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与明代诗坛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明代诗坛尊“唐”贬“宋”,这是一个确定不移的文学史事实,然而,就这一事实所进行的研究,却不必一定服从这一事实本身的判断,从而认为明诗的研究真的不能打开一个“宋”的视角。事实上,学界对于明代的宋诗影响论还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整理和论述,本文拟从这个边缘化的途径出发,完成一个对于明代诗坛宋诗接受的系统整理和论述。
     本文在明诗研究的两个基本文学史层面上,展开了五个章节的讨论。首先,在明代前中期台阁文学体制的建立和运作上,展开第一、二、三章的讨论。第一章论述洪武、永乐年间“台阁体”诗歌建立过程中经历的三次变化,探讨台阁文学势力最终选择了“唐”诗作为正宗的义理根据。第二章论述“康节-白沙-甘泉”这一唯一被明人正面接受、处于显学地位的宋诗流派。“康节-白沙-甘泉”的宋诗模型,在“台阁体”的话语框架下,先于宋诗之真正主体而成为明代宋诗影响力的第一代表,但事实上,康节-白沙-甘泉的继承关系,就诗歌自身的内在审美特征而言是很难成立的,这一宋诗模型是依靠外部力量来维持的。在很大程度上这是明人所造的“新”宋诗,而这个“新”字,固然和台阁文学导向有关。第三章就吴中地域文学在明代文学区域格局中的特殊个性,对吴中以至于江南地区的宋诗阅读现象进行分析,而相对于第二章论白沙诗教的“新”义,将这一地域那一种不牵涉政教功能和集体主义的、个人化的宋诗阅读称为明前中期卑宋风气下的宋诗接受之“旧”。其次,在明代中后期“性灵”主义兴起,诗文风气转变的文学史层面上,展开第四、五章的讨论。第四章讨论嘉靖、万历间诗坛风向的转变与宋诗阅读的重新开启,以复古诗学的内部分化和公安袁宗道、袁宏道的宋诗言论为主干,辅之以嘉靖、万历前后其他的宋诗阅读现象,对这一时期的宋诗接受的情状做一整体描述。第五章以钱谦益为核心,讨论在“复古”、“新变”义的交加影响下,明末宋诗视域的承续性开放,并就易代之际的特殊历史感受,介绍明季末世心态下的几例宋诗阅读现象。本文附录《涌动的出版界与沉默的评论界——明代宋诗文本繁衍状况调查报告》,则对明代宋诗文本的官私收藏、明人编选的现存宋诗总集、明代宋诗文本的刊抄、以及明代宋诗文本的新辑这四个方面展开调查,以对宋诗文本在出版界和评论界的不平衡遭遇作一简单论说。
Respect Tang poetry and Reduce Song poetry in Ming Dynasty, which is an incontestable fact of literary history. However, researching on this fact doesn't have to obey itself, and think that the poetry of Ming Dynasty research really can't open a " Song" perspective. In fact, the study to the reception of Song Dynasty's poetry has not a systematic arrangement and discussion in academic circles. This thesis wants to accomplish some reorganization and elaboration about the influence of Song poetry in Ming Dynasty, also hopes that explore the independent existence about the respect Tang poetry in Ming Dynasty.
     Based on two basic facts of the study of poetry in Ming Dynasty, this thesis is divided five chapters to discuss. Firstly, on the bases of Official Scholar-bureaucrat System of establishment and operation in the early days of Ming Dynasty and in mid-Ming Dynasty, Chapter one emphasizes on the three times change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aige Style poetry in Hongwu Empire and Yongle Empire, and discuss the action which Taige literature forces eventually chose Tang poetry, since the extensive reading of Song poetry was gradually locked.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as the Song poetry School which is only positive acceptable and in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Ming Dynasty, Kangjie-Baisha-Ganquan preceded the main body of Song Poetry and became the first represents of Song Poetry in Ming Dynasty. In fact, the inheritance of Kangjie-Baisha-Ganquan is difficult to set up in the terms of poetic intrinsic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This model of Song poetry which is to rely on external forces to maintain is created by poets in Ming Dynasty to a large extent. The key point of chapter three is analyze the poetry reading phenomenon in Wu and Jiangnan regional in terms of the special character of the Wu regional literature in Ming Dynasty literature regional pattern. Relatively speaking, the author called the personalized Song poetry reading which does not involve political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s and collectivism as the "old" of Song poetry reception in the mid-Ming Dynasty.
     Secondly, on the base of Spiritualism arisen and the change of poetry mood in the Middle and Laie Ming Dynasty, chapter four discusses the change of poetry between Jiajing and Wanli Empire and the recovery of the reading of Song poetry, makes a description of the reception of Song poetry What give priority to the internal differentiation of classical poetics and the speech of Song poetry of Yuan Zongdao and Yuan Hongdao, supplemented by Jiajing, Wanli and other poetry reading phenomenon. The chapter five with Qian Qianyi as the core, discusses the opening of Song poetry perspective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influence by "Fugu" and "Xinbian", and introduces several samples of Song poetry reading phenomenon in late Ming Dynasty in terms of special historical experience during the change of generations. Appendix "surging publishing and silence critics—a survey report of poetry of Song Dynasty text reproduction of Ming Dynasty" makes an investigation about the official and private collections of poetry, existing poetry anthology edited by Ming, Song poetry text print copy in Ming Dynasty, as well as the new album of Song poetry text in Ming Dynasty, also makes an simple specification about an imbalance condition of reproduction and reviews under the horizon of publishing circles in Ming Dynasty.
引文
①钱谦益《历朝应制诗序》:“今夫应制之诗,椎轮于汉武之《柏梁》,陈思之《应诏》,而增华掞藻,极于唐之景龙、开元,茂矣美矣,不可以复请矣。帝庸作歌,明良喜起,不创始于唐、虞之际乎?古称舜为宾客,禹为主人,八风修通,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卿云烂兮,纠缦缦兮’,则帝之命辞,古今应制之首唱也。自《柏梁》已前,遡而上之,请自此始。”《有学集》卷十五,《钱牧斋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②李善《文选注》卷二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卷二百四十四孙鑛《与余君房论文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胡应麟《少室山房集》卷一百五读三十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茅坤《茅鹿门文集》卷八《复陈五岳方伯书》:“李献吉乐府歌赋与五七言古诗及近体诸什,上摹魏晋,下追大历,一洗宋元之陋,百世之雄也。”万历刻本。
    ④皇甫汸《皇甫司勋集》卷三十五《盛明百家诗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袁宏道《瓶花斋集》十《答陶石篑》,《袁宏道集校笺》卷二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②胡维霖《胡维霖集·墨池浪语》卷二,崇祯刻本。
    ③谢肇淛《小草斋集》卷六五言古诗三,万历刻本。
    ④陈子龙《安雅堂稿》卷四,明末刻本。
    ⑤汪道昆《何观察》,《太函集》卷九十九,万历刻本。
    ⑥沈懋孝《长水先生文钞》洛诵编,万历刻本。
    ⑦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大复集》卷三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李梦阳《缶音序》,《空同集》卷五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李培《水西全集》卷八《绎九韶诗稿序》,天启元年刻本。
    ②先前,韩林儿宋政权草创,建江南行中书省于南京,招纳各割据军首领命之以中书官职,其中,命朱元璋为平章政事。朱元璋不久后与韩林儿分裂,在婺州建立自己政权的中书分省。
    ③《明太祖实录》P73,卷六。
    ④《明太祖实录》P80,卷七。
    ①《明太祖实录》P153,卷十二。
    ②之前,刘基、宋濂、章溢、叶琛四人已于至正二十年三月应诏至应天。
    ③《明太祖实录》P1448,卷八十。
    ④谈迁《国榷》卷三“己酉洪武二年二月”:“丙寅,朔诏修元史,时得元十三朝《实录》,命左丞相李善长、前起居注宋濂、漳州通判王祎总裁,征士汪克宽、胡翰、朱禧、陶凯、陈基、赵埙、曾鲁、高启、赵方、张文海、徐尊生、黄篪、傅恕、王锜、傅征、谢著纂修,开局天界寺。”清抄本。
    ⑤谈迁《国榷》卷四“庚戌洪武三年二月”:“乙丑,诏续元史儒士欧阳佑等上所采故元元统后遗事。于是翰林学士宋濂、待制王異总裁,儒士赵埙、朱右、贝琼、朱世濂、王彝、张孟兼、高逊志、李懋、李汶、张宣、张简、杜寅、殷弼俞同纂修焉,时征天台徐一夔不至。”
    ⑥《明太祖实录》卷八十P1448:“《昭鉴录》成。先是命礼部尚书陶凯、主事张筹等采摭汉、唐以来藩王善恶可为劝诫者为书,会凯出参行省,编辑未成,于是招秦王傅文元吉、翰林院编修王僎、国子博士李叔允、助教朱复、秦府录事蒋子杰等续修之,至事书成,誊写为二卷,太子赞善大夫宋濂为序以进,赐名《日昭鉴录》以颁赐诸王。”
    ⑦谈迁《国榷》卷五“癸丑洪武六年九月”:“壬寅,翰林臣言《日历》秘藏天府,人不得见,请如唐太宗《贞观政要》编集以传,许之。纂修总裁官翰林学士承旨詹同侍讲学士宋濂,催纂官侍讲学士乐韶凤,纂修官礼部员外郎吴伯宗,儒士朱右、赵埙、朱廉、徐一夔、孙作、徐尊生,誊录官贡士黄昶、监生陈孟肠等。”
    ①邓元锡《皇明书》卷三十八:“胡翰,字仲申,世金华人。”万历刻本。
    ②胡谧《(成化)山西通志》山西通志卷之八:“张孟兼,浙江金华人。洪武九年以春坊正字,升山西按察司佥事。未几,又升左参政。”民国二十二年景钞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③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五十二:“朱廉,字伯清,义乌人也……洪武三年,诏修元史、圣朝日历,起为纂修官。史成,拜翰林编修。”天启刻本。
    ④孙承泽《藤阴札记》不分卷:“当时之臣宋金华、王义乌、刘青田皆文学之儒。”雍正十一年刻本。
    ⑤清同治九年陈书撰《宋文宪公年谱》传引清嘉庆中戴襟三、朱西崖撰《文宪年谱》所载。
    ⑥何乔远《名山藏》卷二典谟记:“陈基,临海人,元时从黄溍学。”崇祯刻本。
    ⑦危素《危学士全集》卷十一碑《大元故文献黄公神道碑》:“门人刘涓、王祎、朱世濂传等,葬于所居义乌县东北三里崇德乡东野之原。明年,以翰林国史院纂修官、同郡宋濂之状至京师,属临川危素铭其神道之碑。”乾隆二十三年刻本。
    ①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七十。道光刻本。
    ②黄宗羲《宋元学案》卷八十二。
    ③唐代的宫廷应制诗,婕好上官婉儿氏实开其体制,至有彩楼飞纸,轩宋轾沈的传说。事见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四部丛刊景明嘉靖本。
    ④陆游《跋西昆酬唱集》曰:“祥符中,尝下诏禁文体浮艳,议者谓是时馆中作《宣曲诗》。《宣曲》见《东方朔传》,其诗盛传都下,而刘、杨方幸,或谓颇指宫掖。又二妃皆蜀人,诗中有‘取酒临印远’之句,赖天子爱才士,皆置而不问,独下诏讽切而已,不然亦殆哉!”《渭南文集》卷三十一,四部丛刊景明活字本。
    ⑤宋濂《宋学士文集》卷七,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本,P481。
    ①解缙《文毅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潜溪后集》卷四,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本,P207.
