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的法理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认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民事诉讼法证据规则在西方国家早已得到确认,并为维护诉讼程序公正和提高诉讼效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国自认制度的发展似乎举步维艰,自认制度的规定还多散见于司法解释中,效力基本上还流于形式。构建完善的自认制度是我国民诉法转型的必要体现和必经途径。虽然对于自认制度的理论研究已经持续了多年,并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但笔者认为,构建一种制度的前提不仅仅在于深入了解该制度的根源与理论,更重要的在于分析该制度扎根于我国所需的法律理念与环境土壤。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发展正处于由职权主义模式向当事人主义模式转型时期,我国的诉讼模式、审判理念、价值取向等方面还不能为自认制度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需的法理基础与诉讼模式。因此,本文在研究自认制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分析研究了自认制度生存所需的法理基础,并辩证分析了我国当前的诉讼模式与审判理念。最后,借鉴国外自认制度的先进理念和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法理基础、自认具体制度构建和相关诉讼程序支撑等全面论证了我国自认制度的完善,以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构建真正的自认制度。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自认制度的内容分析。主要致力于对于自认制度的涵义、构成要件、效力及程序价值的考察。作为一项古老的证据规则,自认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发展至近代民事诉讼理论中呈现出大陆与英美两大法系两种不同的理论。因此,笔者在第一部分中对于大陆与英美法系自认制度的涵义、效力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对于自认的构成要件和程序价值理论做了全面论述。
     第二部分是自认的法理基础及诉讼模式环境解析。任何诉讼制度的构建都不能脱离它内含的法理基础及存在的诉讼模式,自认制度也不例外。辩论主义原则是自认制度的法理基础,当事人的处分权为自认提供了保障,而诚实信用原则从道德规范角度促生了自认制度。而自认制度作为当事人诉讼模式下的重要制度,无法在职权主义模式中构建。
     第三部分是我国自认制度的现状和缺陷分析。我国目前的自认制度还只能散见于司法解释中,并且法条之间存在着混乱和矛盾现象,还需要立法系统规范。同时我国目前职权主义模式下的辩论主义原则“空洞化”、事实探知权绝对化和法律诚信的丧失使自认的发展丧失了所必需的法理基础。
     第四部分是我国自认制度完善的论证。笔者将从自认制度本身的构建、诉讼理念的转换和配套诉讼制度的建立三个方面分别从制度立法、法理基础、相关程序支撑角度完善我国的自认制度。
Self-admission takes the civil procedure basic evidence system, the western counties perform to stipulate. It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afeguarding procedural justice and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lawsuit.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self-admission system in China is very hard. The regulation of system of admission is academicals in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it can not play. Constructing perfect self-admission system is the necessary to reflect and necessary way in the period of civilian law ion in China. Although the theory research of self-admission has last for years, and achieved a lot of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premises of constructing a system need not only researching the theory and roots, but also analysis legal ideas and environment the system needed.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procedure law is in the switching process from the authority principle lawsuit pattern to the litigant principle lawsuit pattern. The construc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elf-admission can not get necessary legal ideas and environment from China now because the model of litigation, judge concept and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is not advanced. So my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basic theory of self-admission system. But I fragment the legal basis, the model of litigation and legal ideas that construct the system of admission necessarily. Finally,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comments basis on the advanced concepts from western countries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vil procedure law.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comments from the angle of legal ideas, specific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support from relevant procedural in order to constructing perfect and authentic self-admission system.
     This paper points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content analysis on self-admission system. It focuse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meaning, constitutions, effectiveness and program value of self-admission. As an ancient evidence system, the self-admission system originated in ancient Rome period. It became continental law system and common law two different theory systems now. So in the first part, the author makes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meaning and effect. The author also discusses constitutions and program value of self-admission.
     The second part is analysis on legal basis and litigation mode environment of self-admission. Any litigation systems can not survival leaving its legal basis and model of litigation. Self-admission system is no exception. The debate principles are the legal basis of self-admission system. The disciplinary right of the parties provides security for the self-admission system. Honesty and credit principle is ethics of the system. The self-admission only survivals in the litigant principle lawsuit pattern.
     The third part is analysis on status and defects of the self-admission system in China. The regulation of system of admission is academicals in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It needs standard by legislation. The phenomenon of the formalized debate principles, the black-and-white fact discovery right makes the loss of legal basis that the self-admission system development needs.
     The forth part is the argument of consummation of the Self-admission system.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comments for the self-admission system from three respects of legislation, legal ideas and the support from relevant procedural.
引文
①[日]兼子一著:《民事诉讼法体系》,酒井书店出版社1954年版,第245页。
    ②[日]新堂幸司著:《民事诉讼法第二版》,弘文堂1985年版,第429页。
    ③[日]松本博之著:《民事自白法》,转引自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研究会研讨记录(九)》,第123页。
    ④李学灯著:《证据法比较研究》,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版,第103页。
    ①petermurphy,A Practical Approach to Evidence,Balckstone Press Ltd.1992,p.218.
    ②付士平:《自认构成及其证据价值与规则研究来源》,载中国民商法律网,最后访问日期为2008年2月7日。
    ③宋朝武:《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
    ①Mckelvey on Evidence,Formal admissions are waivers of proof,p84.
