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与产业组织完化关系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但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存在明显的逐年衰退现象。上市公司业绩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产业组织问题是一个必须解决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通过产业组织优化来实现。
     产业组织理论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了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和新奥地利学派等的发展和丰富,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中国产业组织理论经过学习、实践和借鉴,取得了长足进步。近些年,西方学者开始关注证券市场在产业组织中的作用。中国有些学者也注意到这一点,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产业组织优化主要包括市场结构的合理化、企业行为的合理化和企业组织的合理化,这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企业行为不仅要适应市场结构,而且会影响和改变市场结构,它是产业组织优化的基础和核心。产业组织优化不完全是一个自适应过程,它受到经济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证券市场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证券市场有四个方面的机制促进产业组织优化。一是证券市场提供融资平台,为企业进入和形成规模经济创造了条件;二是证券市场为企业并购提供了桥梁和媒介,促进存量资源流向那些优质企业;三是二板市场作为一种特殊的市场形式,给中小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机制和创业投资退出机制:四是证券市场通过市场的力量推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中国证券市场在企业融资结构变迁中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在其它方面存在严重的功能缺失问题。总体上说,中国证券市场的试验并不成功,突出地表现在过分看重筹资功能,而忽视资源配置功能。中国证券市场功能缺失的制度根源在于制度变迁中存在的制度缺陷,制度缺陷造成证券市场运行的扭曲,使得证券市场内在机制不能完全有效的运行。中国证券市场的功能缺陷和制度风险来源于制度设置的本身,只能通过制度创新来逐步解决,这样才能完善中国证券市场的各项功能,真正地推动产业组织优化。
Since the reformation and open policy,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have kept high speed . However the ability to gain profit of listed company decline obviously year by year. The reason are various, one of which is the problem of industry organization, a problem waiting to resolve necessarily. So it need optimize industry organizationThrough 70years development and enriched by Harvard School, Chicago School and new Austria School, the theory of industry organization became a comprehensive theory system. In China it also improved greatly from learning and experience. Recently, some western scholars have start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stock market in industry organization. Chinese researchers also notice this point, and educe some beneficial conclusion.Industry organization optimization includes the rationalization of market structure, firm behavior and firm organization, which affect each other. The firm behavior is the basic and core of industry organization, not only fits market structure, but influences and changes market structure. Industry organization optimization is incompletely a self-adaption process and is affected by various aspects. In this process stock market make important func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 mature stock market has four aspects of mechanism to enhance industry organization optimization. The first is supplying financing location, which can create condition of firm's entering and scaling. The second is supplying bridge to M&A, which can facilitate stock resource to good firm. The third is supplying direct financing and exiting mechanism to small firm by the second board as a special market. The fourth is pushing the process of setting and perfect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by stock market, which benefits to adjust and perfect firm organization.There are some function to the change of firm financing by Chinese stock market, but the absence of other function are serious. As a whole, the experience of Chinese stock market are not successful. The problem is ignoring the function of resource collocation and emphasizing the function of financing. The institutional
引文
[1] 王小鲁,樊纲:《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跨世纪的回顾与展望》,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 胡汝银:《中国上市公司成败实证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4版),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4] 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5]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6] 宋毅,张红:《产业发生学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7] 杨蕙馨:《企业的进入退出与产业组织政策》,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 夏大慰:《产业组织:竞争与规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 李悦:《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 马洪,孙尚清:《中国经济结构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1] 马建堂:《结构与行为:中国产业组织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12] 殷醒民:《中国工业增长模式的实证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年版。
