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艾夫斯音乐创作中的拼贴技法及风格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以美国20世纪著名作曲家、西方现代音乐巨匠查尔斯·艾夫斯代表性作品中的拼贴技法及其风格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西方艾夫斯领域的经典文献及国内近年来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艾夫斯作品中拼贴技法的来源、创作意图、具体形式及审美特征,总结出其拼贴技法的基本风格,通过对作曲家拼贴技法的具体构成与运用的分析来揭示这一技法在其整体风格与创作观念中的地位,并尝试探索这一技法产生的具体时空语境与美学内涵,并从艾夫斯所处的时代的宏观文化背景出发,对这一重要技法的文化渊源进行了阐释。
     本论文由导论、结语和四章构成。导论部分介绍本论题的选题依据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概述了艾夫斯的时代、生平与整体音乐语汇、风格特征及音乐观念。第二章通过梳理拼贴技法的历史源流、并结合对艾夫斯几部代表作中拼贴技法的分析,介绍了其拼贴技法的基本状况与总体特征。第三章集中论述了艾夫斯拼贴技法的技术特点与风格特征及其与作曲家其他实验性作曲手法之间的关系。第四章从文化与社会背景的角度,讨论了艾夫斯拼贴技法与超验主义思潮、美国民族文化观念以及20世纪初美国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作曲家包含在拼贴技法中的复杂而深邃的音乐美学思想和艺术观念。在结语中,从技法和观念两个层面对艾夫斯作品中拼贴手法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分别指出其在20世纪西方音乐语言和作曲技术力量革新的历史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在20世纪之初美国社会文化语境中产生的必然性及重要意义。
The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collage skill and style characteristic of typical works of Charles Edward Ives, a famous American composer of modern western music in the20th century, by combining classical documents of Ives abroad with the latest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our country. The author studies the inspiration, intention, specific form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poser so as to summarize the basic style of collage skill. The author also analyzes the concrete structure of collage skill, in order to reveal significance of the skill in composer's concept and style. What this dissertation wants to explore is the space-time context and aesthetics connotation of collage skill, and finally tries to explain the cultural origin of the skill from the macroscopic vision of the time that Ives lived.
     The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introduction, four chapters and conclusion. In the introduction part,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gist and signification of the topic, main content, and methods of research. Chapter one summarizes Ives's time and biography, his music language and style and concept. Chapter two presents basic situation and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lage skill by collecting its historical origin and developments and analyzing several typical works of Ives. In chapter three, the author mainly discusses technical features and styl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age skill, and its relation with other avant-garde composing skills of the composer. The chapter four, from perspective of culture and social background, which talks about the relation between collage skill of Ives and transcendentalism, national cultural concepts of America and social condition and religion of20th century, finally discovers complicated musical aesthetic ideology and art concepts contained in collage skill of the composer. In the conclusion, from both technique and concept, the significance of collage skill of composer's works is expounded. The author thus indicates the historic status of collage skill in the process of composition development of the20th century and its necessity in the cultural context of the20th century America.
