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水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大规模自然开发双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中国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水旱灾害频发,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研究毛泽东水利思想,总结毛泽东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在全国百废待兴,自然灾害频发和经济发展落后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发展水利事业,治理大江大河的经验,对于重新思考水资源与环境、经济和人口的关系,更好地指导当前治水实践,完善水利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毛泽东并未就水利思想做过系统的论述,因此,本文以毛泽东水利思想的发展脉络为主线,通过充分搜集毛泽东水利言论和水利实践资料,在考察其形成的理论渊源和历史实践的基础上,提炼了毛泽东水利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深入总结了它的历史作用,并对我国当代水利建设提出若干建议,对毛泽东水利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首先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水利思想两个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从毛泽东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所受的文化教育角度出发,总结了其水利思想来源于两方面,即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和中国传统治水思想与实践,毛泽东正是受这两方面思想的影响和熏陶,在早期的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水利思想的萌芽和雏形。
     第二章,论述了毛泽东在充分认识水的基础上,认为应辩证地看待水利和水害的关系,并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等科学论断。毛泽东始终将治水作为兴国安邦的大事对待,在建国初期便提出了防洪为主、全面开发,统筹兼顾、综合利用,调查研究、重视科学等合理用水的治水思想与方针,在指导水利实践的过程中,其水利思想得到不断发展与完善。
     第三章,在整体总结毛泽东水利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毛泽东长期的治水实践,通过提炼总结,提出了毛泽东由小到大,量力而行;一以贯之,高度重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三个重要的治水特点,并通过具体事例进行了科学论证。这三个重要特点是贯穿于毛泽东治水实践始终的,从他青年时代兴修小型水利工程到晚年治理大江大河,修建大型水库的实践,无一不体现着这三个特征。
     第四章,纵观毛泽东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经济建设时期,其治水实践自始至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赋予了不同时代各异的治水思想,是我党水利建设的宝贵财富,对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指导作用。而且毛泽东水利思想对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一系列数据资料进行了论述。同时,本文也指出毛泽东水利思想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应该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它。
     第五章,毛泽东水利思想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更对当前的水利建设有着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从毛泽东水利思想中总结出其对当今水利建设与治水文化,以及对合理利用水资源,达到人水和谐的指导意义与重要启示。
     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三。一是在综合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水利建设的实际,明确提出毛泽东水利思想源于传统的中国治水思想和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水利思想;二是通过对不同时期毛泽东关于水利建设的论述和实践,系统总结了毛泽东水利思想的主要内容,高度概括了毛泽东水利思想的特点;三是以经济效益为标准衡量了建国以来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兴建和重修的水利工程所发挥的效益,并且在灌溉、发电、水土保持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省份的比较。
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the key of production and the base of ecology, which is the necessary material resource of human life. Currently, under the dual factor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scale natural intertwined, the Chinese water resource situation will be even more severe, furthermore, floods and droughts are still frequent, all of which will cause a great deal of influence o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ving. So 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research how to break the bottleneck of the water resource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guidance by Mao Zedong and other leaders in the old society riddled and the poor and weak China ha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hrough the studying of Mao Zedong Water thought and summing up the experiences of older generation leaders like Mao Zedong how to develop water conservancy and govern of major rivers in the frequent natural disaster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backward historical conditions, we can learn from them and rethink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economy and population, thus do better to guide the current water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improve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Because Mao himself hadn't analyzed his water thought systematically, so this paper will lay the development of Mao Zedong Water thought as main line. Through the full collecting Mao Zedong's speech and practice information about water, and at the base of examining its theoretical origins and historical practice, we will refine the main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o Zedong Water thought. Through in-depth summarizing of its historical role, we can carry out a number of proposals of contemporary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do a systematic study of Mao Zedong Water thought.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we firstly define the two important concepts of Mao Zedong Thought and Mao Zedong water thought. On this basis, starting from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point of Mao Zedong, we summe up his water thought from two aspects, they are Marx and Engels' Ecological Thought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water management thought and practice. Influenced by these two aspects, Mao Zedong water thought had germinated in the early Revolutionary War Period.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at on the basis of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water, Mao Zedong considered that we should have a dialectical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water damage, and the Water is the lifeblood of agriculture. Mao Zedong always treated flood event as the first importance. He proposed a series of water control ideas and approaches in the early years, such a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earch, emphasis on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use of water. In the process of guiding water practice, his water conservancy thought had been developed and improved continuously.
