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审慎监管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伴随着我国对外资银行业务的全面开放,导致近年来外资银行在我国发展迅速,并成为我国银行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对我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运行产生深远的影响。外资银行将大规模进入我国并开展各种业务,对其进行审慎监管逐渐成为我国法制建设中一重要课题。但是本文认为对其进行有效审慎监管还存在一些缺陷,包括是否适用同一资本充足率标准、风险集中度的同一借款人规定不明确、贷款损失准备金及外资银行流动性监管几个方面,这些缺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监管者对外资银行有效的监管。文章提出,通过宏观审慎监管、国际间的监管合作、审慎监管具体制度的完善等方法来消除所存在的法律缺陷,使审慎监管对外资银行的稳健运营发挥更有较的作用。
Along with China on the full liberalization of foreign bank operations, leading foreign bank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rapid development in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and become a force to be reckoned with on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and financial operations have a profound impact. Large-scale entry of foreign banks to carry out various operations in China and its prudential supervision of the legal system in China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But the paper argues that its effective prudential supervision, there are some defects, includ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same capital adequacy standards, risk concentration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same borrower is not clear, loan loss provisions and the supervision of foreign banks in several areas of liquidity, these defects greatly limits the regulator effective monitoring of foreign banks. This paper presents, through macro-prudential regulation, international regulatory cooperation, improve prudential supervision and other methods specific system to eliminate the existence of legal defects, the prudential supervision of foreign banks to play a greater role than that.
引文
1张红军:《外资银行:进入与监管——理论及基于中国市场的实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年9月版,第60页。
    3 David W. Pearce, Macmillan Dictionary of Modern Economics (3rd ed.,1986),P.69.
    4 E.P.Ellinger & Lomnicka,Modern Banking Law (2nd ed.,1994),pp.101-102.
    5周仲飞:《入世过渡期后的中国外资银行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0页。
    6张红军:《外资银行:进入与监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页。
    7巴林银行倒闭与法国兴业银行欺诈案给我们的警示,2008年1月26日,投资银行在线。
    9韩龙:《金融服务贸易规制与监管研究—基于入世过渡期后银行业局势的探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3—174页。
    10韩龙:《金融服务贸易规制与监管研究—基于入世过渡期后银行业局势的探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8—179页。
    12张忠军:《金融监管法论——以银行法为中心的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20页。
    13时建中:《外资银行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法学评论,2003年第6期。
    14龚明华:《跨国银行引进:利弊分析与监管措施比较研究》,当代财经,2002年第8期。
    15龚明华:《跨国银行引进:利弊分析与监管措施比较研究》,当代财经,2002年第8期。
    16潘金生:《比较银行法》,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第218页。
    17汤凌霄:《从限制性到审慎性:我国外资银行准入监管的趋势》,求索,2004年第7期。
    18潘金生:《比较银行法》,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年版,第218页。
    19时建中:《外资银行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法学评论,2003年第6期。
    20宿景祥:《WTO成员国签署〈世界金融服务贸易协定〉》,世界知识,1995年第17期。
    21巴曙松:《外资银行监管的审慎新道路》,新青年·权衡,2006年第1期。
    22时建中:《外资银行监管法律问题研究》,法学评论,2003年第6期。
    24参见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页。
    25 See JosephJudeNorton,DevisingInternationalBaekSupervisionstandards,KluwerAeademie Publishers,1995,pp.261一262。
    26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401页。
    27参见吕晓莉:《论巴塞尔协议的性质》,法学杂志,1998年第6期。
    28刘丰名主编:《国际金融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9页。
    29蔡奕:《跨国银行监管的主要法律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75页。
    30李仁真主编:《国际金融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1页。
    32王维安:《银行业开放与国家金融安全》,财经研究,2003年第12期。
    33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问答》,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第45页。
    34周仲飞:《入世过渡期后的中国外资银行法》,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2页。
    35马卓然,刘仁慧:《巴塞尔协议Ⅲ与我国监管指标变化》,中国农村金融,2011年4月,总266期。
    37汤凌霄:《跨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监管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2页。
    38王刚,吴畏,高博:《外资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比较研究及启示》,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7期。
    39巴曙松:《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授信风险集中度管理原则及其国际比较》,中国金融,2002年第3期。