引文
1 J.P.Burkholder: All Made of Tones:Charles Ives and Musical Borrowing,New Haven,1995,P.1
    2 Byzantine art用有色石子、陶片、珐琅或有色玻璃小力块等,嵌成的图画。主要用以装饰建筑物天花版、墙壁和地而。开始于古代尔方,后希晴、罗马亦加以普遍应用。现存作品以拜占庭艺术中的镶嵌画为最丰富。近代建筑亦常用此形式来作壁而装饰。我国镶嵌画,现在亦常见应用于建筑犍饰,以陶瓷镶嵌壁画最为流行。
    3印象派盛期,即是德彪曲创作如《牧神午后前奏曲》、歌剧《佩利业斯与梅丽桑德》,晚期则是, 一战前后,如拉威尔,英国的戴留斯的《乡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佛罗里达》,法雅的《三角帽》,杜卡的《小巫师》等。
    5 J. Peter Burkholder etc:"Charles Ives",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001)
    6乔治·艾夫斯是一位有着很高音乐修养和极为开放的音乐观念的开明人士,他对其子日后的创作经验与观念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乔治认为:“随着一天天变老,对音乐弹奏和思索得越多,我就越能确定现在的许多音乐教师正在用规则、规则、规则逐渐地禁锢着伟人的艺术。”艾夫斯后米承认:“如果我在音乐上有什么成就的话,首先是因为我的父亲……不仅是因为他教授我技巧,还因为他的影响、他的个性、品质和开放的头脑,以及他对孩子内心思想的不同寻常的理解方式。……更为重要的是,他留给我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上都需要的兴趣和开放思想”。(转引自:班丽霞:“他是‘美国音乐之父’的父亲——论乔治·艾夫斯对查尔斯·艾夫斯的影响”,《人民音乐》,2003年第3期,53页。)
    7参见:.J. Peter Burkholder etc:"Charles Ives",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001);蔡良玉:《美国专业音乐发展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60-65贞。
    8 J. Peter Burkholder etc:"Charles Ives",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001)
    9蔡良玉:《美国专业音乐发展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60页。
    10 J. Peter Burkholder etc:"Charles Ives",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001)
    11 Jan Swafford:Charles Ives:A Life with Music,1998,p.135,转引自:王珉:《美国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653页。
    12蔡良玉:《美国专业音乐发展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90页。
    13转引自:马克利斯:“查尔斯·艾夫斯和他的音乐”(上),郑英烈译,《音乐学习与研究》,1989年第4期,11页。
    14 C. Ives:Essays Before a Sonata, The Majority, and Other Writings, ed. Howard Boatwright(New York,1962),p.117。转引自:R.P.Morgan:Twentieth-Century Music:A History of Musical Style in Modern Europe and America, Norton,1991,p.140.
    15 R. P. Morgan:Twentieth-Century Music:A History of Musical Style in Modern Europe and America, Norton,1991,p.141。
    16 R. P. Morgan:Twentieth-Century Music:A History of Musical Style in Modern Europe and America, Norton, 1991,p.144。
    17 C. Ives:Memos,ed. John Kirkpatrick(New York,1972),p.62转引自:R. P. Morgan:Twentieth-Century Music:A History of Musical Style in Modern Europe and America, Norton,1991,p.144-145。
    18面对批评和部理解,艾弗斯多次表示:“所有的错音符都是正确的……我想要的音乐就是那种表达方式”。(David Nicholis: American Experimental Music, 1890-1940,1990,p.5,转引自:王珉:《美国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654页。)
    19马克利斯:“查尔斯·艾夫斯和他的音乐”(上),郑英烈译,《音乐学习与研究》,1989年第4期,12页。
    20同前引书。
    21许勇三:《西方交响乐发展纲要》,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42页。
    22蔡良玉:《美国专业音乐发展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65页。
    23马克利斯:“查尔斯·艾夫斯和他的音乐”(上),郑英烈译,《音乐学习与研究》,1989年第4期,11页。
    24“超验主义”是19世纪在美国出现的一种崇尚直觉和个性的文化艺术思潮,对美国知识分子产生了重要影响。艾夫斯的音乐观念也深受这思想的浸润,本论文第四章将详细讨论其与艾夫斯拼贴技法的关系。
    25蔡良玉:《美国专业音乐发展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63.64页。
    26转引自:蔡良玉:《美国专业音乐发展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66页。
