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监护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成年人监护制度,也称成年监护制度,是与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相对称的一项私法制度。自罗马法以来就承担着保护成年人中的弱者(如精神障碍者、老弱病残者等)的民事权益的功能。因其兼具公法、私法的两种属性,贯通着私法中的民事行为能力、代理、监护等制度,因而自古至今,成年监护制度一直是私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论文以“成年监护制度研究”为选题展开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第一,完善我国私法基础理论。在我国民法,成年人监护制度是指对成年精神障碍者(包括痴呆症)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的监督和保护制度。长期以来,我国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偏重于未成年人监护制度,而成年人监护制度则表现为理论基础研究薄弱、法律规则残缺,制度体系不完整。从近年来陆续公开的有关研究成果来看,一方面缺乏对现行制度运行的社会效果的实证分析,仅限于文本规范和现存制度内容的修补,且个别观点有待斟酌。另一方面,缺乏对域外现代成年监护制度的了解,文献资料的占有不够全面及时。导致对此制度的研究结论偏离当下我国的社会实情,悖离现代理念,因而,对制度的系统研究系我国民事立法的前沿课题。
     第二,为当下我国正在制定的民法典这项宏伟立法工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立法依据。已公开的几种民法典草案试拟稿,对成年监护制度稍作改良,基本照搬传统民法既有的制度,仅仅是对现行制度的阙如之处进行的修补,缺少现代理念价值的支持,对国外成年监护制度的大规模改革未曾报以应有的关注,尤其是该制度与国际人权保护状况的密切关联未作全面观察,尤其是该制度与国际人权保护状况的密切关联未作全面观察,仅仅是对现行制度的阙如之处进行的修补,缺少现代理念价值的支持,本课题即是对此制度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将理论研究的成果直接外化为具体的法律制度,附有具体法律规范的设计。
     第三,解决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老化问题。21世纪人口老化是全球面临的共同社会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至深且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提前面临与发达国家相同的社会问题,老龄人的财产管理、人身照顾、安养、救治成为综合性社会问题,要求立法与政策创设各种新制度予以化解,当下对老龄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医学等领域,从私法制度层面研究老龄问题尚属空白。对高龄者问题的求解更是民法学不可推却的研究领域。成年监护制度的研究愈加彰显出其对本学科的最新贡献—为高龄化社会提供私法制度供给。
     第四。为法律适用提供详尽的法律规则。成年监护制度与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在民法通则中共同规定在四个法条中,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仅有11条而且大部分是针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自1987年民法通则颁行以来,成年监护制度一直未曾修改。而自20世纪中后期以降,两大法系诸国对成年照护制度从价值理念到制度架构进行了规模宏大的改革。为法律适用带来不便,本课题结合我国社会生活的现实,通过实证研究完善相关司法解释。
     第五,确保我国成年监护制度顺应现代国际人权保障的标准。随着人权保护的国际化和保护标准的统一化趋势:国际社会对弱者的人权保护由儿童、妇女深入到各类成年身心障碍者(残疾人)和高龄者的人权保障。国际社会认识到残疾人的保护属于人权问题。而成年监护制度的研究,就是对先进诸国成年监护制度及其身心障碍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动向的呼应。是回复联合国《精神障碍者的权利宣言》及《智力迟钝者的权利宣言》,将《世界人权宣言》等国际人权规约中所倡导的主要内容于我国私法制度上的具体彰显。在身心障碍者权利保护的立法框架中,为全面促进和保障身心障碍者的人权,以确保国内法与国际规范和标准一致。
     本论文的研究论域涉及私法领域中的主体制度、行为能力制度、代理制度、成年监护等基本制度,同时也将简单论及国际人权保障和程序法律制度等。论文内容共分七部分:
     序言部分,简要介绍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国际人权法对精神障碍者、智力障碍者、盲聋者、老年人的人权保护标准;第一章,对成年监护制度的内涵、外延进行届定,并与相关制度的关系进行了辨析。通过研究指出:所谓成年监护制度仅是一种学理上的概念,立法上的成年监护制度是指对(成年)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症者)的人身、财产及其它合法权益的保护和监护的私法制度:第二章对成年监护制度的历史溯源。通过对罗马法监护与保佐制度的回溯,发现该制度经过古代、近代大陆法系的继受和发展,最后经过现代大规模的改革,制度由古代保护财产权、近代保护交易社会到现代保护个人为中心的转向;第三章对现代成年监护制度一般理论予以阐释。包括制度的理念、基本原则、结构等内容。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现代成年监护制度的结构由意定监护和法定监护组成。第四章对法定成年监护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包括监护制度的实质要件、形式要件、监护人、监护事务、监护措施的类型等,进而结合我国现行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指出了我国成年监护制度的应然方向和将来民法典中成年监护制度的可能趋势。第五章,通过对我国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中有关成年监护的法律规范的分析,通过与现代成年监护制度的对比,指出了现存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包括理念、体系、规范等诸方面的缺陷和漏洞、现行制度运行的社会效果。在具体内容上,表现为:第一,过分追求交易秩序而忽略对当事人自由的保护。有关设计为保障交易秩序,对行为能力欠缺者采用了强制性保护即消极保护措施,其通过剥夺行为能力的司法宣告,将当事人隔离于交易社会与民事生活之外,复为其设置法定监护人代其实施民事行为,监护人的意思原则上优先于受监护人。而民法以自由、平等为其终极价值追求,所有障碍者,作为社会成员,渴求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并自主决定个人事务,自我决定权乃自由的要义,故现代成年照护制度的理念与价值在目前提出的中国成年监护制度中无从彰显。第二,悖逆意思自治原则。现有制度设计中的成年监护制度,以法定监护为主,不论各类障碍者残留的意思能力如何,一律以他治代替自治,缺少对其剩余意思能力的尊重,而行为能力欠缺司法宣告采定型化的无行为能力及限制行为能力的两分法,无视个人残余行为能力的差异,缺乏妥当性。第三,意定监护的缺席。由于行为能力欠缺者尚残余部分意思能力,因而,在监护人的选定上,应优先适用本人选任的意定监护人,但现行制度(含括民法典建议稿、草案稿等),对意定监护皆缺少应有的关注与利用。第四,受照护主体的偏狭。现行制度中仅精神病人及痴呆症者两类主体)有资格享受其救济,而众多事实上源自年龄(尤以高龄者为甚)、心理、精神、身体体能(残障者)的行为能力欠缺者备受漠视。我国老年人数量雄冠世界之首,高龄者因身心耗弱而逐渐损耗行为能力,亟待各种保护制度,对此社会问题,我国民法典没有理由视而不见。第五、公权力的虚位。现行制度对成年行为能力欠缺者的保护停滞于私法自治的单纯理念,国家公权力没有进行适当的干预,监护的社会化程度低,随着现代福利国家社会国家的形成,国家介入私人生活以保护弱者为目的的趋势日加明显,此为现代监护法无不加强公权力即司法权立法院对监护的监督的根本原因。从而推断出我国的制度改革的必然性结论。并阐明了改革理路—尊重身心障碍者人权为中心的“尊重自我决定权”和“正常化”理念指导下的制度改革和创设的主要框架。最后,附有试拟的立法条文。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集中在新引进的理念的证成、成年监护制度及相关法律制度的衔接设计。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制度理念奉行“尊重自主决定权,生活正常化”。即在尊重身心障碍者“自治”基础上,援助其充分融入正常人的社会生活并最终实现“自立”(人性尊严)的基本人权。在理论研究和制度称谓中,应以中性术语替代原制度中的岐视性术语。以国际通行的“身心障碍者”取代原制度中的岐视性术语“精神病人”“残疾人”等(2)制度的基本原则应为“必要性原则”和“补充性原则”。即应在对身心障碍者本人自治(自由)的最小限制基础上,对其进行公力和私力的保护援助。(3)在民法典体系上,成年监护制度宜编排在婚姻家庭篇;(4)民事主体行为能力制度中,取消原制度中的“无行为能力”一级,行为能力由原来的三分法改采两分法,即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在行为的效力上,限制行为能力为“可撤销”取代原来的“效力未定”;(5)制度的保护援助主体扩及于因精神障碍、智力障碍、年龄、身体障碍等不能处理自己的事务的成年人;(6)监护的设置应有实质要件和程序要件。实质要件为:“成年人,因精神、智力、年龄、身体等原因(障碍)不能处理自己的事务”取代原制度中的“精神病患者”。在监护的程序要件上,监护的开始、变更和终止应由监护宣告。在司法宣告的内容上,取消行为能力欠缺司法宣告代之以“监护(保佐、辅助)宣告”。(7)监护措施(手段)应按照“比例原则”设计,分为监护、保佐、辅助三种类型。三种保护人的职务内容各异,根据本人能力欠缺的不同状态,三种保护类型之间可以互相转换。(8)法院代表公权力机关,通过行使选任权和监督权实现公力的适当干预,取代旧制度中的纯粹家庭自治。(9)注重程序保障,从申请监护的程序启动到选任监护人的所有程序,应充分保障本人的程序参与,真正实现自我决定权(自治)。研究手段与基本方法:本论文运用社会科学的历史、社会学与法学及自然科学的临床精神医学、精神卫生法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以成年监护制度为基本思路和主线,并落实到新制度的设计上。一方面,在民法哲学层面研究成年监护制度的一般理论问题。包括成年监护制度的妥当性基础、基本原则、行为能力及其效力制度、意思能力、监护公示宣告与交易安全。发现现行的民法制度与理论中确实存在谬误与悖论。当我们在以效率、交易安全,乃至公共福祉等理由限制身心障碍者的自治权时,应依照基本权利限制的比例原则。利用比民法更为坚实的民法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研究民法。如采纳自然科学的精神卫生法学与精神卫生医学实证结果和临床结论对,以批判法学中的视角考量现行成年监护制度中的法律规范。另一方面,在形而下的层面,对成年监护制度的结构、体系、实质要件、程序要件、监护人、受监护人、监护事务诸问题予以阐述。在规范民法学之外,本文采用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主要采比较法学的方法,以历史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成年监护制度的演进过程。采取了分析实证法学等方法揭示了两大法系主要国家成年监护制度的内容,借鉴了社会学、法社会学的方法,对我国现行成年监护制度运行的社会效果进行了剖析。最后结合中国在21世纪的社会现实,对未来成年监护制度提供应然性制度框架。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as opposed to minor custody system, is an old private system which has been essential to civil law system since the emergence of Roman Law. According to Chinese civil law,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is only involved in the regime of supervision and protection intended for personal rights, property and other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adults suffering from impaired intelligence, mental disorders or dementia. For a long time, Chinese researchers and legislators have focused on minor custody system and failed to carry out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research into guardianship system about special adult subjective. This treatise has the following merits: 1.In the light of Chinese legislation of civil law, it's a complete new research topic dealing with a thorough and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basic theory of Chinese private law and a pioneer research on relevant theories of Chinese private law. Up to now, there has been no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said system in China and we lack firm theoretical basis. Accordingly, we don't boast complete and perfect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which mean we don't have a consummate system. This treatise is involved in the basis systems of subjective, incompetence, agency and protection of the incompetent adults, all of which are included in private law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is treatise refers briefly to something abou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mental hygiene legal system and civil action legal system, which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 law. 2.This research topic has essenti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can be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great legislation course of Chinese civil code. Meanwhile, this topic offers firm theoretical and legislative basis. The various preliminary draft of Chinese civil code fail to reform and perfect traditional Chinese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and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reform of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originating in the 1960s and 70s in some other countries. Furthermore, only supplementing the current system with what it lacks, Chinese traditional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overlooks its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 protection, and therefore loss the support of modern concepts.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defects mentioned above, complete, systematic and deep-going research is done into this research topic and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is reflected by concrete legal regimes, with concrete legal norm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sign of the regimes, reasons for legislation and legislative examples. 3.The research topic copes with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of China. The United Nations proclaimed that China became an aging society in 2000. Pressing and global, the rapid aging of popul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is a serious and complete new problem, which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especially that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encounters in advance the same problems, as have taken place in advanced countries, on care, nursing, assistance and cure for the old, as well as the management of their property. These problems are so complicated and comprehensive that, in order to resolve them, we need to constitute various new systems by means of macro-legislation and system policy. However, the research into the aging problems is focused on sociology, economics, demography and medicine while no research on this problem is carried out on basis of private law. Not only does the resolution of the of the aging problem depend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ology and the science of law, but also it is a necessary research topic of the science of private law. So the research on adult guardian system would be a major contribution towards the science of private law and provide regimes of private law for an aging society. 4.The topic provides detailed and complete legal rules for application of the law. Four articles in General Principle of Civil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eal with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and minor guardianship system while only eleven articles in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issued by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deal with the said systems. This situation makes it inconvenient to apply the law. Moreover, the fact leading to adult guardianship and the responsibility to the guardian have always caused knotty problems with regard to legis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law. So the research, in accordance with everyday practice among the Chinese people, engage in completing and perfecting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by means of substantial evidence research. 5.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complies with the legislative momentum of the advanced countries. The system responds to the documents issu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such as Principl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Persons with Mental Illness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Mental Health Care,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Mentally Retarded Person and World Program of Action concerning Disabled Persons).