     The third chapter, Chapter III, with the overall summary of Mao Zedong Water Thought, according to Mao Zedong's long-term water management practice; we refine three important water control features and make the scientific proof through specific examples. These thre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are throughout the Mao Zedong water management practice, from the smal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in his youth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reservoirs in his old age.
     The fourth chapter, throughout the revolutionary war and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period, Mao Zedong's water management practice always followed the principle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nd given the different flood thoughts, which is a valuable asset for our party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our ecology Civilization. Mao Zedong Water Thought had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prevail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Meanwhile, this paper also pointed out that Mao Zedong water conservancy thought was the product of specific historical conditions, we should look at it from a developed view.
     The fifth chapter, Mao Zedong Water thought doesn't only have an important era meaning, but also has a guide on the current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o this article will sum up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Mao Zedong water thought about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flood control culture, as well as the rational use of water resources.
     There are three innovations of this paper. First, the origin of Mao Zedong water thought is divided in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water management ideas and Marx and Engels' view of nature; second, through different periods of Mao Zedong's remarks on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action,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o Zedong Water thought, which is a highly condensed summary of the water thought of Mao Zedong; third, we mea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and rehabilit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o Zedong since the founding of nation by economic benefits, and make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provinces in irrigation, power generat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spects.
引文
①林志友.简论毛泽东的农业思想.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3):109-111.
    ②高尚武,巴志鹏.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实践意义.延安大学学报,2004(6):25-27.
    ③许传红.毛泽东农业基础地位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5):58-62.
    ④杨生凤.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源起-内涵及启示.经济研究导刊,2011(1):36-37.
    ①刘杰,王恒胤..略论毛泽东水利建设思想.茂名学院学报,2008(4):1.
    ②呼志慧;李安兰.毛泽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思想探析.开发研究,1994(6):54-56.
    ③康沛竹,艾思林.毛泽东水利建设思想探析.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1):36-39。
    ④华利.毛泽东水利思想初探.毛泽东思想论坛,1997(2):41-43。
    ⑤尚延涌.毛泽东治淮思想初探.民族论坛,2009(2):38-39。
    ⑥陈资桂.毛泽东治水思想研究.桂林党史,1994(1):52-56.
    ⑦王道国.浅探毛泽东的辩证治水思想.河池师专学报,2001(1):46-49.
    ⑧刘杰.探析毛泽东对水利战略地位的认识.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6):7-9.
    ⑨水利辉煌50年.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⑩水利部农村水利司编.新中国农田水利史略(1949—1998).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11 陆孝平,赵广和等.建国以来四十年水利经济效益.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兴利除害富国惠民——新中国水利60年.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①潘家铮编.中国大坝50年.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②曾应旺.毛泽东关于全面治理与开发江河的战略号召.中国水利,1999(5):17-18.
    ③周文姬.开国之初毛泽东亲自抓的四大水利工程.党史博览,2009(8):4-8.
    ④曹应旺.毛泽东与华夏江河(之一).党史文汇,1995(5)-(7).
    ⑤周大川.毛泽东与水利有关的十八次视察.水利天地,2005(5):38-39.
    ⑥曹应旺,赵凯.毛泽东与治淮.治淮,1990(5):5-7.
    ⑦曹应旺.从水与文化的视角走近毛泽东.湘潮,2006(7):4-6.
    ⑧李克勤.毛泽东的水利文化:科学发展的珍贵资源.
    ⑨黄娟,贺青春.毛泽东的生态经济观及其评析.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1):41-43。
    ⑩赵树迪.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启示.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0-16.
    ①参见尚庆飞.国外毛泽东学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487.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254.
    ②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259.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47.
    ④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编写组编.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从一大到十七大.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55.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759.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854.
    ④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1030.
    ①毛泽东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241.
    ②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04册·对中央关于统购粮食的宣传要点稿的修改.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380.
    ①费多益.马克思的自然观与恩格斯的自然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6,20-26.
    ②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19.
    ③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93.
    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编辑部,李其庆主编;翟民刚,赵国顺副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研究总第18辑.10.
    ②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6-927.
    ③恩格斯,<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第二期上发表的书评(1850年1-2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241.
    ④余其铨.恩格斯哲学思想新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70.
