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49——2009是中国弦乐史研究取得重要发展的六十年。回顾这六十年间中国弦乐史研究所走过的发展历程,总结中国弦乐史研究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特征,探寻其各个方面的发展情况,从中认识其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这对当今与未来的中国弦乐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中国弦乐史研究”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阶段、类型、特征、关系四个方面入手,对1949—2009这六十年间“中国弦乐史研究”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文章主要由四个部分的内容构成:
     首先,以时间为主要线索,分1949—1979、1979—2009两个阶段对这六十年间“中国弦乐史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纵向的梳理,从“独奏音乐研究”与“合奏、重奏音乐研究”两个方面对“中国弦乐史研究”在两个阶段的主要研究领域进行论述,并从研究角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对“中国弦乐史研究”的阶段发展特征进行分析、总结;
     其次,从“中国弦乐史研究”的三种主要类型入手,通过对中国弦乐史的部类研究、分段研究、专题研究的代表专著、论文的整理、分析,展现它们各自的发展现状,总结这三种类型研究上取得的进展与存在的不足;
     再次,从学术研究、学术队伍、学术思想三个方面对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来的主要特征作初步的总结。
     最后,分别就中国弦乐史研究与中国音乐史研究的关系,中国弦乐史研究与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的关系进行阐述。
The year 1949 to 2009 wa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China string music history. Looking back on its development in the last six decades, summing up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phases, exploring the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all respects to realize the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search on China string music history presently and in the future.
     Aiming at the research on China string music history, this article, composed of four parts, focuses on its development through four aspects like phase, types,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onship.
     First, taking the time as a clue, the article divides the six decades into two phases, 1949-1979 and 1979-2009, discusses the main research fields from research on solos and research on ensembles,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from approaches, targets and methods of research.
     Second, from the three main types of the research on China string music history, the article sorts out and file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and papers on category research, subsection research and topic research, to reveal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conclude the achievemen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ird, sums up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tring music in the last six decades through academ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eam and thought.
     This article preliminarily to elaborat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earch on China String Music History and Research on China Music History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y on China String Music History and China Music Historiography.
引文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364
    [2]现代汉语大词典编委会.现代汉语大词典下册[Z].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12:1814
    [3]中国百科大辞典编委会.中国百科大辞典[Z].华夏出版社,1990.9:605
    [4]夏征农.辞海:1999年缩印本(音序)3[Z].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1
    [5]乐声.中华乐器大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1
    [1]项阳.中国弓弦乐器史[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9
    [2]乐声.中国乐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86;赵讽.中国乐器[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1
    [3]乐声.中国乐器博物馆[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4]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所音乐舞蹈研究室.中国乐器介绍[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
    [5]参见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史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3
    [1]田可文.论音乐史学的学科体系构架[J].2007.1:145
    [1]谭茗.我国第一部研究琵琶史的专著[J].瞭望,1989.26:47
    [2]田逢俊.一本具有开拓性的书——推荐新书《中国琵琶史稿》 [J].人民音乐.1987.9:47
    [1]周延甲、雷家駪、李世斌.秦筝史话.序[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序1
    [1]徐平心.中外扬琴的发展与比较[J].乐器,1992.1:10
    [1]欣立.中国弓弦乐器史.音乐研究,1999.4:103
    [1]李焕之.当代中国音乐[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
    [1]许健.琴史初编.人民音乐出版社[M].北京:1982:192
    [1]刘北茂.纪念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J].人民音乐,1957.6:30
    [2]李元庆.刘天华——“五四”时代杰出的音乐家[J].人民音乐,1957.12:36
    [1]原矢.关于评价刘天华的两个问题[J].音乐研究,1960.3:84
    [2]原矢.关于评价刘天华的两个问题[J].音乐研究,1960.3:86
    [3]刘北茂.纪念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J].人民音乐,1957.6:28
    [1]刘半农.书亡弟天华遗影后
    [1]管平湖.从“幽兰”“广陵散”的谱式谈到减字谱的时代问题[J].人民音乐,1957.10:33
    [1]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中国音乐词典(续编)[z].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262
    [2]李文如.二十世纪中国音乐期刊篇目汇编(上1)[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
    [1]谭茗.我国第一部研究琵琶史的专著[J].瞭望,1989.26:47
    [2]田逢俊.一本具有开拓性的书——推荐新书《中国琵琶史稿》 [J].人民音乐.1987.9:47
    [3]四川音乐学院陈济略语,转引自:田逢俊.一本具有开拓性的书[J].人民音乐.1987.9:45
    [1]韩淑德.中国琵琶近现代史资料之五——当代琵琶艺术家、教育家王范地[J].音乐探索,1995.1:22
    [1]周延甲、雷家駪、李世斌.秦筝史话.序[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序1
    [1]汤咪扫.十三弦筝之由来[J].中国音乐,1992.1:19
    [2]焦金海.中国筝古今谈——筝的种类与弦制探讨[J].中国音乐,1998.4:16
    [1]代梓又.四川扬琴史稿[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8—9
    [2]孙星群.三弦的地位——读王耀华著《三弦艺术论》[J].音乐研究,1992.2:97
    [1]袁静芳.民族器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伍国栋.“江南丝竹”概念及研究述评[J].艺术百家,2008.1:171
    [1]伍国栋.一个“流域”两个“中心”——江南丝竹的渊源与形成[J].音乐研究,2006.2:25
    [1]刘承华.文人琴与艺人琴关系的历史演变——对古琴两大传统及其关系的历史考察[J].中国音乐,2005.2:38
    [1]谢孝苹.鸟瞰二十世纪中国古琴音乐[J].统一论坛,1994.2:42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近代部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6:99
    [1]赵玉卿.敦煌乐谱的断代及谱式的考证研究综述[J].交响,1997.3:24
    [1]中国音乐辞典[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309
    [1]章华英.古琴音乐打谱之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8
    [1]参见沈恰.论“双视角”研究法及其在民族音乐学中的实践和意义[J].中国音乐学,1998.2
    [2]何昌林.古谱与古谱学[J].中国音乐,1983.3:9
    [1]项阳.胡琴类弓弦乐器说[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1:23
    [1]欣立.中国弓弦乐器史[J].音乐研究,1999.4:103
    [1]童恩正.试论我国从东北至西南的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C].文物与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987
    [2]项阳.中国弓弦乐器史[M].国际文化出版社,1999:216
    [3]陈天国.二四谱是弓弦乐器谱[J].民族民间音乐,1989.3:15-18
    [1]项阳.中国弓弦乐器史[M].国际文化出版社,1999:8
    [2]欣立.中国弓弦乐器史[J].音乐研究,1999.4:103
    [1]周菁葆.胡琴的演变[J].中国音乐,1987.3:45-46
    [2]岸边成雄.伊斯兰音乐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89
    [1]周菁葆.胡琴的演变[J].中国音乐,1987.3:45-46
    [2]项阳.中国弓弦乐器史[M].国际文化出版社,1999:288
    [1]李祥霆.论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3:90
    [1]李祥霆.论唐代古琴演奏美学及音乐思想(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4:31
    [1]赵志安.汉代阮咸类琵琶起源考[J].黄钟,2001.4:76
    [1]曹月.略论明清琵琶曲谱及演奏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5.3:45
