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宗教传播的视觉媒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基督宗教传播是人类历史中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现象,在西方进入现代社会之前,尤其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基督宗教传播的主要视觉媒介就是以建筑、绘画、雕塑等为代表的视觉艺术。本文从传播研究的视角切入基督宗教与视觉艺术之间的关系,以传播活动的视觉媒介为中心,分别考察了基督宗教的传播者与教会、视觉媒介的主要内容与符号、编码方式与象征、以及视觉媒介分别在个人、社会和跨文化三个层面的传播效果。
     视觉传播的方式在基督宗教中既具有教义上的合法性,也具有传播上的必要性。上帝在世人面前显圣的媒介形式有很多种,而视觉艺术凭借自身的特点成为了基督宗教传播活动中最主要的视觉媒介。教会作为基督宗教传播的核心传播者,对视觉媒介的使用与管理源自耶稣赋予的权威,并通过“把关”模式对视觉艺术的形式和艺术家的创作进行干预。基督宗教的视觉媒介传播的内容主要通过耶稣、圣母和圣徒的形象、光环和十字架等视觉符号进行表达,同时也遵循视觉符号意义生产的一般规律,但是其宗教意义通常与信仰上帝、圣母崇拜和圣徒崇拜以及耶稣基督对世人的拯救等神学观念联系在一起。这些内容及视觉符号的编码方式主要是象征,象征方式的神学意义使其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的特点与宗教观念的变化联系在一起。基督宗教视觉媒介的传播效果在个人层面对基督徒的影响主要是帮助他们建构自我认知、宗教情感和强化宗教经验;在社会层面的主要作用表现为教育信徒、强化群体认同和维持社会秩序。而视觉媒介在基督宗教的跨文化传播方面之所以扮演重要角色是源于其自身美感经验的超越性和积极采取处境化的传播策略,这一点可以在基督宗教绘画艺术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得到印证。
Christianity communication is a cultural phenomenon which has far-reachingimpacts in human history. Before entering the modern western society, especially in theMiddle Ages and the Renaissance, the major media of Christianity communication wasvisual art which was represented by architecture, painting, and sculpture. This article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istianity and visual ar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communication research, focusing on the visual media of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toexamine the Christian communicators and church; visual media’s main contents andsigns, encoding method and symbolism; and three levels of visual media’scommunication effects on individual, society, and cross-culture.
     The method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not only includes doctrinal legitimacy, butalso includes the necessity in communication. There are many media forms that Godappears in the world, and the visual art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became the mostimportant visual media in Christianity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As the corecommunicator of Christianity communication, church uses and manages the visualmedia derived from the authority conferred by the Jesus, and intervene both the formsof visual art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artist with the gatekeeping model. Christianity visualmedia mainly express communication contents by using the images of Jesus, Virgin andSaint, halo, Cross and other visual signs, meanwhile it follows the general rules ofvisual signs meaning production but its religion meaning usually associates withbelieving in God, Mariolatry, hagiolatry, the world rescue of Jesus and other theologicalconcepts. The main encoding method of these contents and visual signs is symbolismand its theological significance linked the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eriods with thechanges of religion concepts. Christianity visual media’s communication effects mainlyhelp the Christian to construct self-awareness, religion sentiment and strengthen religionexperience at the individual level; at the social level, it mainly presented as educatingfollowers, strengthening group identity and maintaining social order. However the reason why visual medi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emsfrom its transcendence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active adoption contextualizationstrategy, which can be confirmed in the localization of Christianity’s painting arts inChina.
引文
①[美]安·达勒瓦.艺术史方法与理论[M].李震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211页.
    ①[美]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4页.
    ①[英]马丁·坎普.牛津西方艺术史[M].余君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第5页.
    ①祁林.传播研究学科互涉的谱系[A].周宪,童强主编.现代与传统之间[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
    289页.
    ②[美]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8页.
    ①[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北京:译林出版社,1999年.第31页.
    ①注:本文各章中所引用的《圣经》经文,如无特殊注释的均引自中文和合本。
    ①[古罗马]奥古斯丁.忏悔录[M].应枫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14页.
    ②耿幼壮.圣痕——基督教与西方艺术[M].台北:台湾基督教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第57页.
    ③耿幼壮.圣痕——基督教与西方艺术[M].台北:台湾基督教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第57页.
    ④张育英.中西宗教与艺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页.
    ①此处引用的《以赛亚书》2:1为中文和合本翻译,与《阿摩司书》一样都用“得默示”来表示神谕,另有两版用“见”来描述异象,吕振中版“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得见了异象论到犹大和耶路撒冷所说的话。”另有修订本“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所见,有关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事。”类似的还有两个英文版KJV:Theword that Isaiah the son of Amoz saw concerning Judah and Jerusalem.英文版NIV:This is what Isaiah son ofAmoz saw concerning Judah and Jerusalem.都直接使用了saw一词。
    ①[英]卡罗琳·冯·艾克,爱德华·温斯特.视觉的探讨[M].李本正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211页.
    ②西塞罗.论演说家Ⅱ.87.357.转引自[英]卡罗琳·冯·艾克,爱德华·温斯特.视觉的探讨[M].李本正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211页.
    ①St. Augustine, De Magistro, trans. George G. Leckie.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1938.46,43,50,55(fromchaps.10,11,12,14).转引自[美]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M].何道宽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
    63页.
    ①[美]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M].何道宽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7页.
    ②[美]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M].何道宽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8页.
    ①[德]马丁·布伯.我与你[M].陈维纲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26-27页.
