斯基也承认,俄“首都”银行、“梅纳捷普”银行、“桥”银行等大型金融集团也在1993年12 月俄杜马大选前为该党捐过款。参见田永祥:《俄罗斯政党与金融企业集团的关系》,《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第2期。
    ①田永祥:《俄罗斯政党与金融企业集团的关系》,《东欧中亚研究》1998年第2期
    ②俄罗斯《每日商报》1998年7月28日
    ①俄罗斯《独立报》1998年12月22日
    ②陈郊卫、王春水:《浅析俄罗斯政治中的利益集团》,《今日东欧中亚》1999年第5明
    ③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1999年,第67页
    ④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第71页
    ①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第72页
    ②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第72—73页
    ①参见赵树昭、孟昭:《论美国和俄罗斯对寡头资本主义的治理》,《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第7期
    ②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277页
    ①参见冯玉军:《当代俄罗斯对外政策决策机制研究》,外交学院博士论文,2001年,第111页
    ①参见冯玉军:《当代俄罗斯对外政策决策机制研究》外交学院博士论文,2001年,第111页
    ②参见高淑琴:《叶利钦时期的政府危机》,中国社科院硕士论文,2001年,第12页
    ③参见冯玉军:《当代俄罗斯对外政策决策机制研究》,外交学院博士论文,2001年,第111页
    ①参见高淑琴:《叶利钦时期的政府危机》,中国社科院硕士论文,2001年,第17页
    ②高淑琴:《叶利钦时期的政府危机》,中国社科院硕士论文,2001年,第14页
    ①关于俄罗斯私有化中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问题,中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探讨,此处不再赘述。
    ①参见刘杰:《当代美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美国利益集团部分。
    ②[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218页
    ③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商务图书馆,1999年,第309-310页
    ④关于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的影响论述,详细参见第五章。此处从略。
    ①参见孙大雄:《政治互动:利益集团与美国政治决策》,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第14-19页,或者参见刘杰:《当代美国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美国利益集团部分。
    ①许国林:《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联邦政府反垄断运动》,《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1期
    ②赵树昭、孟昭:《论美国和俄罗斯对寡头资本主义的治理》,《商业文化》2009年第7期
    ①冯玉军:《俄罗斯的社会转型:矛盾与问题》,《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第3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82页
    ①[俄]罗伊·麦德韦杰夫:《俄罗斯向何处去——俄罗斯能搞资本主义吗?》,徐葵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第201-202页
    ②许新主编:《重塑超级大国:俄罗斯经济改革和发展道路》,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9页。
    ③冯玉军:《俄罗斯的社会转型:矛盾与问题》,《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第3期
    ①孙莹:《俄罗斯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第154页
    ②孙莹:《俄罗斯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第62-63页
    ①王树春:《转轨时期俄罗斯政治制度探析》,《东北亚论坛》2002年第1期
    ②弗拉基米尔·格尔曼:《中央—地区—地方自治:当代俄罗斯的中央再集权政策》,《俄罗斯研究》2009年第4期
    ①[俄]罗伊·麦德维杰夫《普京——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432页
    ②李兴耕:《“统一俄罗斯”党五大的若干重要决策》.《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第2期
    ③朱可辛:《俄罗斯民主进程中的政党政治》,《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5期
    ①安·阿·诺麦金:《关于1993—1994年俄居民的政治心态》,转引自戈尔什科夫:《.改革镜了中的俄罗斯:当代俄罗斯社会写真》,莫斯科出版社,1995年
    ②[匈]斯特芳·麦斯曼:《中东欧国家法治,建设进程:以合川实施为例》,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第2期,第23页
    ①[俄]《独立报》1996年6月4日,谢尔盖·穆拉维约夫答记者问。
    ②在本文的研究中,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主要侧重十政治学层面的政治文化,而非广义的文化。
    ①周尚文:《“俄罗斯思想”与俄罗斯政治转型》,《.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第2期
    ②霍淑红:《俄罗斯民主进程中的市民社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第1期.
