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发展经济是解决我国当代民族问题的关键。法治最重要的精神向度是自由,其中保障社会主体权利是法治的核心要素。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不仅激活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热情,也催生民族自治地方权利意识的觉醒,迫切需要法治为其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司法救济是保障少数民族经济权利的最后一道屏障,而公正的司法离不开程序的正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呼吁司法程序的正当性。
     少数民族经济法是指有权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批准或认可的调整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关系,以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权益,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稳定、协调和发展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过建国60年的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依然突出。在经济上,民族自治地方的市场机制发育不完善;在政治上,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管理自治权的有限性限制了经济发展的正式制度供给;在社会结构上,民族自治地方尚处于市民社会形成阶段;在思想观念上,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权利依然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少数民族经济法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健全。
     法律的生命在于它在具体事实中的应用。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少数民族经济法法律规范,独立处理经济纠纷案件的专门性活动。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的原则有:法治原则、平等原则、独立原则和法律责任原则。在理论上,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有助于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权益,化解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纠纷,制约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权力滥用,引导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当前的法治实践中,少数民族经济法的司法适用不仅必要,而且是可行的。它是司法链条上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关键一节,是实体法与程序法对接的桥梁和媒介。从司法适用的运行机制角度看,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外部运行机制由少数民族经济法的可诉性和民族自治地方法律意识现代化两个方面,它是保证权利主体启动司法救济程序的重要因子;内部运行机制是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程序的正当性,它是权利主体有获得公正审判机会的重要保证。
     公正程序的阙如是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的最大困境。从学理角度分析,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主要存在三种形式的困境:即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程序启动难、少数民族经济法纠纷司法力量介入难和少数民族经济法法律规范司法适用难。问题的症结在于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的内、外部运行机制失灵或受阻,并通过民族自治地方法律意识淡薄、少数民族经济法可诉性缺失、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权司法化膨胀、民族自治地方司法权弱质化这四个因素表现出来。在现行司法体制下,构建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的诉讼模式及相应的诉讼机制,是解决少数民族经济法司法适用的重要突破口。根据少数民族经济法性质与行政公益诉讼相契合的特点,行政公益诉讼是解决少数民族经济法纠纷的主要途径。构建少数民族经济法行政公益诉讼模式,至少应处理好以下问题:一是少数民族经济法行政公益诉讼的启动方式;二是少数民族经济法行政公益诉讼受案范围;三是少数民族经济法行政公益诉讼管辖机构;四是少数民族经济法行政公益诉讼的举证责任;五是少数民族经济法行政公益诉讼的诉讼费用。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crucial to settle the contemporary ethnic issues. The freedom is the foremost spiritual-orientation in rule by law among which guarantee the subject of right is absolutely the c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Western Campaign not only activates the zest of minority people to improve the economy in ethnic region but also awaken them to recognize the lawful rights. Rule by law is inevitably and urgently required in economic growth, of which the judicatory relief is the last guard to guarantee the economic rights. Fair judicature rely on the legal procedure, which is appealed in economy expand at autonomous region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system.
     Ethnic economy law is the collected appellation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which is constituted, authorized or approved by given orga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egal procedure, reconciling the economic relations, ensuring economic rights and interests, hastening the stabl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autonomous regions. With 60 years'boost in ethnic area after founding of people republic of China, the problems in social development is nonetheless outstanding in which the market mechanism is unfledged in economy, the limited authority of economic management hamper the provision of due system in politic, autonomous area is yet in the elementary phase of civil community in society structure and the inequality in reality is disclosed withal in economic rights. The above-mentioned issues can not be conducted without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economy legislation system.
     The life of the law rest with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judicatory application in ethnic economy law is the special activity, executed by judicatory organ according to the legal authorization and regulated procedure, which apply ethnic economy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deal with the economy suit independently. The principle of the judicatory application in ethnic economy law is covered with the tenet of rule by law, equivalence, independence and legal obligation. In theory, judicatory application in ethnic economy law is helpful to assure economy lawful right and interest in autonomous area, to reconcile regional economy suit, to restrain abuse of authority in self-government, to induc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economy. Example the current practice in rule of law, judicatory application of ethnic economy law is either necessary or feasible, serving as the linkage between legislation and law execution among the chain of law system, playing the role as bridge and intermedium between the substantive law and procedure law. At point of view on operation mechanism of judicatory application, the external operation mechanism is composed with litigation in ethnic economy law and modernization in legal recognition of self-government at autonomous region, which is the important ingredient to startup the judicatory relief procedure; whereas the internal operation mechanism represent the justice of the judicatory procedure which ensure the subject of right to obtain the opportunity in impartial judgment.