     The completion of this research topic will offer firm theoretical and legislative basis for the formulation of relevant regimes of Chinese Civil Code.
     Since the promulgation of General Principle of Civil Law in 1987, the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has not been revised while, since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countries with the two major legal families have effected large-scale reform of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involved with values and constitution of regimes. With regard to the Continental legal system, the reform of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originating in France in 1968 triggered the later reform of Germany, Sweden, Austria, Quebec of Canada, Mongolia and Japan. In the light of the common law system,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originating in Australia started a succession of responses of Britain,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and New Zealand while the movement of revising the law even affected Mongolia, Viet Nam and Taiwan region of China. As a result of the creation of the new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s of Germany and Japan, the revision of the laws and regulation together with the promulgation of new ones formed and changed more than 300 articles in either country. Countries with common law system formulate new rules and promulgate senior laws following the example of countries with continental legal system. The reason for this trend is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right movemen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as extended the protection for weak groups from children and women to all kinds of disabled adults and the persons of venerable age. The United Nations has treated the protection of the human right of the disabled and the old as human right problems, the report on which are submitted to each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United Nations for review. According to the United Nations, the resolution of the problem serves as the criterion for evaluating the situation of human right protection of each country ,therefore, as a key issue of the legislation policy of each state and, furthermore, as private law tactics an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with which the human beings will cope with the serious social problem of aging of popul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With regard to the system structure, the continental legal family and the common law family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and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light of continental legal system, the discriminatory legal terms have been left out. The practice of declaring incompetence of the subjects in advance before offering protection has disappeared. Instead, the new institution makes efforts to protect the disabled and help them to stand up in society. Various flexible measures taken to protect the disabled, satisfying their individual needs, have taken the place of the previous inflexible and mechanical measures. As to the common law system, the principle that he, who is incompetent, shall be deprived of his right of agency has been cut ou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protecting the old. A new regime named "enduring power of attorney" has been formed as the core of the new guardianship system. In short, the new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of the advanced countries focus on maintaining and respecting the autonomy of the principle. In other words, without being deprived of his competence, the principle can live a common and normal life of his own free will with the help of society. The principle's right to decide his own life is greatly respected, which can maintain their enthusiasm, not only in regard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ir property, but also their personal. That is to say, predicated on the respect to the principle's self-decision, assistance is offered when necessary.
     The two major legal families pursue the same goal of respecting and protecting human rights. In the light of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although the forms of regime of the two legal systems are different, they reach the same goal by different routes. They have the same values and ideas, that is, respecting the right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 normalization of the individual's life and improving their remaining competence. The major idea is always that human rights and the freedom of self-determination of the disabled adult should be protected so that they can take part in normal social life without being discriminated on an equal footing.
     In China, legislations concerning adult guardianship can be found mainly in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civil law. But, limited to the forms of regime itself and to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level of cognition at the time, current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can not meet the demands by many new phenomena and follow the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systems. Along with the approaching of aging society and the heightening concern over the welfare of people with disabled persons and mental disorders, concerning their living conditions, preserving their basic human rights, protecting their personal rights and balancing the safety of trade, reforms of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is becoming necessary.
     The treatise consists with seven parts: preface of the paper, the first chapter distinguishes and defines connotations and extensions of general concepts, and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legal systems. In China, namely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is only one doctrinal concept.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on legislation refers to the private system of protecting and guarding the body, property and lawfu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people with (adult) mental disorders(including senile dementia); the second chapter deals with the history origins of the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Through reviewing the guardianship and care and assistance systems, we can root out the conception changes from emphasizing protecting property rights to protecting the person, which enlightens the current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in our country. In addition, it summarize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Up until now, in China, the systemic study on it is still blank, and the theory basic research is weak. A Relative productions of study are limited to mend the contents of the current system, and is short of systemic and intensive study concerning social backgrounds and trends. Therefore, some conclusions need be identified fully. One or two viewpoints need go behind. In addition, the knowledge about materials of overseas system still need further occupy and introduce; the third chapter introduces and observes the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abroad. Firstly, simply introduces the old system of the two legal families, and analyzes problems of social actual effects when used and the system itself. We use it for reference when making the current system.. As a result, the problems lying in the system leads to the current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directly in our country. Secondly, through generally viewing many countries' new systems after reforming, perspective new system social backgrounds and reasons of the reform, possible trend will come through an analysis of operation result of the new system. Relative productions of study are limited to mend the contents of the current system, and is The forth chapter focuses on commenting and analyzing the current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in our country. Through contrasting to the systems of two law families in advanced countries, integrating with circs of our current system running, pars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our current system, and further analyzing sticking point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we point out the main problems of our current system: There are only four articles about the guardianship systems in our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the main limitations lie in theory values which are not renovated. Thus, the idiographic contents can only follow the same old disastrous road of old law of Japan and German, which manifests in two aspects on General characters and idiographic contents:
     In general, in the design of the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there is a clear emphasis and neglectance: emphasizes responsibilities of family and neglects responsibilities of country; emphasizes guardianship of relatives and neglects guardianships of society; emphasizes personal autonomy and neglects public interference; emphasizes inherent traditions and neglects successive civilizations; emphasizes relationships of maintenance and neglects systems of guardianships; emphasizes obligations of local units and neglects public interests safeguards of governments; emphasizes body guardianships and neglects property guardianships.
     In the idiographic contents, that show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first, it excessively pursues orders of trade and neglects the free wills of principles. Some designs for protection orders of trade adopt compelled guards to people with deficientlegal competence------passive safeguard. The principle is isolated the society of trade and civillife through the system of declaration of incompetence, where the guardian was authorized to engage in juristic acts on behalf of the principal, furthermore, the wills of the guardian are prior to the wills of the principles. However, pursuing free and equal is the ultimate values of civil law, all disabled people, as social persons, are eager to live in a normal life and make decisions by themselves, and self-determination is the gist of free, thus the truth and value of modern adult guardianship is vacant in the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in China.
     The second, it disobliges the rules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 adult guardianship system existing is mainly statutory guardianship,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capacity of all kings of people with deficient legal competence and respecting. Heteronomy is in the place of autonomy, without respecting for a person's remaining capacity, and it is not appropriate for the judicial distinction of legal incompetence into no legal competence and partial legal competence.
     The third, Voluntary Guardianship is vacant. Due to people with deficient legal competence have remaining capacities, so when choosing a guardian, the voluntary guardian that the principle chooses is prior, but the active system ( including preliminary draft and protocols of civil code) is short of concer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Voluntary Guardianship.
     The forth, the principles who are protected are limited. There are only two kings of people with deficient legal competence (senile dementia and mental disorders) who are qualified almsgiving, but can not render to many people with deficient legal competence, due to the aging (especially elder), psychology, lunacy, physical handicap. In China, since the elder is the most in the world and elder are gradually losing the legal competence due to the aging and urgently need all kinds of protection systems, our civil code has no reason to turn a blind eye to the social problems.
     The fifth, phantom of public rights. The protection of the current system for the adult people with deficient legal competence is stagnated on the simple theory of private law autonomy. The country does not take her obligations. People with deficient legal competence are unlucky of one family, but even are unlucky and natural disaster of one nation, and also are the base of one race remaining, which is the reason why modern guardianship law reinforces the public power-----jurisdiction inspects the guardianship.
     The fifth and sixth chapters constitute the new system. The fifth chapter, the system designed is about statutory guardianship. The sixth chapter is about the Voluntary Guardianship.
     New points are mainly as follows:
     Substitutes dated conceptions with non-discriminating terms. New system respects the rights of self-determination and protects normal life. The character of new system is that it substitutes care and assistance for protection. In the regime of civil subjective, deletes "no legal competence", adopts dichotomy on legal capacity---legal competence and partial legal competence instead of tracheotomy in the old system. On effectiveness, substitutes "efficacy undecided" with "revoke". In the part of civil subjective,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privacy as well as security of trade, deletes the judiciary declaration of people with deficient legal competence and adopts case facts examination, and substitutes declaration of care for the declarations of no legal competence and partial legal competence; the contents of adult care system move to the family chapter; the new system of guardianship for adults consists of statutory guardianship and voluntary guardianship. When it is applied, Voluntary care is advocated and statutory guardianship is supplemented.