    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159.
    ②反杜林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8.
    ③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2.
    ④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2.
    ①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42.
    ②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51.
    ③夏甄陶.哲学应该关注人与世界的大关系.哲学研究,1995,9,3-13.
    ①(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朱光潜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16.
    ②姚汉源.中国水利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50-558.
    ③(汉)司马迁著.(南朝·宋)裴魌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9.
    ①(汉)司马迁著.(南朝·宋)裴魌集解; (唐)司马贞索隐; (唐)张守节正义.史记.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230.
    ②赵德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228.
    ③(汉)司马迁著;(南朝·宋)裴魌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12,230.
    ①冯广宏主编.都江堰文献集成历史文献卷先秦至清代.成都,巴蜀书社,2007,389.
    ①(清)纪晓岚总撰.四库全书精编史部第五辑.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149.
    ①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10.
    ②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10.
    ①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11.
    ②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13.
    ③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86.
    ④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533.
    ⑤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253.
    ⑥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五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623.
    ⑦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一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12.
    ⑧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265.
    ①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九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407.
    ②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九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407.
    ③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九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408.
    ④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九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407-408.
    ⑤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251.
    ⑥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265.
    ①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266.
    ②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275.
    ③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278.
    ④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300.
    ⑤孙中山.三民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47,359-360.
    ⑥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300.
    ⑦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六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296.
    ①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第九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407.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27.
    ③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63.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27-128.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2.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2.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72.
    ①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五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230-231.
    ②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05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44.
    ④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05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
    ⑤《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党的文献,1997,2,21.
    ⑥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63.
    ⑦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118.
    ③《湘江评论》1919年7月14日.
    ④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117.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41.
    ②毛泽东.毛泽东调查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01.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117.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923.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1210-1211.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1224.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按语选。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27.
    ③《人民日报》1959年9月25日.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八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51.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638.
    ②继续贯彻“八字”方针,积极办好水利建设——刘兆伦厅长在1961年全省水利会议上的报告.广东省档案馆藏266-1-82卷.
    ①继续贯彻“八字”方针,积极办好水利建设——刘兆伦厅长在1961年全省水利会议上的报告.广东省档案馆藏266-1-82卷.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5.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6.
    ④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42.
    ⑤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信息中心.人民总理周恩来上.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42.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69.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05.
    ③转引自曹应旺.周恩来与治水.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33.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440.
    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491.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459.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530.
    ③《毛泽东视察黄河记》,1957年3月28日《河南日报》.
    ①湖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三峡文史博览.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37.
    ②王玉贵.共和国领袖的三农思想.南京,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79.
    ③陈雪等.中国革命史通论.大连,大连出版社,1996,285.
    ④孙国庆.中国内河航运回顾与展望.中国水运,2001,1,29.
    ①陈雪等.中国革命史通论.大连,大连出版社,1996,230.
    ②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1958年3月25日成都会议通过.
    ①林一山,陆钦侃.三峡工程问题简述,长江三峡工程争鸣集,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56.
    ②华利.毛泽东水利思想初探.毛泽东思想论坛,1997,2,43.
    ①《1949—1957年历次全国水利会议报告文件》,水利部办公厅1957年编印,138.
    ②咏慷.发兵治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255-256.
    ③长江水利委员会编.三峡工程经济研究.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6-147页。
    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74-777。
    ③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水利史略》编写组,长江水利史略.北京市,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212.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0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②江西省水利厅编.江西省水利志.南昌市: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61.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400.
    ①该报告中提到“皖北5月、6月天久不雨,群众正在大力抗旱。6月19日至26日各地先后连降大雨,7月6日淮河洪水暴发,潢河、白鹭河、大洪河、小洪河、淮河的洪水经河南新蔡、息县等地在洪河口相遇,水头高文余,波涛汹涌如万马奔腾。沿淮群众闻声相率攀树登屋呼号鸣枪求救,哭声震野。洪水在老观巷、邓郢子首先漫决,平地水深文余。群众将小孩用布包起,牛用绳子捆起挂在树上,广大农村或陆沉或冲成平地,继而破任王段寿县城西湖,庙垂段邱家湖等堤。正阳观至三河尖水面东西二百里,南北四十至八十里,一望渺无边际。电话、公路交通断绝,有些村庄仅见树顶……淮河中游水势仍在猛涨,估计有超过最高洪水位的可能”。引自尚延涌.毛泽东治淮思想初探.民族论坛,2010,2,38.
