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探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在长期相对封闭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好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仅合乎文化平等的视域,符合时下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冲击下的文化建设需求,具有显著的时代意义,从政治和现实角度分析,其还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传承和创新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繁荣与发展,有利于引导各民族思想交流和理念更新,具有鲜明的政治和现实意义。同时,针对贵州特殊的省情,研究好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于促进贵州的发展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阐述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中具有的其发展的先天优势的基础上,本文重点从文化和现实两个大方面分析了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的困境。从文化上,价值判断上的二元对立倾向、传承上的边缘化倾向、在发展上的两难困境都使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陷入了发展的瓶颈、困境,同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正日益遭到侵蚀、现代学校教育的排他性、从事研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人才匮乏和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也造成了其在现实中的发展受到限制。
     在对贵州民族传统运动“独竹漂”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文化和现实上的困境,提出了贵州民族传统体育在文化和现实中的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在文化上,要做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构建贵州民族传统体育的新文化、树立贵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体性精神、形成体现现代社会人文精神的民族传统体育多元发展格局;在现实中要
     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改革与创新、积极培养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以及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
Guizhou where has so many nations. For a long time, during the closed production practice, make the culture of sports distinctive, for example, it has special region deep details inside information of culture, so we call it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culture. Study Guizhou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culture, is not only in a cultural equality view, in the prevailing of culture construction needs that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a line", it has remarkable significance. Analyse from the political and practical perspective, it is conducive to build a harmonious novel ethnic relationships, is conducive to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promoting national unity,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it is conducive to guide all ethnic groups exchange and renewal of ideas, it has obvious poli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special situation of Guizhou, study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of Guizhou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uizhou also has a special significance.
     At the topic of that it is in the rich national culture of Guizhou, it has development of congenital advantages on the basis, this paper analysed Guizhou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culture predicament from culture and actuality.From the culture, the value of two side, opposition on inheritance tendency, the two dilemma of development makes it in trouble, at the same time, the survival of the environment of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s eroding increasingly, the exclusivity of modern school education, Talent who engaged in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culture of sports is dificient and funds throws serious inadequacy also brings it in reality development limited.
     On the basis of Guizhou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independence bamboo drift" historical origins,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success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In this paper, the plight of the culture and reality, to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Guizhou Ethnic Traditional Spor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reality.
引文
①文化-中文百科在线.《网络http://www.zwbk.org/mylemmainter.aspx?title=%e6%96%87%e5%8c%96)》
    ②欧阳友权、刘纯.《论文化产业品牌价值的社会权力》[J].《文化艺术研究》,2008(11)
    ③韩国圣《中国传统文化在北京奥运会中的表达及其商业价值开发》[J].《旅游学刊》,2007
    ①布赫.《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5
    ②吴明、陈颖川.《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价值考察与开发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12)
    ③门丽等.《民族文化与传统体育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
    ④姚登杖.《从日常生活图示看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
    ⑤姚登权.《全球化与民族文化——一个马克思注意哲学视场的考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⑥张武、朱建屏.《改革开放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特征的研究》[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10)
    ①许伟燕.《现代外语教学应该重视中西文化差异》[J].《科技资讯》,2008(12)
    ②潘守永.《社会文化变迁与当代民族关系》[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③文化-管理百科《网络(http://baike.themanage.cn/baike/%e6%96%87%e5%8c%96)》
    ④时秀梅.《文化与跨文化管理相关理论》[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9)
    ①向云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②田海军.《文化平等视域下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以蒙古族传统体育为例》[J].《民族体育论文集》,2011
    ①李永皇,陈涛.《普及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贵州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论文报告》,2010
    ②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6)
    ③向云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④张亚军.《发展农村体育建设和谐新农村》[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研究》,2009(11)
    ①于莉.《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4
    ②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华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6)
    ③芦平生.《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科学认识》[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6)
    ④范生姣.《论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J].《贵州社会科学》,2005(7)
    ①李因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迁的文化人类学思考——以黔南地区为个案》[J].《搏击(武术科学)》,2012(3)
    ②顾晓,徐辉.《水族传统体育舞蹈的保护与传承》[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
    ①丁艳萍.《关于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07(5)
    ②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①凌敏.《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路径探讨》[J].《前沿》,2008(8)
    ②何亮、杨世如.《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价值观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8(9)
    ③杨世如、周华、夏五川.《“分享运动”运动理论推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转型》[J].《民族体育论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①漆亚莉.《布洛陀信仰的社会功能探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②赵林.《传统宗教——伦理价值系统的变革与新“轴心时代”的前景》[J].《理论月刊》,1998(7)
    ③李忠、石文典.《文化同化与冲突下的民族认同与民族偏见》[J].《社会心理科学》,2007(12)
    ④蔡浩.《社会认知偏见及其对策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⑤田国祥、赵菁.《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困境与时代责任》[M].《民族体育论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①冯学红,王建伟.《主体意识觉醒与民族文化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0)
    ②梁传诚.《贵州毛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掘与传承》[J].贵州民族研究,2010,31(6)
    ③王亚琼.《贵州毛南族猴鼓舞、火把节、舞火龙的史源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2)
    ④=王亚琼.《贵州毛南族猴鼓舞、火把节、舞火龙的史源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2)
    ①范生姣.《论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J],《贵州社会科学》,2005(7)
    ②殷治国.《对贵州城市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思考》[J],《贵州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论文报告》,2010
    ③李永皇,陈涛.《普及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贵州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论文报告》,2010
    ①徐宏.《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①陈强梁巧贵.《水上芭蕾——”独竹漂”》[J].《当代贵州》,2010(2)
    ①徐宏.《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
    ①王云杰 王耀文.《基于SWOT分析的”独竹漂”运动发展战略研究》[G].《民族体育论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①赵林.《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与中国文化的近现代化历程》[J].《学习与探索》1995(10)
    ②赵玉言.《胡锦涛“和谐世界”思想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③姚登权.《全球化与民族文化》[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4
    ①刘树军、张胜利.《民族文化差异与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哲学思考》[Jl.《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4)
    ②姚登权.《全球化与民族文化——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的考察》[D].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04
    ①刘建华.《全球化境遇中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价值冲突与应然选择》[J].《理论与改革》,2009(5)
    ②赵林.《全球化与文明冲突》[J].《东方论坛》,2004(8)
    ①刘强.《藏棋“王棋”改进试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2)
    ①陈青.《传承和保护中华民族传统体育》[J].《中国民族报》,2008(8)
    [1]布赫.《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5:116页.
    [2]姚登权.《全球化与民族文化——一个马克思注意哲学视场的考察》[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潘守永.《社会文化变迁与当代民族关系》[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
    [4]向云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5]何亮、杨世如.《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价值观的构建》[J],《体育学刊》2008(9).
    [6]杨世如、周华、夏五四.《“分享运动”运动理论推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转型》[J],《民族体育论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7]蔡浩.《社会认知偏见及其对策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8]田国祥、赵菁.《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困境与时代责任》[M],《民族体育论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9]梁传诚.《贵州毛南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掘与传承》,贵州民族研究[J],2010,31 (6).
    [10]王亚琼.《贵州毛南族猴鼓舞、火把节、舞火龙的史源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2).
    [11]陈强梁巧贵.《水上芭蕾——”独竹漂”》[J],《当代贵州》,2010(2).
    [12]王云杰王耀文.《基于SWOT分析的”独竹漂”运动发展战略研究》[G],《民族体育论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13]刘树军、张胜利.《民族文化差异与武术国际化发展的哲学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