    ③Zoltan Barany Robert G Moser.:Russia Politics [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2001年第1页
    ③冯绍雷:《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1992年以来的俄罗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67页
    ①马瑞映:《俄罗斯发展道路选择的文化特征》,《今日东欧中亚》,1997第6期
    ②参见陈海燕:《中俄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文化特征比较》,《文史哲》2000年第3期
    ③“塞缪尔·P·亨廷倾:《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第174页
    ①臧术美:《俄罗斯转型期政治文化探析》,《兰州学刊》2009年第3期
    ①参见陈柳钦:《金融工业集团对俄罗斯经济的正负影响分析》,《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①[俄]《独立报》,1997年6月17日
    ②李建民:《俄罗斯金融寡头暨官僚资本主义探源》,《东欧中亚研究》,1997年第5期
    ③[俄]《金融消息报》,1996年7月25日
    ①李传桐:《俄罗斯影子经济:特征与成因》,《聊城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②[俄]罗伊·麦德维杰夫著,王桂香等译:《普京时代—世纪之交的俄罗斯》,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第151—152页
    ①李仁峰:《对俄罗斯私有化的思考》,《.东欧中亚情况》1998年第4期
    ②黄永鹏:《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金融工业集团》,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第13-14页
    ①董晓阳:《走进21世纪的俄罗斯》,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第258-260页
    ②引参见B·A·别列辛:《当代俄罗斯的分化与中间阶级》,[俄],《社会科学与当代》,1998年第4期,第36-38页
    ③冯玉军:《俄罗斯的社会转型:矛盾与问题》,《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第3期
    ④[俄]《经济问题》杂志,2001年第4期,第5页
    ①潘德礼、许新主编:《俄罗斯十年》,下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892页
    ②潘德礼、许新主编:《俄罗斯十年》,下卷,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第904页
    ③冯绍雷:《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1992年以来的俄罗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23页
    ①注:关十叶利钦时期利益集团的政治参与的具体个案分析,详见第三章的论述。
    ①庞大鹏,金哲:《俄罗斯的“反腐败国家计划”》,《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第3期
    ②吴鑫:《俄罗斯首富是怎样炼成的》,《三联生活周刊》,2003年总第263期
    ①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俄罗斯战略——总统的议事日程》,冯玉军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第122页
    ②[俄]列昂列德·巴里诺夫:《腐败威胁到国家利益》,《独立报》,2001年1月11日
    ③庞大鹏,金哲:《俄罗斯的“反腐败国家计划”》,《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第3期
    ①王立新,钱再见:《从制度变迁的视角看罗斯的10年演变》,《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2期
    ②农雪梅:《俄罗斯政权与寡头关系的演变》,《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4期.
    ①[俄]谢尔盖·古里耶夫、安德烈·拉辛斯基:《俄罗斯资本主义中寡头的角色》,载《比较》第18辑,中信出版社2005年,第127页
    ①霍淑红:《俄罗斯民主进程中的市民社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第1期
    ②转引自黄军甫:《社会结构变迁与俄罗斯政治转型》,《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年第2期
    ①[俄]《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第11页。
    ②如发展市场经济、培育中产阶级、大力发展NGO组织,培育公民文化、完善政党制度建设、转变政府职能等等。
    ③王立新:《转轨以来俄罗斯政治文化的发展》,《学海》2001年第3期
    ①孙凌齐:《普京政治体制的特征:“可控民主”—“主权民主”》,《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1期
    ①刘恩东:《利益集团与美国的政治文化》,《国际观察》2008年第1期
    ①范红娟:《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第40頁
    ①Arthur Bentley:The Process of Government.Cambridge.(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7).p.209.转引自谭融:《美国的利益集团政治理论综述》,《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卷第1期(2001年3月),第7页。
    ③参见戴维·杜鲁门:《政治过程——政治利益与公共舆论》,陈尧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47-549页
    ④Robert C Grady:Restoring Real Representation.(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93,第163页.