    ①指示内容为“除目前防救外,须考虑根治办法,现在开始准备,秋起即组织大规模的导淮工程,期以一年完成导淮,免去明年水患。请邀集有关人员讨论(一)目前防救、(二)根本导淮两问题”。引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05,355.
    ②辛文著.新元初始1950年的中国.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82.
    ①阜阳地区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294.
    ②许道静.中国之最.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242.
    ① Li, Lillian M. Fighting Famine in North China——State, Market, and Environmental Decline, 1690-1990s[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①周恩来在信中说:修三峡下游宜昌附近的葛洲坝低坝,采用径流发电,既可避免战时轰炸造成下游淹没的危险,又可争取较短时间加大航运和发电量。至于三峡大坝,要视国际形势和国内防空防炸的技术力量等因素以后再考虑兴建
    ②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3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197.
    ③摘自王浩.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70.
    ①徐海亮.从黄河到珠江—水利与环境的历史回顾文选.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年:52.
    ①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八卷·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1](节选),1999,127.
    ②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水利史略》编写组.长江水利史略.北京市,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212.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400.
    ①张水良著.中国灾荒史1927-1937.厦门市: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265.转引自许毅主编《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长编》,上册,470.
    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编.1998中国大洪水.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1998,93.
    ①中国科学院成都图书馆,中国科学院三峡工程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三峡工程问题简述.长江三峡工程争鸣集.成都市: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56.
    ②水利辉煌50年,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105.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9、120。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117-118.
    ①白龙江发源于秦岭,向东南流向四川盆地,越向下游水量越大且地势越低,很难穿过秦岭把水引向北方;西汉水不可引水的原因同白龙江类似。
    ②汉江上游和渭河、黄河平行向东流,中间只有秦岭、伏牛山之隔,它自西而东,越到下游地势越低,水量越大。这就有可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来兴建引水工程,让汉江水通过黄河引向华北。
    ③张岳.中国水利发展战略文集1996-2004.北京市: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196.
    ①水利辉煌50年编纂委员会编.水利辉煌50年.北京市: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143.
    ②张神根.中国农村建设60年.沈阳市: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149.
    ③许涤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变革.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252。
    ①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是哪一年提出的,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据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第698-699页,认为是1958年;高芸在《中共党史研究》2008年第2期发表的《关于“以粮为纲”何时被写入政府文件的考证》认为是1960年;韩永文在《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第2期发表的《我国农业在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贡献分析》一文中认为是1964年。
    ②关于“农业学大寨”提出的时间和提法学术界有不同看法,因无论哪种观点均不影响本文,故本文仍使用这一说法。
    ③李富阁.江苏经济50年.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9
    ④《中国水利年鉴》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水利年鉴:1990.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329.
    ⑤山东省垦利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垦利县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5。
    ①中共中央关于今冬明春在农村中普遍展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运动等五项文件.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58.6-7.
    ②郝景泉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文献选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9.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6.
    ④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5.
    ①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160.
    ②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160.
    ③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中央转发妇联党组关于当前妇女参加农业生产的情况和存在问题的报告的批语.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680.
    ④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03册·中央转发妇联党组关于当前妇女参加农业生产的情况和存在问题的报告的批语.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679.
    ⑤周章焕.官厅水库
    ⑥洪世华,邢富茹.密云水库建设过程回顾——纪念密云水库建成50周年,北京水务,2010(5)
    ⑦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八卷·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1](节选),1999,127.
    ①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240.
    ②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
    ①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邓小平文选(1975-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82.
    ②中国水利,2000年第3期。
    ①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90.
    ②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58.
    ③毛泽东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53.
    ④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66.
    ⑤邓小平论林业与生态建设.内蒙古林业,2004(8)。
    ①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279.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0.
    ①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②水利部农村水利司编.新中国农田水利史略(1949—1998).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27.
    ①高辉巧.水土保持.北京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4。
    ②同上,23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3册.北京市: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444。
    ④郭廷辅.水土保持的发展与展望.北京市: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81。
    ⑤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游治理局编.黄河水土保持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111.