     The absence of legal procedure is the biggest barrier in judicatory application. By analysis of theory, there are three forms of plights in it as following:judicatory procedure is hardly startup, judicatory reconciliation is impeded to involve in economy suits, judicatory application is implemented with knot thereof the crux is the malfunction or failure in internal and external operation mechanism, which is unveiled on indifferent legal awareness, missing litigation in ethnic economy lawsuits, unrestrained local administration power as well as diluted judicatory power. Under the current judicatory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in litigation pattern and lawsuit mechanism is the paramount breakthrough to realize the judicatory application in ethnic economy law. With the trait of matching the character of ethnic economy law, the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of public interests is perceived as primary approach to resolve the ethnic economy dispute. The following issues should be solved to build up the pattern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of public interests in ethnic economy law:firstly, the mode of startup; secondly, the scope of lawsuit; thirdly, the organ in jurisdiction, fourthly, burden of proof and last but not least is the lawsuit expense in lawsuit.
引文
①[美]劳伦斯·M·弗里德曼著,李琼英、林欣译:《法律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66页。
    ②[德]马克斯·韦伯著,张乃根译:《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35页。
    ③[挪]A·艾德、C·克洛斯、A·罗萨斯主编,中国人权研究会译:《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教程》,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①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669页。
    ②[奥]凯尔森著,沈宗灵译:《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304页。
    ③王铁崖、田如萱编:《国际法参考资料选编》,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47-148页。
    ④谢晖著:《价值重建与规范选择:中国法制现代化沉思》(序言),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⑤[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苏力译:《正义/司法的经济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83页。
    ⑥[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增补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5页。
    ②陈庆德著:《经济人类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80页。
    ③谷春德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45页。
    ④[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增补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3页。
    ①李占荣著:《民族经济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2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7页。
    ③宋才发等著:《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法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5页。
    ①王亚新:《民事诉讼中的依法审判原则与程序保障》(代译序),[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增补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②吴宗金著:《民族法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62页。
    ③张文山:《论中国民族法律体系的构架》,《民族研究》,1998年第3期。
    ①《专家评审意见二》,周勇、马丽雅主编:《民族、自治与发展: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②杨晋玲:《怒江水电开发决策机制研究》,周勇、马丽雅主编:《民族、自治与发展: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28页。
    ③巴且日火:《“坎下法庭”:凉山彝族习惯法及其运作》,周勇、马丽雅主编:《民族、自治与发展: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39-340页。
    ①李占荣著:《民族经济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①武中俐:《略论民族经济立法的基本问题》,《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
    ②宋才发等著:《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法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0页。
    ③王允武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治立法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1页。李占荣教授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民族经济立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和地方立法机关依据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民族经济法的活动。”李占荣著:《民族经济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146页。
    ④张善恭著:《立法学原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66页。
    ①武中俐:《略论民族经济立法的基本问题》,《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
    ②李占荣:《论民族经济立法的基本原则》,《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③王鑫、马绍红著:《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经济立法研究——以自治区经济立法为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5-178页。
    ④王允武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治立法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2页。
    ⑤曹海晶著:《中外立法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32页。
    ①宋才发主编:《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论》,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141-154页。
    ②王鑫、马绍红著:《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经济立法研究——以自治区经济立法为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1-183页。
    ③周旺生著:《立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90页。
    ④《宪法》第116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者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⑤王允武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治立法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0页。
    ⑥《列宁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73页。
    ①宋才发等著:《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法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6页。
    ②李占荣著:《民族经济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258-263页。
    ③张晓辉主编:《中国法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页。
    ④[德]马克斯·韦伯著,张乃根译:《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50页。
    ⑤吴宗金著:《民族法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237-238页。
    ①宋才发等著:《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法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7页。
    ②李占荣著:《民族经济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267-282页。
    ③田艳、王瑛、宋玲著:《民族经济法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29-230页。
    ④成燎原、王人博著:《权利及其救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7页。
    ⑤翟东堂著:《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权利法律保障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49-252页。
    ①[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6页。
    ②苏力著:《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3页。
    ①施正一主编:《民族经济学教程》(修订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7页。
    ②施正一著:《施正一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40页。