    ④[美]曼瑟尔·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吕应中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48页
    ⑤张红凤:《利益集团规制理论的演进》,《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第1期
    ①[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9-232页
    ②[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9-232页
    ③参见杨少星:《中国转型时期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2010年吉林大学博士论文,第107-109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77页
    ② 《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13页
    ③ 例如,普京上任后,国家得重控制媒体。2000年,国家客对别列佐夫斯基控制的公共电视台增股达51%;国家控股的俄天然气公司利用债权控制了原属“桥”集团的独立电视台。2001年,国有鲁克石油公司(Lukoil)对属于别氏的另一家电视台TB-6提出经济诉讼,迫使其倒闭。现在,政府已经控制了俄3家最人的电视台,70%的广播电视和80%的报纸。2001年颁布了《大众传媒法》,规定外资在俄传媒机构的持股比例不得超
    ①俄罗斯国家杜马于2001年2月7日一读通过了普京提出的《俄罗斯政党法》法案。根据政党法的规定,国家财政将对在竞选中突破3%大关、进人国家杜马的政党进行财政支持。政党法的提出对政党联合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对长期盘踞俄政坛、势单力弱的中小政治组织给予了毁灭性的打击,许多组织为求得生存,被迫寻找靠山,与大党合作,走上了联合之路。这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团结党与祖国朕盟两大中派政治力量的联合,2001年12月1日,“团结和祖国党”成立大会在克里姆林宫胜利召开。俄罗斯左、中、右三党体制的雏形已经显现。这些措施将使俄罗斯的政治体制发生深刻变化。
    ②郭连成:《俄罗斯经济转轨与转轨时期经济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35页
    ③郭连成:《俄罗斯经济转轨与转轨时期经济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36页
    ④[波兰]格洋戈尔兹·w·科勒德克:《从休克到治疗:后社会主义转轨的政治经济》,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年,第7-8页
    ①郭连成:《俄罗斯经济转轨与转轨时期经济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37-538页
    ②郭连成:《俄罗斯经济转轨与转轨时期经济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39页
    ③学术界一般把俄罗斯转型时期的民主发展模式成为权威主义政治,或者说足威权政治,可控的民主模式。笔者也赞同这样的观点。
    ④潘秀珍:《利益集团参与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困境》,《新疆社科论坛》.2006年第2期
    ①俞可平:《政治与政治学》,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99页
    ②庞金友:《现代西方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25页
    ①赵燕:《略论我国政府如何平衡强弱势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①王立新:《俄罗斯的民主与民主化解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第5期
    ①参见邱芝:《民主化视角下的俄罗斯民主政治发展模式》,《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②张树华:《主权民主论》,《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第5期
    ③邱芝:《民主化视角下的俄罗斯民主政治发展模式》,《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①参见刘洋:《俄罗斯民主化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第58页
    ②庞大鹏:《论俄罗斯政体》,《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年第4期
    ③参见[美]科恩:《论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中译本,2005年,第105—201页
    ①杨斌:《普京对私有化腐败的打击与俄罗斯经济复苏》,《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
    ①参见庞大鹏:《俄罗斯的“梅普组合”》,《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5期
    ①黄敏:《俄罗斯经济转轨历程、绩效及其风险防范的启示》,《毛洋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第10期
    ②索刚雷:《普京:要选民不要寡头》,《文汇报》2000年3月24日
    ③[俄]罗伊·梅德韦杰夫著:.王晓玉等译:《普京—克里姆林宫四年时光》.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63页
    ①在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美国、英国、法国等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①[德]罗伯特·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34335页
    ②俄罗斯的强力部门包括国防部、内务部和国家安全机关。这些部门掌管着各种武装部队,负责保卫国家安全工作,拥有一系列关键性的权力,作用特殊,地位突出。克格勃出身的普京借助于强力部门的力量稳固了自己的统治,使得商业寡头的力量得到了有效的限制。但是,由于人对权力的需求具有无限扩张的趋势,打击商业寡头的同时又进一步加强了这些部门的力量,使其有发展成为新的政治寡头的可能性。由于俄罗斯长期以来具有的恐怖传统、民众对强力部门的恐惧、现任主要领导人是在强力部门出身并需要其支持以稳固政权等背景,强力部门的力量短期内还会褂到一定的加强,关键是需要利用民主的力量,建成一个横向和纵向的监督体系,使得下层的人民真正有权力对强力部门进行制约。
    ①范红娟:《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研究》,南京师范人学硕士论文,2003年,第47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3、《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1.陈之骅主编:《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2.李方伸:《苏联解体的悲剧会不会重演—普京政权面临的问题》,新华出版社,2000年