    ①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游治理局编.黄河水土保持志.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115.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六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
    ①概念参考陈宏等.间接经济效益和完全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2(3):339-344.以及银路.经济效益的实现过程与计算方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9(11):45-48.
    ②陆孝平,赵广和等.建国以来四十年水利经济效益.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30。
    ①水利部办公厅编.水利辉煌60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213。
    ①北京市农林水利局编.水利工作参考资料.北京市农林小利局,1958,32。
    ②宋豫秦.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初论.北京市: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8。
    ③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之水利志.济南市: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147。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北京市:人民出版社,1983,90页。
    ①2008年全国水利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报.2009年第3期,第4页。
    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0.
    ②2005年的水供给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2007),年均可再生水资源数据来自南京水利科学院1995-1996年对全国水资源的综合评估。
    ①许俊达等.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形态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273.
    ②冯尚有,梅亚东.水与可持续发展.水科学进展,1997(2),61-62.
    ①据张连翔、韩立伟、李强.城市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对策初探,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年第2期。
    ①据张连翔、韩立伟、李强.城市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对策初探,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年第2期。
    ①数据来自韩德宏.山西省地表水资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年第3期。
    ①据《世界冰川目录》("World Glacier Inventory")的2002年的统计,南极洲和丹麦格陵兰岛的冰川储量占世界冰川总量的96.6%,其次分别为北美洲(1.7%)和亚洲(1.2%),其余各大洲均鲜有冰川分布。
    ②内流盆地(Endorheic basin)是指一个其中没有任何水体与外界水体相连的区域。一般情形下在地球上大部分陆地地区,各种降水均通过河流流入海洋,以完成水气循环。而在内流盆地中,降水完全通过蒸发或渗漏离开地表,不与外界水系相连。
    ①以上数据来源于郭芳等.病坝之患:4万病险水库的威胁.中国经济周刊,2011年第33期。
    ②吴蓓.激进的美国环境保护主义和荒野保护.中国青年报,2001-2-6第4版。
    ③张博庭.水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三峡假设,2008.
    ①据莫俊华.谈水利防洪工程中生态护坡建设.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10期。
    ①此据陆佑楣.中国水资源开发要调整步伐,有序进行.中国三峡建设,2009年05期。
    ①陈雷.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新跨越——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水利,2011年1月。
    ①见毛泽东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①此据王林.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浅谈.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学术版,2009,第10期。
    ②魏山峰.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中国环境报,2006.
    ①王莹芝.我国水污染事件应急元的现状及建议.水工业市场,2010年第9期。
    ②李华.论我国水生态安全的法制保障.理论观察,2010年4月。
    ①以上数据参考自王言谭.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学习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之四.水利发展研究,2011年08期。
    ②据任金法.我国城乡饮水现状及重大饮用水污染状况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年06期。
    ③据赵志轩、严登华.民生水利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理论探索.中国水利,2009年15期。
    ①参见尚庆飞.国外毛泽东学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5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二版.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二版.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99.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20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995年版.
    [6]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13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1992年版.
    [7]毛泽东.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8]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9]列宁选集(1-4).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斯大林选集(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1]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3]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1-11册).北京:中华书局。
    [14]张水良著.中国灾荒史 1927-1937.厦门市: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
    [15]张神根.中国农村建设60年.沈阳市: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
    [16]许涤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变革.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17]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
    [19]宋豫秦.淮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战略初论.北京市: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0]张博庭.水资源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三峡假设,2008.
    [21]辛文著.新元初始 1950年的中国.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22]阜阳地区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6.