    ③费孝通著:《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页。
    ④施正一著:《民族经济学导论》,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第3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2页。
    ②吴宗金著:《民族法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第220页。
    ③宋才发等著:《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法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
    ①李占荣著:《民族经济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38-39页。
    ②宋才发等著:《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法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4页。
    ③李占荣著:《民族经济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39页。
    ④包桂荣等著:《当代民族经济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页。
    ⑤《毛泽东选集》(一卷本),人民出版社1967年横排本,第284页。
    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1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0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7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
    ②周旺生著:《立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86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2页。
    ④刘瑞复著:《经济法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2页。
    ①王允武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治立法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0页。
    ②《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58页。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处秘书组、国家民委政法司编:《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法规通典》,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页。
    ②[德]马克斯·韦伯著,张乃根译:《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33页。
    ①[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等译:《经济学》(第17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
    ③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④[美]阿瑟·奥肯著,王奔洲等译:《平等与效率:重大的抉择》,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44页。
    ⑤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84页。
    ①《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64-265页。
    ②林毅夫、蔡昉、李周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62页。
    ③[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著,王明毅等译:《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97页。
    ①《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8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3页。
    ①温军:《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稳定性评估(1949-2002年)》(下),《开发研究》,2004年第4期。
    ②[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上),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28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页。
    ④[加]查尔斯·泰勒:《市民社会的模式》,邓正来、[英]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4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48页。
    ④[日]川岛武宜著,申政武、渠涛等译:《现代化与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①[日]川岛武宜著,申政武、渠涛等译:《现代化与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
    ②[英]洛克著,叶启芳、瞿菊农译:《政府论》(下),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35-36页。
    ③[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上),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5页。
    ④[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58页。
    ⑤[美]约翰·基恩著,王令愉、魏国琳译:《市民社会:旧形象、新观察》,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页。
    ⑥梁治平:《市场、国家、公共领域》,《读书》,1996年第5期。
    ①王伦刚著:《中国经济法的根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70-271页。
    ①[日]川岛武宜著,申政武、渠涛等译:《现代化与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
    ②[美]爱德华·希尔斯:《市民社会的美德》,邓正来、[英]J·C·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版,第46页。
    ③漆多俊主编:《经济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①[美]罗纳德·德沃金著,冯克利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8页。
    ③[英]F·A·冯·哈耶克著,邓正来译:《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2页。
    ①王立著:《平等的范式》,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③《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51页。
    ④列宁著:《列宁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868页。
    ①《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50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5页。
    ②张文显著:《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3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3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3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6-87页。
    ②吴宗金主编:《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学》(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37页。
    ③葛忠兴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报告》,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3页。
    ②戴小明著:《国家职能与财税法》,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6-37页。
    ③[挪]Maria Lundbrg:《论有效参与公共生活和自治》,戴小明等著:《民族法制问题探索》,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257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3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3页。
    ①吴宗金主编:《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学》(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43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3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4页。
    ①宋才发主编:《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论》,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123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
    ①孙国华、朱景文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13页。
    ①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4页。
    ②孙笑侠主编:《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68页。
    ③应松年主编:《当代中国行政法》(下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1802页。
    ④孙笑侠著:《法的现象与观念》,群众出版社1995年版,第225页。
    ①[美]M·A·格伦顿、M·W·戈登、C·奥萨魁著,米健、贺卫方、高鸿钧译:《比较法律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5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0页。
    ③宋才发等著:《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法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8页。
    ④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59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7页。
    ②孙笑侠著:《法的现象与观念》,群众出版社1995年版,第171页。
    ③[美]杰弗里·C·哈泽德、米歇尔·塔鲁伊著,张茂译:《美国民事诉讼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98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4页。
    ②张文显著:《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13页。