    3.陆南泉.姜长斌主编:《苏联剧变深层次原因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4.郭连成:《从苏联到俄罗斯.乌克兰—若干经济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
    5.周新城:《对世纪性悲剧的思考—苏联演变的性质.原因和教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6.汪宁:《俄罗斯私有化评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7.王伟光:《利益论》,人民出版社,2001年
    8.魏泽焕:《苏共兴衰透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9.王韶兴等主编:《中俄改革及对外政策研究》,山东友谊出版社,2000年
    10.刘文飞:《明亮的忧伤—重温俄罗斯》,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
    11.程恩富.梁赞诺夫等编著:《中俄经济学家论中俄经济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12.张树华:《私有化是祸?是福?—俄罗斯经济改革透视》,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
    13.李静杰.郑羽主编:《俄罗斯与当代世界》,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14.江流.陈之华主编:《苏联演变的历史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15.宫达非主编:《苏联剧变新探》,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16.孔寒冰.关贵海:《叶利钦执政年代》,河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
    17.宋瑞芝:《俄罗斯精神》,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
    18.冯绍雷主编:《转型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9.许志新主编:《重新崛起之路》,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20.范建中著:《当代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与对外战略选择》,时事出版社2004年
    21.潘德礼许志新主编:《俄罗斯10年—政治.经济.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22.董晓阳:《俄罗斯利益集团》,当代世界出版社,1999年
    23.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24.俞可平:《民主与陀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25.问小波:《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南京大学山版社2005年
    26.严强.张凤阳. 温晋凤《宏观政治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7.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28.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29.方江山:《非制度政治参与—以转型期中国农民为对象》,人民出版社,2000年
    30.王逸舟:《探寻全球主义国际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1.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卷》,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
    32.李兴:《转型时代俄罗斯与美欧关系研究》,北京人学出版社,2007年
    33.王立新:《俄罗斯的制度变迁》,南方出版社,2000年
    34朱德米:《经济特区与政治发展》,重庆出版社,2005年
    35.郭春生:《社会政治阶层与苏联剧变》,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
    36.冯绍雷:《20世纪的俄罗斯》,三联书店2007年
    37冯绍雷:《制度变迁与对外关系—1992年以来的俄罗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38.冯绍雷.相蓝欣主编:《转型理论与俄罗斯政治改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39.关海庭:《中俄体制转型模式的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40.关海庭:《渐进式的超越:中俄两国转型模式的调整与深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41.王一程.黄平主编:《中俄政治改革与发展》,新华出版社2006年
    42.董晓阳主编:《走进二十一世纪的俄罗斯》,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
    43.俞邃:《俄罗斯萧墙内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44.张树华.刘显忠:《当代俄罗斯政治思潮》,新华出版社2006年
    45.张树华:《过渡时期的俄罗斯社会》,新华出版社2001年
    46.刘军宁:《民主与民主化》,商务印书馆1999年
    47.李景阳:《基本经济制度转变中的社会冲突》,东方出版社2002年
    48.金太军主编:《政治学新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9.徐向梅:《由乱而治:俄罗斯政治历程(1990—2005)》,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
    50.庞大鹏:《从叶利钦到普京(俄罗斯宪政之路)》,长春出版社2005年
    51.海运主编:《叶利饮时代的俄罗斯·政治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
    52.俞邃等:《普京:能使俄罗斯振兴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53.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编:《现代化之路——中国俄罗斯东欧国家改革比较》,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
    54.袁胜育:《转型中的俄美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55.孔寒冰主编:《当代各国政治体制——俄罗斯》,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56.赵定东:《俄罗斯社会转型模式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
    57.郑羽主编:《普京时代(2000—2008)》,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
    58.姜琦主编:《俄罗斯重新崛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