    [23]许道静.中国之最.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
    [24]郑祥福,卢福营.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
    [25]萧灼基.恩格斯传.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6](法)巴利巴尔.马克思的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7](美)埃尔斯特.理解马克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8]郇庆志.自然环境价值的发现.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
    [29]邓平修等.自然辩证法概论.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0]刘仁胜.生态马克思主义概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3 1]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
    [32]郑肇经.中国水利史.上海:上海书店,1984。
    [33]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34]孙健.中国经济通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5]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撰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丛书——水资源卷.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5。
    [36]王任重.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
    [37]农业部农田水利局编.水利运动十年(1949—1959).北京:农业出版社,1960。
    [38]张含英.历代治河方略探讨.北京:水利出版社,1982。
    [39]骆承政等.中国大洪水——灾害性洪水述要.北京:中国书店,1996。
    [40]夏明方等.20世纪中国灾变图史(上、下册).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1]邸敏学.毛泽东邓小平经济理论比较研究.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42]孟昭华等.中国灾荒史(1949—1989).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
    [43]吴季松.水资源及其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44]朱尔明,赵广和.中国水利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45]中国农业委员会办公厅.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1958-1981年).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
    [46]程漱兰.中国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7]C.V.布朗,P.M.杰克逊.公共部门经济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8]王祖烈.淮河流域治理综述,水利电力部淮河志编纂办公室1987。
    [49]长江水利委员会洪庆余主编.中国江河防洪丛书.长江卷.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50]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简史.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
    [51]水利部农村水利司编.新中国农田水利史略(1949—1998).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52]水利部人事劳动教育司编.水利概论.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53]唐力行主编.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4]陈吉元等.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
    [55]罗兴佐.治水:国家介入与农民合作——荆门五村农田水利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56]李健生.中国江河防洪从书.总论卷.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57]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水利史略.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
    [58]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史述要,中国图书馆学会1962年6月印行。
    [59]袁隆.治水四十年.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60]山西水利志编纂委员会.当代山西水利事业,1985。
    [61]张天曾.中国水利与环境.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62]赵文林.中国人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63]曹应旺.周恩来与治水.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64]新华通讯社国内资料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北京:新华出版社,1982。
    [65]周 英.中国水利发展报告.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66]王培华.元明清华北西北水利三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7]董哓萍.北京民间水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09。
    [68]陆孝平,赵广和等.建国以来四十年水利经济效益.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3。
    [69]潘家铮、张泽祯.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南水北调问题.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70]山西省史志研究员编.山西通志.北京:中华书局出版,1999。
    [71]冯国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材.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72]崔延松.中国特色的水经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73]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林一山纵论治水兴国.长江出版社,2007。
    [7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水利.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75]范堆相.山西省水资源评价.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76]徐海亮.从黄河到珠江—水利与环境的历史回顾文选.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77]周 英.2007中国水利发展报告/水利蓝皮书.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78]汪恕诚.资源水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79]赵春明.中国治水方略的回顾与前瞻.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80]张 岳.中国水利发展战略文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81]水利部规划计划司.水利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82]陈惺.治水无止境.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83]张岳、任光照等.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84]刘延恺.城市水环境与生态建设.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85]曲土松.中国北方地下水可持续管理.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8。
    [86]于万春,姜世强.水资源管理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87]张超.水电能资源开发利用——21世纪可持续能源丛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88]陈志恺,王维第.中国水利百科全书一水文与水资源分册.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89]谢 剑.应对水资源危机——解决中国水资源稀缺问题.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90]何俊仕,林洪孝.水资源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6。
    [91]王浩.中国水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92]Asit K.Biswas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开发保护与管理.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
    [93]武会先、王万战.河流生命:为人类和自然管理水.北京: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
    [94]尚庆飞.国外毛泽东学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95]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十二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6.
    [96]1949—1957年历次全国水利会议报告文件,水利部办公厅1957年编.
    [97]中国水利史稿.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
    [98]毛泽东百周年纪念—全国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下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99]造福人民的事业——中国水利建设40年.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9。
    [100]水利辉煌50年.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111]当代中国水利基本建设,水利电力部基本建设司1986年编印。
    [112]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利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水利卷(上、下册).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113]崔宗培.中国水利百科全书(1—4卷).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
    [114]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15]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编写组编.中国共产党章程汇编从一大到十七大.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116]郑连第.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水利史分册.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117]余其铨.恩格斯哲学思想新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18](汉)司马迁著.(南朝·宋)裴魌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119]赵德馨主编.中国经济通史.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120]冯广宏主编.都江堰文献集成历史文献卷先秦至清代.成都:巴蜀书社,2007.
    [121](清)纪晓岚总撰.四库全书精编史部第五辑.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
    [122]范贤超.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长沙市:湖南出版社,1993。
    [123]顾龙生.毛泽东经济年谱.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124]胡为雄.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略.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125]田克勤.毛泽东思想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26]孙中山.三民主义.北京,商务印书馆,1947.
    [127]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信息中心.人民总理周恩来上.北京:红旗出版 社,1997.
    [12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经济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29]湖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三峡文史博览.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130]王玉贵.共和国领袖的三农思想.南京: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
    [131]陈雪等.中国革命史通论.大连:大连出版社,1996.