    27转引自:蔡良玉:《美国专业音乐发展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67页。
    28马克利斯:“查尔斯·艾夫斯和他的音乐”(上),郑英烈译,《音乐学习与研究》,1989年第4期,11页。
    29转引自:蔡良玉:《美国专业音乐发展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68页。
    30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生于马萨诸塞州的美国女诗人,性格内向,耽于幻想,长期隐居,终身未婚。其诗歌形式独特、风格凝练、富于沉思。和艾夫斯一样,狄金森也是一位为自己而写作的艺术家,其作品在身前很少出版,但在身后却越来越多地引起诗歌界和文学理论界的重视。不少评论家将狄金森与惠特曼相提并论,视之为美国现代诗歌的先驱和最具独创性的美国诗人。
    31作为绘画技法,拼贴手法原系绘画术语,主要是把既有的作品片段保持原样,予以焊接式的结合。这些片段之间的关系,既可为同质也可为异质,既可是横向的交替亦可是纵向的叠置。这种手法始盛于19世纪末“先锋派”绘画艺术,后影响到音乐领域。当然17、18世纪音乐中的集成曲、混合曲也可看成是现代音乐拼贴技法的萌芽。早期的这类技法强调不同材料的横向进行,拼贴的片段不产生风格上的冲突,通常是对不同风格的连用,强调色彩的缤纷而已。19世纪末受“先锋派”绘画影响,作曲家逐渐开始在作品中引进具有象征意义的片段,并通过这种焊接式的结合来表明作者的意图。无论是镶嵌式的引用还是焊接式的拼贴,都是复风格的主要技法。
    32J. P.Burkholder:"Collag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2001
    “17、18世纪音乐中的集腋曲(quodlibet)、混合曲(medley)也可看成是现代音乐拼贴技法的萌芽。早期的这类技法强调不同材料的横向进行,拼贴的片段不产生风格上冲突,通常是对不同风格的连用,强调色彩的缤纷而已。19世纪末受“先锋派”绘画影响,作曲家逐渐开始在作品中引进具有象征意义的片段,并通过这种焊接式的结合来表明作者的意图。无论是镶嵌式的引用还是焊接式的拼贴,都是复风格的主要技法。
    34《巴托克书信选》,53页。转引自:宋谨,《国外后现代音乐》,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版。
    35“拼贴”和“引用”,是一对既相关又区别的概念。“引用”在西方作用艺术中早已有之,13世纪晚期的经文歌当中就有引用格坐高利圣咏和当时流行音乐的事例(如著名的特罗威尔亚当·德·拉·阿莱Adam de la Halle的回旋歌《罗班爱我》Robinmaime被频繁用土经文歌中)。在文艺复必的弥撒套曲巴罗克时期的宗教音乐中,对特定音乐素材的引用史是暗示作曲家创作意图的重要手段(例如若斯坎和拉索的“仿作弥撒"[Parody Mass]中对《武装的人》L'Homme arme等流行去调的运用以及巴赫的康塔塔中大量出现的众赞歌素材)。存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中也有大量使用引用手法的例子。如巴赫《b小调弥撒》中的多个段落都以旧曲翻新的形式引用了他为教会康塔塔所作的音乐:莫扎特在他的多部作品中都曾引用过格里高利素歌的曲调;而贝多芬对民歌主题的引用情有独钟,《c小调弦乐四重奏》(1800)第乐章的副部主题就引用了德国民歌《王子》的曲调。“拼贴”则是20世纪西方音乐的特有现象。拼贴和引用都有偶用之前已经存在过的音乐的特征,但是它们的创作意图和审美观念址完全小同的,引用的目的是使借用的材料与新创作作品的语境完全融合,拼贴(?)有意突出不同音乐素材之间的对比和差异,并且赋予这些素材特定的表现含义,这种拼贴比起传统的引来说,技术更为复杂,所包含的思想观念也更为深刻。从某种意义上讲,拼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用典”(用典故)。
    36如帕格尼尼《第24汀小提琴随想曲》,作为浪漫主义音乐创作中经常被引用的素材出现在李斯特、勃拉姆斯和拉赫玛尼洛夫的作品中,甚至在些20世纪音乐中也有体现(如鲁托斯拉夫斯基《帕格尼尼狂想曲》)。
    37参见:J. P.Burkholder:"Collag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2001
    40参见:J. P Burkholder:All Made of Tones:Charles Ives and Musical Borrowing, New Haven,1995, pp.3-4
    42参见:班丽霞:“现实与幻想交织成的英雄赞歌----从传统视角看查理斯·艾夫斯的《普特南营地,雷登·康涅狄格州》”,《中国音乐学》,2003年第四期。
    43转引自:马克利斯:“查尔斯·艾夫斯和他的音乐”(下),郑英烈译,《音乐学习与研究》,1990年第1期,11页。
    45转引自:马克思:“查尔斯·艾夫斯和他音乐”(下),郑英烈译,《音乐学习与研究》,1990年第1期,11页。
    46 Joseph Machlis & Kristine Forney: The Enjoyment of Music,1995,p.508,转引自:王珉:《美国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657页。
    48参见:钟汉音:“艾夫斯《第二交响曲》研究”,武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06年,27-28页。
    49参见:宋谨:《西力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87-90页。
    50宋谨:《西方音乐音音从现代到后现代》,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179负。
    51艾夫斯:“一首奏鸣曲前的几篇文章”,转引自:钟汉音:“艾夫斯《第二交响曲》研究”,武汉音乐学院硕十论文,2006年,224页。
    52宋谨:《西方音乐音音从现代到后现代》,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184页。
    53娄文利:“艾夫斯音乐创作中的后现代主义因素”,《福建艺术》,2005年第5期。
    54宋谨:《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第179页。