    ①[美]保罗·蒂利希.基督教思想史[M].尹大贻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第146页.
    ①[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101-102页.
    ①[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1-12页.
    ①[波]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M].刘文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第123页.
    ②[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4页.
    ①夏可君.生命的感怀——福音书的图像式解经[M].台北:台湾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8年.第13页.
    ①[法]埃里克·麦格雷.传播理论史——一种社会学的视角[M].刘芳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页.
    ①[美]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M].何道宽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第64页。
    ①参见章力生.系统神学(卷柒)教会论.第七章第二节.旷野书库电子书.http://shu.kuanye.net.
    ②参见章力生.系统神学(卷柒)教会论.第七章第二节.旷野书库电子书.http://shu.kuanye.net.
    ③参见章力生.系统神学(卷柒)教会论.第七章第二节.旷野书库电子书.http://shu.kuanye.net.
    ①[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234-235页.
    ①[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张玉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第24页.
    ②[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张玉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年.第25页.
    ①参见章力生.系统神学(卷柒)教会论.第七章第二节.旷野书库电子书.http://shu.kuanye.net.
    ①[美]保罗·蒂利希.基督教思想史[M].尹大贻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第136页.
    ②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即东罗马帝国,是一个信奉东正教的君主专制国家。位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极盛时领土还包括意大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和北非地中海沿岸。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
    ③圣维塔尔教堂位于意大利拉文纳,公元526年兴建,547年建成,拜占庭艺术的代表。
    ④[美]威廉·弗莱明,玛丽·马里安.艺术与观念(上)[M].宋协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55页.
    ①尚·吕克·马希翁.视线的交错[M].张建华译.台湾: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10.第16页.
    ②参见章力生.系统神学(卷柒)教会论.第一章第三节.旷野书库电子书.http://shu.kuanye.net.
    ③参见章力生.系统神学(卷柒)教会论.第一章第三节.旷野书库电子书.http://shu.kuanye.net.
    ①[法]埃米尔·马勒.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M].严善錞,梅娜芳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207页。
    ②[英]马丁·坎普.牛津西方艺术史[M].余君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第131页.
    ③[英]马丁·坎普.牛津西方艺术史[M].余君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第5页.
    ①[法]埃米尔·马勒.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M].严善錞,梅娜芳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193-194页。
    ②[法]埃米尔·马勒.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M].严善錞,梅娜芳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194页。
    ①参见雷若夫.东西方传统中的圣像哲学.转引自徐凤林.东正教圣像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0-21页.
    ①[俄]尤里谢尔盖耶维奇里亚布采夫.千年俄罗斯[M].张冰,王加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38-39页.
    ②[俄]尤里·谢尔盖耶维奇·里亚布采夫.千年俄罗斯[M].张冰,王加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39页.
    ①[美]威廉·弗莱明,玛丽·马里安.艺术与观念(上)[M].宋协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64页.
    ①[美]威廉·弗莱明,玛丽·马里安.艺术与观念(上)[M].宋协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
    193-194.
    ①[美]威廉·弗莱明,玛丽·马里安.艺术与观念(上)[M].宋协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97页.
    ①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在公元393年宣布基督教为国教。
    ①J.M.Hussey. The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 Ⅳ: The Byzantine Empire,partⅡ,Cambridge1960.79.转引自刘新利,陈志强.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41-342页.
    ②刘新利,陈志强.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42页.
    ③[俄]尤里·谢尔盖耶维奇·里亚布采夫.千年俄罗斯[M].张冰,王加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第119页.
    ①[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205页.
    ②[美]潘诺夫斯基.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M].吴家琦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2-23页.
    ①[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何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535-536页.
    ②[美]威廉·弗莱明,玛丽·马里安.艺术与观念(上)[M].宋协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3页.
    ①杨身源.西方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107页.
    ②杨身源.西方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161页.
    ③杨身源.西方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172页.
    ④[美]威廉·弗莱明,玛丽·马里安.艺术与观念(上)[M].宋协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57页.
    ①徐凤林.东正教圣像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5页.
    ②徐凤林.东正教圣像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41页.
    ①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81页.
    ①[法]埃米尔·马勒.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M].严善錞,梅娜芳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283页.
    ②杨身源.西方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157页.
    ③[美]欧文·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M].戚印平,范景中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第179页.
    ①[美]欧文·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M].戚印平,范景中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第179页.
    ②[美]保罗·蒂利希.基督教思想史[M].尹大贻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第138页.
    ①[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何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548页.
    ①[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35页.
    ①[美]安·达勒瓦.艺术史方法与理论[M].李震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第17页.
    ②[美]W.J.T.米歇尔.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M].陈永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第68页.
    ①[美]欧文·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M].戚印平,范景中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第3-5页.
    ②[美]欧文·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M].戚印平,范景中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第9页.
    ①[英]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第97页.
    ②[奥]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第174页.
    ③[奥]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第31页.
    ①[美]纳尔逊·古德曼.艺术的语言——通往符号理论的道路[M].彭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第33页.
    ②[美]纳尔逊·古德曼.艺术的语言——通往符号理论的道路[M].彭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第196页.
    ③[法]R·巴特.符号学美学[M].董学文,王葵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第37页.
    ④[法]R·巴特.符号学美学[M].董学文,王葵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第47页。
    ⑤[法]R·巴特.符号学美学[M].董学文,王葵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第7页。
    ①朱狄.当代西方艺术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第83页。
    ②陈怀恩.图像学—视觉艺术的意义与解释[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1.第224页。
    ①《十字架》,契马布埃,1287-1288年,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方济各修道院圣十字堂。
    ①[法]R·巴特.符号学美学[M].董学文,王葵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第37页。
    ①张百春.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第511页.