    [132]咏慷.发兵治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
    [133]长江水利委员会编.三峡工程经济研究.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34]江西省水利厅编.江西省水利志.南昌市: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35]许俊达等.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形态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
    [1]翟浩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推进现代水利建设.中国水利,2007(2)1-5。
    [2]杜鹰.适应新形势,建立新机制,促进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中国经贸导刊,2006(4)4-5。
    [3]顾浩.我国水利信息化的建设与展望.中国水利,2002(1)。
    [4]潘家铮.中国水利建设的成就问题和展望.中国工程科学,2002(2)42-52。
    [5]张一帆.西部开发中的水利建设发展综述.经济师,2003(1)105-106。
    [6]刘锡田.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山西水利科技,2001(4)1-3。
    [7]康沛竹,艾思林.毛泽东水利建设思想探析.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1):36-39。
    [8]刘杰,王恒胤..略论毛泽东水利建设思想.茂名学院学报,2008(4)1。
    [9]华利.毛泽东水利思想初探.毛泽东思想论坛,1997(2):41-43。
    [10]靳怀堵.毛泽东与治水.中国水利报,2003年12月20日。
    [11]康沛竹.治国先治水-党的三代领导人对水利战略地位的认识.中共党史研究,2002(1):24-29。
    [12]尚延涌.毛泽东治淮思想初探.民族论坛,2009(2):38-39。
    [13]黄娟,贺青春.毛泽东的生态经济观及其评析.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1):41-43。
    [14]马德俊.淮河的思念:毛泽东决策治淮措施.水利天地,1993(6)。
    [15]陈华兴、李明华.论可持续发展的自然限度及其超越.新华文摘,1998年第3期39页。
    [16]夏甄陶.哲学应该关注人与世界的大关系.哲学研究,1995年第9期。
    [17]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7页。
    [18]毛泽东视察黄河记.河南日报,1957年3月28日。
    [19]毛泽东主席与治理黄河.水利史志专刊,1992年第5期。
    [20]情系三峡.河南日报,1992年9月29日。
    [21]三峡工程论证始末.光明日报,1992年3月23日。
    [22]林一山,陆钦侃.三峡工程问题简述,长江三峡工程争鸣集,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56.。
    [23]五六十年代水利建设问题的文献选编.党的文献,1997(2):22-24.
    [24]曹应旺.毛泽东与华夏江河(之三).党史文汇,1995(7):9-11
    [25]高俊.新中国治水事业的起步(1949—1957).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26]王金魁.关于人水和谐相处的思考.现代农业科技,2010(1):301-302.
    [27]李玉宝,李冬梅.试论水利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水利科技与经济,2002(9):191-192.
    [28]张天明.水利投入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的影响研究.河海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
    [29]曹应旺.毛泽东与华夏江河(之一).党史文汇,1995(5):6-8.
    [30]曹应旺.毛泽东与华夏江河(之二).党史文汇,1995(6):8-9.
    [31]周大川.毛泽东与水利有关的十八次视察.水利天地,2005(5):38-39.
    [32]张岳.新中国水利50年.水利经济,2000(3):1-4.
    [33]曹应旺.从水与文化的视角走近毛泽东.湘潮,2006(7):4-6.
    [34]汪晓莺.从马克思的生态观透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6):171-172.
    [35]周文姬.开国之初毛泽东亲自抓的四大水利工程.党史博览,2009(8):4-8.
    [36]李崇富.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及其现实意义.湖南社会科学,2011(1):10-13.
    [37]邵鹏.马克思生态文明观的内涵-影响及其当代价值.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33-37.
    [38]杨煜国.毛泽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世纪行,2009(3):41-42.
    [39]曹应旺.毛泽东关于全面治理与开发江河的战略号召.中国水利,1999(5):17-18.
    [40]呼志慧;李安兰.毛泽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思想探析.开发研究,1994(6):54-56.
    [41]赵树迪.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启示.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0-16.
    [42]曹应旺,赵凯.毛泽东与治淮.治淮,1990(5):5-7.
    [43]陈资桂.毛泽东治水思想研究.桂林党史,1994(1):52-56.
    [44]王道国.浅探毛泽东的辩证治水思想.河池师专学报,2001(1):46-49.