    [13] 江小涓:《体制转轨中的增长、绩效与产业组织变化》,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14] 胡汝银:《竞争与垄断:社会主义微观经济分析》,上海三联出版社,1988年版。
    [15] 简新华:《产业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 谢地:《产业组织优化与经济集约增长》,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17] 杨建文,周冯琦:《产业组织——21世纪理论研究潮流》,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18] 于立,王询:《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9] 罗美娟:《证券市场与产业成长》,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0] 赵炳贤:《资本运营论》,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
    [21] 郭树华:《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 斯通曼:《技术革新的经济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
    [23] 小宫隆太郎:《现代中国经济——日中的比较分析》,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
    [24] 张南:《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金融机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5] 陈共,周升业,吴晓求:《公司并购原理与案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6] 方芳:《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经济学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27] 张汉亚:《企业并购》,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01年。
    [28] 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9] 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产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0] 黄顺基:《大创新——企业活力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31] 刘满强:《技术进步系统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32] 范家骧,高天虹:《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
    [33] 蒋学模:《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4] 张育军:《国家竞争中的资本市场战略》,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35] 胡海峰,张闽:《创业资本运营》,中信出版社,1999年版。
    [36] 吴艳燕:《创业板市场》,中国民航出版社,1999年版。
    [37]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年版。
    [38] 袁志刚:《知识经济学导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9] 屠光绍,朱从玖:《公司治理——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0] 刘红梅,王克强:《中国企业融资市场研究》,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版。
    [41] 戴园晨,李树:《经济发展中的资本市场深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2] 吴敬琏,张军扩:《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年版。
    [43] 殷醒民:《企业购并的金融经济学解释》,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4] 干春晖:《企业并购》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版。
    [45] 韩志国:《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6] 余甫功:《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分析与机制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年版。
    [47] 科斯,诺斯:《财产权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
    [48] 布坎南,图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9] 胡继之:《中国股市的演进与制度变迁》,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0] 张兴胜:《经济转型与金融支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51] 麦金农:《经济市场化的次序——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金融控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2] 曹红辉:《中国资本市场效率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3] 周骏,张中华,刘惠好:《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54] 佘运久:《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版。
    [55] 多纳德,德理克:《产业经济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6] 王鹭:发展中国家的资本结构、企业融资和金融中介,世界经济与政治,1999(3)。
    [57] 周天勇:高负债发展模式的金融风险,经济研究,1998(5)。
    [58] 杜传忠:企业并购:产业组织调整的有效机制,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0(6)。
    [59] 清科创业投资中心:创业投资能否受益于中小企业板,新财富,2004(5)。
    [60] 岳峥:中小企业融资的美国借鉴,新财富,2004(5)。
    [61] 宋玉华,杨莉莉:从美国新经济周期的发展看美国经济,世界经济,1998(2)。
    [62] 李太勇:进入壁垒理论评述,经济学动态,1998(12)。
    [63] 谷书堂,杨蕙馨:关于规模经济的涵义与估计,东岳论丛,1999(2)。
    [64] 斯拉费:吸收能力、收益需求和石油的供给,世界银行重印系列213号。
    [65] 张军:为什么中国经济强大了,企业还不够强大?经济观察报,2003年7月28日。
    [66] 王晓燕:中国产业组织优化的目标模式及现实路径选择,经济经纬,2002(5)。
    [67] 张军:转轨经济中的过度进入问题—对重复建设的经济学分析,复旦学报,1998年第1期。
    [68] 夏大慰:产业组织和公共政策:哈佛学派,外国经济与管理,1999(8)。
    [69] 夏大慰: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芝加哥学派,外国经济与管理,1999(9)。
    [70] 高兰芳:中国产业组织合理化道路探析,宁夏党校学报,2003(7)。
    [71] 许小年:信息、企业监控和流动性——关于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的几个理论问题,改革,1996(4)。
    [72] 宋永新,杨蓉:证券市场对公司治理的作用,证券市场导报,2002(7)。
    [73] 程宗璋:公司经理权的滥用和公司治理机制的重建,经济管理,2002(24)。
    [74] 崔之元:美国二十九个州公司法变革的理论背景,经济研究,1996(4)。
    [75] 许小年:有效资本市场和中国经济改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5)。
    [76] 郑秉文:公司治理:美国经济模式之谜,经济观察报,2004年8月15日。
    [77] 苏晓红:略论美国公司治理结构的新发展,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02(4)。
    [78] 章道驰:美国公司治理的革命性变革,财经,2002(7)。
    [79] 段国选:股票期权不再遥远,中国证券报,1999年8月28日。
    [80] 张文魁:大型企业集团管理体系研究:组织结构、管理控制与公司治理,改革,2003(1)。