    [1]赵小鹏.浅析隋唐琵琶流行的原因[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S2:122
    [1]孔艳艳.二十世纪二胡演奏技巧的开发与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硕士,2004:25
    [1]戚梅.论二十世纪扬琴音乐的分期[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2005:6
    [1]王义茹.20世纪我国扬琴形制改革与音乐创作之关系[J].人民音乐,2008.8:58
    [1]郑锦扬.一九九零年的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载郑锦扬《音乐史学美学论稿(上)》[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315
    [1]中国音乐辞典[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309
    [1]许健.朱长文[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7.4:35
    [1]郑锦扬《朱长文<琴史>初探(下)》[J],交响,1993.2:23
    [1]张斌.宋代的古琴文化与文学[D].复旦大学,博士,2006:70
    [1]许健.朱长文[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7.4:35
    [2]郑锦扬《朱长文<琴史>初探(上)》[J],交响,1993.2:20
    [1]郑锦扬.朱长文<琴史>初探(下)[J],交响,1993.3:22
    [2]同[1
    [3]同[1]
    [1]上海书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
    [2]中国音乐研究所,1959.5.1,刻印、线装本
    [1]张斌.宋代的古琴文化与文学[D].复旦大学,博士,2006:143
    [1]李子伟.秦筝溯源[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1:65
    [2]周纪来.中国筝形制通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5:12
    [3]曹正.关于古筝历史的探讨[J].中国音乐,1981.1:40
    [4]魏军.秦筝源流再证[J].交响,1990.1:20
    [5]周纪来.中国筝形制通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5:16
    [6]金建民.也谈筝的起源——与邱大成同志商榷[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3.1:88
    [1]林谦三.东亚乐器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173
    [2]邱大成.中国筝的起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2.3:79
    [3](日)林谦三.东亚乐器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168
    [4]宋新潮.殷商文化区域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10:7
    [1]项阳.中国弓弦乐器史[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9.10:60
    [2]魏军.秦筝源流新证[J].交响,1986.1:41
    [3]魏军.秦筝源流再证[J].交响,1990.1:20
    [4]李子伟.秦筝溯源[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1:68
    [5]项阳.考古发现与秦筝说[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4:64
    [6]项阳.中国弓弦乐器史[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9.10:58
    [7]张思媛.论中国传统筝乐艺术的传播与嬗变[D].陕西师范大学,2006:1
    [1]盛秧.浙派古筝渊源谈[J].中国音乐,2007.2:191
    [2]魏军.秦筝源流三证——质疑筝源于越地及西渐之说[J].中国音乐,2007.3:85
    [1]焦金海.仁智之器筝筝然也——筝乐三题[J].人民音乐,1998.8:29
    [2]汤咪扫.二千五百年前的古筝[J].乐器,1990.1:4
    [3]商林曦.筝史初探[J].戏文,2004.3:97-98
    [1]邱大成.中国筝的起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2.3:79
    [2]焦文彬.“秦筝归秦”的提出及其历史依据[J].交响,1993.4:8
    [1]邓玲.论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7:49
    [1]袁莉.浙江筝艺在上海的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2005:2
    [2]魏军.秦筝源流再证[J].交响,1990.1:20
    [3]盛秧.浙派古筝渊源谈[J].中国音乐,2007.2:191
    [1]项斯华、吴赣伯.浙江筝刍议[J].中国音乐,1991.4:40
    [2]王丹.河南筝乐艺术风格及文化背景之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7:2
    [1]周延甲、雷家駪、李世斌.秦筝史话.序[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序1
    [1]陈应时.筝学散论.序[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5:2
    [1]姜宝海.当真来自<归去来>?——传统筝曲<渔舟唱晚>的由来探讨[J].民族民间音乐,1985.1:224
    [2]蒋萍.古筝演奏法[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
    [1]刘再生.我国琵琶艺术的两个高峰时期[J].人民音乐,1983.9:25
    [1]李健正.古代丝绸之路与中国琵琶(上)[J].交响,1993.3:8
    [2]李健正.古代丝绸之路与中国琵琶(下)[J].交响,1993.4:10
    [3]郑祖襄.汉代琵琶起源的史料及其分析考证[J].中国音乐学,1993.3:45-46
    [1]赵志安.汉代阮咸类琵琶起源考[J].黄钟,2001.4:76
    [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734
    [3]王伽娜.元大都音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183
    [4]参见杨荫浏.琵琶名曲《海青拿天鹅》[J].人民音乐,1961.10:27
    [1]参见王伽娜.元大都音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167
    [1]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438
    [1]王伽娜.元大都音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183
    [1]参见解金福.从唐诗中窥探琵琶[J].中国音乐,1987.2:95
    [1]李明岩.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全唐诗》中拨弦乐器琵琶的音乐研究[J].艺术研究,2007.4:139
    [1]王耀华.三弦艺术论(上)[M].海峡文艺出版社,1991:3
    [2]周菁葆.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90
    [3]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726
    [4]乐声.三弦[J].中国音乐,1986.1:71
    [1]王耀华.三弦艺术论(上)[M].海峡文艺出版社,1991:32
    [2]李凤山.漫话无品位、非繁弦弹拨乐器——三弦[J].音乐天地,1998.1:22
    [3]王振先.三弦史略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3:60
    [4]王振先.三弦史话[J].乐器,2000.6:34
    [1]王振先.三弦史话[J].乐器,2000.6:34
    [1]孙宁宁.“三尺檀龙”是三弦吗?——对史学界三弦定论的重新认识[J].音乐研究,2007.3:36
    [2]何昌林.三弦——渤海琴(锨琴、锹琴、秋琴)[J].中国音乐,1989.4:14
    [1]肖兴华.我国拉弦乐器的产生和演变[J].乐器,1981.6:4
    [2]柯沁夫.胡琴源流辨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6:70
    [3]任建一.二胡及历史沿革[J].乐器,2006.1:17
    [1]周菁葆.胡琴的演变[J].中国音乐,1987.3:46
    [2]张蓓荔、杨宝智.弦乐艺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38
    [3]高耀华.二胡的源流[J].中国音乐,1985.1:17
    [1]查甫尧.胡琴源流问题[J].艺苑,1995.3:50
    [2]肖兴华.我国拉弦乐器的产生和演变[J].乐器,1981.6:4
    [3]周武彦.我国弦乐器源流探梳[J].艺苑,1992.3:8
    [1]王国伟.刘天华以来的二胡曲创作[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1.3:18
    [1]冯丽梅.中国现代二胡曲创作概观[J].交响,1994.4:53
    [1]覃光广等主编.文化学辞典[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150
    [2]冯名洋.二胡文化论——在香港大学"20世纪国乐思想研讨会”上的发言[J].交响,1999.3:9
    [1]乔建中.一件乐器和一个世纪——二胡艺术百年观[J].音乐研究,2000.1:36
    [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
    [2]朱政惠.史之心旅[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6
    [3]朱政惠.史之心旅[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4
    [1]张书学.中国现代史学思潮研究.引言[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4
    [2]王学典.20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编前语[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35
    [3]侯云灏.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与变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
    [4]第四章第二节对此有详细的阐述。
    [1]张静蔚.对我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的两点思考[J].音乐研究,1986.1:16
    [2]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载于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文化组编.党和国家领导人论文艺[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2:181—189
    [3]周杨.不拘一格,广些,深些,精些[J].音乐研究,1982.1:17
    [1]王国维文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2
    [1]参见姚蒙编译.新史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9—35
    [1]罗明洲.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2
    [2]同上
    [3]高宣扬.后现代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
    [1]刘放桐等.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615
    [2]张荣生.西方现代派建筑艺术[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97;H.H.阿森纳.西方现代艺术史.80年代[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172
    [3]王治河.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2006.289
    [4]张之沧.“后现代主义”释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4:3
    [1]戴维·罗宾逊:尼采与后现代主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2]王治河.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
    [3]高宣扬.后现代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6
    [4]高宣扬.后现代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
