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相关疑难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盗窃罪源于古代刑法的“窃盗”,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并沿用至今的罪名之一,也是各个时期最为普遍的多发性犯罪。盗窃罪一直受到我国刑法学界的关注,但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新型盗窃犯罪不断涌现的新形势下,我国刑法对盗窃罪的规定就显得相对简单和不足。盗窃犯罪行为由于极具复杂性,实践中产生了很多理论和实践难题。有关盗窃罪的认定和处理出现了种种分歧,相同的案例由不同法院审理则出现不同的结果,这些都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法度的统一。因此,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对盗窃犯罪争议较大的一些有关定罪量刑的疑难问题作一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期对刑法理论有所丰富,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本文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盗窃罪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提出了笔者的观点,并对法律的修改和完善提出了建议。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盗窃罪概述。该部分论述了我国及国外盗窃罪立法的历史沿革、新中国刑法对盗窃罪规定的变革以及盗窃罪的构成特征。本文对盗窃罪相关问题的研究就是从盗窃罪的立法考察开始,而逐步展开的。
     第二部分:盗窃罪相关疑难问题。该部分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是本文的主体,共分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方面,盗窃罪的犯罪对象问题。本文考察了中外各种犯罪对象理论及国外相关立法例,评述了理论界关于犯罪对象的学说,阐明了笔者自己的观点,并对困扰理论及实务界的一些疑难问题进行了论证。第二方面,盗窃罪既遂标准问题。针对中外理论界争议较大的有关既遂和未遂标准进行评议,论述了“控制说”的合理性;结合法律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对各类盗窃逐个进行分析、研究。第三方面,盗窃数额的计算问题。首先阐述了盗窃数额在定罪量刑中的地位和作用;然后根据法律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确定了盗窃数额计算的一般原则,并对盗窃对象按普通物品、特殊物品、有价证券、信用卡、增值税发票等标准进行分类,逐一研究其计算方法;还对盗窃后销赃数额、多次盗窃和重复盗窃数额的计算,共犯数额的计算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第四方面,盗窃罪“数额较大”和“多次盗窃”的认定。阐述了“数额较大”和“多次盗窃”的含义及认定标准,阐明了笔者的观点。第五方面,针对实践中出现的盗窃数额标准的区域冲突问题进行探讨,阐述了产生的原因,论证了解决方案。第六方面,对盗窃罪和相关易混犯罪的界限进行研究,鉴别了盗窃罪和其它相关易混淆犯罪的异同,以便在实践中准确辨别此罪与彼罪,正确定罪和量刑。
     第三部分:论述了笔者关于盗窃罪死刑存废问题的思考。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刑事法治文明的深入发展,对死刑的限制和废除已成为世界发展趋势。像盗窃罪这种非暴力犯罪应否适用死刑,引起了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越来越密切的关注,死刑在盗窃罪适用上的存在价值受到广泛质疑。对此,经过可行性分析,笔者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即在我国废除盗窃罪死刑适用是切实可行的。
     第四部分:该部分阐述了盗窃罪的修改与完善问题。针对刑法规定比较简单,存在的一些疏漏、缺陷和不足,远不能适应我国当前打击盗窃犯罪和保障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现状,提出一些修改和补充建议,以求完善法律,捍卫法律尊严和法度统一。
The crime of theft originated from qiedao ,one of the oldest forms of infringing upon possessions in China history. As one of the most occurred crimes in all periods, theft has always caught much attention from scholars in the criminal jurisprudence in China. The stipulations about theft seem relatively simple and inadequate during a time of economy booming and social transition , especially under the situation of frequent occurences of brand-new crimes of theft. Thus there occurs many theoretical and judicial problems from judicial practice owing to the complexity of theft , which harms the authority and integrity of criminal law. Based on similar researches in the past, this thesis is intended to conduct a detailed research on some disputed complex problems in order to enrich the criminal theory and offer a solution to issues arising from judicial practice.
     This thesis is written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discussing the relevant issues of theft in depth to put up with author’s standpoint and proposing proposals to the improvement and consummation of criminal law. This thesis is composed of four parts.
     Part one summarizes the lawmaking history of theft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hanges about stipulations of theft with criminal law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study on relevant issues of theft is carried out initially by means of surveying the lawmaking history of theft.
     Part two is the core of this thesis and can be devided into six sections. In the first section, the study on theft targets is conducted. The suthor surveys all kinds of theft target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ases of lawmaking abroad to analysize views of theft targets and draw conclusions about that. The author goes on with some complex issues puzzled by schollars in the criminal jurisprudence and judicial practice. In the second section, the author analysizes the standards for differing accomplished and attempted offences which arouses disputes in theoretical field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agrees that“control theory”is well grounded. The third section involves the calculation of theft number. Taking law and relevant interpretations as reference, the common rule of calculation is determined and vavious theft targets, such as regular possessions, special possessions, valued bonds, credit cards,invoices etc., are classified and calculated by their nature. In the fourth section, the author deals with the number of theft and theft for more than one time, setting standards for them. And then, the view of point is provided in order to solve problems in judicial practice. In the fifth section, the author aims at the regional conflicts arising from the standards of theft number in judicial practice and the reason is explored and solution for that is raised. Last section aims at theoretically differing theft from other similar crimes, and it’s rather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theft from other similar crimes sometimes in judicial practice.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rimes and offers his own opinions as to how to tell one crime from another in judicial practice.
     Part three deals with the issue of usage of death penalty. It’s been a worldwide trend to restrict and abolish death penal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criminal civilization. As a non-violent crime, the usage of death penalty arouses heated discussion and controversy both in theoretical fields and judicial practice. The author points out clearly that it’s practical to abolish the usage of death penalty for theft.
     Part four deals with such issues as improvement and consummation about lawmaking of theft.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aims at inadequacy about the lawmaking of theft to crack down the crime of theft and defend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upholding the authority and integrity of law.
引文
① 参见柯汉民等著:《盗窃罪证据运用及实证分析》,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15 页。
    