    ②徐凤林.东正教圣像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页.
    ③曹悦.俄罗斯东正教绘画[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页.
    ①耿幼壮.圣痕——基督教与西方艺术[M].台北:台湾基督教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年.第70页.
    ①[英]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译.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第80页.
    ①John Berger.Ways of Seeing[M].New York:Penguin,2008,p.16.
    ①[法]埃米尔·马勒.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M].严善錞,梅娜芳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283页.
    ②[法]埃米尔·马勒.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M].严善錞,梅娜芳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283页.
    ①米开朗基罗的大理石雕塑《布鲁日圣母像》,1503-1504年,位于比利时布鲁日圣母教堂。
    ①[俄]C.H.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46页.
    ②[俄]C.H.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46-147页.
    ①[俄]C.H.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47-148页.
    ①[俄]C.H.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51页.
    ②[法]埃米尔·马勒.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M].严善錞,梅娜芳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193页,第205页.
    ①沙特尔大教堂是是法国著名的天主教堂,公元12至13世纪哥特式建筑的典范。
    ②[法]埃米尔·马勒.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M].严善錞,梅娜芳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184-185页.
    ①迟轲.西方美术理论文选.[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3年.第58页.
    ①[英]B.鲍桑葵.美学史[M].张今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26-127页.
    ②Theodore of Studios.驳圣像破坏者的诗作.转引自[美]帕利坎.历代耶稣形象[M].杨德友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109页.
    ①John of Damascus.论形象.转引自[美]帕利坎.历代耶稣形象[M].杨德友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110页.
    ②Basil.论神灵.转引自[美]帕利坎.历代耶稣形象[M].杨德友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110页.
    ①John of Damascus.论形象.转引自[美]帕利坎.历代耶稣形象[M].杨德友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113-114页.
    ②John of Damascus.论形象.转引自[美]帕利坎.历代耶稣形象[M].杨德友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114-115页.
    ①“形象崇拜”条目.大英百科全书.转引自[英]B.鲍桑葵.美学史[M].张今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27页.
    ②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卷)[M].庆泽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第150页.
    ③迟轲.西方美术理论文选[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3年,第62-63页.
    ①[美]韦恩·格鲁登.圣经教义与实践[M].林莉如,麦陈惠惠译.香港:学生福音团契出版社,2001年.第
    135页.
    ①[美]蒙克.宗教意义探索(第六版)[M].朱代强,赵亚麟,孙善玲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76页.
    ②位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东北的拉韦纳,该地以早期基督教名胜著称,是欧洲拜占庭文化的宝库,尤其以镶嵌画闻名于世。
    ③《善良的牧羊人》,425年,加拉·普拉西迪亚陵墓入口处的半圆壁马赛克,位于意大利北部城市拉文纳。图片转引自[英]马丁·坎普.牛津西方艺术史[M].余君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第78页.
    ①Lawrence,”An Iconological Analysis”p.23.转引自[美]蒙克.宗教意义探索(第六版)[M].朱代强,赵亚麟,孙善玲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83页.
    ①圣卡特琳修道院坐落在埃及西奈半岛的西奈山脚下,建于公元6世纪,院内有18座形式各异的教堂,均体现出浓郁的拜占廷建筑艺术风格。
    ②[美]帕利坎.历代耶稣形象[M].杨德友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116页.
    ③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奠基人,第一位使用透视法的画家。
    ①马萨乔的《三位一体》,约1425年,壁画,佛罗伦萨,新圣母玛利亚教堂。图片转引自[英]马丁·坎普.牛津西方艺术史[M].余君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第169页.
    ①[英]罗萨·玛利亚·莱茨.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M].钱乘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年.第89页.
    ②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意大利画家、美术史家,是米开朗基罗的得意门生,他所著的《艺苑名人传》被认为是西方严格意义上的第一本艺术史著作。
    ①[英]罗萨·玛利亚·莱茨.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M].钱乘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年.第94页.
    ②《最后的审判》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于1534-1541年为西斯廷礼拜堂绘制的一幅巨型壁画。
    ①[英]罗萨·玛利亚·莱茨.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M].钱乘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年.第95页.
    ①[英]罗萨·玛利亚·莱茨.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M].钱乘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年.第98页.
    ①[美]蒙克等.宗教意义探索(第六版)[M].朱代强,赵亚麟,孙善玲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70页.
    ①[英]奥斯汀·哈灵顿.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论争[M].周计武,周雪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51页.
    ②[美]伊莱休·卡茨等.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C].常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03页.
    ①[美]马丁·杰伊.文化相对主义和视觉转向[A].周韵译.周宪,陶东风主编.文化研究[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116页.
    ②[英]奥斯汀·哈灵顿.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论争[M].周计武,周雪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54页.
    ①陈怀恩.图像学:视觉艺术的意义与解释[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1年.第112页.
    ①[美]保罗·蒂利希.基督教思想史[M].尹大贻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第237-238页.
    ①[瑞士]奥特.不可言说的言说:我们时代的上帝问题[M].林克,赵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第3页.
    ①[瑞士]奥特.不可言说的言说:我们时代的上帝问题[M].林克,赵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第34页.
    ①[瑞士]奥特.不可言说的言说:我们时代的上帝问题[M].林克,赵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第170页.
    ②[美]保罗·蒂利希.基督教思想史[M].尹大贻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第238页.
    ③[美]保罗·蒂利希.基督教思想史[M].尹大贻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第113-114页.