    [5]李杨、白培德.文化与文学:世纪之交的凝望[M].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291
    [6]道格拉斯·凯尔纳,斯蒂文·贝斯特,后现代理论——批判性的质疑[M].伦敦:麦克米兰出版公司,1991:29—30
    [1]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
    [2]参见.中国音乐年鉴95卷.杨立青的介绍文章
    [1]K.兴茨.矫饰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论R.菲伯尔的作曲方法[M].德国维尔果公司,1988:4
    [2]参见宋瑾.西方音乐从现代都后现代[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305
    [3]参见李诗原.谭盾音乐与后现代主义[J].中国音乐学,1996.3:115—116
    [1]王治河.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8
    [2]杨立青.西方后现代主义音乐思潮简述.载于音乐学术的历史轨迹(下)[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546
    [1]冯俊等.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1
    [1]王九虎.后现代主义音乐的文化特征[J].黄钟,1999.4:34
    [1]刘嵘.一部富有创新意义的音乐简史——夏滟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评介[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06.5:159
    [1]夏滟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4:201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现代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6
    [1]《礼记.曲礼》,据《十三经注疏》[M].1815年阮元刻本。
    [2]《左传.昭公元年》,据《春秋经传集解》[M].北京:文学古籍刊印馆,1955年
    [1]洛秦.中国古代乐器艺术发展历程.载薛良.音乐知识手册第三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83
    [1]参见易存国.中国古琴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1]参见肖人伍.古谱与古谱学[J].中国音乐,1989.4:70
    1.林谦三.敦煌琵琶谱的解读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57
    2.查阜西编.存见古琴曲谱揖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
    3.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存见古琴指法谱字辑览.[M]. 1958年油印本
    4.中国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历代琴人传[M]. 1961年油印本
    5.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古代乐论选辑(内部资料)[M].1962
    6.林谦三.东亚乐器考[M].北京:音乐出版社,1962
    7.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琴论缀新[M].1962—1964年油印本
    8.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编.琴曲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63
    9.许健.琴史初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10.李春林.琴[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11.韩淑德、张之年.中国琵琶史稿[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12.周望.秦地·秦人·秦筝[M].中央音乐学院油印本,1987
    13.王耀华.三弦艺术论(上)[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1
    14.阿炳艺术成就国际研讨会组委会.阿炳论——民间音乐家阿炳研究文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
    15.姜宝海.筝学散论[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5
    16.刘育和.刘天华全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17.陈振铎.刘天华的创作和贡献[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
    18.项阳.中国弓弦乐器史[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9
    19.叶栋.唐乐古谱译读[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0.焦文彬.秦筝史话[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21.乐声.中华乐器大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22.刘育熙.刘北茂纪念文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3.岳峰.音乐家储师竹——储师竹作品及对他的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24.易存国.中国古琴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5.刘北茂.刘天华音乐生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26.傅建生、方立平.闵惠芬二胡艺术研究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7.章华英.古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8.陈应时.敦煌乐谱解译辨证[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29.岳峰.艺坛伯乐:二胡艺术家陈朝儒[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30.易存国.太音希声.中华古琴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1.赵志安.传统京剧京胡伴奏艺术研究[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32.黄大同.尺八古琴考[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3.徐君跃、徐晓英.浙派古琴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34.唐六中.巴蜀琴艺考略[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35.代梓又.四川扬琴史稿[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36.陈伟.二胡艺术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37.王笑天.诸城派古琴艺术与名曲(上)[M].济南:泰山出版社,2007
    38.林晨.古琴[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39.凌瑞兰.现代琴人传[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1.杨荫浏.阿炳曲集[M].上海:万叶书店,1952
    2.杨荫浏.中国音乐史纲[M].上海:万叶书店,1952
    3.廖辅叔.中国古代音乐简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
    4.杨荫浏.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5.高厚永.民族器乐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6.沈知白.中国音乐史纲要[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7.吴钊、刘东升.中国音乐史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8.甘涛.江南丝竹音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
    9.牛龙菲.古乐发隐[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10.中国音乐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11.赵广晖.现代中国音乐史纲[M].台湾:乐韵出版社,1986年
    12.周菁葆.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8
    13.中国古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M].中国古筝学术交流会编辑组,1988
    14.王耀华、刘春曙.福建南音初探[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
    15.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
    16.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音乐学科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
    17.修海林.古乐的沉浮——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历史考察[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9
    18.夏野.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
    19.祈文源.中国音乐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
    20.薛良.音乐知识手册第三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
    21.赵讽.中国乐器[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1
    22.居其宏.20世纪中国音乐[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2
    23.中国音乐词典续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4.郑锦扬.音乐史学美学论稿[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
    25.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26.陶亚兵.中西音乐交流史稿[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27.金文达.中国古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28.孙星群.千古绝唱——福建南音探究[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6
    29.李焕之.中国当代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30.李纯一.中国上古出土乐器综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31.卢庆文.粤韵论丛[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2.徐士家.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纲[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7
    33.李民雄.民族器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34.余其伟.粤乐意境[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8
    35.冯文慈.中外音乐交流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6.郑祖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37.秦序.中国音乐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38.何滋浦.粤韵寻源随想[M].油印本,1998