    ①宋才发等著:《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法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6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3页。
    ①[挪]A·艾德、C·克洛斯、A·罗萨斯主编,中国人权研究会译:《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教程》,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06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③林天法:《政治化之消解与司法权本质的回归——司法独立若干现实问题思考》,万鄂湘主编:《现代司法理念与审判方式改革》,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65页。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①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56页。
    ②苏红章著:《利益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2页。
    ③[加]威尔·金里卡著,邓红风译:《少数的权利:民族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公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2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82页。
    ②苏力:《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和法治》,《法学研究》,1998年第1期。
    ①[美]E·A·霍贝尔著,周勇译:《初民的法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15页。
    ②[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0页。
    ③[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6页。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2页。
    ①[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6页。
    ①[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增补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②[日]兼子一著:《实体法与诉讼法》,[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增补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78页。
    ①[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增补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②季卫东著:《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页。
    ①韩大元著:《亚洲立宪主义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8-189页。
    ①成燎原、王人博著:《权利及其救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6页。
    ②文正邦:《论西部可持续开发战略的法治保障》,《现代法学》,2000年第4期。
    ③王允武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治立法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6页。
    ①王亚新:《民事诉讼中的依法审判原则与程序保障》(代译序),[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增补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②公丕祥主编:《法制现代化研究》(第2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0页。
    ③吴大华、徐杰著:《西部大开发的法律保障》,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166页。
    ①人民出版社编:《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法律文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文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
    ②刘武俊:《WTO与“后立法时代”的中国立法》,《人大研究》,2003年第1期。
    ①《中国加入WTO的意义与影响——访法学院世贸法专家余敏友副教授》,《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季刊),1999年第4期。
    ②萧凯:《WTO的制度性影响及其法律分析》,《法学评论》,2000年第4期。
    ③沈红卫著:《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6页。
    ④[英]弗·培根著,水天同译:《培根论说文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19-224页。
    ⑤《经济审判实用全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第1343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6页。
    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保护行政诉讼当事人诉权的意见》,《人民法院报》,2009年11月9日第3版。
    ③李昌麒、应飞虎:《论经济法的界限》,李昌麒主编:《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①孙国华、朱景文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7页。
    ②蒋立山:《中国法治道路初探》(上),《中外法学》,1998年第3期。
    ③包桂荣等著:《当代民族经济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页。
    ④宋才发主编:《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论》,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第121页。
    ⑤《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人民日报》,2005年5月27日第8版。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03.15),《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6页。
    ①[英]洛克著,叶启芳、瞿菊农译:《政府论》(下),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98页。
    ②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43页。
    ③[美]杰弗里·C·哈泽德、米歇尔·塔鲁伊著,张茂译:《美国民事诉讼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8页。
    ①王晨光:《法律的可诉性:现代法治国家中法律的特征之一》,《法学》,1998年第8期。
    ②谢晖:《独立的司法与可诉的法》,《法律科学》,1999年第1期。
    ③[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4-235页。
    ④[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上卷),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26页。
    ①[英]A·R拉德克利夫—布朗著,潘蛟等译:《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5页。
    ②[德]马克斯·韦伯著,张乃根译:《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21页。
    ①周旺生著:《法理探索》,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48页。
    ②孙笑侠著:《法的现象与观念》,群众出版社1995年版,第20页。
    ③[美]劳伦斯·M·弗里德曼著,李琼英、林欣译:《法律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59页。
    ①[奥]凯尔森著,沈宗灵译:《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48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99页。
    ②[美]劳伦斯·M·弗里德曼著,李琼英、林欣译:《法律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44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7页。
    ①钱乘旦、陈意新著:《走向现代国家之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5页。
    ②刘旺洪著:《法律意识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9页。
    ③张文显教授认为,法律文化的基本结构分为两层:一是制度性的法律文化,它由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构成;二是观念形态的法律文化,它由法律学说、人们的法律价值观、法律信念、法律心理、法律习惯等构成。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92页。
    ①公丕祥主编:《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上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91页。
    ②刘旺洪著:《法律意识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93页。
    ③[美]哈罗德·J·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④季卫东著:《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0-81页。
    ①[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99页。
    ②[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①公丕祥:《论当代中国法制的价值基础》,《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年第2期。
    ②夏建中著:《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73页。
    ①徐晓光、文新宇著:《法律多元视角下的苗族习惯法与国家法》,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48页。
    ③王勇飞、张贵成主编:《中国法理学研究综述与评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20页。
    ①张文显主编:《法的一般理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3-244页。
    ②曾文革:《加强西部大开发执法工作研究》,《重庆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①林天法:《政治化之消解与司法权本质的回归——司法独立若干现实问题思考》,万鄂湘主编:《现代司法理念与审判方式改革》,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65页。
    ②[美]万斯庭:《美国法官的工作》,宋冰编:《程序、正义与现代化——外国法学家在华演讲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80页。
    ③张文显著:《法学的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98-299页。