    ②叶自强:《论自认》,《民商法论丛第五卷》,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③赵刚:《我国民事证据立法应该完善自认制度》,载《法商研究》1995年第5期。
    ①刘学在著:《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9页。
    ②宋朝武:《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
    ①[日]兼子一,竹下守夫著,白禄炫译:《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103页。
    ①谢怀轼译,《德意志联邦民事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98页。
    ②[日]三月章著,王一凡译:《日本民事诉讼法》,台湾五南图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427页。
    ①吴明轩、邱联恭著:《民事诉讼法之研讨九》,台湾三民书局2000年版,第157页。
    ②谢怀轼译:《德意志联邦民事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23页。
    ①谢怀轼译:《德意志联邦民事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98页。
    ①陈界融:《论自认的效力》,载《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4期。
    ①陈桂明著:《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民事诉讼优化》,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
    ①[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
    ①[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著:《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版,第2页。
    ②[日]中村英郎著:《民事诉讼理论之诸问题》(民事诉讼论集第三卷),成文堂1978年版,第190页。
    ③[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4页。
    ①[日]滋贺秀三:《中国法文化的考察——以诉讼形态为素材》,《比较法研究》1983年第3期。
    ①何文燕:《我国当事人陈述制度之检讨与重构——兼评民诉法(修改建议稿(第三稿)及立法理由>第十七章》,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2期。
    ①梁慧星著:《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01页。
    ②裴明学:《缔约过失责任与允诺禁反言原则比较研究》,载《现代法学》2004年2期。
    ①张卫平:《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与体制性制约的分析》,《法律科学》2001年第4期。
    ①王泽鉴著:《民法概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7页。
    ①宋朝武:《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2期。
    ①陈荣宗著:《民事诉讼法研究基金会-民事诉讼法之研讨》(四),台北三民书局1993年版,第278页。
    ① See Paul Matthews and Hodge M. Malek,Discovery,Sweet & Maxwell,1992, P.3.
    ②毕玉谦著: 《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79页。
    ①刘学在著:《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7页。
    1、张卫平著:《程序公正实现中的冲突与衡平一外国民事诉讼研究引论》,成都出版社1993年版。
    2、[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张卫平著:《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刘学在著:《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5、张卫平著:《外国民事证据制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肖建国著:《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陈桂明著:《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民事诉讼优化》,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8、[英]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著:《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版
    9、[日]新堂幸司著:《民事诉讼法第二版》,弘文堂1985年版。
    10、梁慧星著:《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1、王泽鉴著:《民法概要》,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毕玉谦著:《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3、[日]兼子一著:《民事诉讼法体系》,酒井书店1954年版。
    14、李学灯著:《证据法比较研究》,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版
    15、[日]高桥宏志著,林剑锋译:《民事诉讼法一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6、叶自强著:《民事证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7、何家弘、张卫平主编:《外国证据法选译》(上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18、谢怀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19、沈达明著:《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上册,中信出版社1996年。
    20、季卫东著:《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1、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编:《民事诉讼证据司法解释及相关法律规范》, 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22、[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何包钥、廖中自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3、[美]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美]摩根著,李学灯译:《证据法之基本问题》,台北世界出版社1982年版。
    25、江伟著:《中国证据法草案(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肖建华著:《民事证据规则与法律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27、[日]高桥宏治著:《重点讲义民事诉讼法》,日本有斐阁1997年版。
    28、沈达明著:《英美证据法》,中信出版社1996年版。
    1、付士平:《自认构成及其证据价值与规则研究》,中国民商法律网,2004年2月7日。
    2、宋朝武:《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载《中国法学》2003年第二期。
    3、陈样龙、杨永华:《自认若干问题初探》,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4、赵刚:《我国民事证据立法应该完善自认制度》,载《法商研究》1995年第5期。
    5、陈界融:《论自认的效力》,载《政治与法律》2003年第4期。
    6、张卫平:《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发展与体制性制约的分析》,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4期。
    7、丁宝同:《证明责任规则的华而不实和自认规则的功能缺失》,载《政法论丛》2003年第2期。
    8、张卫平:《民事证据法:建构中的制度移植》,载《政法论坛》2001年第4期。
    9、陈祥龙、杨永华:《自认若干问题初探》,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10、[日]松本博之:《裁判上自认法理的探讨》,载东京《民事诉讼法杂志》第20号。
    11、赵刚:《我国民诉证立法应当确立、完善自认制度》,载《商法研究》1999年第5期。
    12、田平安、刘春梅:《试论协同型民事诉讼模式的建立》,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25卷第1期。
    13、叶自强:《论自认》,载《民商法论丛第五卷》,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14、张丽、李飞:《自认制度的剖析及价值思考》,载《法学杂志》2001年第5期。
    15、赵钢、刘学在:《试论民事诉讼中的自认》,载《中外法学》1999年第3期。
    16、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正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载《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17、陈桂明、李仕春:《程序安定论一以民事诉讼为对象的分析》,载《政法论坛》1999年第5期。
    18、张丽芬:《冲突与衡平-拟制自认追复规定浅深》,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9、夏良田:《从证明责任视角看自认在民事与刑事诉讼里的差距》,载《法治与社会》2008年第2期。
    20、章青山:《自认性质探究》,载《法学论坛》2000年第6期。
    21、贺小荣:《当事人自认对司法判断权的合理约束及其例外》,载《人民司法》2002年6卷第4期。
    22、陈锦红:《对民事诉讼自认规则的思考》,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1期。
    23、刘学在:《论拟制的自认》,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133期。
    24、冯锦彩:《浅析民事诉讼中的自认概念》,载《理论探索》,2006年第157期。
    25、山本和彦:《裁判上的自认》,载《判例时代》平成12年第1035期。
    26、曹杰:《论“于己不利”并非成立自认之要件》,载《行政与法》2002年第7期。
    27、汤维建:《论民事诉讼中的诚信原则》,载《法学家》2003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