    39.刘达章.扬琴演奏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40.臧一冰.中国音乐史(修订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41.张前.中日音乐交流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42.居其宏.新中国音乐史:1949-2000[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43.罗艺峰、钟瑜.音乐人类学的大视野[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44.《江南丝竹音乐大成》编委会编.江南丝竹音乐大成[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
    45.李景侠.中国琵琶演奏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46.夏滟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7.梁茂春.当代中国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48.陈四海.中国古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9.袁静芳.民族器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0.李文如.二十世纪中国音乐期刊篇目汇编[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51.王光祈.中国音乐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2.李纯一.先秦音乐史(修订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53.乐声.中国乐器博物馆[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5
    54.袁静芳.中国传统器乐与乐种卷.传统器乐与乐种论文综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55.肖学俊.中国传统器乐与乐种卷.传统器乐与乐种论文综录(1901—1969)[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56.徐寒.中国艺术百科全书.音乐艺术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7.吴晓萍.中国传统器乐与乐种卷.传统器乐与乐种论文综录(1970—1989)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58.史仲文.中国艺术史.音乐卷[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59.张伯瑜.中国传统器乐与乐种卷.传统器乐与乐种论文综录(1990—2000)[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60.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现代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1.余甲方.中国近代音乐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2.蓝玉崧.中国古代音乐史[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63.傅华根.论二胡演奏[M].北京: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2007
    64.林友仁、林晨.二十世纪古琴文论目录[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65.齐琨.历史地阐释——上海南汇丝竹乐清音的传承与变迁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66.傅华根.论二胡演奏[M].北京:国际中国文化出版社,2007
    67.(美)韦慈朋(Witzleben, J. L)江南丝竹音乐在上海[M].阮弘译.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68.阮弘.国乐与都市——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在上海[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8
    69.梁茂春.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卷.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949-2000)[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70.焉树芬、盛雪、张竹岩.民族乐器概论[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8
    71.齐琨.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江南丝竹[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72.郑国权.泉州弦管史话.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9
    73.张跃进、李广.中国音乐史[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74.周延甲 樊艺凤.秦筝文谱[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
    1.姚蒙编译.新史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2.张荣生.西方现代派建筑艺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
    3.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4.H.H.阿森纳:西方现代艺术史.80年代[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2
    5.李杨、白培德.文化与文学:世纪之交的凝望[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4
    6.王学典.20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编前语[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6
    7.朱政惠.史之心旅[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8.王国维文集(第四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
    9.张书学.中国现代史学思潮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10.杜成宪、崔运武、王伦信.中国教育史学九十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2.刘放桐等.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3.姚大志.现代之后——20世纪晚期西方哲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14.周青青等.音乐学的历史与现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15.佟立.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16.冯俊等.后现代主义哲学讲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7.宋瑾.西方音乐从现代都后现代[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8.王耀华、乔建中.音乐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9.罗明洲.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
    20.高宣扬.后现代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1.戴维·罗宾逊:尼采与后现代主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2.王治河.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3.杨立青.西方后现代主义音乐思潮简述.载于音乐学术的历史轨迹(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24.侯云灏.20世纪中国史学思潮与变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5.张海鹏.中国历史学30年(1978—2008)[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6.瞿林东.20世纪中国史学散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1.查阜西.漫谈古琴[J].人民音乐,1954.10
    2.王世襄.古琴名曲——《广陵散》[J].人民音乐,1956.4
    3.孟宪福.对“古琴名曲《广陵散》”一文的几点商榷[J].人民音乐,1956.10
    4.吴钊.对古琴曲《广陵散》的一些看法[J].人民音乐,1957.2
    5.桂百铸.琴学今昔谈[N].贵州日报,1957.12.26
    6.张育谨.山东诸城古琴[J].音乐研究,1959.3
    7. 陈长龄.谈谈古琴曲《龙翔操》和《龙朔操》[J].音乐研究,1959.3
    8.查阜西.琴学小史[J].人民音乐,1959.4
    9.许健.古琴曲中的《胡笳十八拍》[J].音乐研究,1959.6
    10.饶宗颐.宋季金元琴史考述[J].清华学报1960.1
    11.查阜西.古琴的今昔[N].光明日报,1960.1.20
    12.许健.古琴曲《酒狂》[J].人民音乐,1961.7、8
    13.王绍舜.从古琴曲《胡笳十八拍》与词配合的情况证明词曲的作者是蔡文姬[C].琴论缀新第1集.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1962.5
    14.汪孟舒.胡笳考小序[J].琴论缀新第1集[C].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1962.5
    15.许健.洋洋兮若江海[J].人民音乐,1962.5、6
    16.沈草农.《龙翔操》与《龙朔操》命名的质疑[C].琴论缀新第1集.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1962.5
    17.刘德义.从古琴名曲《广陵散》失传谈起[J].(台)功学月刊,1963.49
    18.张育瑾.《关山月》探源[C].琴论缀新第2集.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1963.6
    19.查阜西.《张孔山流水》研究[C].琴论缀新第2集.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1963.6
    20.汪孟舒.琴曲《沧海龙吟》[C].琴论缀新第2集[M].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1963.6
    21.张育瑾.对琴曲《关山月》的调查研究[C].音乐论丛第4辑.北京:音乐出版社,1963.12
    22.顾梅羹.《嵇氏四弄》几个问题的考证[C].琴论缀新第3集.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1964.4
    23.沈草农.漫谈《广陵散》[C].琴论缀新第3集.北京:中国音乐研究所,1964.4
    24.许健、吴钊.冲冠怒亦深——谈琴曲<广陵散>》[C].音乐论丛第2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
    25.张育瑾.古琴曲《广陵散》研究[J].音乐学习资料(山东),1979.4
    26.刘玲.“投剑功无补”——与吴釗、许健同志商榷[J].音乐研究,1980.2
    27.龚一.七弦琴曲《潇湘水云》及其作者郭楚望[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1.1
    28.谢孝苹.漫谈古琴[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1.2
    29.吕骥.略论七弦琴音乐遗产——为<琴曲集成>出版而作.琴曲集成(一)(上)[M].北京:中华书籍出版社.1981.2
    30.成公亮.古琴家张育谨和山东诸城琴派[J].齐鲁艺苑,1982.1
    31.许健.《广陵散》辨——答《投剑功无补》[J].音乐研究,1982.2
    32.刘明澜.论广陵琴派[J].音乐研究,1982.2
    33.刘赤诚. 《梅庵琴谱》与诸城派[J].中国音乐,1984.2
    34.张子谦.广陵琴学过去及将来[J].广陵琴苑,1985年创刊号
    35.季家锦《广陵派学曲《梅花三弄》研究[J].广陵琴苑,1985年创刊号
    36.王德埙.琴曲《广陵散》流变初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4
    37.王德埙.论解曲组合与解曲扩展——琴曲《广陵散》流变(曲体考)之二[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6.3、4
    38.王德埙.《论解曲组合与解曲扩展》补证[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7.3
    39.成公亮.古琴曲《龙朔操》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7.3
