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列女传》中的女性形象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都显示出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发达与繁荣,这些为唐代女性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唐代女性展现出特有的精神风貌。但是,在中国古代史书中,女性入传的机率很小,即使入传,所占的比重也不大。因此,史书中对女性的相关记载弥足珍贵。刘向的《列女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妇女专史。范晔的《后汉书·列女传》开了女性入正史之先例。继其之后,历朝历代的正史中大多会单独设立《列女传》。历代的《列女传》也成为了研究当时女性的重要史料。本文主要以《新唐书·列女传》为中心,通过对书中录入女性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唐代女性各类形象的特点以及唐代士人的妇女观对女性形象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章概述《新唐书》编撰的原因、过程、主要内容和特点。第二章介绍《新唐书·列女传》编撰的缘由以及立传的目的,然后将入传女性进行分类分析,了解唐代女性形象的类型和特点。第三章通过将《新唐书·列女传》与前代正史《列女传》进行比较,了解唐代社会重视的女性形象。第四章分析影响女性形象的主要因素,研究唐代的妇女观是如何影响女性形象的。
The tang dynasty's politics, economies, culture and foreign exchanges shows that the feudal society of that time were quite prosperous,which provided superior material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s of women in Tang Dynasty and made them take on a new spiritual look. But, in the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the rate of women were written into the history book were very small, even into the book, the proportion of it was small, too. Therefore, the relevant records of women in history biographies were valuable."Female Biography" written by LiuXiang was the first special history of Women in ancient China. Fanye's "History of the Later Han Dynasty· Female Biography" opened the precedent of women into the official history. Following Fanye, every dynasty most will set up "Female Biography" alone. Every "Female Biography" became important history materials that studied the women at that time. The topic of this paper is "New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Female Biography",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women in official historical records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emale imag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Tang Dynasty's views to women to the female image in Tang Dynasty.
     This paper is mainly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d the compiling reason, process, main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ew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d the compiling reason and purpose of "New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Female Biography", and then classify the women in the book to analyze and understand the types and features of female image in Tang dynasty. In the third chapter, by comparing "New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Female Biography" and former generation of "Female Biography", we could know the valued female image in Tang Dynasty. The forth chapter analyzed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ed female images to research the Tang Dynasty's views to women how to influence the female image in Tang Dynasty.
引文
①段塔丽:《唐代妇女地位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4页。
    ①张涛:《列女传译注》,山东大学出版社1990年。
    ②吴敏霞:《<列女传>的编纂和流传》,《人文杂志》,1988年第3期。
    ③葛志毅:《(列女传)与古代社会的妇女生活》,《中华文化论坛》,1997年第3期。
    ④王丽英的《论刘向<列女传>的立传标准及其价值》,《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⑤邢培顺,王琳:《试论刘向著述的思想倾向》,《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⑥焦杰:《<列女传>与周秦汉唐妇德标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⑦吴全兰:《论刘向<列女传>中的女性伦理思想》,《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⑧周慧丽:《刘向<列女传>中的女性角色规范》,《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10月第5期。
    ⑨史常力:《论<列女传>中的矛盾女性观》,《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3月第2期。
    ⑩黄英:《<晋书·列女传>中的女性形象》,《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
    11于亚男:《从两<唐书·列女传>看唐代女性的传统道德观》,《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增刊。
    12季晓燕的《论宋代列女的特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①位雪燕,徐适瑞:《从<元史·列女传>析元代妇女的贞节观》,《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②董晓瑞,李淑梅:《从<列女传>到<烈女传>看妇女地位的变迁》,《邯郸师专学报》,1991年第10期。
    ③段晓娥:《正史<列女传>传主类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④刘燕:《正史<列女传>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⑤刘天遥《正史<列女传>事类述评》,《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⑥孙顺华:《唐朝妇女观之嬗变与社会政治》,《文史哲》,2000年第2期。
    ⑦张金桐,苑汝杰:《唐人妇女观与唐代妇女命运概述》,《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第5期。
    ⑧孙士梅:《唐人妇女观的几个问题—以墓志铭为中心》,《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⑨段塔丽:《唐代妇女地位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
    ⑩梁瑞敏:《唐代妇女的家庭地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11段塔丽:《唐代婚姻习俗与妇女地位探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2段塔丽:《从夫妻关系看唐代妇女家庭地位的变化》,《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13张金桐,左占平:《唐代妇女及其地位》,《宁夏社会科学》,2006第4期。
    14樊文杰:《唐代妇女地位探析》,《黑龙江史志》,2008年第8期。
    15张嫣娟:《唐代妇女地位的重新审视》,《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16余恒:《是开放,还是悲剧—唐代上层社会妇女婚姻结构试析》,《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17牛志平:《从离婚与再嫁看唐代妇女的贞节观》,《陕西师大学报》,1985年04期。