    ④保罗·蒂利希.象征与真实[M].哥廷根.1966.4.转引自[瑞士]奥特.不可言说的言说:我们时代的上帝问题[M].林克,赵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第34页.
    ①[美]威廉·弗莱明,玛丽·马里安.艺术与观念(上)[M].宋协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38-139页.
    ①[英]B.鲍桑葵.美学史[M].张今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18页.
    ①[奥]德沃夏克.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M].陈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8-29页.
    ①[奥]德沃夏克.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M].陈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1-32页.
    ①[美]威廉·弗莱明,玛丽·马里安.艺术与观念(上)[M].宋协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54页.
    ①[美]威廉·弗莱明,玛丽·马里安.艺术与观念(上)[M].宋协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93-194.
    ②[英]约翰·马仁邦.中世纪哲学[M].孙毅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10-211页.
    ①[法]埃米尔·马勒.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M].严善錞,梅娜芳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194页.
    ②[意]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第十五册:论圣事:概论、圣洗、坚振、圣体、告解)[M].陈佳华、周克勤译.台北:中华道明会/碧岳学社联合出版(电子版),第331页.
    ①古列尔莫·迪朗杜.圣事论.转引自[法]埃米尔·马勒.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M].严善錞,梅娜芳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24页.
    ②[美]潘诺夫斯基.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M].吴家琦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7页.
    ①[法]埃米尔·马勒.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M].严善錞,梅娜芳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5页.
    ②亚眠大教堂坐落于法国索姆省亚眠市索姆河畔,建于1220年,是哥特式建筑顶峰时期建造的大教堂。
    ③伊西多尔.Allegor.转引自[法]埃米尔·马勒.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M].严善錞,梅娜芳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187页.
    ①[法]埃米尔·马勒.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M].严善錞,梅娜芳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187页.
    ②布尔日是11世纪法国中部最重要的宗教城市。布尔日大教堂是12-13世纪法国基督教的权力中心,是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以匀称的比例、雕刻、绘画以及彩色玻璃闻名。
    ①[法]埃米尔·马勒.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M].严善錞,梅娜芳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189页.
    ②[法]埃米尔·马勒.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M].严善錞,梅娜芳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18-19页.
    ①[法]埃米尔·马勒.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M].严善錞,梅娜芳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第211页.
    ①[美]潘诺夫斯基.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M].吴家琦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0-11页.
    ①[法]达尼埃尔·阿拉斯.绘画史事[M].孙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4页.
    ①[法]达尼埃尔·阿拉斯.绘画史事[M].孙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7-28页.
    ②Erwin Panofsky.Perspective as Symbolic Form[M].New York:Zone Books,1991.P15-27.
    ①[英]约翰·伯格.观看之道[M].戴行钺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1页.
    ①14世纪圣方济各教派(也称圣弗朗西斯教派)的思想影响广泛。圣方济各以固守贫穷、谦恭和对人类之爱著称,他颂赞自然、热爱同辈的人,倡导传教士深入社会传福音而不是关在修道院里研究抽象的神学,缓解了长久以来冷峻的上帝权威给当时的人们带来的紧张感。
    ②[英]罗萨·玛利亚·莱茨.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M].钱乘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年.第36-37页.
    ①[英]乔纳森·哈里斯.新艺术史批评导论[M].徐建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第146-147页.
    ①[美]威廉·弗莱明,玛丽·马里安.艺术与观念(上)[M].宋协立译.北京:北京大学版社,2008年.第
    286-287页.
    ①达·芬奇《最后的晚餐》,1494-1498年,壁画,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慈悲修道院,尺寸为460×880厘米。
    ②[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298页.
    ①[美]纳尔逊古德曼.艺术的语言——通往符号理论的道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1-14页.
    ①[美]勒内·范·德·瓦尔.没有隐蔽之处的空间:梅洛-庞蒂论直线透视.转引自[英]卡罗琳·冯·艾克,爱德华·温斯特.视觉的探讨[M].李本正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37页.
    ①[美]斯蒂芬·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M].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4页.
    ①[英]麦克斯·缪勒.宗教学导论[M].陈观胜,李培茱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0页.
    ②[德]施莱尔马赫.论宗教[M].邓安庆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76页.
    ③[英]罗素.宗教能否解除我们的困惑[M].黄思源,卓翔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年.第58、61页.
    ①[英]马丁·坎普.牛津西方艺术史[M].余君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第230-231页.
    ②[瑞士]奥特.不可言说的言说:我们时代的上帝问题[M].林克,赵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第33页.
    ①[法]A·J·格雷马斯.符号学与社会科学[M].徐伟民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第166页。
    ②[英]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第100页。
    ③[英]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第100页。
    ④[美]纳尔逊·古德曼.艺术的语言——通往符号理论的道路[M].彭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第189页.
    ⑤[美]纳尔逊·古德曼.艺术的语言——通往符号理论的道路[M].彭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第190页.
    ①[美]纳尔逊·古德曼.艺术的语言——通往符号理论的道路[M].彭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第191页.
    ①[美]斯蒂芬·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M].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9页.
    ①[美]斯蒂文·洛克菲勒.杜威宗教信仰与民主人本主义.赵秀福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
    560-561页.
    ①[瑞士]奥特.不可言说的言说:我们时代的上帝问题[M].林克,赵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第36-37页.
    ①[美]蒙克.宗教意义探索[M].朱代强,赵亚麟,孙善玲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96页.
    ①[英]卡罗琳·冯·艾克,爱德华·温斯特.视觉的探讨[M].李本正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209页.