    [81] 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会计研究,2004(4)。
    [82] 周清杰:公司治理效率:一个基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财经科学,2003(3)。
    [83] 曾显荣:法人治理结构与组织结构的系统整合和互动关系,经营管理,2003(1)。
    [84] 江春:中国转轨时期金融改革与企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经济研究,1995(11)。
    [85] 张小春:金融风险的制度性因素,经济参考报,2001年6月6日。
    [86] 戴榕,干春晖:不同模式下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工作论文,2002年9月。
    [87] 于东智:转轨经济中的上市公司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8]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治理问题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上市公司,2000 (12)。
    [89] 杨瑞龙:我国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三阶段议,经济研究,1998(1)。
    [90] 张宗新:中国证券市场制度缺陷与风险防范,中国证券业协会重点研究课题,2001年。
    [91] 张宗新:证券市场低效率:基于制度变迁的一种解析,经济科学,2002(2)。
    [92] 安果,转轨时期中国产业组织演变的若干特征及其分析,财经论丛,2002,第3期。
    [93] 史东辉:关于改进当前我国产业组织政策的探索,财经研究,2002年第3期。
    [94] 王开国:中国证券市场超常规发展的理性思考,中国社会科学,2001(1)。
    [95] 孔文:企业购并的产业组织理论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3(8)。
    [96] 李永强,甘力:股票市场与公司治理结构,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6)。
    [97] 东北证券公司金融与产业研究所课题组:中国证券市场制度缺陷与风险防范,经济研究参考,2002(8)。
    [1] Klein, Crawford, Alchian, 1978. Vertical Integration, Appropriable Rents, and 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October.
    [2] Nielsen, Melicher, 1973. A Financial Analysis of Acquisition and Merger Premiums.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8, March, 139-162.
    [3] Mueller, 1969. A Theory of Conglomerate Merger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3, 643-659.
    [4] Michael, 1986. The Takeover Controversy: Analysis and Evidence. The Midland Corporate Finance Journal, Summer.
    [5] Robinson, 1933. 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Competition. London: Macmillan Porter.
    [6] Chamberlin, 1933. The Theory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7] Bain, 1959.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8] Stephen, 1958. A Critique of Concepts of Workable Competi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72, 380-423.
    [9] Shephed, 1968. Monopoly Profits and Economies of Scale, in John Craven ed.,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titrust and Public Policy, Boston: Kluver Nijhof.
    [10] Demirguc-Kunt, Maksimovic, 1996. Stock market development and financing choices of firms.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10(2), May, 341-369
    [11] Smith, Warner, 1979. On financial contracting: An analysis of bond covenant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7, June, 117-161.
    [12] Rosenberg, 1976. Perspectives on Technolog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3] Jensen, Meckling, 1976. Theory of the Finn: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 and Capital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 October, 305-360.
    [14] Keasey, Wright, 1997. Corporate Governance: Risk, Responsibilities, and Remuneration. UK: John Wiley & Sons.
    [15] Tirole, 1998. Private and Public Supply of Liquidit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106, 1-40.
    [16] Gorton, Schmid, 1999. Corporate governance, ownership dispersion and efficiency: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Austrian cooperative banking.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vol. 5(2), 119-140.
    [17] Aoki, 1998. Organizational Conventions and the Gains from Diversity: an Evolutionary Game Approach.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7, 399-432.
    [18] Scott, 1961. Organization Theory: An Overview and Appraisal.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pril, 7-25.
    [19] Adelmen, 1961. TheAntimergerAct, 1950—1960.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51.
    [20] Tobin, 1969. A General Equilibrium Approach to Monetary Theory.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 15-29.
    [21] Boot, Thakor, 1997. Financial System Architecture.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10.
    [22] Greenwood, Smith, 1997. Financial Markets in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21.
    [23] Kunt, Levine, 1996. Stock Market, Corporate 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An Overview. 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10.
    [24] Levine, 1991. Stock Market, Growth, and Tax Policy. Journal of Finance, 4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