    18张国刚:《唐代寡居妇女的生活世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①王日美:《唐代贵族妇女婚姻家庭观念研究》,《齐鲁学刊》,2005年第2期。
    ②羽佳《试论唐代的婚姻家庭制度》,《兰州学刊》,1989年03期。
    ③陈丽:《唐代敦煌妇女婚姻生活探微》,《敦煌研究》,2003年第5期。
    ④刘振华:《论唐代妇女风貌》,《扬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⑤张金桐:《唐代妇女开放风貌及其背景概说》,《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⑥李丽《唐代妇女素质探析》,《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⑦严耀中:《佛教戒律与唐代妇女家庭生活》,《学术月刊》,2004年08期。
    ⑧杨小敏:《唐代妇女与佛教》,《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⑨赵娟宁:《唐代妇女与道教》,《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⑩高世瑜《唐代的妇女教育与价值观》,《浙江学刊》,2010年第3期。
    11苏因网《从家训看唐代女了的传统教育观》,《教育长廊》,2009年上旬刊。
    12贾志亮:《唐代女了教育研究—以<唐代墓志汇编>为考察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①[宋]王溥:《五代会要》卷一三《前代史》,中华书局1998年,第230页
    ②曾公亮:《进(新)唐书表》,《新唐书》附录,中华书局1975年,第6471页。
    ③曾公亮:《进(新)唐书表》,《新唐书》附录,中华书局1975年,第6471页。
    ④[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一仁宗庆历元年条,中华书局1992年.第3100页。
    ⑤[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三一仁宗庆历元年条,中华书局1992年,第3102页
    1《新唐书·序》,中华书局1975年,第3页
    2[宋]张方平:《乐全集》,商务印书馆景印。
    3[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九仁宗庆历四年五月壬戌朔条,中华书局1992年,第3598页
    1[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五仁宗庆历五年五月丁巳条,中华书局1992年,第3770页。
    2[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五六仁宗庆历五年闰五月庚子条,中华书局1992年,第3778页。
    3《新唐书·序》,中华书局1975年,第1页。
    4《新唐书·序》,中华书局1975年,第11页。
    5《新唐书·序》,中华书局1975年,第11页。
    1《汉书》卷三六《楚元王传》,中华书局1997年,第1957页。
    2《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中华书局1965年,第2781页
    1《新唐书》卷一五〇《列女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816页。
    1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编:《新中国出土墓志》,文物出版社2003年。
    2《新唐书》卷二五○《列女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387页。
    1刘向撰,刘晓东校点:《列女传·序》,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页
    1孔子文化大全编辑部编,傅根清等译:《孝终》,山东友谊书社1993年,第14页
    1孙希旦:《礼记集解》卷二八《内则》,中华书局1989年,第707页。
    2《史记》卷八二《田单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第2457页。
    2《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中华书局1959年,第3260页
    1章义和,陈存雷:《贞节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83页。
    2《隋书》卷二《帝纪·高祖下》,中华书局1973年,第41页。
    3王溥:《唐会要》卷六《公主》,中华书局1955年.第74页。
    1《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中华书局1965年,第2781页。
    2转引自王传满:《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的贞节观念》.《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期,第67页。
    3转引自王传满:《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的贞节观念》.《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期,第67-68页。
    4《隋书》卷八○《列女传》,中华书局1973年,第1797页。
    1转引自王传满:《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的贞节观念》.《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期,第66-67页。
    2转引自王传满:《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的贞节观念》.《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期,第68页。
    1曹旭集注:《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357页。
    1转引自王传满:《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的贞节观念》.《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期,第67页。
    2转引自王传满:《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的贞节观念》.《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期,第67页。
    3《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中华书局1965年,第2781页
    1《旧唐书》卷一九三《列女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142页。
    2《新唐书》卷二五〇《列女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823页。
    3《新唐书》卷二五○《列女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5830页
    1转引自王传满:《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的贞节观念》.《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期,第68页。
    2《魏书》卷九二《列女传》,中华书局1974年,第1983页。
    1章义和,陈春雷:《贞节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85页。
    1[唐]吴兢撰,谢保成集校:《贞观政要集校》卷二《直言谏诤附》,中华书局2009年,第126页
    2《旧唐书》卷二四《礼仪志四》,中华书局1975年,第915
    3[宋]王溥:《唐会要》卷六《公主》,中华书局1955年,第74页
    4转引自吴永芳:《唐代妇女守节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年。
    5[宋]王溥:《唐会要》卷八三《嫁娶》,中华书局1955年,第1527
    6刘俊文:《唐律疏议笺解》(卷一四),中华书局1996年,第104页
    1[宋]王溥:《唐会要》卷八三《和税上》,中华书局1955年,第1530—-1531页。
    2《新唐书》卷五一《食货志》,中华书局1975年,第1341页。
    3段塔丽:《唐代妇女地位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4页。
    4《旧唐书》卷五一《后妃传上》,中华书局1975年,第2166页。
    1转引自王传满:《魏晋南北朝时期和隋唐时期的贞节观念》.《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期,第68页。
    2[日]山川丽著,高大伦、范勇译:《中国女性史》,:三秦出版社1987年,第87页
    3董诰等:《全唐文》卷九四五《进女孝经表》,中华书局1983年,第9817页。
    1段塔丽:《唐代妇女地位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73页。
    2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九○睿宗景元年己酉条,中华书局1956年,第6651页
    3《旧唐书》卷五一《后妃传·上官昭容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2167页。
    4高世瑜:《唐代妇女》,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第118页。
    1《新唐书》卷八三《诸帝公主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3651-3652页。
    2《新唐书》卷五《玄宗本纪》,中华书局1975年,第122页。