    40.王德埙.历代《广陵散》众说综论[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8.2、3
    41.刘忆.虞山琴派创始人——严澂[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8.2
    42.朱默涵.川派古琴艺术研究[J].乐府新声,1988.3
    43.庞雨珠.谈山东诸城派琴曲《关山月》[J].人民音乐,1988.12
    44.王德埙.“取韩相”等累赘标题之由来—琴曲《广陵散》流变考之三[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9.1
    45.许健.虞山派的清微淡远[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9.1
    46.王德埙《琴曲《广陵散》流变考之三——东汉古曲《止息》之发现鉴定与处理意见[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9.3
    47.杨和平.斫琴史简述[J].乐器,1990.2
    48.王德埙.东汉古曲《止息》之鉴定与处理意见[J].民族艺术,1990.2
    49.林友仁.二十世纪东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中的中国古琴艺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0.3
    50.朱默涵.古琴传统记谱法沿革探微[J].乐府新声,1990.4
    51.王德埙.太古指法溯源——琴曲《广陵散》考证之六[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0.4
    52.戴微.传人.传谱.传派——广陵琴派的历史沿革和艺术风格[J].音乐研究,1991.2
    53.王德埙.古琴指法通解十二则——琴曲《广陵散》相关研究之一.[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1.Z1
    54.谢孝苹.关于《五知斋琴谱》[J].音乐研究,1992.1
    55.王德埙.论楚、瑟、平三个调与公孙崇的七弦琴仲吕宫弦式——琴曲《广陵散》流变考之五[J].中国音乐学,1992.2
    56.戴晓莲.荷兰存见的古琴谱与高罗佩[J].音乐艺术,1992.2
    57.王德埙.评许健《古琴研究》——《广陵散》答辩之一[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2.3
    58.许健.源远流长话古琴[J].中国音乐教育,1992.4
    59.王德埙.《碣石调.幽兰》卷子的抄写年代[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3.1
    60.吕洪静.《胡笳十八拍》琴曲的名与实[J].交响,1993.2
    61.王德埙.国宝汉隋古琴谱式指法唐抄卷子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3.3、4
    62.谢孝苹.鸟瞰二十世纪中国古琴音乐[J].统一论坛,1994.2、3
    63.许健.两浙琴派的兴起及其演变[C].音乐学文集.山东友谊出版社,1994
    64.戴晓莲.琴曲《梅花三弄》研究[J].中国音乐学,1999.4
    65.段晋中、张平.琴声悠悠三千年——古琴的发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66.庞秉璋.《幽兰》调名考释[J].音乐艺术,1996.3
    67.宫宏宇.荷兰高罗佩对中国古琴音乐的研究[J].中国音乐,1997.2
    68.曾成伟.蜀派古琴源流及艺术特色[J].音乐探索,1997.2
    69.戴微.琴曲《碣石调.幽兰》谱版本研究[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2
    70.俞秦琴.浅论蜀派古琴的特点[J].音乐探索,1997.3
    71.郑珉中.漫谈有关琴史的几个问题——与津门琴友商榷[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2
    72.郑珉中.两宋古琴浅析[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4
    73.王红梅.对近年来古琴音乐文化研究的回顾[J].乐府新声,2000.2
    74.张彤.琴史初话[J].北方音乐,2000.3
    75.王小平.广陵琴派艺术特征初论[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0.4
    76.吴钊.明清琴乐多元化发展的思考[J].文艺研究,2002.2
    77.戴微.浙派古琴的兴起、发展与煊变[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2
    78.刘承华.南宋浙派对后世琴派的影响及其脉络[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3
    79.刘承华.文人琴与艺人琴关系的历史演变——对古琴两大传统及其关系的历史考察[J].中国音乐,2005.2
    80.章华英.太古遗音——古琴音乐的历史与文化[J].中华文化画报,2006.2
    81.章华英.明代虞山琴派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述考[J].乐府新声,2007.2
    82.严晓星.高罗佩以前古琴西徂史料概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1
    83.吴安宇.南宋琴谱谱系考[J].歌海,2008.3
    84.王雅晖.虞山琴派对明代琴乐发展与传播的历史意义论析[J].东南传播,2008.8
    85.王雅晖.明代虞山派古琴艺术特征探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9.16
    1.王川.谈琵琶的持琴法[J].人民音乐,1956.9
    2.吉光.从倒持琵琶谈起[J].人民音乐,1959.2
    3.杨荫浏.琵琶名曲海青拿天鹅[J].人民音乐,1961.10
    4.曹安和.唐代的琵琶技法[J].人民音乐,1962.7
    5.周瑞康.弹出天鹅避海青——琵琶古曲《海青拿天鹅》简介[J].音乐爱好者,1980.3
    6.林石城.一份珍贵的琵琶古谱——《高和江东》[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4
    7.朱舟.琵琶的拨弹与指弹孰先?[J].中国音乐,1982.1
    8.张世彬著,鲁松龄译.根据《旧伏见宫本南宫琵琶谱》对唐代(扌刍)琵琶乐谱的研究(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3.Z1
    9.何昌林.天平琵琶谱之考、解、译[J].音乐研究,1983.3
    10.何昌林.唐传日本<五弦谱>之译解研究(上)[J].交响,1983.4
    11.张世彬著,鲁松龄译.根据《旧伏见宫本南宫琵琶谱》对唐代(扌刍)琵琶乐谱的研究(上)[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3.4
    12.刘再生.我国琵琶艺术的两个高峰时期[J].人民音乐,1983.9
    13.何昌林.唐传日本<五弦谱>之译解研究(下)[J].交响,1984.1
    14.周柱铨.让天鹅自由地飞翔吧!——释《海青拿天鹅》[J].乐府新声,1984.1
    15.孟棣.琵琶古今名实浅析——兼评所见辞书中的琵琶条[J].广州音乐学院学报,1984.1、2
    16.韩淑德.琵琶发展史略[J].音乐探索,1984.2
    17.何昌林.唐传日本<五弦谱>之译释研究的几点说明[J].交响,1984.2
    18.阿黛.琵琶沿革图解[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5.2
    19.侯桂芝.琵琶史话[J].乐府新声,1985.3
    20.周菁葆.琵琶溯源[J].音乐探索,1985.3
    21.吴犇.对《玉鹤轩琵琶谱》的初步研究[J].交响,1986.3
    22.高厚永.曲项琵琶的传派及形制构造的发展[J].中国音乐学,1986.3
    23.韩淑德.琵琶源流再考[J].音乐探索,1986.4
    24.李荣声.《玉鹤轩琵琶谱》的传谱与整理[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7.2
    25.陈泽民.《浦东琵琶谱》年代考[J].中国音乐学,1989.1
    26.[美]梅白翰若、顾连理泽.《华秋苹琵琶谱》中的音乐结构[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9.2
    27.袁静芳.文化背景与音乐功能的转变——(料峭>乐目家族研究之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2
    28.袁静芳.模式分析与谱系家族梳理——(料峭)乐目家族研究之二[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2
    29.广隶.四弦千遍语一曲万重情——琵琶与琵琶音乐[J].音乐爱好者,1990.2
    30.陈四海.摭谈唐代琵琶的指弹、捍拨与用弦[J].乐器,1990.4
    31.王霖《春江花月夜》曲源及作者探究[J].音乐研究,1993.1
    32.郑祖襄.汉代琵琶起源的史料及其分析考证[J].中国音乐学,1993.3
    33.李健正.古代丝绸之路与中国琵琶[J].交响,1993.3、4
    34.杨久盛.琵琶名曲《海青拿天鹅》探源[J].中国音乐学,1994.2
    35.韩淑德.中国琵琶近现代史资料(之一、二、三、四)[J].音乐探索,1994.1、2、3、4
    36.王丹.刚柔并济话琵琶[J].国际音乐交流,1994.2
    37.李金华.“秦琵琶”与“胡琵琶”——中国古代琵琶考辩[J].交响,1994.2
    38.郑祖襄.宋·元·明琵琶曲史料拾零[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2
    39.李荣声.北派琵琶的遗音——《玉鹤轩》琵琶谱》[J].中国音乐学,1994.3
    40.韩淑德.中国琵琶近现代史资料(之五)——当代琵琶艺术家、教育家王范地[J].音乐探索,1995.1
    41.韩淑德.中国琵琶近现代史资料(之六)[J].音乐探索,1995.2
    42.陈四海.琵琶史中的指弹与拨弹.中国音乐,1995.2
    43.曹月.略论明清琵琶曲谱及演奏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5.3
    44.陈四海.试论琵琶史中指弹及拨弹的沿革[J].交响,1995.4
    45.韩淑德.中国琵琶近现代史资料(之七)[J].音乐探索,1995.4
    46.韩淑德.中国琵琶近现代史资料(之八)[J].音乐探索,1996.1
    47.林石城.琵琶古曲《海青拿天鹅》[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2
    48.陈志新.古老的琵琶“达比亚”[J].中国音乐,1996.4
    49.宁勇.中国音乐史上琵琶艺术发展的三个高峰期[J].交响,1998.1
    50.吴晓萍.《弦索备考》与传统琵琶谱同族曲目之比较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0.2
    51.张宪生.二胡、琵琶、小提琴渊源关系之探微[J].乐府新声,2000.4
    52.赵志安.汉代阮咸类琵琶起源考[J].黄钟,2001.4
    53.王承植.外来文化交汇下的唐代琵琶音乐[J].戏曲艺术,2003.3
    54.张申申.浅议曲项琵琶演奏技法的变异[J].乐府新声,2004.2
    55.吴慧娟.略论隋唐时期琵琶艺术盛况[J].音乐探索,2004.4
    56.万莉.琵琶历史渊源与流派问题研究综述[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2
    57.崔玲玲.琵琶名曲<海青拿天鹅>溯源[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4.2
    58.赵小鹏.浅析隋唐琵琶流行的原因[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S2
    59.庄永平.略论我国古代琵琶技巧及衍变[J].乐府新声,2006.3
    60.徐欣熠.隋唐宋汉族琵琶形制演变初探[J].科技咨询导报,2007.21
    61.田甜.20世纪中叶琵琶演奏技法发展纲述[J].乐府新声,2008.3
    62.陈秉义.海青、契丹、琵琶与琵琶曲《海青拿天鹅》——有关契丹音乐文化学习考察研究笔札[J].乐府新声,2008.2、3
    63.郑祖襄.宋、元、明琵琶图像考——琵琶乐器汉化过程的图像分析[J].中国音乐学,2008.4
    64.王赞珍.刍议琵琶在隋唐音乐文化架构中的凸显地位[J].中国音乐,2009.2
    65.何丽丽.明清时期琵琶在民间音乐伴奏中的运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1.曹正.关于古筝历史的探讨[J].中国音乐,1981.1
    2.曹正.古筝沿革略谈.乐器,1981.3
    3.赵曼琴.筝史浅析[J].音乐研究,1981.4
    4.曹正.历代文艺作品中的筝[J].中国音乐,1981.4
    5. 周延甲、李世斌.秦筝在秦——陕西榆林古筝考察报告[J].交响,1982.1
    6.邱大成.中国筝的起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2.3
    7.金建民.古代的筝[J].乐器,1982.4、5、6
    8.金建民.也谈筝的起源——与邱大成同志商榷[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3.1
    9.姜宝海.当真来自《归去来》?——传统筝曲《渔舟唱晚》的由来探讨[J].民族 民间音乐,1985.1
    10.汤咪扫.古筝浅谈[J].乐器,1986.1
    11.魏军.秦筝源流新证[J].交响,1986.1
    12.蒋萍.《渔舟唱晚》简述——与姜宝海先生商榷[J].民族民间音乐,1986.1