    ②R.T.论庙宇.1638.第38页.转引自[英]卡罗琳·冯·艾克,爱德华·温斯特.视觉的探讨[M].李本正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213-214页.
    ①R.T.论庙宇.1638.第190-191页.转引自[英].卡罗琳·冯·艾克,爱德华·温斯特.视觉的探讨[M].李本正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215页.
    ②R.T.论庙宇.1638.第197页.转引自[英]卡罗琳·冯·艾克,爱德华·温斯特.视觉的探讨[M].李本正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第216页.
    ③[意]罗伯托·希普里阿尼,劳拉·费拉罗迪.宗教社会学史[M].高师宁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19页.
    ①《万能主宰基督》,约1300年,镶嵌画,位于伊斯坦布尔科拉(Chora)的救世主教堂外门厅正门上方。
    ①[美]蒙克.宗教意义探索(第六版)[M].朱代强,赵亚麟,孙善玲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173页.
    ②[德]马丁·布伯.我与你[M].陈维纲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25页.
    ①[法]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45页.
    ②[美]保罗·蒂利希.基督教思想史[M].尹大贻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年.第138-139页.
    ①[法]埃里克·麦格雷.传播理论史——一种社会学的视角[M].刘芳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前言第4页.
    ①[英]B.鲍桑葵.美学史[M].张今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26页.
    ②[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俄罗斯史[M]·杨烨,卿文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8页.
    ①[法]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53页.
    ①[英]B.鲍桑葵.美学史[M].张今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36页
    ②[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1页.
    ①[法]爱弥尔·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渠东,汲喆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03-405页.
    ②[美]斯蒂芬·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M].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6页.
    ①[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迪尔凯姆论宗教[M].周秋良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68页.
    ①[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迪尔凯姆论宗教[M].周秋良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84页.
    ②徐凤林.东正教圣像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5页.
    ③曹悦.俄罗斯东正教绘画[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9页.
    ①[英]奥斯汀·哈灵顿.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论争[M].周计武,周雪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09-110页.
    ②[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迪尔凯姆论宗教[M].周秋良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177页.
    ①[法]埃里克·麦格雷.传播理论史——一种社会学的视角[M].刘芳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页.
    ②[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4-15页.
    ①[英]奥斯汀·哈灵顿.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论争[M].周计武,周雪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55页.
    ②[英]奥斯汀·哈灵顿.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论争[M].周计武,周雪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76页.
    ③[英]奥斯汀·哈灵顿.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论争[M].周计武,周雪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59页.
    ①[英]乔纳森·哈里斯.新艺术史批评导论[M].徐建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第146页.
    ①《端坐于宝座上的基督和十二门徒》,约1120年,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艺术博物馆,图片转引自[英]马丁·坎普.牛津西方艺术史[M].余君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第150页.
    ①《使徒行传》2:11这句经文在KJV英译本中为“Cretes and Arabians, we do hear them speak in our tongues thewonderful works of God.”在吕振中译本中为:“犹太人和归依犹太教的人、革哩底人和阿拉伯人、我们真地听见他们是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来讲论上帝的大作为呀!”都强调了信仰要融入当地的意思。
    ①刘千美.差异与实践:当代艺术哲学研究[M].台北: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年.第75页.
    ②[英]奥斯汀·哈灵顿.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论争[M].周计武,周雪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26-127页.
    ①[美]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12页.
    ①[法]裴化行.天主教16世纪在华传教志[M].萧浚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276-277页.
    ①[英]维多利亚·D·亚历山大.艺术社会学[M].章浩,沈杨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340页.
    ②[法]裴化行.利玛窦神父传[M].管震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119页.
    ③[美]邓恩:从利玛窦到汤若望——晚明的耶稣会传教士[M].余三乐,石蓉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230页.
    ①刚恒毅.残叶——刚恒毅枢机回忆录[M].台北:主徒会出版,1982年版,第374页.
    ①傅乐安.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六卷宗教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14页.
    [1][美]保罗蒂利希.基督教思想史[M].尹大贻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8.
    [2][法]埃米尔·迪尔凯姆.迪尔凯姆论宗教[M].周秋良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3][美]帕利坎.历代耶稣形象[M].杨德友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
    [4][美]韦恩·格鲁登.圣经教义与实践[M].林莉如,麦陈惠惠译.香港:学生福音团契出版社,2001.
    [5][美]蒙克.宗教意义探索(第六版)[M].朱代强,赵亚麟,孙善玲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6][瑞士]奥特.不可言说的言说:我们时代的上帝问题[M].林克,赵勇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7][古罗马]圣·奥古斯丁.忏悔录[M].应枫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8][芬兰]卡维里.上帝论:全球导览[M].陈永财、蔡锦图译,台湾基道出版社2007.
    [9][芬兰]卡维里.教会论:全球导览[M].陈永财译.台湾基道出版社2010.
    [10][意]罗伯托·希普里阿尼,劳拉·费拉罗迪.宗教社会学史[M].高师宁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1][美]斯蒂文·洛克菲勒.杜威宗教信仰与民主人本主义[M].赵秀福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2][美]科林·布朗.基督教与西方思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3][美]威尔肯斯,帕杰特.基督教与西方思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4][美]施密特.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5][英]克里斯托弗·道森.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16][美]路易斯·杜普瑞.人的宗教向度[M].傅佩荣译.台北:幼师文化事业公司,1986.
    [17][意]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第十五册:论圣事:概论、圣洗、坚振、圣体、告解)[M].陈佳华、周克勤译.台北:中华道明会/碧岳学社联合出版(电子版).
