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国际、苏俄在华政治盟友的选择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世纪20年代初期,在列宁有关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的指导下,共产国际、苏俄政府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对苏俄的封锁和包围,迫切需要在东方,特别是在与苏俄毗邻的中国寻找支持力量。于是关注中国政局、在中国寻找可以联合的政治盟友,成为这一时期共产国际对华工作的重点.由于中国政治局势十分复杂,共产国际和苏俄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又知之不多,在选择政治联盟的活动时就存在着对中国政治舞台上活动的各派别进行一个比较、试探和选择的问题。共产国际最初曾把吴佩孚和陈炯明作为联合对象,实行接近吴佩孚、陈炯明而疏远孙中山的政策,还一度热衷于推动孙吴联盟。随着对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和革命形势的逐步了解,共产国际逐渐放弃了联吴政策,选择了与孙中山领导下的国民党的联合,推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揭开了轰轰烈烈的中国国民革命的序幕,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由于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从客观上削弱了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在华势力和影响,提高了苏俄在东方的地位,缓解了日本在远东地区给苏俄带来的国家安全压力。
     笔者利用新出版的《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等新的史料,结合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已有成果,对苏俄、共产国际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对华政治盟友的选择过程中对华策略的演变过程和历史动因进行细致的梳理和考察,分析苏俄、共产国际苏俄、共产国际这一时期对华策略和活动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带给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通过对大量往来于苏俄政府领导人、苏俄外交人员、共产国际代表之间的文件、指令、报告等史料的分析,结合苏俄、共产国际在华的寻找政治联盟的活动以及与各方政治人物之间的试探和接触,可以发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苏俄对华策略的双重性,即一方面试图改善中俄关系以打破外交困境和缓解国家安全压力;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中国革命。尽管在与中国革命建立联系的初期阶段苏俄、共产国际在中国的活动经历了一番曲折,终于寻找到了合适的在华政治合作伙伴,将苏俄的国家利益与中国革命的利益以共产国际、苏俄援助下的国共合作的形式巧妙地结合起来,总的来说,苏俄、共产国际在这一时期的对华策略和推动国共合作的决策是成功的。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the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and promote revolution in China,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tried to choose a political ally in China in the earlier stage of 1920"s. Because of the great complexities in Chinese political scene, it was very difficult in choosing the political ally for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At the very beginning,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considered Wu-peifu and Chen-jiongming as their political ally. After a period of time, they realized that Sun-zhongshan and the Kumingtang was their true political ally in China.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did much to establish the First United Front betwee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Kumingtang. By this way,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improved their diplomatic situation and resolved the national safeguard problem of the Soviet Union Successfully. The Great Revolution in China had ma
    de a great progres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irst United Front betwee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Kumingtang.
    On the basis some newly published historical materi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litical policies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in China in the early times in1920'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irst United Front betwee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Kumingtang will be discussed in this the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political and diplomatic policy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to China had twofold task, the one is to strengthen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the other is to promote the revolution in the China.
引文
[1] 《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50页
    [2] 《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1年版,50页
    [3]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22页
    [4]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13页
    [5]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丛刊·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中国近代史研究上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史料编辑部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351-352页
    [6] 《五四爱国运动》,中国近代史研究上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405-407页
    [7] 相关内容见郭红娟《五四时期吴佩孚的崛起与直皖斗争性质的演变》,《中国现代史》2002年12期
    [8] 蔡和森·《蔡和森文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179页
    [9] 林家有、周兴梁《孙中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29页
    [10]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72页
    [11]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97页
    [12] 向青·《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史稿》,北大出版社1988年版,19页
    [13] 转引自林家有、周兴梁著《孙中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30页
    [14] 向青·《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史稿》,北大出版社1988年版,28页
    [15 《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23页
    
    
    [16] 向青·《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史稿》,北大出版社1988年版,28页
    [17] 《包惠僧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8页
    [18] 曹军·《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关系史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46页
    [19] 向青·《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史稿》页,北大出版社1988年版
    [20] 上海《民国日报》1919年6月2日,转引自《陈炯明与蒋介石》,载于《民国档案》1994年第1期
    [21] 《闽星》(第二卷,第八号)1920-01-26,转引自张奇才、黄德渊《苏俄和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探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7月
    [22] 《闽星》(第一卷,第五号)1919-12-15,转引自张奇才、黄德渊《苏俄和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探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7月
    [23] 刘德喜·《苏中关系文件集》,转引自乔忠荣《陈炯明与蒋介石》,《民国档案》1994年1期
    [24]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79页
    [25]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77页
    [26]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79页
    [27] 参见《陈炯明致列宁的信》,《国外近代史研究》第11辑,428-429页
    [28] 转引自黄修荣·《国共关系七十年》,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86页
    [29] 《维经斯基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111页
    [30] 《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增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80-81页
    [31] 《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增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143页
    [32] 《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增订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147页
    [33] 《维经斯基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12页
    [34] 蔡和森·《国人应当共弃陈炯明》,《向导》第8期
    [35]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11页
    [36]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69页
    [37]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62页
    [38] 《历史人物资料从编·孙中山年谱》,《中山大学学报》编委会编,1980年版,大东图书公司印行,1980年10月香港第一版,78页
    [39] 维经斯基·《我与孙中山的会见》,《真理报》1925年3月15日,《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02页
    [40]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49页
    [41]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58—64页
    [42] 参见李乃义《浅析孙中山联俄思想的形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3期
    [43]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247页
    [44] 张国焘·《我的回忆》中国现代史料编刊社1980年版,198页
    [45] 达林·《中国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65页
    [46] 达林·《中国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102-103页
    [47] 《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18页,
    [48] 达林·《中国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126页
    [49]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99页
    [50]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99-102页
    