     Subjective of care and assistance in guardianship system expand to mental disorders, elder people and people with disabled ability; a guardianship commences when a person in a persistent state of being insufficiently capable of making sound judgments. Of these, a guardianship takes the form of a statutory guardianship, management, assistance, the contents of which are different and the three types can be transferred according to the capacity of dealing with affairs. The court as the public organ interferes appropriately through exertion of rights of expanding guardians and superintendence. The safeguard of procedure, from the guardian chosen to care responsibility performing, guarantees the principle to take part in the procedure and respect the self-determination.
     The instruments of research and fundamental methods: Taking comparative study as the core, complementing research means of sociology, law sociology, law economics, law science of mental hygiene and medical science, etc, and further examining the current system in the perspective of critical law, we presents the frame of system and general contents of the future adult guardianship, integrating with the native reality in the 21st century in China.
引文
① 参见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残疾人权益保障国际立法与实践》,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52页.
    ② 杨宇冠主编:《联合国人权公约机构与经典要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1页。
    ③ 参见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残疾人权益保障国际立法与实践》,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45页.
    ④ 江泽民:《自强之歌》,华夏出版社,1997年卷,序言第3页.
    ① 参见W·丹皮尔著,李珩译:《科学史》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386页.
    ①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残疾人权益保障国际立法与实践》,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130页。
    ② 杨宇冠主编:《联合国人权公约机构与经典要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③ 田山辉明:《续.成年后见法制研究》,成文堂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102页。
    ④ 刘德宽:《意定监护制度立法上必要性》,载《法学丛刊》1999年第1期,第9页.
    ⑤ 王国羽.论第二次修正的残障福利法——政府未来可能的挑战与困境,研考双月刊:21(2),1997。
    ⑥ 佐久间毅:《代理法与法定后见、任意后见》,民商法杂志(成年后见法改革特集),2000.496;田山辉明:《续·成年后见法制研究》,成文堂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195页.
    ⑦ Rateb M. Khasawnch: Sntton v.United Airlines,Inc.:Liniting the Protections Availble to Disabled Individuals Under the ADA. 29Cap. U. L. 746-65(2002).
    ① Ogg, J. and Bennet, G. Age Concern Legal 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Financial affairs. England. 2000.
    ② 杨宇冠主编:《联合国人权公约机构与经典要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③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Mentally Retarded Persons Proclaimed by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2856 (ⅩⅩⅥ) of 20 December 1971.
    ④ Irving J. Sloan. Forensic Psychiatry and Legal Protections of the Insane. 1986:Oceana Publications, Inc:98-99
    ① [美]戴维、波普诺著,李强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63页。
    ② 用于描述老年人的术语,即便在国际文书中,也变化不一。其中包括:“老年人”、“年老者”、“年长者”、“第三年龄”、“老龄人”等,并且将80岁年龄以上者称为“第四年龄者”。联大第47/5和48/98号决议主张使用“老龄人”(法语为personnesasees;西班牙语personas mayores),系指60岁和60岁以上的老龄人(欧洲联盟统计局的统计认为,“老龄人”系指65岁或65岁以上者,因为最为通常的退休年龄为65岁)
    ③ Player, Mack A.,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Law, Minnesota:West Publishing Co. (1998). P64
    ④ http://www.civillaw.com.cn/weizhang/default.asp?id=30540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维权部和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此次会议是我国有关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机制领域层次高、规模大的一次学术盛会。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授、专家和学者共60多人出席了会议。
    ⑤ 分别是:民政部、中国残联、国务院法制办、最高人民法院、卫生部、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
    ① 《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影印1978年版,上册第1579页,下册第2372页。
    ② 《辞海》(编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677—688页。
    ③ 《古今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678页。
    ④ [意]桑德罗·斯奇巴尼:《婚姻·家庭和遗产继承》,费安玲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1页;[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69—170页。
    ⑤ 田山辉明:《成年后见法制研究.続》,成文堂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7页。
    ① [英]P.H.科林:《英汉双解法律词典》,世界图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238页。
    ② 林秀雄主编:《民法亲属继承争议问题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27页。
    ③ 《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第1688页。
    ④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614页.
    ⑤ 江平主编:《民商法学大辞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87页。
    ⑥ 佟柔:《中国法学大辞典》,中国检察出版社1984年版,第358页。
    ⑦ 王利明:《民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6页。
    ⑧ 佟柔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18页.
    ⑨ 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276页。
    ⑩ 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1页。
    ① 因受引注数字符所限,上文分别引自以下著作,马原主编:《中国民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55页: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20页;杨立新:《人身权法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863页;杨大文主编:《亲属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04页;陈棋炎:《民法亲属新论》,台湾地区三民书局1995年版,第87页.
    ① 史尚宽:《亲属法论》,台湾泰荣印书馆1980年版,第622页。
    ② 王利明:《民法》,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3页。
    ③ 郭明瑞:《民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9页。
    ④ 佟柔:《国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第75页。
    ① 参见王利明《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5年版,第73页。
    ② 参见王丽萍《亲子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52页。
    ① 佟柔主编:《中华法学大辞典·民法学卷》,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第76页。
    ① 参见刘德宽《德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改革》,载《法学丛刊》1998年第1期。
    ① Arlene Browand Huber: Children at Risk in the Politics of Child Custody Suits: Acknow ledging Their Needs For Nurture, UNIVESITY OF LOUISVILLE JOURNAL OF FAMILY LAW Volume Thirty-Two, Number One Copyright 1994.
    (?) 更田羲彦著:《人权保障成年后见制度》,东京一桥出版2002年版,第12页;田山辉明:《成年后见法制研究》(上卷),成文堂2000年版,第17页。
    (?) 刘得宽:《新成年监护制度之检讨》,载《法学丛刊》1997年第4期。
    ① 参见林菊枝《亲属法新论》,(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341页.
    ② 参见李由义主编《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73-574页。
    ① 参见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21页。
    ② 王利明主编:《人格权法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5页。
    ③ 梁慧星:《民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84页.
    ④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15-116页。
    ① 王利明主编:《人格权法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04页.
    ② 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276页.
    ③ 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1-112页.
    ① 杨大文主编:《亲属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05-306页。
    ② 参见陈棋炎《亲属、继承法基本问题》,台北三民书局1980年版,第33-39页.
    ① [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5页。
    ② 参见刘得宽《日本新成年后见(监护)制度》,载《法学丛刊》2000年第4期。
    ③ 张丽卿:《司法精神医学——刑事法学与精神医学之整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3页。
    ④ 参见陈惠馨《亲属法诸问题研究》,台湾月旦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293页。
    ① 参见[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3页.
    ①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15页;杨大文主编:《亲属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06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113页。
    ③ 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397页。
    ④ 参见[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70页。
    ⑤ 罗马法以25岁为成年,盖人生以百岁为上寿,25岁乃人生的四分之一.男满14岁,女满12岁为适婚人.依据年龄,罗马法中将人生分为四段:幼儿(不满7岁的人,完全无行为能力)、儿童(7岁以上未达适婚年龄的人,有限制的行为能力)、未成年人(已满适婚年龄而未满25岁的男子)和成年人(满25岁的男子,具有完全的行为能力).
    ⑥ 黄风著:《罗马法私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7页.
    ① [意]彼德罗·彭梵得著,黄风译:《罗马法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7—121页.
    ② [英]梅因:《古代法》,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79页。
    ③ [英]梅因:《古代法》,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81页.
    ① 参见黄风《罗马私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3页.
    ② 陈朝壁:《罗马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48页.
    ① 参见黄风《罗马法私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7页。
    ② 罗马法中的精神病人、浪费人皆指成年,以下全文中出现的“精神病人”、“浪费人”皆指成年人精神病人和成年浪费人。
    ③ 参见[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69-170页。
    ① 后世学者对两者的区别意见不一,有的认为前者为精神病人,后者为精神衰弱的人。有的谓前者指精神有时错乱有时清醒的痴癫,后者则指精神完全错乱、绝无清醒的痴癫。
    ② 参见周枬《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48页.
    ① 参见周枬《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125—126页.
    ① 参见[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70页。
    ② 龙思荣:《罗马法要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90页.
    ③ [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69页.
    ④ 参见周枬《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47页.
    ⑤ [意]彼德罗·彭梵得著,黄风译:《罗马法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71页.
    ⑥ 周枬:《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45页.
    ⑦ 张丽琴;《浅析监护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对我国的借鉴》,载《宿州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① 参见史尚宽《亲属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1页.
    ① 参见[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② 陈朝壁著:《罗马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40页。
    ③ 参见周枬《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47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54页。
    ② 参见梁慧星《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29页.
    ③ [美]艾伦·沃森:《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李静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69页.
    ④ 参见何勤华主编《法国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2页.
    ① 刘德宽:《德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改革》,载《法学丛刊》1998年第1期.
    ① 刘德宽:《德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改革》,载《法学丛刊》1998年第1期.
    ① [日]利谷信义主编:《现代家族法学》,法律文化社1999年版,第109页.
    ① 参见周枬《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128页.
    ① 参见郭明政《禁治产与成年人监护制度之探讨》,载《固有法制与当代民事法学》编辑委会编,三民书局1997年版,第350页。
    ② 参见周枬《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125页。
    ① “现代”(modern)一词。在中文语境中,近代与现代是有区别的,“近代”大致相当于从中世纪末开始直至20世纪初,而“现代”则是从“一战”开始到现今为止。朱晓喆:《现代民法科学的历史起源》,载http://www.privatelaw.com.cn/new2004/index/indexl.asp.
    ② 参见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21页.
    ① 参见李霞《成年后见制度的日本法观察—兼及我国的制度反思》,载《法学论坛》2003年第5期.
    ① Manfred Wienand, Betreuungsrecht, Luchterhand, 1991.
    ② 参见[日]安永正昭《.成年监护制度》,载《法学教室》2000年第1期,第236-239页.
    ③ 刘得宽:《日本新成年后见(监护)制度》,载《法学丛刊》2000年第4期,第89页.
    ④ 参见郭明政《禁治产与成年人监护制度之探讨》,载《固有法制与当代民事法学》,编辑委会编,三民书局1997年版,第350页.
    ① [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11页.
    ② 刘得宽:《日本新成年后见制度》,载《法学丛刊》2000年第4期.
    ③ 参见[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11页;刘得宽《日本新成年后见(监护)制度》,载《法学论丛》2000年第4期.
    ④ 参见刘得宽《新成年监护制度之检讨》,载《法学丛刊》1997年第4期.
    ① 参见刘得宽《德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改革》,载《法学丛刊》1998年第1期.
    ② 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30页.
    ③ 田山辉明:《成年后见法制研究.続》,成文堂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240页.