    [18][英]罗素.宗教能否解除我们的困惑[M].黄思源译.北京:北京出版社,2010.
    [19][俄]C·H·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0][英]麦克斯·缪勒.宗教学导论[M].陈观胜,李培茱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21][美]罗德尼·斯达克,罗杰尔·芬克.信仰的法则[M].杨凤岗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2][英]约翰·麦奎利.基督教神学原理[M].何光沪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23][俄]C·H·布尔加科夫.东正教——教会学说概要[M].徐凤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4]伯克富.基督教教义史[M].赵中辉译.基督教改革宗翻译社,旷野书库电子书.http://shu.kuanye.net
    [25]尤西比乌.尤西比乌教会史[M].旷野书库电子书. http://shu.kuanye.net
    [26]加尔文.基督徒生活手册[M].旷野书库电子书. http://shu.kuanye.net
    [27]章力生.系统神学[M].旷野书库电子书. http://shu.kuanye.net
    [28]庄祖鲲.宣教历史[M].台湾:道声出版社,2004年.
    [29]庄祖鲲.宣教神学[M].台湾:道声出版社,2004年.
    [30]张百春.当代东正教神学思想[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31]贾礼荣.宣教与文化[M].黄彼得编译.台北:中信出版,1976.
    [32]贾礼荣.基督教宣教史略[M].黄彼得译.印尼东南亚圣道神学院,1979.
    [33]徐凤林.东正教圣像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4]赵敦华.基督教哲学150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5]李日堂.系统神学--基督论[M].台湾:播道会出版社,2010.
    [36]巴文克.宣教学概论[M].宋华忠译.香港:天道出版,1985.
    [37][英]维多利亚·D·亚历山大.艺术社会学[M].章浩,沈杨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38][英]马尔科姆·巴纳德.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M].常宁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9][英]马丁·坎普.牛津西方艺术史[M].余君珉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0][美]威廉·弗莱明,玛丽·马里安.艺术与观念(上)[M].宋协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1][英]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译.广西: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
    [42][美]潘诺夫斯基.哥特建筑与经院哲学:关于中世纪艺术、哲学、宗教之间对应关系的探讨[M].吴家琦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43][美]欧文·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M].戚印平,范景中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
    [44][美]W·J·T·米歇尔.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M].陈永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5][美]纳尔逊·古德曼.艺术的语言——通往符号理论的道路[M].彭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5][美]安·达勒瓦.艺术史方法与理论[M].李震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46][波]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M].刘文潭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7][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张玉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48][法]尚·吕克·马希翁.视线的交错[M].张建华译.台湾:中原大学宗教研究所台湾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10.
    [49][法]R·巴特.符号学美学[M].董学文,王葵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50][英]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M].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译.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51][英]B·鲍桑葵.美学史[M].张今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2][英]罗萨·玛利亚·莱茨.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M].钱乘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53][英]奥斯汀·哈灵顿.艺术与社会理论:美学中的社会学论争[M].周计武,周雪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4][奥]德沃夏克.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M].陈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5][法]埃米尔·马勒.哥特式图像:13世纪的法兰西宗教艺术[M].严善錞,梅娜芳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56][法]达尼埃尔·阿拉斯.绘画史事[M].孙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7][英]乔纳森·哈里斯.新艺术史批评导论[M].徐建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58][英]卡罗琳·冯·艾克,爱德华·温斯特.视觉的探讨[M].李本正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59][英]约翰·伯格.观看之道[M].戴行钺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0][法]尚一吕克·马希翁.视线的交错[M].张建华译.台北:台湾基督教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
    [61][美]梅尔维尔·里汀斯.视觉与文本[C].郁火星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62][美]詹姆斯·埃尔金斯.视觉研究——怀疑式导读[M].雷鑫译.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63][荷兰]约翰·赫伊津哈.中世纪的秋天:14世纪和15世纪法国与荷兰的生活、思想与艺术[M].何道宽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4][英]萨林·柯马尔,伊万·卡斯克尔.艺术史的语言[C].王春辰,李笑男,杨扬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65][德]亨利克·菲弗.基督形象的艺术神学.萧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2005.
    [66][英]罗萨·玛利亚·莱茨.剑桥艺术史——文艺复兴艺术[M].钱乘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67][英]安妮·谢弗-克兰德尔.剑桥艺术史——中世纪艺术[M].钱乘旦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09.
    [68][法]达尼埃尔·阿拉斯.绘画史事[M].孙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9][法]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70][奥]李格尔.罗马晚期的工艺美术[M].陈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71][瑞士]沃尔夫林.美术史的基本概念[M].潘耀昌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2][美]保罗·韦斯,冯·O·沃格特.宗教与艺术[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73][英]海伦·德·波希格里芙著.基督教美术之旅[M].彭燕、姚娟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74][英]贡布里希.图像与眼睛:图画再现心理学的再研究[M].范景中等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
    [75]朱龙华,王素色,赵立行.欧洲文艺复兴史-艺术卷.人民出版社,2008.
    [76]龚缨晏、石青芳.直观的信仰——欧洲中世纪抄本插图中的基督教[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
    [77]杨身源.西方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
    [78]楚潇白.圣像的修辞:耶稣基督形象在明清民间社会的变迁[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79]邵大箴、奚静之著.欧洲绘画史[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80]张浩达,文庸,荒园.视觉《圣经》——西方艺术中的基督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81]舒艳红.圣经文画——一条穿越西方艺术之林的小路[M].学林出版社2007.