    ① 参见赵秉志主编:《侵犯财产罪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39 页。
    ② 见陆心国著:《晋书刑法志注释》,群众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76 页。
    ③ 同上②,第 82 页。
    ④ 见王礼仁著:《盗窃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9 页。
     ① 参见王礼仁著:《盗窃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22 页。
    ① 见董玉庭著:《盗窃罪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9 页。
    ② 参见柯汉民等著:《盗窃罪证据运用及实证分析》,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2 页。
    ③ 转引自李克非:《盗窃罪的立法沿革和比较研究》,载《政法论坛》1997 年第 3 期。
    
    ① 参见董玉庭著:《盗窃罪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0 页。
    ② 同上①。
    ③ 参见储槐植著:《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228 页。
    ① 参见张明楷译:《日本刑法典》,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76 页。
    ② 参见李贵方等译:《英国刑法》,法律出版社 2000 版,第 558 页。
    ③ 参见徐九生、庄敬华译:《德国刑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74 页
    ④ 参见董玉庭著:《盗窃罪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38 页。
    ⑤ 见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566 页。
    
    ① 关于司法解释规定单位盗窃以自然人盗窃来定罪处罚,后面还要论及。
    ② 参见陈志军著:《刑法条文说理案例》,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588 页。
    ③ 参见陈兴良著:《罪名指南》(第 2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825 页。
     ① 参见陈志军著:《刑法条文说理案例》,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587 页。
     ① 参见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23 页。
    
    ① 见罗结珍译:《法国刑法典》,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02 页。
    ② 见卞建林等译:《加拿大刑事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207—209 页。
    ③ 参见高铭暄、王作富主编:《新中国刑法的理论与实践》,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第 581 页。
     ① 参见赵秉志主编:《疑难刑事问题司法对策》,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084—1088 页。
    
    ① 参见王礼仁著:《盗窃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85 页。
    ② 参见董玉庭著:《盗窃罪研究》,中国检查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3 页。
    