    ②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潜溪后集》卷四,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本,P206。
    ③《潜溪前集》卷九,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本,P114.
    ④《翰苑续集》卷三,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本,P829.
    ⑤郑济刻《辑补》,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本,P1905
    ⑥黄誊刻《辑补》,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本,P2096
    ①宋·黄庭坚《山谷内集诗注》内集卷十三,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郑济刻《辑补》,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本,P1869.
    ③《翰苑别集》卷三,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本,P1008.
    ④《翰苑别集》卷七,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罗月霞主编《宋濂全集》本,P1086.
    ①叶盛《水东日记》卷二十六转引黄容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刘崧《槎翁文集》卷十,《四库存目丛书》影印嘉靖元年徐冠刻本。
    ③《槎翁文集》卷九《萧子所诗序》。
    ④《槎翁文集》卷十一《三衢徐炞名诗稿序》。
    ⑤刘崧《自序诗集》,《槎翁文集》卷十。
    ⑥刘崧《萧子所诗序》,《槎翁文集》卷九。
    ①系年参考胡梦琪《方孝孺年谱》,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下同。
    ②方孝孺《正俗》,《逊志斋集》卷三,四部丛刊景明本。
    ①《逊志斋集》卷十一《与赵伯钦三首》。
    ②方孝孺《时习斋诗集序》,下文有详论。
    ③《逊志斋集》卷二十四。
    ①《逊志斋集》卷之二十四。
    ①《逊志斋集》卷十一。
    ②《逊志斋集》卷十一。
    ③《逊志斋集》卷十二。
    ①《逊志斋集》卷十二。
    ②《逊志斋集》卷十一。
    ③《逊志斋集》卷九。
    ④《逊志斋集》卷二十四。
    ⑤《逊志斋集》卷十二。
    ①《逊志斋集》卷十八。
    ②《逊志斋集》卷二十三。
    ③《逊志斋集》卷二十四《二月十四日书事二首》之二云:“风软彤庭尚薄寒,御炉香绕玉阑干。黄门忽报文渊阁,天子看书召讲官。”
    ④《逊志斋集》卷二十四《蜀道易》曰:“方今况有贤圣君,大开学馆论典坟。坐令政化希华勋,征贤一诏到岩穴。咄尔四方之士孰不争先而骏奔?
    ①《逊志斋集》卷十二。
    ①朱鹭《建文书法儗》不分卷“建文元年”,万历刻本。
    ①尹守衡《皇明史窃》卷六十六“三杨列传”,崇祯刻本。
    ②《明太祖实录》卷六,P74“辟儒士范祖乾景仪,既至,祖乾持《大学》以进。上问:治道何先?对曰:不出乎此书。”又,万斯同《明史》卷一百七十一宋濂本传:“帝尝问以帝王学问之要,濂请观《大学衍义》,乃命大书揭之殿两庑壁。”
    ①张居正《张太岳先生文集》卷十八《杂著》,万历四十年唐国达刻本。
    ②刘基《诚意伯文集》卷五《苏平仲文集序》,四部丛刊景明本。
    ③《东里文集》卷二《滁州重建醉翁亭记》:“三代而下,以仁厚为治者,莫踰于宋。宋三百年,其民安于仁厚之治者,莫踰昭陵(仁宗)之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东里文集》卷五《玉雪斋诗集序》。
    ⑤杨士奇《玉雪斋诗集序》言“今大理卿京口虞公伯益”,据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二十九“虞谦”:“仁宗即位,擢为大理卿。”可知虞谦于洪熙元年始任大理寺卿。
    ①《东里文集》卷五。
    ②宋濂《汪右丞诗集序》。
    ①方孝孺《逊志斋集》卷三《君学上》
    ②方孝孺《君学下》。
    ③陈亮《龙川集》卷二十《与朱元晦秘书》之二,清宗廷辅校刻本。
    ①唐锦《龙江集》卷十二《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学士俨山陆公行状》,明隆庆三年刻本。
    ②李梦阳《潜虬山人记》:“山人商宋梁时犹学宋人诗,会李子客梁,谓之曰:‘宋无诗。’山人于是遂弃宋而学唐已。问唐所无,曰:唐无赋哉;问汉,曰:无骚哉。山人于是则又究心赋、骚于唐、汉之上。”又何景明《杂言十首》:“经亡而骚作,骚亡而赋作,赋亡而诗作。秦无经,汉无骚,唐无赋,宋无诗。
    ③阮元《(道光)广东通志》卷二百八十二列传十五尹守衡本传,清道光二年刻本。
    ④尹守衡《皇明史窃》卷九十四《文苑李、何、徐、边、郑列传》第七十二
    ①茅坤《茅鹿门文集》卷十七《饥豹存稿后序》。
    ②张凤翼《句注山房集》卷十四小引《冯献猷诗集引》
    ③郭朴《郭文简公文集》卷一《崔文敏公传》,康熙十三年思齐轩刻增修本。
    ④工世贞《俞仲蔚集序》,《弁州四部稿》卷六十四,万历刻本。
    ⑤孙鑛《居业次编》卷三,万历四十年吕胤筠刻本。
    ⑥臧懋循《负苞堂文选》文选卷三《贺叶少宰入相序》,天启元年臧尔炳刻本。
    ⑦温纯《温恭毅集》卷十七祭文《同祭宪大夫杨两川公文》,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陈仁锡《无梦园初集》马集四《续古文奇赏序》,崇祯六年刻本。
    ⑨吴宽《家藏集》卷三《赠别丁凤仪刑部》:“我昔白下逢丁仪,黑漆点睛玉琢颐。相看不用道名姓,开口一笑先谈诗。君诗不作宋元语,开元大历相追随。”四部丛刊景明正德本。
    ①何伟然《十六名家小品》李本宁先生小品卷一《林和靖诗题辞》,崇祯六年陆云龙刻本。
    ②范凤翼《范勋卿诗文集》文集卷二《拙存堂逸稿序》,崇祯刻本。
    ③薛冈《天爵堂文集》卷一《许兖州诗序》,崇祯刻本。
    ④而陶渊明诗本身亦被宋以后人广泛认为是谈理诗之祖。
    ⑤胡俨《颐庵文选》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胡俨《颐庵文选》卷下。
    ②胡俨《颐庵文选》卷上。
    ①胡俨《颐庵文选》卷下。
    ②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不分卷,清知不足斋丛书本。
    ③李东阳《怀麓堂集·文后稿》卷六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所谓诗后稿、文后稿者,收录乃李东阳弘治八年入阁以后诗文。
    ①《怀麓堂集》卷二十八。
    ②《怀麓堂集》卷十六。
    ③程敏政《篁墩集》卷七十三,明正德二年刻本。
    ①杨守陈《杨文懿公文集》卷二十九。明弘治十二年杨茂仁刻本。
    ②《琼台吟稿序》,《怀麓堂集》卷二十七。
    ③《叶文庄公集序》,《怀麓堂集》卷二十八。
    ④《倪文僖公集序》,《怀麓堂集》卷二十九。
    ⑤《双瑞诗序》,《怀麓堂集》卷二十九。
    ⑥《得西涯先生手教》,《熊峰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李梦阳、康海注杨一清《石淙诗稿》二十卷,《四库存目丛书》影印天津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
    ②李梦阳注《石淙诗稿》尚有实质性评论,康海大多注之“俱好”、“好好好’
    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八,嘉庆扶荔山房刻本。
    ④所谓“禁体”,乃“禁体物语”之意,如咏雪不能使用和“雪”相关的字眼、典故,而要自出新意。此体创自欧阳修,参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下,百川学海本。
    ⑤杨一清《石淙诗稿·西巡诗稿》卷四。
    ①检石珤《熊峰集》,可知其瓣香所向实乃陶靖节。
    ②四部丛刊影印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集后杨一清识。
    ③符观小传,见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六十二,明天启刻本。
    ④《宋诗正体》,上海图书馆藏正德二年大名知府石禄刻本,四册,半页7行,行14字,阔黑口,双鱼尾,四周双边。
    ①脱脱《宋史》卷四百三十四吕祖谦本传。乾隆武英殿刻本。
    ②范邦甸《天一阁书目》卷四之三集部“明诗正体六卷刋本”,清嘉庆文选楼刻本。
    ③杨士奇《东里续集》卷十四。
    ④《宋诗正体》卷首。
    ①《宋诗正体》卷首。
    ②《宋诗正体》卷末。由符观此序,则知“我将为宋人立赤帜也”,杨侍御语也。高儒《百川书志》注曰:“新喻符观以宋诗略萃《文鉴》,散载各集,撮其三体精要,以举世宗唐尚元,语人曰:‘吾为宋人立赤帜矣。’”误。
    ③陈子龙《明经世文编》卷一百八十四《重开通惠河疏》:“正德二年该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杨仪《题为公务事开》称挑浚大通桥至通州闸河以便运粮。”明崇祯平露堂刻本。
    ④林俊《见素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林俊《见素集》卷七。
    ①林俊《见素集》卷六。
    ①林俊《见素集》卷五。
    ②吴俨《吴文肃摘稿》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吴俨《吴文肃摘稿》卷一
    ②吴俨《吴文肃摘稿》卷一
    ③陈田《明诗纪事》丁签卷十:“磐,字公石,嘉定州人,弘治乙丑进士,改庶吉士。”清陈氏听诗斋刻本。
    ①张元忭《馆阁漫录》卷九:“(正德三年)十二月甲子朔庚午,授翰林院庶吉士安磐为吏科给事中。”明不二斋刻本。
    ②陆应阳《广舆记》卷十七:“安磐,字公石,嘉定人,仕给事中,以议礼被笞免官,与杨用修论诗相善,著有《颐山诗话》。”清康熙刻本。
    ③《颐山诗话》不分卷,明·安磐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邵雍《皇极经世书·观物五十三》:“先天《易》之体,后天《易》之用。《皇极经世书》者,邵子易也,所谓先天之易。”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孔颖达《礼记经解正义》引伏胜《尚书传》语,四部丛刊景清刻左海文集本《尚书大传》卷五。
    ③邵雍《伊川击壤集序》。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卷四。