    ①[日]川岛武宜著,申政武、渠涛等译:《现代化与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
    ②[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修订版),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0页。
    ③[美]哈罗德·J·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④[美]哈罗德·J·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8页。
    ①李秀林主编:《中国现代化之哲学探讨》,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②[美]E·希尔斯著,傅铿、吕乐译:《论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6页。
    ③刘旺洪著:《法律意识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51页。
    ①刘旺洪著:《法律意识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53页。
    ②徐国栋:《中国法学怎样走向世界》,《现代法学》,1997年第3期。
    ①高其才著:《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73页。
    ②[美]E·希尔斯著,傅铿、吕乐译:《论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8页。
    ③郭学德:《试论中国的“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及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①张晓辉主编:《中国法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70页。
    ②[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9页。
    ④[英]丹尼斯·罗伊德著,张茂柏译:《法律的理念》,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版,第106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25页。
    ②季卫东著:《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3页。
    ③《经济、社会、文化国际公约》,杨侯第主编:《世界民族约法总览》,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第352页。
    ④[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增补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①[美]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著,王献平译:《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7页。
    ②[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③刘庸安:《丹宁勋爵和他的法学思想》(中译本前言),[英]丹宁勋爵著,李克强等译:《法律的正当程序》,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0页。
    ①[美]博西格诺等著,邓子滨译:《法律之门》,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627页。
    ②[英]弗·培根著,水天同译:《培根论说文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93页。
    ①孙笑侠著:《法的现象与观念》,群众出版社1995年版,第170页。
    ②沈宗灵著:《现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0页。
    ③[美]哈罗德·J·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
    ④[英]威廉·韦德著,徐炳等译:《行政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93-94页。
    ①[英]P·S·阿蒂亚著,范悦等译:《法律与现代社会》,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3页。
    ②[美]马丁·P·戈尔丁著,齐海滨译:《法律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40-241页。
    ③顾培东著:《社会冲突与诉讼机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0页。
    ④孙笑侠著:《程序的法理》,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07页。
    ①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1页。
    ②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74页。
    ①[美]马丁·P·戈尔丁著,齐海滨译:《法律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43页。
    ②[美]本杰明·卡多佐著,苏力译:《司法过程的性质》,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6页。
    ①[美]哈罗德·J·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22页。
    ②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75页。
    ③肖建国:《程序公正的理念及其实现》,《法学研究》,1999年第3期。
    ①徐亚文著:《程序正义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②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67页。
    ①[美]汉密尔顿、杰伊等著,程逢如等译:《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91页。
    ②[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上),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7年版,第33页。
    ①王利明主编:《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52页。
    ①[美]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著,王献平译:《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7页。
    ②季卫东著:《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页。
    ③宋冰编:《程序、正义与现代化——外国法学家在华演讲录》(前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
    ④傅郁林:《审级制度的建构原理》,《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⑤王亚新:《民事诉讼中的依法审判原则与程序保障》(代译序),[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增补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①[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上卷),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125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3页。
    ②《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一)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其相邻权或者公平竞争权的;(二)与被诉的行政复议决定有法律上利害关系或者在复议程序中被追加为第三人的;(三)要求主管行政机关依法追究加害人法律责任的;(四)与撤销或者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40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
    ②[意]莫诺·卡佩莱蒂等著,徐昕译:《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0页。
    ①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参考》(第1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46页。
    ②[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③杨海坤:《在实现宪政目标的背景下建设法治政府》,《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3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6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3页。
    ②席建林等:《浅谈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司法审查》,《人民法院报》,2001年5月5日第3版。
    ③杨小君:《行政不作为形式及其违法性》,《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①宋才发等著:《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治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9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3页。
    ①《行政复议法》第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申请行政复议:(一)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二)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三)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四)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五)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六)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七)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八)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九)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十)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十一)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57-1858页。
    ②[美]R·M·昂格尔著,吴玉章、周汉华译:《现代社会中的法律》,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51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7页。
    ①《广西壮族自治区自治条例(草案)》(第19稿),张文山等著:《自治权理论与自治条例研究》(附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28-229页。
    ②[日]川岛武宜著,申政武、渠涛等译:《现代化与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6页。
    ③马长山:《法治进程中公民意识的功能及其实现》,《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3期。