    55参见:库斯特卡:《20世纪音乐的材料与技法,宋谨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第187页
    56迈克尔·肯尼迪、乔伊斯·布尔恩编:《简明牛津音乐辞典》,唐其竞登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236页
    57转引自:蔡良玉:“查尔斯·艾夫斯和他的音乐”,《人民音乐》,1984年第9期,53页。
    58艾夫斯:“写在一首奏鸣曲前的随笔”,俞抒译.《音乐探索》.1997年第4期,79页。
    59参见:钱满素:《美国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368页。
    60蔡良玉:《美国专业音乐发展简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3-4页。
    61转引自:王珉:《美国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116页。
    62转引自:蔡良玉:《美国专业音乐发展简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66-67页。
    63转引自:林勇:“艾夫斯《第四交响曲》中的歌曲引用”,上海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03年,40页。
    64转引自:蔡良玉:《美国专业音乐发展简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34-35页。
    65参见:蔡良玉:《美国专业音乐发展简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35页。
    66参见:饯满素:《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三联书店,1996年,72页。
    67爱默生:《爱默生散文选》,姚暨荣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27页。
    68爱默生:《爱默生散文选》,姚暨荣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108页。
    69爱默生:《爱默生散文选》,姚暨荣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79页。
    (?)R. P. Morgan:Twentieth-Century Music:A History of Musical Style in Modern Europe and America, Norton,1991.139-140
    艾夫斯:“写在一首奏鸣曲前的随笔”,俞抒译,《音乐探索》,1997年第4期
    爱默生:《爱默生散文选》,姚暨荣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
    班丽霞:“艾夫斯《新英格兰三地》中的传统回响”,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论文,2003年“他是‘美国音乐之父’的父亲——论乔治·艾夫斯对查尔斯·艾夫斯的影响”,《人民音乐》,2003年第3期“跨越时空的感悟——艾夫斯《波士顿广场的圣-高登斯纪念碑》中的传统因素”,《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现实与幻想交织成的英雄赞歌——从传统的角度看查尔斯·艾夫斯《普特南营地,雷登,康涅狄格》”,《中国音乐学》2003年第4期:“从静水至狂澜——艾夫斯《斯托克桥边的霍斯托克河》分析”,《交响》,2006年第1期
    蔡良玉:“查尔斯·艾夫斯和他的音乐”,《人民音乐》,1984年第9期《美国专业音乐发展简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
    陈洁:“论查理斯·艾夫斯音乐的独创性”,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陈言放:“美国前卫作曲家的先驱查尔斯·艾夫斯——百年经典世纪回眸——二十世纪西方主要学派及重要作曲家述评之三”,《人民音乐》,1999年第10期
    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西方音乐史》,汪启璋、吴佩华、顾连理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彼得·斯·汉森:《二十世纪音乐概论》,孟宪福泽,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
    贾达群:《结构诗学》,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年
    埃利奥特·卡特:“表现主义和美国音乐”,姚盛昌译、蔡良玉校,《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琼纳森·克雷默:“音乐后现代的特点及起源”,蒋存梅译,《中国音乐学》,2005年第1期
    库斯特卡:《20世纪音乐的材料与技法》,宋谨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
    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汤亚汀译,杨燕迪校,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李吉提:《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
    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
    林勇:“艾夫斯《第四交响曲》中的歌曲引用”,上海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03年
    娄文利:“艾夫斯《未被回答的问题》集合分析”,《黄钟》,2001年第4期”艾夫斯音乐创作中的后现代主义因素”,《福建艺术》,2005年第5期
    马克利斯:“查尔斯·艾夫斯和他的音乐”(上、下),郑英烈译,《音乐学习与研究》,1989年第4期、1990年第1期
    倪军:“美国乐坛一位‘默默无闻’的大师——艾夫斯其人及其音乐风貌”,《音乐探索》,1996年第1期