    ②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八。
    ③林俊《见素集》卷二十六。
    ④郭子章《圣门人物志》卷十先儒四,万历二十二年赵彦刻本。
    ⑤海瑞《备忘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方应选《方众甫集》卷五,万历刻本。
    ①仇远《金渊集》卷一,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
    ②邵亨贞《蚁术诗选》卷一五言古风《赠星数术士陈秋岩》,四部丛刊三编景明本。
    ③苏天爵《元文类》国朝文类卷三十七吴澄《答董中丞书》,四部丛刊景元至正本。
    ④王恽《玉堂嘉话》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邵雍《伊川击壤集序》:“《击壤集》伊川翁自乐之诗也,非唯自乐,又能乐时与万物之自得也。”
    ④黄溍《金华黄先生文集》卷三十六续稿三十三《山斋喻君墓志铭》,元钞本。
    ⑦陈献章《读韦苏州诗》。
    ①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八。
    ②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八。
    ②《白沙先生至言》卷一,明嘉靖二十六年刻本。
    ①邵雍《皇极经世书》卷十,《观物五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皇极经世书》卷十一,《观物五十四》。
    ①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百,成化九年陈炜刻本。
    ②邵雍《击壤集》卷十五,四部丛刊景明成化本。
    ①《击壤集》卷七。
    ②《击壤集》卷十。
    ③《击壤集》卷十二。
    ④《击壤集》卷八。
    ①邵雍《击壤集》卷首。
    ②邵雍《伊川击壤集自序》
    ①《白沙先生至言》卷十。
    ②《白沙子》卷五。
    ③同上。
    ④《白沙子》卷七。
    ①《白沙子》卷七。
    ②牟宗三《从陆象山到刘蕺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③沟口雄三《李卓吾:正道を步む异端》,集英社,1985。
    ④《白沙子》卷六。
    ⑤《白沙子》卷五。
    ①李东阳《怀麓堂诗话》不分卷。
    ②章懋《枫山语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贺钦《医闾集》卷二言行录,民国四明丛书本。
    ④石珤《熊峰集》卷九《漫书次陈白沙韵二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邵宝《容春堂集》前集卷七《读钓台集用陈白沙韵二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钱福《钱太史鹤滩稿》卷四《吟坛记》“颇闻岭南白沙陈公、江右定山庄公,各结坛于其乡,而宗之者足以鸣一代之盛矣。”万历三十六年沈思梅居刻本。
    ⑦崔铣《洹词》卷十二《吴尚书传(吴献臣廷举)》:“吴公好读书,无不窥索,积至万卷。好文清及胡敬斋绿,采其要言。作诗效陈白沙。”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明林希元《林次崖文集》卷十三志铭墓表《南京工部尚书东湖吴公墓志铭(吴廷举)》:“诗有白沙风教。乾隆十八年际胪声诒燕堂刻本。
    ⑧刘大夏《刘忠宣公遗集》诗集卷三《游崖山未至白沙惠诗次韵奉答》。又,其集附录文卷二孙继芳《东山先生刘大夏忠宣公全录录县志》:“公在广时·…··有时造陈白沙倡和及论修身治国之道。”光绪元年刘乙燃刻本。
    ⑨王鏊《震泽集》卷三《大厓李先生墓表(李世祺)》: “白沙之学不立文字,教人端坐, 澄心优游,停涵久之,渣滓消融,神明内朗,其学号简易直捷,一时学者翕然趋向,然亦或訾且议之。”又《黄公山钓台记》:“白沙以德义文学警动海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参王守仁《赠陈东川》诗。
    ②程文德为其父程十峰所作《先公十峰集序》曰:“先公天资超迈,属诗辞率意立成,评者谓清新俊逸,不减鲍庾。自蜀宪归后,常坐东西二楼,或累数日不下,讽古人诗,有契辄和,尤爱靖节、白沙二公之作,一和十数首,兴寄所到,工拙无论焉。”又作《祭白沙先生文》《谒白沙先生庐》等。详《程文恭公遗稿》卷九,万历十二年程光裕刻本。
    ③王锡爵《王文肃公文集》卷十四书《唐曙台主事》:“白沙先至真吾师也。其文字之奇亦似脱尽经生窠臼,读公批教,恍然若身在冷风秋水间矣。”万历刻本。
    ④魏良弼《水洲文集》卷五撰述诗赋《和白沙读鲑鱼文韵》,万历刻本。
    ⑤黄佐《泰泉集》卷九《访白沙宅四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邝露《峤雅》卷二《江门谒陈文恭白沙先生祠》,清初海雪堂刻本。
    ⑦黎民表《瑶石山人稿》卷二五言古诗《谒白沙先生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欧大任《欧虞部集十五种》思玄堂集卷六《西樵山谒白沙先生祠》, 《蘧园集》卷二《白沙先生祠》,清刻本。
    ①杨时《龟山集》卷三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郭子章《圣门人物值》卷十“陈子”。
    ③顾磷《顾磷诗文全集》,《息园存稿》文卷五《赠承德郎、南京刑部浙江司主事、野全谢先生同继室、赠安人汤氏合葬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下,清抄本。
    ①顾天竣《顾太史文集》卷四《二贤祠记》,崇祯刻本。
    ②贺钦《医闾集》卷二《言行录》。
    ③耿定向《耿天台先生文集》卷十三传《白沙陈先生传》,万历二十六年刘元卿刻本。
    ④邓元锡《皇明书》卷二十二言白沙门人:“邹吉士智,字汝愚,四川合州人。”“丁知县积,字彦诚,宁都西关人,成化中知广东新会县。”“梁文康储、湛尚书若水、林学博光、张都宪诩、李贡士承基,咸有立知名,公甫卒.若水为服丧三年。”“贺黄门钦,字克恭,辽东人,世所谓医闾先生也。”“陈茂烈,字时周,莆人。”“他及白沙之门者,有易德元、陈秉常、罗湖西,叹以为其人皆重内而轻外,已大而物小。”“东白张元祯廷祥”“章文懿公懋,字德懋,浙江兰溪人。”“蔡祭酒清,字介夫,晋江人。”“王应电,字昭明,苏州昆山人。”“伍云,字光宇,广州新会人。”万历刻本。
    ⑤邹智《立斋遗文》立斋遗文卷之四《与张克修》,天启刻本。
    ⑥查铎《查先生阐道集》卷八文类《长春圃说》:“尧夫云:‘如何是先天,一气是初春。 初春景何似,天地纔絪缊。’白沙云:‘半属空虚半属身,絪缊一气是初春。’皆长春之谓也。然此非可以袭取也。盖有实物焉,不可以意识测,不可以言语传,存乎其自得也。”光绪十六年泾川查氏济阳家塾刻本。
    ①刘宗周《刘蕺山集》卷六书《答胡生一》:“白沙先生诗曰:‘雪消垆焰水消日,月到天心水到渠。’吾侪须是消得尽,自有到家时,不然,说忧说乐,总无是处也。”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洪朝《洪芳洲先生归田稿》,《读礼稿·次韵白沙夜坐二首》之一:“逼塞纵横只此身,更何凋落更何春。元与丹诀堪成己,那有仙方可似人。漉漉咽津非沆瀣,腾腾转气岂元神。虚空筋斗非吾事,实地踏来处处真。” 之二:“坐问惺惺已可怜,况能昼夜几周天。未离躯谷徒虚说,纵筑鼻尖也漫然。喉息何知踵息处,安心祗在觅心年。吾今已得善生诀,明暗何须论后前。”明刻本。
    ③冯从吾《少墟集》卷十七《学会公祭王经轩文(四川资阳县知县)》:“及至前岁丙申公约,不佞辈立会讲学于宝庆寺,后从公讲论,间得读公批点《陆象山文集》、《陈白沙诗教》诸书,见其字字句句,雌黄精确,人人始知公十年杜门,盖耽心于斯,匪以功名不遂之故也。”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沈懋孝《长水先生文钞》,《沈司成先生集·湖上读书堆六先生会语》:“嘉靖癸丑夏四月既望,念庵罗先生自北还道经浙河,东廓邹先生赴梅林胡公之招,馆于武林山间。于是一庵唐先生、龙溪王先生、荆川唐先生、黄州湛一方先生与邹、罗二先生咸会于我当湖,将纵观海上之胜,明日携同学六、七人过湖上读书堆,因相与论格物之指焉。因诵白沙陈先生诗云:‘语道则同门路别,任君何处觅高踪。’令在坐诸□歌再阕而起。明日诸生送至塩官,再越日至水西而别,当湖门人沈懋孝记。”万历刻本。
    ⑤文翔凤《皇极篇》卷十六《伊书史孔迩录》三《养正馆教言(以康节、紫阳、白沙、阳明四人诗为教言)》:“康节之诗豪快,紫阳之诗温婉,白沙之诗沉远,阳明之诗清宕,庶几他日,有此一片生意在心头,而为父兄者其亦毋安陋俗,而迂我之教弦歌之风,吾且待之二十年之后矣。教之三乡。甲寅。”万历刻本。
    ⑥王世懋《王奉常集》卷十三文部《感德碑记》“(万历乙酉世懋以提学副使校士建宁),皇上采群臣之议,已进阳明、白沙二先生而祀之矣。夫皇上不以朱先生故而废阳明、白沙之祀,公也。”万历刻本。
    ①陈献章《白沙子》卷之八《次韵顾通守》:“到处能开观物眼,平生不欠洗愁杯。窗前草色烂凝绿,门外波光月荡开。歌放霓裳仙李白,醉空世界酒如来。春山几幅无人画,紫翠重重迭晚台。”
    ②严怡《严石溪诗稿》卷五《往于东郡,马上见酒帘题有‘眼空世界酒如来’之句,为之惊动,不知古今谁能为此语者。···…因足成八句以俟后人。》万历五年刘效祖刻本。
    ③游潜《梦蕉存稿》卷二《读白沙陈先生集》,嘉靖刻清康熙三十六年补修本。
    ④叶廷秀《诗谭》卷三《白沙上疏归养》一则:“陈白沙告养诗:‘丹书春暖下渔矶,终是功名与愿违。鸥鱼自来还自去,江山疑是又疑非。未持寸草酬萱草,且着民衣拜衮衣。天子若怜臣母老,满船明月伴吾归。’诗意切挚,可想见其孝思矣。”崇祯胡正言十竹斋刻本。
    ⑤吴麟征《吴忠节公遗集》卷三《寄六弟玉书》:“陈白沙先生诗云:‘吾侪生分薄,于福敢求全。’三复斯言,自可不肉而肥。”明弘光刻本。
    ⑥袁黄《游艺塾续文规》卷一“白沙公诗云:‘白头不负垂髫志,记浔城南赴馆时。’今之习举业者,不敢望其不失赤子之心,但能不失垂髫赴馆之心,亦可矣。”万历三十年刻本。
    ①杨起元《杨复所先生家藏文集》卷二序《白沙先生全集序》,崇祯杨见唆等刻本。
    ②李贽《续焚书》卷一,明刻本。
    ①《明史·文苑》李梦阳本传。
    ①朱熹《答徐子融》四书之三。枯槁,言山、水、木、石等无知觉物。枯槁有性,言天理(性)坠于万物之中,并非仅人能知天理,即使是无知觉的枯槁之物也函具、表达了天理。
    ②胡宏《知言》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黄省曾《五岳山人集》卷三十《寄北郡宪副李公梦阳书一首》,嘉靖刻本。
    ①李梦阳《鸣春集序》“夫天地不能逆寒暑以成岁,万物不能逃消息以就情,故圣以时动物,以情征,窍遇则声,情遇则吟,吟以和宣,宣以乱畅,畅而永之,而诗生焉。故诗者,吟之章而情之自鸣者也,有使之而无使之者也,遇之则发之耳,犹鸟之春也,故曰以鸟鸣春夫。
    ②李梦阳《论学下篇》:“大人、赤子心一耳,扩之为大人,未扩则赤子,如草木始于萌,以出土时分量具也,培之使之足已耳,非能矫之使增也。如松参天,栢盘石,桃李能之乎?”