    ①费孝通著:《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8页。
    ②《周易·讼卦》。
    ①《金华黄先生集·叶府君碑》。
    ②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2-4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24-425页。
    ①公丕祥:《冲突与融合,外域法律文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法律科学》,1991年第2期。
    ②严志钦著:《时代精神与民族法制》,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100页。
    ③张宏生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69页。
    ①谢晖教授指出,我国公法中的大量法律具有不可诉性:一是在学理和宣传中被称为根本大法的《宪法》不具有可诉性,并引致一系列宪法性法律的不可诉,如《民族区域自治法》、《国旗法》等;二是现行行政实体法中有关权力条款和责任条款不相匹配,其基本性质是建立在“管理论”基础上的“管理法”,而不是“控权法”,因而大量行政法规具有不可诉性;三是凡规范公权主体的法律,如各种组织法、《法官法》、《检察官法》等,除涉及有关刑事责任者外,其余规定皆不具可诉性。在私法领域,由于立法自身的冲突和缺陷,尤其立法中原则性有余,系统化不足现象的存在,以及政策与法律的冲突等直接抑制私法的可诉性程度,影响了诉讼的实现。谢晖:《独立的司法与可诉的法》,《法律科学》,1999年第1期。
    ②季卫东著:《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8页。
    ③[德]拉德布鲁赫著,米健、朱林译:《法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0页。
    ①朱玉福、唐文武:《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变通补充权的法律保护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
    ②吴宗金主编:《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学》(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80页。
    ①韦以明:《民族自治权与上级国家机关的领导和帮助》,吴大华主编:《民族法学讲座》,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第131页。
    ①[英]丹宁勋爵著,刘庸安、张文镇译:《法律的未来》,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6-7页。
    ①刘艳红:《观念误区与适用障碍:新刑法实施以来司法解释总置评》,《中外法学》,2002年第5期。
    ②顾平安著:《政府发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8页。
    ③有学者指出,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与政府管制的放松呈正相反关系。总体而言,越是市场指数高的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越快;反之,越是市场化指数低的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越慢。高新才、郭爱君:《论西部开发中政府管制体系的建构与重构》,《西部论丛》,2001年创刊号。
    ④胡鞍钢、王绍光编:《政府与市场》,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页。
    ①[美]伯纳德·施瓦茨著,徐炳译:《行政法》,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55页。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61页。
    ①[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59页。
    ②孙笑侠著:《程序的法理》,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41页。
    ③顾平安著:《政府发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9页。
    ④[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6页。
    ①苗连营著:《立法程序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②戴小明等著:《民族法制问题探索》,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96页。
    ③苏力著:《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0页。
    ①孙笑侠著:《程序的法理》,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23页。
    ②苏力著:《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6-277页。
    ③[德]拉德布鲁赫著,米健、朱林译:《法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1页。
    ①[德]拉德布鲁赫著,米健、朱林译:《法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0页。
    ②纯粹法学派代表凯尔森认为,中央和地方的分权原则仅先于行政,法院不能带有地方性。因为“法院被认为是国家的法院,而不是自治省的法院。这意味着司法已不再有相当于行政分权类型那样的分权了。只有立法和行政,而不是司法,才具有自治性质;只有立法和行政才在中央和地方的法律共同体之间加以区分。”[奥]凯尔森著,沈宗灵译:《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348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9页。
    ①2004年2月14日,沈阳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经表决未获通过;同年4月份,青海省共和县第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出不予通过法院工作报告并授权常委会继续审议的决议;2001年12月5日,陕西省澄县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在人大评议中因大多数代表不满意而未获通过。张泽涛:《法院向人大汇报工作与司法权的行政化》,《法学评论》(双月刊),2002年第6期。
    ②朱雅频:《西部大开发中法院建设的基本矛盾》,《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③[德]傅德:《德国的司法职业和司法独立》,宋冰编:《程序、正义与现代化——外国法学家在华演讲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9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②韩波著:《法院体制改革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35页。
    ①根据提起公益诉讼的组织和个人的性质、地位不同,公益诉讼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公益诉讼包括所有为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既有国家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名义提起的诉讼,也有私法人、非法人组织、个人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提起的诉讼。狭义的公益诉讼是指国家机关代表国家,以国家名义提起的公益诉讼。在我国,目前只有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诉讼属于公益诉讼。韩志红、阮大强著:《新型诉讼——经济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7-28页。
    ②周相著:《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886页。
    ①[意]彼得罗·彭梵得著,黄风译:《罗马法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92页。
    ②周枏著:《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886-887页。
    ③谢红星:《行政公益诉讼初探》,《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④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51页。
    ①龚红艳:《我国应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法学杂志》,2001年第6期。
    ②王名扬主编:《法、美、英、日行政法简明教程》,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1页。
    ③蔡虹、梁远:《也论行政公益诉讼》,《法学评论》,2002年第3期。
    ④[意]莫诺·卡佩莱蒂编,刘俊祥译:《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7页。
    ①颜运秋著:《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7页。
    ②卜晓虹:《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之构建》,万鄂湘主编:《司法解决纠纷的对策与机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753页。
    ③[日]小岛武司:《作为私的制度的损害赔偿——谋求民事诉讼机能的提高》,《法学讲座》,1972年2月刊。
    ①孙笑侠著:《程序的法理》,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51页。
    ②张明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探讨》,《重庆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③[美]本杰明·卡多佐著,苏力译:《司法过程的性质》,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9页。
    ①[英]威廉·韦德著,徐炳等译:《行政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365页。
    ②[英]威廉·韦德著,徐炳等译:《行政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364-365页。
    ③[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4-145页。
    ④李祖军著:《民事诉讼目的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24页。
    ①沈恒斌主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原理与实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页。
    ②[日]棚濑孝雄著,王亚新译:《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①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40页。
    ②颜运秋著:《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05页。
    ③宋才发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大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0页。
    ④吴宗金、张晓辉主编:《中国民族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51页。
    ①刘惊海、施文正主编:《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1页。
    ①[美]阿兰·S·罗森鲍姆编,郑戈、刘茂林译:《宪政的哲学之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03页。
    ②[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99页。