    59.朱可辛:《普京之治》,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
    60.邢广程等编:《俄罗斯议会》,华夏出版社2001年
    61.刘淑春等:《当代俄罗斯政党》,中央编泽出版社2006年
    62.陈黎阳:《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民族主义》,重庆出版社2006年
    63.俞可平:《政治与政治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64.毕洪业等:《第二次起搏——重展俄罗斯政治宏图》,重庆出版社2007年
    65.姚海:《俄罗斯文化之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66.金雁、卞悟:《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村社传统与俄国现代化之路》,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
    67.刘祖熙:《改革和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68.姚海.刘长江:《当代俄国:强者的自我否定与超越》,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69.唐贤兴:《民主与现代国家的成长》,复口大学出版社2008年
    70.刘向文、宋雅芳:《俄罗斯联邦宪政制度》,法律出版社1999年
    71.俞可平主编:《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中国与俄罗斯》,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
    72.金重远、唐贤兴主编:《寻求秩序.安全与发展——俄罗斯转型中的挑战与对策》,文汇出版社2002年
    73.刘文革:《经济转轨与制度变迁方式比较——以中俄改革战略演变为背景的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
    74.徐坡岭:《俄罗斯经济转型轨迹研究:论俄罗斯经济转型的经济政治过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
    75.王正泉主编:《从列宁到戈尔马乔夫:苏联政治体制的演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76.黄宗良等主编:《世界社会主义史论》,北京大学版社2004年
    77.燕继荣主编:《发展政治学:政治发展研究的概念与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78.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79.李静杰、陆南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修订本),人民出版社2004年
    80.黄宗良:《书屋论政——苏联模式政治体制及其变易》,人民出版社2005年
    81.邢广程主编:《苏联高层决策70年》,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82.刘美殉主编:《中国与俄罗斯两种改革道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83.邢广程:《俄罗斯东欧中亚国家发展报告(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84.李新:《向市场经济过渡(俄罗斯与中国)》,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85.周尚文:《借鉴与比较——中俄经济转轨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1.[俄]米·伊·科金:《风雨兼程——俄罗斯转型启示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
    2.[俄]列昂尼德·姆列钦:《权力的公式:从叶利钦到普京》,新华出版社2001年
    3.[俄]米·谢·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新华出版社1987年
    4.[美]安德鲁·库钦斯主编:《俄罗斯在崛起吗?》,新华出版社2004年
    5.[美]马歇尔·戈德曼:《失去的机会——俄罗斯的经济改革为什么会失败》,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
    6.[俄]鲍里斯·叶利钦:《午夜日记——叶利钦自传》,泽林出版社2001年
    7.[俄]普京:《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8.[俄]普京:《普京文集(2002—200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9.[俄]安德兰尼克·米格拉尼扬:《俄罗斯的现代化之路——为何如此曲折》,新华出版社2002年
    10.[俄]安德兰尼克·米格拉尼扬:《俄罗斯的现代化与公民社会》,新华出版社2003年
    11.[俄]德·谢·利哈乔夫:《俄罗斯思考》,军事谊文出版社2002年
    12.[俄]尼·雷日科夫:《大动荡的十年》,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13.[俄]罗伊·麦德维杰夫:《俄罗斯向何处去——俄罗斯能搞资本主义吗?》,新华出版社2000年
    14.[俄]罗伊·麦德维杰夫:《普京时代——世纪之交的俄罗斯》,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
    15.[俄]罗伊·麦德维杰夫:《普京总统的第二任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16.[美]斯迪芬·海哥德、罗伯特·R·考夫曼:《民主化转型的政治经济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17.[俄]米哈伊尔·杰里亚金:《后普京时代——俄罗斯能避免橙绿色革命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18.[加]阿列克斯·巴特勒:《21世纪——没有俄罗斯的世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9.[俄]尤·米·加列诺维奇:《世纪之交的俄罗斯与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20.[俄]列昂尼德·姆列钦:《克里姆林宫的主人(从叶利钦到普京的权力战略)》(上下册),自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
    21.[俄]格·萨塔罗夫等:《叶利钦时代》,东方出版社2002年
    22.[俄]谢·格拉济耶夫:《俄罗斯改革的悲剧与出路(俄罗斯与新世界秩序)》,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
    23.[意]朱利叶托·基耶萨:《别了,俄罗斯!》,新华出版社2000年
    24.[俄]瓦·博尔金:《戈尔巴乔夫沉浮录》,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
    25.[俄]奥列格·布洛茨基:《通往权力之路》,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26.[英]费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三联书店1997年
