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体制下我国反倾销法立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虽然我国尚未加入WTO,但是中国经济绝对是世界贸易体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关税连续地大幅度降低,我国必将成为各国倾销产品的巨大市场。如何利用反倾销这一有利武器来保护我国市场,保护正常竞争,发展我国经济,成为我国各部门都无法回避和迫在眉睫的战略性任务。本文结合我国1997年颁布的《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中有关的法律条文,<<行政诉讼法>>与<<行政复议法>>及《外贸法》的有关规定,借鉴WTO、美国及欧盟关于反倾销方面的法律规定,立图对我国在反倾销立法及实践及政府职能转变、企业保护市场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Although China has not joined WTO yet, Chinese market is absolutely a very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global economy. With the constant reduction of its tariff, China will be a huge market for other countries to dump their products. It is an unavoidable battle for every walk of lives to use anti-dumping laws to fight for our domestic market, to protect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 and develop our economy in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has recommended options in anti-dumping legislation and its practice, changing in governmental functions and enterprises self-protection, referenced "Anti-dumping and Anti-subsidizing Regulations" promulgated in 1997, "Administrative Law", "Administrative Auditing Law" and "Foreign Trade Law", WTO, American and European laws and regulations regarding anti-dumping, hoping the recommendations be beneficial to the states and enterprises in this competitive global market.
引文
1.《国际商报》1998年7月10日第8版、1999年6月3日第2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7条规定:“任何国家或者地区在贸易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歧视性的禁止、限制或者其他类似措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该国家或者地区采取相应的措施。”《反倾销条例》第40条则在反倾销和反补贴方面作出了类似的规定。
    3.孙宁华主编:《权力与制约———行政法研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4.刘善春:《行政诉讼价值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5.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四分编第1677节第9条。
    6.《反倾销条例》第19条、第20条、第33条。
    7.这样规定难免令人生疑:对反倾销调查不服的,除了倾销者或与倾销者相关联者之外别无他人,因而中国反倾销法系“惩外”法。
    8.WTO《反倾销守则》第18条第2款规定:“在没有其他成员的同意下,不能对有关本协议的各条提出保留。”
    9.李善同等(2000)《WTO:中国与世界》,中国发展出版社。
    10.W.M.Gorden(1971),The Theory of Protec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1.《乌拉圭回合协议导读》,WTO秘书处编,索必成、胡盈之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
    12 曹建明、陈治东、周洪钧《国际经济法新论》,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年
    13 潘燕《反倾销,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1998年31期《嘹望》
    14 任荣明《美国贸易法301条款与中美贸易关系》,《国际观察》1999年1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