    ①李梦阳《观风河洛序》。
    ②此处梦阳误。当是《烝民》首言“奕奕梁山,维禹甸之。”《韩奕》首言“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崧高》首言:“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③李梦阳《秦君饯送诗序》。
    ④李梦阳《毛监察登楼诗跋》。
    ⑤李梦阳《周处士挽诗序》。
    ①李梦阳《与徐氏论文书》
    ②钱谦益认为《尚书·卿云》就是台阁诗之祖,见《《历朝应制诗序》“今夫应制之诗,椎轮于汉武之《柏梁》,陈思之《应诏》,而增华掞藻,极于唐之景龙、开元,茂矣美矣,不可以复请矣。帝庸作歌,明良喜起,不创始于唐、虞之际乎?古称舜为宾客,禹为主人,八风修通,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卿云烂兮,纠缦缦兮’,则帝之命辞,古今应制之首唱也。自《柏梁》已前,遡而上之,请自此始。”《有学集》卷十五。
    ①何景明《大复集》卷三十四。
    ②徐祯卿《谈艺录》,明夷门广牍本。
    ③康海《太微山人张孟独诗集序》,《对山集》卷三十三,万历十年潘允哲刻本。
    ④王九思《泾野别集序》,《渼陂集》续集卷下,嘉靖刻崇祯补修本。
    ⑤王廷相《李空同集序》,《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三,嘉靖刻清顺治十二年修补本。
    ⑥王廷相《雅述》上篇。
    ①陈献章撰,湛若水注,《白沙先生诗教解十卷诗教外传五卷》,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以下引文同,不再赘注。
    ①何乔远《名山藏》卷九十七本士记。
    ②杨士奇《东里续集》卷五十九。
    ③陈谟《海桑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海桑集》卷六。
    ①同上
    ②《海桑集》卷十。
    ③明·徐象梅《两浙名贤绿》卷四十七文苑。
    ④明·胡应麟《诗薮》外编二
    ①明·张弼《张东海诗文集》文集卷四。
    ②陈献章《认真子诗集序》。
    ③薛瑄《敬轩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薛瑄《读书录》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孟子》语,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七是条云:“倪文节(倪思)谓当作:‘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忘勿助长也。’传写之误,以‘忘’字作‘正心’二字,言养浩然之气必当有事而勿忘,既巳勿忘,又当勿助长也。’”
    ①于谦《过五攒山》,《忠肃集》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六。
    ③于谦《寒夜煮茶歌》“胸中虽无文字五千卷,新诗亦足追晚唐。”,《忠肃集》卷十一
    ④《忠肃集》卷十一。
    ①同上。
    ②《忠肃集》卷十二。
    ③黄宗羲《明儒学案》明儒学案卷四。
    ①吴与弼《康斋文集》卷十一《日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康斋文集》卷四。
    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八。
    ①陈献章《白沙子》卷四《罗伦传》
    ②罗伦《萧冰厓诗集序》, 《一峰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同上。
    ②《一峰集》卷十。
    ①张廷玉《明史》卷一七九本传。
    ②庄昶《庄定山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雪梅》,《庄定山集》卷一。
    ④《题蒙泉葡萄卷》,《庄定山集》卷一。
    ①《友山诗序》,《庄定山集》卷六。
    ②《送潘应昌提学山东序》,《庄定山集》卷六。
    ③《朱子语类》卷一引程颐语。
    ①徐开任《明名臣言行绿》卷四十九“尚书杨文恪公廉”条,康熙刻本。
    ②杨廉《杨文恪公文集》卷四,明刻本。
    ③《杨文恪公文集》卷七。
    ④《杨文恪公文集》卷二十。
    ①《杨文恪公文集》卷二十六。
    ②同上。
    ③张廷玉《,明史》卷一百七十九舒芬本传。89
    ①正德无“丙辰”,此处疑误。
    ②盛枫《嘉禾征献录》卷二十二沈谧条,清钞本。
    ③罗洪先《告衡山白沙先生祠文》:“某自幼读先生之书,考其所学,以虚为基本,以静为门户,以四方上下、往古来今、穿纽凑合为匡郭,以日用、常行、分殊为功用,以勿忘、助之间为体认之则,以未尝致力而应用不遗为实得。盖虽未尝及门,然每思江门之滨,白沙之城,不觉梦寐之南也。已而闻先生之言,以未至衡山为念,至死而犹不忘。”《念庵文集》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罗洪先《答马钟阳都宪》:“白沙致虚,阳明致知,盖无所因袭而求以自得。此皆有意于圣学不屑于世儒者也。不然康斋践履密矣,白沙‘鸢鱼飞跃’之说何自发耶?此千古之案断也。”《念庵文集》卷三。
    ②万斯同《明史》卷三百八十七《文苑传》:“先是,唐顺之、屠应竣辈倡为初唐诗格。 又,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八十七陈束本传:“当嘉靖初,称诗者多宗何、李,束与顺之辈厌而矫之。”又,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唐顺之”条:“正、嘉之间,为诗者踵何、李之后尘,剽窃云扰,应德与陈约之辈,一变为初唐,于时称其庄严宏丽,咳唾金璧。
    ①唐顺之《荆川集》卷四,四部丛刊景明本。
    ②唐顺之《与蔡白石郎中》之一,《荆川集》卷六。
    ①唐顺之《与蔡白石郎中》之二,《荆川集》卷六。
    ②《荆川集》卷三《万思节工于诗而近又学射次韵答之》:“衣钵寂察吾且老,文章锻炼子能工。一源已谓出天稷,六义还须继国风。深穷别趣元关理,力造奇言不露锋。便是诗家射雕手,何须射艺又兼通。”
    ①归有光《震川集》别集卷二,四部丛刊景清康熙本。
    ②《震川集》卷十。
    ③《震川集》卷二。
    ①关于文学研究的地域性视角,详参陈引驰《地域与中心:中国文学展开的空间观察》,《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②胡应麟《诗薮》续编一,第342页。
    ③叶盛《水东日记》卷二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黄佐《翰林记》卷二十“周叙”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关于闽诗派与台阁文学的关系,详参陈广宏师《明初闽诗派与台阁文学》,《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
    ②祝允明《祝氏集略》卷十六,明嘉靖刻本。
    ③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杨维祯本传。
    ④黄卓越《明中后期文学思想研究》,第88页。
    ①陈颀《同斋沈君墓志铭》,钱毂《吴都文粹续集》卷四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凌迪知《万姓统谱》卷八十九:“明沈澄,字孟渊,长洲人,洪武中以征命入,将授以官,见其举止迂缓,曰腐儒,罢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吴宽《隆池阡表》,《家藏集》卷七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④赵宏恩《(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五人物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钱谦益《石田先生事略》引杨循吉《吴中往哲记》语,民国四年同文图书馆印《沈石田先 生诗文集》卷末附。
    ①钱谦益《石田先生事略》引陈颀《同斋沈君墓志铭》语。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乙集卷七“陈公子宽”
    ③吴宽《完庵诗集序》,《家藏集》卷四十四。
    ④钱谦益《列朝诗集》乙集卷七“刘御医溥”
    ⑤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七“周鼎”
    ⑥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卷八。
    ⑦王鏊《震泽集》卷二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祝允明《祝氏集略》卷二十四,嘉靖三十六年张景贤苏州刻本。
    ⑨文征明《甫田集》卷二十五,明刻本。
    ①吴宽《家藏集》卷二十四。
    ②俞弁《逸老堂诗话》卷下,清抄本。
    ③如文征明《东川军民府通判王君墓志铭》“诗宗白傅,晚喜陆放翁、范石湖。”胡应麟《诗薮》外编五:“学白乐天者,王元之、陆放翁。
    ④单宇《菊坡丛话》卷十八,成化刻本。
    ⑤陈訏《宋十五家诗选》之《栾城诗选》注:“或问于方虚谷曰:‘二苏孰胸?’方曰:‘子瞻浩博无涯,所谓诗涛汹,退之也不若;所谓诗骨耸,东野则易学矣。子由诗句淡静有味,不拘字面,事料之俪而缎意深、下句熟、老坡自谓不如子由、识者宜细咀之可也。’”康熙刻本。
    ⑥陆游《读近人诗》。
    ①《沈石田先生诗文集》卷一,民国四年同文图书馆印本。
    ②详参汤志波《沈周的晚年阅读与诗论——以诗话<吟窗小会>为例》,《苏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①黄卓越《明中后期文学思想研究》,第138-139页。
    ②《明史》卷二百四十三,吴宽本传。
    ①《匏翁家藏集》卷四十四,为刘珏诗集所作的序《完庵诗集序》曰:“夫诗自魏晋以下莫盛于唐。”
    ②《匏翁家藏集》卷五, 《次韵天全翁书遗光福徐用庄雪湖赏梅十二绝》之三。
    ③《匏翁家藏集》卷三。
    ④王溥《唐会要》卷二
    ⑤《匏翁家藏集》卷八。
    ⑥《匏翁家藏集》卷三十七《瑞贤亭记》“正统壬戌若刘文介公俨、天顺甲申若彭侍讲教,并以状元及第。”
    ⑦苏轼《苏文忠公全集》东坡集卷三十五。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丙集卷六“陈章”条。
    ②徐象梅《两浙名贤录》卷四十二《刑部主事徐栗夫宽父义附》:“徐宽字栗夫,海宁人,登成化辛丑王华榜进士第,授工部主事,调礼部。”天启刻本。
    ③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十六“侯公绳,名直,华亭人,与徐栗夫同年进士,凡待选者将及五年而后授刑部河南司主事,与赵栗夫同司。”万历七年张仲颐刻本。
    ①林俊《王南郭诗集序》, 《见素集》卷七。
    ②李东阳《怀麓堂集》卷六十四。
    ①王鏊《东原诗集序》,《震泽集》卷十。
    ②元佑脚,指代黄庭坚书法,脚即一撇一捺之捺。陈师道《徐仙书》之一:“肯学黄家元佑脚,信知人厄匪天穷。”
    ①王鏊《震泽集》卷三。
    ①《南濠诗话》卷首文征明序,《历代诗话续编》本,第1341页。
    ②陈霆《水南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54册,第549页上
    ①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校释》,李庆立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页。
    ①文含纂修《文氏族谱续集》,民国十八年苏州《曲石丛书》本。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卷十。
    ③文征明《甫田集》卷三十六。
    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二十六。
    ⑤沈辰垣《历代诗余》卷一百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沈朝宣《(嘉靖)仁和县志》卷九,光绪刻武林掌故丛编本。
    ①凌云翰《柘轩集》卷二,清武林往哲遗著本。
    ②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
    ③刘壎《隐居通议》卷六《评本之诗》:“李文叔云:出乎江西则未免狂怪傲僻而无櫽括之妙,入乎江西则又腐熟窃袭而乏警拔之意。”清海山仙馆丛书本。
    ④黄庭坚《再次韵杨明叔四首序》,《山谷内集诗注》内集卷十二。
    ⑤宋濂作《沧螺集序》,孙作《沧螺集》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⑥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三。
    ⑦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补订本。
    ①孙作《沧螺集》卷一。
    ②孙作《沧螺集》卷一。
    ③孙作《沧螺集》卷六。
    ①《沧螺集》卷一。
    ②同上。
    ③徐象梅《两浙名贤绿》卷五十四寓贤。
    ④同上。
    ⑤凌云翰《柘轩集》卷四。
    ⑥瞿佑《归田诗话》下卷。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四。
    ②陈田《明诗纪事》甲签卷三十。
    ③方孝孺《逊志斋集》逊志斋集卷之二十四。
    ①岱曾筠《(雍正)浙江通志》卷一百八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李东阳《怀麓堂诗话》。
    ③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二,万历刻本。
    ④万斯同《明史》卷三百八十七文苑传。
    ⑤焦竑《国史经籍志》卷五集类。
    ⑥高儒《百川书志》卷十七集。
    ⑦同上
    ⑧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一
    ⑨《鼓吹续音》,《归田诗话》卷上,清知不足斋丛书本。
    ⑩《归田诗话》瞿佑自序。
    11《归田诗话》卷上。
    ①瞿佑《归田诗话》卷上。
    ②瞿佑《归田诗话》卷中。
    ①谈迁《国榷》卷二十八正统十四年九月丁酉条:“吏部听选知县单宇请折寺观木石改造军卫,销其铜铁备兵仗,遣僧尼还俗。下礼部议。”
    ②《菊坡丛话》卷二十四引葛立方《韵语阳秋》语。
    ③此二条单宇引自南宋胡仔撰《渔隐丛话》。
    ④此条单宇引自题南宋严有翼撰《艺苑雌黄》。
    ①方鹏《昆山人物志》卷二“节行”,嘉靖刻本。
    ②郑文康《平桥稿》十八卷,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平桥稿》卷一。
    ④《平桥稿》卷二。
    ①《送范元德诗序》,《平桥稿》卷九。
    ②钱谦益《列朝诗集》乙集卷五。
    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七小传。