    27.[俄]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三联书店2004年
    28.[俄]雅科夫列夫:《俄罗斯、中国与世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29.[英]卡瑟琳·丹克斯:《转型中的俄罗斯政治与社会》,华夏出版社2003年
    30.[美]大卫·科兹.弗雷德·威尔:《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转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31.[俄]日里诺夫斯基:《俄罗斯的命运》,新华出版社1995年
    32.[俄]格·阿·阿尔巴托夫:《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新华出版社1998年
    33.[关]理查德·莱亚德.约翰·帕克:《俄罗斯重振雄风》,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
    34.[美]马特洛克:《苏联解体亲历记》(下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
    35.[美]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36.[美]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西德尼·维巴:《公民文化——五国政治态度与民主》,东方出版社2008年
    37.[美]阿尔蒙德.小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38.[美]霍华德·威亚尔达:《新兴国家的政治发展——第三世界还存在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9.[美]霍华德·威亚尔达:《民主与民主化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40.[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
    41.[美]塞缪尔·P·亨廷顿主编:《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再探讨》,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
    42.[美]塞缪尔·P·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刘军宁泽,三联书店1998年
    43.[美]布莱克主编:《比较现代化》,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
    44.[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8年
    45.[美]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
    46.[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47.[美]罗斯金等:《政治科学》,华夏出版社2001年
    48.[德]罗伯特·米歇尔斯:《寡头统治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
    49.[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99年。
    50.[美]C·E·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51.[美]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1.冯玉军:《俄罗斯利益集团与外交决策》,《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12期
    2.陈小沁:《试析利益剧团对俄罗斯对外政策基本走向的影响》,《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3 期
    3.周汝江:《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利益集团及其在中俄关系中的作用》,《东北亚论坛》,2003年第4期
    4.冯玉军:《利益得失的权衡——俄罗斯利益集团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影响》,《国际贸易》,2003年第9期
    5.周勤:《基于能源供给安全的国家之间能源政策的博弈——兼评中日俄间的“安大线”与“安纳线”之争》,《中国[业经济》,2003年第12期
    6.冯春萍:《透视中俄古油管道“路线图”风波》,《世界地理研究》,2004年第1期
    7.陈波.杨润华:《俄罗斯军工企业:一个制度变迁史的探讨》,《东北亚论坛》,1999年第2期
    8.岳爱武.牛天秀:《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的形成过程及其特征浅析》,《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1期
    9.张春萍:《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发展的公共选择分析》,《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10.杨成:《新官僚利益集团的崛起与俄罗斯特色的资本主义》,《当代世界》,2008年第2期
    11.庞大鹏:《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东北亚论坛》,2001年第4期
    12.钱谊:《俄罗斯私有化——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西伯利亚研究》,2003年第6期
    13.温俊萍.高子平:《俄罗斯利益集团与经济转轨的制度分析》,《国际论坛》,2005年第5期
    14.温俊萍.高子平:《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利益分配效应》,《俄罗斯研究》,2004年第4期
    15.张兆刚:《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政治分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3期
    16.温俊萍:《社会转型期俄罗斯利益集团崛起探析》,《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7.张树华:《中国与俄罗斯:政治发展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8年第3期。
    18.胡键:《俄罗斯主导利益集团的演变与制度变迁》,《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5期
    19.胡键:《俄罗斯利益集团的演变及其对政治决策的影响》,《俄罗斯研究》,2004年第3期
    20.景维民杨晓猛:《制度秩序与可信任的制度再造——俄罗斯可信任制度的匮乏与培育》,《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1期
    21.张慧君:《转型进程中的国家治理模式重构:比较制度分析——以中欧和俄罗斯为例》,《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2期
    22.陈慧颖:《中俄两国公司治理中的传媒力量比较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7期