    
    [51]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07页
    [52]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07-108
    [53]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60页
    [54]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06页
    [55]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27-128页
    [56]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10页
    [57]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27页
    [58]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30页
    [59]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32页
    [60]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35页
    [61]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47,151页
    [62]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44,146页
    [63]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09页
    [64] 转引自黄修荣·《国共关系70年》,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78页
    [65]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55-158页
    [66] 参见刘德喜《苏俄、共产国际联合吴佩孚政策的发生和发展》,载于《中
    
    国近代史》1986年第4期
    [67] 吕芳文·《陈为人传》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55-56页
    [68] 吕芳文·《陈为人传》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56页
    [69] 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26-27页
    [70] 参见张绛《试论李大钊的洛阳之行》,《史学月刊》1992年第5期
    [71] 参见张绛·《试论李大钊的洛阳之行》,《史学月刊》1992年第5期
    [72] 吕芳文·《陈为人传》,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56页
    [73] 向青·《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稿》,北大出版社1988年版,14页
    [74] 向青·《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稿》,北大出版社1988年版,28页
    [75]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58-59
    [76] 《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18页
    [77] 《国际新闻通讯》第32期(1922年3月18日)转引自黄修荣《国共关系七十年》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94页
    [78] 《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26页
    [79] 《马林给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报告》,《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15-16页
    [80] 《“一大”前后》(三),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141页
    [81] 《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17页
    [82] 《“一大”前后》(三),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141页
    [83] 《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21页
    [84]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243页
    [85]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324页,
    [86] 维连斯基·《中国革命之父——孙中山博士》,转引自黄修荣《国共关系七十年》,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89页
    [87] 《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38页
    
    
    [88] 《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28页
    [89] 郭恒钰·《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67-68页
    [90] 《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26页
    [91] 《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3页
    [92] 《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9-10页
    [93]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546页
    [94] 转引自欧阳军喜·《苏俄及共产国际对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6期
    [95] 《历史人物资料从编·孙中山年谱》,《中山大学学报》编委会编,1980年版,大东图书公司印行,1980年10月香港第一版,78页
    [96]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09-110页
    [97]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66页
    [98] 《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461页
    [99] 陈独秀·《对于时局之我见》,《新青年》第8卷第1号
    [100] 《共产党》月刊第1号《短言》1920年11月7日,转引自黄修荣·《国共关系七十年》,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07页
    [101] 转引自黄修荣·《国共关系七十年》,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11页
    [102] 参见《青年共产国际与中国青年运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版,621-622页
    [103] 参见《青年共产国际与中国青年运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版,622页
    [104] 参见《青年共产国际与中国青年运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版,623页
    [105] 参见萨发洛夫《第三国际与远东民族问题》,全文连载于《向导》第9-11期(1922年11月)
    [106] 达林·《中国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91页
    [107]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9
    
    年版,34-35页
    [108]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109页
    [109] 《陈独秀文章选编》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10页
    [110]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79页
    [111]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79页
    [112]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93页
    [113]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209页
    [114] 《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文献资料选辑(1917—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第406页
    [115]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96-197页
    [116] 转引自黄修荣·《国共关系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122页
    [117]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问题文献资料(1919-1928)》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67-75页
    [118]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62-163页
    [119] 《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第一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79页
    [120] 徐正明,徐俊基等译·《共产国际与国民革命——苏联学者论文选评》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年版,第101-102页
    [121]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196页
    [122] 转引自黄修荣《国共关系七十年》,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79页
    [123] 参见黄修荣《国共关系七十年》,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179页-182页
    
    
    [124] 《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1月版,204-205页
    [125] 《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46页
    [126]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77-78页
    [127] 《1919-1927苏联<真理报>泄刂泄锩奈南鬃柿涎”唷罚拇ㄉ缁峥蒲г撼霭嫔?985年版,29页
    [128] 《向导》周报,24期
    [129]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79页
    [13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284-285页
    