    ④朱彝尊《明诗综》卷二十四。
    ⑤钱谦益《列朝诗集》乙集卷五。
    ①张弼《张东海诗文集》诗集卷三,明正德十三年周文仪福建刻本。
    ①语见徐象梅《两浙名贤绿》卷四十七文苑“刘履”条。
    ②顾磷《顾磷诗文全集》息园存稿文卷五《赠承德郎南京刑部浙江司主事野全谢先生同继室赠安人汤氏合葬墓志铭》
    ③朱彝尊《明诗综》卷四十三。
    ④韩愈《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卷十二《枯树》:“老树无枝叶,风霜不复侵。腹穿人可过,皮剥蚁还寻。寄托惟朝菌,依投绝暮禽。犹堪持改火,未肯但空心。
    ⑤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居士集卷第十四《奉答子履学士见寄之作》:“忆昨初为亳守行,暂休车骑汝阴城。喜君再共罇爼乐,怜我久怀丘壑情。累牍巳尝陈素志,新春应许遂归耕。老年虽不堪东作,犹得酣歌咏太平。”
    ⑥张翥《蜕庵诗》蜕庵诗卷之四《答马易之编修病中作》:“喜君近疾已平安,楮帐绵衾且 避寒。饭颗任嘲诗骨瘦,糟丘能遣客怀宽。天街钟罢朝初动,海国书回岁又残。勿讶衰翁不相问,北风吹雪正漫漫。”
    ①自张玉书《佩文韵府》卷二十三至二十七摘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一:“邓韨,字文度,号梓堂,吾邑正、嘉间名儒也。邑志及先贤事略俱不言其善画,而余家所藏一扇,系先生所绘山水”云云。
    ①顾磷《顾磷诗文全集》凭几集续编卷二。
    ①许相卿《云村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同上。③《静志居诗话》卷九。
    ①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第212页。
    ②李攀龙《选唐诗序》。
    ③陈懿典《陈学士先生初集》卷二《郭张虚诗稿序》,万历刻本。
    ④李贽《童心说》。
    ⑤李贽《藏书》儒臣传卷三十一《词学儒臣》“苏轼”。
    ①王锡爵《王文肃公文集》卷一《唐诗会选序》,万历刻本。
    ②张四维《条麓堂集》卷十六《复李少庄》,万历二十三年张泰征刻本。
    ①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续稿》卷四十一文部《宋诗选序》,下同。
    ①袁宗道《白苏斋类集》卷十六《答陶石篑》:“弇州才却大第,不奈头领牵掣,不容不入他行市。然自家本色,时时露出,毕竟不是历下一流人。闻其晚年撰造,颇不为诸词客所赏,词客不赏,安知不是我辈所深赏者乎?前范凝宇有抄本,弟借来看,乃知此老晚年全效坡公,然亦终不似也。坡公自黄州以后文机一变,天趣横生,此岂应酬心肠、格套口角所能彷佛之乎?”明刻本。
    ②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续稿》卷四十六文部《湖西草堂诗集序》:“翁之诗,出不能暴取名,而其存者和平爽畅,有君子风,即置之唐长庆、宋元佑间,庶畿无愧色。”
    ③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续稿》卷一百六十一文部《东坡手书四古体后》
    ④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整理本。
    ①如称王硅《元宵》、杨蟠《金山》、米芾《潮》、苏舜钦《长桥》四诗,“虽不纯唐调,而冠裳伟丽,宋诗最合作者。”
    ②《诗薮》外编卷五: “宋初及南渡诸家亦往往有可参唐集者,世率以时代置之。”
    ③《诗薮》外编卷五:“大历而后学者溺于时趋,罔知反正,宋元诸子亦有志复古而不能者。其说有二,一则气运未开,一则鉴戒未备,苏、黄矫晚唐而为杜,得其变而不得其正,故生涩峻增而乖大雅;杨范矫宋而为唐,舍其格而逐其同,故绮缛闺阃而远丈夫。国初因仍元习,李、何一振,此道中兴,盖以人事则鉴戒大备,以天道则气运方隆。”
    ④宋·朱熹《晦庵集》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第四《斋居感兴二十首》序曰:“余读陈子昂《感寓》诗,爱其词(?)幽邃,音节豪宕,非当世词人所及,如丹砂空青,金膏水碧,虽近乏世用,而实物外难得。自然之奇寳,欲效其体作十数篇,顾以思致平凡,笔力萎弱,竟不能就,然亦恨其不精于理,而自托于僊佛之间以为高也。”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甞以诗为文章末事,故其诗曰:‘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也。然其资一作发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此在雄文大手固不足论,而予独爱其工于用韵也。”
    ①屠隆《栖真馆集》卷十叙《汪识环先生集叙》,明万历十八年刻本。
    ②《静志居诗话》卷十六,清嘉庆扶荔山房刻本。
    ③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五,《四库存目丛书》影印万历三十九年刻本。
    ①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卷九《昆仑山人王叔承》,清顺治九年毛氏汲古阁刻本。
    ②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四《东坡先生真赞三首》:“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①《列朝诗集小传》“冯琦”条。
    ②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十《黄慎轩之逐》:“黄慎轩晖以宫僚在京时,素心好道,与陶石篑辈结净社(礼)佛,一时高明士人多趋之,而侧目者亦渐众,尤为当途所深嫉。壬寅之春,礼科都给事张诚宇《问达端疏》劾李卓吾,其末段云:‘近来缙绅士大夫亦有捧呪念佛、奉僧膜拜,手持数珠以为律戒,室悬妙像以为皈依,不遵孔子家法而溺意禅教者。’盖暗攻黄慎轩及陶石实诸君也。不十日而礼卿冯琢庵琦之疏继之,大抵如张都谏之言。上下旨云:‘览卿等奏,深于世教有裨,仙佛原是异术,宜在山林独修,有好尚者任解官自便去,勿以儒术并进以惑人心。’盖又专指黄晖,逐之速去矣。时康御史丕扬亦有疏与冯疏同日上,则单参达观及朝士附会之非。二疏同时,埙篪相和,张、康承首揆风旨不必言,冯宗伯非附四明者,特好尚与黄偶异耳。黄即移病请急归,再召,遂不复出,与陶石篑俱不失学道本相。”
    ③袁宗道《北游稿小序》,《白苏斋类集》卷十一,明刻本。
    ④袁宏道《潇碧堂集》十一,《识伯修遗墨后》,钱伯诚《袁宏道集笺校》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①袁宗道《答陶石篑》,《白苏斋类集》卷十六。
    ②王德完《黄太史怡春堂逸稿序》,载黄辉《黄太史怡春堂逸稿》卷首,明刻本。
    ③姚希孟《松瘿集》卷二杂著,明清(?)全集本。
    ④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卷二百四十五。
    ⑤钱士升对万历间馆阁诗风之转变有着和钱谦益不同的看法。钱士升将万历间视为台阁诗拨乱反正之时,然就万历间词林风气由七子转向公安之确然事实和袁宗道、黄辉、陶望龄在馆阁间的诗歌活动而言,笔者认为钱谦益的观点近于事实。钱士升所论曰:“往者文章之权原在馆阁,后稍旁落,正、嘉以前,诸曹大夫、暨草泽布衣之雄能文章登坛坫者,好凌出词林上。显皇帝时(万历),化休而融昌,士大夫读中秘书者,麟翔凤集,前唱后喁,文摹两京,诗宗初盛,而文章之权于是复归馆阁矣。”见钱士升《丛筱园集序》, 《赐余堂集》卷三,清乾隆四年钱佳刻本。
    ⑥《明世宗实录》卷六十四,第1484页。
    ①袁宏道《丘长儒》,《锦帆集》卷四。
    ②袁宏道《张幼于》,《解脱集》卷四。
    ③袁宏道《江进之》,《解脱集》卷四。
    ④袁宏道《偶作赠方子》,《广陵集》。
    ①袁宏道《答陶石篑》,《瓶花斋集》卷九。
    ②袁宏道《答王以明》,《瓶花斋集》卷十
    ③袁宏道《答陶石篑》,《瓶花斋集》卷十
    ④袁宏道《答陶石篑》,《瓶花斋集》卷十
    ⑤袁宏道《答毛太初》,《瓶花斋集》卷十
    ①陶望龄《陶文简公集》卷三,明天启七年陶履中刻本。
    ①徐渭《徐文长文集》卷二十,明刻本。
    ②《新唐书》卷五十九。
    ②梅鼎祚《鹿裘石室集》诗集卷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7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78页。
    ①清陈田《明诗纪事》已签序,第311页。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11册。
    ②汤显祖《玉茗堂全集》,尺牍卷五,第151页。
    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六“袁宗道”条,清嘉庆扶荔山房刻本。
    ④陶望龄《歇庵集》卷十一《与袁六休》,万历刻本。
    ①陶望龄《歇庵集》卷四《及幼草序》。
    ①万斯同《明史》卷三百八十五儒林传,清钞本。
    ②焦竑《焦氏澹园续集》卷二序,明万历三十九年朱汝鳌刻本。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引钱谦益语。
    ②李濂《嵩渚文集》卷二十七。
    ①李濂《嵩渚集》卷五十八《汴京遗迹志序》“余未第时读书吹台,尝辑宋艺祖而下九帝,起庚申至丁未,凡一百六十有七年之事,为《汴宋春秋》,垂完而辍。”
    ②李梦阳《空同集》卷五十八传《太白山人传》
    ③孙一元《太白山人漫稿》卷二五言古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孙一元”
    ②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绿》卷二十集部二:“《黄太史精华录》八卷,明刊木(本)。宋天社任渊选,有《序》。明朱承爵刻本有《跋》,所钞诗文甚略,何大复、王渔洋皆谓其采取未惬人意,疑即承爵伪托。以向来藏书家视为秘笈故存之。”清光绪常熟瞿氏家塾刻本。
    ③永瑢《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二十六子部三十六:“《灼薪剧谈》二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明朱承爵撰。承爵,字子儋,不知何许人,其书作于正德癸酉,因腊月大雪,与朋友拥炉夜话,录而成编,因以‘灼薪’为名。然杂钞唐宋说部之文,如‘余游裒禅山’一条,全录叶梦得《避暑录话》,而注其末曰:‘余,叶石林自谓也。’似乎节录古书;而‘彭渊材禁蛇开井’一条,全录惠洪《冷斋夜话》,惟改‘使余跋其书’句为‘使其宗跋其书’,又似乎冒为己语者。殊不解其何所取义,裒此一编也,殆书肆贾人所为耶?”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④朱承爵《存余堂诗话》不分卷,明顾氏四十家小说本。
    ①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十五,清陈氏听诗斋刻本。
    ②陶元藻《全浙诗话》卷三十三明,清嘉庆元年怡云阁刻本。
    ③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一,清嘉庆扶荔山房刻本。
    ①李贽《续藏书》卷二十六文学名臣“修撰杨公”条记录了杨慎著作。
    ②杨慎《诗话补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屠隆《由拳集》卷二十三杂着,明万历刻本。
    ④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二桑乔条引欧祯伯语。
    ①王樨登《王百毅集十九种》晋陵集卷下,明刻本。
    ②王樨登《王百毅集十九种》屠先生评释谋野集卷二
    ①按律绝之体裁编排诗歌是明代以后的编集习惯。
    ②《与陈泰始侍御》,《红雨楼集》页四二三,明徐兴公撰,上海图书馆藏明刊白口本。
    ③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一,崇祯十五年陈所学刻本。
    ①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三十四。
    ②许学夷《诗源辩体》卷十九。
    ③许学夷《诗源辩体》卷十九。
    ④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二十八。
    ⑤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二十四:“元和、晚唐诸公各立门户,实以才力相胜,其才力有大小,故其门户亦有大小耳。以韩、白二公与余子相比,则知之矣。宋人才大者学韩、白,若欧、苏二公是也:才小者学李贺、李商隐、温庭筠,若杨大年诸人是也。”
    ⑥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三十六。
    ①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三十六。
    ②许学夷《诗源辩体》卷七。
    ③汪森《粤西诗文载》文载卷六十六“蒋一葵”。又明曹学俭《广西名胜志》卷二《灵川县》:“(漱玉泉)至我朝万暦壬子岁,县令蒋一葵更名道乡泉。”
    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五十三,明刻本。
    ⑤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豫章黄先生文集第十九荅洪驹父书三首之二:“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①上海图书馆藏明刊白口本徐口(火勃)《红雨楼集》,页六二三
    ②《与陈泰始侍御》,《红雨楼集》页四二三。
    ③《寄顾彦白》,《红雨楼集》页四○五。
    ①《谢翱考证》,《红雨楼集》页八二九。
    ①谭元春《谭友夏合集》卷八序,明崇祯六年刻本。
    ①乔亿《剑溪说诗》卷下,郭绍虞《清诗话续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104页。
    ②计东:《改亭集》卷四,清康熙刻本。
    ③吕留良《吕晚村先生文集》卷一《答张菊人书》,雍正三年吕氏天盖楼刻本。
    ④《宋诗抄》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详参王小舒《钱谦益的诗学观及其前后期创作之异同》,《文学评论》2009年第5期。
    ①杜甫《杜工部集》卷十一近体诗《戏为六绝句》,续古逸丛书景宋本配毛氏汲古阁本。
    ②钱谦益《有学集》卷一至二十诗歌部分,(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钱牧斋全集》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①《初学集》卷三十三。
    ②《萧伯玉墓志铭》,《有学集》卷三十一。
    ③《初学集》卷三十二。
    ④《初学集》卷四十。
    ⑤《列朝诗集小传》“程嘉燧”条。
    ②《初学集》卷十三。
    ③《初学集》卷三十三。
    ④《初学集》卷三十二。
    ①《初学集》卷一百六《读杜小笺上》。