    ④ Doron(Israel), Elder Guardianship Kaleidoscope-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Policy and the Famil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ec. 2002
    ① 参见田山辉明《关于成年监护制度的调查报告 澳大利亚编》,东京社会福利协会1994年版。
    ② 为行文的方便,以下各国改革后的成年监护制度均称“新制度”。
    ③ 参见安永正昭《成年后见法改革意义》,载《民商法杂志》(特集)2000年4、5期;山本敬三《民法讲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0页;白绿铉《日本修改成年人监护法律制度动态》,载《法学杂志》1999年第3期;小林昭彦、大门匡《新成年监护制度解说》,金融财政事务研究会2000年版,第187页.
    ③ 野田爱子编著:《新成年后见制度》,东京都社会福祉协议会1993年版,第127页;拙作:《成年后见制度的日本法观察—兼及我国的立法》,载《法学论坛》2003年第5期,第89页.
    ③ Tanya L. Miller: Elder Law In England And Wal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Law Review, Spring 2004; Ogg, J. and Bennet, G.: Age Concern Legal 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Financial affairs. England, 2000.
    ③ Jeffrey A. Helewitz, J.D:Elder Law, west Thomson learning, 2002.
    ① 德国联邦照顾法在民法上之修改,包括:德民法§6;104Nr3;114;115;1768 Ⅰ 2;1808;1844;1885;1910;1920;2229Ⅲ;2230;2253Ⅱ等之删除及民法§1411;1436;1447;1469;1484Ⅱ;1491Ⅲ;1492Ⅳ;1493Ⅱ;1495Mr3;1600d;1600kⅡ;1615eⅡ;1617;1618Ⅱ;1625Ⅰ;1631 C;1673Ⅱ;1720Ⅲ;1728Ⅱ;1729 Ⅰ 2;1740C2;1748Ⅲ;1780;1781;1786 Ⅰ;1807 Ⅰ Nr5;1809;1810 Ⅰ;1811 Ⅰ;1813 Ⅰ Nr2;1814 Ⅰ;1822 Nr12;1835;1836;1836a;1837;1840;1846;1895等及1896-1908ⅰ及1999;2201;2229;2290Ⅲ1;2347 Ⅰ;2351等条文之修改或增订.
    ① 联合国第一次老年人会议在奥地利召开,故其对老龄化社会的法律问题极为关注,在立法上作出积极的反应.
    ① Allan Everitt, The Nee Svedish Guardianship Law, 1989.6. 7, (sweden).
    ② Gerhard Richter, der Betreuungsgesetz, Stand der Reformuberlesungen FemRz1989.
    ③ 第490条规定,在人的精神官能已受到疾病损坏或因残疾或年龄而衰竭时,为当事人之利益,得施行下一章规定的一种保护制度.
    ① 第488条第3款规定,“由于挥霍浪费、纨绔不羁、游手好闲,有可能自陷贫困,或影响履行家庭义务的成年人,亦得进行保护.”
    ② 《瑞士民法典》第394条.
    ③ 《瑞士民法典》第397条。
    ④ 参见徐国栋主编《魁北克民法典》导读,载孙建江等译《魁北克民法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页.
    ① 王文玲:《民法拟设成年监护制度》,载《联合报》.http//www.udn.com.2002.02.01.
    ② 我国台湾地区“法务部”:法务部就“民法监护制度部分修正草案”之研修进度,载法务部新闻稿http://blog.php5.idv.tw/blog/xhtommy007/modules.php?act=article&do=show&id=8. 2006-05-20:
    ③ 《蒙古国民法典》14条第1款规定:“对于健康原因无法亲自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完全行为能力的人,可应其请求,依法定程序为其指定保佐人。”
    ① Burgdorf, Robert L. Jr., 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Law, Washington, D.C.: The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 (1997).
    ① 选择马里兰州作为美国监护体制的典范,原因是这里有1997年最新的关于监护法律的制度.兼之马里兰州的成年监护法是以法典的形式,因而可以是成年人监护领域的美国法律体制的代表.马里兰州人口基本上等于全国的平均人口,从这个角度可能会放映出老龄化美国的需要和利益的相对均衡的画卷.
    ① 英格兰和戚尔士的总人口5000多万,其中英格兰4840万,威尔士290万。威尔士和英格兰成为普通法世界中最大的单一司法区域.
    ② Tanya L. Miller: Elder Law in England and Wal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Law Review, Spring 2004, pp. 56—105; Quinnand and Tonita: Elder Abuse in Britain.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994.
    ① Ogg, J. and Bennet, G: age Concern Legal 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Financial affairs. England, 2000.
    ② Claudia K. Dickman: Court Enforcement of a Durable Power of Attorney,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Lay Review vol.17,1987;参见刘德宽《新成年监护制度之检讨》,载《法学丛刊》1997年第2期.
    ③ Michael A. Kirtland: ESTATE PLANNING FOR PROTECTED PERONS Alabama Lawyer November, 2004.
    ④ 参见刘德宽《新成年监护制度之检讨》,载《法学丛刊》1997年第2期.
    ① 参见刘德宽《德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改革》,载《法学丛刊》1998年第1期:刘德宽《意定监护制度立法上必要性》,载《法学丛刊》1999年第1期.
    ② Wing-Cheng Chan:The Duty To Support an Aged Parent in Singapore, Pacific Rim Law and Policy Journal June, 2004; Israel Doron: ELDER GUARDIANSHIP KALEIDOSCOPE-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Policy and the Family, December, 2002.
    ③ 神谷游:《成年监护的改革潮流和我国家族法的展望》,载《家族<社会法>》日本家族<社会法>学会日本加除出版株式会社1996年版,第123—137页。
    ④ 参见刘得宽《新成年监护制度之检讨》,载《法学丛刊》1997年第4期.
    ① Gerhard Richter, der Betreuungsgesetz, Stand der Reformuberlegungen FamRz1989.
    ② 此乃星野英义教授在“中日民商法研究会研讨会”上回答中国学者的问题时的作答,星野英一教授是日本此次修订成年人监护制度的主持人.参见《成立大会会议记录》,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28页.
    ③ 参见刘得宽《新成年监护制度之检讨》,载《法学丛刊》1997年第4期.
    ① 参见李霞《成年后见制度的日本法观察——兼及我国的立法》,载《法学论坛》2003年第5期.
    ② Jeffrey A. Helewitz, J. D: Elder Law, west Thomson learning, 2002. P311.
    ① 参见林菊枝《亲属法新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341页.
    ① [美]埃德加·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93页.
    ① 参见[日]宇田川幸则《浅论日本关于成年人监护制度的修改》,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91—394页.
    ① 参见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60—261页.
    ① Margaret G. Farrell, Adiminstrative Paternalism: Social Security's Representative Program and Two Modles of J ustice. Car2.
    ② 参见付子堂《关于自由的法哲学探讨》,载《法理学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页.
    ① 参见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549页。本文沿袭国内对该术语翻译的习惯。仍将其翻译为法律家长主义;另见舒国滢:《权利的法哲学思考》,载《政法论坛》1995年第3期,第6页;孙莉:《德治与法治正当性分析———兼及中国与东亚法文化传统之检省》,载《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第103页.
    ② Bentham, The Principles of Morals and Legislation (1789), ⅶ2ⅰ, ⅹⅴ, ⅹⅳ。转引自Thaddeus Mason Pope,Counting the Dragon's Teeth and Claws: The Definition of Hard Paternalism,20 Ga. St. U. L. Rev. 667,Spring 2004:孙笑侠、郭春镇:《美国的法律家长主义理论与实践》,载《法律科学》2005年第6期.
    ③ Kin Laws, Paternalism and Politics, The revival of paternalism in early nineteenth-century Britain. Macmillan Press L TD,
    ④ H. L. A. Hart, Law, Liberty and Moral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3.
    ⑤ 参见孙笑侠、郭春镇《美国的法律家长主义理论与实践》,载《法律科学》2005年第6期.Paul Burrows, Analyzing legal Paternalism.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 15, 1995 (17), p. 496.
    ⑥ Gerald Dworkin, Paternalism, in Morality and the Law. Richard Wasserstrom ed,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Ltd, 1971
    ① 参见孙笑侠、郭春镇《论政府对公民强制的爱(上)——从中国实践看法律家长主义》,载《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② Cass R. Sunstein, Disrupting Voluntary Transactions, in Markets and Justice 279, 282(John W. Chapman & J. Roland Pennock eds., New York Univ. Press 1989); Sunstein, Legal Interference With Private Preferences, 53 U. Chi. L. Rev. 1158-66, 1986.
    ③ John Hospers, Libertarianism and Legal Paternalism, 4J. Libertarian Studies 255, 256, 265, 1980.
    ④ Anthony T. Kronman, Paternalism and the Law of Contracts. 92Yale L. J. April, 1983.
    ⑤ Gerald Dworkin, Paternalism, in Morality and the Law. Richard Wasserstromed,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Ltd, 1971. Joel Feinberg, Paternalism, In Th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Supplement. Donald M. Borchert, ed, Macmillan ReferenceUSA, 1996. P391.
    ⑥ Joel Feinberg, Paternalism, In Th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Supplement. Donald M. Borchert, ed, Macmillan RefarenceUSA, 1961.
    ① Thaddeus Mason Pope, Counting the Dragon's Teeth and Clays:The Definition of Hard Paternalism, 20 Ga. St. U. L. Rev. 659 Spring, 2004.
    ② 参见拉德布鲁赫《法律学入门》,东京大学出版会,昭和27年,第109页。转引自星野英一《私法中的人》,中 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① Gerald Dwork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utonom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① 参见付子堂《关于自由的法哲学探讨》,载《法理学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第25页.
    ② 《合同法》第81条: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
    ③ 《合同法》第233条:租赁物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订立合同时明知该租赁物质量不合格,承租人仍然可以随时解除合同.
    ④ 参见孙笑侠、郭春镇《论政府对公民强制的爱(上)——从中国实践看法律家长主义》,载《中国社会科学》2006 年第1期.
    ① 沈岿:《宪法统治时代的开始?——“宪法第一案”存疑》,载公法评论网:www.gongfa.com.
    ① MargaretG. Farrell, Adiminstrative Paternalism: Social Security's Representative Program and Two Modles of Justice. Car2.
    ① 史尚宽:《法律之理念与经验主义法学之综合》,载于荣华主编:《中西法律思想论集》,汉林出版社1984年版.
    ② 参见谢晖《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9页。
    ③ 王申:《理念、法的理念———论司法理念的普遍性》,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4期。
    ①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Mentally Retarded Persons Proclaimed by General Assembly resolution 2856 (ⅩⅩⅥ) of 20 December 1971.