    40 Joseph.F.Sinkey: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5th ed.,1997),p.172.
    41王志华:《国际社会宏观审慎监管创新及对我国的启示》,华北金融,2011年第2期。
    42王志华:《国际社会宏观审慎监管创新及对我国的启示》,华北金融,2011年第2期。
    43 Zhongfei Zhou,Chinese Banking Law and 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s(2001),pp.125-130.
    [1]周仲飞:《入世过渡期后的中国外资银行法》[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张忠军:《金融监管法论---以银行法为中心的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孟龙:《金融监管国际化》[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
    [4]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下卷)[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6月第1版。
    [5]刘金科:《中国金融法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6]高祥阳:《国际银行法---合同、银团与法律冲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贺小勇:《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M].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8]刘隆亨:《银行金融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版。
    [9]程霖:《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建设思想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马卫华《:WTO与中国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版。
    [11]贺晓勇:《金融全球化趋势下金融监管的法律问题》[M].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2]沈达明:《美国银行业法》[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3]王庆华:《中国银行业监管制度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版。
    [14]汤凌霄:《跨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监管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王贵国:《国际货币金融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6]史纪良:《银行监管比较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17]强力,韩良:《银行法前沿问题安全研究》[M].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18]大卫·G·梅斯,丽萨·海尔姆,阿诺·柳克西拉著.方文等译:《改善银行监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9]盖瑞·J·米勒著.王勇等译,韦森校译:《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0]刘仁伍,吴竟译编译:《金融监管、存款保险与金融稳定》[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21]张红军:《外资银行:进入与监管——理论及基于中国市场的实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2]姜建清:《国际商业银行监管环境与体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1]郑晖:《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7(2)。
    [2]周仲飞:《论中国外资银行法的改革》[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2(5)。
    [3]巴曙松:《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授信风险集中度管理原则及其国际比较》[J].中国金融,2002(3)。
    [4]陆军,李宇嘉:《国际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最新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6(2)。
    [5]王维安:《银行业开放与国家金融安全》[J].财经研究,2003(12)。
    [6]汪丽薇:《论我国外资银行经营风险监管制度的完善》[J].现代商业,2008(18)。
    [7]罗国强:《WTO金融服务贸易协议中及巴塞尔协议中“审慎监管”的研究》[J].法学研究,2004(3)。
    [8]徐晟:《开放经济下中国外资银行监管---基于外资银行特别监管的国际经验考察》[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3)。
    [9]巴曙松:《外资银行监管的审慎新道路》[J].新青年·权衡,2006(10)。
    [10]罗国强:《外资银行审慎监管评析》[J].财经科学,2007(3)。
    [11]张敏:《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审慎性监管》[J].国际融资,2007(1)。
    [12]曾莉:《GATS框架下的审慎监管》[J].西部论丛,2008(10)。
    [13]邓菲:《WTO框架下外资银行市场准入监管的审慎性措施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14]李鸿兰:《WTO体制下我国对外资银行准入的法律规制研究》[J].经济师,2008(5)。
    [15]李谷硕,刘天姿:《从WTO看<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审慎监管原则》[J].法制与社会,2007(5)。
    [16]汤凌霄:《从限制性到审慎性:我国外资银行准入监管的趋势》[J].求索,2004(7)。
    [17]文维虎:《对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达到审慎标准的认识》[J].农村金融,2007(2)。
    [18]臧慧萍,徐光临:《国际金融监管的新特点:审慎监管防患未然》[J].WTO经济导刊,2006(5)。
    [19]成家军:《宠观审慎监管:概念、特点与政策框架》[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9(7)。
    [20]赖小民:《金融自由化背景下的审慎监管》[J].银行家,2005(3)。
    [21]张虹:《金融自由化与审慎监管的国际规则论析》[J].政法论丛,2004(5)。
    [22]杨茜:《论GATS的审慎例外及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J].西部法学评论,2008(5)。
    [23]孙飞:《论区域金融审慎监管机制的构建》[J].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课题。