    ③王海峰:《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公共利益表达机制》,《行政论坛》,2009年第2期。
    ①[日]川岛武宜著,申政武、渠涛等译:《现代化与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
    ①刘桂清:《公益诉讼的两难境地——理性的选择与制度的障碍》,《学术论坛》,2004年第1期。
    ②韩志红:《我国检察机关应当有权提起民事诉讼》,《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③[前苏]B·K·普钦斯基著,江伟、刘家辉译:《美国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第36-67页。
    ④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3年各地检察机关已提起200余起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并且大部分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谭闯等:《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①黄小丹:《质疑与回应: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扩张》,万鄂湘主编:《司法解决纠纷的对策与机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695页。
    ②王颖等著:《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第25页。
    ③王名扬主编:《法、美、英、日行政法简明教程》,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65页。
    ④[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蒋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分析》(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742页。
    ①田纪云:《这次修宪意义重大》,《人民日报》,1999年3月14日第4版。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③[美]伯纳德·施瓦茨著,徐炳译:《行政法》,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420页。
    ①王新红著:《经济法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157页。
    ①[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7-368页。
    ②[瑞]托马斯·弗莱纳著,谢鹏程译:《人权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6页。
    ①王名扬著:《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96页。
    ②王新红著:《经济法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第202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835页。
    ②[美]迈克尔·D·贝勒斯著,张文显等译:《法律的原则——一个规范的分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67页。
    ③张明华:《环境诉讼制度刍议》,《法学论坛》,2002年第5期。
    ①王彦:《论公益行政诉讼制度的构建》,《法学论坛》,2002年第5期。
    ②颜运秋著:《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26页。
    ③王名扬著:《法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69页。
    ④[美]维拉·兰格,莱夫译:《大陆法及英美法制度中的公共利益问题》,《法学译丛》,·1989年第1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施正一著:《施正一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施正一主编:《民族经济学教程》(修订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费孝通著:《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费孝通著:《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刘永佶著:《现代劳动价值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7]刘永估主编:《民族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8]刘永佶著:《中国经济矛盾论:中国政治经济学大纲》,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9]宋才发主编:《民族区域自治法通论》,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10]宋才发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大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1]宋才发等著:《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法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宋才发等著:《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治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3]宋才发、王红曼等著:《中国民族法学体系通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宋才发著:《20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探析》(上卷、下卷),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5]宋才发著:((WTO规则与中国法律制度改革》,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6]宋才发等著:《中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自治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7]宋才发等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自治区自治条例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8]魏小安著:《旅游目的地发展实证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年版。
    [19]樊胜岳著:《中国荒漠化治理的生态经济模式与制度选择》,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0]谢丽霜著:《西部开发中的金融支持与金融发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李克强著:《区域经济规划理论与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张丽君著:《西部边境城市发展模式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吴宗金著:《民族法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24]吴宗金主编:《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学》(第2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5]吴宗金、张晓辉主编:《中国民族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6]戴小明等著:《民族法制问题探索》,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27]张晓辉主编:《中国法律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8]孙国华、朱景文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9]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0]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31]张文显主编:《法的一般理论》,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2]张文显著:《法哲学范畴研究》(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3]孙笑侠著:《法的现象与观念》,群众出版社1995年版。
    [34]孙笑侠著:《程序的法理》,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35]周旺生著:《法理探索》,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6]周旺生著:《立法学》,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7]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8]李昌麒主编:《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9]漆多俊主编:《经济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0]陈庆德著:《经济人类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1]吴大华主编:《民族法学讲座》,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
    [42]吴大华、徐杰著:《西部大开发的法律保障》,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43]苏力著:《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4]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5]苏力著:《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6]成燎原、王人博著:《权利及其救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7]曹海晶著:《中外立法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48]王允武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治立法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49]李占荣著:《民族经济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50]翟东堂著:《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权利法律保障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1]王鑫、马绍红著:《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经济立法研究——以自治区经济立法为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52]包桂荣等著:《当代民族经济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53]田艳、王瑛、宋玲著:《民族经济法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4]周勇、马丽雅主编:《民族、自治与发展: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55]季卫东著:《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6]公丕祥主编:《法制现代化研究》(第2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7]