    13.程午加.关于筝和筝曲《渔舟唱晚》[J].艺苑,1986.1
    14.池华.筝曲《渔舟唱晚》非娄树华改编[J].民族民间音乐,1986.2
    15.成公亮.古筝名曲《渔舟唱晚》由来之争——兼析《渔舟唱晚》魏子猷传谱本[J].音乐小杂志,1986.7
    16.叶栋.唐传十三弦筝曲二十八首(上)[J].交响,1987.2、3
    17.黄成元.公元前500年的古筝——贵溪崖墓出土乐器考[J].中国音乐,1987.3
    18.金建民.古筝起源之谜[J].中国音乐,1988.1
    19.吴诗立.筝最早的记谱样式[J].秦筝,1989.1
    20.雷家駪.讹误不可再传[J].交响,1989.2
    21.陶亚兵.论我国当代重奏音乐的发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3、4
    22.姜宝海.再论筝曲《渔舟唱晚》的由来——兼与他人商榷[J].艺苑,1989.4
    23.汤扫咪.还其历史本来面目[J].秦筝,1990.1
    24.项阳.从筑到筝[J].中国音乐学(季刊),1990.1
    25.汤咪扫.二千五百年前的古筝[J].乐器,1990.1
    26.魏军.秦筝源流再证[J].交响,1990.1
    27.汤咪扫.筝史概述[J].中国音乐,1990.3
    28.吴赣伯、项斯华.什么是“历史本来面目”——与汤扫咪先生商榷[J].秦筝.1991.1
    29.汤咪扫.筝与瑟之辩证关系[J].中国音乐,1991.2
    30.项斯华、吴赣伯《浙江筝刍议[J].中国音乐,1991.4
    31.汤咪扫.十三弦筝之由来[J].中国音乐,1992.1
    32.金建民.唐代的筝、筝谱和筝曲[J].乐府新声,1992.1
    33.盛秧.浙江筝的历史渊源及名称界定[J].乐器,1992.1、2、3、4
    34.周廷甲.谈秦筝归秦[J].秦筝,1992.2
    35.高德祥.说筝[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2.3
    36.项阳.考古发现与秦筝说[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4
    37.阎林红.筝的演奏技巧发展脉络[J].音乐研究,1993.4
    38.焦文彬.“秦筝归秦”的提出及其历史依据[J].交响,1993.4
    39.丁承运.古筝艺术的历史变迁.中国古筝名曲荟萃[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11
    40.杜鹃.谈山东筝派的继承与发展[J].艺术探索,1994.1
    41.樊艺凤.河南筝乐考略[J].交响,1994.4
    42.张彤.从新时期古筝创作看筝乐发展[J].交响,1994.4
    43.尹得生.说筝[J].丝绸之路,1994.6
    44.焦文彬.秦筝归秦再造辉煌[J].交响,1995.1
    45.杜鹃.齐鲁古筝探源——兼谈山东筝派的演奏特色[J].民族艺术,1995.1
    46.苏振波.香港筝乐之起源与发展(1947至1995年回顾)[J].秦筝,1995.2
    47.王晓红.当代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6.1
    48.王晓平.筝艺的历史变迁和流派的形成[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1
    49.魏军.山东古筝名曲《高山流水》析解[J].交响,1998.1
    50.焦金海.中国筝古今谈——筝的种类与弦制探讨[J].中国音乐,1998.4
    51.焦金海.仁智之器筝筝然也——筝乐三题[J].人民音乐,1998.8
    52.赵毅.古筝早期谱式与弦式流变脉络[J].黄钟,1999.1
    53.王小平.近年古筝左手技术的发展与筝曲音乐风格[J].人民音乐,2001.12
    54.陈音.古筝文化及其在贵州的流传[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2.1
    55.阎爱华.当代古筝艺术发展之轨迹[J].艺术百家,2002.3
    56.刘燕.管见中国古筝发展之轨迹[J].中国音乐,2003.4
    57.马宝玲.“筝”先恐后——也谈“秦筝归秦”[J].当代戏剧,2004.S1
    58.王运.近十年来古筝左手演奏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研究[J].黄钟,2004.S1
    59.杨萍.从左手弹奏技巧的运用看筝乐的发展[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4.1
    60.商林曦.筝史初探[J].戏文,2004.3
    61.卢向晨.浅谈古筝形制与结构的发展[J].乐器,2004.4
    62.韩建勇.古筝别名考及形制的历代沿革[J].云岭歌声,2004.12
    63.李婷婷.古筝艺术的传播与嬗变论纲[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64.盛霞.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铜陵学院学报,2005.1
    65.罗德栽.谈谈客家筝派的形成和传播[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2
    66.刘燕.客家筝考[J].中国音乐,2005.2
    67.段丽丽.古筝的起源与发展[J].民族音乐,2006.1
    68.李子伟.秦筝溯源[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6.1
    69.刘娜.筝史与筝艺的发展[J].音乐生活,2006.2
    70.季胜男.山东筝的历史渊源及其艺术特点[J].交响,2006.2
    71.王晨阳.略论古筝演奏技巧的传承与沿革[J].黄河之声,2006.4
    72.张维.从古典诗词看筝乐的演变[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4
    73.顾永祥.浅谈山东筝的发展及特征[J].音乐生活,2006.9
    74.赵毅.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及其当今教学中的问题[J].黄钟,2007.2
    75.盛秧.浙派古筝渊源谈[J].中国音乐,2007.2
    76.高雁.论20世纪中、后期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创新[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7.3
    77.魏军.秦筝源流三证——质疑筝源于越地及西渐之说[J].中国音乐,2007.3
    78.李庆丰.1980年以来筝乐理论研究评述[C].中国古筝艺术第六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08
    79.汤扫咪.魏晋南北的朝是筝的鼎盛期[C].中国古筝艺术第六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08
    80.李雅谦.20世纪80年代中国古筝理论研究综述[J].黄河之声,2008.1
    81.陈蔚旻.客家筝派源流探微[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3
    82.张玲玲.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创新[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4
    83.吴萌.浅析筝之起源及筝乐之发展[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5
    84.彭蓉.试论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历程[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5
    85.谢晓滨.从《筝赋》看汉魏六朝的筝乐文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9.6
    1.用舟.略谈胡琴的发展[J].音乐世界,1978.3
    2. 肖兴华.我国拉弦乐器的产生和演变[J].乐器,1981.6
    3.赵后起.胡琴考略[J].艺苑,1983.4
    4.朱岱弘.我国弓弦乐器源流[J].中国音乐,1984.3
    5.刘北茂.《病中吟》的产生、命名与创作年份[J].中国音乐,1984.3
    6.高耀华.二胡的源流[J].中国音乐,1985.1
    7.齐慧庆.奚琴的起源和发展[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5.6
    8.孙焕英.二胡究竟形成于何朝代——对杨荫浏先生<中国音乐史稿>关于二胡历史定论的否定[J].民族民间音乐,1986.4
    9.周菁葆.胡琴的演变[J].中国音乐,1987.3
    10.郑德渊.谈擦弦乐器的改革与发展[J].民族音乐,1987.8
    11.钟清明.胡琴起源辨证[J].音乐学习与研究,1989.2
    12.倪志培.由周少梅传谱《熏风曲》所想到的[J].黄钟,1989.4
    13.项阳.从筑到筝[J].中国音乐学,1990.1
    14.唐毓斌.对“马尾胡琴”一说的质疑[J].乐府新声,1990.2
    15.项阳.轧筝考[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0.2
    16.刘德波.二胡的由来[J].音乐爱好者[J].1991.1
    17.王国伟.刘天华以来的二胡曲创作[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1.3
    18.项阳.胡琴类弓弦乐器说[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1
    19.项阳.与中国弓弦乐器相关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中国音乐学,1992.1
    20.项阳.弓弦乐器在中国乐器史上的地位[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2
    21.周武彦.我国弦乐器源流探梳[J].艺苑,1992.3
    22.项阳.筑及相关乐器析辨[J].音乐探索,1992.3
    23.赵世骞.胡琴溯源[J].民族艺术,1992.3
    24.李加宁.胡琴和奚琴的流变新解[J].乐器,1993.4
    25.项阳.胡琴类弓弦乐器的再辨析[J].乐器,1994.3
    26.李乃平.二胡古今略谈[J].乐府新声,1994.3
    27.冯丽梅.中国现代二胡曲创作概观(1949—1989)[J].交响,1994.4
    28.呼延梅文.刘天华二胡学派与中国近现代二胡艺术的传承和发展[J].音乐、舞蹈研究,1995.1
    29.卢俊德.二胡沿革谈[J].艺术科技,1995.1
    30.李加宁.胡琴和奚琴的流变新解之补充[J].乐器,1995.2
    31.查甫尧.胡琴源流问题[J].艺苑,1995.3
    32.吴仁菲.胡琴琴弓考[J].1995.3
    33.邵华.“秦派”板胡的创立与发展[J].中国音乐,1997.3
    34.林阳地.二胡源流探微[J].音乐探索,1997.4
    35.林俊卿.二胡源流探究[J].福建艺术,1998.2
    36.吴红非.中国弓弦乐器的沿革[J].交响,1999.1
    37.柯沁夫.胡琴源流辨析[J].内蒙古大学学报,1999.6
    38.冯洁轩.二胡小史[J].乐器,2000.2
    39.陈宝君.中国胡琴系列说(一)开篇辞[J].乐器,2001.2
    40.李葆嘉.奚琴、嵇琴、胡琴名实考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1
    41.李晓峰.胡琴沿革略谈[J].民俗研究,2002.3
    42.苏前忠.二胡历史沿革考略[J].新余高专学报,2002.3
    43.刘汉臣.二胡独奏曲创作发展的轨迹[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2.4
    44.奚琴的历史[J].乐器,2002.12
    45.卜晓妹.20世纪末二胡音乐及其演奏技巧的新发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1
    46.林莎.关于奚琴的三则史料讨论[J].中国音乐学,2003.3
    47.马韵斐.古代胡琴的历史演进脉络[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1
    48.陈艳如.胡琴源流考[J].艺术百家,2004.2
    49.王瑞.20世纪中国二胡音乐创作的历史回顾与反思[J].艺术教育,2004.6
    50.李英.二胡演奏艺术中的移植乐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51.张木子.中国弓弦乐器溯本求源[J].音乐生活,2005.3
    52.宋新.二胡源流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3
    53.王艺.二胡曲《薰风曲》的传承与衍变——周少梅、蒋凤之、陈振铎《薰风曲》演奏谱比较研究[J].黄钟,2005.4
    54.任建一.二胡及历史沿革[J].乐器,2006.1
    55.王艺.二胡曲《赛马》两个版本的传承与传播[J].黄钟,2006.4
    56.吴晓勇.20世纪50-70年代的二胡曲创作[J].中国音乐学,2007.2
    57.陈伟.二胡源流研究评述[J].中国音乐学,2007.2
    58.陈坤鹏.二胡的历史源流及同类乐器[J].民族艺术,2007.3
    59.李乃平.二胡历史初探[J].音乐生活,2008.1
    60.胡建.近20年以来的中国弓弦乐器研究[J].音乐探索,2008.1
    61.王艺.20世纪中国二胡艺术的创新与发展[J].黄钟,2008.2
    62.王晓俊.“马尾胡琴”形制考辩[J].黄钟,2008.4
    1.李成渝.四川广元县罗家桥一、二号墓伎乐石雕的研究[J].音乐探索,1985.1
    2.乐声.三弦[J].中国音乐,1986.1