    
    1、《马林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维经斯基在中国的有关资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
    3、《苏联<真理报>泄刂泄锩奈南鬃柿涎〖?第一辑)》,安徽大学苏联问题研究所、四川省中共党史学会编译,四川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4、《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联(共)布、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革命运动(1920—192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译,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版
    5、《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第一辑
    6、乌传衮、马宝华合编·《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大事提要(1917、11—1943、7)》,1985年8月版
    7、《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资料选辑(1919—1924)》,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8、《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编译,中国社科出版社1981年版
    9、《共产国际文件汇编(1919——1932)》,库拉·贝恩编,中国人民大学编译室译,三联出版社1965年版
    10、《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集》(上、下),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资料组编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1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中央档案馆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2、《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版
    14、《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丛刊·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中国近代史研究上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史料编辑部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15、《五四爱国运动》,中国近代史研究上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
    
    
    16、《中华民国史资料从稿·孙中山年谱》,中华书局1980年版,
    17、《“一大”前后》(三),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8、陈锡祺·《孙中山年谱长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
    19、《青年共产国际与中国青年运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版
    20、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
    21、徐正明,徐俊基等译《共产国际与国民革命——苏联学者论文选评》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2、翟作君 主编《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研究荟萃》,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中国革命史丛书·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杨云若、杨奎松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研究述评》,王廷科著,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3、《特殊而复杂的课题——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关系编年史1919—1991》,周文琪、褚良如编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略》,朱铃、张先智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室编写,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
    5、黄修荣·《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史》(上、下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
    6、向青·《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7、孙武霞·《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8、《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述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郭德宏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
    9、曹军·《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关系史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6月版
    10、于俊道编著《中国革命中的共产国际人物》,P210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1、林家有、周兴梁《孙中山与国共第一次合作》,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3月版
    12、《包惠僧回忆录》,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3、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4、《苏联、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新探》,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黄修荣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年版
    15、陈再凡·《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6、向青·《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论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7、陈廉·《第一次国共合作史》,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版
    18、梅剑主编《国共秘史》,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版
    19、黄修荣·《国共关系七十年》(上册),广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0、《陈独秀文章选编》(上、中、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84年版
    21、《瞿秋白文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2、《邓中夏文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3、《张太雷文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4、《蔡和森文集》,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5、费·维·亚历山大罗夫著《列宁和共产国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和策略制定史》,求实出版社1984年版
    26、《列宁斯大林论中国》,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27、《列宁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马贵凡·《近十年来俄罗斯史学界对中共党史的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6期
    2、杨奎松·《大革命前期的国共关系与共产国际》,《文史哲》1990年第6期
    3、董宝瑞《李大钊与吴佩孚的交往》,《文史精华》2002年第9期
    4、张绛《试论李大钊的洛阳之行》,《史学月刊》1992年第5期
    5、张奇才,黄德渊《苏俄和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探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7期
    
    
    6、郭红娟《五四时期吴佩孚的崛起与直皖斗争性质的演变》,《中国现代史》2002年12期
    7、程美东《共产国际与苏俄在中共创立初期对中国革命的消极作用》,《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8、唐菊英《试论“二七"惨案对党第一次革命策略转变的影响与作用》,《党史研究与教学》,1996年第3期
    9、郑则民《孙中山同苏俄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北京档案史料》1994年第1期
    10、杨德才《国共合作前陈独秀陈炯明合作考释》,《安徽史学》1994年第3期
    11、姚洪亮《共产国际的东方战略与第一次国共合作》,《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3期
    12、季正矩、马方业《共产国际对民族殖民地问题的认识及其政策演变》,《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2期
    13、马陵合《吴佩孚的筹饷与其沉浮》,《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1期
    14、乔忠荣《陈炯明与蒋介石》,《民国档案》1994年1期
    15、刘春平《共产国际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荆门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1991年2期
    16、陆建洪《共产国际前期对中国资产阶级特点分析的历史考察》,《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3期
    17、李乃义《浅析孙中山联俄思想的形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3期
    18、李家钧、陆建洪《浅谈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研究和评价》、《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1月
    19、王廷科《共产国际的俄国革命模式与中国国情的矛盾》,《近代史研究》1985年4月
    20、汪成英、陈再凡《列宁与共产国际的战略转变》,《华中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2期
    21、刘德喜《苏俄、共产国际联合吴佩孚政策的发生和发展》,《近代史研究》1986年4期
    
    
    22、陈忠雄《列宁的世界革命思想与共产国际前期策略》,《河南师范大学报》 (哲学社科版),1988年4期
    23、王力峰《论共产国际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4期
    24、马宝华《对共产国际成立的历史时机的再认识·兼谈列宁创立新国际的思想演变》,《苏联问题研究资料》1988年9期
    25、沈荣华《列宁的设想与共产国际的建立》,《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2期
    26、刘俊民《共产国际与中国国民党的早期关系》,《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4期
    27、孟仁《共产国际与第一次国共合作》,《晋阳学刊》,1984年4期
    28、李盛平《共产国际与早期中国革命》,纵横1985年1期
    29、向青《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德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近代史研究》1980年4期
    30、向青《关于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问题》,《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6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