    [24]虞汪日:《论全球化背景下外资银行审慎监管》[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25]张昱:《浅谈如何完善在华外资银行的监管问题》[J].银行分析,2006(4)。
    [26]李胜兰,郑远远:《WTO审慎例外与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创新》[J].现代国际关系,2002。
    [27]刘笋,吴永辉:《GATS框架下的审慎监管制度》[J].现代法学,2004。
    [28]马军炜,白宁:《美国“骆驼评级体系”与我国银行业的监管》[J].西安金融,2004(8)。
    [29]刘轶:《论欧盟金融服务法中的母国控制原则》[J].法学论坛,2006(3)。
    [30]胡承权,陈广成:《浅议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与审慎经营规则》[J].现代金融,2005(7)。
    [31]王晓光:《审慎监管研究》[J].理论经纬,2007(4)。
    [32]秦池江:《审慎监管增强金融活力》[J].中国投资,2002(6)。
    [33]谢朝华,彭建刚:《市场约束、流动性援助与存款保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1)。
    [34]张雪莲:《新巴塞尔协议与银行审计风险》[J].新疆财经,2009(4)。
    [35]储俊:《银行资本充足性监管的有效性分析》[J].浙江金融,2007(3)。
    [36]段婧:《试论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问题》,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6(5)。
    [37]戈建国:《中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制度分析》[J],金融论坛,2007(1)。
    [38]埃德加·梅斯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监管的影响”研讨会——新资本协议与监管及其在德国的实施》[J].银行家,2006(10)。
    [39]巴曙松:《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09》[J].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40]刘斌:《资本充足率对信贷、经济及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5(8)。
    [41]李文泓:《关于完善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思考》[J].中国农村金融,2011(2)。
    [42]王刚:《宏观审慎监管:边界与实现路径》[J].中国农村金融,2011(2)。
    [43]吴祖鸿:《对我国银行业杠杆率问题的分析与建议》[J].中国农村金融,2011(2)。
    [44]马卓然,刘仁慧:《巴塞尔协议Ⅲ与我国监管指标变化》[J].中国农村金融,2011(4)。
    [45]李瑞红:《日本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动向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农村金融,2011(4)。
    [46]刘明康:《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及中国的对策》[J].中国农村金融,2010(11)。
    [47]王志华:《国际社会宏观审慎监管创新及对我国的启示》[J].2011(2)。
    [1]罗怀家:《金融全球化下银行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杨祎:《商业银行风险监管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2)硕士论文:
    [1]栾绍东:《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辛可加:《论GATS金融服务附件之“审慎例外”规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谢明亮:《外资银行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4]孙义茹:《我国外资银行监管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1] David W. Pearce,Macmillan Dictionary of Modern Economics,1986.
    [2] Stephen Valdez, An Introduction to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1997.
    [3]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2006,The Banking System in Emerging Economies:How Much Progress Has Been Made?,BIS Paper.
    [4]Berger A.N.,Pobert D.Y,Hesna G.and Gregory F.U.,2006,”Globalization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Eidence from Cross-Border Banking Performance”,in Brookings-Wharton Papers on Financial Services.3.Washington: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5]Buch C.M.,Lipponer A.,2006,”Clustering or Competition? The Foreign Investment Behavior of German Bank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Central Banking,2.
    [6]Claessens S.,Neeltje V.H.,2007,Location Decisions of Foreign Bank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7]Detragiache E.,Gupta P.and Tressel T.,2006,”Foreign Banks in Poor Countries:Theory and Evidence”,Paper presented at the 7th Jacques Polak Annual Research Conference Hosted by the IMF Washington.
    [8]Eugenio C.,Dell`Ariccia G.and Martinez Peria M.S.,2007,”How Banks Go Abroad: Branches or Subsidiarie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31(6):1669-1692.
    [9]Bormley T.,2005,A Banking Competi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Does Foreign Bank Entry Improve Credit Access?,Cambridge,Massachusetts:MIT working paper.
    [10]Mian, A.,2006,”Distance Constraints:the Limits of Foreign Lending in Poor Economies”,Journal of Finance.3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