    ②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2006年12月13日,第六十一届联合国大会审议并通过了《残疾人权利公约》,这是联合国制定的旨在保障残疾人权益的第一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公约第一次规定了缔约国政府采取措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律义务,将对促进国际社会残疾人权益保障和残疾人事业发展发挥现实作用,产生深远影响.
    ③ 刘得宽:《新成年监护制度之检讨》,载《法学丛刊》(42卷)1997年第4期.
    ④ 参见[日]长谷部恭男主编《现代宪法》,日本评论社会1995年版,第58页.
    ① 参见[日]长谷部恭男主编《现代宪法》,日本评论社会1995年版,第58—59页.
    ② 萧淑芬:《自主决定之限制与司法审查》,载《月旦法学杂志》2004年第3期.
    ③ 参见许志雄等《现代宪法论》,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236页;吴煜宗《私事的自己决定》,载《月旦法学教室》2003年第6期.
    ④ 蔡维音:《德国基本法第1条“人性尊严”规定之探讨》,公法评论网,www.gongfa.com.
    ⑤ 李震山:《人性尊严之宪法意义》,元照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11-19页.
    ⑥ "In search of the Constitution": "Mr. Justice Brennan" and "Ronald Dworkin:The Changing Story", both produced by Public Affairs Television, Inc, NewYork, 1987. 转引自Michael J.Meyer:The Constitution of Rights. p, 1.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2
    ⑦ 参见山本敬三《民法讲义》,解亘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页.
    ① 孙建江:《成年人行为能力欠缺制度研究》,载《法学》2003年第2期。
    ① 参见宇田川幸则《浅论日本关于成年人监护制度的修改》,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91、394页。
    ② 参见周安平《社会自治与国家公权》,载《法学》2002年第10期.
    ③ 参见萧淑芬《自主决定之限制与司法审查》,载《月旦法学杂志》2004年第6期。
    ④ 许志雄等:《现代宪法论》,元照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236页;吴煜宗:《私事的自己决定》,载《月旦法学教室》2003年第6期.
    ⑤ 王利明:《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
    ① 易继明:《私法精神与制度选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8页。
    ② 张俊浩:《民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8页。
    ③ 参见周安平:《社会自治与国家公权》,载《法学》2002年第10期.
    ④ 野田爱子:《新成年后见制度》,东京都社会福祉协议会1993年出版,第127页.
    ⑤ 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75页.
    ⑥ 参见王利明《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
    ① 参见更田羲彦《人权保障成年后見制度》,一橋出版2002年版,第120页.
    ① 参见袁定波《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机制国际研讨会召开》,载2007年1月11日《法制日报》.
    ② [日]宇田川幸则:《浅论日本关于成年人监护制度的修改》,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一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87页.
    ① Dieter Schwab:《家庭法》,铃木禄弥译,创文社1986年版,第343页.
    ② 升田纯:《老龄社会的到来与现行民法的几个问题》,载《家族<社会法>》日本家族<社会法>学会、日本加除出版株式会社1996年版,第137页.
    ① 《保护精神病患者和改善精神保健的原则》(简称《精神保健原则》)(联合国大会1991年12月17日第46/119号决议通过).
    ② Jeffrey A. Helewitz, J. D:Elder Law, west Thomson learning, 2002,
    ③ Schmidt B(?)cker, Betreuungsrecht, Eine Systematische einfuhung aus juristischer und psychiatrischer sicht. 1. Aufl. 1991
    ④ 田山辉明:《成年后见法制研究》(上卷),成文堂2000年版,第17、21页.
    ⑤ 稻本洋之助:《家族法》,东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37~138、141、138、133页。
    ① 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下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58页.
    ② 现代成年监护制度有意定监护和法定监护之分,前者监护事务和监护人由当事人自主决定,更能代表意思自治的理念,而后者的法定监护,由于其正当性的基础在于法律家长主义,为防止超法律家长主义过度地强制保护,因而需要以“必要性”原则进行防御,最终达致保护目的.
    ③ 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下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59页。
    ④ 参见郑瞻培主编《司法精神医学基础》,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8页.
    ① 参见谢世宪《论公法上之比例原则》,载城仲模《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则》,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126页.
    ② 参见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下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62页.
    ① 参见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下册),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72页.
    ① 参见田山辉明《成年后见法制研究》(上卷),成文堂2000年版,第125页。
    ① 田山辉明:《成年后见法制研究》(上卷),成文堂2000年版,第56页.
    ① 田山辉明:《成年后见法制研究.続》,成文堂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132页.
    ① 1990年德国民法修正之第1897条第4项第1款;黄立:《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6页。
    ② Betram Czpionka, Fortfall der Entmuendigung Vollgae hriger-Auswirking auf den Rechtsverkehr, NJW 1992, Heft4, s. 207—211.
    ③ 参见黄立《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84页。
    ① 参见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64页。
    ② 此外,如奥地利也规定,本人若已有其他人的援助,尤其是从其家族圈或公、私立的障碍者援助设施,对其事物已达到必要限度处理状态时,则不予许可任命代办人(监护人)奥地利民法典第273条第2项.
    ① 张雨卿:《司法精神医学——刑事法学与精神医学之整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2页.
    ② 王泽鉴:《宪法与私法交汇点上的人权保障》,载《人权》2005年第3期.
    ① 稻本洋之助:《家族法》,东京大学出版会1985年版,第137—138页。
    ② 稻本洋之助:《家族法》,东京大学出版会1985年版,第141页。
    ③ 稻本洋之助:《家族法》,东京大学出版会1985年版,第141页。
    ④ 田山辉明:《成年后见法制研究》(下卷),成文堂2000年版,第477页。
    ⑤ 田山辉明:《成年后见法制研究》(下卷),成文堂2000年版,第493页。
    ⑥ 山本敬三:《民法讲义Ⅰ——总则》,谢亘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
    ① 山本敬三:《民法讲义Ⅰ——总则》,谢亘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3页.
    ② 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30页.
    ③ 刘得宽:《新成年监护制度之检讨》,载《法学丛刊》1997年第4期.
    ① 刘得宽:《日本新成年后见(监护)制度》,载《法学丛刊》2000年第4期。
    ② 参见郭明政《禁治产与成年人监护制度之探讨》,载《固有法制与当代民事法学》,三民书局1997年版,第350页.
    ③ [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11页.
    ④ 但根据旧《日本民法典》第962、963、738条规定,受保护人的遗嘱、结婚等能力并不因设立监护而受到限制.
    ① 转引自李宜深《民法总则》,正中书局1977年版,第75页。
    ② 参见胡开诚《民法上之行为能力》,载《台大法学论丛》2004年第1卷,第177页以下。
    ③ 马长锁、方昭明、常林等:《民事行为能力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载《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0年第2期。
    ④ 庄洪胜、孙春霞著:《精神病的医学鉴定》,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256页。
    ⑤ 孙东东:《精神病人的法律能力》,现代出版社1992年版,第104页。
    ⑥ 张伟:《论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的评定》,载《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2年版,第43-46页.
    ① [日]四宫和夫:《日本民法总则》,唐晖、饯孟珊译,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版,第54页.
    ???
    ③ 陈聪富:《契约自由与定型化契约的管制》,载《月旦法学杂志》1991年版,第76页.
    ④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目前所界定之国际标准.65岁以上为老年,80岁以上为高龄.
    ① 现均以“精神障碍”取代“精神病”之称谓,因其带有侮辱之意,有违人格尊严。
    ② 王俊杰、曹莉萍、王旭荣等:《民事行为能力两分法的讨论》,载《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2年版,第233-235页.
    ③ 蔡伟雄,袁少稳:《精神病人民事行为能力评定相关问题的探讨》,载《中国司法鉴定》2003年第2期.
    ④ 沈政等:《法律精神病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11页.
    ⑤ [美]波斯纳:《衰老与老龄》,周云译,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370页.
    ⑥ [日]山本敬三:《民法讲义Ⅰ——总则》,谢亘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7页.
    ⑦ [日]山本敬三:《民法讲义Ⅰ——总则》,谢亘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0页.
    ⑧ [日]稻本洋之助:《家族法》,东京大学出版会1985年版,第137页。
    ① [日]小林昭彦、大鹰一郎:《简明新成年监护制度》,有斐阁1999年版,第56页。
    ② [日]山本敬三:《民法讲义Ⅰ——总则》,谢亘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4页。
    ③ 参见张学军、张镭《成年监护制度综议》,载《江海学刊》2005年第6期。
    ① 梁慧星:《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76页。
    ② 矶村保:《成年后见多元化》,载《民商法杂志(成年后见法改革特集)》2000年第4期.
    ③ 田山辉明:《成年后见法制研究》(上卷),成文堂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61页。
    ① 参见刘得宽《成年监护法之检讨与改革》,载《政大法学评论》1999年第6期。
    ② 参见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3页。
    ③ 杨立新点校:《大清民律草案民国民律草案》,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④ Ogg, J. and Bennet, G. Age Concern Legal 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Financial affairs. England. 2000.
    ① 周枬:《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43页.
    ① 刘得宽:《成年监护法之检讨与改革》,载《政大法学评论》1999年第6期。
    ② 刘得宽:《成年监护制度之比较研究—以日、台、德为中心》,载《月旦法学杂志》2003年第101期。刘得宽:《成年监护法之检讨与改革》,载《政大法学评论》1999年第6期。
    ③ 田山辉明:《成年后见法制研究.続》,有斐阁出版社2002年版,第113页。
    ④ 参见[日]星野英一《中日民商法研究会成立大会会议记录》,载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29页。
    ⑤ K.W.夏埃,S.L.威里斯《成人发展与老年化》,乐国安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42页。
    ⑥ 参见马卫红《“丢”了大脑的人》,载2005年9月26日《济南时报》。
    ⑦ 参见周枬《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43页。
    ① 田纯:《老龄社会的到来与现行民法的几个问题》,载《家族<社会法>》日本家族<社会法>学会,日本加除出版株式会社1996年版,第123—137页.
    ② 黄风著:《罗马法私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7页
    ③ [英]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98页.
    ④ Jeffrey A. Helewitz, J. D: Elder Law, west Thomson learning 2002. P244
    ⑤ Legemaate J. Legal protection in psychiatry: Balancing the rights and needs of patients and society. European Psychiatry. 1998, 13 (SUPPL.3): P107-112
    ① Paul Burrows, Analyzing legal Paternalism.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15, 1995.
    ② Eyal Zamir, The Efficiency of Paternalism. 84 Va. L. Rev, March, 1998.
    ③ Joel Feinberg, Autonomy Sovereignty, and Privacy: Moral Ideals in the Constitution? 58 Notre Dame L. Rev, 1983.
    ① Joel Feinberg, Autonomy Sovereignty, and Privacy:Moral Ideals in the Constitution? 58 Notre Dame L. Rev, 1983.