    23.威廉·斯米尔诺夫:《俄罗斯的政治改革:从浪漫到现实》,《国外理论动态》2006年第2期。
    24.谢晓光:《俄罗斯政治制度变迁与中国转型》,《¨伯利亚研究》2006年第6期
    25.库泽科等:《俄罗斯学者对中国政治的权威主义与民主问题的认识与思考》,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7年第2期
    26.孙建社:《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重大战略意义》,《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27.B·и·舍甫琴科:《俄罗斯联邦的国家性质利政治思想基础》,《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第4期
    28.周尚文.黄军甫:《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俄罗斯政治思潮分析》,《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2期
    29.徐向梅:《普京的政治治理和俄罗斯政治走势分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1期
    30.何增科:《渐进政治改革与民主的转型(下)》,《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31.范建中:《“可控民主”与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走向》,《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5期
    32.张树华:《向市场经济过渡条件下的政治权威和政治发展》,《东欧中亚研究》1995年第4期
    33.朱可辛:《俄罗斯民主进程中的政党政治》,《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第5期
    34.唐贤兴:《权威主义与民主:俄罗斯“大国复兴”的政治发展战略》,《国际论坛》1999年第4期
    35.李兴耕:《关于俄罗斯“可控民主”的若干思考》,《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5期
    36.郭小丽:《王权的图腾——试析俄罗斯政治文化传统》,《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6年第6期
    37.毕洪业.孟凡东:《俄罗斯政治体制转型评析》,《国际论坛》2004年第6期
    38.汪宁:《用“新思想”占领意识形态的“真空”——析普京的俄罗斯新思想》,《探索与争鸣》2002年第2期
    39.王正泉:《评俄罗斯政治体制的转轨》,《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4期
    40.黄真伟、袁胜育:《俄罗斯政治转型的现状与前景——对西方国家相关研究的评介》,《俄罗斯研究》2004年第4期
    41.李英男:《俄罗斯权威主义的复兴》,《俄罗斯研究》2001年第1期
    42.侯铁建:《试析俄罗斯的宪政转轨:一个比较制度分析视角》,《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6期
    43.黄军甫:《政治选择与俄罗斯民主化的困境》,《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44.唐贤兴:《无执政党的政治:后苏联俄罗斯政党制度的变迁》,《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2期
    45.朱晓姝:《俄罗斯普京式政治体制改革》,《当代世界》2005年第4期
    46.陆南泉:《普京的治国理念与俄罗斯的未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第2期
    17.庞大鹏:《俄罗斯发展道路的调整和问题》,《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12期
    48.徐坡岭:《俄罗斯政治制度转型的全球化约束与政治传统张力——俄罗斯政治制度重构的主导因素》,《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8期
    49.孙建社:《多极化.全球化.多样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略论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50.庞大鹏:《论俄罗斯政治转轨的基本特征》,《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3期
    51.范军:《民主的倒退?——普京与新一轮俄罗斯国家体制改革》,《俄罗斯研究》2005年第1期
    52.高宏久、袁胜育:《新与旧的角力——略论转型时期俄罗斯政治文化》,《国际观察》2004年第5期
    53.张树华:《新自由主义在俄罗斯:泛滥.失败与教训》,《政治学研究》2004年第3期
    54.董晓阳:《西方和俄罗斯对俄罗斯政治研究的学科发展特点》,《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3期
    55.朱可辛:《普京的执政理念与俄罗斯的政治改革》,《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年第5期
    56.庞大鹏:《俄罗斯的民主与法治》,《国际论坛》2002年第1期
    57.杨莉:《试析俄罗斯的政治道路》,《国际问题研究》2003年第4期。
    58.丁佩华:《俄罗斯政治体制改革论析》,《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
    59.庞大鹏:《论俄罗斯政体》,《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4年第4期。
    60.董晓阳:《俄罗斯宪法制度的演变与时代特征》,《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第1期。
    61.王立新:《从制度变迁的视角看俄罗斯的10年演变》,《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62.冯绍雷:《跨学科背景下的俄罗斯问题研究》,《俄罗斯研究》2007年第1期。
    63.李兴耕:《转型中的俄罗斯政党制度》,《俄罗斯研究》2002年第3期。
    64.加曼·戈卢特维娜:《管理民主化问题:国家管理改革背景下国家作用的改变——世界与俄罗斯经验》,《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2期。
    65.文勇、吴丛环:《过渡与超越:韩俄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比较分析》,《今日东欧中亚》1998年第4期。
    66.庞大鹏:《论俄罗斯政治的研究路径》,《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4期。
    67.吕晶华:《试析俄罗斯权威主义政治根源及其影响》,《俄罗斯研究》2000年第4期
    68.张树华:《民主的艰辛与神话的破灭——对俄罗斯十年政治转轨的分析与反思》,《东欧中亚研究》2001年第4期
    69.黄永鹏:《俄罗斯权威主义的历史传承与现实选择》,《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2期
    70.赵龙庚:《主权民主:普京对俄罗斯民主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和平与发展》2007年第2期