    [82]崇秀全.耶稣图像的象征艺术研究——以意大利12-15世纪被钉十字架耶稣图像为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83]耿幼壮.圣痕——基督教与西方艺术[M].台北:台湾基督教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
    [84]张育英.中西宗教与艺术[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85]奚静之.俄罗斯和东欧美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86]陈怀恩.图像学:视觉艺术的意义与解释[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1.
    [87]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卷)[M].庆泽彭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88]朱狄.当代西方艺术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89]曹悦.俄罗斯东正教绘画[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90]迟轲.西方美术理论文选[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3.
    [91]谢宏声.图像与观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92]刘新利,陈志强.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93][美]爱德华·霍尔.无声的语言[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4][美]斯蒂芬·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M].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95][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96][美]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传播研究导论:过程与符号[M].许静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97][法]埃里克·麦格雷.传播理论史——一种社会学的视角[M].刘芳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98][美]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北京:译林出版社,1999.
    [99][美]彼得斯.交流的无奈:传播思想史[M].何道宽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100][德]马丁·布伯.我与你[M].陈维纲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
    [101][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M].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102][美]约翰·费斯克等.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M].李彬译.新华出版社,2004.
    [103][美]沃纳·塞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
    [104][美]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5][美]邓恩:从利玛窦到汤若望——晚明的耶稣会传教士[M].余三乐,石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06][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商务印书馆,2000.
    [107][美]理查德·韦斯特等.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M].刘海龙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08][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何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09][美]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马克·斯坦伯格.俄罗斯史[M]·杨烨,卿文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10][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何道宽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11][加]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兰克·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12][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13][美]塞伦·麦克莱.传媒社会学[M].曾静平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114][美]约翰·霍尔等.文化.社会学的视野[M].周晓虹等译.商务出版社,2002.
    [115][英]雷蒙·威廉斯.文化与社会1780-1950[M].高晓玲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116][美]威廉·A·哈维兰.文化人类学[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117][美]乔治·赫伯特·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118][法]格雷马斯.符号学与社会科学[M].徐伟民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119][法]裴化行:利玛窦神父传[M].管震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20][美]甘布尔.有效传播[M].熊婷婷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21][法]裴化行:天主教16世纪在华传教志[M].萧浚华译.商务印书馆,1936.
    [122][英]约翰·马仁邦.中世纪哲学[M].孙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23][俄]别尔嘉耶夫.文化的哲学[M].于培才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24][俄]尤里·谢尔盖耶维奇·里亚布采夫.千俄罗斯[M].张冰,王加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125][美]伊莱休·卡茨等.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C].常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26][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127][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译文出版社,2004.
    [128][奥]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92.
    [129][英]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伍晓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30][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31]傅乐安.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六卷宗教哲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1996.
    [132]刘千美.差异与实践:当代艺术哲学研究[M].台北: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
    [133]陈力丹.精神交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传播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34]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35]陈树林.文化哲学的当代视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36]白茜.文化文本的意义研究:洛特曼语义观剖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37]王岳川.媒介哲学[C].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138]李立.传播艺术与艺术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39]杨瑞明,张丹,季燕京,毛峰.文明传播的哲学视野[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40]谢冬冰.表现性的符号形式——“卡西尔-朗格美学”的一种解读[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141]刚恒毅.残叶——刚恒毅枢机回忆录[M].台北:台湾主徒会出版,1982.
    [142] Frances Ford Plude. Interactive Technologies: The Potential for Solidarity inLocal and Global Networks,Communication Ethics and Global Change: National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M]. London:Longman1989.
    [143] Otto Demus. The Church of san Marco in Venice,history,architecture,sculpture[M]. Washington:Dumbarton Oaks,1960.
    [144] Mathews, Thomas F. The Art of Byzanztium: Between Antiquity and theRenaissance[M]. London: George Weidenfeld and Nicolson Ltd.1998.
    [145] Jacques Ellul. The Humiliation of the Word[M]. Williams B. Eerdmans,Michigan:Grand Rapids,1985.
    [146] Erwin Panofsky. Perspective as Symbolic Form[M]. New York:Zone Books,1991.
    [147] John Berger. Ways of Seeing[M]. New York:Penguin,2008.
    [148] Mark Deuze. Media Life[M]. Malden:Polity Press,2012.
    [149] B. Rubin. Communication and Human Behavior,3rd ed.[M]. New York: Macmillan,1988.
    [150] Martin Kemp. The Oxford History of Western Art[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151] David Jasper. The Sacred Desert: Religion, Literature, Art and Culture[M].Blackwell Publication Ltd2004.
    [152] Janes Syder. Medieval art: painting-sculpture-architecture4-14centuries[M].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New York: H. N Abrams,1989.
    [153] Janetta Rebold Benton. Art of the Middle Ages[M]. London:Thames&Hudson,2002.
    [154] Herbert L. Kessler. Spiritual Seeing: Picturing God’s Invisibility in MedievalArt[M].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2000.
    [155] Alan Richarde Sweeten. Christianity in Rural China:Conflict and Accommodationin Jiangxi Province1860-1900[M]. Ann Arbor,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TheUniversity of Michigan,2001.
    [156] F. D. Martin Lewisburg. Art and the religious experience: the “language” of theSacred[M]. Buckhell University Press,1972.
    [157] Ron O’Grady. Christ for All People: Celebrating a World of Christian Art[M].New Zealand:Pace Publishing,2001.
    [158] Daniel. Johnson. Fleming. Each with His Own Brush: Contemporary ChristianArt in Asia and Africa[M]. New York:Friendship Press,1938.