    ① 参见《广州日报》2008 年 2 月 14 日。
    ② 参见中安在线 2005 年 9 月 30 日。
    
    ① 参见许久生译:《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刑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46 页。
    ② 参见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566 页。
     ① 参见赵秉志主编:《侵犯财产罪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61 页。
    ① 参见新浪新闻网 2007 年 12 月 17 日。
     ① 参见中国新闻网 2008 年 3 月 31 日。
     ① 转引自曲新久、浦晔:《办理盗窃案件刑事司法解释的五大变化及其问题》,载《中国法学》1993 年第 5期。
     ① 转引自吴正顺:《论窃取罪之既遂时期》,载蔡墩铭主编:《刑法分则论文选辑》(下),台湾五南地区出版公司 1984 年版,第 655 页。
     ① 参见赵秉志主编:《侵犯财产罪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00 页。
    
    ① 参见王礼仁著:《盗窃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162—163 页。
    ② 参见朱本欣、郭理蓉著:《侵犯财产罪司法适用》,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01 页。
    ① 参见丁天球著:《侵犯财产罪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53 页。
    ② 同上,第 154 页。
     ① 参见朱本欣、郭理蓉著:《侵犯财产罪司法适用》,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02 页。
     ① 参见郭立新、杨迎泽主编:《刑法分则适用疑难问题解》,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86 页。
     ① 参见陈兴良著:《罪名指南》(第 2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827 页。
     ① 参见《如何解决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的省际冲突》,载河北(石家庄)刑事律师网 2007 年 11 月 20 日。
     ① 参见《如何解决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的省际冲突》,载河北(石家庄)刑事律师网 2007 年 11 月 20 日。
     ① 见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版,第 33 页。
     ① 参见《如何解决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的省际冲突》,载河北(石家庄)刑事律师网 2007 年 11 月 20 日。
     ① 吴大华:《盗窃罪犯罪客体和犯罪对象问题研究》,载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论丛》(第 4 卷),法 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32 页。
     ① 参见陈兴良主编:《当前贪污贿赂、非法所得违法违纪犯罪的政策法律界限与认定处理》,中国方正出版 社 1995 年版,第 41 页。
    ② 参见李光灿等著:《论共同犯罪》,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版,第 153 页。
     ① 参见王礼仁著:《盗窃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8 年版,第 304—306 页。
    
    ① 参见赵秉志主编:《侵犯财产罪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207 页。
    ② 同上,第 207-208 页。
    ① 阴建峰:《盗窃罪死刑废止刍议》,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第 3 卷),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81页。
     ① 参见[意]菲利著:《犯罪社会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166 页。
    