    ②《初学集》卷一百六《读杜小笺上》:“弘正之学杜者生吞活剥,以寻撦为家当,此鲁是之隔日疟也,共黠者又反唇于西江矣。近日之评杜者钩深抉异,以鬼窟为活计,此辰翁之牙后慧也,其横者并集矢于杜陵矣。呜呼!大雅之不作久矣。”
    ③叶燮《原诗》卷一,康熙叶氏二弃草堂刻本。
    ④叶燮《原诗》卷一。
    ①叶燮《原诗》卷二。
    ①程嘉燧《松圆浪淘集》松寥卷十四《由广陵登金山访一雨师,不遇,同宋比玉和苏长公韵感旧一首》、《焦山寺访湛公过净莲故居复同比玉和苏韵》。崇祯刻本。
    ②程嘉燧《松圆浪淘集》吴装卷十六《枕上古句》序:“送比玉,都无伦次,略学东坡上已日诗,要使别后歌之,聊存陈迹,正不必诠叙耳。
    ③程嘉燧《松圆浪淘集》蓬户卷四《同孙履和重游鸖林招隐》“江城春郭昼阴阴,并辔看山不厌深。过眼村居浑欲辨,闻香芳草杳难寻。”自注:“用东坡游鸖林招隐诗语。明 程嘉燧《松圆浪淘集》雪江卷十五《张鲁生家题畫》:“断崖久磴俯中流,啸树携琴在上头。野月似江还似梦,漫吟吹笛过扬州。”自注:“东坡诗梦中吹笛过扬州。
    ④李流芳《檀园集》卷十二题跋《题闲孟诗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⑤李攀龙《选唐诗序》:“唐无五古而有其古诗”,《沧溟集》卷十五。
    ⑥娄坚《学古绪言》卷二十三《草书东坡五七言各一首因题其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⑦唐时升《三易集》卷十一《后游西湖记》。崇祯刻清康熙补修《嘉定四先生集》本。
    ①娄坚《学古绪言》卷二十四《同辰玉编修和东坡杀戒诗后题》。
    ②程嘉燧《松圆偈庵集》卷上《溪堂题画诗引》:“壬寅二月归新安,故人方伯雨与诸子居烟村溪上首作诗,招余,淫雨浃旬久,未能赴。时吴中刘价伯留余山阁,偶次东坡《岐亭诗》韵,作诗以遗孙履和,余遂同作,得诗三篇。”
    ③齐萧子良有《后湖放生诗》,然后代和戒杀诗者,皆以东坡《岐亭五首》为宗。
    ④袁宗道诗题《东坡作戒杀诗遗陈季常余和其韵》,黄辉诗题《放生诗十首书王堇父<慈无量集>,以“凡百畏刀杖,无不爱寿命”为韵。》
    ⑤程嘉燧《耦耕堂集诗文》诗集卷下。
    ⑥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七:“(沈德符)禀异质,日读一寸书。
    ⑦沈德符《清权堂集》卷二十一赁春草《臆史杂言》序:“庚申之夏,养疴吴下,僦宅城东,奚囊不携一书, 长昼偃卧,寻绎史册而腹笥空疏,仅如王荆公所称断烂朝报者,伸纸輙录,不次时代,亦不订讹谬也。”明刻本。
    ①《清权堂集》卷而十一赁春草。
    ②(宋)邵博《闻见后録》卷三十:“傅献简云王荆公之生也,有貛入其室,俄失所在,故小字貛郎。”明津逮秘书本。
    ③事见《宋史》卷二百八十一吕端本传。
    ④方回《半山》:“力引豺狼噬九州,獾郎于世果何仇。青苗法令初为崇,玉斧封疆半已休。绍圣南行多不返,靖康北狞欲谁尤。儿时曾读前朝史,几夜寒灯见泪流。”
    ⑤《清权堂集》卷二十一赁春草。
    ⑥《史记·封禅书》:“或曰宋太丘社亡,而(周)鼎没于泗水彭城下,其後百一十五年而秦并天下”。
    ③牟宗三先生《从陆象山到刘蕺山》一书,将刘宗周归于胡五峰一脉,为心宗之别于陆、王,归显于密的一派。
    ①《明史》叶廷秀本传。
    ②叶廷秀《诗谭》卷一,崇祯胡正言十竹斋刻本。
    ③同上。
    ④同上。
    ⑤同上。
    ①陆世仪《思辨绿辑要》卷三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陆世仪《思辨绿辑要》卷五《格致类》:“康节与白沙之诗终是一家,意欲更选其佳者,与宋诸儒理学诗另为一集,以为学者誊心之助,亦最乐事。
    ①万曼《唐集叙录》著录唐人别集明抄24种,明刻247种。祝尚书《宋人别集叙录》著录明抄、明刻宋人别集超过400种。
    ①四部丛刊景清康熙本《曝书亭集》卷四十四。
    ②《明史》卷九十六。
    ③详见张升《明清宫廷藏书研究》“明后期宫廷藏书的收集”一节内容,页十九至二十八。商务印书馆,二零零六年十二月第一版。
    ①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相关各条抄录,河北人民出版社。
    ①据《明代书目题跋丛刊》本《国史经籍志》统计。
    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目录类存目《国史经籍志》条=
    ③据《明代书目题跋丛刊》本《南雍志经籍考》统计。
    ④据《明代书目题跋丛刊》本《明太学经籍志》统计。
    ⑤据《明代书目题跋丛刊》本《内板经书纪略》统计。
    ⑥据《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己卯丛编本《行人司重刻书目》统计。
    ⑦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史》,第二编第四章第二节、第九节,大象出版社,二零零一年七 月第一版。
    ①[台)陈冠至《明代的苏州藏书——藏书家的藏书活动与藏书生活》,附录一“明代苏州藏书家知见表”,乐学书局,二零零二年二月第一版;陈冠至《明代的江南藏书——五府藏书家的藏书活动与藏书生活》附录一“明代五府藏书家知见表”,乐学书局,二零零六年十月第一版。
    ②常见明人书目中,董其昌《玄赏斋书目》、《会稽钮氏世学楼珍藏图书目》疑为民国人托伪之书;陈第《世善堂书目》杂入清人改纂;叶盛《篆竹堂书目》现存版本疑点颇多,不可信用。故以上四目不予讨论。详细考证见张雷、李艳秋《明代私家藏书目录考略》,[台)《书目季刊》第三十三卷第一期,一九九八年四月。而《天一阁书目》流行之阮本,所反映的乃是清嘉庆、道光间天一阁的收藏情况,唯有国家图书馆所藏一明末佚名抄本,或可反映天一阁明末的收藏情况,此抄本笔者未得一睹,深可遗憾。
    ③据《明代书目题跋丛刊》本《近古堂书目》统计。
    ④据上海古籍出版社二零零一年出版《千顷堂书目》统计。
    ⑤据上海古籍出版社二零零五年十一月出版“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本《赵定宇书目》统计。
    ⑥据《明代书目题跋丛刊》本《脉望馆书目》统计。
    ①据《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味经书屋本《徐氏家藏书目》统计。
    ②上海图书馆藏明刊白口本徐(火勃)《红雨楼集》,页六二三。
    ③《与陈泰始侍御》,《红雨楼集》页四二三。
    ④《寄顾彦白》,《红雨楼集》页四○五。
    ⑤据《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会稽徐氏刊本《澹生堂藏书目》统计。
    ⑥据上海古籍出版社二零零五年十一月出版“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本《晁氏宝文堂书目》统计。
    ⑦据上海古籍出版社二零零五年十一月出版“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本《百川书志》统计。
    ⑧据《明代书目题跋丛刊》本《濮阳蒲汀李先生家藏目录》统计。
    ⑨据北京图书馆《稿抄本明清藏书目三种》本《笠泽堂书目》统计,二零零三年五月。
    ⑩据《明代书目题跋丛刊》本《万卷堂书目》统计。
    ①据《明代书目题跋丛刊》本《江阴李氏得月楼书目摘录》统计。
    ②据《明代书目题跋丛刊》本《汲古阁校刻书目》统计。
    ③士礼居丛书景明抄本。
    ④本节内容,笔者同题发表在《南师大学报》2011年上半年增刊中。
    ⑤如明梅鼎祚编《唐二家诗抄》十二卷等。
    ⑥如明毛晋编《三唐人文集》三十四卷等。
    ①如明欧阳景编《唐四家诗》二十四卷等。
    ②如明毛晋编《五唐人诗集》二十六卷等。
    ③如明杨巍编《唐六家诗选》十二卷等。
    ④如明毛晋编《唐人八家诗》四十二卷等。
    ⑤如毕效钦编《十家唐诗》十二卷等。
    ⑥如明张逊编《十二家唐诗》二十四卷等。
    ⑦明佚名编《唐十八家诗》二十一卷。
    ⑧明黄贯曾编《唐诗二十六家》五十卷。
    ⑨明佚名编《唐四十四家诗》九十八卷。
    ⑩明佚名编《唐四十七家诗》一百三十一卷。
    11明朱警编《唐百家诗》一百七十一卷。
    12上海图书馆藏正德二年大名知府石(才录)刻本,四册,半页7行,行14字,阔黑口,双鱼尾,四周双边。
    13《宋诗正体》符观自序,末署“皇明正德元年丙辰春正月上元赐进士奉议大夫同知辰州新喻符观谨识。”
    14符观小传,见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卷六十二,明天启刻本。
    15《宋诗正体》卷首。
    16《百川书志》卷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二零零五年十一月出版“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本。
    ①李蓑小传,见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清嘉庆扶荔山房刻本。
    ②(雍正)《河南通志》卷六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王士祯《香祖笔记》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宋艺圃集》集前《提要》。
    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宋艺圃集》集前李蓑序。
    ③(雍正)《河南通志》卷六十五。
    ④《古今诗统》今佚,然明时甚流行,《万卷堂书目》、《千顷堂书目》著录。
    ⑤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通行本《石仓历代诗选》明诗部分残缺,朱伟东《<石仓十二代诗选>全帙探考》引清礼亲王昭梿《啸亭杂录》所考《石仓历代诗选》足本卷数当在1500卷以上。《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01期,P79-85
    ⑥崇祯四年刊本曹学俭自序。
    ①上海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宋元四十三家集》,二十册,半页9行,行19字,四周单边有 行格,花口,象鼻中标细目,上鱼尾。版心表卷次、页码,版心下方注刻工姓名。
    ①清孙诒让著《温州经籍志》卷三十二:“顾修重刊《群贤小集》凡例:‘永嘉四灵诗当时行都坊亦有刻本,今不可得见矣。幸明末潘初叔《宋诗选》中尚存五百首之旧,亦附梓以传。’”
    ②按律绝之体裁编排诗歌是明代以后的编集习惯。
    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五十五“唐子西集”条言是集乃明崇祯庚辰(1640)福州徐兴公从何楷家抄传,清雍正乙巳((1725)归安汪亮采所校刋。又陆心源《仪顾堂题跋》卷一一《汪刻唐子西集集跋》云:“汪氏既得徐本,又得(南宋绍兴)郑康佐本,又重为编次,以合《宋史》二十二卷之数,遂改康佐跋以就之。”
    ④《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影印,第89辑,书目文献出版社。
    ⑤潘本《题多景楼》诗,岳珂本《宝晋英光集》无,乃后人从《英光堂帖》补入。
    ⑥潘本《题多景楼》诗,四库本作《甘露作呈夷旷》;潘本《拟古》二首,四库本无。
    ①《与陈泰始侍御》,《红雨楼集》页四二三,明徐兴公撰,上海图书馆藏明刊白口本。
    ②《唐诗品汇》,明高棅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③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天禄琳琅书目》卷十
    ④清光绪刻本《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十八、十九。
    ⑤清光绪刻本《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十六至卷三十二
    ⑥中华书局一九九零年版“书目题跋丛书”本《藏园群书经眼录》。
    ⑦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中国善本书提要》。
    ⑧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①中华书局1999年11月第一版。
    ②中华书局2004年5月第一版。
    ③据上海古籍出版社二零零五年十一月出版“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本《古今书刻》统计。
    ①叶德清《书林清话》卷十,民国郎园先生全书本。
    ②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本《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苏信序。
    ③陈鑑纂《建昌新建李泰伯祠堂记》,四部丛刊影印明成化本《直讲李先生文集》集前。
    ④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本《止斋陈先生文集》王瓒序。
    ①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范香溪先生文集》胡应麟序。
    ②四部丛刊影印明刊本《萧冰厓诗集拾遗》萧敏序。
    ③《皕宋楼藏书志》卷一一五。
    ④四部丛刊影印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集后杨一清识。
    ①《明史》卷一百三十五。
    ①集名、排序依据《文渊阁书目》卷九日字号书目抄录,部分作者名为笔者所注。
    ①集名、排序依据《文渊阁书目》卷十月字号书目抄录,部分作者名为笔者所注。
    ②集名、排序依据《文渊阁书目》卷十月字号书目抄录。
    ③集名、排序依据《内阁藏书目录》卷三抄录。
    ①清光绪刻本《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二十六至卷三十二。
    ②中华书局一九九零年版“书目题跋丛书”本《藏园群书经眼录》。
    ③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三年版《中国善本书提要》。
    ④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⑤中华书局1999年11月第一版。
    ⑥中华书局2004年5月第一版。
    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②中华书局1999年11月第一版。
    ③中华书局2004年5月第一版。
    ①(清)纪昀 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脱脱:《宋史》,中华书局点校本,2011。
    《明实录》,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3年。
    万斯同:《明史》,清钞本。
    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
    邓元锡:《皇明书》,万历刻本。
    尹守衡:《皇明史窃》,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316-317册。