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8]顾平安著:《政府发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59]刘旺洪著:《法律意识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0]樊崇义主编:《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1]王利明主编:《司法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62]王伦刚著:《中国经济法的根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63]万鄂湘主编:《现代司法理念与审判方式改革》,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64]钱乘旦、陈意新著:《走向现代国家之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65]沈恒斌主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原理与实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6]韩志红、阮大强著:《新型诉讼——经济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7]马怀德主编:《行政诉讼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68]颜运秋著:《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69]徐亚文著:《程序正义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70]王新红著:《经济法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71]高其才著:《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2]徐晓光、文新宇著:《法律多元视角下的苗族习惯法与国家法》,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73]张镭著:《论习惯法与法律:两种规则体系及其关系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3](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上卷),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5](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苏力译:《正义/司法的经济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苏力译:《法理学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美)理查德·A·波斯纳著,蒋兆康译:《法律的经济分析》(上、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8](英)弗·培根著,水天同译:《培根论说文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9](奥)凯尔森著,沈宗灵译:《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10](德)拉德布鲁赫著,米健、朱林译:《法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11](美)马丁·P·戈尔丁著,齐海滨译:《法律哲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12](英)P·S·阿蒂亚著,范悦等译:《法律与现代社会》,辽宁教育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美)劳伦斯·M·弗里德曼著,李琼英、林欣译:《法律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4](德)马克斯·韦伯著,张乃根译:《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
    [15](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著,王明毅等译:《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邓正来译:《自由秩序原理》(上),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17](英)F·A·冯·哈耶克著,邓正来译:《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
    [18](美)罗纳德·德沃金著,冯克利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9](美)E·A·霍贝尔著,周勇译:《初民的法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20](英)洛克著,叶启芳、瞿菊农译:《政府论》(下),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21](美)哈罗德·J·伯尔曼著,梁治平译:《法律与宗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美)E·希尔斯著,傅铿、吕乐译:《论传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3](美)本杰明·卡多佐著,苏力译:《司法过程的性质》,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4](英)威廉·韦德著,徐炳等译:《行政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25](美)伯纳德·施瓦茨著,徐炳译:《行政法》,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26](美)博西格诺等著,邓子滨译:《法律之门》,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27](美)格伦顿、戈登、奥萨魁著,米健、贺卫方、高鸿钧译:《比较法律传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8](意)莫诺·卡佩莱蒂编,刘俊祥译:《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9](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增补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0](日)川岛武宜著,申政武、渠涛等译:《现代化与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1](日)棚濑孝雄著,王亚新译:《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2](美)汉密尔顿、杰伊等著,程逢如等译:《联邦党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33]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34](美)杰弗里·C·哈泽德、米歇尔·塔鲁伊著,张茂译:《美国民事诉讼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5](挪)A·艾德、C·克洛斯、A·罗萨斯主编,中国人权研究会译:《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教程》,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宋才发:《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法及其研究》,《民族研究》,2005年第5期。
    [2]宋才发:《论民族自治地方城市化建设中的财政管理自治权》,《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6期。
    [3]宋才发:《民族自治地方对外贸易自治权再探讨》,《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年第1期。
    [4]戴小明:《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简论》,《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5]戴小明:《关于民族自治地方财政自治的法律保护》,《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第3期。
    [6]马长山:《法治进程中公民意识的功能及其实现》,《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3期。
    [7]吴大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立法刍议》,《经济问题探索》,1985年第7期。
    [8]吴大华、王飞:《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实施途径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9]张文山:《论自治权的法律保障机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10]张文山:《论中国民族法律体系的构架》,《民族研究》,1998年第3期。
    [11]公丕祥:《冲突与融合,外域法律文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法律科学》,1991年第2期。
    [12]武中俐:《略论民族经济立法的基本问题》,《内蒙古社会科学》,1994年第6期。
    [13]李占荣:《论民族经济立法的基本原则》,《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4]梁治平:《市场、国家、公共领域》,《读书》,1996年第5期。
    [15]苏力:《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和法治》,《法学研究》,1998年第1期。
    [16]文正邦:《论西部可持续开发战略的法治保障》,《现代法学》,2000年第 4期。
    [17]温军:《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政策稳定性评估(1949-2002年)》(下),《开发研究》,2004年第4期。
    [18]谢晖:《独立的司法与可诉的法》,《法律科学》,1999年第1期。
    [19]王晨光:《法律的可诉性:现代法治国家中法律的特征之一》,《法学》,1998年第8期。
    [20]蒋立山:《中国法治道路初探》(上),《中外法学》,1998年第3期。
    [21]朱玉福、唐文武:《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变通补充权的法律保护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
    [22]杨海坤:《在实现宪政目标的背景下建设法治政府》,《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23]曾文革:《加强西部大开发执法工作研究》,《重庆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24]萧凯:《WTO的制度性影响及其法律分析》,《法学评论》,2000年第4期。
    [25]杨小君:《行政不作为形式及其违法性》,《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26]傅郁林:《审级制度的建构原理》,《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27]肖建国:《程序公正的理念及其实现》,《法学研究》,1999年第3期。
    [28]蔡虹、梁远:《也论行政公益诉讼》,《法学评论》,2002年第3期。
    [29]龚红艳:《我国应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法学杂志》,2001年第6期。
    [30]张明华:《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探讨》,《重庆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31]谢红星:《行政公益诉讼初探》,《湘潭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32]童兆洪:《法律适用研究的新思路》,《法律适用》,2002年第2期。
    [33]李克诚、刘思萱:《论法律原则在我国司法裁判中的适用》,《法律适用》,2008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