    ② 据2004年6月1日《法制日报》报道:如一吸毒郭姓单身母亲,将私生的未成年儿子“丢丢”抵押给他人作毒资,赎回后无力抚养弃给乡下年迈母亲,在“丢丢”姥姥去世后,又扔给“丢丢”的舅舅,“丢丢”舅舅也无力抚养,但郭女坚决拒绝好心人收养丢丢;另据2004年11月3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报道:一老汉赌博成瘾,将个人住房及储蓄共计6万元赌光,又向三个儿子索要赡养费并起诉到法院。两例中,若对郭姓女子和赌博老汉适用法定监护制度,便可有效地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和人身,且不损害他人利益。
    ① 李建华、王利明:《中国民法典建议稿及立法理由总则编》,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76页。
    ② 参见李霞:《成年后见制度的日本法观察—兼及我国的制度反思》,载《法学论坛》2003年第5期。
    ③ Ogg, J. and Bennet, G.Age Concern Legal 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Financial affairs.England. 2000. P196.
    ④ Tanya L.Miller: Elder Lay in England and Wal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Law Review Spring 2004.
    ① E.Rosenthal和C.J.Sandram,“精神保健立法方面的国际人权”,《纽约法学院国际法和比较法杂志》,第21卷,第3号,2002年,第528页.
    ② 郑玉波:《民法债编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5页.
    ③ [法]雅克·盖斯旦、吉勒·古博《法国民法总论》,陈鹏等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581页.
    ① 徐国栋:《从身份到理性—现代民法中行为能力制度沿革考》,载《法律科学》2006年第4期.
    ② 梁慧星先生主持的民法典建议草案第一编“总则”第19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或痴呆症患者,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须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法律行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或痴呆症患者,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法律行为。其他法律行为须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再如全国人大法工委所提交的民法草案第一遍“总则”第15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的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代理,但单纯取得权利或者免除义务的除外。”
    ③ 全田人大法工委所提交的民法草案第一编“总则”第15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的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代理,但单纯取得权利或者免除义务的除外.”
    ① 沈渔邨主编: 《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版,第783页。
    ② 参见吴崇其主编《卫生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80页。
    ① 根据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对地区老年痴呆的调查显示,老年性痴呆症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达到1.2亿,占我国大陆总人口的9.5%。目前老年性痴呆在65岁以上老人中占10%,在75岁以上老人中占20%。
    ② 张田勘:《直面老年性痴呆》,载2001年6月13日《齐鲁晚报》。
    ③ 邝穗雄:《老年痴呆症患者:渴望阳光关爱》,载2002年5月27日《羊城晚报》。
    ④ K.W.夏埃,S.L.威里斯著,乐国安等译:《成人发展与老年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7页。
    ⑤ 周枬:《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43页
    ⑥ 张丽卿:《司法精神医学——刑事法学与精神医学之整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9-110页。
    ① 孙东东:《精神病人的法律能力》,北京现代出版社1992年版,第61页。
    ② 参见刘翠霄《各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11页。
    ③ 参见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残疾人权益保障国际立法与实践》,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
    ④ 包括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主要类别:(1)器质性精神障碍;(2)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3)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4)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5)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6)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7)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8)精神发育迟滞和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9)童年和少年期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10)其他精神障碍及心理卫生的几种情况。吴崇其主编:《卫生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375-382页。
    ⑤ 智商低下者、弱智者、多重障碍者、自闭症者。
    ⑥ 包括视觉障碍者、听觉机能障碍者、语言机能障碍者、肢体障碍者、重要器官失去功能者、颜面损伤者、植物人、失智症者、自闭症者、慢性精神病患者、多重障碍者、平衡机能障碍者、(难治型)癫痫症者。
    ① 1991年12月17日联合国大会第46/119号决议和1971年12月20日第2856(ⅩⅩⅥ)号决议。
    ① E.Rosenthal和C.J.Sandram,《精神保健立法方面的国际人权》,载《纽约法学院国际法和比较法杂志》,第21卷,第3号,2002年,第528页。
    ① 联合国大会第58届会议秘书长的报告:《努力确保残疾人的人权得到充分承认和享有方面的进展情况》,载http:/www.wnusp.org/docs/positionpaper.html.
    ② 联合国大会第58届会议秘书长的报告:《努力确保残疾人的人权得到充分承认和享有方面的进展情况》,载http:/www.wnusp.org/docs/positionpaper.html.
    ① 《瑞士民法典》第397条。
    ① “罹患心神疾病或精神障碍者,对处理自己事务的全部或一部有不能避免遭受不利益之虞时,法院得以本人的申请或依职权为其“事务”任命“事务管理人”(奥民273条1项)。”
    ② 今年70岁的张文,年轻时患有精神分裂症,50多岁时结婚。婚后夫妻感情很好。2001年,他们居住的平房需要拆迁,张文得到了一笔可观的拆迁款。张文的弟弟张亮作为法定代理人,以其哥的监护人的名义,起诉张文夫妻,要求法院依法宣告他们的婚姻无效。理由是张文早年患有精神分裂症,婚后再度复发,说明哥哥的精神分裂症一直未治愈,根据《婚姻法》第10条第3款的规定,哥哥张文与其妻的婚姻无效。参见李忠民:《婚姻岂能由他人做主?》,载中国民商法网:http://www.civillaw.com.cn/。
    ① 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页。
    ② 邓曾甲:《日本民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20页。
    ① 参见台湾地区“法务部”法律事务司《民法监护制度修正草案》,载http://www.angle.com.tw/focus/focus169.asp
    ① Doron (Israel), Elder Guardianship Kaleidoscope-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Policy and the Famil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ec. 2002
    ① 参见[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11页;刘得宽:《日本新成年后见(监护)制度》,载《法学论丛》,2000年第4期。
    ② 刘得宽:《德国成年后见制度之改革》,载《法学论丛》,1998年第2期。
    ① 张学军、张镭:《成年监护制度综议》,载《江海学刊》2005年第6期。
    ① 参见高晓春《论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及法律保护制度》,载《社科纵横》2002年第6期。
    ① http://blog.php5.idv.tw/blog/xhtommy007/modules.php?act=article&do=show&id=82006-05-20: 法監護制度部分修正草案」之研修進度。
    ② 《大清民律草案》第20条:禁治产人应置监护人。第24条:准禁治产人应置保佐人。《民国民律草案》第1264条 依总则第1065条第一项规定,受禁治产宣示之成年人,如无父母,或虽有父母而事实上不能任监护之责时,须置监护人。第1270条依总则第12条第二项、第三项规定受禁治产之宣示者,须置照管人。
    ① 《意见》第5条规定,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症人)如果没有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知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或者比较重大的行为缺乏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且不能预见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人。《意见》第6条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精神状态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得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方面确定。
    ① 张鹏:《成年人监护制度研究》,载李双元主编:《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162页。
    ② 个别国家原有的成年人监护制度也考虑到各个被监护人的差异性,各地法院可以根据情况适度扩大或限缩被监护人行为能力的范围,如旧日民第12条第2款,但总体而言,被监护人所保留的行为能力的范围是由法律规定的,不会因被监护人个体身心状况的不同而不同。
    ① 值得思考的是,我国的这种立法例在各国立法实践中似乎并无先例。查阅前苏联民法典,其也是规定被宣告限制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即一概丧失处分财产,领取工资、养老金等特定行为的行为能力,并不因当事人不同而有所差异(苏俄民法典第16条第2款)。
    ① 张学军、张镭:《成年监护制度综议》,载《江海学刊》2005年第6期。
    ② 马世民主编:《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01页。
    ③ 郑瞻培主编:《司法精神医学基础》,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76页。
    ④ 床谷文雄:<特集揭載>,<民商法杂誌>第122卷第4.5号子成12(2000年)459-461。
    ① 陈惠馨:《亲属法诸问题研究》,台湾月旦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295页。
    ② [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5页。
    ③ 刘德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2页。
    ④ 张丽卿:《司法精神医学——刑事法学与精神医学之整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3页。
    ⑤ 参见林菊枝《亲属法新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341页。
    ① 梅仲协:《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② 陈惠馨:《亲属法诸问题研究》,台湾月旦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296页。
    ③ 参见陈惠馨:《亲属法诸问题研究》,台湾月旦出版公司1993年版,第296页。
    ① Richard V Mackay, The Law of Guardianships, Oceana Publication, 1980, Inc.
    ① 参见陈朝壁《罗马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11页。
    ① 参见戴炎辉,戴东雄《中国亲属法》,台湾三民书局1990年版,第498页。
    ① 巫昌桢、杨大文主编:《走向21世纪的中国婚姻家庭》,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7页。
    ② Jeffrey A. Helewitz, J. D: Elder Law, west Thomson learning 2002.
    ③ 何皓:《我国监护制度的缺陷及其立法完善》,载《理论导刊》,2002年第8期。
    ① 江口隆裕:《少子高龄社会和社会保障》,载《少子高龄化社会向法政策》,有斐阁株式会社2005年版,第6页。
    ② 参见田山辉明《关于成年监护制度的调查报告·德国编》,东京社会福利协会1994年版,第41页。
    ① 参见王竹青《德国从成年人监护制度到照管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载《北京科技人学学报》,2005年第2期。
    ① 王连诚:《信托立法迫在眉睫》,载2001年1月12日《证券时报》。
    ① 参见林菊枝《亲属法新论》,(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256页。
    ① 江口隆裕:《少子高龄社会和社会保障》,载《少子高龄化社会向法政策》,有斐阁株式会社2005年,13。
    ① 谢在全等:《物权(亲属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94页。
    ① 参见孙蕾、方媛媛《民法典草案监护制度的缺陷与完善》,载《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② 参见徐国栋主编《绿色民法典草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25页。
    ③ 参见张鹏《成年人监护制度研究》,载李双元主编《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130页。
    ④ 朱凡:《现代监护法发展趋势及热点问题比较研究》,载《重庆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① 参见罗丽华《论我国监护制度的不足与完善》,载《法学杂志》2002年第3期。
    ② 参见张鹏《成年人监护制度研究》,载李双元主编《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162页。
    ① 参见范贤聪《监护制度的现状与完善思考》,载《宜宾学院学报》2005年第10期。
    ② 参见黄卫东《论我国监护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载《江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① 参见刘淑波、孟珍:《论监护监督制度》,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① 郑玉波:《民法债编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5页。
    ② 参见林秀雄《民法亲属继承争议问题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版。
    ① Player, Mack A.,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Law, Minnesota: West Publishing Co. (1998).