    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新音乐作品分析教程》,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
    钱满素:《爱默生和中国——对个人主义的反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美国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钱仁康、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
    汉斯·海因茨·司徒肯施密特:《二十世纪音乐》,汤亚汀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
    宋谨:《国外后现代音乐》,汀苏美术出版社,2003年《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王珉:《美国音乐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年
    谢功成:《曲式学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年
    许勇三:《西方交响音乐发展纲要》,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
    阿诺德·勋伯格:《作曲基本原理》,吴佩华泽,顾连理校,上海音乐出版社,1984年
    姚恒璐:《现代音乐分析方法教程》,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
    姚亮:“爱默生与美国民族文学进程”,苏州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
    杨建丽:“人与自然的共鸣——论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关学以及文学影响”,吉林大学硕十论文,2004年
    杨儒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
    于润洋:《现代音乐哲学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于润洋:《音乐史论问题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
    赵庆辉:“《康科德奏鸣曲》与爱默生”,《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赵晓生:“20世纪音乐的先行者—纪念艾夫斯诞生110周年、逝世30周年”,蔡良玉、王哺主编:《美国音乐论文集》,1993年
    郑好:“艾夫斯作品中的‘引用曲调’研究”,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周海宏:“对现代音乐美学的思考”,《人民音乐》,1999年第10期
    钟汉音:“艾夫斯《第二交响曲》研究”,武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06年
    钟子林:《西方现代音乐概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二十世纪两方音乐同顾”,《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乔治·克拉姆访谈录”,《人民音乐》,2004年第4期
    T. D. Winters:"Additive and Repetitive Techniques in The Experimental Works of Charles Ives", dissertation of Ph. 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1986
    J. P.Burkholder:"The Evolution of Charles Ives's Music:Aesthetics, Quotation, Technique", dissertation of Ph. D., University of Chicago,1988
    R. N. Bukoff:"Charles Ives, a history and bibliography of criticism (1920-1939), and Ives' influence (to 1947) in Bernard Herrmann, Elie Siegmeister, and Robert Palmer", dissertation of Ph. D., Cornell University,1988
    R. P. Morgan:Twentieth-Century Music:A History of Musical Style in Modern Europe and America, Norton,1991 :Anthology of Twentieth-Century Music, Norton,1992
    J. P.Burkholder:All Made of Tones:Charles Ives and Musical Borrowing, New Haven,1995
    J. P.Burkholder (ed.):Charles Ives and His World, Princeton,1996 "Charles Ives",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2001 "Collag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2001
    S.L. Walton:"An Improvisational Reading of Charles Ives's Concord Sonata", dissertation of D.M.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eigo,2003
    D. C. Paul:"Converging Paths to the Canon:Charles Ives, Gustav Mahler, and American Culture", dissertation of Ph.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20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