    3.陈天国.古老而又富有活力的乐器——参加三弦教学经验交流会有感[J].中国音乐,1987.1
    4.黄仕中.试论大三弦的发展[J].音乐探索,1989.2
    5. 陈茂锦.浅议三弦史诸说[J].中国音乐,1989.4
    6. 王耀华.明清两种三弦谱试译(上)[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4
    7.何昌林.三弦——渤海琴(锨琴、锹琴、秋琴)[J].中国音乐,1989.4
    8. 王耀华.明清两种三弦谱试译(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
    9.王振先.三弦史略要[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3
    10.王耀华.中国三弦源流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4
    11.王耀华.三弦源流及其考辨[J].艺术论丛,1991.4
    12.陈茂锦.三弦散论[J].艺术论丛,1991.4
    13.王耀华.中国三弦源流考(续)[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
    14.文进.三弦的起源形成及流传[J].黄河之声,1995.6
    15.高敏.三弦历史研究述要[J].中国音乐,1996.3
    16.李凤山.漫话无品位、非繁弦弹拨乐器——三弦[J].音乐天地,1998.1
    17.刘慧.三弦发展概略[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8.4
    18.王振先.三弦史话[J].乐器,2000.6
    19.孙宁宁.“三尺檀龙”是三弦吗?——对史学界三弦定论的重新认识[J].音乐研究,2007.3
    20.色仁道尔吉.三弦之历史沿革[J].内蒙古艺术,2008.2
    21.魏玲.论三弦艺术的传承[J].乐器,2008.9
    1.胡运.扬琴洋琴[J].乐器,1979.4
    2.樊汝武.关于扬琴来源的我见[J].乐器,1979.4
    3.如钟.扬琴溯源[J].乐器,1980.4
    4.王自强.扬琴与筑[J].乐器,1981.1
    5.项祖华.扬琴的源流及其发展[J].中国音乐,1981.3
    6.王沂甫.扬琴琴竹的改革和发展[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82.2
    7.王自强.扬琴史小议[J].乐器,1986.1
    8.吴万新.扬琴浅探[J].音乐探索,1989.4
    9.刘安良.东北扬琴的衍生与发展[J].交响,1991.2
    10.吴军.锵(新疆扬琴)的发展及源流[J].乐器,1993.4
    11.刘寒力.东北扬琴学派的形成与发展.中国音乐,1998.1
    12.田克俭.谈谈中国扬琴的形成及发展[J].乐器,1998.2
    13.毛清芳.扬琴历史渊源与流变轨迹觅踪[J].交响,1998.3
    14.李向颖.扬琴起源诸说述评[J].中国音乐,2000.4
    15.代茹.四川洋琴源流考[J].音乐探索,2001.1
    16.代茹.四川洋琴演奏形式之流变考[J].音乐探索,2002.1
    17.李林.扬琴研究现状及得失初探[J].中国音乐,2005.2
    18.郑小云.浅谈扬琴流派[J].黄梅戏艺术,2005.3
    19.张翠兰.《清稗类钞》洋琴史料考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4
    20.刘寒力.东北扬琴的形成与发展[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5.5
    21.黄河.传统扬琴艺术中的四川扬琴流派[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5.5
    22.王文礼.广东音乐扬琴概述[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5.5
    23.楼英.扬琴起源之我见[J].剧影月报,2005.6
    24.张翠兰.稀见清代洋琴史料二题[J].中国音乐,2006.3
    25.周婷婷.中国扬琴“舶来说”与“国产说”的比较研究[J].黄河之声,2006.9
    26.张雪.扬琴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教材发展[J].艺术教育,2007.3
    27.张翠兰.清代政书所见洋琴资料丛考[J].中国音乐,2007.4
    28.张翠兰.《续扬州竹枝词》洋琴史料考释[J].黄钟,2007.4
    29.杨健.中国的音乐会大扬琴——律吕大扬琴渊源探索与设想[J].中国音乐,2007.4
    30.张翠兰.稀见清词中的洋琴史料[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31.张翠兰.存见清代洋琴考述[J].人民音乐,2007.12
    32.张文禄.从国内四种音乐学术期刊看扬琴艺术研究的缺失[J].音乐艺术,2008.1
    33.郑世连、张翠兰.清代方志所见洋琴史料丛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2
    34.周小云.建国后中国扬琴乐器变革简述[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4
    35.中国扬琴历史渊源[J].黄河之声,2009.1
    36.扬琴的起源与演变[J].黄河之声,2009.2
    1.贾维翰.火不思的来源与新生[J].乐器,1981.1
    2.王仲丙.话阮[J].乐器,1981.5、6
    3.林济庄.论先秦器乐[J].齐鲁艺苑,1982.1
    4.徐晓钢.“箜篌”考释[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82.1
    5.李德真.古乐奇葩——箜篌[J].中国音乐,1983.3
    6.苏赫巴鲁.火不思——马头琴的始祖蒙古古乐考之一[J].乐器,1983.5、6
    7.蒋咏荷.敦煌壁画中的隋唐乐器及其组合形式[J].乐府新声,1984.3
    8.陈天国.对“二四谱”的几点意见[J].中国音乐,1984.3
    9.袁荃猷.谈竖箜篌[J].音乐研究,1984.4
    10.李德真.古乐奇葩话箜篌[J].人民音乐,1984.8
    11.岳岩.瑟·筑[J].中国音乐,1985.2
    12.宁勇.阮史漫话[J].交响,1985.2
    13.曹正.关于中国弦索谱中的“二、四谱”[J].秦筝,1985.4
    14.黎平.火不思[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2
    15.林友仁.读“古乐发隐·卧箜篌——古琴考”[J].中国音乐学,1986.3
    16.张爱兰.箜篌概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6.4
    17.柳羽.考“筑”[J].音乐研究,1987.1
    18.袁征.略论明清以来戏曲对民族器乐发展的影响[J].怀化学院学报,1987.2
    19.何昌林.中国丝弦乐重奏艺术的开拓者——胡登跳教授与八音之“丝” [J].人民音乐,1987.7
    20.陈天国.再谈二四谱应是弓弦乐器谱[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8.1
    21.郑汝中.敦煌壁画乐器研究(摘要)[J].敦煌研究,1988.2
    22.郑汝中.敦煌壁画乐器分类考略[J].敦煌研究,1988.4
    23.毛继增.扎年、火不思异同考——与边多同志商榷[J].西藏艺术研究,1988.4
    24.冬雪.王仲丙对阮的改革[J].中国音乐,1989.1
    25.高德祥.敦煌壁画中的反弹琵琶与反弹箜篌[J].音乐爱好者,1989.5
    26.边多.就“火不思”问题答毛继增先生[J].西藏艺术研究,1990.1
    27.高德祥.凤首箜篌考[J].中国音乐,1990.1
    28.王惠然.柳琴改革及柳琴艺术的发展[J].中国音乐,1990.4
    29.项阳.筑及相关乐器析辨[J].音乐探索,1992.3
    30.杨和平.古乐器“筑”研究综述[J].乐器,1993.1
    31.唐健桓.商代弦乐器及木质乐器[J].中国音乐,1993.4
    32.桂春明.中阮的演奏技巧及发展[J].音乐探索,1994.2
    33.罗复常.西汉筑为拉弦乐器的秘密[J].乐器,1994.4
    34.李玫.篌变异形态考辨——新疆诸石窑壁画中的箜篌种种[J].中国音乐学,1994.4
    35.黄翔鹏.古代相和乐器“筑”的首次发现及其意义[J].考古,1994.8
    36.台建群.敦煌壁画阮的研究[J].敦煌研究,1995.1
    37.马业平.漫话楚瑟[J].乐器,1996.2
    38.程丽臻.论楚地出土的琴瑟筝筑[J].乐器,1996.4
    39.项阳、杨应嬗、宋少华.五弦筑的码子、弓子及其相关问题[J].音乐研究,1996.4
    40.乐声.箜篌的历史与发展[J].乐器,1997.1、3、4
    41.刘焕章.话阮——关于阮的历史及其流变[J].中国音乐,1997.4
    42.刘麟.漫话竖箜篌[J].乐器,1999.3
    43.冯洁轩.中国最早的拉弦乐器“筑”考[J].音乐研究,2000.1、2
    44.徐阳.阮的历史沿革[J].乐器,2000.6
    45.宁勇.中华阮乐技艺史探踪[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46.宁勇.出谷新莺咽洞泉——阮艺新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1.2
    47.李志远.箜篌及《箜篌引》之来龙去脉[J].乐器,2003.7
    48.王建林.龟兹箜篌渊源与结构研究[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4.2
    49.庄壮.敦煌壁画上的弹拨乐器[J].交响,2004.4
    50.高·青格勒图.“火不思”的来源及其历史[J].乐器,2004.8
    51.魏扬.从古代文献中追溯箜篌的乐器形制和演奏技法[J].艺术探索,2005.S2
    52.于韵菲.论柳琴的角色变迁[J].交响,2005.1
    53.莫尔吉胡.火不思寻证[J].音乐艺术,2005.1、3
    54.沈非.中阮在现代的发展[J].小演奏家,2005.2
    55.王炳杰.柳琴艺术发展之轨迹[J].中国音乐,2005.3
    56.何丽丽.三弦柳琴与四弦柳琴考[J].乐器,2005.8
    57.伍国栋.两汉魏晋南北朝“丝竹乐”窥探[J].交响,2006.1
    58.何丽丽.柳琴的起源与原始二弦柳琴的特点[J].乐器,2006.1
    59.贺志凌.新疆出土箜篌的形制渊源探究[J].中国音乐学,2006.1
    60.何丽丽.王惠然与柳琴[J].艺术百家,2006.2
    61.高雪峰.太仓明清时期江南丝竹繁荣缘由的探究[J].中国音乐,2006.2
    62.何丽丽.柳琴的形制与改革[J].中国音乐,2006.4
    63.王福生.敦煌壁画中的部分乐器考辨[J].中国音乐学,2006.4
    64.王惠然.柳琴改革始末及其艺术现状[J].人民音乐,2006.5
    65.古老而神秘的箜篌[J].北方音乐,2006.7
    66.乐声.古乐新声火不思[J].乐器,2007.2
    67.茹秀华.论我国传统箜篌艺术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复兴[J].艺术评论,2007.6
    68.庄壮.敦煌壁画乐器组合艺术[J].交响,2008.1
    69.王敏.柳琴艺术研究文献综述[J].艺海,2008.3
    70.喻莹.湖南阮、柳琴发展刍议[J].艺海,2008.4
    71.梁勉.从唐墓壁画中的竖箜篌谈中西音乐文化交流[J].文博,2008.5
    1. 冯文慈.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中的逆向考察[J].音乐研究,1986.1
    2.郑锦扬.中国音乐史学的第三个阶段[J].音乐研究,1988.3
    3.郑锦扬.中国音乐史的宏观时空视野[J].中国音乐,1990.1
    4.居其宏.我国音乐研究机构的历史发展[J]交响,1991.4
    5. 朱政惠.当代中国史学思潮散论[J].历史教学问题,1993.3
    6. 曲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J].教学与研究.1995.6
    7. 李诗原.谭盾音乐与后现代主义[J].中国音乐学,1996.3
    8. 陈聆群.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在20世纪[J].音乐艺术,1999.3
    9.王九虎.后现代主义音乐的文化特征[J].黄钟,1999.4
    10.刘再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0世纪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J].中国音乐学,1999.4
    11.郑祖襄.1949一1999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发展概述[J].中国音乐,2000.3
    12.张之沧.“后现代主义”释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4
    13.蒋大椿.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J].历史研究,2001.4
    14.徐元勇.百年中国音乐史学研究综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3.4
    15.张静蔚.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4
    16.秦序.半世纪以来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2
    17.田可文.论音乐史学的学科体系构架[J].黄钟,2007.1
    18.郑祖襄.十年一回首——漫话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现状[J].音乐研究,2008.6