    ① 2005年04月25日http://news.tom.com;东方早报:2005/04/22 10:38南方都市报2005.5.29 http://cul.sina.com.cn
    ② 与前文相呼应,重大财产礼仪的范围可以规定为:对外为赠与(社会通常观念所必需的小额赠与财产除外):处 分不动产或汽车、轮船、飞机等大型交通运输工具;接受或拒绝遗产、遗赠、赠与;进行或终止投资;处分股票或债券;进行贷款或担保;进行诉讼或仲裁等。
    ① 参见王利明《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2页。
    ① 参见黄风《罗马法私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162页。
    ① 个别国家原有的成年人监护制度也考虑到各被监护人个体的差异性,各地法院可以根据情况适度扩大或限缩被监护人行为能力的范围,如旧日民第12条第2款,但总体而言,被监护人所保留的行为能力的范围是由法律规定的,不会因被监护人个体身心状况的不同而不同。
    ② 值得思考的是,我国的这种立法例在各国立法实践中似乎并无先例。查阅前苏联民法典,其也是规定被宣告限制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即一概丧失处分财产,领取工资、养老金等特定行为的行为能力,并不会因为当事人不同而有所 差异(苏俄民法典第16条第2款)。
    ① 参见孙建江《成年人行为能力欠缺制度研究》,载《法学》2003年第2期。
    ② [德]康拉德·茨威格特、海因·克茨:《行为能力比较研究》,孙宪忠译,载《外国法译评》1998年第3期。
    ③ 张鹏《成年人监护制度研究》,载李双元主编《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167页。
    ① 张俊浩:《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页。
    ② 邓曾甲:《日本民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20页。
    ① 第490条规定,在人的精神官能已受到疾病损坏或因残疾或年龄而衰竭时,为当事人之利益,得施行下一章规定的一种保护制度。
    ② 法国民法第450规定,监护人在行使职责,对外为某些法律行为时必须征得亲属会议的批准。如第457条规定。“监护人非经亲属会议批准,不得以未成年人的名义进行处分财产的行为。非经亲属会议批准,集纳忽然呢尤其不能替监护的未成年人借贷、让与不动产、商业经营资产、有价证券于其他无形权利,或者就此设定物权,对贵重的动产物品或构成受监护的未成年人之财产重要部分的财产,亦同。”
    ① 田山辉明:《成年後見法制研究,統》,成文堂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96页。
    ① 参见杨大文主编:亲属法》,法律出版社1997版,第313页。
    ② 参见杨大文主编:《亲属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305—307页。
    ③ 史尚宽:《亲属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23页。
    ① 参考台湾法务部:《台湾民事习惯调查报告》,法务通讯杂志社1984年版,第190-191页。
    ② 焦祖涵:《中国历代法典考辑》,1978年版,第478页。
    ③ 参见史尚宽《亲属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23页。
    ④ 参见戴炎辉,戴东雄:《中国亲属法》,台湾三民书局1990年版,第694页。
    ① 林菊枝:《亲属法新论》,(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第223页。
    ② 参见刘绍猷《修正规行监护制度刍议——民法最弱的一环》,载《陈棋炎先生六秩华诞祝贺论文集——身份法之理念与实用》,台湾五南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453—455页。
    ③ 王文玲:《民法拟设成年监护制度》,载《联合报》http//www.udn.com.20020201.
    ④ 如1918年苏联颁布了《俄罗斯联邦户籍登记、婚姻、家庭和监护法典》;1926年苏联颁布了《苏俄婚姻家庭和监 护法典》;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留下了大量的孤儿、弃儿,这对监护制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东欧及其他许多国家纷纷对监护立法予以修改,使监护制度向保护儿童和妇女权益的方向发展。
    ① 参见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14页。
    ② 参见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2页。
    ① 参见刘得宽《成年监护制度之比較研究-以日、台、德為中心》,载《月旦法学杂志》2003年101期。
    ① 参见马长锁等《试论民事案件中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载《法医学杂志》2004年第3期。
    ② 冯元春:《精神病房岂能成牢房》,载2005年10月11日《人民法院报》。
    ③ 精神病大体可分为两类:器质性精神病和非器质性精神病。非器质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躁狂症、抑郁症、反应性精神病没有器质性原因,没有器质性症状,无法通过一般医学手段检测验证。虽然从理论上说,所有精神病都会有器质性原因和表现,但这有待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去证实。
    ④ 参见张丽卿《司法精神医学——刑事法学与精神医学之整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页。
    ⑤ 参见吴崇其主编《卫生法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75-382页。
    ⑥ 马长锁等:《试论民事案件中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载《法医学杂志》2004年第3期。
    ⑦ 郑瞻培主编:《司法精神医学基础》,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1页。
    ⑧ 参见[法]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译:《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卢建平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15页。
    ① 参见孙东东《精神病人的法律能力》,北京现代出版社1992年版,第104页。
    ② 参见[法]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刘北成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343页。
    ① 参见崔勤之《关于公司设立规则的修改建议——从公司设立的现行规定谈起》,载王保树《商事法论集》(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22页。
    ① 刘仁文:《再谈精神病人的管理》,载中国法律网,http://www.iolaw.org.cn/showscholar.asp?name
    ② 同上②。
    ③ 据《北京青年报》12月12日报道:北京通州区一女精神病患者在一加油站附近“纵火”,后经过110和消防中队的共同努力,火势被扑灭。据悉,这已是该名精神病人在此加油站的第三次“纵火”。无独有偶,还有另一个案例:精神病人曹某是当地有名的“武疯子”,多次追打邻居和行人,弄得人心惶惶。某日,又犯病,将同村的8岁女童耿某用匕首刺杀30余刀致死后抛于路边麦田里,惨不忍睹。当地民众纷纷要求严惩,但由于经鉴定曹某属精神病人,依法不承担刑事责任。鉴于曹某的监护人也是精神病人、无力承担监护责任,公安机关提请当地政府对其实施强制医疗。后因强制医疗经费无法落实,只好放人。刘仁文:《再谈精神病人的管理》http://www.iolaw.org.cn/showscholar.asp?name=刘仁文
    ④ 参见王立峰《精神病人的私法收容》,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65页。
    ① 参见W·丹皮尔:《科学史》,李珩译,商务印书馆1975年版,第386页。
    ② 参见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2页。
    ① 王泽鉴:《宪法与私法交汇点上的人权保障》,载《人权》2005年第3期。
    ① 参见王申《理念、法的理念——论司法理念的普遍性》,载《法学评论》2005年第4期。
    ① 参见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429页。
    ② 参见王申《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司法改革》,载《法学》2004年第10期。
    ③ [德]伊曼努尔·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4页。
    ④ 林智明:《论全球化语境中现代司法理念之普遍性与基本构成》,http:PPwww.law-lib.comPlwPlw-view.asp?no=3280。
    ⑤ 苏力:《法治的本土资源》,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14页。
    ⑥ [德]哈贝马斯:《在事实和规范之间》,童世骏译,三联出版社2003年版,第96页。
    ① 李会:《法律全球化、本土化与法律多元化》,载张文显:《法学理论前沿论坛》,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56页。
    ② [美]艾伦·沃森:《民法体系的演变及形成》,李静冰、姚新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72页。
    ③ 参见江平、苏号朋《民法文化初探》,载《天津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① 参见邱本、崔建远《论私法制度与社会发展》,载《天津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② 梁慧星:《民法解释学》,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217页。
    ③ 参见山本敬三:《民法讲义Ⅰ——总则》,谢亘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
    ④ 王泽鉴:《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4页。
    ⑤ 陈金钊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65页。
    ⑥ 田山辉明:《成年后见法制研究》(上卷),成文堂2000年版,第26页。
    ① 史尚宽:《亲属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95页。
    ② 参见戴晨《论浅议我国监护制度定位》,载2004年12月21日《人民法院报》。
    ① Jeffrey A. Helewitz, J.D: Elder Law, west Thomson learning 2002. p15.
    ① 参见更田义彦《人权保障之成年后见制度》,一桥出版社2002年版,第91页。
    ① 参见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18页。
    ① 马俊驹等:《民法通论》,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② 参见王利明《民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7页。
    ① 参见崔建远《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82页。
    ① 李宜琛:《民法总则》,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第76页。
    ① 参见李从培主编《司法精神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年版,第109~110页;马世民:《精神病人民事行为能力评定相关问题的探讨》,载《中国司法鉴定》2003年第2期,第34页。
    ① 李宜深:《民法总则》,正中书局1977年版,第75页。
    ① 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4页;徐开墅主编:《民商法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766-767页。
    ② 参见尹田《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意思能力、责任能力辨析》,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① 梁慧星:《民法总则》,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59页。
    ① 法民规定,监护人在行使职责,对外为某些法律行为时必须征得亲属会议的批准。如第457条规定,“监护人非经亲属会议批准,不得以未成年人的名义进行处分财产的行为。非经亲属会议批准,集纳忽然呢尤其不能替监护的未成年人借贷、让与不动产、商业经营资产、有价证券于其他无形权利,或者就此设定物权,对贵重的动产物品或构成受监护的未成年人之财产重要部分的财产,亦同。”
    ② 《法国民法典》第488条第3款规定,“由于挥霍浪费、纨绔不羁、游手好闲,有可能自陷贫困。或影响履行家庭义务的成年人,亦得进行保护。”
    ① 但,日本第二种类型——保佐包括的九种重要行为能力,与我国现在社会保障制度有距离。因为,在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金仅在城镇有退体金,而在广大的农村,老年人则得不到来自政府的固定的养老金,因此,该部分主体的银行储蓄存款只是个人,不涉及银行本金中来自政府的养老金。对此部分银行本金的使用行为不易成为九种重要的法律行为。因而,需对此加以研究。
    ② 参见张鹏《成年人监护制度研究》,戴李双元主编:《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165页。
    ① 参见高富平《民法法典化的历史回顾》,载《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第第2期。
    ① 按我国亲属法原理,四亲等以内的亲属包括:父母、子女、(外)祖父母、(外)孙子女曾(外)祖父母、曾(外)孙子女;高(外)祖父母、玄(外)孙子女:兄弟姐妹;伯、叔、姑、舅、姨,侄子女;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
    ① 参见朱凡《现代监护法发展趋势及热点问题比较研究》,载《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3期。
    ② 参见高晓春《论成年人民事行为能力的限制及法律保护制度》,载《社科纵横》2002年第6期。
    1.《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影印1978年版。
    2.《辞海》(编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
    3.《古今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4.[意]桑德罗·斯奇巴尼:《婚姻·家庭和遗产继承》,费安玲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田山辉明:《成年後见法制研究.统》,成文堂出版公司2000年版。
    7.[英]P.H.科林:《英汉双解法律词典》,世界图书出版社1998年版。
    8.林秀雄主编:《民法亲属继承争议问题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版。
    9.《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
    10.《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1.江平主编:《民商法学大辞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2.佟柔:《中国法学大辞典》,中国检察出版社1984年版。
    13.王利明:《民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佟柔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5.龙卫球:《民法总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16.马原主编:《中国民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1989年。
    17.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8.杨立新:《人身权法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
    19.杨大文主编:《亲属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20.陈棋炎:《民法亲属新论》,台湾地区三民书局1995年版。
    21.史尚宽:《亲属法论》,台湾泰荣印书馆1980年版。
    22.王利明:《民法》,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3.郭明瑞:《民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4.王丽萍《亲子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5.佟柔主编:《中华法学大辞典·民法学卷》,中国检察出版社 1995年版。
    26.田山辉明:《成年后见法制研究》(上卷),成文堂2000年版.