    汤斌《拟明史稿》,康熙二十七年刻后印本。
    尤侗《明史拟稿》,康熙刻本。
    张岱:《石匮书》,清抄本。
    谈迁:《国榷》,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358-363册。
    屠叔方:《建文朝野汇编》,万历刻本。
    朱鹭:《建文书法儗》,万历刻本。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年。
    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万历刻本。
    黄佐:《翰林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张元忭《馆阁漫录》,明不二斋刻本
    徐开任:《明名臣言行录》,康熙刻本。
    徐象梅:《两浙名贤录》,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542-544册。
    凌迪知:《万姓统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过庭训:《本朝分省人物考》,天启刻本。
    何乔远:《名山藏》,崇祯刻本。
    方鹏:《昆山人物志》,嘉靖刻本。
    冯桂芬:《(同治)苏州府志》,光绪九年刊本。
    胡谧:《(成化)山西通志》,民国二十二年景钞明成化十一年刻本。
    嵇曾筠:《(雍正)浙江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赵宏恩:《(乾隆)江南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盛枫:《嘉禾征献录》,清钞本。
    钱榖:《吴都文粹续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黄宗羲:《明儒学案》,中华书局,1985。
    黄宗羲:《宋元学案》,道光刻本。
    杨士奇等编:《文渊阁书目》,《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读画斋丛书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张萱等编:《内阁藏书目录》,《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适园丛书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焦竑:《国史经籍志》,《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粤雅堂丛书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梅鷟:《南雍志经籍考》,《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光绪二十八年湘潭叶氏刊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郭磐:《明太学经籍志》,《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民国五年上海蟫隐庐刊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刘若愚:《内板经书纪略》,《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松林丛书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徐图:《行人司重刻书目》,《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己卯丛编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明佚名撰:《近古堂书目》,《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玉简斋丛书本。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赵用贤:《赵定宇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本。
    赵琦美:《脉望馆书目》,《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涵芬楼秘笈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徐(火勃):《徐氏家藏书目》,《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味经书屋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徐(火勃):《徐氏红雨楼书目》,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祁承煤:《澹生堂藏书目》,《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会稽徐氏刊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晁瑮、晁东吴:《晁氏宝文堂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本。
    周弘祖:《古今书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本。
    高儒:《百川书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中国历代书目题跋丛书”本。
    李廷相:《濮阳蒲汀李先生家藏目录》,《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玉简斋丛书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王道明:《笠泽堂书目》,北京图书馆《稿抄本明清藏书目三种》本,2003。
    朱睦楔:《万卷堂书目》,《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光绪二十九年湘潭叶氏刊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李鹗翀:《江阴李氏得月楼书目摘录》,《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抄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郑德懋:《汲古阁校刻书目一卷补遗一卷刻板存亡考一卷》,《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影印小石山房丛书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
    毛扆:《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士礼居丛书景明抄本。
    官修《天禄琳琅书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彭元瑞:《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清光绪刻本。
    纪昀 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孙诒让:《温州经籍志》,民国十年刻本。
    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清光绪刻本。
    叶德清《书林清话》,民国郎园先生全书本。
    安磐:《颐山诗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陈谟:《海桑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陈献章:《白沙先生诗教解十卷诗教外传五卷》,湛若水注,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
    陈献章:《白沙先生至言》,续修四库全书子部第93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仁锡《无梦园初集》,崇祯六年刻本。
    陈子龙:《明经世文编》,明崇祯平露堂刻本。
    陈子龙:《安雅堂稿》卷四,明末刻本。
    陈訏:《宋十五家诗选》,清康熙刻本。
    陈田:《明诗纪事》,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711册。
    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卷十五,清陈氏听诗斋刻本。
    程敏政:《篁墩集》,明正德二年刻本。
    程文德《程文恭公遗稿》,万历十二年程光裕刻本。
    程嘉燧:《耦耕堂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86册。
    程嘉燧:《松圆偈庵集》,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85册。
    崔铣:《洹词》,乾隆十八年陈胪声诒燕堂刻本。
    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都穆:《南濠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
    方孝孺:《方正学先生集》,中华书局,1985。
    方孝孺:《逊志斋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方应选《方众甫集》,万历刻本。
    符观:《宋诗正体》,上海图书馆藏正德二年大名知府石(才录)刻本。
    范凤翼《范勋卿诗文集》,崇祯刻本。
    冯从吾《少墟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符观:《宋诗正体》,上海图书馆藏正德二年大名知府石禄刻本。
    顾璘:《顾璘诗文全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顾天埈:《顾太史文集》,崇祯刻本。
    耿定向《耿天台先生文集》,万历二十六年刘元卿刻本。
    归有光:《震川集》,四部丛刊景清康熙本。
    郭子章:《圣门人物志》,万历二十二年赵彦刻本。
    郭朴《郭文简公文集》,康熙十三年思齐轩刻增修本
    何景明:《大复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何景明:《大复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万历七年张仲颐刻本。
    胡俨《颐庵文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胡宏:《知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胡应麟:《少室山房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整理本。
    胡维霖《胡维霖集·墨池浪语》卷二,崇祯刻本。
    皇甫汸:《皇甫司勋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黄辉:《黄太史怡春堂逸稿》,明刻本。
    黄省曾:《五岳山人集》,嘉靖刻本。
    黄佐:《泰泉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贺钦《医闾集》,民国四明丛书本。
    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海瑞《备忘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洪朝《洪芳洲先生归田稿》,明刻本。
    焦竑:《焦氏澹园集》,明万历三十九年朱汝鳌刻本。
    蒋一葵:《尧山堂外纪》,明刻本。
    康海《对山集》,万历十年潘允哲刻本。
    邝露《峤雅》,清初海雪堂刻本。
    李东阳:《怀麓堂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校释》,李庆立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
    李梦阳:《空同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李濂:《嵩渚集》,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70-71册。
    李蓑:《宋艺圃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李攀龙:《沧溟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李攀龙:《唐诗选》,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611册。
    李培《水西全集》,天启元年刻本。
    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150-153册。
    李贽:《藏书》,中华书局1974年。
    李贽:《焚书续焚书》,中华书局2011年。
    黎民表《瑶石山人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林俊:《见素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凌云翰:《柘轩集》,清武林往哲遗著本。
    刘基:《诚意伯文集》,四部丛刊景明本。
    刘崧:《槎翁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24册,齐鲁书社
    刘大夏《刘忠宣公遗集》,光绪元年刘乙燃刻本
    刘宗周:《刘蕺山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刘宗周:《刘子遗书四卷圣学宗要一卷学言三卷》,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娄坚:《学古绪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罗伦:《一峰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罗洪先:《念庵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吕留良:《吕晚村先生文集》,雍正三年吕氏天盖楼刻本。
    茅坤:《茅鹿门文集》,万历刻本。
    欧大任《欧虞部集十五种》,清刻本。
    潘是仁:《宋元四十三家集》,上海图书馆藏明万历刻本。
    钱福《钱太史鹤滩稿》,万历三十六年沈思梅居刻本。
    瞿佑:《归田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中华书局2006年。