    [159] J. Lubbock. Storytelling in Christian art from Giotto to Donatello[M]. YaleUniversity press,2006.
    [160] Freedberg. The Power of Images: Studies in the History and Theory ofResponse[M].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161] Masao Takenaka,Ron O’Grady. The Bible through Asian Eyes[M]. NewZealand:Pace Publishing,1991.
    [162] Leslie T. Lyall. A Passion for the Impossible: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1865-1965[M]. Chicago,Moody Press,1965.
    [163] Plate,S. B. Religion,Art,and Visual Culture: a Cross-Cultural Reader[M]. NewYork; Basingstoke,Palgrave.2002.
    [164] Vogt, V. O. Art and Religion[M].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21.
    [165][美]约翰·A·沃克,萨拉·查普林.视觉文化分析模式[J].新美术,2004,(3).
    [166][美]欧文·潘诺夫斯基.哥特式建筑与经院哲学(下)[J].新艺术,2011,(3).
    [167][美]欧文·潘诺夫斯基.哥特式建筑与经院哲学(上)[J].新艺术,2011,(3).
    [168]张朝阳.艺术与宗教——从宗教艺术作品中看艺术[J].雕塑,2003,(3).
    [169]李桂红.宗教艺术对宗教传播的作用初探——略谈道教艺术的宗教传播特点[J].宗教学研究,1999,(4).
    [170]李凤亮.宗教艺术本质的文化体悟——《宗教艺术论》[J].民族艺术,1999,(1).
    [171]李丙权.图像时代的形而上学——马里翁谈图像、偶像和圣像[J].基督教文化学刊,2013,(1).
    [172] Elizabeth B. Silva,刘建蓉.通过视觉艺术再现的社会结构划分[J].文化艺术研究,2009,(4).
    [173]瞿振明.视觉中心与外在对象的自返同一性[J].哲学研究,2006,(9).
    [174]曹意强.视觉习惯与文化——巴克森德尔的《意图的模式》及其他[J].新美术,1998,(1).
    [175]曹意强.图像与语言的转向——后形式主义、图像学与符号学[J].新美术,2005,(3).
    [176]曹意强.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史[J].新美术,1991,(4).
    [177]文苑仲.论艺术与宗教之关系[J].艺术百家,2008,(8).
    [178]王志明.艺术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同一性[J].文艺研究,2006,(11).
    [179]陈平.潘诺夫斯基与精神史[J].新美术,2011,(3).
    [180]陈红玉.从哥特式建筑看宗教艺术的审美[J].中国民族报,2004,(3)
    [181]卓新平.但丁:对神学的“诗化”[J].竞争力,2009,(6).
    [182]思恩.中国宗教研究问题犹存,进步可喜[J].天风,2009,(12).
    [183]王珉.蒂里希艺术观述评[J].浙江师大学报,2000,(6).
    [184]段炼.视觉文化研究与当代图像学[J].美术观察,2008,(5).
    [185]张小溪.宗教艺术发展与传播[J].今日科苑,2006,(8).
    [186]殷晓蓉.关于传播的文化学意义——从三个基本问题入手[J].新闻大学,2005,(1).
    [187]陈树林.基督教对中国社会转型的文化价值[J].学术交流,2009,(12).
    [188]卓新平.基督宗教与欧洲浪漫主义(上)[J].国外社会科学,2003,(6).
    [189]卓新平.基督宗教与欧洲浪漫主义(下)[J].国外社会科学,2003,(6).
    [190]刘伟冬.论欧洲中世纪艺术风格的社会成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1987,(4).
    [191]罗建龙.论西欧中世纪艺术的发展与影响[J].今日南国,2008,(5).
    [192]蒋述卓.论宗教艺术的世俗化倾向及其审美创造[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4,(4).
    [193]章辉.马丁·布伯《我与你》的美学解读[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
    [194]刘程,施建中.宗教艺术的审美装饰以及媒介传达特征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9,(3).
    [195]曹意强.欧美艺术学史与方法论[J].新美术,2001,(1).
    [196]杨贤宗.潘诺夫斯基图像学方法的根源与适用范围[J].新美术,2010,(6).
    [197]甘霞明.潘诺夫斯基图像学观念的解释学背景[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8,(3).
    [198]陶学如.浅论马丁·布伯的关系哲学——兼谈如何面对“文化冲突”[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7,(2).
    [199]罗军.神性的光辉——中世纪基督教美术[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1).
    [200]周宪.视觉文化:从传统到现代[J].文学评论,2003,(6).
    [201]狄幼壮.圣像的修辞——从形象到声音[J].基督教文化学刊,2013,(1).
    [202]邓启耀.视觉表达与图像叙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203]邓启耀.视觉人类学的理论视野[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204]王海龙.视觉人类学与符号经济结构意蕴的抽象推衍[J].江西社会科学,2005,(12).
    [205]陈云海.早期基督教美术中圣母形象的图式与功能[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1).
    [206] Barbara DeConcini. The Crisis of Meaning in Religion and Art[J]. The ChristianCentury, March20-27,(1991).
    [207] M. Lee. U. N. Study Cites Value of Global Migration[N]. San Diego Union-Tribune, December5,2004,A29.
    [208] William F. Fore. Mass Media's Mythic World: At Odds with Christian Values[J].Christian Century, January19,1977.
    [209] Mark Yaconelli. Christian Megastar[M]. The Christian Century,March21,(2006).
    [210] I. R. Carlo.–Casellas. Marketing to U. S. Hispanic Population Requires Analysisof Cultures[N]. National Underwriter,14,January20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