    [45]吴志军.试论1957年冬--1958年春农田水利建设运动.北京党史,2006(1):12-15.
    [46]刘杰.探析毛泽东对水利战略地位的认识.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6):7-9.
    [47]王冠军;陈献.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中国水利,2010(5):10-14.
    [48]李文;柯阳鹏.新中国前30年的农田水利设施供给.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2):120.
    [49]张岳.新中国水利回顾与展望-水利辉煌60年.水利经济,2009(6):1-6.
    [50]杨朔.当代中国农田水利建设变迁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2008
    [51]张寿.关于毛泽东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问题研究.延边大学硕士学位,2006.
    [52]江大伟.建国以来党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2008.
    [53]李映红.马克思恩格斯水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学术论坛,2011(11):1-4.
    [54]陈瑞平.郭守敬的水利思想.自然科学史研究,1984(4):341-345.
    [55]张芳.徐光启的水利思想.古今农业,2004(4):65-72.
    [56]夏从亚,伊强.致用与会通_薛凤祚水利思想蠡测.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10(1):17-24.
    [57]李瑞芳,冯磊.李塨的水利思想.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1):60-61.
    [58]王培华.清代江南官员开发西北水利的思想主张与实践_潘锡恩_畿辅水利四案及其学术价值.江海学刊,2004(4):131-134.
    [59]卢勇,王思明.张謇水利思想及其实践试探.农业考古,2007(4):166-171.
    [60]苏全有.论林则徐的农业水利思想与实践.邯郸师专学报综合版,1996(1-2):69-72.
    [61]王瑞芬.浅论孙中山的水利思想.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11-113.
    [62]李玉才.冯玉祥的水利思想与实践.合肥学院学报,2009(4):41-45.
    [63]王延荣,刘同凯.试析周恩来水利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0(4):59-61.
    [64]王瑞芳.陈云的农业水利思想.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9(2):131-135.
    [65]林志友.简论毛泽东的农业思想.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3):109-111.
    [66]高尚武,巴志鹏.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实践意义.延安大学学报,2004(6): 25-27.
    [67]许传红.毛泽东农业基础地位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究.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5):58-62.
    [68]杨生凤.毛泽东农业现代化思想-源起-内涵及启示.经济研究导刊,2011(1):36-37.
    [69]费多益.马克思的自然观与恩格斯的自然观.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6).
    [70]孙国庆.中国内河航运回顾与展望.中国水运,2001(1):29.
    [71]洪世华,邢富茹.密云水库建设过程回顾——纪念密云水库建成50周年,北京水务,2010(5)
    [72]邓小平论林业与生态建设.内蒙古林业,2004(8)。
    [73]张连翔、韩立伟、李强.城市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对策初探,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2).
    [74]韩德宏.山西省地表水资源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3)。
    [75]莫俊华.谈水利防洪工程中生态护坡建设.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0)。
    [76]陆佑楣.中国水资源开发要调整步伐,有序进行.中国三峡建设,2009(5).
    [77]王林.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浅谈.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学术版,2009(10)。
    [78]魏山峰.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中国环境报,2006.
    [79]王莹芝.我国水污染事件应急元的现状及建议.水工业市场,2010(9)。
    [80]李华.论我国水生态安全的法制保障.理论观察,2010(4)。
    [81]王言谭.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学习贯彻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之四.水利发展研究,2011(8)。
    [82]任金法.我国城乡饮水现状及重大饮用水污染状况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6)。
    [83]赵志轩.民生水利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理论探索.中国水利,2009(15)期。
    [84]冯尚有,梅亚东.水与可持续发展.水科学进展,1997(2),61-62.
    [1]Cohen,Arthur:The communism of Mao Tes-tung,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4.
    [2]Ch'en Jerome:Mao Tes-tung and Chinese Revolution,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3]Lifton,Robert:Revolutionary Immortality:Mao Tes-tung and 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New York:Norton Company,2006.
    [4]Karnow, Stanley:Mao and China-From Revolution to Revolution,New York:The Viking Press,1999.
    [5]John Wilson Lewis:Leadership in Communist China, England:Greenwood Press 1998.
    [6]Walter H. Mallory, China:Land of Famine, American Geographical Society,1926.
    [7]Li, Lillian M. Fighting Famine in North China——State, Market, and Environmental Decline,1690-1990s[M]. 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