    钱谦益:《钱牧斋全集》,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宋濂:《宋濂全集》,罗月霞点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
    沈周:《沈石田先生诗文集》,民国四年同文图书馆印本。
    沈周:《客座新闻》,明刻本。
    石珤:《熊峰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邵宝:《容春堂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沈懋孝:《长水先生文钞》,万历刻本。
    孙作:《沧螺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孙一元:《太白山人漫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孙镀:《居业次编》,万历四十年吕胤筠刻本。
    孙承泽:《藤阴札记》雍正十一年刻本。
    唐锦《龙江集》,隆庆三年刻本。
    唐顺之:《荆川集》,四部丛刊景明本。
    唐时升:《三易集》,崇祯刻清康熙补修《嘉定四先生集》本。
    汤显祖:《玉茗堂全集》,天启刻本。
    陶望龄:《歇庵集》,万历刻本。
    屠隆:《栖真馆集》,明万历十八年刻本。
    屠隆:《由拳集》,明万历刻本。
    谭元春:《谭友夏合集》,明崇祯六年刻本。
    汪道昆:《太函集》,万历刻本。
    王鏊:《震泽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王九思《渼陂集》,嘉靖刻崇祯补修本。
    王廷相:《王氏家藏集》,嘉靖刻清顺治十二年修补本。
    王世懋:《王奉常集》,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133册。
    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明万历五年世经堂刻本。
    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
    王锡爵:《王文肃公文集》,万历刻本。
    王樨登:《王百榖集十九种》,明刻本。
    文征明:《甫田集》,明刻本。
    文翔凤《皇极篇》,万历刻本。
    温纯《温恭毅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吴与弼:《康斋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吴宽:《家藏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吴宽:《家藏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吴俨《吴文肃摘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吴之振:《宋诗抄》,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解缙:《文毅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徐渭:《徐文长文集》,明刻本。
    徐祯卿:《谈艺录》,《历代诗话续编》本。
    徐(?):《红雨楼集》,上海图书馆藏明刊白口本。
    薛瑄:《敬轩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薛瑄:《读书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薛冈《天爵堂文集》,崇祯刻本。
    许学夷:《诗源辩体》,崇祯十五年陈所学刻本。
    谢肇淛:《小草斋集》,万历刻本。
    杨守陈《杨文懿公文集》,明弘治十二年杨茂仁刻本。
    杨慎:《升庵诗话》,历代诗话续编本。
    杨廉:《杨文恪公文集》,明刻本。
    杨镰:《杨文恪公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杨起元:《杨复所先生家藏文集》,崇祯杨见睃等刻本。
    杨士奇:《东里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杨一清:《石淙诗稿》,四库存目丛书
    杨一清:《石淙诗稿》,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40册。
    叶盛:《水东日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俞弁:《逸老堂诗话》,清抄本。
    姚希孟:《松瘿集》,明清閟全集本。
    游潜:《梦蕉存稿》,嘉靖刻清康熙三十六年补修本。
    严怡《严石溪诗稿》,嘉靖刻清康熙三十六年补修本
    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袁宗道:《白苏斋类集》,明刻本。
    袁中道:《柯雪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于谦《忠肃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张弼:《张东海诗文集》,明正德十三年周文仪福建刻本。
    张居正《张太岳先生文集》,万历四十年唐国达刻本。
    张四维:《条麓堂集》,万历二十三年张泰征刻本。
    张凤翼《句注山房集》,明刻本。
    邹智《立斋遗文》,天启刻本
    章懋《枫山语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查铎《查先生阐道集》,光绪十六年泾川查氏济阳家塾刻本。
    臧懋循《负苞堂文选》,天启元年臧尔炳刻本。
    郑文康:《平桥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祝允明:《祝氏集略》,嘉靖三十六年张景贤苏州刻本。
    庄昶:《庄定山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
    朱彝尊:《曝书亭集》,四部丛刊景清康熙本。
    陈广宏:《竟陵派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陈广宏:《明初闽诗派与台阁文学》,《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
    陈正宏:《沈周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陈国球:《胡应麟诗论研究》,香港:华风出版社,1986年。
    陈国球:《唐诗的传承——明代复古诗论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90年
    成复旺、蔡锺翔等:《中国文学理论史》,北京出版社,1987年。
    陈超《曹学佺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陈冠至《明代的苏州藏书——藏书家的藏书活动与藏书生活》,(台)乐学书局,2006。
    戴文和:《“唐诗”“宋诗”之争研究》,(台)文史哲出版社,1997。
    杜信孚:《明代版刻综录》,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中华书局“书目题跋丛书”本,1990。
    方锡球《许学夷诗学思想研究》,黄山书社2006年版
    范凤书《中国私家藏书史》,大象出版社,2001。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版。
    郭绍虞:《照隅室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龚鹏程:《诗史本色与妙悟》,台湾学生书局,1986年。
    葛兆光《汉字的魔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沟口雄三:《李卓吾:正道を步む异端》,(日)东京:集英社,1985。
    黄景进:《王渔洋诗论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
    黄卓越:《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黄卓越:《明中后期文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黄仁生:《杨维祯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东方出版中心,2005。
    何宗美:《公安派结社考论》,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简锦松:《明代文学批评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89年。
    简恩定:《中国文学复古风气探究》,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廖可斌《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
    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台)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3。
    齐治平:《唐宋诗之争概述》,岳麓书舍,1984。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吴宓:《吴宓诗话》,商务印书馆,2005。
    吴宏一:《清代诗学初探》,(台)台湾学生书局,1986年。
    万曼:《唐集叙录》,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
    王其榘《明代内阁制度史》,中华书局,1989。
    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补订本。
    叶庆炳、邵红:《明代文学批评资料汇编》,台北:成文出版社,1981年。
    杨松年:《中国文学评论史编写问题论析:晚明至盛清诗论之考察》,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
    袁震宇、刘明今:《明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张健:《中国文学散论》,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年。
    周质平:《公安派的文学批评及其发展》,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周维德:《文学批评与欣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郑利华:《王世贞年谱》,1993。
    郑定国:《邵雍及其诗学研究》,(台)文史哲出版社,2000。
    祝尚书《宋人别集叙录》,中华书局,1999。
    祝尚书《宋人总集叙录》,中华书局,2004。
    张升《明清宫廷藏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
    张雷、李艳秋《明代私家藏书目录考略》,[台)《书目季刊》第三十三卷第一期,1998年4月。
    朱伟东《<石仓十二代诗选>全帙探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01期。《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公安三袁论稿赵雪倩著,章培恒教授指导,复旦大学1997年博士论文。
    公安派研究王承丹著,霍松林教授指导,陕西师范大学1997年博士论文。
    许学夷《诗源辩体》研究汪群红著,王运熙指导,复旦大学2002年博士论文。
    公安派文学思想研究贾宗普著,罗宗强指导,南开大学2003博士论文。
    《文体明辨序说》疏证徐文新著,吴承学指导,中山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公安派研究宋俊玲著,段启明指导,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论文。
    袁宏道综论李鸣著,启功、于天池指导,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公安三袁居士佛教研究朱贻强著,王家范指导,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胡应麟文艺思想研究 陈丽媛著,齐裕煜指导,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诗薮》的诗学思想研究周效柱著,周群指导,南京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李梦阳何景明诗学研究魏强著,苏州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谢榛的时代及其诗学赵旭著,涂光社指导,辽宁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李梦阳诗歌研究盛敏著,郑州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李梦阳文学思想的发展与演变李琳著,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试论谢榛对严羽诗论的继承和开拓 吕君丽著,潘啸龙指导,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江盈科研究姚丽丽著,张修龄指导,苏州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胡应麟诗学研究金光著,汪群红指导,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公安派“性灵”文学思想研究段慧冬著,刘怀荣指导,青岛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陆时雍诗学理论批评研究刘慧萍著,胡建次指导,南昌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屠隆净明道信仰及其性灵诗论徐美洁著,查清华指导,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谢榛诗学范畴论 张丽锋著,詹福瑞指导,河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谢肇淛的《小草斋诗话》研究杨欢欣著,王承丹、洪迎华指导,厦门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陆时雍《诗镜总论》研究,郭婷婷著,郭鹏指导,2009年山西大学硕士论文。
    江盈科文艺思想研究 陈硕著,崔海峰指导,辽宁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江盈科小品研究周坤著,李金松指导,江西师范大学2008硕士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