    3孙希旦:《礼记集解》卷一八《内则》,中华书局1989年,第759页
    ①段塔丽:《唐代妇女地位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6页。
    ②陶敏、陶红雨校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岳麓书社2003年,第324页。
    ③刘肃:《大唐新语》卷——《褒锡》,中华书局1984年,第162页。
    ①《旧唐书》卷一七四《李德裕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4514页。
    ②《旧唐书》卷七九《傅奕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2716页。
    ③高世瑜:《唐代妇女》,三秦出版社1988年,第92页。
    ①段塔丽:《唐代妇女地位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24—125页。
    [1][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2年。
    [2]刘向:《列女传》,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3][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4][唐]房玄龄:《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5][唐]李延寿:《北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6][唐]魏征、长孙无忌:《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
    [7][唐]长孙无忌等撰:《唐律疏议》,北京:商务印书馆,1939年
    [8][后晋]刘响:《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9][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10][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11][宋]王溥:《唐会要》,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
    [12][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
    [13][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
    [14][宋]王溥:《五代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15][宋]范祖禹:《唐鉴》,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
    [16][元]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17][清]董浩等编:《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18]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编:《新中国出土墓志》,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19]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1]陈顾远:《中国婚姻史》,北匕京:商务印书馆,1937年。
    [2]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3]崔瑞德(英):《剑桥中国隋唐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4]常建华:《婚姻内外的古代女性》,北京:中华书局,2006。
    [5]邓小南:《唐宋女性与社会》,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
    [6]段塔丽:《唐代妇女地位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7]高世瑜:《唐代妇女》,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年。
    [8]高世瑜:《中国古代妇女生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9]高新伟:《凄艳的岁月:中国古代妇女的非正常生活》,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10]黄永年:《旧唐书与新唐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11]黄永年:《唐史史料学》,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12]李斌城,李锦绣,张泽咸:《隋唐五代社会生活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13]钱大听:《廿二史考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4]石云,章义和《柔肠寸断愁千缕-中国古代妇女的贞节观》,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
    [15]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7年。
    [16]姚平:《唐代妇女的生命历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7]章义和,陈春雷:《贞节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1]蔡凌虹:《从妇女守节看贞节观在中国的发展》,《史学月刊》,1992年第4期。
    [2]杜桂荣:《宋代女子离婚、再嫁与社会地位》,《湖北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3]段塔丽:《唐代婚姻习俗与妇女地位探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4]段晓娥:《正史列女传传主类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5]谷忠玉:《男尊女卑观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强化路经》,《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第4期
    [6]葛志毅《<列女传>与古代社会的妇女生活》,《中华文化论坛》,1997年第3期。
    [7]黄英:《<晋书·列女传>中的女性形象》,《四川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
    [8]季晓燕《论宋代列女的特质》,《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9]焦杰:《<列女传>与周秦汉唐妇德标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10]李淑梅:《从<列女传>到<烈女传>看妇女地位的变迁》,《妇女史研究》,1996年第3期。
    [11]李晓明:《宋代家训中的妇女观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08年。
    [12]李丽《唐代妇女素质探析》,《山东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08年。
    [13]刘振华:《论唐代妇女风貌》,《扬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14]刘慧苹,文治芳:《儒家女性观之演变及反思》,《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69 期。
    [15]刘天遥《正史<列女传>事类述评》,《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16]刘燕:《正史<列女传>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17]牛志平:《从离婚与再嫁看唐代妇女的贞节观》,《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
    [18]孙顺华:《唐朝妇女观之擅变与社会政治》,《文史哲》,2000年第2期。
    [19]孙顺华:《<女论语>及其作者价值取向的矛盾》,《齐鲁学刊》,2001年第2期。
    [20]王传满:《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贞节观念》,《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第2期。
    [21]唐凤霞《<新唐书>的编纂及其学术成就》,《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2]吴永芳:《唐代妇女守节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年。
    [23]吴宝琪:《宋代的离婚与妇女再嫁》,《史学集刊》,1990年第1期。
    [24]谢保成:《北宋前中期的唐史研究与<新唐书)的重修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史研究》,1997年第4期。
    [25]于亚男:《从两<唐书·列女传>看唐代女性的传统道德观》,《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增刊。
    [26]余恒:《是开放,还是悲剧——唐代上层社会妇女婚姻结构试析》,《贵州社会科学》,2002年第3期。
    [27]颜中其:《<新唐书>修撰考》,《史学史资料》,1980年第4期。
    [28]张金桐,左占平:《唐代妇女及其地位》,《宁夏社会科学》,2006第4期。
    [29]张国刚:《唐代寡居妇女的生活世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