    26.徐鼎新、钱小明:《上海总商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1年版。
    27.更田羲彦著:《人榷保障成年後兄制度》,柬京一橘出版2002年版。
    28.林菊枝《亲属法新论》(台),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版。
    29.李由义主编《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0.王利明主编:《人格权法新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1.梁慧星:《民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2.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3.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4.杨大文主编:《亲属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35.陈棋炎《亲属、继承法基本问题》,台北三民书局1980年版。
    36.张丽卿:《司法精神医学——刑事法学与精神医学之整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7.陈惠馨《亲属法诸问题研究》,台湾月旦出版公司1993年版。
    3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39.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40.《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
    41.[英]梅因:《古代法》,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42.黄风《罗马私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3.陈朝壁:《罗马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4.周楞《罗马法原论》(上册),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45.龙思荣:《罗马法要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46.史尚宽《亲属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7.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7卷),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48.[美]艾伦·沃森:《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李静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9.何勤华主编《法国法律发达史》,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50.[日]利谷信义主编:《现代家族法学》,法律文化社 1999年版。
    51.郭明政:《固有法制与当代民事法学》编,三民书局 1997年版。
    52.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53.[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邵建东译,法律出版社 2000年版。
    54.田山辉明:《成年後兄法制研究.続》,成文堂出版公司 2002年版。
    55.田山辉明《关于成年监护制度的调查报告 澳大利亚编》,东京社会福利协会 1994年版。
    56.山本敬三《民法讲义》,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57.小林昭彦、大门匡《新成年监护制度解说》,金融财政事务研究会2000年版。
    58.孙建江等译《魁北克民法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9.《家族<社会法>》日本家族<社会法>学会日本加除出版株式会社1996年版。
    60.野田爱子编著:《新成年后见制度》,东京都社会福祉协议会 1993年版。
    61.渠涛主编《中日民商法研究》(第一卷),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62.林菊枝《亲属法新论》,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6年版。
    63.[美]埃德加·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华夏出版社 1987年版。
    64.《法理学论文选萃》,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年版。
    65.拉德布鲁赫《法律学入门》,东京大学出版会,昭和27年版。
    66.星野英一《私法中的人》,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年版。
    67.于荣华主编:《中西法律思想论集》,汉林出版社 1984年版。
    68.谢晖《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69.[日]长谷部恭男主编《现代宪法》,日本评论社会 1995年版。
    70.许志雄等《现代宪法论》,元照出版公司 2002年版。
    71.田山辉明:《成年后见法制研究》(上卷),成文堂2000年版。
    72.稻本洋之助:《家族法》,东京大学出版社 1985年版。
    73.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下册),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年版。
    74.郑瞻培主编《司法精神医学基础》,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75.城仲模《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则》,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版。
    76.黄立:《民法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77.田山辉明:《成年后见法制研究》(下卷),成文堂2000年版。
    78.李宜深《民法总则》,正中书局 1977年版。
    79.庄洪胜、孙春霞著:《精神病的医学鉴定》,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0年版。
    80.孙东东:《精神病人的法律能力》,现代出版社 1992年版。
    81.《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2年版。
    82.[日]四宫和夫:《日本民法总则》,唐晖、钱孟珊译,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5年版。
    83.沈政等:《法律精神病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89年版。
    84.谢晖、陈金钊:《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85.[美]波斯纳:《衰老与老龄》,周云译,法律出版社 2002年版。
    86.[日]小林昭彦、大鹰一郎:《简明新成年监护制度》,有斐阁 1999年版。
    87.谢晖:《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88.梁慧星:《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年10月版。
    89.《民商法杂志(成年后见法改革特集)》2000年第4期。
    90.杨立新点校:《大清民律草案民国民律草案》,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91.K.W.夏埃,S.L.威里斯《成人发展与老年化》,乐国安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92.[英]巴里·尼古拉斯:《罗马法概论》,黄风译,法律出版社 2000年版
    93.郑玉波:《民法债编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94.李建华、王利明:《中国民法典建议稿及立法理由总则编》,法律出版社 2005年版。
    95.[法]雅克·盖斯旦、吉勒·古博《法国民法总论》,陈鹏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
    96.[法]雅克·盖斯旦、吉勒·古博《法国民法总论》,陈鹏等译,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
    97.吴崇其主编《卫生法学》,法律出版社 2005年版。
    98.刘翠霄《各国残疾人权益保障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年版。
    99.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编:《残疾人权益保障国际立法与实践》,华夏出版社 2003年版。
    100.邓曾甲:《日本民法概论》,法律出版社 1995年版版。
    101.李双元主编:《国际法与比较法论丛》,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5年版。
    102.马世民主编:《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103.刘德宽:《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104.陈惠馨:《亲属法诸问题研究》,台湾月旦出版公司 1993年版。
    105.戴炎辉,戴东雄《中国亲属法》,台湾三民书局 1990年版。
    106.巫昌祯、杨大文主编:《走向21世纪的中国婚姻家庭》,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5年版。
    107.田山辉明《关于成年监护制度的调查报告·德国编》,东京社会福利协会 1994年版。
    108.谢在全等:《物权(亲属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109.徐国栋主编《绿色民法典草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版。
    110.林秀雄《民法亲属继承争议问题研究》,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0年版。
    111.台湾法务部:《台湾民事习惯调查报告》,法务通讯杂志社 1984年版.
    112.焦祖涵:《中国历代法典考辑》,1978年版。
    113.[法]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刘北成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9年版。
    114.王立峰《精神病人的私法收容》,法律出版社 2005年版。
    116.W·丹皮尔:《科学史》,李珩译,商务印书馆 1975年版。
    117.徐国栋《民法基本原则解释》,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118.[德]伊曼努尔·康德:《纯粹理性批判》,李秋零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119.苏力:《法治的本土资源》,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
    120.[德]哈贝马斯:《在事实和规范之间》,童世骏译,三联出版社 2003年版。
    121.陈金钊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122.李震山:《人性尊严之宪法意义》,元照出版公司 2001年版。
    1. Arlene Browand Huber: Children at Risk in the Politics of Child Custody Suits: Acknowledging Their Needs For Nurture, UNIVESITY OF LOUISVILLE JOURNAL OF FAMILY LAW
    2. Manfred Wienand, Betreuungsrecht, Luchterhand, 1991.
    3. Doron(Israel), Elder Guardianship Kaleidoscope-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Policy and the Famil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ec.2002
    4. Tanya L. Miller: Elder Law In England And Wale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Law Review, Spring 2004.
    5. Ogg, J. and Bennet, G.: Age Concern Legal Arrangements for Managing Financial affairs. England, 2000.
    6. Jeffrey A. Helewitz, J. D:Elder Law, west Thomson learning, 2002.
    7. Allan Everitt, The New Swedish Guardianship Law, 1989. 6. 7, (sweden).
    8. Gerhard Richter, der Betreuungsgesetz, Stand der Reformuberlegungen FamRz 1989.
    9. Burgdorf, Robert L. Jr., Disability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Law, Washington, D. C.: The Bureau of National Affairs (1997).
    10. Quinnand and Tonita: Elder Abuse in Britain. British Medical Journal,1994.
    11. Claudia K. Dickman: Court Enforcement of a Durable Power of Attorney,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Law Review vol. 17, 1987。
    12. [Michael A. Kirtland: ESTATE PLANNING FOR PROTECTED PERSONS Alabama Lawyer November, 2004.
    13. Wing-Cheng Chan:The Duty To Support an Aged Parent in Singapore, Pacific Rim Law and Policy Journal June, 2004; 14. Israel Doron: ELDER GUARDIANSHIP KALEIDOSCOPE-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Policy and the Family, December, 2002.
    15. Gerhard Richter, der Betreuungsgesetz, Stand der Reformuberlegungen FamRz1989.
    16. Margaret G. Farrell, Adiminstrative Paternalism: Social Security's Representative Program and Two Modles of Justice. Car2.
    17. Thaddeus Mason Pope, Counting the Dragon's Teeth and Claws: The Definition of Hard Paternalism ,20 Ga. St. U. L. Rev.
    18. Kin Laws, Paternalism and Politics, The revival of paternalism in early nineteenth-century Britain. Macmillan Press L TD,
    19. Paul Burrows, Analyzing legal Paternalism.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 15, 1995。
    20. H. L. A. Hart, Law, Liberty and Moral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3.
    21. Cass R. Sunstein, Disrupting Voluntary Transactions, in Markets and Justice 279, 282 (John W. Chapman & J. Roland Pennock eds., New York Univ. Press 1989); Sunstein, Legal Interference With Private Preferences, 53 U. Chi. L. Rev. 1158-66, 1986.
    22. John Hospers, Libertarianism and Legal Paternalism, 4 J. Libertarian Studies 255, 256, 265, 1980.
    23. Anthony T. Kronman, Paternalism and the Law of Contracts. 92 Yale L. J. April, 1983.
    24. Gerald Dworkin, Paternalism, in Morality and the Law. Richard Wasserstrom ed,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Ltd, 1971.
    25. Joel Feinberg, Paternalism, In Th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Supplement. Donald M. Borchert, ed, Macmillan ReferenceUSA, 1961.
    26. Gerald Dwork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utonom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27. Margaret G. Farrell, Adiminstrative Paternalism: Social Security's Representative Program and Two Modles of J ustice. Car2.
    28. Michael J. Meyer: The Constitution of Rights. p, l. Comell University Press 1992.
    29. Dieter Schwab: 《家庭法》,铃木禄弥译,创文社1986年版。
    30. Schmidt BOcker, Betreuungsrecht, Eine Systematische einfuhung aus juristischer und psychiatrischer sicht. 1. Aufl. 1991
    31. Betram Czpionka, Fortfall der Entmuendigung Vollgaehriger-Auswirking auf den Rechtsverkehr, NJW 1992, Heft4, s.
    32. Paul Burrows, Analyzing legal Paternalism.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 15, 1995.
    33. Player, Mack A.,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Law, Minnesota: West Publishing Co. (199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