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商欺诈客户的民事责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美国联邦证券法的默示诉权为中心,探讨了美国与证券商欺诈客户
    的民事责任相关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本文的写作目的是通过寻找美国法院赋予
    投资者默示诉权的内在机理和逻辑,对我国证券法相关制度的完善提出几点建
    议。本文的两大主线为:一、证券商在证券交易中的受信任地位及其与投资者
    之间的利益冲突。二、国会为投资者提供广泛救济的保护意图。本文的框架大
    致如下:
    前言简要介绍中美两国在证券民事责任立法方面的现状。通过分析我国证
    券立法中存在的民事责任缺位问题,引出本文论述的中心,并解释选择其作为
    研究对象的理由。
    第一章是证券商欺诈客户的概要。通过界定欺诈范畴,分析中美两国欺诈
    客户形式的不同及原因,以及在我国的法律框架下证券商承担的民事责任的性
    质,为下文的论述做好铺垫。
    第二章探讨美国法律关于证券商欺诈客户的民事责任体系,即默示诉权产
    生前投资者寻求救济的几种途径。主要有普通法和衡平法的救济,州蓝天法救
    济和《1933年证券法》的明示责任救济。正因为这些救济的不充分性,默示诉
    权在此基础上得以应运而生,从而体现出法律救济的延续性。
    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首先介绍贯穿于默示诉权产生和适用始末的两大理
    论,即“招牌理论”和“信任地位理论”,它们为证券商承担默示责任奠定了理
    论基础。其次从程序和实体两个角度对默示责任进行全面把握。程序上分析诉
    权推定的四步骤,得出法院推定诉权的指导原则是国会保护投资者的意图,默
    示诉权存在的意义在于实现证券立法的救济目的等结论。实体上探讨默示诉权
    的构成要件,包括原告适格、欺诈故意、因果关系和事实的重大性认定。这些
    要件适用于证券商还是其他主体,法院的要求宽严不一。结论是证券商的信任
    地位促使国会和法院对其从严规制,法院对诉权的宽松认定使投资者更易获得
    救济。
    
    
     证券商欺诈客户的民事责任研究
     第四章是本文目的的实现。通过具体分析我国证券公司欺诈客户的特点,
    以及现行有关责任立法的不足,结合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状况和前景及中美证券
    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差异,认为美国法院在默示诉讼中的审判理念可以为我们所
    用,但审判标准却必须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并对我国证券公司欺诈客户的民事
    责任制度构想了一个基本的框架。
引文
1、 吴弘主编:《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法律调控》,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 杨志华著:《证券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 符启林主编:《中国证券交易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 叶林著:《证券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曾宪义总主编,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 郑顺炎著:《证券市场不当行为的法律实证》(公司金融市场与法律丛 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 徐兆宏主编:《中国证券法》(新世纪高校金融学专业系列教材),上海 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 张栋主编:《证券法新释与例解》,同心出版社2000年版。
    8、 高如星、王敏祥著:《美国证券法》,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9、 吴志攀、白建军主编:《证券市场与法律》(公司金融市场与法律丛 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 叶林著:《中国证券法》,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年版。
    11、 徐明、郁忠民主编:《证券市场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 出版社1997年版。
    12、 钟鸣、杨蕾编著:《WTO与中国金融法律制度的冲突与规避》(WTO 与中国法律的冲突与规避丛书),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版。
    13、 任自力著:《中国证券法操作原理及经典案例评析》,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0年版。
    14、 姜丽勇主编:《证券违法案例--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透视》(热点 案例丛书),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
    15、 吴志攀、唐浩茫主编:《金融法典型案例解析--第一辑》(北京大学 金融法研究中心·金融法案例丛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16、 王泽鉴著:《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八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17、 陈春山著:《证券交易法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版。
    18、 赖英照著:《证券交易法逐条释义》(第三册),1986年自版。
    19、 Louis Loss & Joel Seligman, Securities Regulation, VIII, 3rd ed,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91.
    20、 Louis Loss & Joel Seligman,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3rd ed., Little, Brown & Company Limited, 1995.
    21、 Richard W. Tennings and Harold Marsh,JR., Securities Regulation-Cases and Materials (University Casebook Series) ,5th ed., The Foundation Press, Inc. 1982.
    22、 David L. Ratner, Securities Regulation, West Nutshell Series, 6th ed., China's Law Press, 1999.
    1、 英汉法律词典编写组编:《英汉法律词典》(修订版),法律出版社1999 年版。
    2、 薛波主编:《汉英法律词典》,外文出版社1995年版。
    3、 李宗锷、潘慧仪主编:《英汉法律大词典》,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 戴维.M.沃克编著:《牛津法律大辞典》,北京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组 织翻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5、 J.H.Adam编著:《朗文英汉双解商业英语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年版。
    1、 最新证券法律手册编写组编:《最新证券手册》,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 年版。
    2、 Uniform Commercial Code,13th ed.,West Publishing,1995.
    3、 Securities Act of 1933,at http://www.law.uc.edu/CCL/33Act/index.html,March
    
    20,2002.
    4、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at http://www.law.uc.edu/CCL/34Act /index.html, March 24, 2002.
    5、 General Rules and Regulations promulgated under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at http://www.law.uc.edu/CCL/34ActRls/index.html, March 24,2002.
    1、 杨志华:《证券法律责任制度研究》,载于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 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2、 马忠法:《论建立我国证券交易中的民事赔偿制度》,载于梁慧星主编: 《民商法论丛》第14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 竺琳:《民事诈欺制度研究》,载于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9卷, 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4、 周友苏、罗华兰:《论证券民事责任》,载于《中国法学》2000年第4 期。
    5、 王利明:《论证券法中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载于郭锋主编:《证券法 律评论》第1期,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 于莹:《美国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研究》,载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0年第6期。
    7、 格兰特·吉尔莫:《契约的死亡》(曹士兵译),载于梁慧星主编:《民 商法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8、 Charity Scott, A Broker-Dealer's Civil Liability to Investors for Fraud: An Implied Private Right of Action Under Section 15(c)(l) of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63 Indiana Law Journal, Fall, 1988.
    9、 Steinberg, The Emergence of State Securities Laws: Partly Sunny Skies for Investors, 62 U.Cin.L.Rev. 395 ,1993.
    10、 John C. Walden, Securities Law: Implied Private Actions and Broker "Churning" Highlight the Term. 61 Chi.-Kent. L. Rev. 483, 1985.
    11、 Randall W. Quinn, DEJA VU all over again: the SEC's Return to Agency
    
    Theory in Regulating Broker-Dealers , 1990 Colum. Bus. L. Rev. 61.
    12、 Roberta S. Karmel, Is the Shingle Theory Dead? 52 Wash. & Lee. L. Rev.
    13、 Frankel, Fiduciary Law, 71 CALIF. L. REV. ,1983.
    14、 Langevoort, Disclosures that "Bespeak Caution", 49 Bus. Law., 199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