    19.冯长春.新时期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学研究观念的更新与实践[J].人民音乐,2009.6
    1.侯涛.论我国当代筝曲的发展[D].中央音乐学院.硕士,1988
    2.冯立梅.中国现代二胡曲创作概观(1949—1989)[D].西安音乐学院.硕士,1993
    3.孙卓.秦筝的历史渊源与复兴[D].中央音乐学院.硕士,2001
    4.李向颖.中国扬琴源流及当代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2001
    5.王建欣.《五知斋琴谱》四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2002
    6.赵志安.传统京剧京胡伴奏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2002
    7.郁茜茜.从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创作成功谈筝乐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2002
    8.章华英.虞山琴派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2002
    9.何丽丽.柳琴音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2003
    10.邱玥.先秦筝乐文化[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2003
    11.张东晓.当代阮乐艺术普及教育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2003
    12.连赞.论中国扬琴形制的演变[D].南京艺术学院.硕士,2003
    13.张璟.汉魏时期的筝乐艺术[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2003
    14.戴微.江浙琴派溯流探源[D].上海音乐学院.博士,2003
    15.汪莹.山东传统筝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2004
    16.孔艳艳.二十世纪二胡演奏技巧的开发与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硕士,2004
    17.万欣.二胡乐曲创作发展脉络及展望[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2004
    18.程璐璐.当代筝曲的创新意识及其表现手法[D].南京艺术学院.硕士,2004
    19.许叶蓁.刘天华二胡教学活动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2004
    20.林傅强.论刘天华在二胡教学方面的历史贡献和意义[D].上海音乐学院,硕士,2005
    21.魏薇.江南丝竹中的琵琶演奏艺术[D].南京艺术学院.硕士,2005
    22.张晓娟.建国以来二胡音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2005
    23.刘莎莎.宋筝考述[D].河南大学.硕士,2005
    24.袁莉.浙江筝艺在上海的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硕士,2005
    25.戚梅.论二十世纪扬琴音乐的分期[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2005
    26.王伽娜.元大都音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2005
    27.张思媛.论中国传统筝乐艺术的传播与嬗变[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2006
    28.周寒千.当代二胡音乐创作发展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2006
    29.汪海元.20世纪二胡音乐创作的历史分期及其艺术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2006
    30.张斌.宋代的古琴文化与文学[D].复旦大学,博士,2006
    31.徐欣熠.汉族琵琶形制演变初探[D].上海音乐学院.硕士,2006
    32.黄婷婷.论唐朝琵琶艺术的繁荣[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2006
    33.日乐图.从蒙古四胡的发展历史观蒙古四胡的艺术表现力[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2006
    34.赵瑾.20世纪初叶江南琵琶传派艺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硕士,2006
    35.章华英.古琴音乐打谱之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2006
    36.阮弘.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在上海的嬗变同异概观[D].上海音乐学院,2006
    37.张明珠.从中国扬琴的音乐文化根基看扬琴艺术[D].武汉音乐学院.硕士,2006
    38.刘蕊.中国传统弦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2006
    39.修平.《溪山琴况》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2006
    40.王雅晖.明代琴乐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2007
    41.吴婧.古琴“胡笳”曲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硕士,2007
    42.李娜.关于卧箜篌几个问题的探讨[D].天津音乐学院.硕士,2007
    43.陈琳.琵琶演奏技术的历史演进和现代创新[D].武汉音乐学院.硕士,2007
    44.卢盈盈.20世纪20年代以来琵琶艺术发展与演奏技法的演变运用[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2007
    45.司冰琳.中国古代琴僧及其琴学贡献[D].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提交时间:2007
    46.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2007
    47.谢瑾.中国古代箜篌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博士,提交时间:2007
    48.李莉.江南丝竹中的琵琶演奏艺术[D].上海音乐学院.硕士,2007
    49.杨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筝乐的传承、创新及其表现特点[D].南京艺术学院.硕士,2007
    50.邓玲.论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2007
    51.谢明.唐代筝乐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2007
    52.郑颖.刘文金与他的二胡作品[D].西北民族大学.硕士,2007
    53.汝艺.论王建民的二胡作品对二胡艺术发展的意义[D].上海音乐学院,2007
    54.宋政.论孙文明的二胡音乐创作[D].河南大学.硕士,2007
    55.张晶晶.20世纪二胡演奏技术研究初探[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2007
    56.廖俊玲.明代乐队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2007
    57.王杨.扬琴艺术在北京的发展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2007
    58.李霞.琴竹的演变对中国扬琴音乐的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2007
    59.白志艺.清代弦管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2007
    60.闫江涌.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音乐交流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2007
    61.杨凡.当代古筝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2007
    62.王丹.河南筝乐艺术风格及文化背景之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硕士,2007
    63.李曦.二胡技法符号的演变及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
    64.丁言涛.刘天华二胡音乐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2007
    65.李飞燕.刘天华二胡作品的创作特征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2007
    66.李小戈.广陵琴派的文化生态研究.南京艺术学院.博士,2008
    67.李叶丹.论中国琵琶形制的形成与发展[D].中央音乐学院.硕士,2008
    68.李静.谈民间音乐家孙文明的二胡曲创作[D].西安音乐学院.硕士,2008
    69.刘洋.唐代宫廷乐器组合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2008
    70.叶红旗.台湾高山族乐器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博士,2008
    71.刘莹.河南筝派支系艺术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硕士,2008年
    72.范冉.当代古筝形制改革述评[D].中央音乐学院.硕士,2008
    73.谭文琳.1950年代以来的“筝改良”现象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硕士,2008
    74.马卉.新中国成立以来古筝教材的建设与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2008
    75.范明磊.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二胡“移植浪潮”[D].河南大学.硕士,2008
    76.李娟.刘天华二胡作品的传播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硕士,2008
    77.吴安宇.琴家耶律楚材、袁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2008
    78.赵德波.蔡邕《琴操》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硕士,2008
    79.周婷婷.从扬琴艺术看近代以来的中国音乐发展[D].山东大学.硕士,2008
    80.曲文静.我国古代三大乐器群体的源流及其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2008
    81.舒银.浦东派琵琶曲《海青拿天鹅》演奏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硕士,2008
    1. Liangmingyue:The Chinese Chin Its History and Music San Francisco:Chinese National Music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Conservatory of Music,1972
    2. Xuwenyun:The Ku'Chin. Pasadena:Wen Ying Studio,1978
    3. Richard Carlin:Man's Earliest Music Chapter Four:Musical Instruments.Facts On File Publication, New York,1987
    4. Cf. Seven Best and Douglas Keller:Postmodern Theory-Critical Interrogations[M].London:The Macmilan Press Ltd,1991
    5. Lau, Frederic:Little Great Tradition:Recent Developments in Jiangnan Sizhu.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Los Angeles.1993
    6. Witzleben, J. Lawrence:Silk and Bamboo Music in Shanghai, The Kent State University,1995
    7. 增山賢治、余少華:胡弓(中国の胡琴)--二胡を中心に[J].季刊邦楽(22),p73-80,1980-03
    8.增山賢治:阿炳 劉天華 孫文明とその二胡楽曲[J].音楽芸術40(11),p60-65,1982-11
    9.鹿岛享:箜篌の図像学:音楽図像学研究の一試論[J].音楽研究:大学院研究年報 5,35-86,1983
    10.岸边成雄:シルクロ-ド の楽器[J].月刊文化财(264),p14-19,1985-0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