    71.冯绍雷:《俄罗斯体制转型的发生、路径及其走向》,《俄罗斯研究》2001年第2期
    72.王树春:《转型时期俄罗斯政治制度探析》,《东北亚论坛》2002年第1期
    73.王立新:《俄罗斯的民主与民主化解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第5期
    1. James H. Billington, Russia in Search of itself,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4.
    2. Light M. Marxism and Sovie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eatsheaf Books, London, 1998.
    3. Lynch A, The Soviet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1987.
    4. Neumann I. B, Russia and the Idea of Europe, A study in identit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outledge, London,1996.
    5. Furedi F, The New Ideology of Imperialism., Renewing the Moral Imperative, Pluto Press,1994.
    6. Talbott S, The Russia Hand, Y:Random House,2002.
    7. Zoltan and Robert G.Moser, eds., Russian Politics:Challenges of Democratiz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8. David Potter.David Goldblatt.Margaret Kiloh.Paul Lewis, eds., Democratization, Polity Press,1997.
    9. Michael McFaul, Russia's Unfinished Revolution:Pol it ical Change from Gorbachev to Putin, Ithaca, NY: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1.
    10. James, H. Billington, The Face of Russia, TV Books, L. L. C.1998.
    11. Richard Pipes, Three Ways of the Russian Revolution, Vintag Books,1997.
    12. Robert Service, A History of Twentieth-century Russia, Harward Universi ty Press, 1997.
    13. Nicholas Rzhevsky ed., Modern Russian Cultu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14. Strobe Talbott, The Russian Hand:A Memoir of Presidential Diplomacy, Randon House/New York,2002.
    15. Lilia Shevtsova, Putin's Russia,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Washington, D. C.2003.
    16. Richard Sobel, The Impact of Public Opinion on U. S. Foreign Policy Since Vietnam War, Harvard University,2001.
    17. Archie Brown, Contemporary Russian Politics, Oxfords University Press,2001.
    18. Geoffrey Hosking, Russia:People and Empir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7.
    19. Ariel Cohen, Russian Imperialism:Development and Crisis, Praeger Publishers, 1996.
    20. Christopher Marsh, Russia at the Polls:Voters, Elections, and Democratization, A Division of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 Washington, D. C.2002.
    21.Dimitri Simes, After the Collapse:Russia seeks it's Place as a great Power, Simon and Schuster, New York,1999.
    22.Gordon B. Smith, State-Building in Russia:The Yeltsin Legacy and the Challenge of the Future, M. E. Sharpe,1999.
    23. Jonathan A. Becker, Soviet and Russian Press Cover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Press, Polities and Identity in Transition, ST. Martin's Press, INC.,1999.
    24. James Alexander, Political Culture in Post-Communist Russia:Formlessness and Recreation in a Traumatic Transition, St. Martin's Press, LLC,2000.
    1.范红娟:《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2.冯玉军:《当代俄罗斯对外政策决策机制研究》,外交学院博十论文,2001年
    3.黄永鹏:《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金融工业集团》,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4.马蔚云:《俄罗斯经济转轨十年研究》,黑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
    5.高淑琴:《叶利钦时期的政府危机》,中国社科院硕士论文,2001年
    6.孙大雄:《政治互动:利益集团与美国政治决策》,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
    7.梅春才:《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的商界精英》,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8.孙莹:《俄罗斯经济转轨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9.刘洋:《俄罗斯民主化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
    10.杨成:《第二次转型与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华东师大博士论文,2008年
    11.张春萍:《转型时期的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形成发展与绩效分析》,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12.林文杰:《转轨过程中的俄罗斯金融工业集团研究》,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13.赵书昭:《俄罗斯寡头政治变迁研究》,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14.杨少星:《中国转型时期的利益集团及其治理》,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