    ① 前文已有叙述,盗窃数额标准已大大落后于社会发展实际。
    ② 对许霆案本文已有专门论述。
     ① 见曹子丹、侯国云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精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239 页。
     ① 阴剑锋:《盗窃罪死刑存废刍议》,载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第 3 卷),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80页。
    (1)高绍先著:《中国刑法史精要》,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2)周其华著:《中国刑法罪名释考》,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1 年版。
    (3)蔡枢衡著:《中国刑法史》,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3 年版。
    (4)曾宪义主编:《中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5)高西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修订与适用》,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7 年版。
    (6)由嵘主编:《外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7)由嵘、胡大屈主编:《外国法制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版。
    (8)张明楷著:《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9)储槐植著:《美国刑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年版。
    (10)[英]鲁特·克罗斯、菲利普·人琼斯著,理查得·卡德修订, 赵秉志、张智辉等译:《英国刑法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年版。
    (11)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治研究室编:《解读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解 释》,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 年版。
    (12)张文、陈瑞华、苗生明主编:《中国刑事司法制度与改革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0 年版。
    (13)董玉庭著:《盗窃罪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2 年版。
    (14)王礼仁著:《盗窃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8 年版。
    (15)王礼仁著: 《盗窃罪定罪量刑案例评析》,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03年版。
    (16)刘明祥著:《财产罪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17)高铭暄主编:《新编中国刑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18)赵秉志著:《侵犯财产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19)赵秉志主编:《侵犯财产罪疑难问题司法对策》,吉林人民出版社 20 加年版。
    (20)张明楷著:《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21)王作富著:《中国刑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年版。
    (22)郭立新、杨迎泽主编:《刑法分则适用疑难问题解》,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年版。
    (23)赵秉志主编:《侵犯财产罪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8 年版。
    (24)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25)赵秉志主编:《侵犯财产罪疑难问题司法对策》,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
    (26)吴大华著:《盗窃犯罪的惩治与防范》,西苑出版社 1999 年版。
    (27)高格著:《定罪与量刑》(下卷),中国方正出版社 1999 年版。
    (28)刘志伟著:《侵占罪的理论与司法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0 年版。
    (29)陈兴良著:《刑法疏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30)陈兴良主编:《刑法案例教程》,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 年版。
    (31)陈兴良主编:《刑法疑难案例评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版。
    (32)[日]小野清一郎著,王泰译:《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33)朱本欣、郭理蓉著:《侵犯财产犯罪司法适用》,法律出版社 2005 年版。
    (34)陈兴良主编:《罪名指南》(第二版),中国人民出版社 2008 年版。
    (35)Edward Greiw.MA.LLB,The Theft Acts,London Sweet &Maxwell 1986.
    (36)J.C.Smith,The Law of Theft,London Butterworths 1984.
    (37)Don Stuart,Canadian Criminal Law,Carswell 1995.
    (38)Smith&Hogan,Criminal Law,Cases and Materials,Butterworths 1986.
    (39)Michael Jefferson,Criminal Law,Pitman Publishing 1992.
    (1)刘柱彬:《中国古代盗窃罪的产生、成立及处罚》,载《法学评论》1996年第 6 期。
    (2)李克非:《盗窃罪的立法沿革及比较研究》,载《政法论坛》1997 年第 3 期。
    (3)刘柱彬:《中国古代盗窃罪概念的演进及形态》,载《法学评论》1996 年第 6 期。
    (4)董进宇:《盗窃罪再认识及延伸思考》,载《法制与社会法制》1999 年第1 期。
    (5)何秉松:《关于犯罪客体的认识》,载《政法论坛》1988 年第 3 期。
    (6)齐文选、张克文:《对盗窃罪客体要件的再认识》,载《法商研究》2000 年第 1 期。
    (7)王礼仁:《财产经济犯罪未遂的认定及法律适用》,载《法学》1994 年第 6期。
    (8) 周少华:《侵占埋藏物犯罪的若干问题探析》,载《法律科学》1998 年第 3 期。
    (9)马克昌:《犯罪构成的分类》,载《法学》1984 年第 10 期。
    (10)高格:《关于共同犯罪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 年第 1 期。
    (11)谭曙平:《银行电脑犯罪,一个沉重的话题》,载《经济与法》1997 年第 1期。
    (12)赵秉志、于志刚:《论计算机犯罪的意义》,载《现代法学》1998 年第 5 期。
    (13)赵廷光、皮勇:《关于利用计算机实施盗窃的几个问题》,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 年第 1 期。
    (14)刘明祥:《论侵犯财产罪的对象》,载《法律科学》1999 年第 6 期。
    (15)佘宏荣、江志:《不当得利与犯罪界限的探讨》,载《法学研究》1989 年第5 期。
    (16)黄荣康:《盗窃罪的对象及若干相关问题的探讨》,载《政法丛刊》1992 年第 3 期。
    (17)吴元清:《谈“监守自盗”案件的定性》,载赵登举主编:《打击经济犯罪指导手册》,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 年版。
    (18)黄京平:《简析我国非暴力犯罪及其死刑立法》,载《刑法评论》2004 年第3 卷。
    (19)Roger Hood:《从限制到废除死刑历史和比较研究》,载《刑法评论》(第 3卷),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20)赵秉志:《从中国死刑政策看非暴力犯罪死刑的逐步废止问题》,载《刑法评论》(第 3 卷),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21)阴剑锋:《死刑废止刍议》,载《刑法评论》(第 3 卷),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
    (22)时延安:《简论限制死刑适用的司法理念》,载《刑法评论》(第 3 卷),法律出版社 2004 年版。
    (23)王礼仁:《盗窃金融机构刑罚适用问题的探讨》,载《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月 18 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